CN102646880A - 用于连接器的电触头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连接器的电触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6880A
CN102646880A CN2012100392263A CN201210039226A CN102646880A CN 102646880 A CN102646880 A CN 102646880A CN 2012100392263 A CN2012100392263 A CN 2012100392263A CN 201210039226 A CN201210039226 A CN 201210039226A CN 102646880 A CN102646880 A CN 10264688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m
longitudinal axis
hou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922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法比安·布尔吉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I DIAI
Original Assignee
LEI DI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I DIAI filed Critical LEI DIAI
Publication of CN1026468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688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2Resilient sockets forked sockets having two le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2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55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 H01R12/57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rminals surface mount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3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othe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28Contacts for sliding cooperation with identically-shaped contact, e.g. for hermaphroditic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directly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84Hermaphroditic coupling devi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17Conductor or circuit manufacturing
    • Y10T29/49124On flat or curved insulated base, e.g., printed circuit, etc.
    • Y10T29/49126Assembling bas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器(3)的电触头(5),该触头包括:用于连接到另一触头(5)的第一端部(7);以及沿着触头(5)的纵轴线(X)与第一端部(7)相对的第二端部(9);该触头的特征在于包括形成第一端部(7)和中间部分(8)的至少两个不同的臂部(20),中间部分(8)布置在第一和第二端部(7,9)之间并且被配置用以使所述臂部(20)能够彼此分离和/或朝向彼此移动,并且,其特征还在于,每个臂部(20)使得所述两个臂部沿着臂部(20)在垂直于触头(5)纵轴线(X)的平面上的投影彼此倾斜分离。

Description

用于连接器的电触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连接器的电触头,尤其是使一个电子卡能够连接到另一个电子卡的连接器(在下文中也称为“电子卡连接器”)的电触头。本发明尤其适用于基站设备,其中,这样的设备包括射频模块的各种组件。这样的射频模块包括适于执行不同功能并通过连接器连接在一起的电子卡,所述连接器根据其要传递的信号的类型(尤其是高功率信号、射频信号或数字信号)而不同。
