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5275B - 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 - Google Patents

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5275B
CN102625275B CN201110034372.2A CN201110034372A CN102625275B CN 102625275 B CN102625275 B CN 102625275B CN 201110034372 A CN201110034372 A CN 201110034372A CN 102625275 B CN102625275 B CN 10262527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gsn
terminal
new
former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43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25275A (zh
Inventor
骆文
沈炯
孙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jingdi Suzhou Cultural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03437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5275B/zh
Priority to PCT/CN2011/081143 priority patent/WO2012103756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52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52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252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52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该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包括:新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向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所述原GGSN向所述新GGSN提供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PDP上下文。本发明解决了新GGSN不能正常服务的问题,同时通过新SGSN的触发解决了路径迂回的问题。

Description

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是一种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包括SGSN和GGSN)。
背景技术
现有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WCDMA)系统\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TDCDMA)是当前基于无线WCDMA/TDCDMA技术实现业务接入的重要系统和方法,其网络架构如图1所示。包括无线接入网,以及服务GRP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服务)支持节点(ServingGPRSSupportNode,S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atewayGPRSSupportNode,GGSN)和终端等网元。其中,无线接入网则主要包括基站以及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NetworkController,RNC)。
SGSN是GPRS网络的一个基本组成网元,是为了提供GPRS业务而在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ation,GSM)网络中引进的网元设备。其主要的作用是为本SGSN服务区域的MS转发上行、下行的IP分组。GGSN提供数据报文在WCDMA/TDCDMA网内和外部数据网(如,IP互联网,Internet等)之间的路由和封装。用户选择哪一个GGSN作为其网关,是在分组数据协议(PacketDataProtocol,PDP)上下文激活过程中根据用户的签约信息以及用户请求的接入点名(AccessPointName)确定的。
移动网络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在终端持续移动的过程中保持业务的连续性。在WCDMA/TDCDMA网络中,该连续性是通过系统提供的位置管理(LocationManagement)功能来保证的,该功能包括路由区更新(RouteingAreaUpdate)以及切换(Handover)等子功能。其中,切换包括重定位(Relocation)功能和系统间切换(Inter-systemChange)功能。路由更新是指在终端从一个路由区移动到另一个路由区时,终端向网络报告自身所处路由区发生变化的过程;重定位是指终端从一个RNC服务区域切换到另一个RNC服务区域的过程。路由更新和重定位功能都是为了保证终端业务的连续性,让终端在网络中移动时,对于外界看来总是可达的,并不让终端以及终端的通信对端在IP层面上感知该终端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简单的说即是让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保持终端有效的IP地址不发生变化。这里值得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重定位又包含了三种场景:“服务RNC重定位”(ServingRNSRelocation)场景、“联合硬切换和SRNC重定位(CombinedHardHandoverandSRNSRelocation)”场景以及“联合的小区/URA和SRNS重定位(CombinedCell/URAUpdateandSRNSRelocation)”场景。在位置管理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终端变更当前连接的SGSN的场景,以下内容均针对这种场景进行叙述。
图2a、2b以“联合硬切换和SRNC重定位”过程为例示意了这种重定向功能,其中终端当前连接的SGSN发生了变更:源RNC(RadioNetworkController,无线网络控制器)和目标RNC连接在不同的SGSN上。当终端从源RNC的服务区域移动到目标RNC的服务区域时,将会触发执行重定向流程。如图2a所示,在重定向之前,终端的上下行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源RNC、前SGSN、GGSN;再如图2b所示,在重定向之后,终端的上下行数据传输路径为终端、目标RNC、新SGSN、GGSN。在重定向前后,终端的上下行数据始终都要经过同一个GGSN,即该GGSN在重定向前后(即使SGSN发生了变更)始终保持不变,因此在现有技术中,该GGSN被称为终端的锚点(AnchorPoint)。在本文中,“重定向”与“重定位”等同,两个名词等同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无论终端如何移动,其锚点是不会变化的,也即终端附着的GGSN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样不变的锚点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导致业界广泛承认的路由迂回问题:终端在一次连接及使用业务的过程中,终端的位置可以发生变化。当终端目前位置远离其锚点时,终端与外界交互的数据流还要通过其锚点转发。特别是当终端目前位置距离其访问的业务源较近时,路由迂回问题将会更加明显(如图3所示)。路由迂回一方面会导致浪费运营商的传输承载资源,不利于节约成本;另一方面增加了终端与通信对端收发IP数据包的时延,不利于改善用户的业务体验;再一方面是增大了终端的IP包在网络上传递时遭遇网络拥塞的可能性,造成终端业务受阻甚至不能实现(如,语音视频等实时业务)。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可以由新SGSN选择新GGSN实现数据传输,避免路径迂回,但会带来新GGSN因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缺失而导致不能正常地为终端服务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一组技术方案,以解决路径迂回的问题及新GGSN不能正常服务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新GGSN不能正常服务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新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向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
所述原GGSN向所述新GGSN提供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PDP上下文。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文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通信流模板(TFT)和/或所述原GGSN保存的所述终端的配置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通过协议配置可选项(PCO)与所述原GGSN交互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原GGSN作为新GGSN时,从另一原GGSN获取的配置参数。
为解决以上路径迂回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位置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位置管理过程中,新服务GRPS支持节点(SGSN)如选择了新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则向所述GGSN发送触发消息,以触发所述新GGSN向原GGSN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触发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原GGSN的标识;
所述新GGSN接收到所述触发消息后向所述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
