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24411A - 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24411A
CN102624411A CN2012100468277A CN201210046827A CN102624411A CN 102624411 A CN102624411 A CN 102624411A CN 2012100468277 A CN2012100468277 A CN 2012100468277A CN 201210046827 A CN201210046827 A CN 201210046827A CN 102624411 A CN102624411 A CN 1026244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value
coil
antenna
low frequenc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4682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学辉
阳燕
朱凯然
苏涛
刘宏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di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di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di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4682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624411A/zh
Publication of CN1026244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2441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包括高Q值调谐电路、阻抗匹配电路、振铃信号抑制电路;高Q值调谐电路接收从大功率发射机输出的含有待测样品特征频率的射频脉冲;阻抗匹配电路用于使高Q值调谐电路复阻抗变为50欧姆,相位为0;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作用是:当发射机工作时,电路Q值很高,天线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不起作用。当发射机停止工作以后,电路Q值很低,使天线线圈储存的剩余能量尽快通过天线振铃信号抑制电路消耗掉,从而使发射机关闭到接收机打开的时间变小,在NQR信号接收期间呈现高的电路Q值,以提高对微弱NQR信号的探测灵敏度,即要求在探测过程中谐振电路的Q值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

Description

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电路设计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
背景技术
基于核四极矩共振(Nuclear Quadrupole Resonance缩写为NQR)爆炸物探测系统由主控计算机、信号发生器、大功率发射机、天线线圈、前置放大器和接收装置组成。
NQR探测过程有以下几步,首先,计算机发送脉冲控制序列给信号发生器,然后信号发生器产生与待测样品特征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此脉冲经过大功率发射机放大后发射到天线线圈上,天线线圈向外辐射电磁场,待测爆炸物中的核四极矩不为零的N原子在吸收天线线圈辐射出的能量后产生能级跃迁(假定样品中含有待测物质)。当计算机控制射频脉冲停止工作时,随后待测物质中的N原子由高能态恢复到平衡态,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包含特征频率的能量,即NQR信号。NQR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器放大后,通过接收装置进行模数转换等相关处理后,并将结果送给主控计算机进行处理,据此判别样品中是否含有待测爆炸物。其中NQR信号通常可分为自由感应衰减(FID)信号和自旋回波(SE)信号,它们是在不同的激励脉冲序列形式下产生的,后者可以在短时间内使NQR信号的信噪比(SNR)得以改善。
由NQR探测过程可以看出,系统中天线线圈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激发包含待测物质的样品产生NQR的信号,还要接收微弱的NQR信号。
然而,大多数爆炸物质中NQR信号共振频率(待测样品的特征频率)较低(一般在0.5~6MHz范围)。此频段属于射频中的低频段,从理论上讲,天线尺寸为波长一半为最佳利用辐射能量的状态,一般也要求大于四分之一波长,而此频段信号的波长为数十米左右,若按此要求进行设计则天线尺寸至少十米。为了节约成本和减小体积,设计的NQR探测天线采用了一个螺旋线圈加调谐电容构成谐振电路的方式,而待测的物质位于螺旋线圈的中间,可通过接收微弱的NQR信号来实现爆炸物探测,设计的线圈的尺寸远小于信号波长的尺寸。
基于核四极矩共振探测系统中,在对探测样品激励时,希望来自发射机的功率信号能够最大限度地作用到样品上,同时在对微弱NQR信号回波进行接收时则要求探测天线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因此探测天线一般工作在谐振状态,同时具有较高的Q值以保证较高的天线增益。
探测天线与发射或接收系统连接时,信号传输介质应当视为传输线,根据传输线理论,并考虑功率反射,阻抗匹配等特性,负载匹配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提高效率的方法。由于在无线电系统中,多采用阻抗为50欧姆的同轴电缆来连接发射电路与天线,这要求使用无源的功率匹配网络将探测天线阻抗转换为50欧姆,然后由同轴电缆无损失的将功率从发射机传送到探测天线电路中。
