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5172A -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645172A CN102645172A CN2012101374972A CN201210137497A CN102645172A CN 102645172 A CN102645172 A CN 102645172A CN 2012101374972 A CN2012101374972 A CN 2012101374972A CN 201210137497 A CN201210137497 A CN 201210137497A CN 102645172 A CN102645172 A CN 10264517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polarization
- channel
- optical
- maintaining fi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014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08 swee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265 homogenis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3078 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GQYHUHYESMUTHG-UHFFFAOYSA-N lithium niobate Chemical compound [Li+].[O-][Nb](=O)=O GQYHUHYESMUTH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10 reflect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14 correlation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05 interfer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1 phase sepa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在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中设置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并基于保偏光纤的双折射效应,实现P通道光和S通道光在同一保偏光纤中不同历经光程的光循环。基于P通道光与S通道光之间光程差的极高速步进式改变,实现超大量程范围内不同深度区域样品光与参考光的低相干干涉。基于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电光调制器对P通道光与S通道光的不同载频,实现超大量程范围内不同深度区域干涉信号的编码。在样品表面前设置波片,实现参考光与样品光的共路,采用偏振分光的双通道平衡探测,实现干涉信号中直流项的共模抑制。本发明结构紧凑、稳定性高,有效提高了干涉信号的量化精度和动态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相干测量,具体涉及一种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光学系统内部各个透镜的间距是决定光学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直接影响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因此人们提出了基于光学干涉的方法用来测量光学系统内透镜的间距,如法国Fogale公司的LenScan镜面定位仪所采用的时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Time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TDOCT),利用低相干光源和高精度延迟光路获得较为精确的光学间距测量结果,然而该系统测量速度和测量精度受限于高精度延迟光路中机械移动的速度和精度,测量速度慢、且测量精度容易受到温度变化、振动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测量速度、尽量减少测量系统对机械移动的依赖,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Fourier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FDOCT)被应用于光学系统内透镜之间间距的测量。
傅立叶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FDOCT)分为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技术(Spectral Domain OCT)和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技术(Swept Source OCT)两类。SDOCT选用宽带光源和快速多通道光谱仪,SSOCT选用快速扫频激光光源和平衡探测器。当探测器获得干涉光谱信号后,通过傅立叶变换得到沿轴向的光学系统内部透镜之间的间距测量结果。但由于色散的存在,通常的信号处理方法所得到的轴向距离存在测量误差。为了提高轴向间距的测量精度,Zhongping Chen、Jun Zhang等提出了量化位相成像方法(Quantitative Phase Imaging),Eric D. Moore等提出了位相敏感的扫频干涉方法,在干涉信号中提取位相信息,进而得到亚微米量级的轴向间距测量结果。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提高FDOCT系统的间距测量精度,但最大量程在SDOCT中受限于多通道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或者在SSOCT中受限于扫频光源的瞬时线宽。
