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38331A -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38331A
CN102638331A CN2012100711019A CN201210071101A CN102638331A CN 102638331 A CN102638331 A CN 102638331A CN 2012100711019 A CN2012100711019 A CN 2012100711019A CN 201210071101 A CN201210071101 A CN 201210071101A CN 102638331 A CN102638331 A CN 102638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trix
packet
broadcast source
packets
broadca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711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38331B (zh
Inventor
王晓湘
奚洪坤
赵渊
李松
唐名威
张鸿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21007110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3833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38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8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38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3833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包括两个阶段:广播原始数据包和重传编码包;也就是该方法先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线性网络编码,然后重传编码包;各接收节点收到设定数量的编码包后,利用高斯消元法分别求解各自丢失的原始数据包。本发明既解决了传统重传方法不适用于点到多点广播场景的缺陷,还克服了基于异或编码的重传方法的性能不稳定、系统开销大的局限。本发明能以较低的编码算法复杂度和系统开销,对各接收节点丢失的原始数据包进行线性网络编码并重传;接收节点用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从编码包中解出原始数据包,改善无线广播的重传性能和减少平均重传次数。该方法性能稳定,不受数据包丢失分布的影响,推广应用前景看好。

Description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属于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组播和广播都是从单个数据源向多个目标传送数据报文的技术。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数据分发业务(如视频点播和电视广播)。可靠的多播要求所有用户都接收到正确的信息后,才终止传输。由于广播通信环境的用户数量众多,差错控制机制也比点到点通信的复杂得多。  自动请求重传ARQ(AutomaticRepeat-reQuest)方法是通信系统常用的实现差错控制的技术手段。然而,这种传统的重传方法主要适用于点对点的通信链路,即对出错的数据包逐一重传。在广播场景下应用传统的ARQ方法效率极低,因为即使只有一个用户未能接收某个数据包,广播源就必须再次重传该数据包,导致网络吞吐量的急剧下降。
近年来,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技术已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改善无线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的方法。2000年,Ahlswede等首次提出网络编码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允许网络节点对传输信息进行编码处理;并从理论上证明:如果允许网络节点对传输的信息按照合适方式进行编码处理,而非限于存储和转发,则基于该方式的网络多播总能够实现理论上的最大传输容量。
D.Nguyen等人将网络编码和ARQ相结合,提出了基于异或网络编码(XORNetwork Coding)的重传方法,其核心思路是广播源根据广播批次内的数据包在各个接收节点的接收情况,生成一个接收反馈矩阵,并采用异或网络编码方式对发送失败的数据包进行异或编码后重传,接收失败的节点在收到该编码包后进行解码操作,从而解出其丢失的原始数据包。
参见图1,介绍一个典型的无线广播系统模型:该系统设有1个广播源和K个用户节点(K>1),广播源将一组M个数据包(又称为一个广播批次)以设定时间间隔Δt发送给所有用户节点。每广播完一个数据包,各接收节点都通过控制帧ACK/NAK将该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反馈给广播源。
参见图2,介绍广播源依次发送4个数据包P1,P2,P3,P4给4个用户节点后,根据各用户节点的反馈而生成的三个数据包接收反馈矩阵的实例,矩阵中的每个元素V(i,j)(1≤i≤M,1≤j≤K)的值表示节点Ri是否成功接收Pj,如果接收成功,则V(i,j)=1,否则为0。以V1为例,节点R1接收到P1、P2和P3,节点R2接收到P1、P2和P4,节点R3接收到P1、P3和P4,节点R4接收到P2、P3和P4。在不计重传损耗的情况下,若采用传统的重传方法,则广播源要分别重传数据包P1、P2、P3和P4,共需4次发送才能完成重传过程。若采用异或网络编码的重传方法,根据各接收节点的丢包分布情况,广播源可以对这4个数据包进行1次异或编码后重传,即发送编码包