背景技术
为了将两个电子卡连接在一起,已知使用圆形或矩形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在卡的边缘并被配置用于与另一卡的连接器相插接,平行于各个电子卡所延伸的平面。关于已知的连接器,利用了沿其进行插接的轴线。
已知连接器装配在电子卡上并且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阳型触头和/或阴型触头的主体,所述阳型触头和阴型触头在结构上是不同的。
在文件US 7 387 521、EP 1 624 533、和US 6 461 183中描述了这样的用于连接器的电触头的示例。
现需要从如下触头获益:该触头制造简单,并且当用在电子卡连接器中时,使得在选择该连接器与互补连接器沿着进行插接以将射频模块的两个电子卡连接在一起的轴线时可以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满足这个需要,并且在本发明一方面中,本发明通过一种用于连接器的电触头来实现这个目的,该触头包括:
·用于连接到另一触头的第一端部;以及
·沿着触头的纵轴线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
该触头的特征在于包括:形成第一端部和中间部分的至少两个不同的臂部,该中间部分布置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之间并且被配置用以使所述臂部能够彼此分离和/或朝向彼此移动,并且其特征还在于,每个臂部使得所述两个臂部沿着臂部在垂直于触头纵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而彼此倾斜分离。
臂部彼此分离或朝向彼此移动,使得触头能够用作阳型触头或阴型触头。本发明使得可以获得称为“阴阳型的”触头。因此,本发明使得可以提供同样良好地适合于用作阳型触头和用作阴型触头的单个元件。
触头的纵轴线可以是直线型。可选地,触头的纵轴线可以是触头的对称轴。
中间部分在包含触头纵轴线的平面内可为实质的U形,该U形的背部连接触头的第二端部,并且该U形的每个分支连接到第一端部的臂部。中间部分可具有弹性,使得U形的分支能够彼此分离或朝向彼此移动,因此使得形成触头的第一端部的臂部能够彼此分离或朝向彼此移动。
每个臂部或分别每个分支可包括沿着直线型第一纵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部分,所述第一纵轴线在臂部的某些位置及分支的某些位置可与触头的纵轴线一致。在一变型中,每个臂部或每个分支可完全沿着第一纵轴线延伸。
在下面,术语“臂部的高度”或“分支的高度”用来表示臂部或分支的在垂直于其第一纵轴线的平面内的横截面的长的尺寸,并且术语“臂部的厚度”或“分支的厚度”用来表示臂部或分支的在垂直于其第一纵轴线的相同平面内的横截面的短的尺寸。
在臂部或分支的两个侧边缘之间测量臂部或分支的高度,这个高度可能是恒定的,或者任选地,以单调方式沿着臂部的或分支的第一纵轴线变化。
每个臂部可具有相同的高度。每个分支可具有相同的高度。
臂部的或分支的厚度可以是恒定的,或者任选地,该厚度以单调方式沿着臂部的或分支的第一纵轴线变化。
分支的高度可大于臂部的高度。
举例而言,臂部可仅仅在该臂部的一部分高度上连接到相邻的分支。
臂部可具有相同的厚度。分支可具有相同的厚度。臂部和分支均可具有相同的厚度。
当分支具有相同的高度时,该高度可实质上等于沿着中间部分的背部所测量的两个分支之间的距离的2倍。
在垂直于触头纵轴线的平面内,每个臂部可具有沿着第二纵轴线延伸的至少一个部分,所述部分使得第二纵轴线交叉。
当第一端部具有恰好两个臂部时,所述两个第二轴线交叉。
第二纵轴线可以是直线型或曲线型。当两个纵轴线是直线型时,例如,它们之间的锐角可在0°至45°范围内。
每个臂部使得:所述两个臂部沿着臂部在垂直于触头纵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而彼此倾斜分离。每个臂部在垂直于触头纵轴线的所述平面上的投影可具有两个端部,这些端部中的每一个与另一臂部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的一端相对,并且所述臂部使得:两个对置的端部之间设置的开口的大小不同于在另外两个对置的端部之间设置的开口的大小。当触头对称时,以上尺寸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在两个对置的端部之间的距离,或者,当触头不对称时,以上尺寸中的每一个可以是在对置的端部之一与另一分支之间的距离。
每个臂部可以使得:触头的第一端部在垂直于该触头的纵轴线的平面内的横截面内具有V形形状。在这样的示例中,两个臂部沿着臂部在垂直于触头纵轴线的所述平面上的投影以连续方式彼此倾斜分离。仍然在这个示例中,第二纵轴线是直线型并且每个臂部在垂直于触头纵轴线的平面上的整个投影沿着第二纵轴线延伸。