为了突破多通道光谱仪有限的光谱分辨率或者扫频光源有限的瞬时线宽所限制的测量量程,Hui Wang等人提出在SDOCT系统中采用光开关切换的双参考臂,并通过位相调制方法消除镜像,进而拓展SDOCT系统量程的方法。该方法虽然能够起到增大SDOCT系统的量程,但是多参考臂的设置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多参考臂之间的光学间距需要经过复杂的标定,否则将对待测光学系统内透镜间距的测量结果带来较大的误差;此外,多参考臂的干涉信号是通过多次测量获得的,测量速度较慢;并且当待测光学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发生由震动导致的轻微轴向位移时,将产生间距测量的误差。Adrian Bradu、Liviu Neagu等人提出了通过声光调制器加载频,同时在样品臂和参考臂使用环腔产生零光程位置不同的多组干涉信号,从而得到大量程光学间距测量系统的方法。该方法由于样品光和参考光的光循环相分离, 因此外界环境变化诸如震动,温度等因素,均会给OCT信号带来误差;再者,由于光循环分离带来的散射及偏振对OCT信号的干扰,从而需在OCT系统中需加入散射及偏振补偿机构,对散射及偏振进行补偿。
基于克服参考光和样品光光路分离所带来的影响,美国Southwest Sciences的Andrei B. Vakhtin,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的 U. Sharma以及英国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的 K. M. Tan 等人提出了基于 Fizeau 干涉仪的共路FDOCT技术。由于参考光和样品光共路,该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自动补偿了由于光路中光学原件带来的色散及偏振效应,且该系统结构简单,当改变样品光的有效光程时,参考光的有效光程也随之改变,因而无需对另一路光的光程做有效补偿。参考光与样品光的共路也增加了干涉仪的稳定性,降低了系统对外界环境诸如震动因素的影响。但该类共路系统最大量程仍然受到了FDOCT系统量程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包括扫频光源、偏振控制器、光纤连接器、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环形器、偏振分光器、样品检测单元、平衡探测器和带有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耦合器、偏振无关型半导体光放大器和电光调制器组成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准直镜、四分之一波片、待测透镜组构成样品检测单元。
扫频光源通过偏振控制器和光纤连接器与耦合器的一侧的一个端口连接,耦合器另一侧的一个端口通过电光调制器和偏振无光型半导体光放大器与耦合器一侧的另一个端口连接,环形器的一个端口与耦合器的另一侧的另一个端口连接,环形器的另一个端口与样品检测单元连接,环形器的又一个端口与偏振分光器的一个端口连接,偏振分光器的另一个端口与平衡探测器的一个端口连接,偏振分光器的又一个端口与平衡探测器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平衡探测器与带有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相连接。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扫频光源出来的光首先进入偏振控制器,通过偏振控制器调整偏振态,形成与保偏光纤快轴成45o角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等强度激发保偏光纤的特征轴,在保偏光纤中形成P通道光和S通道光,P通道光偏振方向为慢轴方向和S通道光偏振方向为快轴方向;
步骤(2):基于保偏光纤的双折射效应,在扫频光学相干系统中设置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实现P通道光和S通道光在同一保偏光纤中不同历经光程的光循环。在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两通道光的历经光程差 ,式中、分别为保偏光纤慢轴和快轴的折射率,为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保偏光纤的长度。经过多次极高速的循环,P通道光与S通道光之间的光程差将产生步进式改变。实现超大量程范围内不同深度区域样品光和参考光的低相干干涉。并在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设置电光调制器,基于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电光调制器对P通道光和S通道光的不同载频,实现超大量程范围内不同深度区域干涉信号的空间编码,且在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设置偏振无关型半导体光放大器补偿循环过程中的光能量损失;