Figure BDA0000144149890000021
则每个节点均可通过对编码包P和自己已成功接收的原始包进行异或运算,以解出各自丢失的原始数据包。以节点R1为例,通过运算
Figure BDA0000144149890000022
可解出丢失的数据包P4。同理,节点R2、R3、R4都可以通过异或运算分别解出各自所需的数据包P3、P2、P1。显然,异或网络编码的重传方法减少了重传次数,具有更高的传输效率。
然而,D.Nguyen并未给出对于任意给定的接收反馈矩阵V,如何合并丢失的数据包才能使重传次数最少。X.Xiao等人提出了一种基于异或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方法NCWBR(Network Coding for Wireless Broadcast Retransmission)。该方法能够对接收的任何一个反馈矩阵按照设定算法合并丢失数据包。也就是,广播源先根据广播批次内各数据包的接收情况建立一个接收反馈矩阵V,如果反馈矩阵V中有元素为0,则进入重传阶段。在重传阶段,广播源又遍历反馈矩阵V,将每一行中首个为0的元素所对应的数据包进行异或运算后发送;各个接收节点收到该编码包后,如果能够解码出原始数据包,则广播源根据反馈将反馈矩阵V中对应位置的元素赋为1,否则,仍然置为0。这样,广播源在这一轮重传结束后,根据所有接收节点的反馈信息更新反馈矩阵V。广播源重复执行上述的“遍历反馈矩阵V-选择数据包进行合并-发送编码包-根据接收节点的反馈信息更新接收反馈矩阵V”的操作步骤,直至反馈矩阵V的元素全部为1。
以图2的右侧反馈矩阵V2为例,由于该接收反馈矩阵V2中有元素为0,因此进入重传阶段时,源节点先遍历该反馈矩阵每行首个0元素,对应的数据包为P1、P2和P3,生成编码包
Figure BDA0000144149890000031
并发送。各接收节点收到该编码包后,将解码情况反馈给广播源。在该例中,不计重传损耗,只有R2可以通过解得P3,因此经过反馈后,广播源将V2(2,3)置为1。由于其他节点不能解码,广播源根据反馈,仍然将相应元素置0(如V2(1,1),V2(1,2))。至此,第一轮重传结束,源节点根据各节点的解码情况更新了接收反馈矩阵V2。然后,重复执行上述的“遍历反馈矩阵V2-选择数据包进行合并-发送编码包-根据接收节点的反馈信息更新反馈矩阵”过程,直至反馈矩阵V2中元素全部为1,该批次的数据包广播完毕。
以NCWBR为代表的基于异或编码的广播重传方法的优点是解码简单、传输时延小。但也存在多种缺陷:在每一轮重传的生成编码包阶段,根据接收反馈矩阵寻找最优编码方案的算法复杂度较高。在每一轮重传结束后,广播源都要根据各个节点的解码情况更新接收反馈矩阵,这个过程是由各个节点反馈ACK/NAK控制帧实现的。当系统中存在较多用户时,该过程会消耗大量的控制帧,带来较大的系统开销。再者,基于异或网络编码的重传方法受到数据包丢失分布的影响比较大,某个(或某几个)节点的丢包率比较高时,该方法的系统传输性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不具备普遍的实用性。
下面以图2中的V1实例进行说明:各个节点的丢包率都比较低,此时仅需发送一个编码包
Figure BDA0000144149890000033
就可使所有接收节点都恢复出各自丢失的数据包。而在V2实例中,R3和R4的丢包率较高,这时根据NCWBR重传方法需要依次重传
Figure BDA0000144149890000034
P2,P3共9个数据包。可见:这时基于异或编码的重传方法不仅没有体现出优势,反而比普通重传(即分别重传P1P2P3P4)还要多传输5个数据包,其传输性能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LNCR(Linear Network Coding for Retransmission),该方法不仅解决了传统重传方法不适用于点到多点广播场景的缺陷,还克服了基于异或编码的重传方法的性能不稳定、系统开销大的局限。本发明能以较低的编码算法复杂度和系统开销,对各接收节点丢失的原始数据包进行线性网络编码并重传;接收节点用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从编码包中解出原始数据包,改善无线广播的重传性能和减少平均重传次数。此外,该方法的性能稳定,不受数据包丢失分布的影响。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线性网络编码,然后重传编码包;各接收节点收到设定数量的编码包后,利用高斯消元法分别求解各自丢失的原始数据包;该方法将广播数据包的过程划分为下述两个阶段:
第1阶段是广播原始数据包:广播源以设定时间间隔地逐个顺序广播当前批次内的每个数据包,直至将其中所有数据包都发送完毕;且在广播过程中,若有数据包丢失,广播源也不立即重传,而继续发送该批次内的下一个数据包;
第2阶段是重传编码包:广播源对所有接收节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线性编码后发送,接收节点在接收到设定数量的编码包后,通过解码方式从编码包中恢复出各自丢失的原始数据包。
本发明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LNCR的创新技术关键是:利用各个接收节点可解线性方程组的条件,减少反馈帧的数量,即各接收节点只需要在接收完每组N个编码包后,反馈为使其编码系数矩阵达到满秩仍需的编码包的数量Ni即可。这样,与基于异或编码的重传方法相比,本发明省却了频繁的更新接收反馈矩阵、遍历反馈矩阵、确定编码数据包集合的多个环节,降低了编码的复杂度。因为基于异或编码的重传方法的每一轮都要根据接收节点的反馈信息,更新接收反馈矩阵并重新确定编码对象集合,复杂度较高;而本发明方法的编码对象集合始终为该批次内所有节点的丢失数据包集合,并且编码运算简单。因此,本发明LNCR与基于异或编码的广播重传方法相比较的主要特点是:有效减少重传次数,改善无线广播的重传性能;而且,编码复杂度低,性能稳定,减少了接收节点要发送的反馈信号数量,降低了系统开销。
下面具体说明上述各个优点:
(一)LNCR的重传效率更高:在不计重传损耗的情况下,LNCR的重传次数取决于所有节点中的最大丢包数,且该方法的性能不受数据包丢失分布的影响。而基于异或编码的重传方法受到数据包丢失分布的影响较大,因此其随机性也较大,不能完全保证性能,影响了重传效率。
以图2所示的数据包接收反馈矩阵V2为例,如果采用基于异或编码的NCWBR方法,需要分别重传
Figure BDA0000144149890000051
P2、P3共9个数据包,而采用LNCR方法,在不考虑重传损耗的情况下,  只需重传3个线性编码包:  Y1=g11P1+g12P2+g13P3+g14P4,Y2=g21P1+g22P2+g23P3+g24P4和Y3=g31P1+g32P2+g33P3+g34P4,就能够使得各接收节点解析出各自丢失的数据包。
(二)LNCR的编码复杂度较低:在基于异或编码的重传方法中,每一轮重传结束后,广播源都要根据接收节点的反馈信息,更新接收反馈矩阵,并重新遍历矩阵,以确定下一轮重传的编码数据包集合。而本发明LNCR方法不需要每次都对接收反馈矩阵进行遍历,它的编码对象集合始终为各个接收节点丢包集的并集。因此LNCR省却了频繁的更新矩阵、遍历矩阵、确定编码数据包的相应操作环节,降低了编码的复杂度。
(三)LNCR减少了控制帧带来的系统开销:基于异或编码的重传方法在重传阶段,广播源每发送一个编码包,接收节点都要将接收与解码情况反馈给广播源。在接收节点较多时,由ACK/NAK等控制帧带来的系统开销也是相当大的。本发明LNCR利用了线性方程组可解的条件,接收节点只需要在接收一组N个编码包以后,反馈其仍然需要重传的编码包的数量Ni即可。因为在此之前,肯定有接收节点的编码系数矩阵达不到满秩,即不满足下述公式的可解性条件:矩阵G的m行向量线性无关。例如,假设接收节点有K个,如果发送每个编码包也都需要接收节点反馈,则所需的ACK/NAK控制帧的数量为KN,而本发明LNCR方法只需K个。可见,本LNCR方法显著减少了ACK等控制帧带来的系统开销。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广播系统模型示意图;
图2(A)、  (B)、  (C)分别是三个4×4数据包接收反馈矩阵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3(A)、  (B)分别是图2(B)所示接收节点R3的原始的编码系数矩阵示意图和经过矩阵初等变换后的编码系数矩阵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操作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节点数为4,一组广播包数量为20时的三种重传方法的平均传输次数随节点丢包率的对比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个广播批次内数据包数量为20,各节点的丢包率都为0.2时,三种重传方法的平均传输次数随接收节点数量变化的曲线图。
图7(A)、(B)分别是在低丢包率场景(接收节点数为4,其丢包率都为0.1)时和高丢包率场景(接收节点数为4,其丢包率分别为p1=0.1,p2=0.2,p3=0.3,p4=0.4)时,本发明LNCR方法和NCWBR方法的平均传输次数随批次内广播包数量的变化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是:先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线性网络编码,然后重传编码包;各接收节点收到设定数量的编码包后,利用高斯消元法分别求解各自丢失的原始数据包;该方法将广播数据包的过程划分为下述两个阶段:
第1阶段是广播原始数据包:广播源以设定时间间隔地逐个顺序广播当前批次内的每个数据包,直至将其中所有数据包都发送完毕;且在广播过程中,若有数据包丢失,广播源也不立即重传,而继续发送该批次内的下一个数据包。
第2阶段是重传编码包:广播源对所有接收节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线性编码后发送,接收节点在接收到设定数量的编码包后,通过解码方式从编码包中恢复出各自丢失的原始数据包。
参见图4,介绍本发明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其中第1阶段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11)初始化设置:广播源建立一个K行M列的接收反馈矩阵V,并初始化设置其中所有元素Vi,j都为0;再初始化设置当前广播批次内的第一个原始数据包Pi的序号j=1;每个接收节点Ri也分别建立各自的编码系数矩阵Gi,并初始化设置Gi为空矩阵;式中,自然数i和K分别是接收节点的序号及其总数,即i的最大值为K,自然数j和M分别是当前广播批次内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号及其总数,即j的最大值为M。
(12)广播源顺序发送当前广播批次内的每个数据包:
先定义该广播批次内的全部共M个数据包构成原始数据包矩阵P=[P1,P2,...Pj,...,PM]T,式中,上标T表示转置矩阵,其中每个数据包Pj表示为Pj=gjP=[0,0,...,1,0,...,0][P1,P2,...,Pj,Pj+1,...,PM]T,也就是定义gj=[0,0,...,1,0,...,0]为原始数据包Pj的编码系数向量:只有第j个分量为1、其余分量均为0的单位向量;
广播源以设定时间间隔顺序广播当前批次内的每个数据包Pj,每个接收节点Ri若正确接收到该数据包Pj,则提取其对应的编码系数向量gj,并将gj作为行向量加入各自的编码系数矩阵Gi中,并向广播源反馈ACK控制帧;否则,仅向广播源反馈NAK控制帧。
(13)广播源根据接收节点Ri的反馈信息建立接收反馈矩阵V:广播源根据每个接收节点Ri反馈的ACK或NAK控制帧对其设置的接收反馈矩阵V中各元素赋值:若是反馈ACK,则将接收反馈矩阵V中的对应元素V(i,j)设置为1;若是反馈NAK,则将V(i,j)设置为0。
(14)广播源判断该批次内的数据包是否已经全部广播完毕,即j=M是否成立;若是,则顺序执行步骤(15);否则,返回步骤(12),继续广播下一个数据包Pj+1
(15)广播源检测接收反馈矩阵V中是否有元素为0,若是,则继续执行第2阶段重传编码包的操作;若否,表示该当前批次内的所有数据包已经全被各个接收节点正确接收,则进入下一批次数据包的广播发送、或者结束广播过程。