基于核四极矩共振探测系统工作时,系统中发射机和接收机一般是分时工作的,理论上,针对基于FID信号进行探测的系统来说,发射机停止工作时,接收机马上开始工作,这时候接收到的NQR信号是最强的,但是由于发射机停止工作后,由于天线的Q值较高,而使天线储存了一定的能量,此能量不能及时释放,从而形成了衰减的振荡,即天线的振铃拖尾。拖尾振铃的持续时间被称为天线的“死时间”。死时间与系统的Q值成正比。由于被检测样品受激励产生的NQR信号本身很微弱,而天线的振铃拖尾比NQR信号大好几个数量级,完全可以将NQR信号淹没,所以抑制拖尾振铃是能否检测到NQR信号的关键。由于FID信号强度是随时间成指数衰减的(衰减非常快),在时间轴上越靠前其信号强度越大,为了提高NQR信号的信噪比,尽量将采集NQR信号的采样时间窗提前,即必须减少死时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几点要求,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以解决在频率较低(0.5~6MHz范围内)条件下,实现对爆炸物样品的有效激励及对极其微弱的NQR信号的探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爆炸物探测的天线包括:
调谐电路:其作用是将电路中的频率调谐到待测物质的特征频率上,以激励待测物质的N原子吸收天线线圈辐射的能量而产生核四极矩共振。其实现电路有两种形式:分流式和分压式调谐电路。
阻抗匹配电路:本发明设计中假定探测系统的信号传输阻抗为50欧姆,为使输出功率最大,设计天线线圈的复阻抗在载频f0(即待测物质的特征频率)上为50欧姆,相位为0,也就是说使调谐电路在载频上相位为0,阻抗为50欧姆。本发明设计中通过选择阻抗匹配设计中的电容或电感值来实现上述目的。在谐振电路参数确定后,可根据分压式和分流式调谐电路器件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得阻抗匹配设计的电容、电感值。
天线振铃信号抑制电路(Q值变换电路):其作用是当发射机工作时,电路Q值很高,天线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不起作用。当发射机停止工作以后,电路Q值很低,使天线线圈储存的剩余能量尽快通过天线振铃信号抑制电路消耗掉,从而使发射机关闭到接收机打开的时间变小,在NQR信号接收期间呈现高的电路Q值,以提高对微弱NQR信号的探测灵敏度,即要求在探测过程中谐振电路的Q值由大变小再变大的过程。
本发明提供了两种形式的低频调谐天线电路:分流式低频调谐天线电路和分压式低频调谐天线电路。假定探测系统的发射功率为P0,待测物质的特性频率为f0,系统的特征阻抗为Z0,天线线圈L内阻为R0,其电感量为L0,天线线圈L3内阻为R3,其电感量为L3,在匹配条件下有以下结论:
电路中总的等效电阻为:Z=2Z0
有效电压为:
最大电源值为: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32
谐振角频率为:w=2πf0
则两种调谐方式下低频探测天线电路参数确定方法如下:
1、分流式谐振探测天线的电路参数确定步骤:
1)参照图1,可确定如下参数:ab两端电压Uab为:Uab=Um/2,天线线圈L的最大电流I0为: I 0 = | U ab jw L 0 + R 0 + 1 jw C 0 | ;
2)确定电容C0,其电容值为: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42
其最大电压值UC0:
UC 0 = | I 0 jw C 0 | ;
3)参照图确定电感L1,其电感量为:最大电流量IL1为:
IL 1 = I 1 = | U ab jw L 1 | ;
4)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路Q值:
线圈Q值的计算公式:Q=wL0/R0;若变压器匝数比为N,发射机停止工作,而TTL脉冲为高电平时的Q值为:Q=wN2(R1+Rsce)C0,Rsce为三级管饱和导通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发射机工作,而TTL脉冲为低电平时电路等效为并联谐振回路,那么其Q值为: Q = Z 0 C eq 1 L 1 , 其中 C eq 1 = C 0 ( 1 - w 2 C 0 L 0 ) ( w C 0 R 0 ) 2 + ( w 2 C 0 L 0 - 1 ) 2 ;
5)确定变压器T1和电阻R1,当TTL脉冲为低电平时,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不起作用,但是变压器T1初级线圈接在了C0的两端,理论计算及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实际等效电感值L2大约是天线线圈L电感值L0500倍以上(L2≥500L0)时对于谐振电路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振铃信号衰减的时间常数τr为:τr=2N2(R1+Rsce)C0,那么通常“死时间”τd为:τd≈20τr,由探测系统对“死时间”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R1和N;
6)确定直流电源VCC,电源VCC的目的是当TTL脉冲为高电平时,使三级管Q1在整个过程中处于饱和导通状态,可由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48
来确定VCC的值,其中Vpp(UC0)为UC0的峰-峰电压值,VCEP为三级管集电极最小饱和导通偏置电压;
7)确定电阻R2,电阻R2的作用是降低电阻R1的额定功率,而R1的额定功率为: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51
VCES为三极管饱和导通电压,从公式可以看出,由于R1的电阻值一般较小,R2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阻值使得R1的额定功率能够满足实际选用条件;
8)确定电容C1,当C1的电抗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52
(即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53
)时,其作用对交流信号相当于短路,由此可确定C1的容值。
2、分压式谐振探测天线的电路参数确定步骤:
1)参照图10,ab两端电压Uab为:Uab=Um/2,电流I为:I=Um/2Z0