步骤(3):产生步进式光程差改变的P通道光和S通道光进入样品检测单元。准直镜和样品间设置四分之一波片,从保偏光纤出射的两种偏振态光,经准直镜准直后射入前表面镀有半透半反薄膜的四分之一波片后,P通道光和S通道光被分为前表面反射的参考光P1光和S1光以及透射的样品光P2光和S2光,P2光和S2光射入待测透镜组,各个透镜端面反射回来的P2光和S2光沿原光路再次依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和准直镜后返回保偏光纤。由于P2光和S2光两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因此P2光变为偏振方向沿快轴的S3光,而S2光变为偏振方向沿慢轴的P3光。此时参考光P1光和样品光P3光都在P通道,参考光S1光和样品光S3光都在S通道。由于S通道光信号的零光程面沿光传播相反方向成步进式移动,因此S通道信号将不存在干涉信号,只保留直流信号。而P通道光信号的零光程面沿光传播方向成步进式移动,P通道参考光P1光和样品光P3光将产生干涉,P通道将存在干涉信号和直流信号。
步骤(4):在平衡探测器前设置偏振分光器,区分样品检测单元反射回来的光信号为P通道和S通道,P通道光信号和S通道光信号分别进入平衡探测器的两个接收端,由于此时S通道光只存在直流项,经过平衡探测器后端电路相减的处理,实现P通道干涉信号中直流项的共模抑制,能够有效提高干涉信号的量化精度和动态范围。
步骤(5):对偏振分光双通道平衡探测后得到的不同载频的干涉信号进行波数空间均匀化标定、傅立叶变换的算法处理以及空间解码,即可得到大量程的光学相干测量结果。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提出了基于保偏光纤的双折射效应构建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的方法:基于P通道光(偏振方向沿保偏光纤的慢轴方向)和S通道光(偏振方向沿保偏光纤的快轴方向)在特定长度保偏光纤的传输,形成固定的光程差,构建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
2、提出干涉信号直流项消除的方法:由于S通道光信号的零光程面沿光传播相反地方向成步进式移动,因此当样品放置于四分之一波片的右端时,S通道信号将不存在干涉项,只保留直流项。利用这一特征,在平衡探测器前设置偏振分光器,区分P通道和S通道,P通道光信号和S通道光信号分别进入平衡探测器的两个接收端,经过平衡探测器后端电路相减的处理,能够实现P通道干涉信号中直流项的共模抑制,有效提高了干涉信号的量化精度和动态范围。
3、与样品光和参考光光循环相分离的SSOCT相比较,此方法样品光和参考光共路,能较好的克服传统 OCT 技术中由于样品光和参考光光路相分离所带来的误差,减少外界环境诸如震动,温度等对系统的影响。另外只需设置一个固定的光循环腔,无需精确校正两光循环腔间的间距,无需克服两光路间色散、偏振等因素对OCT信号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光调制器加载频原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干涉信号生成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空间编码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扫频光源1、偏振控制器2、光纤连接器3、耦合器4、电光调制器5、偏振无关型半导体光放大器6、环形器7、样品检测单元8、偏振分光器9、平衡探测器10、带有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11、第一保偏光纤15、铌酸锂电光晶体16、第二保偏光纤17,耦合器4、电光调制器5和偏振无关型半导体光放大器6组成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准直镜12、四分之一波片13和待测透镜组14组成样品检测单元8。
扫频光源1通过偏振控制器2和光纤连接器3与耦合器4的a端口连接,耦合器4的c端口通过电光调制器5和偏振无光型半导体光放大器6与耦合器4自身的d端口连接,环形器7的a端口与耦合器的b端口连接,环形器的b端口与样品检测单元8连接,环形器7的c端口与偏振分光器9的a端口连接,偏振分光器9的b端口与平衡探测器10的a端口连接,偏振分光器9的c端口与平衡探测器10的b端口连接,平衡探测器10与带有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11相连接。
扫频光源1出来的光先进入偏振控制器2,形成与保偏光纤快轴成45o角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经过光纤连接线3由普通单模光纤耦合进保偏光纤,等强度激发保偏光纤的特征轴形成P通道光和S通道光。第一次从耦合器4出来的部分光通过环行器7进入样品检测单元8,经样品端面反射后,P通道光和S通道光再次经过环行器7到达偏振分光器9;另一部分光经过电光调制器5和偏振无关型半导体光放大器6后返回耦合器4。第二次进入耦合器4的光同样被分成两部分,分别沿着上述路径到达偏振分光器9和第三次进入耦合器4。第N-1次进入耦合器4的光也沿上述路径分别进入偏振分光器9和第N次进入耦合器4。上述所有进入偏振分光器9的光,区分P通道和S通道,P通道光信号和S通道光信号分别进入平衡探测器10的两个接收端,由于此时的S通道信号只存在直流项,因此经过平衡探测器10后端电路相减的处理,能够实现P通道干涉信号中直流项的共模抑制,有效提高了干涉信号的量化精度和动态范围。通过带有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11的处理,得到高精度大量程样品结构信息。图1中实线为光纤连接线,虚线为电路连接线,其中带有三角箭头的实线为保偏光纤,没有箭头的实线为普通单模光纤。
