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3687A - 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3687A
CN102643687A CN2012101245948A CN201210124594A CN102643687A CN 102643687 A CN102643687 A CN 102643687A CN 2012101245948 A CN2012101245948 A CN 2012101245948A CN 201210124594 A CN201210124594 A CN 201210124594A CN 102643687 A CN102643687 A CN 102643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o oil
bio
methyl alcohol
oil
increa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2459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荣厚
费雯婷
周维奇
程志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124594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43687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43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3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Fats And Perfumes (AREA)
  • Liquid Carbonaceous Fu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是向生物油中添加甲醇,混合均匀后,制成甲醇处理生物油;所述添加的甲醇占甲醇处理生物油总重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1%。通过测试未添加与添加甲醇的生物油含水率、pH值(25℃)以及运动粘度(40℃)随储存时间的变化发现,添加甲醇能有效抑制含水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pH值,并能极大程度地降低生物油的粘度。此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严格的条件,能够有效提高生物油稳定性,降低生物油粘度,所得生物油在25℃下能有效储存42天以上。本发明成果对进一步扩大生物油的应用范围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Description

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危机是本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按世界上目前已探明的能源,石油将在40年内枯竭,天然气将在60年内耗尽,煤炭资源尚可开采200年左右。同时,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导致酸雨、温室效应,从而引发植被破坏,生物物种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质能源是仅次于石油、天然气、煤炭的第四大能源,基于其绿色、清洁、可再生、原料来源丰富等优点,对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研究成为各国工作的重点。《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力争到202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5%,使可再生能源技术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上世纪70年代爆发的石油危机使人们开始重视生物质液化技术的研究。生物质转化为生物油后,其能量密度得到大幅提高,同时更便于运输和储藏,不仅可以直接用于现有锅炉等设备的燃烧,而且可通过进一步改进加工使其品质接近于柴油等化石燃料的品质,此外还可以分离提取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以此为基础,可以实现生物质资源的规模化和现代化利用。
生物质热裂解是生物质液化技术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具有广阔的工业化前景而备受人们关注。生物质热裂解技术是指生物质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加热升温引起生物质高分子裂解产生生物油、可燃气及木炭。生物油在常温下会缓慢发生一系列的聚合反应导致其粘度增加,当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性质均匀的生物油就会产生分层。此外,生物油还具有高点火温度,高粘度,强腐蚀性,与化石燃料不混容,高残碳含量等共性,这使得生物油很难直接应用于现有设备,必须进一步改善其相关性质,其中最关键的是提高其稳定性。
生物油在储存过程中,不饱和键之间会发生缓慢的聚合或缩聚反应,羟基与羧基会发生酯化反应,羟基与羰基会发生醚化反应,这些老化反应导致生物油的平均分子量增加,宏观表现为粘度增大。对玉米秆生物油在不同温度下的运动粘度进行测定,发现当温度低于85℃时,生物油的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符合液体粘温通用关系式;当温度高于85℃时,生物油的粘度随着温度升高而上升。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油内部存在聚合、酯化等反应,小分子物质反应生成大分子物质导致生物油表观粘度增大,且高温有利于反应进行。因此,将生物油存放在低温环境下可以抑制反应,增加稳定性。
生物质原料本身具有的水分和热裂解反应过程生成的水,加上生物油具有很强的吸湿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同时,生物油内部发生的一系列老化反应也会产生一定量的水分子,因此生物油的含水率很高。生物油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可以降低其粘度,改变体系pH,但随着存放时间延长,水分含量超过了一定限度(30%),生物油内部各组分间极性差别逐渐扩大,原本均一的液体就很难保持均匀,会出现分层:一相为高度粘稠的物质;另一相为含有水和可溶性物质的液相。
目前很多学者如何对提高生物油稳定性做了大量的研究,如通过催化加氢,催化裂解,气相催化,水蒸气重整以及乳化等方式,也可以混合一些有机溶剂来改善其品质。山东青岛大学王翠苹等申请了“一种生物质热裂解油精致的方法”的专利,他们采用异辛醇制得少水生物油,再用乙酰氯与其反应制得无水生物油,再加入乙醇,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制得酯化生物油,最后用无水硫酸镁脱水调节pH,制得精制生物油。所得精制生物油的热值和pH大幅度提高,但同时粘度也相应增加。
