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8424A - 开合式驱动机 - Google Patents

开合式驱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8424A
CN102628424A CN2011100385513A CN201110038551A CN102628424A CN 102628424 A CN102628424 A CN 102628424A CN 2011100385513 A CN2011100385513 A CN 2011100385513A CN 201110038551 A CN201110038551 A CN 201110038551A CN 102628424 A CN102628424 A CN 10262842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lding
open
piston
moving vane
folding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855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文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03855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8424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84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842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20Hydro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Landscapes

  • Other Liquid Machine Or Engine Such As Wave Power Use (AREA)

Abstract

开合式驱动机由开合折叠翼推进器和节能型发动机两部分组成。开合折叠翼推进器它设有活动叶片、轴、外角栅栏限位框架、拉线、活页和内角限位杆,活动叶片可绕轴在180度角内旋转,通过页片张开与闭合改变翼展面积,提高开合折叠翼的工作效率,推进器可由一个单元或多单元构成,可以用它设计水或空气中各种航行设备的推进器,也可以设计高效风轮机和水轮机,这类风轮机装在船舶上,既可以起风帆的作用,又可以利用风力发电。或带动其它机械作功;水轮机可以用于河流或海流中作功。节能型发动机设有气门阀,工作气缸,主、副储气室,混合燃气储室,燃料箱,化油器,活塞,工字活塞,点火系统,基座,发动机的特点是能把汽缸中的高压气体进行二次利用,只有两个工作冲程,带动机械以直线往返方式作功,如果添加上飞轮和曲轴,也可以旋转作功。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热机对能量的充分利用。

Description

开合式驱动机
所属领域:开合式驱动机由开合折叠翼和节能型发动机两部分组成。开合式驱动机中的开合折叠翼是用于水或空气中的推进器,可以用它设计比鸟还省力的飞机、火箭,比鱼还省力的船舶,也可以设计高效风轮机和水轮机,这类风轮机装在船舶上,顺风时既可以起风帆的作用,又可以利用风力发电。或带动其它机械做功;水轮机可以用于河流或海流中做功。节能型发动机可以提高热机对能量的充分利用。
背景技术:船舶和飞机利用螺旋桨做推进器,当它旋转工作时,既使水(空气)向后方平流(这是推进船舶和飞机所必须的),从而做了有用功,但又使水或空气旋转,从而做了无用功。所以它的效率受到限制。喷气式飞机虽然速度很快,但消耗的能源却很大。鸟,昆虫和鱼是航行高手,但仔细观查它们的翅膀和鳍都不能折叠,来回摆动时受到水(空气)的阻力是一样的,只所以能够前进,是因为它们往返摆动的速度不一样。返回摆动时也浪费了部分能量。为了克服这些存在的问题,必须对发动机和推进器做出创新发明。
发明内容:应用开合式驱动机最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利用能源。创造新型飞机、火箭、船舶、水轮机、风轮机、交通运载工具。
实施方式:开合式驱动机由节能型发动机和开合折叠翼推进器组成。
开合折叠翼推进器可以是一个工作单元构成,也可以是多个工作单元构成。
图1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栅栏限位方式单元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栅栏限位方式单元结构的主视图。图中序号1是活动叶片。活动叶片的厚度因使用范围来作决定,如果用于水中,水的密度大,可以加大厚度,如果用于空气中,因空气密度小,可以用轻薄材料,可选用轻薄金属片,塑料片,也可以用硬质材料做骨架,布类、塑料、橡胶类薄软材料做皮膜联合制成。2是轴,3是外角栅栏限位框架,栏杆数根据需要而定,少则一根,多则一根以上。4是活页。5是内角限位杆(只在需要的场合设置)。工作结构:活动叶片1通过活页4与轴2联结后,活动叶片可绕轴作90度角旋转。外角栅栏限位框架3固定在轴的上方,可以焊接在轴上,也可以焊接在工作臂框架上,限制两个活动叶片只能在外角栅栏限位框架下方180度角的范围内旋转。内角限位杆5中间部位有圆孔,通过一根短轴固定在主轴上,当需要活动叶片旋转时,它和主轴保持平行,不需要活动叶片旋转,只保持叶片张开时,通过传动装置使内角限位杆绕短轴旋转90度角,这样活动叶片就被内角限位杆和外角限位杆夹住,无法再闭合。从而实现了对活动叶片的可控制。