本发明方法的第2阶段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21)广播源根据接收反馈矩阵V确定所有丢失的数据包,并据此确定编码对象包矩阵:广播源将第1阶段中所有节点丢失的数据包视为需要编码的对象,并用一个编码对象包矩阵X=[x1,x2,...xj...,xM]T来描述之,以便对其进行编码处理;该编码对象包矩阵X中的每个元素xj都取决于下述选择公式:
Figure BDA0000144149890000081
式中,V(i,j)为接收反馈矩阵V中的第i行第j列元素;该公式涵义是:若所有接收节点都正确接收该广播批次内的数据包Pj,也就是接收反馈矩阵V中第j列元素全都为1,则该Pj就不加入编码对象包矩阵X中而设置xj=0;若有接收节点未正确接收Pj、即存在V(i,j)=0时,则将Pj加入编码对象包矩阵X中,且设置xj=Pj
(22)广播源根据原始数据包矩阵P对编码对象包矩阵X中的每个元素进行线性编码处理:  因原始数据包X=[x1,x2,...xj...,xM]T经由下述公式
Figure BDA0000144149890000091
的线性运算而得到编码对象包矩阵X=[x1,x2,...xj...,xM]T:式中,M阶系数转换方阵
Figure BDA0000144149890000092
中的每行均为M维的向量,即hj=[hj1,hj2,...,hjM];其中的分量hj数值的确定规则是:若xj=0,则hj为M维的0向量,即hj=[0,0,...,0];否则,如果xj=Pj,则hj为一个第j个分量为1、其余分量均为0的M维单位向量。
(23)广播源计算所有接收节点中的单个节点的最大丢包数N。
(24)广播源生成编码包并进行重传广播,直至将N个编码包都重传完毕。该步骤包括下列具体操作内容:
(24A)广播源初始化设置重传的编码包Y的序号k=1,并按照下述步骤生成序号为k的编码包:广播源从有限域Fq中随机选取M个编码系数gk1′,gk2′,...,gkM′,分别对编码对象包矩阵X中的各个元素x1,x1,...,xM进行线性编码,得到编码包Yk=gk1′x1+gk2′x2+...+gkM′xM,即 Y k = [ g k 1 ′ , g k 2 ′ , . . . , g kM ′ ] x 1 x 2 . . . x M = g k ′ X ; 式中,Fq为仅含有限个元素的域,其自然数下标q为该有限域的大小,此处设置q=28;自然数k为编码包序号,gk′=[gk1′,gk2′,...,gkM′]是基于编码包对象矩阵X的编码系数向量,即gk1′,gk2′,...,gkM′分别为编码包对象矩阵X中各元素x1,x1,...,xM的加权系数。
(24B)广播源将每个编码包Yk对应的编码系数向量gk′按照公式gk=gk′H变换为基于原始数据包矩阵P的编码系数向量gk,然后广播发送该编码包Yk;其中,H是步骤(22)中的M阶系数转换方阵。
(24C)每个接收节点Ri接收到编码包Yk后,提取其中的编码系数向量gk作为行向量加入自己的编码系数矩阵Gi中。
(24D)广播源判断是否已经将编码包全部发送完毕,即判断k=N是否成立;若是,则顺序执行后续步骤(25);否则,设置k=k+1后,返回执行步骤(24B),继续生成下一个编码包。
(25)每个接收节点Ri分别计算各自编码系数矩阵Gi的秩ri,并按照公式 N i = M - r i , r i ≤ M 0 , r i ≥ M 计算为使其编码系数矩阵达到满秩,所需要的重传编码包的数量Ni,并将该数值Ni反馈给广播源。
(26)广播源从每个节点的反馈Ni中选取其中最大值、即按照公式N=maxi∈{1,2,...,K}Ni来提取最大丢包数值N。
(27)广播源检测N是否为0,若是,表示所有接收节点的编码系数矩阵都已达到满秩,则各接收节点分别采用公式:
Figure BDA0000144149890000102
计算求解各自丢失的原始数据包;然后,广播源广播下一批次的数据包、即返回第1阶段的操作;或者结束广播过程;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4)。
本发明已经进行了多次实施试验,主要是研究本发明LNCR方法与基于异或网络编码的NCWBR方法和传统的ARQ重传方法的传输性能分别受到丢包率、广播包数量和接收节点数量的不同影响,并给出这三种方案的性能对比。
众所周知,衡量重传方法的性能指标是传输一个数据包给所有节点时,所需要的平均传输次数。
参见图5,该图是在4个接收节点,一组广播包数量为20时的三种重传方法随节点丢包率的变化曲线,实施例中假设各个节点的丢包率相等。
从图5可以看到,当接收节点的丢包率较低时,这三种重传方法的平均传输次数比较接近。但随着丢包率增大,LNCR的性能渐渐优于其他两者。这是因为LNCR会将各个节点丢失数据包进行合并处理,而不是像ARQ方法逐个传输每个包;另外,不同于NCWBR方法,LNCR重传的编码包的数量决定于丢包率最高的节点,而且不受各个节点丢失数据包的分布的影响。
参见图6,该图是批次内广播包数量为20,各个节点的丢包率都为0.2时,三种重传方法的平均传输次数随接收节点数量变化的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只有两个或较少的接收节点时,本发明方法的性能优势并不明显。随着节点K的数量增大,优势才显现出来,并愈发显著。这是因为对于NCWBR来说,随着接收节点数量增多,各节点丢包的分布变得愈加复杂,而且单个节点不能从XOR包中成功解析出其所需要的原始包的概率变大,这样就需要更多的编码包。而本发明LNCR方法的平均传输次数主要决定于丢包率最高的节点。在实施例的仿真场景下,各个节点丢包率相等且恒定,因此LNCR的平均传输次数并没有太大的增长。
参见图7,该图是在不同场景下的平均传输次数随每个广播批次内数据包个数N变化的曲线。从两张图中可以看出:NCWBR和LNCR的平均传输次数都随着N的增大而减小,并且LNCR的性能要优于NCWBR。在低丢包率场景下(图7(A)),LNCR的优势并不明显;在高丢包率场景下(图7(B)),LNCR的优势比较明显。这是因为丢包率较低时,只有少量包丢失和需要重传,因此两种方法要合并的数据包的数量并不多、且概率也较小。但是,在高丢包率场景下,一方面接收反馈矩阵中为0的元素增多,另一方面各节点丢包的分布变得愈加复杂,都使得NCWBR需要更多的次数来完成重传。