如图2所示为电光调制器加载频的原理示意图。第一保偏光纤15的慢轴、铌酸锂电光晶体16的Z轴即的方向、以及第二保偏光纤17的慢轴两两平行,根据电光相位调制原理并结合组合调制器的方法,P通道光和S通道光之间的相位差,、分别为电光晶体的长度和厚度,为外加电压振幅,、分别为电光晶体e光和o光的折射率,为光波长,、为电光晶体的非线性系数。若输入光场,为光场振幅,为光场角频率。外加电压 为外加电压的角频率,则输出光场 ,为相位调制系数。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的干涉信号生成示意图,结合图1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示意图中的样品检测单元说明干涉信号的产生。当待测透镜组放置于四分之一波片的右半边时,从保偏光纤出射的两种偏振态光,经准直镜12准直后射入前表面镀有半透半反薄膜的四分之一波片13,P通道光和S通道光此时被分为前表面反射的参考光P1光和S1光以及透射的样品光P2光和S2光,P2光和S2光射入待测透镜组14,各个透镜端面反射回来的P2光和S2光沿原光路再次依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3和准直镜12后返回保偏光纤。由于P2光和S2光两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13,因此P2光变为偏振方向沿快轴的S3光,而S2光变为偏振方向沿慢轴的P3光。此时参考光P1光和样品光P3光都在P通道,参考光S1光和样品光S3光都在S通道,在有效干涉范围内,P通道参考光P1光和样品光P3光产生干涉,P通道将存在干涉信号和直流信号;相反参考光S1光和样品光S3光不会产生干涉,S通道将只有直流信号。具体原理将结合图4在下面说明。图3中的各光路实际上是重合的,这里为了说明方便,特意把它们区分开。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空间编码原理示意图,结合图1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示意图以及图3干涉信号生成示意图说明P通道信号包涵干涉项和直流项,S通道信号只包涵直流项的原理。如图1,设主光路上保偏光纤的长度为,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保偏光纤的长度,此时主光路上P通道光和S通道光的光程差为,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光程差为,式中、分别为保偏光纤慢轴和快轴的折射率。以波长, 拍长的熊猫型保偏光纤为例,其折射率差为,则需要光程差8 mm时,需要的保偏光纤光纤的特定长度约为24.6 m。设光传播方向为正向,当以P1光为参考光时,主光路零光程面距离四分之一波片的前表面距离为;经过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一次,该零光程位置沿z轴方向平移;。因此深度区域也相应地发生了平移。以此类推,当经过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N次后,零光程位置沿z轴平移;相反当以S1光为参考光时,主光路零光程面距离四分之一波片的前表面距离为;经过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一次,该零光程位置沿-z轴方向平移;。因此深度区域也相应地发生了平移。以此类推,当经过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N次后,零光程位置沿-z轴平移。实际应用中,由于待测透镜组如图1所示将位于波片的右半边,因此参考光应为P1光。图4虚线框中S通道的干涉信号以及图3虚线框中S1光和S3光的干涉将不存在,因此S通道信号将只保留有直流项, P通道存在干涉项和直流项。利用偏振分光器区分P通道和S通道,加上平衡探测器电路的后端相减处理,能够实现P通道检测信号直流项的共模抑制,有效提高了干涉信号的量化精度和动态范围。图中实际只有一个四分之一波片,为了说明方便分成两个。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的空间编码原理示意图,扫频OCT系统通过单点探测仪测量经过时间编码的光谱信息来获得沿轴向的样品结构信息,因此通常扫频光源的瞬时线宽决定了扫频OCT系统的测量量程。另外设扫频OCT系统由扫频光源的瞬时线宽决定的测量量程为2a,深度区域分布在-a到a之间,如图中P通道样品空间z轴上实线所示。z'为干涉光谱信号编码空间的坐标,由于不通过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参考光P通道光和样品光S通道光将未经过电光调制器的载频,因此其干涉信号中的干涉项与通常的扫频OCT系统相同,干涉光谱信号即为:
如图中P通道样品空间z轴上虚线所示,在距离零光程位置较远的深度区域,由于测量得到的信号强度太微弱,因此在实际测量中,距离零光程位置较远的信号强度过低的部分,取中间一部分作为有效信号,这一部分占深度区域的比例为,因此有效测量量程为。实际测量中,取,如图中z轴上虚线所示。对于一次通过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的参考光P通道光和样品光S通道光,由于通过了一次电光调制器的载频,因此在干涉信号中叠加了载频。所以干涉信号在傅立叶变换之后在z'轴上的位置向高频方向平移,为了说明的简便,对于线性扫频光源:例如,为扫频光源的初始波数,为扫频光源t时刻的波数,为扫频光源单位时刻的波数改变量。此时干涉光谱信号中的干涉项可以表示为:
同理,对于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通过环腔的样品光和参考光,得到的干涉信号中的干涉项为:
因此历次通过环腔的样品光与参考光最后叠加在一起,获得具有空间编码的大量程干涉信号。再对得到的干涉信号进行波数空间均匀化标定、傅立叶变换的算法处理以及空间解码,即可得到大量程的光学相干测量结果。
Claims (2)
1.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扫频光源、偏振控制器、光纤连接器、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环形器、偏振分光器、样品检测单元、平衡探测器和带有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耦合器、偏振无关型半导体光放大器和电光调制器组成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准直镜、四分之一波片、待测透镜组构成样品检测单元;
扫频光源通过偏振控制器和光纤连接器与耦合器的一侧的一个端口连接,耦合器另一侧的一个端口通过电光调制器和偏振无光型半导体光放大器与耦合器一侧的另一个端口连接,环形器的一个端口与耦合器的另一侧的另一个端口连接,环形器的另一个端口与样品检测单元连接,环形器的又一个端口与偏振分光器的一个端口连接,偏振分光器的另一个端口与平衡探测器的一个端口连接,偏振分光器的又一个端口与平衡探测器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平衡探测器与带有数据采集卡的计算机相连接。
2.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 扫频光源出来的光首先进入偏振控制器,通过偏振控制器调整偏振态,形成与保偏光纤快轴成45o角的线偏振光,该线偏振光等强度激发保偏光纤的特征轴,在保偏光纤中形成P通道光和S通道光,P通道光偏振方向为慢轴方向和S通道光偏振方向为快轴方向;
步骤(2):基于保偏光纤的双折射效应,在扫频光学相干系统中设置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实现P通道光和S通道光在同一保偏光纤中不同历经光程的光循环,在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两通道光的历经光程差 ,式中、分别为保偏光纤慢轴和快轴的折射率,为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保偏光纤的长度,经过多次极高速的循环,P通道光与S通道光之间的光程差将产生步进式改变,实现超大量程范围内不同深度区域样品光和参考光的低相干干涉,并在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设置电光调制器,基于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电光调制器对P通道光和S通道光的不同载频,实现超大量程范围内不同深度区域干涉信号的空间编码,且在增益补偿型保偏光纤光循环腔中设置偏振无关型半导体光放大器补偿循环过程中的光能量损失;
步骤(3):产生步进式光程差改变的P通道光和S通道光进入样品检测单元,准直镜和样品间设置四分之一波片,从保偏光纤出射的两种偏振态光,经准直镜准直后射入前表面镀有半透半反薄膜的四分之一波片后,P通道光和S通道光被分为前表面反射的参考光P1光和S1光以及透射的样品光P2光和S2光,P2光和S2光射入待测透镜组,各个透镜端面反射回来的P2光和S2光沿原光路再次依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和准直镜后返回保偏光纤,由于P2光和S2光两次经过四分之一波片,因此P2光变为偏振方向沿快轴的S3光,而S2光变为偏振方向沿慢轴的P3光,此时参考光P1光和样品光P3光都在P通道,参考光S1光和样品光S3光都在S通道,由于S通道光信号的零光程面沿光传播相反方向成步进式移动,因此S通道信号将不存在干涉信号,只保留直流信号,而P通道光信号的零光程面沿光传播方向成步进式移动,P通道参考光P1光和样品光P3光将产生干涉,P通道将存在干涉信号和直流信号;
步骤(4):在平衡探测器前设置偏振分光器,区分样品检测单元反射回来的光信号为P通道和S通道,P通道光信号和S通道光信号分别进入平衡探测器的两个接收端,由于此时S通道光只存在直流项,经过平衡探测器后端电路相减的处理,实现P通道干涉信号中直流项的共模抑制,能够有效提高干涉信号的量化精度和动态范围;
步骤(5):对偏振分光双通道平衡探测后得到的不同载频的干涉信号进行波数空间均匀化标定、傅立叶变换的算法处理以及空间解码,即可得到大量程的光学相干测量结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37497.2A CN102645172B (zh) | 2012-05-07 | 2012-05-07 |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10137497.2A CN102645172B (zh) | 2012-05-07 | 2012-05-07 |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5172A true CN102645172A (zh) | 2012-08-22 |
CN102645172B CN102645172B (zh) | 2014-06-04 |
Family
ID=46658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13749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45172B (zh) | 2012-05-07 | 2012-05-07 |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645172B (zh) |