图3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拉线限位方式单元结构俯视图。
图4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拉线限位方式单元结构的主视图。1是活动叶片,叶片可以是平面板材,也可以是柔软的布类材料来制作。2是工作臂,3是轴,4是支柱,5是拉线,拉线可以是绳子也可以是金属丝;工作结构:活动叶片1与轴3联结,活动叶片可绕轴在180度角的范围内旋转,拉线5的一端与活动叶片1联结,另一端与工作臂2联结,拉线的作用是限制活动叶片只能在180度角的范围内旋转,控制活动叶片张开的程度。工作臂2通过支柱4与轴3联结。
图5是开合折叠翼栅栏限位方式推进器多单元平行组合结构主示意图,图6是开合折叠翼栅栏限位方式推进器多单元平行组合结构俯视图。
图7是开合折叠翼拉线限位方式推进器多单元平行组合结构主示意图,图8是开合折叠翼栅栏限位方式推进器多单元平行组合结构俯视图。
图9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竖列重叠多单元组合结构主示意图,图10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竖列重叠多单元组合结构左侧视图。
通过对开合折叠翼多个单元的组合达到增加推进器与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获取对机器的最大反作用推动力。
工作原理:由于空气和水都是流动的物体,它们对其它物体施加的作用力有很大的缓冲作用。比如,在划船时我们用竹竿往堤岸处用力一撑,由于堤岸岩石对竹竿的作用力没有缓冲作用,船身就会轻快地前进,离开岸边后,我们再用力把竹竿向水中撑去,任你用多大力,多快的速度,仅凭竹竿底圆小面积与水接触,产生的阻力是推动不了船身前进的。竹竿施加的决大部分作用力被水的缓冲作用化解了。如果要想达到竹竿撑到堤岸上船舶前进的效果,就只有加快竹竿划水速度,增大竹竿底面与水的接触面积,通过增大水对竹竿底面阻力,才能产生足够的反作用力。让推动力得到充分利用。使船身快速推向前进,为了这个目的,我们发明了开合折叠翼推进器,由于活动叶片可以绕轴在180度角内旋转,当推进器处在前进行程中时,两个活动叶片受水(空气)的阻力,全部张开后构成一个平面,与水(空气)接触面积增大,受到的阻力最大,如果把活动叶片面积设计的足够大,使水对叶片产生的阻力与发动机推动力一样大,克服水的缓冲作用,就可以将发动机动力全部转换成让机器前进的推动力。当推进器走完前进行程,作返回运行时,此时又需要减小水的阻力,开合折叠翼推进器也能满足这一要求,推进器受水(空气)的阻力,两个活动叶片自动闭合,这时开合折叠翼推进器与水(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阻力最小,最省力。由于活动叶片可绕轴在180度角内旋转,在水(空气)的作用下活动叶片会自动张开与闭合改变翼展面积,完全满足人们对推进器在往返行程中的条件和要求,这就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往返行程高效作功的关键所在。当推进器走完返回行程,又开始前进行程时,两个活动叶片在水(空气)的作用下,又重新张开,到180度角平面时,受外角栅栏限位器或拉线限位器的约束,达到最大张角。重复下个往返作功行程。
千百年来,人们在利用水和风能资源作功的历程中,如何让处在同一个工作物质环境中的机械只作有用功,不作或少作无用功,让无用功趋零,使机械发挥最大效率,一直是古今中外科学家无法逾越的一道难题,由于这方面技术没有大的根本的突破,现今利用水风能方面的机械,不管是主动作功还是被动作功,效率都不可能很高,拿我们熟知的划船为例,由于过去的桨页是固定的,当我们向后用力划桨推动船身前进后,再用力划动船桨,让船桨向前返回时,桨叶向前和向后受到水的阻力是一样大的,船身就会后退,为了不让船身后退,人们不得不把沉重的船桨举起来离开水面,从空气中绕行到前方,作了无用功。开合折叠翼推进器的发明应用,让人们设计出的机械只作有用功,不作或少作无用功,让无用功趋零,使机械发挥最大效率的理想变为现实。今后我们用开合折叠翼设计的船桨,桨页是活动的,船桨向前返回时,船桨上活动叶片是闭合的,水对桨页的阻力最小,可以直接从水中向前划去,划船时不用再把船桨举起来离开水面,从空气中绕行到前方,不作这些无用功了。船桨始终在水中往返划动,很省力。
节能型发动机:由于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是以往返直线运动方式作功,没有旋转运动。所以需要研制新型发动机作为开合折叠翼推进器的动力机。