在一变型中,每个臂部使得:触头的第一端部在垂直于触头纵轴线的平面内具有实质为U形的横截面。在这样的示例中,臂部沿着臂部在垂直于触头纵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以连续方式彼此倾斜分离,之后它们以平行方式延伸。仍然在这个示例中,第二纵轴线是曲线型。
在另一变型中,每个臂部使得:触头的第一端部在垂直于触头纵轴线的平面内的横截面内具有的形状包括:V形部分与从该V形部分延伸出的部分的组合,其中在该延伸出的部分中,臂部平行。
触头可以使得:当第一端部不受到任何变形力时,触头因此静止,特别地,当不将该触头连接到另一触头时,两个臂部具有至少一个区域,在所述至少一个区域中两个臂部彼此接触。
触头的中间部分可由铜铍合金(CuBe2)尤其通过成型制成。可以使用例如金的导电涂层。使用这样的材料可以用于将上述弹力性能传递到触头的中间部分。
触头可一体式制成,如以上针对中间部分所述,触头可以整体制成。
在一变型中,触头的第一端部和/或第二端部可由不同于中间部分材料的材料制成。
在本发明另一方面中,本发明还提供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如上定义的触头,所述触头之一的两个臂部被保持在另一触头的两个臂部之间并且以确保两个触头之间连接的方式与其抵靠。
因此,当使用相同的触头时,本发明使得可以建立阳/阴型的连接。
触头可以传送下列信号中的任何一种:
·高功率信号;
·电源信号;
·射频信号,尤其是微波信号;以及
·数字信号。
当期望建立射频连接尤其是微波连接时,可使用三对触头。
当期望建立数字连接时,使用至少一对触头,另一对可形成基准对。
单个连接系统可包括数对连接在一起的触头,至少一对专用于给定类型的信号,例如三对用于传递射频信号尤其是微波信号,至少一对用于传递电源信号,至少一对用于传递高功率信号,并且至少一对与基准对结合用于传递数字信号。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本发明提供用于电子连接器的壳体,该壳体包括:
·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电触头的至少一个凹槽;以及
·耦合部件,该耦合部件用于与另一壳体相耦合,所述耦合部件包括至少第一部件和至少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具有互补的形状。
通过耦合部件,每个壳体可具有阳型耦合件和阴型耦合件,并且当将该壳体连接到另一相同的壳体时,每个壳体的阳型耦合件与另一壳体的阴型耦合件配合。
这用来实现阴阳型壳体。
举例而言,耦合件可以是布置在壳体中或在壳体上的凹凸部分。耦合件可以是附连至壳体的配件。
耦合件可以附带用于对壳体编码的装置,其中这样的编码装置使得用户能够针对适于耦合件的应用而使用壳体。
例如,每个壳体可具有仅一个第一耦合件和仅一个第二耦合件。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耦合件和第二耦合件可布置在壳体的对端。
每个耦合件可沿着壳体的整个或部分表面延伸,例如沿着直线型轴线。
壳体可由塑料材料制成。这样的壳体可对容纳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触头提供机械保护,并且当容纳多个触头时,壳体可用来在触头之间提供电绝缘。
当壳体连接到另一壳体时,可横跨这两个壳体布置金属盖,从而对两个连接在一起的壳体的整体或部分提供电屏蔽。在一变型中,可通过对每个壳体的全部或部分镀上金属获得电屏蔽。举例而言,可在连接器的微波部分上提供屏蔽。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本发明还提供电子卡连接器,包括:
·壳体;以及
·至少一个如上定义的触头,该触头被接收在壳体中,并且触头的第一端部优选地被布置在壳体中的开口中。
该连接器可具有传递射频信号尤其是微波信号的至少三个触头、传递高功率信号的至少一个触头、与基准触头结合传递数字信号的至少一个触头和/或传递电源信号的至少一个触头。这样的连接器用来承载电源以及在两个电子卡之间传递通信信号。
举例而言,并且有可能与其它触头结合,连接器可具有传输微波信号的三个触头,因此有助于连接的共面微波匹配。
壳体可以是如上定义的壳体,因此使得可以当所有触头和壳体是阴阳型时实现阴阳型连接器。
阴阳型壳体可以具有隔开不同凹槽的竖直部,所述凹槽以使得在两个相邻竖直部之间的每个凹槽接收两个触头的方式布置。
当将带有壳体的两个连接器连接在一起时,布置在一个壳体中的相邻触头通过与其耦合的连接器的壳体的、供所有触头穿过的壳体竖直部彼此分离。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单元,包括:
·包括电子电路卡片的射频模块;以及
·如上定义的连接器,触头的第二端装配在电子卡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本发明还提供将如上定义的两个单元连接在一起的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一个单元的触头的臂部沿着插接轴线在第一方向上插入另一个单元的触头的臂部之间,所述插接轴线与所述触头之一的纵轴线不平行。