Cited B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0808A (zh) * | 2013-01-22 | 2013-05-08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光谱位相的高精度大量程间距测量方法及系统 |
CN103263248A (zh) * | 2013-05-09 | 2013-08-28 | 浙江大学 | 基于环腔扫频的双焦点全眼oct实时成像系统和方法 |
CN104359863A (zh) * | 2014-12-19 | 2015-02-18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自由空间干涉光路平衡探测装置 |
CN104483289A (zh) * | 2014-12-15 | 2015-04-01 | 东南大学 | 基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双折射率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
CN104983403A (zh) * | 2015-07-30 | 2015-10-21 | 武汉理工大学 | 偏芯保偏光纤传感器及其oct成像装置 |
CN105588847A (zh) * | 2016-01-05 | 2016-05-18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用于近透明矿物质的大深度oct扫描装置及方法 |
CN107468214A (zh) * | 2017-08-22 | 2017-12-15 | 广东视觉支点医疗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方法 |
CN108885086A (zh) * | 2016-03-31 | 2018-11-23 | 光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Oct系统 |
CN108955857A (zh) * | 2018-06-29 | 2018-12-07 | 余姚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光纤的外差干涉光路结构和激光测振仪 |
CN109171659A (zh) * | 2018-09-28 | 2019-01-1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琼斯矩阵的光纤型扫频偏振敏感oct成像方法及系统 |
CN109414166A (zh) * | 2016-07-15 | 2019-03-01 | 卡尔蔡司医疗技术股份公司 | 用于非常灵敏地测量人眼中的距离和角度的方法 |
CN112166296A (zh) * | 2018-05-23 | 2021-01-01 | 哈格-斯特莱特有限公司 | Oct系统和oct方法 |
CN109363638B (zh) * | 2018-11-13 | 2021-03-16 | 淮阴工学院 | 长工作距离的共路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装置 |
CN113176581A (zh) * | 2021-03-15 | 2021-07-27 | 北京华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普勒脉冲激光测风装置、方法及系统 |
CN113587827A (zh) * | 2021-06-10 | 2021-11-02 |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晶圆面形实时在线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
CN117335252A (zh) * | 2023-10-18 | 2024-01-02 | 山东大学 | 基于偏振模色散补偿抑制光谱调制的激光系统与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09553A1 (en) * | 2005-11-14 | 2007-05-17 | Feldchtein Felix I | Polarization-sensitive common path optical coherence reflectometry/tomography device |
US20070285669A1 (en) * | 2006-05-26 | 2007-12-13 | Ajgaonkar Mahesh U | Polarization insensitive multiple probe |
CN202027563U (zh) * | 2011-01-28 | 2011-11-09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干涉光谱相位信息的光谱标定系统 |
CN202096197U (zh) * | 2011-05-26 | 2012-01-04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位相复用的全量程扫频oct成像系统 |
CN202547607U (zh) * | 2012-05-07 | 2012-11-21 | 浙江大学 |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 |
-
2012