总之,本发明的仿真实施试验是成功的,实现了发明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线性网络编码,然后重传编码包;各接收节点收到设定数量的编码包后,利用高斯消元法分别求解各自丢失的原始数据包;该方法将广播数据包的过程划分为下述两个阶段:
第1阶段是广播原始数据包:广播源以设定时间间隔地逐个顺序广播当前批次内的每个数据包,直至将其中所有数据包都发送完毕;且在广播过程中,若有数据包丢失,广播源也不立即重传,而继续发送该批次内的下一个数据包;
第2阶段是重传编码包:广播源对所有接收节点丢失的数据包进行线性编码后发送,接收节点在接收到设定数量的编码包后,通过解码方式从编码包中恢复出各自丢失的原始数据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第1阶段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11)初始化设置:广播源建立一个K行M列的接收反馈矩阵V,并初始化设置其中所有元素Vi,j都为0;再初始化设置当前广播批次内的第一个原始数据包Pi的序号j=1;每个接收节点Ri也分别建立各自的编码系数矩阵Gi,并初始化设置Gi为空矩阵;式中,自然数i和K分别是接收节点的序号及其总数,即i的最大值为K,自然数j和M分别是当前广播批次内的原始数据包的序号及其总数,即j的最大值为M;
(12)广播源顺序发送当前广播批次内的每个数据包:
先定义该广播批次内的全部共M个数据包构成原始数据包矩阵P=[P1,P2,...Pj,...,PM]T,式中,上标T表示转置矩阵,其中每个数据包Pj表示为Pj=gjP=[0,0,...,1,0,...,0][P1,P2,...,Pj,Pj+1,...,PM]T,也就是定义gj=[0,0,...,1,0,...,0]为原始数据包Pj的编码系数向量:只有第j个分量为1、其余分量均为0的单位向量;
广播源以设定时间间隔地顺序广播当前批次内的每个数据包Pj,每个接收节点Ri若正确接收到该数据包Pj,则提取其对应的编码系数向量gj,并将gj作为行向量加入各自的编码系数矩阵Gi中,并向广播源反馈ACK控制帧;否则,仅向广播源反馈NAK控制帧;
(13)广播源根据接收节点Ri的反馈信息建立接收反馈矩阵V:广播源根据每个接收节点Ri反馈的ACK或NAK控制帧对其设置的接收反馈矩阵V中各元素赋值:若是反馈ACK,则将接收反馈矩阵V中的对应元素V(i,j)设置为1;若是反馈NAK,则将V(i,j)设置为0;
(14)广播源判断该批次内的数据包是否已经全部广播完毕,即j=M是否成立;若是,则顺序执行步骤(1 5);否则,返回步骤(12),继续广播下一个数据包Pj+1
(15)广播源检测接收反馈矩阵V中是否有元素为0,若是,则继续执行第2阶段重传编码包的操作;若否,表示该当前批次内的所有数据包已经全被各个接收节点正确接收,则进入下一批次数据包的广播发送、或者结束广播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第2阶段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21)广播源根据接收反馈矩阵V确定所有丢失的数据包,并据此确定编码对象包矩阵:广播源将第1阶段中所有节点丢失的数据包视为需要编码的对象,并用一个编码对象包矩阵X=[x1,x2,...xj...,xM]T来描述之,以便对其进行编码处理;该编码对象包矩阵X中的每个元素xj都取决于下述选择公式:
Figure FDA0000144149880000021
式中,V(i,j)为接收反馈矩阵V中的第i行第j列元素;该公式涵义是:若所有接收节点都正确接收该广播批次内的数据包Pj,也就是接收反馈矩阵V中第j列元素全都为1,则该Pj就不加入编码对象包矩阵X中而设置xj=0;若有接收节点未正确接收Pj、即存在V(i,j)=0时,则将Pj加入编码对象包矩阵X中,且设置xj=Pj
(22)广播源根据原始数据包矩阵P对编码对象包矩阵X中的每个元素进行线性编码处理:  因原始数据包P=[P1,P2,...Pj,...,PM]T是经由下述公式
Figure FDA0000144149880000031
的线性运算而得到编码对象包矩阵X=[x1,x2,...xj...,xM]T:式中,M阶系数转换方阵
Figure FDA0000144149880000032
中的每行均为M维的向量,即hj=[hj1,hj2,...,hjM];其中的分量hj数值的确定规则是:若xj=0,则hj为M维的0向量,即hj=[0,0,...,0];否则,如果xj=Pj,则hj为一个第j个分量为1、其余分量均为0的M维单位向量;
(23)广播源计算所有接收节点中的单个节点的最大丢包数N;
(24)广播源生成编码包并进行重传广播,直至将N个编码包都重传完毕:
(25)每个接收节点Ri分别计算各自编码系数矩阵Gi的秩ri,并按照公式 N i = M - r i , r i ≤ M 0 , r i ≥ M 计算为使其编码系数矩阵达到满秩,所需要的重传编码包的数量Ni,并将该数值Ni反馈给广播源;
(26)广播源从每个节点的反馈Ni中选取其中最大值、即按照公式N=maxi∈{1,2,...,K}Ni来提取最大丢包数值N:
(27)广播源检测N是否为0,若是,表示所有接收节点的编码系数矩阵都已达到满秩,则各接收节点分别采用公式:
Figure FDA0000144149880000034
计算求解各自丢失的原始数据包;然后,广播源广播下一批次的数据包、即返回第1阶段的操作;或者结束广播过程;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4)包括下列操作内容:
(24A)广播源初始化设置重传的编码包Y的序号k=1,并按照下述步骤生成序号为k的编码包:广播源从有限域Fq中随机选取M个编码系数gk1′,gk2′,...,gkM′,分别对编码对象包矩阵X中的各个元素x1,x1,...,xM进行线性编码,得到编码包Yk=gk1′x1+gk2′x2+...+gkM′xM,即 Y k = [ g k 1 ′ , g k 2 ′ , . . . , g kM ′ ] x 1 x 2 . . . x M = g k ′ X ; 式中,Fq为仅含有限个元素的域,其自然数下标q为该有限域的大小,此处设置q=28;自然数k为编码包序号,gk′=[gk1′,gk2′,...,gkM′]是基于编码包对象矩阵X的编码系数向量,即gk1′,gk2′,...,gkM′分别为编码包对象矩阵X中各元素x1,x1,...,xM的加权系数;