所述原GGSN向所述新GGSN提供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PDP上下文;
所述新GGSN在本地为所述终端创建PDP上下文,并向所述新SGSN发送触发应答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新GGSN从原GGSN获取到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以后,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本地为所述终端配置配置信息;或
为所述终端指定控制面和用户面的IP地址和/或TEID,并发送给所述新SGSN。
进一步地,所述上下文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通信流模板(TFT)、所述原GGSN保存的所述终端的配置信息或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AID)。
进一步地,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通过协议配置可选项(PCO)与所述原GGSN交互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原GGSN作为新GGSN时,从另一原GGSN获取的配置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终端标识为所述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或身份标识;所述原GGSN的标识为所述原GGSN的IP地址,或所述原GGSN的IP地址及在所述原GGSN上使用的所述终端的控制面TEID。
进一步地,所述触发消息还携带所述新SGSN为所述终端指定的控制面及数据面的IP地址和/或隧道端点标识(TEID)。
进一步地,所述新GGSN向所述原GGSN发送的消息中还携带所述新GGSN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位置标识(RID)。
进一步地,所述新GGSN向所述原GGSN发送的消息中还携带在所述原GGSN上使用的所述终端的控制面TEID,或携带所述TEID和网络服务接入点标识(NSAPI)。
进一步地,收到所述原GGSN返回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且为所述终端分配新的位置标识(RID)后,所述新GGSN向所述原GGSN发送消息,以通知所述原GGSN该终端的新的RID,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所述终端的新的RID;
所述原GGSN向所述新GGSN返回应答消息,其中携带更新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进一步地,更新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包括上行数据包的序列号(GTP-SNU)和/或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GTP-SND)。
进一步地,在所述位置管理过程中,所述新SGSN接收到重定位完成(RelocationComplete)消息后或向原SGSN发送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且判断终端当前状态为分组域移动管理-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新GGSN发送所述触发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新GGSN在接收到所述触发消息后为所述终端分配位置标识(RID),所述新GGSN将所述终端的AID和RID的映射关系更新至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身份位置寄存器(ILR);
或,所述原GGSN从所述新GGSN得到所述终端的AID和RID映射关系后,更新至所述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ILR;
或,所述新GGSN将所述终端的AID和RID映射关系通过所述触发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新SGSN,所述新SGSN将所述终端的AID和RID的映射关系更新至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ILR;
或,所述新GGSN通过所述新SGSN将所述终端的AID和RID映射关系发送给所述原SGSN,所述原SGSN将所述终端的AID和RID的映射关系更新至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ILR。
进一步地,所述新SGSN负责向所述终端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发起位置更新,所述新SGSN向所述终端的HLR为所述终端发起位置更新时,向所述HLR发送所述新GGSN的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位置管理过程发生的场景为:服务RNC重定位(ServingRNSRelocation)场景、联合硬切换和SRNC重定位(CombinedHardHandoverandSRNSRelocation)场景、联合的小区/URA和SRNS重定位(CombinedCell/URAUpdateandSRNSRelocation)场景、路由区更新(RouteingAreaUpdate)场景。
为解决以上GGSN无法服务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该GGSN包括:
上下文信息请求模块,所述GGSN作为新GGSN时,用于向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
上下文信息提供模块,所述GGSN作为原GGSN时,用于根据对应新GGSN的请求向所述新GGSN提供对应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PDP上下文。
为解决以上路径迂回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GRPS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所述SGSN包括:
新GGSN选择模块,在位置管理过程中,用于选择新GGSN;
触发模块,作为新SGSN时,用于向新GGSN发送触发消息,以触发所述新GGSN向原GGSN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原GGSN的标识;
所述GGSN包括:
上下文信息请求模块,作为新GGSN时,用于根据所述新SGSN的触发消息向所述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
上下文信息提供模块,作为原GGSN时,还用于在收到用以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的消息后,向所述新GGSN提供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PDP上下文;
触发应答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在本地为所述终端创建PDP上下文,并向所述新SGSN发送触发应答消息。
为解决以上路径迂回的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服务GRPS支持节点(SGSN),该SGSN包括:
新GGSN选择模块,在位置管理过程中,用于选择新GGSN;
触发模块,在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新SGSN时,用于向新GGSN发送触发消息,以触发所述新GGSN向原GGSN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原GGSN的标识;
映射关系更新模块,用于接收并保存切入或切出终端的身份标识(AID)和位置标识(RID)的映射关系,还用于将所述映射关系更新到所述终端的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身份位置寄存器(ILR)。
本发明在位置管理过程中,新SGSN选择了新GGSN时向所述GGSN发送触发消息,以触发所述新GGSN向原GGSN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且新GGSN获得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后,在本地建立终端上下文,从而解决了路径迂回的问题,同时通过新GGSN和原GGSN的交互,使得新GGSN获取到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从而使得GGSN在完成迁移后可以正常提供服务。
附图说明
图1是当前基于无线WCDMA技术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a、2b分别是重定向前和重定向后数据传输路径的示意图;
图3是终端位置远离锚点时的数据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实施例一新GGSN获取终端上下文信息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位置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位置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位置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五位置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六位置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七位置管理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上文分析可知,现有技术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是由于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始终存在一个固定的锚点,如上文所述的GGSN。若终端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动态的迁移其当前附着的GGSN,则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存在固定锚点而导致的路由迂回问题。
