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94712A -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94712A
CN102594712A CN2012100860441A CN201210086044A CN102594712A CN 102594712 A CN102594712 A CN 102594712A CN 2012100860441 A CN2012100860441 A CN 2012100860441A CN 201210086044 A CN201210086044 A CN 201210086044A CN 102594712 A CN102594712 A CN 1025947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c
label
map information
lsr
outgoing lab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860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培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Star Net Ruijie Network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0860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9471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947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947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包括: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接收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该下游映射信息携带FEC以及该FEC对应的出标签,然后查找与该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并将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出标签分别与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其中,出标签集合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该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建立的用于保存与该FEC对应的出标签的集合,且该出标签集合与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采用本技术方案,在建立出标签集合后进行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操作时,不需要重复的查询上游映射信息,从而提高了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传输一般采用等价多路径(Equal-Cost Multi-pathRouting,ECMP)的数据传输方式,ECMP的数据传输方式能够依照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通过多条链路的任一链路将数据传输到指定目的地址对应的设备,其中,MPLS是一种将定长字段的标签(Lable)携带在数据中,根据标签转发数据的数据转发技术,一般将支持MPLS的网络称为MPLS网络。
图1示出了在MPLS网络中进行数据转发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以及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103(实际应用中,可能包括多个标签交换路由器,此处示出三个作为示例),其中,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为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的上游设备(也可以称为上一跳设备),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为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103的上游设备,也即: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103为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的下游设备(也可以称为下一跳设备),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的下游设备。基于图1所示的系统,数据传输经过的路径中依次经过的标签交换路由器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以及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103。实际应用中,图1所示系统中的每个标签交换路由器都可能存在多个下游设备以及多个上游设备。此外,还可以将位于MPLS网络边缘的标签交换路由器(Label Switching Route,LSR)称为标签交换边界路由器(Label Switching Edge Router,LER),为描述方便,以下将统称为标签交换路由器。
在应用图1所示的系统进行数据转发时,会预先在每个标签交换路由器中保存转发等价类(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FEC)与下一跳标签转发项(Next Hop Label Forwarding Entry,NHLFE)的对应关系,以及入标签与NHLFE的对应关系,其中,FEC与NHLFE的对应关系可以简称为FTN(即FEC To NHLFE),入标签与NHLFE的对应关系可以称为入标签映射(IncomingLabel Map,ILM),具体地,以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为例对上述对应关系进行如下说明:
FEC为预先设置的用于表征转发的数据所属类别的标识,如此,MPLS网络可以根据预先对应该FEC建立的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转发与该FEC对应的数据;一般地,LSP由FTN以及该LSP经过路径上的所有标签交换路由器中预先保存的ILM组成,根据FTN,MPLS网络中保存有FTN的标签交换边界路由器可以在确定接收的数据对应的FEC后,为接收的数据分配与该FEC对应的出标签,将接收的数据发送至该出标签对应的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所对应的标签交换路由器,进而,接收到数据的标签交换路由器根据本地保存的ILM转发数据。在FTN以及ILM中,NHLFE为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保存的出标签与下游设备的地址的对应关系,其中,出标签为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的下游设备(例如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103)对应上述FEC分配的标签,对于接收携带该标签与上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该标签为出标签,入标签为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对应上述FEC分配的标签,对于向上游设备(例如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发送携带该标签以及上述FEC的上游映射信息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该标签称为入标签。
在MPLS网络进行数据转发时,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能够根据接收的数据携带的入标签以及本地保存的包含该入标签的ILM,确定出接收的数据的出标签以及该接收的数据的下一个目的接收设备的地址(即下游设备地址或下一跳地址),进而将确定出的出标签携带在数据中发送至确定出的地址对应的接收设备。可见,上述转发数据的过程主要基于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中保存的ILM进行的,进一步,在MPLS网络进行数据转发时,需要基于由各标签交换路由器中保存的ILM组成的LSP进行数据的转发。
下面将以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以及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103为例说明建立LSP的过程,具体地,如图2所示,该建立LSP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接收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103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
该步骤201中,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103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包括预先设定的FEC与出标签的对应关系,其中,出标签为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103对应预先设定的FEC分配的标签。此外,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还可以根据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以及预先保存的FEC与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的对应关系,建立出标签与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的对应关系,即NHLFE。
步骤202、从各上游设备中选择一个上游设备(例如,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以从发送给确定出的上游设备的各上游映射信息中选择出包括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上游映射信息。
该步骤202中,各上游映射信息中包括入标签与FEC的对应关系,并且,每个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不同,相应的,每个入标签也不同。
步骤203、确定各上游映射信息中是否存在包括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上游映射信息,若否,执行步骤206;若是,执行步骤204。
步骤204、将确定出的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入标签与接收下游映射信息后建立的NHLFE进行关联,即建立ILM。
步骤205、确定是否还存在未查找的发送给其他上游设备的上游映射信息,若是,返回步骤202;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206、确定是否向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发送上游映射信息,若是,执行步骤207;若否,返回步骤205。
该步骤206中,若允许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主动向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发送上游映射信息,则可以执行步骤207;若需要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根据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的请求发送上游映射信息,则不需要发送上游映射信息,返回步骤205。实际应用中,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还可以根据预先设置的条件判断是否需要向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发送上游映射信息,具体地,预先设置的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207、向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101发送上游映射信息,并根据上游映射信息中的FEC,查找从各下游设备接收的各下游映射信息,以建立ILM,并返回步骤205。
该步骤207中,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会根据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从接收的各下游设备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查找包括该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以获取查找到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出标签,进而将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入标签与包括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出标签的NHLFE进行关联,建立ILM。