2)确定电容C4,其电容值为: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54
其最大电压UC4为:
UC 4 = | I jw C 4 | ,
3)确定电容C2,其电容值为: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56
经过C2的最大电流IC2为:IC2=IL-I,天线线圈L3与C2构成回路1,由回路1电压总和为0求出天线线圈L3最大电流IL为: IL = | I jw C 2 R 3 - w 2 C 2 L 3 + 1 | , C2的最大电压UC2为: UC 2 = | IC 2 jw C 2 | ;
4)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路Q值:
线圈Q′值的计算公式:Q′=wL3/R3;若变压器匝数比为N′,发射机停止工作,而TTL脉冲为高电平时的Q′值为:Q′=wN′2(R4+Rsce)C2,Rsce为三级管饱和导通时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的电阻;发射机工作,而TTL脉冲为低电平时电路等效为串联谐振回路,那么其Q′值为: Q ′ = 1 Z 0 L eq 2 C 4 , 其中 L eq 2 = L 3 1 - w 2 L 3 C 2 ;
5)确定变压器T2和电阻R4,当TTL脉冲为低电平时,振铃抑制电路不起作用,但是变压器T2初级线圈接在了C2的两端,理论计算及电路仿真结果表明,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实际等效电感值L2′大约是天线线圈L3电感值L3的500倍以上(L′2≥500L3)时对于谐振电路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振铃信号衰减的时间常数τr为:τr′=2N′2(R4+Rsce)C2,那么“死时间”τd′为:τd′≈20τr′,由探测系统对“死时间”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R4和N′;
6)确定直流电源Vdd,电源Vdd的目的是当TTL脉冲为高电平时,使三级管Q2在整个过程中处于饱和导通状态,可由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61
来确定Vdd的值,其中Vpp(UC2)为UC2的峰-峰电压值,VCEP为三级管Q2集电极最小饱和导通偏置电压;
7)确定电阻R5,电阻R5的作用是降低电阻R4的额定功率,而R4的额定功率为:VCES为三极管Q2的饱和导通电压,从公式可以看出,由于R4的电阻值一般较小,R5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阻值使得R4的额定功率能够满足实际选用条件;
8)确定电容C3,当C3的电抗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63
(即)时,其作用对交流信号相当于短路,由此确定C3的容值。
附图说明
图1是分流式调谐天线电路框图;
图2是分流式谐振匹配电路图;
图3是分流式谐振匹配电路并联等效电路图;
图4是分流式调谐电路阻抗匹配仿真电路图;
图5是分流式调谐电路阻抗匹配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6是发射机工作时分流式调谐天线仿真电路图;
图7是分流式调谐天线仿真电路图;
图8是有振铃信号抑制电路时分流式射频脉冲波形图;
图9是无振铃信号抑制电路时分流式射频脉冲波形图;
图10是分压式调谐天线电路框图;
图11是分压式谐振匹配电路图;
图12是分压式谐振匹配电路串联等效电路图;
图13是分压式调谐电路阻抗匹配仿真电路图;
图14是分压式调谐电路阻抗匹配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15是发射机工作时分压式调谐天线仿真电路图;
图16是分流式调谐天线仿真电路图;
图17是有振铃信号抑制电路时分压式射频脉冲波形图;
图18是无振铃信号抑制电路时分压式射频脉冲波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阐述本发明设计电路参数的确定理论方法和验证本发明设计电路参数的正确性,作如下假定:系统发射功率P0=500W、待测物质的特性频率为f0=3.410165MHz、探测系统特性阻抗Z0=50Ω、则由发射功率为P0=500W,匹配情况下系统输出回路总的电阻为Z=100Ω,那么有效电压为: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71
最大电压为: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72
发射机两端电压为320V交流电压。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内容、设计原理及验证结果。
实施例1.分流式低频调谐天线电路
参照图1,可调电容C0、天线线圈L(电阻R0和线圈L0串联)构成高Q值调谐电路,线圈L1即阻抗匹配电路用于使调谐电路复阻抗变为50欧姆,相位为0,变压器T1、电阻R1和R2、电容C1、直流电源VCC、三极管Q1构成振铃信号抑制电路。
此电路的工作原理为:图中TTL脉冲是由计算机编程控制的,在发射阶段,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中的TTL脉冲为低电平,三极管Q1不导通,高Q值调谐电路接收从大功率发射机输出的含有待测样品特征频率的射频脉冲,变压器次级两端等效于高阻,经大功率发射机输出的射频脉冲的能量几乎全部施加到天线线圈L上;当射频脉冲停止时,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中的TTL脉冲变成高电平,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发射极饱和导通,即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两端短接,使得初级线圈的感抗迅速降低,而容抗迅速增加,从而使并联于初级线圈两端的LC谐振电路的感抗迅速降低,容抗迅速增加,初级线圈能量通过电阻R1的消耗最终使谐振电路的Q值迅速降低,从而达到快速降低天线振铃拖尾持续时间的目的;当天线线圈L的振铃拖尾减小到一定数量级时,TTL脉冲重新变为低电平,初级线圈两端的LC谐振电路恢复到高Q值状态,天线线圈L将采集到的具有高信噪比的NQR信号送到前置放大器放大后输出到接收机。