- 2012-05-07 CN CN201210137497.2A patent/CN10264517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09553A1 (en) * | 2005-11-14 | 2007-05-17 | Feldchtein Felix I | Polarization-sensitive common path optical coherence reflectometry/tomography device |
US20070285669A1 (en) * | 2006-05-26 | 2007-12-13 | Ajgaonkar Mahesh U | Polarization insensitive multiple probe |
CN202027563U (zh) * | 2011-01-28 | 2011-11-09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干涉光谱相位信息的光谱标定系统 |
CN202096197U (zh) * | 2011-05-26 | 2012-01-04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位相复用的全量程扫频oct成像系统 |
CN202547607U (zh) * | 2012-05-07 | 2012-11-21 | 浙江大学 |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MINGHUI CHEN: "《All-fiber ring-cavity based frequency swept laser source for frequency domain OCT》", 《CHINESE OPTICS LETTERS》, vol. 8, no. 2, 10 February 2010 (2010-02-10) * |
俞晓峰等: "《光纤型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的研制》", 《光学学报》, vol. 26, no. 2, 28 February 2006 (2006-02-28) * |
徐磊等: "《基于透射式RSOD的平衡探测型OCT系统》", 《中国激光》, vol. 36, no. 10, 31 October 2009 (2009-10-31) * |
Cited B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90808B (zh) * | 2013-01-22 | 2015-10-28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光谱位相的高精度大量程间距测量方法及系统 |
CN103090808A (zh) * | 2013-01-22 | 2013-05-08 | 浙江大学 | 一种基于光谱位相的高精度大量程间距测量方法及系统 |
CN103263248A (zh) * | 2013-05-09 | 2013-08-28 | 浙江大学 | 基于环腔扫频的双焦点全眼oct实时成像系统和方法 |
CN104483289A (zh) * | 2014-12-15 | 2015-04-01 | 东南大学 | 基于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技术的双折射率检测装置及其方法 |
CN104359863A (zh) * | 2014-12-19 | 2015-02-18 | 郑州轻工业学院 | 自由空间干涉光路平衡探测装置 |
CN104983403B (zh) * | 2015-07-30 | 2017-12-08 | 武汉理工大学 | 偏芯保偏光纤传感器及其oct成像装置 |
CN104983403A (zh) * | 2015-07-30 | 2015-10-21 | 武汉理工大学 | 偏芯保偏光纤传感器及其oct成像装置 |
CN105588847B (zh) * | 2016-01-05 | 2019-02-26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用于近透明矿物质的大深度oct扫描装置及方法 |
CN105588847A (zh) * | 2016-01-05 | 2016-05-18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一种用于近透明矿物质的大深度oct扫描装置及方法 |
CN108885086A (zh) * | 2016-03-31 | 2018-11-23 | 光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Oct系统 |
CN109414166A (zh) * | 2016-07-15 | 2019-03-01 | 卡尔蔡司医疗技术股份公司 | 用于非常灵敏地测量人眼中的距离和角度的方法 |
CN107468214A (zh) * | 2017-08-22 | 2017-12-15 | 广东视觉支点医疗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方法 |
CN107468214B (zh) * | 2017-08-22 | 2024-04-16 | 广东唯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及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方法 |
CN112166296A (zh) * | 2018-05-23 | 2021-01-01 | 哈格-斯特莱特有限公司 | Oct系统和oct方法 |
US11193754B2 (en) | 2018-05-23 | 2021-12-07 | Haag-Streit Ag | OCT system and OCT method |
US11236986B2 (en) | 2018-05-23 | 2022-02-01 | Haag-Streit Ag | OCT system and OCT method |