本发明是在前一阶段分别通过添加丙酮及乙酸乙酯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研究基础上,通过添加甲醇来改善生物油稳定性。该方法操作简单,能有效降低生物油含水率和粘度,明显提高生物油的pH值。文献检索结果表明,通过添加甲醇来改善生物油稳定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生物油稳定性差,粘度随储存时间大幅度增加,提供一种通过添加剂(甲醇)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生物油内部的老化反应会产生水,含水率增加会导致生物油理化性质不稳定,引起分层;降低生物油含水率,可以提高其稳定性。pH值是评价生物油是否稳定的另一个指标,低pH值有利于老化反应进行,因此提高pH值可以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粘度作为评价生物油内部是否发生老化反应的重要的指标,其绝对值越小,相对增长率越小,则说明生物油内部老化反应得到抑制,稳定性得到提高。通过测试未添加与添加甲醇的生物油含水率、pH值(25℃)以及运动粘度(40℃)随储存时间的变化发现,添加甲醇能有效抑制含水率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pH值,并能极大程度地降低生物油的粘度。因此,本发明对进一步扩大生物油的应用范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通过向生物油中添加甲醇提高生物油稳定性。具体为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制取生物油,向新制取的生物油中添加一定量甲醇,混合均匀后置于密闭容器中,放入恒温箱内,在25℃条件下储存。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生物油中添加甲醇,混合均匀后,制成甲醇处理生物油。
优选地,所述添加的甲醇占甲醇处理生物油总重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1%。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添加的甲醇占甲醇处理生物油总重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1%。
优选地,所述生物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生物质原料准备:取稻壳,干燥;
步骤二,生物油的制取: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以干燥后的稻壳为原料制取生物油,其热裂解反应温度为500℃,流化气体为氮气,流化风速为60L·min-1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稻壳的粒径为30~80目。
优选地,所述甲醇处理生物油,置于密闭容器中储存。
优选地,所述甲醇,为分析纯,纯度规格≥99.5%。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工艺简单,该方法只需向生物油中添加一定量甲醇,混合均匀密封储存,不需要对生物油进行复杂的加工处理;成本低,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严格的条件。
2、在生物油中添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1%的甲醇(≥99.5%)能够有效提高生物油稳定性,降低生物油粘度,25℃下能有效储存42天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制取生物油。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生物质原料准备:采用稻壳,经过不同目数筛子筛选后,取筛选后的稻壳,在105℃温度下干燥24h;所述筛选后的稻壳,粒径为30目;
第二步,生物油的制取: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以干燥后的稻壳为原料制取生物油,其热裂解反应温度为500℃,流化气体为氮气,流化风速为60L·min-1
第三步,计算甲醇添加量:计算向一定量生物油中添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所需甲醇的质量;所述甲醇,为分析纯甲醇,纯度规格≥99.5%;
第四步,向生物油中添加甲醇:称取一定量新制生物油,加入计算所需甲醇,混合均匀后制成甲醇处理生物油,置于密闭容器中储存;储存条件为恒定温度25℃。
将所制生物油分成空白对照组和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的甲醇组。将2组生物油密封存放在25℃干燥条件下贮存42d,测定生物油特性(含水率,pH值(25℃),运动粘度(40℃))随储存时间(42d)的变化规律。下面以储存0天和储存42天的测试数据说明添加甲醇对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效果。
含水率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含水率从29.96%增加到31.62%,增加了5.54%;含有1%甲醇的生物油含水率从27.87%减少到27.80%,减少了0.27%。与空白组相比,添加1%甲醇的生物油初始含水率下降,其增长率小于空白组。
pH值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pH值(25℃)从2.99升高到3.09,升高了3.34%;含有1%甲醇的生物油的pH值(25℃)从3.02升高到3.19,升高了5.63%。由此可见,添加1%甲醇的生物油初始pH值上升,且其增长率大于空白组。
粘度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粘度(40℃)从17.23mm2·s-1增加到37.45mm2·s-1,增加了117.35%。含有1%甲醇的生物油粘度(40℃)从14.9mm2·s-1增加到29.39mm2·s-1,增加了97.25%。与空白组相比,添加1%甲醇的生物油初始粘度下降,其增长率小于空白组。
实施例2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制取生物油。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生物质原料准备:采用稻壳,经过不同目数筛子筛选后,取筛选后的稻壳,在105℃温度下干燥24h;所述筛选后的稻壳,粒径为50目。
第二步,生物油的制取: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以干燥后的稻壳为原料制取生物油,其热裂解反应温度为500℃,流化气体为氮气,流化风速为60L·min-1
第三步,计算甲醇添加量:计算向一定量生物油中添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所需甲醇的质量;所述甲醇,为分析纯甲醇,纯度规格≥99.5%;
