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6103B - 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6103B
CN102626103B CN 201210084340 CN201210084340A CN102626103B CN 102626103 B CN102626103 B CN 102626103B CN 201210084340 CN201210084340 CN 201210084340 CN 201210084340 A CN201210084340 A CN 201210084340A CN 102626103 B CN102626103 B CN 1026261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m prestige
indenes worm
indoxacarb
preventing
tr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1008434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6103A (zh
Inventor
李立涛
王玉强
王新玉
马继芳
刘磊
李建华
董立
甘耀进
董志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in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董志平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董志平 filed Critical 董志平
Priority to CN 20121008434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61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61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61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61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610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业害虫的防治,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应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用药量低,常规用量下,在室内对二龄和四龄幼虫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明显优于辛硫磷和毒死蜱等其他常用药剂。在田间防效可达90%以上,且茚虫威不属于有机磷,使用更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一种农业害虫的防治,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öschler,1860)]是我国夏玉米产区新发生的一种农业害虫。
据有关资料记载,国内最早于2005年7月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发现二点委夜蛾危害夏玉米苗,钻蛀茎基部,导致幼苗枯心萎蔫死亡,或咬断玉米根,导致倒伏,造成严重的缺苗断垄,这在国内属于首次报道。据报道,2010年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中南部夏玉米区普遍发生,2011年在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等省暴发,发生面积达3000多万亩,少数地块补种或毁种,是近年玉米生产中少见的严重虫害。
据报道,二点委夜蛾成虫喜欢在荫蔽潮湿处活动并产卵,幼虫也喜欢在荫蔽潮湿处活动并危害作物幼苗。1头雌虫能产卵300~500粒,田间一株玉米苗周围有的可多达20头幼虫。近几年,黄淮海夏玉米产区普遍实现了小麦机械化收割、夏玉米贴茬播种等,小麦收割后的秸秆直接散落到田间,为二点委夜蛾的暴发危害提供了大面积有利的适生环境。
为了控制该害虫的发生和危害,目前生产上应用于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药剂主要是辛硫磷、毒死蜱等有机磷农药,进行全田喷雾防治,或灌药进行防治。一方面由于二点委夜蛾发生范围广、田间虫量大,用药量多且大,长期的应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另一方面,二点委夜蛾防治是玉米播种后至8-9叶期,特别是3-7叶期是防治关键期,在该时期玉米田一般普遍使用除草剂,其中烟嘧磺隆除草剂是常用的一种,七天内若使用有机磷农药和烟嘧磺隆,容易产生药害。为此,目前急需一种用量少、防效高的安全有效的新型化学农药交替使用或替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当前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化学防治用药,存在用药量大,容易产生抗药性,以及有机磷农药与玉米田除草剂在7天内使用容易产生药害等问题,提供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在本发明的新用途中,使用的茚虫威为15%茚虫威悬浮剂。
在本发明的新用途中,可以使用茚虫威进行喷雾、药剂灌根施用,或做成毒饵施用。
在喷雾或灌根施用时,其使用浓度为2000-4000倍液,优选3000倍液,亩用药液45kg。
在毒饵施用时,其亩用量为16-24毫升,优选20毫升。
此外,也可以使用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或30%茚虫威乳油来代替15%茚虫威悬浮剂。
优选地,茚虫威还可以与其它杀虫剂组合后用于防治二点委夜蛾,其它杀虫剂为敌敌畏、敌百虫或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茚虫威价格昂贵,其与该三种杀虫剂中的一种组合降低了茚虫威的每亩绝对用量,从而降低了用药成本,并且该组合具有增效作用。
当茚虫威与敌敌畏组合时,二者的用量比为1:17.78~208.44,优选1:47.41。
当茚虫威与敌百虫组合时,二者的用量比为1:30~480,优选1:80。
当茚虫威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组合时,二者的用量比为0.5625~9:1,优选3.375:1。
上述用量比均为有效成分重量比。
本发明使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防效高于当前常用的辛硫磷和毒死蜱等农药,其安全性好、药效高且对环境污染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应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用药量低,常规用量下,在室内对二龄和四龄幼虫防治效果均在94%以上,明显优于辛硫磷和毒死蜱等其他常用药剂。在田间防效可达90%以上,且茚虫威不属于有机磷,使用更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供试虫源:于2010年7月田间采集得到的二点委夜蛾幼虫,在室内进行人工饲养,得到成虫并将所产卵饲养至试验所需龄期。