图11是节能型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图中序号为1-9是气门阀,10是工作气缸,11是主储气室,12是混合燃气储室,13是副储气室,14是燃料箱,15是化油器,16活塞,17是工字活塞,18是基座,19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20是活塞上止点,21是活塞下止点,22是工字活塞上止点,23是火花塞。
图11中气门阀1、3、5、6、7处于关闭状态,气门阀2、4、8、9处于敞开状态,活塞16和工字活塞17都处于上止点位置,开合折叠翼推进器19处于闭合状态。
工作过程:副储气室13中二次高压气体通过阀门2进入混合燃气储室13,推动工字活塞17下行,将混合燃气储室中的燃油与空气混合燃气经阀门4压入工作气缸10内,火花塞23点火,将燃气引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行,随着活塞向下运行,与连杆相联结的开合折叠翼推进器19向左运行,受水(空气)的阻力,由闭合状态变成张开状态。与水(空气)的接触面积最大化,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水(空气),在水(空气)的反作用力下推动航行器机身前进,工作气缸10和主储气室11中的原有空气通过阀门8和9排出。使活塞顺利运行到下止点。
图12是节能型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当活塞和工字活塞运行到下止点时,气门阀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重新组合。阀门1、3、5、7、9打开,阀门2、4、6、8关闭。
工作过程:气缸中的高压气体从阀门7中进入主储气室,同时推动工字活塞上行,工字活塞的两端柱塞分别安装在两个储室中,中间由连杆连接,两个柱塞是联动的,随着主储气室柱塞上行,混合燃气储室12的活塞也同时上行,混合燃气储室12的容积增大形成负压,燃料箱的燃料通过化油器15与空气混合雾化后吸入室内,工字活塞左边原有空气从阀门1中排出,另一方面,气缸中的高压气体还从阀门5进入副储气室13中储存,作为下一个工作行程中用以推动混合燃气储室12内的工字活塞17下行,是工字活塞将混合燃气压入气缸的动力来源。气缸中的高压气体经过主、副两个储气室分流,压力衰减成为二次高压气体。
图13是节能型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三。当工字活塞被高压气体推动到上止点时,阀门在传动机构的带动下,重新进行第三次组合,阀门1、6、8敞开,阀门2、3、4、5、7、9关闭。
工作过程:主储气室中的二次高压气体通过阀门8进入气缸10中,推动活塞16向左前进。活塞左边缸内空气从阀门6中排出,开合折叠翼推进器19也在活塞连杆带动下进入返回行程,活动叶片在水(空气)阻力作用下,自动闭合,使返回行程中阻力变得最小,由于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此时消耗能量很小,所以,二次高压气体的能量足以将活塞送回到上止点,使节能型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周期,从而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周期。
阀门控制系统:节能型发动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周期需要分三个步骤,第一,活塞下行过程,第二,高压气体分流,工字活塞上行过程,第三,活塞上行过程。这三个步骤主要依靠三根梳齿状阀门拨杆操控。
该系统是动力机重要部分,主要靠它来控制阀门有序打开与关闭,使机器不停地运转起来。
阀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图14是阀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示意图,图中19是气门阀,10是斜面滑块,11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它的一端焊有九个梳齿,每个梳齿控制一个阀门手柄,另一端装有弹簧和传动臂。12是工字活塞上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它的上面焊有七个梳齿,每个梳齿控制一个阀门手柄,另一端装有弹簧和传动臂。13是活塞上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它的上面焊有二个梳齿,每个梳齿控制一个阀门手柄,另一端装有弹簧和传动臂。14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的传动臂,通过它可以传动阀门拨杆把弹簧压缩,储存能量。15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储能弹簧的控制开关,16是工字活塞上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储能弹簧的控制开关,17是活塞和工字活塞上行拨杆传动臂,通过它可以传动阀门拨杆把弹簧压缩,储存能量。18是连杆,19是斜面滑块,20是活塞上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储能弹簧的控制开关,21是储能弹簧,22是磁电机,23是工字活塞,24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传动臂的离合控制键,25是活塞和工字活塞上行拨杆传动臂的离合控制键。