(24B)广播源将每个编码包Yk对应的编码系数向量gk′按照公式gk=gk′H变换为基于原始数据包矩阵P的编码系数向量gk,然后广播发送该编码包Yk;其中,H是步骤(22)中的M阶系数转换方阵;
(24C)每个接收节点Ri接收到编码包Yk后,提取其中的编码系数向量gk作为行向量加入自己的编码系数矩阵Gi中;
(24D)广播源判断是否已经将编码包全部发送完毕,即判断k=N是否成立;若是,则顺序执行后续步骤(25);否则,设置k=k+1后,返回执行步骤(24B),继续生成下一个编码包。
CN201210071101.9A 2012-03-16 2012-03-16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8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1101.9A CN102638331B (zh) 2012-03-16 2012-03-16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71101.9A CN102638331B (zh) 2012-03-16 2012-03-16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8331A true CN102638331A (zh) 2012-08-15
CN102638331B CN102638331B (zh) 2014-07-09

Family

ID=466225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71101.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38331B (zh) 2012-03-16 2012-03-16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38331B (zh)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7978A (zh) * 2013-04-27 2013-07-31 陈彬 一种车载网络的广播方法和系统
CN103580803A (zh) * 2013-10-15 2014-0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的加权广播重传方法
CN103858372A (zh) * 2011-10-07 201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中多点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10328A (zh) * 2013-02-22 2014-08-2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自适应负载均衡的代码分发方法
WO2014201661A1 (zh) * 2013-06-20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重传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521170A (zh) * 2013-06-20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重传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6233653A (zh) * 2014-05-28 2016-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327832A (zh) * 2016-08-31 2017-01-11 成都前锋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集中器实时抄表方法
CN107026714A (zh) * 2017-03-23 2017-08-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无线多播中基于混合网络编码的用户协作方法
US9838089B2 (en) 2011-10-07 2017-12-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8495320A (zh) * 2018-04-04 2018-09-04 刘福珍 一种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通信基站
CN109936424A (zh) * 2019-03-15 2019-06-25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混合网络编码的多中继协作重传算法
CN111800218A (zh) * 2019-04-08 2020-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2491504A (zh) * 2020-11-16 2021-03-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一维查表法的低存储开销网络编码算法
CN112600647A (zh) * 2020-12-08 2021-04-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续航的多跳无线网络传输方法
CN113067669A (zh) * 2021-03-03 2021-07-02 伍仁勇 一种网络编码方法及安全网络
WO2024027367A1 (zh) * 2022-08-04 2024-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解码方法及其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6371A1 (en) * 2008-05-29 2010-02-25 Jay Kumar Sundararajan Feedback-based online network coding