试验方法如下:
触杀毒力测定方法:采用浸渍法进行触杀毒力测定。取生长一致的2龄及4龄二点委夜蛾幼虫,在处理药液中浸渍3s后置吸水纸上吸去多余药液,然后放入装有正常苋菜叶片的12孔板中,每处理30头幼虫,3次重复,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将各处理置于26℃恒温箱中进行正常饲养,24h后统计试虫死亡数。二点委夜蛾成虫采用喷雾的方法进行测定,每处理30头成虫,3次重复,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
胃毒毒力测定方法:采用浸叶法进行胃毒毒力测定。将苋菜叶片在药液中浸泡10~15s后,取出晾干,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制成圆叶片、放入12孔板,每孔3片,挑健康整齐的2龄及4龄二点委夜蛾幼虫每孔1头,每处理30头幼虫,3次重复,以清水处理作为对照。将各处理置于26℃恒温箱中饲养,24h后统计试虫死亡数。
所得死亡率用Abbott公式进行校正:
Figure 580883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498024DEST_PATH_IMAGE002
试验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在供试的16中常用杀虫剂中,不同药剂对二点委夜蛾的作用方式和药效不同,不同龄期的幼虫抗药性差异显著。对于成虫触杀,药效达到80%以上的有毒死蜱(93%)、敌敌畏(97.16%)、辛硫磷(94.32%),全部是有机磷农药。对于幼虫触杀效果看,对二龄幼虫药效达到80%以上的有毒死蜱(92.93%)、敌敌畏(97.16%)、甲基异柳磷(97.22%)、辛硫磷(97.16%)、康宽(92.93%)、茚虫威(97.16%);而四龄幼虫抗药性显著提高,其中甲基异柳磷、康宽基本没有效果,敌敌畏的药效也迅速下降到56.94%,药效继续维持在80%以上的有毒死蜱(83.33%)、辛硫磷(84.72%)两种有机磷农药,以及茚虫威的药效最强达94.44%。对于幼虫胃毒效果看,对二龄幼虫药效达到80%以上的有毒死蜱(97.16%)、敌百虫(94.26%)、敌敌畏(95.71%)、甲基异柳磷(94.26%)、辛硫磷(97.16%)、茚虫威(97.16%)、阿维菌素(94.2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95.71%);而四龄幼虫抗药性显著提高,其中阿维菌素、甲基异柳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药效迅速下降,药效仍然在80%以上的有毒死蜱(94.44%)、敌百虫(84.72%)、敌敌畏(94.44%)、辛硫磷(94.44%)四种有机磷农药,以及茚虫威的药效最强仍达97.22%;试验所用的菊酯类农药、吡虫啉、抑太保、Bt和白僵菌对二点委夜蛾不同虫态龄期的药效均不佳。由此可见,二点委夜蛾对有机磷农药敏感,在非有机磷农药中,茚虫威对幼虫触杀和胃毒效果均佳,而且二龄幼虫和四龄幼虫效果均达94%以上,是防治二点委夜蛾高效药剂。
综上可知,茚虫威可以作为防治二点委夜蛾的农药,与辛硫磷、毒死蜱等交替使用,减缓抗药性的产生;或代替有机磷农药,与除草剂同期使用,达到除草和防虫的双重效果。
1 不同杀虫剂对二点委夜蛾幼虫及成虫的药效
Figure 277761DEST_PATH_IMAGE003
注: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不同字母表示在5%水平上差异显著;
实施列 2
试验地点:邢台宁晋县藏村。
品种:夏玉米供试品种为郑单958。
试验时间:2011年6月30日。
试验地块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
试验方法:本试验共设3种药剂处理方式,分别为喷雾、灌根和撒毒饵,施药前需要清除玉米苗周围的麦秸残体于垄间麦茬上;毒饵的处理方式是亩用5Kg抄香的麦麸,兑适量水至湿润,加入药剂,充分混匀,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每药剂处理方式各设5个浓度,亩用药液45kg,具体用药量见表2;每处理小区100m2,重复3次
调查时间与方法:用药前,在试验区内,将所有萎蔫死亡的被害株全部拔掉清除田间,留下全部是未被害的健康植株。分别在试验区用药24h、72h和168h后对各小区植株进行全面普查,分别记录被害株数,计算被害株率和防治效果。
2 不同用药方式和不同用药量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效果( 168h
Figure 751599DEST_PATH_IMAGE004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不同施药处理方式随着施药量(浓度)的增加,防治效果也逐渐增高,当施药达到一定量(浓度)后,防治效果不再继续增高。喷雾处理,施药浓度在3000~6000倍之间时,防效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浓度为3000倍时,防效最好为91.16%,当浓度继续升高时,防效升高不明显;灌根处理,与喷雾处理结果类似,施药浓度在3000~6000倍之间时,防效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浓度为3000倍时,防效最好为93.35%,当浓度继续升高时,防效升高不明显;撒毒饵处理,亩施药量在16mL~24mL之间时,防效随着施药量的增加而升高,施药量为20mL时,防效最好为92.59%,当用药量继续升高时,防效升高不明显。
实施例3
试验地点:邢台宁晋县藏村。
品种:夏玉米供试品种为郑单958。
试验时间:2011年7月5日。
试验地块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
试验方法:亩用5Kg抄香的麦麸,兑适量水至湿润,加入各处理药剂,充分混匀,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具体处理如下:
A:亩用15mL15%茚虫威悬浮剂;
B:亩用12mL15%茚虫威悬浮剂+40mL80%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重量比1:17.78);
C:亩用9mL15%茚虫威悬浮剂+80mL80%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重量比1:47.41);
D:亩用6mL15%茚虫威悬浮剂+120mL80%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重量比1:106.67);
E:亩用3mL15%茚虫威悬浮剂+160mL80%敌敌畏乳油(有效成分重量比1:208.44);
F:亩用200mL80%敌敌畏乳油
G:不做任何处理
每处理小区140m2,重复3次;调查方法和时间同实施例2.
结果与分析:
表3 茚虫威与敌敌畏不同比例混配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