通过沿着所述插接轴线在第一方向上对单元之一施加力可使两个单元分离,所述力导致断接的单元沿着所述轴线在第一方向上运动。
插接轴线可与所述触头之一的纵轴线形成非零锐角,例如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的角。
因为每个触头的中间部分的弹力性能以及当两个触头连接在一起时这两个触头的臂部之间的重叠区域,所以,可在任何方向上对连接到触头的第二端部的电子卡的任何失准或未对准进行补偿,从而传递信号。这样的失准在任何方向上可小于或等于0.6毫米(mm)。
一旦两个射频模块已连接在一起,单元的电子卡可保持在相同的平面内。
执行连接和断开两个单元的操作的方向和顺序可以是任意的,并且对建立连接的速度或连接的可靠性没有影响。也就是说,力可以施加在第一单元上以将其连接到第二单元,并且力可以施加到同一第一单元以将其从第二单元分离,或所述分离力可以施加到第二单元。所施加的用于将两个单元连接在一起的力和所施加的用于将所述两个单元分离的力可以沿着相同的轴线并且在相同的方向上,或沿着相同的轴线而在相反方向上,并且可以使被分离的单元沿着与进行连接的单元相同的轴线并且在相同的方向上或在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列对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描述以及观察附图,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其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两个单元的示例;
图2单独示出了图1中每个单元的触头;
图3是沿着图2的III观察的触头的视图;
图4是沿着图3的IV观察的触头的视图;
图5是单独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触头的视图;
图6至10示出了当将图2至图5的触头连接在一起时的不同的步骤;
图11和13示出了本发明的连接器的实施例;
图12是单独示出了图13连接器的壳体的视图;
图14至16示出了图1的变型;以及
图17示出了当被连接在一起时的、带有图13的连接器的两个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给予总体标记1的单元的示例。单元1包括射频模块,该射频模块具有电子卡2,在该电子卡2上装配有连接器3。连接器3包括壳体4,该壳体4带有一个或多个被给予总体标记5的触头。
连接器3用于连接到另一单元1的互补型连接器。图2至图4更详细示出了触头5的第一示例。
在所述示例中,触头5被制成为已经“成形”的单片铜铍合金(即,它已从片材上切下并且经轧辊)。触头5沿着纵轴线X延伸,该纵轴线在这个示例中是直线型。沿着该轴线X,触头5依次包括第一端部7、中间部分8和第二端部9。
如在图1中可见,当触头5被放置在连接器3的壳体4中时,触头5的第二端部9装配在电子卡2上。例如,除了连接到中间部分8的弯曲部分10之外,第二端部9可以是平行于轴线X延伸的板片的形式。
当在包含触头的纵轴线X的平面内观察时,所述示例中的中间部分8实质是U形。图2至图4的示例中的中间部分8具有背部11,该背部11经由弯曲部分10连接到第二端部9。背部11实质垂直于触头5的纵轴线X延伸。
中间部分8还具有两个分支12,这两个分支12从背部11沿着第一纵轴线Y朝向第一端部7延伸。
选择用于制造触头(或者在适当的情况下仅中间部分8)的材料使得在轴线X和触头5之间所限定的角度α能够变化。举例来说,中间部分8被构造成使得角度α可在0°至30°范围内变化。
每个分支12可具有沿着轴线Y保持实质恒定的厚度和/或高度。每个分支12的高度h是在两个侧边缘14之间测量的,在这两个侧边缘14之间,每个分支12在垂直于第一纵轴线Y的平面内延伸。
每个分支12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并且举如每个分支12的高度h可在1mm至5mm范围内。
例如,在两个其它边缘15之间所测量的分支12的厚度可在0.15mm至0.40mm范围内,其中,在所述其它边缘15之间,每个分支12在垂直于第一纵轴线Y的平面内延伸。
每个分支12中与背部11相对的端部连接到臂部20,两个臂部20形成触头5的第一端部7。分支12和臂部20之间的接合可使用相对于每个分支12的第一纵轴线Y成角度的部分22实现。
在图2至图4的示例中,每个臂部20沿着第一纵轴线Z1从该部分22朝向圆形区域27延伸,形成触头5的正面。
在触头5的静止位置,即,当触头不受到任何力(诸如通过互补触头施加的力)时,臂部20的第一纵轴线Z1可平行于另一臂部20的纵轴线Z1,并且这两个轴线Z1可平行于触头5的纵轴线X。
此外,在触头5的这个静止位置,两个臂部20可具有至少一个区域26,在该区域26中这两个臂部彼此接触。
如在图4中可见,在垂直于触头5的轴线X的平面内,每个臂部20在所述平面上的投影可在两个边缘25之间完全或部分地沿着第二纵轴线Z2延伸,并且一个臂部20的轴线Z2和另一臂部20的轴线Z2交叉,使得第一端部7在所述垂直于轴线X的平面内具有V形截面。从每个臂部20的一个侧边缘25到另一个侧边缘25,所述臂部可以彼此张开。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触头5。