当终端迁移当前所附着的GGSN时,新的GGSN必须要掌握该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如终端的PDP上下文信息),否则会导致因信息缺失而不能正常地为终端服务(如,不能正确地为终端转发上下行IP数据包)。以下提供一种上下文获取方法,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新GGSN向原GGSN请求与终端相关的上下文信息,原GGSN将相关的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PDP上下文信息(也称为PDP上下文)发送给新GGSN。
下文主要针对为实现无锚点的位置管理而在原有系统上进行的改进加以描述,包括相关的功能和流程。
文中,在描述某网元作为原侧网元进行处理时,称该终端为该原侧网元(也称为原网元,如原SGSN、原GGSN)的移出终端;在描述某网元作为目标侧网元进行处理时,称该终端为该目的侧网元(也称为新网元,如新SGSN、新GGSN)的移入终端。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现有技术,为了能使新GGSN向原GGSN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信息,需要在GGSN和GGSN之间增加新的接口,以及定义在该接口上使用的消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是一种新GGSN获取终端上下文信息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401:新GGSN向原GGSN发送上下文请求(ContextRequest)消息,向原GGSN请求关于某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包括该终端的PDP上下文(PDPContext)信息。
该上下文请求消息中至少携带终端的标识。优选地,终端标识是终端的IMSI(InternationalMobileSubscriberIdentification,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或身份标识(AID),该AID在网络中作为终端的身份标识可唯一标记该终端。优选地,若需要请求多个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则该消息可以携带多个终端的标识。
优选地,该消息还可以携带能帮助原GGSN找到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的其他信息。例如,在原GGSN上使用的该终端的控制面TEID(TunnelEndpointIdentifier,隧道端点标识)以及NSAPI(NetworkServiceAccessPointIdentifier,网络服务接入点标识符)。根据这两个参数的组合,原GGSN可以很方便的定位并找到该终端相应的PDPContext。单独携带TEID,也可定位到相应终端的PDPContext(但查找过程会复杂一些);但携带NSAPI时一定同时携带TEID。优选地,同时携带TEID和NSAPI。值得说明的是,原GGSN也可以仅根据终端的标识(如IMSI)来找到该终端的PDPContext,但是会复杂一些。
步骤402:原GGSN搜集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至少包括终端的PDPContext,以及优选地还包括其他一些配置信息,并通过上下文请求应答消息发送给新GGSN。
上下文请求应答消息中至少携带终端的PDPContext,优选地还可以包括终端的TFT(TrafficFlowTemplate,通信流模板)。当然,终端的TFT也可以作为终端的PDPContext的一部分随同PDPContext一同被发送给新GGSN。
优选地,若原GGSN保存有终端的一些必要的配置信息,例如终端与原GGSN通过PCO(ProtocolConfigurationOptions,协议配置可选项)交互的配置参数,或者原GGSN作为新GGSN时,从另一原GGSN获取的配置参数,则原GGSN需要把这些配置参数也发送到新GGSN。这些配置信息包括例如LCP协议的配置参数(如,MRU)、终端用户需要提供给AAA服务器的用户名密码等。
优选地,原GGSN也可以将上述配置信息作为终端的PDP上下文的一部分随同PDPContext一同发送给新GGSN。优选地,扩充终端的PDPContext的结构,以能容纳原GGSN需要传递给新GGSN的关于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例如,将上述TFT、配置信息放入PDPContext中。
使用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让新GGSN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让新GGSN直接从原GGSN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能够使其获取到该终端完整的上下文信息。因为有些信息只有终端与终端当前所附着的GGSN才拥有(如上述的TFT、配置信息),终端与GGSN通过SGSN交互这些参数,但是SGSN不处理也不保存这些参数。获得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后,新GGSN还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步骤504所述。
TFT中含有IP数据包过滤器,当GGSN收到外部网络发送给终端的IP数据包时,GGSN会根据过滤器中的过滤规则将这些IP数据包分类,然后将不同类别的IP包通过GGSN与终端间的不同的通道中发送给终端,不同的通道会对在其中传递的IP包使用不同的传递策略以及QoS(服务质量)保障。这里所说的通道是指GGSN至终端间的通信路径,比如GTP(GPRSTunnelingProtocol)隧道或者是承载(Bearer)等。若新GGSN获取不到该TFT,则新GGSN不能为收到的发往终端的IP包分类,也不知哪类IP包应当使用哪条通道。这样会影响终端业务执行效果,甚至导致终端业务无法执行。比如,对于属于语音类业务的IP包,应当使用有较高QoS保障的通道,若新GGSN区分不出哪些IP包是属于语音类业务的IP包时,最好情况下新GGSN将之当作普通的IP包处理,不让其享受高QoS保障,会影响用户的业务体验(例如,听到的语音是断断续续的);最坏情况下,新GGSN会因无法分类这些IP包分类而丢弃这些包,其结果是导致本应发往终端的IP包无法被发送,使该业务无法执行。
PCO一般用来在终端和终端所附着的GGSN之间交互配置信息,若新GGSN获取不到这些配置信息也会导致一些问题。例如,终端可以依赖该PCO,为使用的LCP(LinkControlProtocol,连接控制协议)在自身和自身所附着的GGSN间配置MRU(Maximum-Receive-Unit,最大接受单元)的取值,且该参数需在终端与GGSN间保持一致,否则会影响IP数据包的收发。若新GGSN获取不到该配置信息,则新GGSN会将MRU设置为LCP协议定义的默认值。若终端使用的MRU值不是该默认值,则终端与新GGSN间的MRU值不一致,这样会造成终端与GGSN间数据包的收发异常。再如,当GGSN需要为终端在AAA(AuthenticationAuthorizationandAccounting)服务器上执行认证或进行计费时,GGSN需要向AAA服务器提供终端用户的信息(如用户名、密码等)。这些信息是终端通过PCO传递到GGSN的。若新GGSN获取不到这些信息,则无法实现为终端在AAA上认证或者计费,导致这些相应的功能无法实现。
若新GGSN从其他网元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如,新SGSN),则需要该网元首先获取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以该网元是新SGSN为例,还需要原SGSN首先获取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若采用此方法,就需要更改现有的SGSN的实现机制。由上文所述,对于那些只有终端和GGSN需要的参数(如,TFT、PCO),SGSN的作用只是帮助终端与GGSN交互该参数,而不处理和保存。若需要原SGSN能获取到终端的完整的上下文信息,一种方法是让SGSN处理以及保存这些信息。但这样会导致SGSN处理和保存过多的对SGSN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参数和信息,会浪费SGSN自身的资源,降低SGSN的容量和处理能力。
实施例二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是另一种GGSN获取终端上下文信息的方法。在本实施例中,当新SGSN选择了新GGSN时,向新GGSN发送触发消息,并通知新GGSN终端当前附着的GGSN(原GGSN)的标识,触发新GGSN向原GGSN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具体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501:在为终端执行位置管理(如,重定向、路由区更新)的过程中,当新SGSN为终端选择了新的GGSN时(例如,根据新SGSN的本地配置策略),新SGSN向新GGSN发送一条触发消息,该消息中至少需要携带终端的标识以及终端当前附着的GGSN(即原GGSN)的标识;
终端的标识优选是终端的IMSI或该终端的AID;原GGSN的标识优选是该GGSN的IP地址或上述IP地址与在原GGSN上使用的该终端的控制面TEID(TunnelEndpointIdentifier,隧道端点标识)的组合(即用IP地址+TEID来作为原GGSN的标识)。
该触发消息还优选携带新SGSN为该终端指定的控制面以及数据面的TEID和/或IP地址,该控制面的IP和TEID在将来完成位置管理过程以后,作为新GGSN向新SGSN发送与该终端相关的控制信令的通道地址使用;该数据面(或称之为“用户面”,两者概念等同)的IP和TEID在将来完成位置管理过程以后,作为新GGSN通过新SGSN向终端发送下行IP数据包的通道地址使用。
该触发消息的目的是通知新GGSN该终端将要附着到该新GGSN上,并告知新GGSN一些相关的信息(如,原GGSN的标识、新SGSN为终端指定的控制面、用户面IP地址,TEID等)。该触发消息的具体命名可以例如是“重定向上下文请求(RelocationContextRequest)”等;该消息优选是基于GTP协议的消息。
步骤502:新GGSN收到上述的触发请求以后,根据其中携带的原GGSN的标识可以找到原GGSN,并向原GGSN发送上下文请求(ContextRequest)消息,以向原GGSN请求该终端相关的包括PDPContext在内的上下文信息;
本步骤的具体操作同步骤401。
值得补充说明的是,新GGSN携带在上下文请求消息中发送给原GGSN的TEID和NSAPI(如步骤401所述)是由新SGSN在步骤501中提供给新GGSN的。
优选地,这里所说的上下文请求消息是基于GTP协议的消息。
步骤503:原GGSN搜集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至少包括终端的PDPContext,以及优选地还包括其他一系列配置信息/配置参数,并通过上下文请求应答(ContextResponse)消息发送给新GGSN。本步骤的具体操作同步骤402。其中,如步骤402所述,上述的配置信息/配置参数包括终端与原GGSN通过PCO交互的配置参数,或者原GGSN作为新GGSN时,从另一原GGSN获取的配置参数。
优选地,这里所说的上下文请求应答消息是基于GTP协议的消息。