试验处理 总株数 被害株数 被害株率 防效%
A 931.33 43.33 4.65 80.87
B 917.67 31.67 3.45 85.81
C 925.67 15.67 1.69 93.04
D 919.00 23.33 2.54 89.56
E 926.33 33.00 3.56 85.35
F 921.33 39.67 4.31 82.30
G 932.00 226.67 24.32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由表3可以看出,将敌敌畏和茚虫威不同比例的混配用于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所得防治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其中80%敌敌畏乳油与15%茚虫威悬浮剂用量比在40:12~160:3(有效成分重量比为17.78~208.44:1)之间时,混配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各药剂单独使用的防治效果,两者用量比在80:9(有效成分重量比为47.41:1)时效果最好,防效高达93.04%。
实施例4
试验地点:邢台宁晋县藏村。
品种:夏玉米供试品种为郑单958。
试验时间:2011年7月5日。
试验地块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
试验方法:亩用5Kg抄香的麦麸,兑适量水至湿润,加入各处理药剂,充分混匀,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具体处理如下:
A:亩用15mL15%茚虫威悬浮剂;
B:亩用12mL15%茚虫威悬浮剂+60g90%晶体敌百虫(有效成分重量比1:30);
C:亩用9mL15%茚虫威悬浮剂+120g90%晶体敌百虫(有效成分重量比1: 80);
D:亩用6mL15%茚虫威悬浮剂+180g90%晶体敌百虫(有效成分重量比1:180);
E:亩用3mL15%茚虫威悬浮剂+240g90%晶体敌百虫(有效成分重量比1:480);
F:亩用300g90%晶体敌百虫
G:不做任何处理
每处理小区200m2,重复3次;调查方法和时间同实施例2.
结果与分析:
表4 茚虫威与敌百虫不同比例混配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
试验处理 总株数 被害株数 被害株率 防效%
A 1427.00 67.33 4.72 80.46
B 1440.33 64.67 4.49 81.40
C 1436.00 19.00 1.32 94.52
D 1431.33 35.33 2.47 89.78
E 1428.67 61.33 4.29 82.22
F 1433.33 82.67 5.77 76.11
G 1422.00 343.33 24.14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由表4可以看出,将敌百虫和茚虫威不同比例的混配用于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所得防治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其中90%晶体敌百虫与15%茚虫威悬浮剂用量比在120:9~180:6(有效成分重量比为80~180:1)之间时,混配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各药剂单独使用的防治效果,两者用量比在120:9(有效成分重量比为80:1)时效果最好,防效高达94.52%。
实施例5
试验地点:邢台宁晋县藏村。
品种:夏玉米供试品种为郑单958。
试验时间:2011年7月5日。
试验地块土壤为壤土,肥力中等。
试验方法:亩用5Kg抄香的麦麸,兑适量水至湿润,加入各处理药剂,充分混匀,于傍晚顺垄撒在玉米苗边。具体处理如下:
A:亩用15mL15%茚虫威悬浮剂;
B:亩用12mL15%茚虫威悬浮剂+10mL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有效成分重量比9:1);
C:亩用9mL15%茚虫威悬浮剂+20mL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有效成分重量比3.375: 1);
D:亩用6mL15%茚虫威悬浮剂+30mL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有效成分重量比1.5:1);
E:亩用3mL15%茚虫威悬浮剂+40mL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有效成分重量比0.5625:1);
F:亩用50mL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
G:不做任何处理
每处理小区140m2,重复3次;调查方法和时间同实施例2.
结果与分析:
表5 茚虫威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不同比例混配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效
试验处理 总株数 被害株数 被害株率 防效%
A 918.67 37.67 4.10 82.10
B 932.33 29.00 3.11 86.42
C 931.67 13.00 1.40 93.91
D 927.00 25.67 2.77 87.91
E 923.67 38.33 4.15 81.89
F 936.00 43.00 4.59 79.95
G 922.33 211.33 22.91
注:表中数据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由表5可以看出,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茚虫威不同比例的混配用于防治二点委夜蛾幼虫,所得防治效果有明显的差异。其中15%茚虫威悬浮剂与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用量比在12:10~6:30(有效成分重量比为1.5~9:1)之间时,混配的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各药剂单独使用的防治效果,两者用量比在9:20(有效成分重量比为3.375:1)时效果最好,防效高达93.04%。
茚虫威是新近开发生产的一种低毒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综上可知其对二点委夜蛾各龄期幼虫都有很好的胃毒和触杀作用,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有广谱、高效、低残留和使用安全的特点。在田间使用时要注意农药的混配使用和轮换使用,以有效防治害虫、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已经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发明的内容适当改变原料、工艺条件等环节来实现相应的其它目的,其相关改变都没有脱离本发明的内容,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