CN102013966A (zh) * 2010-11-30 2011-04-13 北京星河亮点通信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046371A1 (en) * 2008-05-29 2010-02-25 Jay Kumar Sundararajan Feedback-based online network coding
CN102013966A (zh) * 2010-11-30 2011-04-13 北京星河亮点通信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肖潇等: "一种应用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广播重传方法",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31 May 2009 (2009-05-31) *

Cited By (3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38089B2 (en) 2011-10-07 2017-12-05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116357B2 (en) 2011-10-07 2018-10-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3858372A (zh) * 2011-10-07 2014-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中多点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US10090890B2 (en) 2011-10-07 2018-10-02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0257103B2 (en) 2011-10-07 2019-04-0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delivery with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US9882821B2 (en) 2011-10-07 2018-01-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delivery with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US9871736B2 (en) 2011-10-07 2018-01-1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delivery with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US10218414B2 (en) 2011-10-07 2019-02-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1070482B2 (en) 2011-10-07 2021-07-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formation delivery with 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CN103858372B (zh) * 2011-10-07 2019-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通信系统中多点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4010328A (zh) * 2013-02-22 2014-08-27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一种自适应负载均衡的代码分发方法
CN103227978A (zh) * 2013-04-27 2013-07-31 陈彬 一种车载网络的广播方法和系统
CN103227978B (zh) * 2013-04-27 2016-03-23 深圳大学 一种车载网络的广播方法和系统
CN104521170A (zh) * 2013-06-20 2015-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重传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4201661A1 (zh) * 2013-06-20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重传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521170B (zh) * 2013-06-20 2018-11-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组播重传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3580803B (zh) * 2013-10-15 2016-08-10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的加权广播重传方法
CN103580803A (zh) * 2013-10-15 2014-02-12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的加权广播重传方法