参照图1,本发明还给出电路结构及相应的电路参数设计方法,得出图1中的分流式低频调谐天线电路的相关参数为:天线线圈L的参数为:天线线圈L电感值L0=6uH,其内阻为R0=0.6Ω,天线线圈L的Q值约为214;L1=257.17nH,C0=348.28pF,变压器T1的匝数比N=10,变压器T1初级线圈电感值为90mH和内阻约为0.6Ω,R1=10Ω,R2=1kΩ,C1=1uF,VCC=400V,TTL脉冲高电平为12V,低电平为0V。
分流式低频调谐天线电路的电路设计原理及步骤分析如下:
步骤1:调谐与阻抗匹配电路中的器件参数的确定原理
①经推导得到分流式谐振匹配电路参数相关公式。参照图2,知ab两端的导纳可表示为(其中L0为天线线圈L的电感值,R0为其内耗,此两参数确定)
g ab = 1 jw L 1 + 1 jw L 0 + R 0 + 1 jw C 0
= 1 jw L 1 + w C 0 w C 0 R 0 + j ( w 2 C 0 L 0 - 1 )
= - j w L 1 + w C 0 ( w C 0 R 0 - j ( w 2 C 0 L 0 - 1 ) ) ( w C 0 R 0 ) 2 + ( w 2 C 0 L 0 - 1 ) 2
= - j w L 1 + w 2 C 0 2 R 0 ( w 2 C 0 L 0 - 1 ) 2 + ( w C 0 R 0 ) 2 - j w C 0 ( w 2 C 0 L 0 - 1 ) ( w C 0 R 0 ) 2 + ( w 2 C 0 L 0 - 1 ) 2 - - - ( 1 )
由(1)式可以得到图2的等效电路图如图3,其中:
C eq 1 = C 0 ( 1 - w 2 C 0 L 0 ) ( w C 0 R 0 ) 2 + ( w 2 C 0 L 0 - 1 ) 2 - - - ( 2 )
R eq 1 = ( w 2 C 0 L 0 - 1 ) 2 + ( w C 0 R 0 ) 2 w 2 C 0 2 R 0 - - - ( 3 )
由于匹配阻抗为Z0=50Ω,即gab的实部为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093
虚部为0,所以有以下的公式:
Z 0 = ( w 2 C 0 L 0 - 1 ) 2 + ( w C 0 R 0 ) 2 w 2 C 0 2 R 0 - - - ( 4 )
w C 0 ( w 2 C 0 L 0 - 1 ) ( w C 0 R 0 ) 2 + ( w 2 C 0 L 0 - 1 ) 2 + 1 w L 1 = 0 - - - ( 5 )
由(4)得:
(wC0R0)2+(w2C0L0-1)2=Z0w2C0 2R0                (6)
两边除以w2C0 2得:
C 0 = 1 w ( w L 0 + Z 0 R 0 - R 0 2 ) - - - ( 7 )
由(4)和(5)得:
L 1 = Z 0 C 0 R 0 ( 1 - w 2 C 0 L 0 ) - - - ( 8 )
②由(7)和(8)计算出器件参数值,即C0=348.28pF,L1=257.17nH;
③参照图4,为了验证计算得到的器件参数值是否能使调谐电路匹配到50欧姆,从而得到了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此电路图仿真用的是ADS软件(Advanced DesignSystem),图中ml点表示的是在频率为3.410MHZ时电路的复阻抗为50.204Ω,说明推导公式和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④确定谐振匹配电路各器件的耐压耐流值。参照图6,图中线圈L2是在发射机工作和TTL脉冲为低电平时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本设计实例采用电感值为90mH内阻为0.6Ω的线圈L2,图中I_Probe1、IL、IL1、IL2和IC0是用来测支路的电流,电容C0的电压UC0=UL2=U-UL,仿真电路得到各器件的最大电流和电压,并用理论值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的表1所示。
表1分流式调谐匹配电路各器件的最大电压和电流值
  UL1(V)   UL(KV)   UC0=UL2(KV) IL1(A)   IL(A)   IC0(A)   IL2(A)
  理论值   160   3.756   3.92   29.036   29.212   29.212   0
  仿真值   159.7   3.751   3.91   28.986   29.176   29.178   0.002
从表1看出,在发射机工作时,图6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几乎无区别。由此可以确定选用器件的耐压或耐流值的要求。
步骤2:确定变压器T1参数
①确定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电感值,参照图6,此电路图仿真用的是ADS软件(Advanced Design System),图中UL1和UL分别为电感L1和天线线圈L的电压,线圈L2为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为了使在发射阶段,图6在频率f0=3.410165MHz谐振且阻抗匹配到50Ω,那么得到的结论是线圈L2对图6无影响,所以改变线圈L2仿真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在图6中,改变线圈L2的L与R得到的结果
当图6中无L2(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时UL1=159.488V,UL=3.75KV,而由表2可见,当改变线圈L2的参数得到UL和UL1,与无线圈L2时相比,得出当线圈L2的电感值L≥3mH时,图6电路已经工作在谐振附近了,且线圈L2的内阻R对电路无多大影响。说明当线圈L2的电感值为线圈L的500倍以上时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对电路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其内阻R几乎对电路无影响。
②确定变压器T1匝数比N、电阻R1以及直流电源VCC(这里假定三极管Rsce=0)。
表3匝数比为1和10的情况下,不同的电阻值R1与死时间τr的关系