至此,建立LSP的流程结束。
根据上述流程,当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存在多个下游设备时,该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102需要根据每个下游设备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执行图2对应的流程以建立LSP,而每次建立LSP的过程中,需要重复执行步骤202至步骤205,以从第二标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给各上游设备的上游映射信息中查找到包括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上游映射信息,进而获取上游映射信息中的入标签,建立ILM。并且,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执行步骤206时也需要从本地保存的接收的各下游设备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查找包括发送的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下游映射信息,进而获取下游映射信息中的出标签,建立ILM。显然,上述重复查找映射信息的操作占用了建立LSP过程的大部分时间。
综上所述,现有的建立LSP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查询标签交换路由器本地保存的各上游映射信息以及各下游映射信息,导致建立LSP的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采用该技术方案,能够提高建立LSP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包括:
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接收作为其下游设备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转发等价类FEC以及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
根据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所述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其中,所述出标签集合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建立的用于保存接收的每个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的集合,且所述出标签集合与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所述至少一个入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从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携带所述FEC以及与所述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的;
将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出标签分别与所述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装置,包括:
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作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下游设备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转发等价类FEC以及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
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所述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其中,所述出标签集合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建立的用于保存接收的每个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的集合,且所述出标签集合与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所述至少一个入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从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携带所述FEC以及与所述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的;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出标签分别与所述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查找的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网络设备,包括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装置包括的单元。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接收作为其下游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该下游映射信息携带FEC以及FEC对应的出标签,然后根据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然后将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出标签分别与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其中,出标签集合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建立的用于保存接收的每个携带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FEC对应的出标签的集合,且出标签集合与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该至少一个入标签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从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向作为其上游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携带所述FEC以及与所述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的。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能够在第一次接收到下游映射信息后,根据该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建立出标签集合,以保存接收的每个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并进一步从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携带该FEC以及与该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该FEC对应的入标签,将获取的入标签与建立的出标签集合进行关联,从而在该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后续接收到下游映射信息后,能够直接根据该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该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进而将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与FEC对应的出标签分别与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交换路径,显然,根据本技术方案,在标签交换路由器存在多个下游设备的情况下,该标签交换路由器进行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操作时,不需要重复的查询上游映射信息,从而提高了建立LSP的效率。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背景技术提供的在MPLS网络中进行数据转发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背景技术提供的建立LSP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确定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建立出标签集合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又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提高建立LSP的效率的实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针对本发明提供的确定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技术方案,以下将以图3所示的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例进行描述,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302以及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303,其中,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302能够将携带FEC以及该FEC对应的第一标签的第一映射信息发送至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第一标签是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302对应上述FEC在向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发送第一映射信息前对应上述FEC分配的标签,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能够将携带FEC以及该FEC对应的第二标签的第二映射信息发送至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303,第二标签是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在向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303发送第二映射信息前预先对应第二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分配的标签。
实际应用中,第一映射信息相对于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302来说,是该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302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发送的上游映射信息,该第一映射信息相对于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来说,是该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接收的作为其下游设备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302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第一标签相对于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302来说,是该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302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分发的入标签,该第一标签相对于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来说,是该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接收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302为其分发的出标签。同理,第二映射信息相对于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为上游映射信息,相对于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303为下游映射信息,第二标签相对于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为入标签,相对于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303为出标签。以下本技术方案将以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301为例进行具体的描述,并相应的将第一映射信息称为下游映射信息,第二映射信息称为上游映射信息,第一标签称为出标签,第二标签称为入标签。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首先提供了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应用在MPLS网络中,在MPLS网络中采用本技术方案,避免了重复的查询上游映射信息的操作,从而提高了建立LSP的效率。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确定标签交换路由器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确定标签交换路由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接收作为其下游设备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该下游映射信息携带FEC以及FEC对应的出标签。