与图3和图4的实施例不同,每个臂部20在垂直于轴线X的平面上的投影在第二纵轴线Z2上从边缘25开始仅沿着部分40延伸,在这个部分40中,触头5的第一端部7在所述平面内具有V形截面。每个部分40通过臂部的部分41延伸到另一边缘25,使得臂部20在这些部分41中平行延伸。
在图5的实施例中,臂部20和分支12仅在它们的一部分高度上彼此连接,在每个分支12的一部分高度上布置槽42。臂部20的所述部分41与分支12的一部分对齐延伸,而槽42全部沿着所述部分40布置。
举例而言,图5中所示的触头5具有下列尺寸:每个分支12的高度h在1mm至5mm范围内,在两个分支12之间所测量的背部11的长度在1.5mm至3mm范围内,并且在第二纵轴线Z2之间所形成的锐角在0°至45°范围内。
在未示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每个臂部具有沿着弯曲的第二纵轴线延伸的部分,并且第一端部7在垂直于轴线X的所述平面内具有实质为U形的截面。
在上述所有实施例中,其中的触头5在非限制性示例中是对称的,从对置的臂部20中的每一个在与纵轴线X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的一端到另一端,在所述臂部20的边缘25之间测量的距离d不同。
当触头5静止时,在对立边缘25中的二个之间的这个距离d可以是零或非常小,而这个距离在另外两个对立边缘25之间可显著较大,例如在图5中可见。
参考图6至图10,接下来描述可如何使用触头5的示例。
触头可同样良好地用于传输射频信号(尤其是微波信号)、数字信号、电源信号或高功率信号。
如在图6中可见,可使用根据图2至4或根据图5所描述的触头,通过使用两个相同的触头5来制造连接系统,所述两个相同的触头中的一个充当阴型触头而另一个充当阳型触头。通过将所述触头之一的两个臂部20插入另一触头的臂部20之间实现一个触头5与另一个触头的连接,因为中间部8的弹性和/或臂部20本身的弹性,并且还因为臂部之间的相当的间距,所以插入所述臂部20是可能的。因此,有可能使触头5的两个臂部20彼此隔开足够远,足以使得在这两个臂部之间能够接收另一触头5的两个臂部20并压住它们。
在图6中,两个触头5沿着垂直于每个触头的纵轴线X的插接轴线连接,然而在图7和图8的示例中,插接轴线平行于触头之一的纵轴线X并且与另一个触头的纵轴线形成非零锐角。
图9和图10示出了处于连接状态的图5的触头5。
如图11中所示,连接器3可包括多个触头5,这些触头被容纳在壳体4中。每个触头5可布置在壳体4中的凹槽29中,使得每个触头5的第一端部7位于形成于壳体4中的开口30中并且与凹槽29连通。
在图11的实施例中,连接器3具有多个专用于传递不同类型信号的触头。例如,触头5的第一组31用来传输高功率信号,而触头5的第二组32用来传输射频信号尤其是微波信号,并且触头5的第三组33用来传输数字信号。
在图11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三个不同的组,组31和组33各自具有两个触头5,而组32具有三个触头,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具有任何预定数目的组的连接器,并且在所述组内传输数字信号、高功率信号或电源信号,本发明并不限于任何预定数目的触头5。
两个相邻的开口30可通过壳体4的竖直部35和36分隔。在图11的实施例中,竖直部35和36具有不同的形状,当触头被放置在壳体4中时,竖直部35延伸到触头5的第一端部7之外,而竖直部36被设置成从触头5的第一端部7向后缩。当将包括图11中所示种类的连接器的两个单元1连接在一起时,第一壳体的竖直部36与另一连接器的壳体的竖直部35配合。在图12的实施例中,竖直部35与另一连接器3的壳体4的开口30配合,并且连接器3的每个触头5通过绝缘竖直部35与相邻的触头分离,竖直部35属于壳体4中的一个或另一个。
在图11的实施例中,壳体4不具有用于耦合另一连接器3的壳体的部件。
本发明并不限于如图12和图13中可见的这样的实施例。
在这些图中,壳体4在两个对端设有耦合件50和51。阳型的第一耦合件50布置在壳体的一端,而阴型的第二耦合件51布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在这个实施例中这些耦合件50和51具有互补的形状,使得如果不将它们紧固到壳体,那么可以将它们耦合在一起。
如图12中所示,在壳体4的每端,相应的耦合件50或51在壳体4中与空腔53配准。
第一耦合件50局部地从壳体4凸出,并且当将两个壳体4连接在一起时,第一耦合件50可完全沿着面对另一壳体4的壳体的表面55延伸。第一耦合件51可具有与壳体4的连接区域56,该区域以表面57伸出,所述表面57分叉然后在背离壳体4过程中会聚。
在图12的实施例中,第二耦合件51为具有区域58的槽的形式,该区域58向外开口并且适合于接收连接区域56,区域58以具有表面59的区域朝向槽的内侧延伸,该表面59的形状与第一耦合件50的表面57的形状互补。