  匝数比N=1   R1=500Ω  R1=1KΩ   R1=1.5KΩ   R1=2KΩ
  匝数比N=10   R1=5Ω   R1=10Ω   R1=15Ω   R1=20Ω
  死时间τr(us)  6.97   13.93   20.9   27.86
从表3可见,当匝数比N=1时,R1由500Ω变到2KΩ时,死时间逐渐变大,变压器T1初级级线圈最大电压为:UC0=3.92KV,当匝数比N=10时,R1由5Ω变到20Ω时,与匝数比N=1时的死时间一致,此时变压器T1次级线圈最大电压为:而VCES≤1V,所以本次仿真实验中选择匝数比N=10,R1=10Ω,VCC=400V。
步骤3:确定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中三极管Q1,电阻R2和电容C1,根据不定式C1=1uF,得到C1≥466.7nF时,C1对Q值变换电路无影响。本次仿真实验中取R2=1kΩ,C1=1uF。
步骤4:从表4可见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路Q值
表4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电路Q值
  线圈Q值   谐振回路Q值  脉冲为高电平时的Q值
  214.2670   9.1287   7.4624
步骤5:参数确定好后,参照图7,进行振铃拖尾抑制实验,此电路图仿真用的是Multisim软件。图中有两个开关,双掷开关J1的作用是断开与连接发射机的,而开关J2的作用是模拟TTL脉冲,决定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XCS1为示波器,作用是观察天线线圈L上的射频脉冲波形。振铃信号抑制电路起作用得到的仿真波形图参照图8,仿真方法是:
①先将开关J1拨到发射机电源端,而开关J2断开,此时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不起作用;
②当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平稳时,暂停仿真,示波器波形运行到标尺1所在位置;
③将开关J1接地,开关J2闭合,此时振铃信号抑制电路起作用,波形运行到标尺2所在位置趋于平衡,从标尺1所在位置到标尺2所在位置所用时间为15.858us,即为死时间。
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不起作用时得到的仿真波形图参照图9,仿真方法中的第1、2步同上所述,第3步是将开关J1接地,开关J2断开,波形运行到标尺2所在位置趋于平衡,从标尺1所在位置到标尺2所在位置所用时间为387.127us。
从图8和图9可见振铃信号抑制电路消除天线振铃拖尾的效果十分明显。使用该电路后每次采集NQR信号的时间窗可以提前约370us。
实施例2分压式低频调谐天线电路
参照图10,可调电容C2、天线线圈L3(电阻R3和线圈L3串联)构成高Q值调谐电路,电容C4即阻抗匹配电路的目的是使高Q值调谐电路复阻抗变为50欧姆,相位为0,而变压器T2、电阻R4和R5、电容C3、直流电源Vdd、三极管Q2构成振铃信号抑制电路。
此电路的工作原理为:TTL脉冲是由计算机编程控制的,在发射阶段,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中TTL脉冲为低电平,三极管Q2不导通,高Q值调谐电路接收从大功率发射机输出的含有待测样品特征频率的射频脉冲,变压器次级两端等效于高阻,经大功率发射机输出的射频脉冲的能量几乎全部施加到天线线圈L3上;射频脉冲停止时,Q值变换电路中TTL脉冲变成高电平,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射集饱和导通,即变压器T2的次级线圈两端短接,使得初级线圈的感抗迅速降低,而容抗迅速增加,从而使并联于其两端的LC谐振回路的感抗迅速降低,容抗迅速增加,线圈能量通过电阻R4的消耗最终使高Q值调谐电路的Q值迅速降低,从而达到快速降低天线振铃拖尾持续时间的目的;当天线线圈L3的振铃拖尾减小到一定数量级时,TTL脉冲重新变为低电平,LC谐振回路恢复到高Q值状态,天线线圈L3将采集到的具有高信噪比的NQR信号送到前置放大器放大后输出到接收机。
参照图10,该发明给出电路结构及相应的电路参数设计方法,得出图10的相关参数为:天线线圈L3的参数为:天线线圈L3电感值L3=6uH,其内阻为R3=0.6Ω。线圈Q’值约为214,C4=39.768pF,C2=323.26pF,变压器T2的匝数比N′=10,变压器T2初级线圈电感值为90mH和内阻约为0.6Ω,R4=10Ω,R5=1kΩ,C3=1uF,Vdd=380V,TTL脉冲高电平为12V,低电平为0V,分压式低频调谐天线电路的电路设计原理及步骤分析如下:
步骤1:调谐匹配电路中的器件参数确定原理
①经推导得到分压式谐振匹配电路参数相关公式。参照图11,知ab两端的等效电阻为:(其中L3为天线线圈L3的电感值,R3为其内阻,此两参数确定)
Z ab = ( R 3 + jw L 3 ) / jw C 2 R 3 + jw L 3 + 1 / jw C 2 + 1 jw C 4
= R 3 ( 1 - w 2 L 3 C 2 ) 2 + ( w C 2 R 3 ) 2 + jw L 3 ( 1 - w 2 L 3 C 2 ) - C 2 R 3 2 ( 1 - w 2 L 3 C 2 ) 2 + ( w C 2 R 3 ) 2 + 1 jw C 4 - - - ( 9 )
由于C2R3 2与(wC2R3)2很小可以忽略,所以(9)式可以等价为
Z ab = R 3 ( 1 - w 2 L 3 C 2 ) 2 + jw L 3 ( 1 - w 2 L 3 C 2 ) + 1 jw C 4 - - - ( 10 )
由(10)式可以得到图10的等效电路图如图12,其中:
R eq 2 = R 3 ( 1 - w 2 L 3 C 2 ) 2 - - - ( 11 )
L eq 2 = L 3 ( 1 - w 2 L 3 C 2 ) - - - ( 12 )
由于匹配阻抗为Z0=50Ω,即Zab的实部为Z0,虚部为0,所以有以下的公式:
Z 0 = R 3 ( 1 - w 2 L 3 C 2 ) 2 - - - ( 13 )
w L 3 ( 1 - w 2 L 3 C 2 ) - 1 w C 4 = 0 - - - ( 14 )
由(13)式得:
C 2 = 1 - R 3 / Z 0 w 2 L 3 - - - ( 15 )
由(14)、(15)式得:
C 4 = 1 - w 2 L 3 C 2 w 2 L 3 = R 3 / Z 0 w 2 L 3 - - - ( 16 )