该步骤401中,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可能存在多个下游设备,为描述方便,此处以作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的下游设备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为例进行描述。
步骤402、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根据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本地与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该出标签集合与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
该步骤402中,出标签集合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建立的用于保存接收的每个携带该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该FEC对应的出标签的集合,即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会将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与该FEC对应的出标签保存在建立的出标签集合中。并且,建立的出标签集合与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该至少一个入标签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上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从本地保存的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携带上述FEC以及与上述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的,实际应用中,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上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建立与该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时,该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本地保存的上游映射信息中可能不存在携带上述FEC以及与上述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进而,与建立的出标签关联的至少一个入标签,可以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后续发送的携带上述FEC的上游映射信息携带与上述FEC对应的入标签。
步骤403、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将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出标签分别与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该步骤403中,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确定标签交换路径时,可以获取本地对应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保存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进而将获取的地址与建立的对应关系中的出标签以及入标签进行关联,即将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出标签以及入标签进行关联,构成ILM,用于组成标签交换路径。
至此,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流程结束。
在图4对应的流程中,本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能够在第一次接收到下游映射信息后,根据该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建立出标签集合,以保存接收的每个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并进一步从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携带该FEC以及与该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该FEC对应的入标签,将获取的入标签与建立的出标签集合进行关联,从而在该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后续接收到下游映射信息后,能够直接根据该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该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进而将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与FEC对应的出标签分别与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显然,根据本技术方案,在标签交换路由器存在多个下游设备的情况下,该标签交换路由器进行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操作时,不需要重复的查询上游映射信息,从而提高了建立LSP的效率。
在图4对应的流程包括的步骤402之前,即在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根据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本地与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还能够确定出发送下游映射信息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进而建立确定出的地址与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与FEC对应的出标签的对应关系,以用于确定标签交换路径,具体地,图5示出了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过程包括:
步骤501、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确定发送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
该步骤501中,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可以根据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从本地获取与该FEC对应保存的发送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
步骤502、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建立确定出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与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对应的出标签的对应关系,用于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该步骤502中,一般将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与出标签的对应关系称为NHLFE,基于该NHLFE,在图4对应的流程包括的步骤403中建立对应关系用于确定标签交换路径时,可以将对应关系中的出标签与入标签,与本步骤NHLFE中与出标签对应的地址进行关联,构成ILM,用于组成标签交换路径。
在图4对应的流程包括的步骤402之前,即在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根据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本地与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接收下游映射信息的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会判断本地是否存在与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若存在该出标签集合,则执行步骤403以将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出标签分别与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否则,需要对应该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建立出标签集合,具体地,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建立出标签集合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建立出标签集合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601、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接收下游设备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
该步骤601中,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可能存在多个下游设备,为描述方便,本实施例一将以作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的下游设备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为例进行描述。
步骤602、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确定是否第一次接收携带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下游映射信息,若否,执行步骤603;若是,执行步骤604。
该步骤602中,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确定是否第一次接收携带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例如,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根据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确定本地是否已经保存有携带该FEC的下游映射信息,若否,执行步骤603;若是,则执行步骤604。或者,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根据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确定本地是否存在与该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若否,执行步骤603;若是,则执行步骤604。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确定是否第一次接收携带上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本技术方案优选的以确定本地是否存在与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的方式,确定是否第一次接收到携带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下游映射信息。