1.一种利用茚虫威和敌敌畏的组合物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茚虫威和敌敌畏的有效成分重量比为1:47.41;所述茚虫威为15%茚虫威悬浮剂,且每亩用量9ml;所述敌敌畏为80%敌敌畏乳油,且每亩用量80ml。
CN 201210084340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61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84340 CN102626103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84340 CN102626103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6103A CN102626103A (zh) 2012-08-08
CN102626103B true CN102626103B (zh) 2013-09-25

Family

ID=465846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8434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626103B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61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3282A (zh) * 2013-10-18 2014-02-19 固镇县万佳生态养殖场 一种易县二点委夜蛾的防治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62938A (en) * 1990-12-21 1995-10-31 Annus; Gary D. Arthropodicidal oxadiazinyl, thiadiazinyl and triazinyl carboxanilide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卫,等.淄博地区二点委夜蛾高发原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12,(第2期),第126-127页. *
董红霞,等.二点委夜蛾的生物学习性以及危害特点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1,(第24期),第309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6103A (zh) 2012-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0390A (zh) 一种悬浮种衣剂
CN104872168A (zh) 含有咯菌腈和嘧菌酯以及噻虫胺的悬浮种衣剂
CN102742593A (zh) 一种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杀虫组合物
CN101856027B (zh) 一种防治小菜蛾等蔬菜害虫的农药制剂
CN111134146A (zh) 一种增效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803605B (zh) 一种丁烯氟虫腈与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7549190A (zh) 种子处理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805102B (zh) 一种含噻唑膦和鱼尼汀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的杀虫组合物
CN108684703A (zh) 一种含二嗪磷、辛硫磷的复配颗粒剂
CN10394764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1743836B (zh) 利用籽粒苋替代黄顶菊的方法
CN103918697B (zh) 含有噻虫嗪和溴氰虫酰胺的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26103B (zh) 一种利用茚虫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CN102007909A (zh) 一种含有多杀霉素的杀虫组合物
CN102742586B (zh) 一种利用灭多威防治二点委夜蛾的新用途
CN101755817B (zh) 一种用于地下害虫防治的杀虫组合物
CN101779643B (zh) 一种复配农药
CN107279161A (zh) 一种含有灭菌丹和氟吡菌酰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6857584A (zh) 一种含有氟虫腈和戊唑醇的悬浮种衣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40685A (zh) 一种二点委夜蛾的高效应急防治方法
CN107889828B (zh) 一种防治棉田棉铃虫的农药组合物及应用
CN104397008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
CN109221173A (zh) 一种含仲丁灵的除草剂组合物
CN103262719A (zh) 一种防蚜的麦草套种方法
CN104285951A (zh) 一种复配杀虫剂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GRAIN INSTITUTE, PROVINCIAL ACADEMY OF AGRICULTURE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ONG ZHIPING

Effective date: 201310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021

Address after: 113, room 162, No. 050035, Mt. Hengshan street, East Development Zone, Shijiazhuang, Hebei, Shijiazhuang

Patentee after: Grain Institute, Provincial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ebei Provinee

Address before: 050035 Hebei city in Shijiazhuang province Mt. Hengshan East Development Zone No. 162 South Street Room 113 millet

Patentee before: Dong Zhiping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25

Termination date: 201903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