工作过程:当活塞下行时,传动臂控制键24处于升起状态,它被固定在连杆上并和连杆一起运动,在随着连杆下行过程中,传动活塞下行拨杆传动臂14,使活塞下行拨杆11向右平移,同时将弹簧21压缩,给弹簧储存弹性能量后,并由控制开关15锁定,此目的是为下一个活塞下行过程时,将阀门手柄旋转90度作能量储备。当活塞下行到下止点时,斜面滑块19将工字活塞上行梳齿状阀门拨杆储能弹簧控制开关16打开,释放对工字活塞上行梳齿状阀门拨杆的控制,原被压缩的弹簧靠弹力将工字活塞上行梳齿状阀门拨杆12推向右方,本组六个阀门手柄也在梳齿的带动下,向右旋转90度角,使原来是关闭状态的阀门变为敞开状态,原来是敞开状态的阀门变为关闭状态,把气缸中高压气体分流到两个主、副储气室,同时推动工字活塞上行到上止点。
当工字活塞在高压气体的推动下上行到上止点位置时,工字活塞23的柱塞触发活塞上行梳齿状阀门拨杆储能弹簧控制开关20,释放对活塞上行梳齿状阀门拨杆13的控制,原被压缩的弹簧靠弹力将活塞上行梳齿状阀门拨杆13推向右方,本组二个阀门手柄也在梳齿的带动下,向右旋转90度角,使原来是关闭状态的阀门变为敞开状态,原来是敞开状态的阀门变为关闭状态,使主储气室中的二次高压气体进入气缸推动活塞上行。
当活塞上行时,活塞和工字活塞上行拨杆传动臂控制键25处于升起状态,它被固定在连杆上并和连杆一起运动,在随着连杆上行过程中,传动活塞和工字活塞上行拨杆传动臂17,使活塞和工字活塞上行拨杆12和13向左平移,同时将弹簧压缩,给弹簧储存弹性能量后,并由控制开关16锁定,此目的是为下一个活塞上行过程时,将阀门手柄旋转90度作动能储备。当活塞上行到上止点时,斜面滑块10将活塞下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储能弹簧的控制开关15打开,释放对活塞下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11的控制,它的一端焊有九个梳齿,每个梳齿控制一个阀门手柄,原被压缩的弹簧靠弹力将活塞上行梳齿状阀门拨杆11推向左方,本组九个阀门手柄也在梳齿的带动下,向左旋转90度角,使原来是关闭状态的阀门变为敞开状态,原来是敞开状态的阀门变为关闭状态,此后活塞在高压气体的推动下重复下一个工作循环周期。
为了进一步说明气门阀详细工作过程,我们仅以其中一组阀门传动机构为例叙述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状况。
图15是阀门传动机构示意图之一,图中,1是气缸中的活塞连杆,2是传动臂控制键的主销钉,销钉上设有三个台肩,中间套装有弹簧,可在滑槽内上下滑动。固定在连杆上,随着连杆左右移动。3是锁定插销,上面设计有两个台肩,中间套装着弹簧,可在滑槽内左右滑动,4是斜面滑块,通过斜面的作用,可将主销钉向下推动,起离合作用,5是挡板,6是滑槽,7是弹簧,8是斜面滑块,9是滑槽,10是拨杆控制键主销钉,可在滑槽中上下滑动,它是固定安装在基座上的,11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拨杆,12是拨杆传动臂,13是气门阀。
工作过程:当活塞在下行程中,连杆1向右运行,带动传动臂控制键的主销钉2同行,此时主销钉处在升起状态,同时带动拨杆传动臂12右移,将拨杆11上的弹簧压缩,储存上能量,拨杆控制键主销钉10升起将拨杆11锁定。
图16是阀门传动机构示意图之二,图16中,连杆继续右行,斜面滑块4通过斜面的作用,将主销钉2向下推动,分离对拨杆传动臂12的传动,起离合作用。随着主销钉2下移,锁定插销3在弹簧的作用下向左移动插入主销钉2的台肩之上,将其锁定。
图17是阀门传动机构示意图之三,图17中,连杆走完下行程后,向左返回,斜面滑块8也是固定在连杆上的,随着连杆左移,通过斜面的作用,将拨杆控制键主销钉10向下推动,释放分离对拨杆11的锁定,起离合作用。活塞下行程梳齿状拨杆11靠弹簧的弹力将梳齿状拨杆11推向左方,受梳齿的传动,阀门手柄也转动90度角,使原来是关闭状态的阀门变为敞开状态,原来是敞开状态的阀门变为关闭状态,当活塞继续向左运行到挡板5的位置时,挡板限制锁定插销3的台肩通过,使锁定插销3从滑槽中右移拔出,释放对主销钉2的锁定,主销钉2重新升起为下一个周期行程做准备。