图12的壳体4中的两个开口30通过具有向前延伸部60的竖直部35分隔,向前延伸部60用于当操作连接器时保护触头5。
图13是其中装配有触头5的图12所示壳体的前视图。在壳体4中接收四组触头5。在所述实施例中,触头5的布置提供了由中心触头63及触头64、65构成的微波部分62,触头64和65形成分布在任一侧上的接地。微波部分62因此具有传输微波信号的三个触头63、64、和65。
如在图1中可见,在本发明中,单元1可以沿着插接轴线连接到另一单元1,该插接轴线垂直于每个触头的纵轴线以及供每个单元的电子卡2在其中延伸的平面。
通过对所述单元1之一施加力F可使单元1与另一单元1分开,该力的方向沿着同一插接轴线和方向,使得当将该单元1连接到另一单元1时和当将该单元1与另一单元1分离时,该单元1沿着相同的轴线和相同的方向移动。
与图1的实施例相比,图14的实施例表明通过沿着图1的相同的插接轴线但沿相反方向施加力F可使两个单元1连接和分离。
如在图15中可见,本发明并不限于连接已预先彼此平行布置的具有电子卡2的单元1。可通过沿着与用于连接的至少一个触头5的纵轴线成不等于90°的非零锐角的插接轴线施加力来实现连接。在连接操作期间,用于连接在一起的两个单元的电子卡可在不平行的平面内延伸,并且,插接轴线可相对于电子卡2之一所延伸的平面成大于0°且小于90°、尤其是约45°的角度。
在图16和图17的实施例中,连接器3具有如图5中所示的触头5和如图12和图13所示的壳体4。
当将两个连接器3连接在一起时,如图17中所示,可横跨壳体4安装屏蔽金属盖70,例如安装在壳体4的中心部分上。可安装所述盖70特别用来覆盖微波部分62(当存在这样的部分时)。在一变型中,当壳体由塑料材料制成时,至少在壳体4的微波部分62中,通过对壳体4镀金属可实现屏蔽。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连接器(3)的电触头(5),所述触头包括:
用于连接到另一触头(5)的第一端部(7);以及
沿着所述电触头(5)的纵轴线(X)与所述第一端部(7)相对的第二端部(9);
所述电触头的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所述第一端部(7)和中间部分(8)的至少两个不同的臂部(20),所述中间部分(8)布置在所述第一端部(7)和第二端部(9)之间并且被配置用以使所述臂部(20)能够彼此分离和/或朝向彼此移动,并且,其特征还在于,每个臂部(20)使得所述两个臂部(20)沿着臂部(20)在与所述触头(5)的纵轴线(X)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彼此倾斜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头,所述中间部分(8)在包含所述触头(5)的纵轴线(X)的平面内实质上呈U形,所述U形的背部(11)连接到所述第二端部(9),并且所述U形的每个分支(12)连接到所述第一端部(7)的臂部(2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头,每个臂部(20)和/或每个分支(12)包括沿着直线型第一纵轴线(Y,Z1)延伸的至少一个部分,所述第一纵轴线(Y,Z1)在所述臂部(20)的某些位置及所述分支(12)的某些位置与所述触头(5)的纵轴线(X)一致。
4.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触头,在垂直于所述触头(5)的纵轴线(X)的平面内,每个臂部(20)具有沿着第二纵轴线(Z2)延伸的至少一个部分,所述部分使得所述第二纵轴线(Z2)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头,所述第二纵轴线(Z2)是直线型或曲线型。
6.根据前述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触头,每个臂部(20)使得所述触头(5)的第一端部(7)在垂直于所述触头(5)的纵轴线(X)的平面内具有V形的横截面。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每个臂部(20)使得所述触头(5)的第一端部(7)在垂直于所述触头5的纵轴线(X)的平面内具有实质为U形的横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每个臂部(20)使得所述触头(5)的第一端部(7)在垂直于所述触头5的纵轴线(X)的平面上的横截面内具有的形状包括:V形部分与从其伸出的部分的组合,其中在该伸出的部分中,臂部(20)平行。
9.一种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系统包括至少两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5),所述触头(5)之一的两个臂部(20)布置在另一触头(5)的两个臂部(20)之间,并且以确保所述两个触头(5)之间的连接的方式与其抵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系统,所述触头传输下列信号中的一种:高功率信号、射频信号尤其是微波信号、电源信号和数字信号。