②由(11)和(12)计算出器件参数值,即C2=323.26pF,C4=39.768pF;
③参照图13,为了验证计算得到的器件参数值是否能使调谐电路匹配到50Ω,从而得到了仿真结果如图14所示,此电路图仿真用的是ADS软件(Advanced DesignSystem),图中ml点表示的是在频率为3.410MHZ时电路的复阻抗为49.974欧姆,说明推导公式和计算结果是正确的。
④确定谐振匹配电路各器件的耐压耐流值。参照图15,图中线圈L4是在发射机工作和TTL脉冲为低电平时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本设计实例采用电感值为90mH内阻为0.6Ω的线圈L4,图中IL3、IL4、IC2和IC4是用来测支路的电流,电容C4的电压UC4=U1-UC2,天线线圈L3的电压为UL3,仿真电路得到各器件的最大电流和电压,并用理论值进行对比,得到如下的表5所示。
表5分压式调谐匹配电路各器件的最大电压和电流值
  UC4(KV)   UL3=UC2=UL4(KV) IC4(A)   IC2(A)   IL3(A)   IL4(A)
  理论值   3.756   3.753   3.2   25.991   29.191   0
  仿真值   3.757   3.755   3.202   26.011   29.208   0.002
从表5看出,在发射机工作时,图15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几乎无区别。由此可以确定选用器件的耐压或耐流值的要求。
步骤2:确定变压器T2参数
①确定变压器T2的电感值,参照图15,图中U1和UC2分别为调谐电路和电容C2的电压,为了使在发射阶段,图15在频率f0=3.410165MHz谐振且阻抗匹配到50Ω,那么得到的结论是线圈L4对图15无影响,所以改变线圈L4得到了表6所示。
表6在图15下,改变线圈L4的L与R得到的结果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151
当图15中无线圈L4(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时U1=160.1V,UC2=3.755KV,而由表6可知,当改变线圈L4的电感值L和内阻R得到U1、UC2,然后与无线圈L4时相比,得出当线圈L4的电感值L≥3mH时,图15电路已经工作在谐振附近了,且线圈L4的内阻R在线圈L4电感值L足够大的情况下对电路无多大影响。说明当线圈L4的电感值为天线线圈L3的500倍时变压器T2的初级线圈对电路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其内阻R几乎对电路无影响。
②确定变压器T2匝数比N′和电阻R4(这里假定三极管Rsce=0)。根据理论推导得到表7所示。
表7匝数比为1和10的情况下,不同的电阻值R1与死时间τr的关系
  匝数比N′=1  R4=500Ω   R4=1KΩ   R4=1.5KΩ   R4=2KΩ
  匝数比N′=10   R4=5Ω   R4=10Ω   R4=15Ω   R4=20Ω
  死时间τr′(us)  6.47   12.93   19.4   25.86
从表7可见,当匝数比N′=1时,R4由500Ω变到2KΩ时,死时间逐渐变大,,变压器T2初级线圈最大电压为:UC2=3.753KV;匝数比N′=10时,R4由5Ω变到20Ω时,与匝数比N′=1时的死时间一致,变压器次级线圈最大电压为:在此选择匝数比N′=10,R4=10Ω,Vdd=380V。
步骤3:确定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中三极管Q2,电阻R5和电容C3,根据不定式
Figure BSA00000676066400162
得到C3≥466.7nF时,C3对Q值变换电路无影响。本次仿真实验中取R5=1kΩ,C3=1uF。
步骤4:从表8可见不同时候的Q’值
表8不同时候的Q’值
  线圈Q’值   谐振回路Q’值  脉冲为高电平时的Q’值
  214.2670   23.4716   6.9264
步骤5,参数确定好后,参照图16,进行振铃拖尾抑制实验,此电路图仿真用的是Multisim软件。图中有两个开关,双掷开关J1的作用是断开与连接发射机的,而开关J2的作用是模拟TTL脉冲,决定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XCS1为示波器,作用是观察天线线圈L3上的射频脉冲波形。振铃信号抑制电路起作用得到的仿真波形图参照图17,仿真方法是:
①先将开关J1拨到发射机电源端,而开关J2断开,此时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不起作用;
②当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平稳时,暂停仿真,示波器波形运行到标尺1所在位置
③将开关J1接地,开关J2闭合,此时振铃信号抑制电路起作用,波形运行到标尺2所在位置趋于平衡,从标尺1所在位置到标尺2所在位置所用时间为18.657us,即为死时间。
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不起作用时得到的仿真波形图参照图18,仿真方法中的第1、2步同上所述,第3步是将开关J1接地,开关J2断开,波形运行到标尺2所在位置趋于平衡,从标尺1所在位置到标尺2所在位置所用时间为382.463us。
从图17和图18可见,振铃信号抑制电路消除天线振铃拖尾的效果十分明显。使用该电路后每次采集NQR信号的时间窗可以提前约360us。