步骤504:新GGSN收到上下文请求应答后,取出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并保存在本地。新GGSN根据原GGSN提供的上下文信息,为终端在本地创建PDPContext以及优选地还要为终端在本地配置相关的信息,该信息包括步骤503中所述的配置信息/配置参数(例如,将终端提供的用户名密码适当的保存在新GGSN本地;为该终端设置使用的LCP协议的配置参数等)。PDPContext中优选包含获得到的TFT信息,以及终端在新SGSN上使用的控制面和用户面的IP地址和TEID。
值得说明的是,若终端在原GGSN上有多个PDPContext,原GGSN在步骤503中需要将所有该终端的PDPContext传递给新GGSN;新GGSN在本地为该终端相应的创建多个PDPContext。
在为终端在本地创建PDP上下文时,新GGSN还要为终端指定控制面和用户面的TEID和/或IP地址。控制面的IP地址和TEID在将来完成位置管理过程以后,作为新SGSN向新GGSN发送与该终端相关的控制信令的通道地址使用;用户面的IP和TEID在将来完成位置管理过程以后,作为新SGSN为终端向新GGSN发送上行IP数据包的通道地址使用。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新GGSN为终端在本地配置相关的信息,以及为终端指定控制面、用户面的TEID和/或IP地址都可以在新GGSN为终端在本地创建PDP上下文信息的时候来完成,即可以作为新GGSN为终端在本地创建PDP上下文信息过程的一部分。
新GGSN向新SGSN发送触发消息应答,通知新SGSN其已获取到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终端的PDPContext、终端的配置信息等)。新GGSN还需要将其为终端指定的上述控制面、用户面的TEID和/或IP地址等信息通知到新SGSN。新SGSN更新本地保存的关于该终端的PDP上下文。
该触发消息应答的目的是新GGSN通知新SGSN自己已经准备好接纳终端的附着,并告知新SGSN一些相关的信息(如,新GGSN为终端指定的控制面、用户面IP地址、TEID等)。该触发消息应答的具体命名可以例如是“重定向上下文应答(RelocationContextResponse)”等,其中还可以携带执行结果信息(如“成功”、“失败”等);优选地,该消息是基于GTP协议的消息。
对应于以上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相应功能的GGSN,该GGSN包括:
上下文信息请求模块,所述GGSN作为新GGSN时,用于向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
上下文信息提供模块,所述GGSN作为原GGSN时,用于根据对应新GGSN的请求向所述新GGSN提供对应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PDP上下文信息。
优选地,所述上下文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通信流模板(TFT)和/或所述原GGSN保存的所述终端的配置信息。
优选地,所述上下文信息请求模块发送的消息中还携带在所述原GGSN上使用的所述终端的控制面隧道端点标识(TEID),或携带所述TEID和网络服务接入点标识(NSAPI)。
对应于实施例二,所述GGSN还包括请求触发模块,用于接收新SGSN发送的触发其向所述原GGSN请求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的触发消息,还用于在接收到该触发消息后通知所述上下文信息请求模块向所述原GGSN发送所述消息。
实施例三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即因存在固定锚点致使存在路由迂回,而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位置管理的方法,用消除固定锚点的办法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的基础上,本发明在其中增加一个新的逻辑网元,称之为“映射服务器”,或者称之为“身份位置寄存器(IdentityLocationRegister,ILR)”。该网元可以以独立物理实体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逻辑功能的形式存在与其他物理实体(如,在AAA服务器、HLR等)中。对应于上述的两种形式,分别需要在GGSN与该网元间建立新的接口,或重用并扩展目前已经存在的接口。
本发明还需要为终端分配一个身份标识,以及一个位置标识。终端的身份标识用来标定一个终端的身份,且是固定不变的:无论终端在网络中如何移动以及无论当前终端附着在哪个GGSN上,其身份标识始终保持不变,且是唯一的;终端的位置标识则表明终端当前所处的网络的拓扑位置(含有路由信息),或者说根据该位置标识可以定位到终端所在的GGSN。当终端的通信对端要向终端发送数据时,若对端不知道终端的位置信息,则它需要首先到上述的映射服务器查询一下该终端当前的位置标识;得到位置标识后,对端把数据包首先发送到位置标识所指代的GGSN,再由GGSN将数据包进一步转发给终端。值得说明的是,上述查询映射服务器的功能,也可以由通信对端的接入网关(如,通信对端所连接的GGSN)来执行。也就是说,通信对端将发往终端的IP数据包首先发送到它的接入网关,然后接入网关再看自己有没有该终端的位置标识,如果没有则上映射服务器查询终端的位置标识。为了描述简单,以下通信对端均可指对端本身,或者对端所连接的接入网关。
当终端发生了移动且更改了附着的GGSN时(从原GGSN迁移到新GGSN),新GGSN需要为该终端分配一个新的位置标识。同时,终端该新的位置标识还需要被更新到映射服务器,以及终端的通信对端。在收到该更新的位置标识之前,通信对端还是会将数据包发送到原GGSN,所以终端新的位置标识也需要通知给原GGSN,当原GGSN收到对端发送过来的数据包时,可以将该数据包转发至新GGSN,再由新GGSN将数据包发送给终端。
原GGSN在收到新GGSN发送过来的终端的新位置标识之前,也会收到对端发给该终端的IP包。此时的原GGSN不会向新GGSN转发收到的数据包,而都由原GGSN自己处理。所以在原GGSN开始向新GGSN转发数据包之前,原GGSN可能已经收到并处理了一批数据包。
由现有技术可知,GGSN保存的终端的PDPContext中有一些是会动态变化的信息,例如该终端的上/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GTP-SNU和GTP-SND):当GGSN从终端收到一个上行数据包时,GGSN保存的相关参数(GTP-SNU)会加1;当GGSN从外部网络收到一个下行数据包时,GGSN保存的相关参数(GTP-SND)也会加1。从原GGSN向新GGSN发送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开始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如,在原GGSN收到更新后的位置标识之前),终端的上下行数据包还是通过原GGSN与外部数据网络交互。所以上述的存储在原GGSN中的动态信息,如GTP-SNU、GTP-SND将会发生变化,会致使新GGSN中存储的相关信息过期失效。当终端的上下行数据开始由新GGSN处理时,新GGSN使用这些过期的参数就会导致系统出现异常。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的终端的身份标识还可以用AID(AccessIdentity)来表示,终端的位置标识还可以用RID(RoutingIdentify)来表示。下文统一同AID表示终端的身份标识,用RID表示终端的位置标识;用ILR表示映射服务器。
图6所示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601:同步骤501。
步骤602:同步骤502。
步骤603:同步骤503。
步骤604:新GGSN处理从原GGSN获得的终端上下文的信息,如步骤504中所述,为终端在新GGSN本地创建终端的PDPContext、在本地配置相关的参数,以及为终端指定控制面、数据面的TEID和/或IP地址等。值得注意的是,原GGSN优选还需要在步骤603中向新GGSN提供终端的AID;新GGSN在本步骤中还要为终端分配新的RID(含有路由信息)。
步骤605:上述步骤执行完毕以后,新GGSN再次向原GGSN发送请求消息,比如发送“更新位置信息请求”消息,通知原GGSN该终端的RID发生了变更。该消息中至少需要携带终端的标识以及终端的位置(路由)信息。终端的标识如上述的IMSI,或AID;终端的位置(路由)信息如上述的RID。优选地,该消息可以是基于GTP协议的消息。
步骤606:收到上述消息后,原GGSN向新GGSN返回相应的应答消息,比如“更新位置信息应答”消息,同时该消息中还可以携带一些关于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这些信息是在步骤603后,可能发生变更的参数(如上文所述的会发生动态变化的信息),比如终端的PDP上下文中存储的GTP-SNU、GTP-SND等。
步骤607:若新GGSN从原GGSN处得到更新的终端上下文信息,新GGSN将相关的信息保存在本地,然后如步骤504所述,向新SGSN发送触发消息应答。
在上述步骤中,当原GGSN获得到终端的新的RID以后(步骤605),便开始不再将从外部数据网络收到的发向该终端的数据包沿原路径发给终端了(也即GTP-SND不再增加)。原GGSN可以将收到的数据包缓存在本地,待新GGSN执行完步骤606以后(原GGSN可以通过设定定时器来判断新GGSN完成了步骤606的操作,或者让新GGSN在完成步骤606以后向原GGSN返回一个确认消息),将缓存的以及后续继续收到的数据包转发至新GGSN并由新GGSN处理;同时,原GGSN也可以缓存收到的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同样等新GGSN执行完步骤606以后,再将IP包转发至新GGSN。这样可以保证新GGSN使用的GTP-SND、GTP-SNU等动态信息不是过期的。
值得注意的是,若不考虑这些动态信息,例如在某些系统中没有上述的GTP-SND、GTP-SNU相关的功能,实际上也可以在步骤602(502)中由新GGSN将终端的新RID发送给原GGSN。此时,需要新GGSN在步骤602或502前先为终端分配更新的RID。当然,即便在考虑这些动态信息时,也可以在步骤602(502)中将该路由信息发送给原GGSN。但是这样做需要原GGSN从收到步骤602消息时就开始缓存上下行数据包,直到步骤604执行完毕以后才可以将缓存和后续收到的数据包转发给新GGSN。由于新GGSN执行604步相对会消耗更多的时间,因此原GGSN需要缓存更多的数据包,这样不利于节约设备的资源。
在上述流程中,如上文所述,终端的更新的RID需要被通知到终端的通信对端,以及通知到ILR。实际上,在新GGSN为终端分配了RID以后的任意时间,新GGSN都可以向终端的通信对端和/或ILR发送消息,例如发送名为“AIDRID映射关系更新请求”消息,其中携带终端的标识(IMSI、AID等)以及终端更新后的RID。原GGSN可以在步骤602或605中将终端当前的通信对端的标识/地址发送到新GGSN,当对端有多个的时候,优选以列表的形式发送。则新GGSN可以根据原GGSN提供的通信对端的信息,逐一(或组播、多播)向对端发送上述的更新消息。当通信对端收到终端更新的RID后,所有发送给该终端的数据包都会首先被发送到新GGSN上。当然,对端和ILR在收到上述消息以后,还需要给新GGSN返回应答消息,例如发送名为“AIDRID映射关系更新应答”消息。