11.一种用于电子卡连接器的壳体(4),所述壳体包括:
至少一个凹槽(29),用于接收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触头(5);以及
耦合部件(50,51),所述耦合部件用于与另一壳体(4)耦合,所述耦合部件包括至少第一部件(50)和至少第二部件(51),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50,51)具有互补的形状。
12.一种电子卡连接器(3),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壳体(4);以及
至少一个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头(5),所述触头被接收在所述壳体(4)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连接器,包括:传输射频信号尤其是微波信号的至少三个触头(63,64,65)、和/或传输高功率信号的至少一个触头、和/或与基准触头组合的传输数字信号的至少一个触头、和/或用于电源的至少一个触头。
14.一种将两个单元(1)连接在一起的方法,每个单元包括:
包括电子卡(2)的射频模块;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2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连接器(3);
所述触头(5)的第二端部(9)装配在所述电子卡(2)上,并且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将一个单元(1)的触头(5)的臂部(20)沿着插接轴线在第一方向上插入另一个单元(1)的触头的臂部(20)之间,所述插接轴线与所述触头(5)之一的纵轴线(X)不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沿着所述插接轴线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对所述单元(1)之一施加力(F)使所述两个单元(1)分离,所述力导致断接的单元(1)沿着所述轴线在第一方向上运动。
CN2012100392263A 2011-02-22 2012-02-21 用于连接器的电触头 Pending CN10264688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1151425A FR2971891A1 (fr) 2011-02-22 2011-02-22 Contact electrique pour connecteur
FR1151425 2011-02-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6880A true CN102646880A (zh) 2012-08-22

Family

ID=456560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392263A Pending CN102646880A (zh) 2011-02-22 2012-02-21 用于连接器的电触头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210575A1 (zh)
EP (1) EP2493027A1 (zh)
JP (1) JP2012174690A (zh)
CN (1) CN102646880A (zh)
FR (1) FR2971891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1096A (zh) * 2012-03-26 2015-04-22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照明模块
CN108418063A (zh) * 2018-05-18 2018-08-17 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功率端子
CN114503369A (zh) * 2019-10-02 2022-05-13 赛峰电子与防务公司 具有高触点密度的电连接组装件
WO2023241204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公母同体的自耦合连接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63875A (ja) * 2016-10-13 2018-04-19 原田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小型コネクタ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5860A (en) * 1998-01-31 2000-12-05 Berg Technology, Inc. Socket for electrical component