点火系统:图18是点火系统电路原理图,图18中,1是永久磁铁,永久磁铁固定安装在连杆上,2是电源线圈,线圈套装在永久磁铁外围并固定在基座上,3是断电器,由两个白金触点、弹簧、支架和顶杆组成,两个白金触点、弹簧、支架固定安装在发动机底座上,顶杆安装在连杆上止点位置上,两个白金触点在弹簧的作用下可以闭合,在顶杆的作用下可以分开,4是电容器,5是点火开关,6是点火线圈,7是火花塞。电源线圈,断电器,电容器三者是并联的,并接到点火线圈初级和点火开关上。工作过程:由于永久磁铁固定安装在连杆上,线圈套装在永久磁铁外围并固定在基座上,随着连杆往返直线运行,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交流电流,此时断电器3是闭合的,电源线圈产生的交流电流通过白金触点到地(发动机底座),对外没有输出,随着连杆上行到上止点后,顶杆将白金触点分开,此时若点火开关在开的位置,电源线圈的电压就会突然加到点火线圈的初级,因而次级感应出高压电流,使火花塞放电点火。电容器的作用是吸收白金触点断开时电源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压,以保护断电器触点不被电火花烧蚀。
燃料系统:由燃料箱和化油器组成,图19是化油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油杯,2是浮子,3是油针,4是燃料入口,5是风门,6是油门,7是喷油嘴,8是气门阀。
工作过程:燃料箱14通过油管与化油器燃料入口4连接,化油器的作用是把燃料和空气按一定比例配制成雾状的混合气体,以供给汽缸作为燃料使用。其中浮子和油针负责控制油杯中油面的高度,风门和油门负责控制混合气体比例浓度。混合气体通过气门阀进入储气室。
图20是开合折叠翼垂直升降式火箭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水平安装的开合折叠翼,2是可以上下扇动的开合折叠翼,由折叠翼1和折叠翼2组成一级火箭推进器。3是二级火箭,它沿用现有火箭喷气发动机工作模式。
工作过程:开合折叠翼2在发动机的带动下,可作上下往返扇动,当折叠翼2向下扇动时,箭体上升,折叠翼1的叶片受空气的阻力,是处于下垂闭合状态,当折叠翼2向上扇动时,箭体暂时失去上升的动力,箭体会下降,这时折叠翼1的叶片受空气的阻力,会迅速张开,增大空气的阻力,像一把降落伞样阻止箭体下降,当折叠翼2重新向下扇动时,箭体上升,折叠翼1的叶片受空气的阻力,重新处于下垂闭合状态,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周期,这样火箭就像上台阶样,一步步升起,当火箭走完大气层后,二级火箭3点火进入太空,一级火箭与二级火箭脱离后,箭体开始返回地面,在空气的作用下,折叠翼1的叶片受空气的阻力,会迅速张开,增大空气的阻力,也不需要动力,像一把降落伞样减缓箭体下降的速度,让箭体慢慢地平安回到地面,这样一级火箭就可以反复使用,当升空的二级火箭需要返回时,重新启动火箭把再次需要运送的物质送到大气层外后,让二级火箭坐上顺便车接回地面就是了。
图21是开合折叠翼飞机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水平安装的平面机翼,它可以设计成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翼展面积设计成可以扩大和缩小的形式,前进飞行时翼展面积缩小,降落过程中翼展面积可以扩大,2是开合折叠机翼,3是机身,
工作过程:水平安装的平面机翼1主要作用是飞行过程中产生升力,降落过程中加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起降落伞的作用,开合折叠机翼2可以前后扇动,向后扇动时,活动叶片张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将动力转换成对机身向前的推动力,向前返回扇动时,活动叶片自动闭合减小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作到最省力,这样设计的飞机最大优点是安全,在发动机熄火的情况下,靠扩大机翼面积,也可以平安降落地面,另一个优点是开合折叠机翼2前后扇动最省力,单人驾驶负重较轻时,仅靠人的力量就可以摇动开合折叠机翼2,让飞机飞起来。
图22是开合折叠翼船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双体船身,2、3、4都是垂直排列组合的开合折叠浆翼。
工作过程:航行过程中,开合折叠浆翼2、4可同步行动,开合折叠浆翼3单独行动,为使行进速度平稳,两组浆翼往返行动交替进行,比如:浆翼2、4向前运行,浆翼3则向后运行。浆翼2、4向后运行,浆翼3则向前运行。转弯时只要改变浆翼2、4其中一个的运行速度就可达到目的。开合折叠浆翼向后运行时活动叶片张开,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阻力最大,减小水的缓冲作用,最大程度地把机器动力转变成对船舶前进的推动力,开合折叠浆翼向前运行时,在水的作用下活动叶片闭合,减小与水的接触面积,阻力最小,最省力。
图23是开合折叠翼用于人们游泳活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手用开合折叠翼划水板,2是脚用开合折叠翼划水板,
工作过程:当人们手脚向后划或蹬时开合折叠翼划水板的活动叶片张开,增大与水的接触面积,阻力最大,减小水的缓冲作用,最大程度地把人的脚手动力转变成对人体前进的推动力,开合折叠浆翼向前运行时,在水的作用下活动叶片闭合,减小与水的接触面积,阻力最小,最省力。人们再也不用把脚手拿出水面来减小阻力了,脚手前后摆动完全在水中进行,游泳速度也会大大提高。