实际上,原GGSN也可以执行该功能。在原GGSN从新GGSN获得到终端更新的RID以后的任意时间,原GGSN都可以向终端的通信对端和/或ILR发送消息,用以更新终端的RID信息。其余的处理步骤的原理与上同,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新SGSN也可以执行该功能。例如,新GGSN在向新SGSN发送触发消息应答时(步骤607),可以将终端更新的RID,优选还包括终端的AID发送给新SGSN,然后新SGSN可以在任意时间,向终端的通信对端和/或ILR发送消息,用以更新终端的RID信息。新GGSN也可以将上述终端的通信对端的标识/地址等信息通过该触发消息应答消息传递给新SGSN。
进一步的,原SGSN也可以执行该功能。例如,新SGSN在向原SGSN发送“转交重定位完成”消息或“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消息时,将终端更新的RID,优选还包括终端的AID发送给原SGSN(新SGSN的RID、AID信息如上述可由新GGSN提供),然后原SGSN可以在任意时间,向终端的通信对端和/或ILR发送消息,用以更新终端的RID信息。新SGSN也可以将上述终端的通信对端的标识/地址等信息通过该转交重定位完成消息或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传递给新SGSN。
在本实施例的流程结束以后(以及现有技术中定义的位置管理过程中剩余的但与本发明无关的其他步骤执行完毕以后),终端的上下行IP数据包就可以通过新SGSN、新GGSN与外部数据网(IP互联网、Internet等)进行交互,也即终端更改了附着的GGSN。该迁移终端当前附着的GGSN的功能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固定锚点,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存在固定锚点致使存在路由迂回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实施例四
图7所示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将本发明提供的位置管理方法具体应用到WCDMA/TDCDMA网络中的服务RNC重定位的场景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701:源RNC决定发起SRNS重定位(SRNCRelocation)流程。
步骤702:源RNC通过发送重定位请求(RelocationRequired)消息给原SGSN(OldSGSN),发起重定位准备过程;该重定位请求中包含的重定位类型、原因、源小区ID、目标小区ID、源RNC到目标RNC透明容器等内容。这里将重定位类型设置为“不涉及UE”。
步骤703:原SGSN根据目标小区ID,如果确定SRNS重定位是SGSN间的SRNS重定位,发送转交重定位请求(ForwardRelocationRequired)消息给新SGSN,发起重定位资源分配过程;
步骤704:新SGSN发送重定位请求消息给目标RNC,目标RNC执行建立无线接入承载,并发送重定位请求证实(RelocationRequestAcknowledge)消息给新SGSN;
步骤705:目标RNC和新SGSN之间传送用户数据的资源已分配好,并且新SGSN已为SRNS的重定位准备就绪后,新SGSN发送转发重定位响应(ForwardRelocationResponse)消息到前SGSN;
步骤706:前SGSN发送重定位命令(RelocationCommand)消息给源RNC,继续源RNS的重定位。
步骤707:源RNC从PS域接收到重定位命令消息后,启动数据转发定时器,开始转发数据。
步骤708:当一切准备就绪时,源RNC向目标RNC发送重定位提交(RelocationCommit)消息;
步骤709:目标RNC向新SGSN发送重定位检测(RelocationDetect)消息;
步骤710:目标RNC与终端交互RAN(RadioAccessNetwork)相关的信息;
步骤711:目标RNC向新SGSN发送重定位完成(RelocationComplete)消息;
步骤712-718:同实施例三所述的步骤601至607,使新GGSN从原GGSN获取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以及传递一些其他必要信息(如,控制面、用户面的IP、TEID;AID、RID等);
步骤719:新SGSN向原SGSN发送转交重定位完成(ForwardRelocationComplete)消息;原SGSN向新SGSN返回转交重定位完成证实(ForwardRelocationCompleteAcknowledge)消息;
步骤719可以与步骤712并发执行。
步骤720:原SGSN向源RNC发送Iu释放命令(IuReleaseCommand)消息;收到该消息以后,当源RNC上启动的定时器(步骤707)超时时,源RNC释放空口资源,同时向原SGSN返回Iu释放完成(IuReleaseComplete)消息。
步骤721:终端执行后续的位置更新流程。
步骤722-步骤723:在新GGSN为终端分配了新的RID以后的任意时间,比如在步骤715之后,新GGSN向终端的通信对端/通信对端的接入网关发送AIDRID映射关系更新请求消息,以更新对端保存的该终端的AIDRID的对应关系;对端/对端的接入网关向新GGSN向返回AIDRID映射关系更新应答消息。
步骤724-步骤725:在新GGSN为终端分配了新的RID以后的任意时间,比如在步骤715之后,新GGSN向ILR发送AIDRID映射关系更新请求消息,以更新ILR保存的该终端的AIDRID的对应关系;ILR向新GGSN向返回AIDRID映射关系更新应答消息。
当然,步骤712至步骤718也可以用实施例一的步骤501至504来替代。同时,根据本实施,新SGSN可以在收到目标RNC发送过的重定位完成消息时,开始为终端选择GGSN,若选择的GGSN不是终端当前附着的GGSN(即,更改了GGSN),则执行步骤712至步骤718(或者用501至504来替代)。
值得说明的是,这里步骤722-725是以新GGSN通知对端和/或ILR为例的,实际上如上文所述原GGSN、新SGSN以及原SGSN也可以执行步骤722-725,原理相同。
在本实施例的流程结束以后,终端完成了服务RNC重定位流程,并把其附着的GGSN由原GGSN变更为新GGSN。此后,终端的上下行IP数据包通过新SGSN、新GGSN与外部数据网(IP互联网、Internet等)进行交互。该迁移终端当前附着的GGSN的功能消除了现有技术中的固定锚点,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存在固定锚点致使存在路由迂回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
实施例五
图8所示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将本发明提供的位置管理方法具体应用到WCDMA/TDCDMA网络中的联合硬切换和SRNC重定位的场景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801:源RNC发起PS域的联合硬切换和SRNS重定位。
步骤802:源RNC通过发送重定位请求(RelocationRequired)消息给原SGSN(OldSGSN),发起重定位准备过程;该重定位请求中包含的重定位类型、原因、源小区ID、目标小区ID、源RNC到目标RNC透明容器等内容。与步骤702不同的是,这里将重定位类型设置为“涉及UE”。
步骤803-807:与步骤703-707类同
步骤808:源RNC通过发送RRC消息给MS,触发SRNS重定位的执行;终端发送RRC消息给目标RNC。
步骤809:源RNC通过原SGSN、新SGSN向目标RNC发送传递RNC上下文(ForwardSRNCContext)消息。
步骤810:当目标RNC发现终端在其服务区时,目标RNC向新SGSN发送重定位检测(RelocationDetect)消息。
步骤811:当目标RNC收到终端发送过来的RRC消息时(步骤808),目标RNC向新SGSN发送重定位完成(RelocationComplete)消息
步骤812-818:同实施例三所述的步骤601至607;
步骤819-821:同实施例四的719-721;
步骤822-825:同实施例四的722-725;
同样,步骤812-818可以用步骤501-504替代;新SGSN可以在收到目标RNC发送过的重定位完成消息时,开始为终端选择GGSN,若选择的GGSN不是终端当前附着的GGSN(即,更改了GGSN),则执行步骤812至步骤818(或501-504)。
同样值得说明的是,步骤822-825是以新GGSN通知对端和/或ILR为例的,实际上如上文所述原GGSN、新SGSN以及原SGSN也可以执行步骤822-825,原理相同。
实施例六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将本发明提供的位置管理方法具体应用到WCDMA/TDCDMA网络中的联合的小区/URA和SRNS重定位的场景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901:终端向源RNC发送小区更新(CellUpdate)消息,或者发送URAUpdate或CellUpdate或GRAUpdate
步骤902-909:与步骤702-709类同
步骤910:目标RNC向终端发送小区更新确认(CellUpdateConfirm)消息,或者是发送URAUpdateConfirm或CellUpdateConfirm或GRAUpdateConfirm;终端向目标RNC发送RAN移动性信息确认消息(RANMobilityInformationConfirm)
步骤911:当目标RNC收到终端发送过来的RAN移动性信息确认消息时(步骤910),目标RNC向新SGSN发送重定位完成(RelocationComplete)消息
步骤912-918:同实施例三所述的步骤601至607;
步骤919-921:同实施例四的719-721;
步骤922-925:同实施例四的722-725;
同样,步骤912-918可以用步骤501-504替代;新SGSN可以在收到目标RNC发送过的重定位完成消息时,开始为终端选择GGSN,若选择的GGSN不是终端当前附着的GGSN(即,更改了GGSN),则执行步骤912至步骤918(或501-504)。
同样值得说明的是,步骤922-925是以新GGSN通知对端和/或ILR为例的,实际上如上文所述原GGSN、新SGSN以及原SGSN也可以执行步骤922-925,原理相同。
实施例七
图10所示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将本发明提供的位置管理方法具体应用到WCDMA/TDCDMA网络中的路由区更新的场景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1:当终端发现自己所处的路由区域发生变更时,终端向新SGSN发送路由区更新请求(RouteingAreaUpdateRequest)消息
步骤1002:新SGSN向原SGSN发送SRNC上下文请求(SRNSContextRequest)消息,从原SGSN获取终端的SRNC上下文。由原SGSN可能要去终端的旧SRNC获取终端的SRNC上下文
步骤1003:原SGSN向新SGSN发送SRNC上下文应答(SRNSContextResponse)消息。
步骤1004:若新SGSN没有该终端的认证相关的信息,则新SGSN会发起对终端的鉴权流程(需要HLR参与其中)