第四步,向生物油中添加甲醇:称取一定量新制生物油,加入计算所需甲醇,混合均匀后制成甲醇处理生物油,置于密闭容器中储存;储存条件为恒定温度25℃。
将所制生物油分成空白对照组和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的甲醇组。将2组生物油密封存放在25℃干燥条件下储存42d,测定生物油特性(含水率,pH值(25℃),运动粘度(40℃))随储存时间(42d)的变化规律。下面以储存0天和储存42天的测试数据说明添加甲醇对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效果。
含水率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含水率从29.96%增加到31.62%,增加了5.54%,含有6%甲醇的生物油含水率从26.47%到27.58%,增加了4.19%。与空白组相比,添加6%甲醇的生物油初始含水率下降,其增长率小于空白组。
pH值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pH值(25℃)从2.99增加到3.09,增加了3.34%;含有6%甲醇的生物油的pH值(25℃)从3.15增加到3.33,增加了5.71%。由此可见,添加6%甲醇的生物油初始pH值上升,且其增长率大于空白组。
粘度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粘度(40℃)从17.23mm2·s-1增加到37.45mm2·s-1,增加了117.35%。含有6%甲醇的生物油粘度(40℃)从11.78mm2·s-1增加到16.83mm2·s-1,增加了42.87%。与空白组相比,添加6%甲醇的生物油初始粘度大幅度下降,其增长率小于空白组。
实施例3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制取生物油。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生物质原料准备:采用稻壳,经过不同目数筛子筛选后,取筛选后的稻壳,在105℃温度下干燥24h;所述筛选后的稻壳,粒径为60目。
第二步,生物油的制取: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以干燥后的稻壳为原料制取生物油,其热裂解反应温度为500℃,流化气体为氮气,流化风速为60L·min-1
第三步,计算甲醇添加量:计算向一定量生物油中添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所需甲醇的质量;所述甲醇,为分析纯甲醇,纯度规格≥99.5%;
第四步,向生物油中添加甲醇:称取一定量新制生物油,加入计算所需甲醇,混合均匀后制成甲醇处理生物油,置于密闭容器中储存;储存条件为恒定温度25℃。
将所制生物油分成空白对照组和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1%的甲醇组。将2组生物油密封存放在25℃干燥条件下储存42d,测定生物油特性(含水率,pH值(25℃),运动粘度(40℃))随储存时间(42d)的变化规律。下面以储存0天和储存42天的测试数据说明添加甲醇对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效果。
含水率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含水率从29.96%增加到31.62%,增加了5.54%,含有11%甲醇的生物油含水率从25.87%增加到26.04%,增加了0.66%。与空白组相比,添加11%甲醇的生物油初始含水率下降,其增长率小于空白组。
pH值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pH值(25℃)从2.99增加到3.09,增加了3.34%;含有11%甲醇的生物油的pH值(25℃)从3.30增加到3.54,增加了7.27%。由此可见,添加11%甲醇的生物油初始pH值上升,且其增长率大于空白组。
粘度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粘度(40℃)从17.23mm2·s-1增加到37.45mm2·s-1,增加了117.35%。含有11%甲醇的生物油粘度(40℃)从9.08mm2·s-1增加到11.54mm2·s-1,增加了27.12%。与空白组相比,添加11%甲醇的生物油初始粘度大幅度下降,其增长率小于空白组。
实施例4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制取生物油。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生物质原料准备:采用稻壳,经过不同目数筛子筛选后,取筛选后的稻壳,在105℃温度下干燥24h;所述筛选后的稻壳,粒径为80目。
第二步,生物油的制取: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以干燥后的稻壳为原料制取生物油,其热裂解反应温度为500℃,流化气体为氮气,流化风速为60L·min-1
第三步,计算甲醇添加量:计算向一定量生物油中添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6%所需甲醇的质量;所述甲醇,为分析纯甲醇,纯度规格≥99.5%;
第四步,向生物油中添加甲醇:称取一定量新制生物油,加入计算所需甲醇,混合均匀后制成甲醇处理生物油,置于密闭容器中储存;储存条件为恒定温度25℃。
将所制生物油分成空白对照组和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6%的甲醇组。将2组生物油密封存放在25℃干燥条件下储存42d,测定生物油特性(含水率,pH值(25℃),运动粘度(40℃))随储存时间(42d)的变化规律。下面以储存0天和储存42天的测试数据说明添加甲醇对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效果。
含水率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含水率从29.96%增加到31.62%,增加了5.54%,含有16%甲醇的生物油含水率从23.74%增加到24.73%,增加了4.17%。与空白组相比,添加16%甲醇的生物油初始含水率下降,其增长率小于空白组。
pH值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pH值(25℃)从2.99增加到3.09,增加了3.34%;含有16%甲醇的生物油的pH值(25℃)从3.45增加到3.71,增加了7.54%。由此可见,添加16%甲醇的生物油初始pH值上升,且其增长率大于空白组。
粘度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粘度(40℃)从17.23mm2·s-1增加到37.45mm2·s-1,增加了117.35%。含有16%甲醇的生物油粘度(40℃)从7.015mm2·s-1增加到8.488mm2·s-1,增加了21.00%。与空白组相比,添加16%甲醇的生物油初始粘度大幅度下降,其增长率小于空白组。