总之,开合折叠翼推进器的发明和应用,将像电子领域的二极管单向导电原理和作用一样重要,应用非常广泛。一定会在机械领域引起重大变革。
节能型发动机也可以多缸组合获取更大功率。
节能型发动机加装上飞轮和曲轴也可以作旋转运动,带动需要旋转的机器作功。同样具有节能的效果。
节能型发动机定会为节约大量能源做出贡献。
附图说明书
图1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栅栏限位方式单元结构俯视示意图,图中序号1是活动叶片。2是轴,3是外角栅栏限位框架,4是活页。5是内角限位杆(只在需要的场合设置)。
图2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栅栏限位方式单元结构的主视图。图中序号1是活动叶片。2是轴,3是外角栅栏限位框架,4是活页。5是内角限位杆(只在需要的场合设置)。
图3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拉线限位方式单元结构俯视图,1是活动叶片,2是工作臂,3是轴,4是支柱,5是拉线,拉线可以是绳子也可以是金属丝。
图4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拉线限位方式单元结构的主视图。1是活动叶片,2是工作臂,3是轴,4是支柱,5是拉线,拉线可以是绳子也可以是金属丝。
图5是开合折叠翼栅栏限位方式推进器多单元平行组合结构主示意图,
图6是开合折叠翼栅栏限位方式推进器多单元平行组合结构俯视图。
图7是开合折叠翼拉线限位方式推进器多单元平行组合结构主示意图。
图8是开合折叠翼拉线限位方式推进器多单元平行组合结构俯视图。
图9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竖列重叠多单元组合结构主示意图。
图10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竖列重叠多单元组合结构左侧视图。
图11是节能型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一。图中序号1-9是气门阀,10是工作气缸,11是主储气室,12是混合燃气储室,13是副储气室,14是燃料箱,15是化油器,16活塞,17是工字活塞,18是基座,19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20是活塞上止点,21是活塞下止点,22是工字活塞上止点,23是火花塞。
图12是节能型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二。图中序号1-9是气门阀,10是工作气缸,11是主储气室,12是混合燃气储室,13是副储气室,14是燃料箱,15是化油器,16活塞,17是工字活塞,18是基座,19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20是活塞上止点,21是活塞下止点,22是工字活塞上止点,23是火花塞。
图13是节能型发动机的结构原理示意图之三。图中序号1-9是气门阀,10是工作气缸,11是主储气室,12是混合燃气储室,13是副储气室,14是燃料箱,15是化油器,16活塞,17是工字活塞,18是基座,19是开合折叠翼推进器,20是活塞上止点,21是活塞下止点,22是工字活塞上止点,23是火花塞。
图14是阀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示意图,图中19是气门阀,10是斜面滑块,11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12是工字活塞上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13是活塞上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14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的传动臂,15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储能弹簧的控制开关,16是工字活塞上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储能弹簧的控制开关,17是活塞和工字活塞上行程拨杆的传动臂,18是连杆,19是斜面滑块,20是活塞上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储能弹簧的控制开关,21是储能弹簧,22是磁电机,23是工字活塞,24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阀门拨杆传动臂的离合控制键,25是活塞和工字活塞上行程拨杆传动臂的离合控制键。
图15是阀门传动机构示意图之一,图中,1是气缸中的活塞连杆,2是传动臂控制键的主销钉,3是锁定插销,4是斜面滑块,5是挡板,6是滑槽,7是弹簧,8是斜面滑块,9是滑槽,10是拨杆控制键主销钉,11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拨杆,12是拨杆传动臂,13是气门阀。