步骤1005:新SGSN向原SGSN发送SRNC上下文证实(SRNSContextAck)消息。
步骤1006:源SRNC向旧SRNC发送SRNC数据转发命令(SRNSDataForwardCommand)
步骤1007-1008:旧SRNC将数据通过原GGSN发送到新GGSN上
步骤1009-1015:当新SGSN决定向原SGSN发送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时,新SGSN判断若当前终端的状态不是PMM-CONNECTED(分组域移动管理-连接)而是PMM-IDLE(分组域移动管理-空闲),则触发步骤1009,此时同实施例三所述的步骤601至607。
步骤1016-1019:同实施例四的722-725;
步骤1020:新SGSN发起到HLR(HomeLocation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为终端更新当前的位置信息,表明终端当前连接到该新的SGSN上。当然,新SGSN还可以在相应的消息中携带终端当前附着的新GGSN的标识。例如在发送给HLR的更新位置(UpdateLocation)消息中携带GGSN的标识(如,IP地址)。
同样,步骤1009-1015可以用步骤501-504替代;新SGSN决定向原SGSN发送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且新SGSN判断若当前终端的状态不是PMM-CONNECTED,开始为终端选择GGSN,若选择的GGSN不是终端当前附着的GGSN(即,更改了GGSN),则执行步骤1009至步骤1015(或501-504)。
当然,新SGSN也可以在步骤1009-步骤1015执行完毕以后,在执行步骤1005。此时,新SGSN可以使用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把其从新GGSN收到的终端更新的RID发送给原SGSN
同样值得说明的是,步骤1016-1019是以新GGSN通知对端和/或ILR为例的,实际上如上文所述原GGSN、新SGSN以及原SGSN也可以执行步骤1016-1019,原理相同。
对应于以上实施例二到七,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如宽带码分多址(WCDMA)系统或时分码分多址(TDCDMA)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GRPS节点(SGSN)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其中:
所述SGSN包括:
新GGSN选择模块,在位置管理过程中,用于选择新GGSN;
触发模块,作为新SGSN时,用于向新GGSN发送触发消息,以触发所述新GGSN向原GGSN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原GGSN的标识;
所述GGSN包括:
上下文信息请求模块,作为新GGSN时,用于根据所述新GGSN的触发消息向所述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
上下文信息提供模块,作为原GGSN时,还用于在收到用以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的消息后,向所述新GGSN提供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PDP上下文信息;
触发应答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在本地为所述终端创建PDP上下文,并向所述新SGSN发送触发应答消息。
在从原GGSN获取到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后,所述触发应答模块,还用于在本地为所述终端配置配置信息,或为所述终端指定控制面和用户面的IP地址和/或TEID并发送给所述新SGSN。
优选地,所述触发消息还携带所述新SGSN为所述终端指定的控制面及数据面的IP地址和/或隧道端点标识(TEID)。
对应于不考虑终端上下文信息动态变化的情形,优选地,所述新GGSN向所述原GGSN发送的消息中还携带所述新GGSN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位置标识(RID)。
对应于需要考虑终端上下文信息动态变化的情形,优选地,所述GGSN,在作为新GGSN时,还用于在收到所述原GGSN返回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且为所述终端分配新的位置标识后,向所述原GGSN发送消息,以通知所述原GGSN移入终端的新的RID,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所述终端的新的RID;在作为原GGSN时,还用于在收到所述终端的新的RID时,向所述新GGSN返回应答消息,其中携带更新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进一步地,在所述位置管理过程中,所述新SGSN接收到重定位完成(RelocationComplete)消息后(参见实施例四至六)或向原SGSN发送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且判断终端当前状态为分组域移动管理-空闲状态时(参见实施例七),向所述新GGSN发送所述触发消息。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身份位置寄存器(ILR)(也即图中所示的映射服务器);所述新GGSN为移入终端分配新的RID后,所述GGSN(原GGSN或新GGSN)或SGSN(原SGSN或新SGSN)还用于将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AID)和新的RID的映射关系更新到所述终端的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ILR。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服务GRPS节点(SGSN),该SGSN包括:
新GGSN选择模块,在位置管理过程中,用于选择新GGSN;
触发模块,在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新SGSN时,用于向新GGSN发送触发消息,以触发所述新GGSN向原GGSN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原GGSN的标识;
映射关系更新模块,用于接收并保存切入或切出终端的身份标识(AID)和RID的映射关系,还用于将所述映射关系更新到所述终端的对端和/或所述对端的份位置寄存器(ILR)。
进一步地,接收到重定位完成(RelocationComplete)消息后或向原SGSN发送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且判断终端当前状态为分组域移动管理-空闲状态时,所述触发模块发送所述触发消息。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硬件完成,所述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也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来实现。相应地,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模块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形式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1)

1.一种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新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向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
所述原GGSN向所述新GGSN提供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
所述新GGSN接收到新服务GRPS支持节点SGSN发送的触发其向所述原GGSN请求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的触发消息后,再向所述原GGSN发送所述消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文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通信流模板TFT和/或所述原GGSN保存的所述终端的配置信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通过协议配置可选项PCO与所述原GGSN交互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原GGSN作为新GGSN时,从另一原GGSN获取的配置参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GGSN向所述原GGSN发送的消息中携带在所述原GGSN上使用的所述终端的控制面隧道端点标识TEID,或携带所述TEID和网络服务接入点标识NSAPI。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的标识为所述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或身份标识。
6.一种位置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在位置管理过程中,新服务GRPS支持节点SGSN如选择了新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则向所述GGSN发送触发消息,以触发所述新GGSN向原GGSN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触发消息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原GGSN的标识;
所述新GGSN接收到所述触发消息后向所述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
所述原GGSN向所述新GGSN提供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
所述新GGSN在本地为所述终端创建PDP上下文,并向所述新SGSN发送触发应答消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GGSN从原GGSN获取到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以后,还执行以下操作:
在本地为所述终端配置配置信息;或