实施例5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制取生物油。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生物质原料准备:采用稻壳,经过不同目数筛子筛选后,取筛选后的稻壳,在105℃温度下干燥24h;所述筛选后的稻壳,粒径为40目。
第二步,生物油的制取: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以干燥后的稻壳为原料制取生物油,其热裂解反应温度为500℃,流化气体为氮气,流化风速为60L·min-1
第三步,计算甲醇添加量:计算向一定量生物油中添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1%所需甲醇的质量;所述甲醇,为分析纯甲醇,纯度规格≥99.5%;
第四步,向生物油中添加甲醇:称取一定量新制生物油,加入计算所需甲醇,混合均匀后制成甲醇处理生物油,置于密闭容器中储存;储存条件为恒定温度25℃。
将所制生物油分成空白对照组和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1%的甲醇组。将2组生物油密封存放在25℃干燥条件下储存42d,测定生物油特性(含水率,pH值(25℃),运动粘度(40℃))随储存时间(42d)的变化规律。下面以储存0天和储存42天的测试数据说明添加甲醇对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效果。
含水率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含水率从29.96%增加到31.62%,增加了5.54%,含有21%甲醇的生物油含水率从22.21%增加到22.95%,增加了3.33%。添加21%甲醇的生物油初始含水率下降,其增长率小于空白组。
pH值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pH值(25℃)从2.99增加到3.09,增加了3.34%;含有21%甲醇的生物油的pH值(25℃)从3.59增加到3.86,增加了7.52%。由此可见,添加21%甲醇的生物油初始pH值上升,且其增长率大于空白组。
粘度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粘度(40℃)从17.23mm2·s-1增加到37.45mm2·s-1,增加了117.35%。含有21%甲醇的生物油粘度(40℃)从5.542mm2·s-1增加到6.454mm2·s-1,增加了16.46%。与空白组相比,添加21%甲醇的生物油初始粘度大幅度下降,其增长率小于空白组。
对比实施例1~4发现,当添加的甲醇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1%时,所得生物油的初始含水率最低,储存42天后,其含水率仍然最低;其初始pH值最高,储存42天后,其pH值仍然最高,且增长率仅次于16%浓度组;其初始粘度最小,且粘度增长率也最小。因此,综合考虑,所添加的甲醇最佳质量百分比为21%。
对比例1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制取生物油。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生物质原料准备:采用稻壳,经过不同目数筛子筛选后,取筛选后的稻壳,在105℃温度下干燥24h;所述筛选后的稻壳,粒径为40目。
第二步,生物油的制取: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以干燥后的稻壳为原料制取生物油,其热裂解反应温度为500℃,流化气体为氮气,流化风速为60L·min-1
第三步,计算丙酮添加量:计算向一定量生物油中添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1%所需丙酮的质量;所述丙酮,为分析纯丙酮,纯度规格≥99.5%;
第四步,向生物油中添加丙酮:称取一定量新制生物油,加入计算所需丙酮,混合均匀后制成丙酮处理生物油,置于密闭容器中储存;储存条件为恒定温度25℃。
将所制生物油分成空白对照组和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1%的丙酮组。将2组生物油密封存放在25℃干燥条件下储存42d,测定生物油特性(含水率,pH值(25℃),运动粘度(40℃))随储存时间(42d)的变化规律。下面以储存0天和储存42天的测试数据说明添加丙酮对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效果。
含水率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含水率从29.96%增加到31.62%,增加了5.54%,含有21%丙酮的生物油含水率从23.76%增加到23.85%,增加了0.38%。
pH值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pH值(25℃)从2.99增加到3.09,增加了3.34%;含有21%丙酮的生物油的pH值(25℃)从3.78降低到3.53,降低了6.61%。
粘度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粘度(40℃)从17.23mm2·s-1增加到37.45mm2·s-1,增加了117.35%。含有21%丙酮的生物油粘度(40℃)从5.037mm2·s-1增加到6.052mm2·s-1,增加了20.15%。
将对比例1与实施例5进行对比发现,在添加量均为质量百分比浓度21%的情况下,初始pH值丙酮组高于甲醇组,经过42d储存,甲醇组已明显高于丙酮组;粘度测试结果显示,丙酮处理生物油的粘度略小于甲醇处理生物油;结合含水率测试结果发现,添加甲醇对生物油含水率增长的抑制作用优于丙酮。
对于添加剂的效果,不能单从降低粘度角度出发,应结合含水率的变化进行综合评价。含水率的增加是生物油内部酯化、醚化等反应的结果,含水率增加可降低生物油的粘度,增加其流动性。甲醇处理生物油的粘度虽然较丙酮处理生物油略有增加,但是其含水率也低于丙酮组,低含水率更有利于生物油的稳定储存。
由此可得,甲醇作为添加剂对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效果优于丙酮。
对比例2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制取生物油。具体步骤为:
第一步,生物质原料准备:采用稻壳,经过不同目数筛子筛选后,取筛选后的稻壳,在105℃温度下干燥24h;所述筛选后的稻壳,粒径为40目。
第二步,生物油的制取: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以干燥后的稻壳为原料制取生物油,其热裂解反应温度为500℃,流化气体为氮气,流化风速为60L·min-1
第三步,计算乙酸乙酯添加量:计算向一定量生物油中添加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1%所需乙酸乙酯的质量;所述乙酸乙酯,为分析纯乙酸乙酯,纯度规格≥99.5%;
第四步,向生物油中添加乙酸乙酯:称取一定量新制生物油,加入计算所需乙酸乙酯,混合均匀后制成乙酸乙酯处理生物油,置于密闭容器中储存;储存条件为恒定温度25℃。
将所制生物油分成空白对照组和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1%的乙酸乙酯组。将2组生物油密封存放在25℃干燥条件下储存42d,测定生物油特性(含水率,pH值(25℃),运动粘度(40℃))随储存时间(42d)的变化规律。下面以储存0天和储存42天的测试数据说明添加乙酸乙酯对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效果。