图16是阀门传动机构示意图之二,图中,1是气缸中的活塞连杆,2是传动臂控制键的主销钉,3是锁定插销,4是斜面滑块,5是挡板,6是滑槽,7是弹簧,8是斜面滑块,9是滑槽,10是拨杆控制键主销钉,11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拨杆,12是拨杆传动臂,13是气门阀。
图17是阀门传动机构示意图之三,图中,1是气缸中的活塞连杆,2是传动臂控制键的主销钉,3是锁定插销,4是斜面滑块,5是挡板,6是滑槽,7是弹簧,8是斜面滑块,9是滑槽,10是拨杆控制键主销钉,11是活塞下行程梳齿状拨杆,12是拨杆传动臂,13是气门阀。
图18是点火系统电路原理图,1是永久磁铁,2是电源线圈,3是断电器,4是电容器,5是点火开关,6是点火线圈,7是火花塞。
图19是化油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油杯,2是浮子,3是油针,4是燃料入口,5是风门,6是油门,7是喷油嘴,8是气门阀。
图20是开合折叠翼垂直升降式火箭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水平安装的开合折叠翼,2是可以上下扇动的开合折叠翼,由水平安装的开合折叠翼1和可以上下扇动的开合折叠翼2组成一级火箭的推进器。3是二级火箭,沿用现有喷气发动机工作模式。
图21是开合折叠翼飞机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水平安装的平面机翼,2是开合折叠机翼,3是机身,
图22是开合折叠翼船舶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双体船身,2是垂直排列组合的开合折叠浆翼。3是垂直排列组合的开合折叠浆翼。4是垂直排列组合的开合折叠浆翼。
图23是开合折叠翼用于人们游泳活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中1是手用开合折叠翼划水板,2是脚用开合折叠翼划水板。

Claims (4)

1.一种开合式驱动机由开合折叠翼和节能型发动机两部分组成,开合折叠翼推进器又分栅栏限位方式和拉线限位方式两种,开合折叠翼栅栏限位方式推进器单元结构特征在于它具有:活动叶片1、轴2、外角栅栏限位框架3、活页4、内角限位杆5、共同组成,活动叶片1通过活页4与轴2联结后,活动叶片可绕轴作90度角旋转,外角栅栏限位框架3固定在轴的上方,可以焊接在轴上,也可以焊接在工作臂框架上,限制两个活动叶片只能在外角栅栏限位框架下方180度角的范围内旋转,内角限位杆5中间部位有圆孔,通过一根短轴固定在主轴上,当需要活动叶片旋转时,它和主轴保持平行,不需要活动叶片旋转,只保持叶片张开时,通过传动装置使内角限位杆绕短轴旋转90度角,这样活动叶片就被内、外角限位杆夹住,无法再闭合,从而实现了对活动叶片的可控制。通过页片张开与闭合改变翼展面积,提高开合折叠翼的工作效率。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开合式驱动机,它的开合折叠翼推进器拉线限位方式单元结构特征在于它设有:活动叶片1,叶片可以是平面板材,也可以是柔软的布类材料来制作,工作臂2,轴3,支柱4,拉线5共同组成,活动叶片1与轴3联结,可绕轴转动,拉线5可以是绳子也可以是金属丝,拉线的一端与活动叶片联结,另一端与工作臂联结,拉线的作用是限制活动叶片只能在180度角的范围内旋转,控制活动叶片张开的程度,工作臂2通过支柱4与轴3联结。通过页片张开与闭合改变翼展面积,提高开合折叠翼的工作效率。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开合式驱动机,节能型发动机的特征在于:它具有9个气门阀,工作气缸10,主储气室11,混合燃气储室12,副储气室13,燃料箱14,化油器15,活塞16,工字活塞17,基座18,开合折叠翼推进器19,活塞上止点20,活塞下止点21,工字活塞上止点22,火花塞23,阀门控制系统,燃料系统,点火系统,共同组成。它最大的优点在于利用主储气室11和副储气室13将气缸中的高压气体分流为二次高压气体,进行二次利用,从而节约了能源,只有两个工作冲程,带动机械以直线往返方式作功,如果添加上飞轮和曲轴,也可以旋转作功,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热机对能量的充分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节能型发动机,点火系统的特征在于:它具有永久磁铁1,电源线圈2,断电器3,电容器4,点火开关5,点火线圈6,火花塞7组成,工作过程中,由于永久磁铁固定安装在连杆上,线圈套装在永久磁铁外围并固定在基座上,随着连杆往返直线运行,线圈切割磁力线产生交流电流。 