为所述终端指定控制面和用户面的IP地址和/或隧道端点标识TEID,并发送给所述新SGSN。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文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通信流模板TFT、所述原GGSN保存的所述终端的配置信息或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AID。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终端通过协议配置可选项PCO与所述原GGSN交互的配置信息,或者所述原GGSN作为新GGSN时,从另一原GGSN获取的配置参数。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标识为所述终端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或身份标识;所述原GGSN的标识为所述原GGSN的IP地址,或所述原GGSN的IP地址及在所述原GGSN上使用的所述终端的控制面TEID。
11.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发消息还携带所述新SGSN为所述终端指定的控制面及数据面的IP地址和/或TEID。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GGSN向所述原GGSN发送的消息中还携带所述新GGSN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位置标识RID。
13.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GGSN向所述原GGSN发送的消息中还携带在所述原GGSN上使用的所述终端的控制面TEID,或携带所述TEID和网络服务接入点标识NSAPI。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收到所述原GGSN返回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且为所述终端分配新的位置标识RID后,所述新GGSN向所述原GGSN发送消息,以通知所述原GGSN该终端的新的RID,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所述终端的新的RID;
所述原GGSN向所述新GGSN返回应答消息,其中携带更新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更新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包括上行数据包的序列号GTP-SNU和/或下行数据包的序列号GTP-SND。
16.如权利要求6至8、10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位置管理过程中,所述新SGSN接收到重定位完成RelocationComplete消息后或向原SGSN发送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且判断终端当前状态为分组域移动管理-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新GGSN发送所述触发消息。
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GGSN在接收到所述触发消息后为所述终端分配位置标识RID,所述新GGSN将所述终端的AID和RID的映射关系更新至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身份位置寄存器ILR;
或,所述原GGSN从所述新GGSN得到所述终端的AID和RID映射关系后,更新至所述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ILR;
或,所述新GGSN将所述终端的AID和RID映射关系通过所述触发应答消息发送给所述新SGSN,所述新SGSN将所述终端的AID和RID的映射关系更新至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ILR;
或,所述新GGSN通过所述新SGSN将所述终端的AID和RID映射关系发送给原SGSN,所述原SGSN将所述终端的AID和RID的映射关系更新至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ILR。
1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SGSN负责向所述终端的归属位置寄存器HLR发起位置更新,所述新SGSN向所述终端的HLR为所述终端发起位置更新时,向所述HLR发送所述新GGSN的标识。
1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管理过程发生的场景为:服务RNC重定位ServingRNSRelocation场景、联合硬切换和SRNC重定位CombinedHardHandoverandSRNSRelocation场景、联合的小区/URA和SRNS重定位CombinedCell/URAUpdateandSRNSRelocation场景、路由区更新RouteingAreaUpdate场景。
20.一种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其特征在于,该GGSN包括:
上下文信息请求模块,所述GGSN作为新GGSN时,用于向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
上下文信息提供模块,所述GGSN作为原GGSN时,用于根据对应新GGSN的请求向所述新GGSN提供对应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所述终端的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
所述GGSN还包括请求触发模块,用于接收新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发送的触发其向所述原GGSN请求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的触发消息,还用于在接收到该触发消息后通知所述上下文信息请求模块向所述原GGSN发送所述消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GGSN,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文信息还包括所述终端的通信流模板TFT和/或所述原GGSN保存的所述终端的配置信息。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GGSN,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文信息请求模块发送的消息中还携带在所述原GGSN上使用的所述终端的控制面隧道端点标识TEID,或携带所述TEID和网络服务接入点标识NSAPI。
23.一种通信系统,该系统包括服务GRPS支持节点SGSN和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其特征在于:
所述SGSN包括:
新GGSN选择模块,在位置管理过程中,用于选择新GGSN;
触发模块,作为新SGSN时,用于向新GGSN发送触发消息,以触发所述新GGSN向原GGSN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原GGSN的标识;
所述GGSN包括:
上下文信息请求模块,作为新GGSN时,用于根据所述新SGSN的触发消息向所述原GGSN发送消息,用以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
上下文信息提供模块,作为原GGSN时,还用于在收到用以请求终端的上下文信息的消息后,向所述新GGSN提供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所述上下文信息包括终端的分组数据协议PDP上下文;
触发应答模块,用于根据获得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在本地为所述终端创建PDP上下文,并向所述新SGSN发送触发应答消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从原GGSN获取到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后,所述触发应答模块,还用于在本地为所述终端配置配置信息,或为所述终端指定控制面和用户面的IP地址和/或隧道端点标识TEID并发送给所述新SGSN。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消息还携带所述新SGSN为所述终端指定的控制面及数据面的IP地址和/或TEID。
26.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新GGSN向所述原GGSN发送的消息中还携带所述新GGSN为所述终端分配的位置标识RID。
27.如权利要求24或2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GGSN,在作为新GGSN时,还用于在为所述终端分配新的位置标识且收到所述原GGSN返回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后,向所述原GGSN发送消息,以通知所述原GGSN移入终端的新的RID,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所述终端的新的RID;在作为原GGSN时,还用于在收到所述终端的新的RID时,向所述新GGSN返回应答消息,其中携带更新的所述终端的上下文信息。
28.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位置管理过程中,所述新SGSN接收到重定位完成RelocationComplete消息后或向原SGSN发送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且判断终端当前状态为分组域移动管理-空闲状态时,向所述新GGSN发送所述触发消息。
29.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身份位置寄存器ILR;所述新GGSN为移入终端分配新的RID后,所述GGSN或SGSN还用于将所述终端的身份标识AID和新的RID的映射关系更新到所述终端的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ILR。
30.一种服务GRPS支持节点SGSN,其特征在于,该SGSN包括:
新GGSN选择模块,在位置管理过程中,用于选择新GGSN;
触发模块,在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新SGSN时,用于向新GGSN发送触发消息,以触发所述新GGSN向原GGSN请求移入终端的上下文信息,其中携带所述终端的标识及原GGSN的标识;
映射关系更新模块,用于接收并保存切入或切出终端的身份标识AID和位置标识RID的映射关系,还用于将所述映射关系更新到所述终端的对端和/或所述终端的身份位置寄存器ILR。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SGSN,其特征在于:接收到重定位完成RelocationComplete消息后或向原SGSN发送SRNS上下文证实消息且判断终端当前状态为分组域移动管理-空闲状态时,所述触发模块发送所述触发消息。