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高Q值调谐电路、阻抗匹配电路、振铃信号抑制电路;高Q值调谐电路接收从大功率发射机输出的含有待测样品特征频率的射频脉冲;阻抗匹配电路用于使高Q值调谐电路复阻抗变为50欧姆,相位为0;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作用是:当发射机工作时,调谐电路Q值很高,天线振铃信号抑制电路不起作用;当发射机停止工作以后,调谐电路Q值很低,使天线线圈储存的剩余能量尽快通过天线振铃信号抑制电路消耗掉,从而使发射机关闭到接收机打开的时间变小,在NQR信号接收期间呈现高的调谐电路Q值,以提高对微弱NQR信号的探测灵敏度,即在探测过程中振铃信号抑制电路用于调节调谐电路的Q值由大变小再变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调谐天线,其特征在于,低频调谐天线电路为分流式低频调谐天线电路;可调电容C0、天线线圈L构成高Q值调谐电路,线圈L1即阻抗匹配电路用于使调谐电路复阻抗变为50欧姆,相位为0,变压器T1、电阻R1和R2、电容C1、直流电源VCC、三极管Q1构成振铃信号抑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频调谐天线,其特征在于,天线线圈L的参数为:天线线圈L电感值L0=6uH,其内阻为R0=0.6Ω,天线线圈L的Q值约为214;L1=257.17nH,C0=348.28pF,变压器T1的匝数比N=10,变压器T1初级线圈电感值为90mH和内阻约为0.6Ω,R1=10Ω,R2=1kΩ,C1=1uF,VCC=400V,TTL脉冲高电平为12V,低电平为0V。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频调谐天线,其特征在于,低频调谐天线电路为分压式低频调谐天线电路;可调电容C2、天线线圈L3构成高Q值调谐电路,电容C4即阻抗匹配电路的目的是使高Q值调谐电路复阻抗变为50欧姆,相位为0,而变压器T2、电阻R4和R5、电容C3、直流电源Vdd、三极管Q2构成振铃信号抑制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频调谐天线,其特征在于,天线线圈L3的参数为:天线线圈L3电感值L3=6uH,其内阻为R3=0.6Ω。线圈Q’值约为214,C4=39.768pF,C2=323.26pF,变压器T2的匝数比N′=10,变压器T2初级线圈电感值为90mH和内阻约为0.6Ω,R4=10Ω,R5=1kΩ,C3=1uF,Vdd=380V,TTL脉冲高电平为12V,低电平为0V。
CN2012100468277A 2012-02-28 2012-02-28 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 Pending CN10262441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68277A CN102624411A (zh) 2012-02-28 2012-02-28 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468277A CN102624411A (zh) 2012-02-28 2012-02-28 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24411A true CN102624411A (zh) 2012-08-01

Family

ID=46564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468277A Pending CN102624411A (zh) 2012-02-28 2012-02-28 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62441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6311A (zh) * 2013-06-28 2013-10-02 安徽瑞迪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核四极矩共振的爆炸物和毒品检测系统
CN106330118A (zh) * 2015-07-01 2017-01-11 日升微器件公司 可扩展rf调谐的低噪声放大器
CN107004492A (zh) * 2015-01-21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匹配元件中的集成滤波器
CN109298454A (zh) * 2018-09-19 2019-02-0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有效抑制拖尾振铃的核四极矩共振探头
CN109479037A (zh) * 2016-07-29 2019-03-15 株式会社电装 振铃抑制电路
CN110178314A (zh) * 2017-01-12 2019-08-27 星电株式会社 发送天线模块、非接触发送模块、设置有非接触发送模块的非接触通信系统及非接触通信方法
CN113075600A (zh) * 2021-03-10 2021-07-06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核磁共振射频探头电路及核磁共振射频探头泄能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4068159A1 (en) * 2003-01-30 2004-08-12 Qr Science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nuclear quadrupole resonance signals in the presence of incoherent noise
CN1672059A (zh) * 2002-06-13 2005-09-21 Qr科学有限公司 核四极矩共振高q天线接收系统以及检测物质的方法
CN2919245Y (zh) * 2006-06-15 2007-07-04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一种爆炸物探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2059A (zh) * 2002-06-13 2005-09-21 Qr科学有限公司 核四极矩共振高q天线接收系统以及检测物质的方法
WO2004068159A1 (en) * 2003-01-30 2004-08-12 Qr Sciences Limite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nuclear quadrupole resonance signals in the presence of incoherent noise
CN2919245Y (zh) * 2006-06-15 2007-07-04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 一种爆炸物探测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周新建等: "NQR探测系统振铃拖尾抑制方法研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