含水率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含水率从29.96%增加到31.62%,增加了5.54%,含有21%乙酸乙酯的生物油含水率从23.51%增加到24.77%,增加了5.38%。
pH值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pH值(25℃)从2.99增加到3.09,增加了3.34%;含有21%乙酸乙酯的生物油的pH值(25℃)从3.26增加到3.29,增加了1.08%。
粘度测试结果显示,空白组粘度(40℃)从17.23mm2·s-1增加到37.45mm2·s-1,增加了117.35%。含有21%乙酸乙酯的生物油粘度(40℃)从7.351mm2·s-1增加到8.851mm2·s-1,增加了20.41%。
将对比例2与实施例5进行对比发现,在添加量均为质量百分比浓度21%的情况下,初始含水率甲醇组低于乙酸乙酯组,且甲醇对生物油含水率增长的抑制作用优于乙酸乙酯;初始pH值甲醇组高于乙酸乙酯组,42d后,甲醇组对生物油pH值的提高效果更好;粘度测试结果显示,甲醇组生物油初始粘度低于乙酸乙酯组,且粘度增长率小于乙酸乙酯组。
由此可得,甲醇作为添加剂对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效果优于乙酸乙酯。

Claims (7)

1.一种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向生物油中添加甲醇,混合均匀后,制成甲醇处理生物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的甲醇占甲醇处理生物油总重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的甲醇占甲醇处理生物油总重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生物质原料准备:取稻壳,干燥;
步骤二,生物油的制取:采用流化床生物质快速热裂解反应装置,以干燥后的稻壳为原料制取生物油,其热裂解反应温度为500℃,流化气体为氮气,流化风速为60L·min-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稻壳的粒径为30~80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处理生物油,置于密闭容器中储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甲醇,为分析纯,纯度规格≥99.5%。
CN2012101245948A 2012-04-25 2012-04-25 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 Pending CN1026436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45948A CN102643687A (zh) 2012-04-25 2012-04-25 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1245948A CN102643687A (zh) 2012-04-25 2012-04-25 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3687A true CN102643687A (zh) 2012-08-22

Family

ID=46656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245948A Pending CN102643687A (zh) 2012-04-25 2012-04-25 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43687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54948A (zh) * 2013-04-26 2013-08-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改善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及生物油
EP2774969A1 (en) 2013-03-08 2014-09-10 UPM-Kymmene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converting bio-oil
CN106147819A (zh) * 2016-08-24 2016-11-23 河南省高新技术实业总公司 一种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方法
CN107243244A (zh) * 2017-06-16 2017-10-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电石渣和生物热解油制备生物脱硫脱硝剂及其使用方法
GB2550930A (en) * 2016-05-31 2017-12-06 Isis Innovation Process
GB2535797B (en) * 2015-02-27 2019-10-23 Future Blends Ltd Process for removal of water and light organics from pyrolysis oil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AMES P.DIEBOLD等: "Additives To Lower and Stabilize the Viscosity of Pyrolysis Oils during Storage", 《ENERGY & FUELS》 *
朱锡锋,陆强: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生物油", 《科技导报》 *
沈晨杰等: "不同贮存温度对木屑热裂解生物油理化性质稳定性的影响", 《农机化研究》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74969A1 (en) 2013-03-08 2014-09-10 UPM-Kymmene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converting bio-oil
US9187444B2 (en) 2013-03-08 2015-11-17 Upm-Kymmene Corporation Process for converting bio-oil
CN103254948A (zh) * 2013-04-26 2013-08-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改善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及生物油