CN201110034372.2A 2011-02-01 2011-02-01 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 Active CN10262527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4372.2A CN102625275B (zh) 2011-02-01 2011-02-01 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
PCT/CN2011/081143 WO2012103756A1 (zh) 2011-02-01 2011-10-21 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34372.2A CN102625275B (zh) 2011-02-01 2011-02-01 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5275A CN102625275A (zh) 2012-08-01
CN102625275B true CN102625275B (zh) 2016-07-27

Family

ID=46564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4372.2A Active CN102625275B (zh) 2011-02-01 2011-02-01 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5275B (zh)
WO (1) WO201210375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8489B (zh) * 2013-06-27 2016-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系统间切换方法、装置及网络系统
CN104349390B (zh) * 2013-07-26 2019-02-0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融合mme/sgsn设备内网间互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223A (zh) * 2001-09-27 2003-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企业接入业务的虚拟ggsn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EP1998515A1 (fr) * 2007-05-28 2008-12-03 Alcatel Lucent Procédés de gestion d'interfonctionnement entre un réseau 3GPP visité disposant de réseaux d'accès 3GPP et WLAN et un réseau 3GPP de domicile pour une station mobile itinérante, et noeud SGSN et passerelle TTG correspondants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7817A (zh) * 2006-12-05 2008-06-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更新分组数据协议上下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411223A (zh) * 2001-09-27 2003-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实现企业接入业务的虚拟ggsn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EP1998515A1 (fr) * 2007-05-28 2008-12-03 Alcatel Lucent Procédés de gestion d'interfonctionnement entre un réseau 3GPP visité disposant de réseaux d'accès 3GPP et WLAN et un réseau 3GPP de domicile pour une station mobile itinérante, et noeud SGSN et passerelle TTG corresponda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2103756A1 (zh) 2012-08-09
CN102625275A (zh) 2012-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40268B (zh) 分组数据网络网关及终端移动性管理的系统
US8391210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transmission path control method
CN102196402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切换的方法及系统
US20030153309A1 (en) Resolving hanging contexts when roaming in a GPRS network
EP2934050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connection
CN101291529B (zh) 识别承载类型的方法和设备
US860626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 given idle-mode signaling reduction
CN101507333A (zh) 涉及不同类型的无线承载之间的映射的系统间变更
CN102123378B (zh) 一种终端切换的方法及相应的通信网络
CA2462701A1 (en) Address transition and message correlation between network nodes
US10299301B2 (en) Communication of information between device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2740270B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及为终端创建上下文和建立通道的方法
KR20070009243A (ko) 패킷 교환 기반의 네트워크에서 코어 네트워크 개체들 간의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US7587477B2 (en) Optimization of handover procedures in GPRS
US10117213B2 (en) Multiple carrier attachment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EP1770917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communications and related core network node
CN105813146A (zh) 业务流传输路径优化方法、装置及mme
CN102625405A (zh) 一种移动性管理方法、网关节点及核心网络
CN102625275B (zh) 获取终端上下文的方法、位置管理的方法、系统及网元
EP2061264B1 (en)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acquiring that sgsn has started single tunnel by ggsn in a packet domain
CN105519198A (zh) 共享网络的用户设备识别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02123463B (zh) 一种wcdma核心网及基于wcdma核心网的切换方法
JP2011509611A (ja) 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ルートを最適化するためのテクニック
CN108476384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02858008B (zh) 直连隧道的移动性管理方法、网元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6

Address after: Room 705, 7 / F, room 9, 1699, Zuchongzhi South Road,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Ministry of justice, Zhongxing building, Sou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oad,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Industrial Park,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ZTE Corp.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00 rooms 107 and 108, area C, 55 Xiaxi street,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705, 7 / F, room 9, 1699, Zuchongzhi South Road,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09

Address after: Room 59, Building 5, Hongji Wealth Plaza,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00

Patentee after: Zhijingdi (Suzhou) Cultural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00 rooms 107 and 108, area C, 55 Xiaxi street, Kunshan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chuangzhihui Intellectual Property Operatio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