李康宁等: "NQR方法中平面型天线探测爆炸物研究", 《原子能科学技术》 *
李鲠颖等: "一种简单的快恢复~(14)N NQR探头", 《波谱学杂志》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36311A (zh) * 2013-06-28 2013-10-02 安徽瑞迪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核四极矩共振的爆炸物和毒品检测系统
CN103336311B (zh) * 2013-06-28 2017-02-08 安徽瑞迪太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核四极矩共振的爆炸物和毒品检测系统
CN107004492A (zh) * 2015-01-21 2017-08-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匹配元件中的集成滤波器
US10020793B2 (en) 2015-01-21 2018-07-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Integrated filters in output match elements
CN107004492B (zh) * 2015-01-21 2018-11-06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输出匹配元件中的集成滤波器
CN106330118A (zh) * 2015-07-01 2017-01-11 日升微器件公司 可扩展rf调谐的低噪声放大器
CN106330118B (zh) * 2015-07-01 2021-08-24 日升微器件公司 可扩展rf调谐的低噪声放大器
CN109479037A (zh) * 2016-07-29 2019-03-15 株式会社电装 振铃抑制电路
CN110178314B (zh) * 2017-01-12 2021-07-06 星电株式会社 发送天线模块、非接触发送模块、设置有非接触发送模块的非接触通信系统及非接触通信方法
CN110178314A (zh) * 2017-01-12 2019-08-27 星电株式会社 发送天线模块、非接触发送模块、设置有非接触发送模块的非接触通信系统及非接触通信方法
CN109298454A (zh) * 2018-09-19 2019-02-01 西安石油大学 一种有效抑制拖尾振铃的核四极矩共振探头
CN113075600A (zh) * 2021-03-10 2021-07-06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核磁共振射频探头电路及核磁共振射频探头泄能方法
CN113075600B (zh) * 2021-03-10 2022-12-30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核磁共振射频探头电路及核磁共振射频探头泄能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24411A (zh) 一种适用于爆炸物探测的低频调谐天线
CN103412341B (zh) 冷线圈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03852794B (zh) 烃类污染浅层地下水磁共振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2590869B (zh) 一种人工场源频率域电法勘探方法及勘探系统
WO200000849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locating underground fluid deposits utiliz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CN101620253A (zh) 电气设备局部放电超高频定位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1202473Y (zh) 核磁共振测井仪
CN110989009B (zh) 一种高灵敏补偿式地下金属未爆炸物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Larsen et al. Apsu—A new compact 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ystem for groundwater investigation
CN108828538A (zh) 雷达发射功率监测装置
CN109884718A (zh) 一种有效降低死区时间的磁共振探水装置及方法
CN106383364A (zh) 一种伪随机扫频核磁共振探测仪器
CN105807132B (zh) 一种检测加速器射频谐振腔失谐频率的方法及装置
CN109342515A (zh) 基于tdt与相位比较的混凝土拌合物含湿率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919245Y (zh) 一种爆炸物探测装置
CN102608663A (zh) 一种适用于核四极矩共振信号检测的干扰对消器
CN104316969A (zh) 一种智能型数字化氦光泵磁力仪
CN106872490A (zh) 基于雷达的水分测试装置
CN203204140U (zh) 核磁共振找水仪接收系统前端信号调理模块
CN109738077A (zh) 一种太赫兹频率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6990372A (zh) 一种核磁共振射频天线电路及其阻抗匹配方法
CN104009532B (zh) 核磁共振找水仪的快速充放电电源装置
CN107153140A (zh) 一种适用于噪声系数分析仪射频接收前端的保护电路
CN106646294A (zh) 一种核磁共振仪探头
CN209132203U (zh) 基于tdt与相位比较的混凝土拌合物含湿率测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