CN103254948B (zh) * 2013-04-26 2015-04-0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改善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及生物油
GB2535797B (en) * 2015-02-27 2019-10-23 Future Blends Ltd Process for removal of water and light organics from pyrolysis oil
GB2550930A (en) * 2016-05-31 2017-12-06 Isis Innovation Process
CN106147819A (zh) * 2016-08-24 2016-11-23 河南省高新技术实业总公司 一种生物质液体燃料生产方法
CN107243244A (zh) * 2017-06-16 2017-10-13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电石渣和生物热解油制备生物脱硫脱硝剂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ony et al. Kinetics, thermodynamics, and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orn stover (Zea mays) for solar biomass pyrolysis potential analysis
Palomino et al. The storage stability of biocrude obtained by the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of microalgae
CN102643687A (zh) 通过添加剂提高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
Chang et al. Production of ethyl levulinate by direct conversion of wheat straw in ethanol media
Maddi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pyrolysis of algal biomass from natural lake blooms with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Zhao et al. Co-pyrolysis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algae Isochrysis and Chlorella: kinetics, biocrude yield and interaction
Ding et al. Development of bio oil and bio asphalt by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using lignocellulose
Carvalho Júnior et al. Microalgae biodiesel via in situ methanolysis
Danje Fast pyrolysis of corn residues for energy production.
Kikuchi et al.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of biomass-derived chemical production: a case study on sugarcane-derived polyethylene
Maddi et al. Pyrolytic fractionation: a promising thermochemical technique for processing oleaginous (algal) biomass
Liu et al. The kinetics model and pyrolysis behavior of the aqueous fraction of bio-oil
Fang et al. Thermochemical liquefaction of cattle manure using ethanol as solvent: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bio-oil yield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s
Deb et al. Prospect of castor oil biodiesel in Bangladesh: Process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study
Zhang et al. A comparison of conventional and oxidative torrefaction of microalga Nannochloropsis Oceanica through energy efficiency analysis and life cycle assessment
Guo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s during co-pyrolysis and liquefaction of biomass and lignite under syngas
CN105950274A (zh) 一种羟基供体协同亚/超临界乙醇液化秸秆类纤维素制备生物油的方法
Hamidi et al. Thermogravimetric kinetic analysis of Nannochloropsis oculata combustion in air atmosphere
Plante et al. Bioenergy from biofuel residues and waste
Pradhan et al. Assessment of farm-level biodiesel unit—a potential alternative for sustainable future
Khan et al. Potential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ix non-edible seed oil feedstock’s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CN103254948B (zh) 一种改善生物油稳定性的方法及生物油
Dubey et al. Pyrolysis kinetics and thermodynamics of pomegranate peel usingTG/DTG analysis
CN103242882B (zh) 一种不添加催化剂棉杆与煤共液化制油的方法
Voß et al. Aviation fuel production pathways from lignocellulosic biomass via alcohol intermediates–A technical analysi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