CN108955857B (zh) * | 2018-06-29 | 2024-03-26 | 余姚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光纤的外差干涉光路结构和激光测振仪 |
CN108955857A (zh) * | 2018-06-29 | 2018-12-07 | 余姚舜宇智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光纤的外差干涉光路结构和激光测振仪 |
CN109171659A (zh) * | 2018-09-28 | 2019-01-11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琼斯矩阵的光纤型扫频偏振敏感oct成像方法及系统 |
CN109363638B (zh) * | 2018-11-13 | 2021-03-16 | 淮阴工学院 | 长工作距离的共路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装置 |
CN113176581A (zh) * | 2021-03-15 | 2021-07-27 | 北京华信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多普勒脉冲激光测风装置、方法及系统 |
CN113587827A (zh) * | 2021-06-10 | 2021-11-02 | 浙江晶盛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晶圆面形实时在线测量系统及其测量方法 |
CN117335252A (zh) * | 2023-10-18 | 2024-01-02 | 山东大学 | 基于偏振模色散补偿抑制光谱调制的激光系统与设备 |
CN117335252B (zh) * | 2023-10-18 | 2024-06-11 | 山东大学 | 基于偏振模色散补偿抑制光谱调制的激光系统与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645172B (zh) | 2014-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45172B (zh) |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和方法 | |
CN104897270B (zh) | 基于单声光调制和偏振分光的迈克尔逊外差激光测振仪 | |
CN102332956B (zh) | 一种宽带光源的色散补偿方法 | |
CN103900797B (zh) | 带有光程扫描位置和速度校正的光学相干域偏振测量装置 | |
CN107664482B (zh) | 光栅测量装置 | |
CN105588661B (zh) | 一种利用保偏光纤光栅实现单点及区域温度同时测量的装置 | |
CN103307985B (zh) | 一种等臂长外差式激光干涉测距系统 | |
CN105841928B (zh) | 一种光纤偏振器件的高消光比测量方法 | |
CN103900798B (zh) | 一种带有光程扫描在线校正的光学相干域偏振测量装置 | |
CN103090808B (zh) | 一种基于光谱位相的高精度大量程间距测量方法及系统 | |
CN110319769B (zh) | 抗振动菲索干涉测量装置及方法 | |
Yang et al. | Full evaluation of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optic chip with high accuracy | |
CN105784336B (zh) | 一种光纤器件的透射和反射性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 |
CN106546411B (zh) | 基于Mach-Zehnder和Michelson干涉仪的保偏光纤Verdet常数测量装置及方法 | |
CN104897047A (zh) | 无正交误差的双路线偏振干涉和双渥拉斯特棱镜分光式零差激光测振仪 | |
CN104897271A (zh) | 抗偏振混叠的单路线偏振干涉和单渥拉斯特棱镜分光式零差激光测振仪 | |
CN104913838A (zh) | 抗偏振混叠的单路圆偏振干涉和单渥拉斯特棱镜分光式零差激光测振仪 | |
CN105785386B (zh) | 基于f‑p标准具的高精度调频连续波激光测距系统 | |
CN202547607U (zh) | 共路oct超大量程间距测量系统 | |
CN106813901A (zh) | 光学器件相位延迟量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 |
CN104931124B (zh) | 基于双声光调制和偏振分光的迈克尔逊外差激光测振仪 | |
CN110530531B (zh) | 基于迈克尔逊干涉的喷泉型原子重力仪光束相位变化测量装置与方法 | |
CN104897048B (zh) | 无正交误差的单路线偏振干涉和双渥拉斯特棱镜分光式零差激光测振仪 | |
CN100507440C (zh) | 测量硬盘磁头飞行高度的系统及共光路双频激光干涉测量方法 | |
Yu et al. | Distributed measurement of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a multifunctional integrated optical chip: A review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6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