US6461183B1 (en) * 2001-12-27 2002-10-08 Hon Hai Precision Ind. Co., Ltd. Terminal of socket connector
DE102004048975A1 (de) * 2004-10-07 2006-04-13 Wabco Gmbh & Co.Ohg Elektrischer Steckkontakt
US7387521B1 (en) * 2006-12-22 2008-06-17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end mounting panel members
CN101237107B (zh) * 2007-01-31 201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41096A (zh) * 2012-03-26 2015-04-22 皇家飞利浦有限公司 照明模块
CN108418063A (zh) * 2018-05-18 2018-08-17 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功率端子
CN108418063B (zh) * 2018-05-18 2023-10-17 臻驱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半导体模块功率端子
CN114503369A (zh) * 2019-10-02 2022-05-13 赛峰电子与防务公司 具有高触点密度的电连接组装件
CN114503369B (zh) * 2019-10-02 2023-08-15 赛峰电子与防务公司 具有高触点密度的电连接组装件
WO2023241204A1 (zh) * 2022-06-17 2023-12-21 苏州华旃航天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公母同体的自耦合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93027A1 (fr) 2012-08-29
JP2012174690A (ja) 2012-09-10
FR2971891A1 (fr) 2012-08-24
US20120210575A1 (en) 2012-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322635C (zh) 带屏蔽的连接器
CN107871987B (zh) 电连接器
CN102138256B (zh) 构造用于使接头共地的载体组件和系统
CN105655785B (zh) 用于电连接器系统的插头过渡连接器
CN101803120B (zh) 具有改进的插针的背板连接器
CN203288874U (zh) 电连接器组件和系统
US92816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s
CN102725920B (zh) 具有屏蔽件的插式连接
CN102598431B (zh) 具有接地板和接地结合杆的电连接器
CN100421306C (zh) 电力连接器
US940933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terminal base
CN100391058C (zh) 具有填隙式接地外观的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
CN101859946B (zh) 正交连接器系统
CN103124030B (zh) 具有接口接地特征的电连接器
US9692181B2 (en) Matched high-speed interconnector assembly
CN102176557B (zh) 高密度底板连接器
CN101490906B (zh) 边缘连接器
EP1450442A2 (en) Connector apparatus
CN102646880A (zh) 用于连接器的电触头
US20180115113A1 (en) Compensation structure for characteristics of network plug
CN103151650A (zh) 信号连接器
US9385458B2 (en) Mezzanine header connector
CN100530838C (zh) 具有接地端子的电连接器
US7632149B2 (en) Differential pair connector featuring reduced crosstalk
WO2015164201A1 (en) Mezzanine connector assembl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