CN106233653A (zh) * 2014-05-28 2016-12-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233653B (zh) * 2014-05-28 2019-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6327832A (zh) * 2016-08-31 2017-01-11 成都前锋电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线集中器实时抄表方法
CN107026714A (zh) * 2017-03-23 2017-08-0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无线多播中基于混合网络编码的用户协作方法
CN107026714B (zh) * 2017-03-23 2019-10-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无线多播中基于混合网络编码的用户协作方法
CN108495320A (zh) * 2018-04-04 2018-09-04 刘福珍 一种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通信基站
CN109936424A (zh) * 2019-03-15 2019-06-25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混合网络编码的多中继协作重传算法
CN111800218A (zh) * 2019-04-08 2020-10-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1800218B (zh) * 2019-04-08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2010016B2 (en) 2019-04-08 2024-06-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12491504A (zh) * 2020-11-16 2021-03-12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一维查表法的低存储开销网络编码算法
CN112600647A (zh) * 2020-12-08 2021-04-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网络编码续航的多跳无线网络传输方法
CN113067669A (zh) * 2021-03-03 2021-07-02 伍仁勇 一种网络编码方法及安全网络
WO2024027367A1 (zh) * 2022-08-04 2024-02-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解码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38331B (zh) 2014-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38331B (zh)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无线可靠广播方法
CN101136722B (zh) 一种适用于高速移动终端的数据发送方法及传输设备
CN102013966B (zh)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包重传方法
CN101714915B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系统
CN101667904B (zh) 基于喷泉码的多合一反馈重传方法
CN101562781B (zh) 一种基于调制的自适应喷泉码多播传输系统
CN102497248B (zh) 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重传方法
CN101895376B (zh) 用于实现多跳无线网络中数据广播的传输方法
CN101917672B (zh) 无线广播多播业务的协同传输方法
CN102833051B (zh) 基于反馈的喷泉编码广播方法
CN103051424B (zh) 一种不等错误保护喷泉码的无线传输方法
CN103354479A (zh) 一种基于lt码的空间dtn传输方法
CN102684856A (zh) 一种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3200088A (zh) 一种基于喷泉编码下的改进型mmrs固定中继节点选择的信号传输方法
CN102804661A (zh) 通信系统中的对象的块聚合
CN104486052A (zh) 一种高丢包率下基于d2d簇的多播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02208962B (zh) 无线数据传输方法
CN104852788A (zh) 基于最大-最小网络编码的数据广播arq方法
CN102957511A (zh) 一种数据传输的自适应降速方法
Nguyen et al. On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for wireless broadcast using network coding and fountain codes
CN106603204A (zh) 一种基于改进冗余避免的网络编码广播重传方法
Xi et al. A reliable broadcast transmission approach based on random linear network coding
CN104539402B (zh) 一种无线网络中的广播传输方法
CN101552661A (zh) 一种差错控制方法
CN105721119A (zh) 基于机会式网络编码搜寻最优关联包的重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503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