CN2011100385513A 2011-02-07 2011-02-07 开合式驱动机 Pending CN10262842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85513A CN102628424A (zh) 2011-02-07 2011-02-07 开合式驱动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85513A CN102628424A (zh) 2011-02-07 2011-02-07 开合式驱动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8424A true CN102628424A (zh) 2012-08-08

Family

ID=46586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85513A Pending CN102628424A (zh) 2011-02-07 2011-02-07 开合式驱动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8424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861A (zh) * 2014-01-23 2014-05-14 武汉金至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动力传动装置
CN106523274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及其开合方法
CN107676606A (zh) * 2017-11-08 2018-02-09 贵州大学 一种拆卸式便于调节高度的工业3d仿真用机床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86861A (zh) * 2014-01-23 2014-05-14 武汉金至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动力传动装置
CN106523274A (zh) * 2016-12-29 2017-03-22 广东高空风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单驱动式伞型风能转换装置及其开合方法
CN107676606A (zh) * 2017-11-08 2018-02-09 贵州大学 一种拆卸式便于调节高度的工业3d仿真用机床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84036B (zh) 新型往复式机器和其它装置
US8278776B1 (en) Reciprocating wind-powered transducer employing interleaved airfoil arrays
US8004105B2 (en) Wave power energy generation apparatus
DE102005006340B4 (de) Freikolben-Energieerzeuger
CN102628424A (zh) 开合式驱动机
CN109733544A (zh) 一种自然能驱动的翼舵联动长航时双体无人艇
Yao et al. Submersible unmanned flying boat: Design and experiment
CN108252851B (zh) 一种船用波浪能聚能发电装置
CN114234732A (zh) 一种整流罩和一级整体回收的运载火箭
CN202991370U (zh) 新型水力活塞泵势能转换装置
JP2009191611A (ja) 各種エネルギ保存サイクル合体機関
CN207777061U (zh) 船用波浪能聚能发电装置
CN201963458U (zh) 一种往复扑翼流体能量转换装置
RU2384469C2 (ru) Движитель для летательного аппарата
CN104747360A (zh) 基于Weis--Fogh效应的波浪能发电装置及其方法
CN112901405B (zh) 一种双自由度漂浮式液压浮子装置
CN208216963U (zh) 一种新型船尾辅助驱动系统
CN106401856A (zh) 半主动液压式串联摆动水翼潮流能捕能装置
CN101817399B (zh) 燃气喷水机
CN2772961Y (zh) 流体射流翼
CN112879158B (zh) 燃烧室外壳旋转飞机发动机
CN114291220B (zh) 综合海上飞行和发电平台
Yao et al. Research on Aerodynamic and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and Exiting Water Process of a Morphing AquaUAV
CN103921636A (zh) 一种翼装快艇
Jones et al. Flapping-wing aerohydromechanics in nature and engineering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Ning Wenli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