步骤603、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将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出标签分别与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步骤604、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建立出标签集合。
该步骤604中,建立的出标签集合与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对应,并且,该出标签集合还用于保存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接收的每个携带该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该FEC对应的出标签。
步骤605、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将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对应的出标签保存在建立的出标签集合中。
步骤606、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从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携带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上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该FEC对应的入标签。
该步骤606中,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中保存有自身发送给各上游设备(例如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多个上游映射信息,并且,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也可能向一个上游设备发送了多个上游映射信息,该多个上游映射信息分别携带不同的FEC以及与该各不同的FEC分别对应的入标签,且每个入标签彼此不同。若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存在多个上游设备,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携带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上游映射信息可能为多个,进而,获取的与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对应的入标签可能为一个,也可能为多个。
步骤607、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将出标签集合与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
至此,建立出标签集合的流程结束。
根据图6对应的上述流程,能够获知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当前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会建立与该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并从本地保存的携带该FEC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与该FEC对应的入标签,然后将出标签集合与获取的各入标签进行关联,从而在该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后续接收到下游映射信息,能够直接根据该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该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进而将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与FEC对应的出标签分别与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交换路径,显然,本技术方案在建立出标签集合后进行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操作时,不需要重复的查询上游映射信息,从而提高了建立LSP的效率。
在图6对应的流程包括的步骤604之后,即在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对应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建立出标签集合后,若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向上游设备(例如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携带该FEC以及与该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还能够将该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入标签与建立的出标签集合进行关联,其中,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向上游设备发送携带该FEC以及与该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时,可以在确定本地不存在针对某一上游设备保存有携带该FEC的上游映射信息时,即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确定未向该上游设备发送过携带该FEC的上游映射信息时,主动向该上游设备发送携带该FEC以及与该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或者,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根据某一上游设备发送的获取映射信息的请求,向发送该请求的上游设备发送携带该FEC以及与该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
在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将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入标签与建立的出标签集合进行关联后,进一步,还可以将入标签分别与出标签集合中的各出标签建立对应关系用于确定标签交换路径,显然,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过程不需要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查询本地保存的各下游设备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以获取与上述FEC对应的出标签,从而提高了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效率。
实施例二
该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与实施例一提供的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对应的装置,该装置能够应用在MPLS网络中,在MPLS网络中采用本技术方案,避免了重复的查询上游映射信息的操作,从而提高了建立LSP的效率。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
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701、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702以及对应关系建立单元703,其中:
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701,用于接收作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下游设备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下游映射信息携带FEC以及FEC对应的出标签;
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702,用于根据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701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其中,出标签集合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建立的用于保存接收的每个携带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FEC对应的出标签的集合,且出标签集合与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至少一个入标签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从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携带FEC以及与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的;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703,用于将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出标签分别与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702查找的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如图8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装置进一步包括出标签集合建立单元704,用于在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702根据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701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确定存在与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8所示装置包括的出标签集合建立单元704,还用于在根据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确定不存在与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后,建立出标签集合,出标签集合用于保存每个携带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FEC对应的出标签;将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对应的出标签保存在出标签集合中;并从向作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的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携带FEC的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与FEC对应的至少一个入标签;将出标签集合与确定出的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
如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8所示装置进一步包括上游映射信息发送单元705,用于在出标签集合建立单元704建立出标签集合后,向作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携带FEC以及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将发送的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入标签与出标签集合进行关联。
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图7所示装置进一步包括NHLFE建立单元706,用于在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702根据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701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确定发送下游映射信息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建立确定出的地址与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对应的出标签的对应关系,用于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实际应用中,用于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图7至图10所示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的任一单元。
应当理解,以上装置包括的单元仅为根据该装置实现的功能进行的逻辑划分,实际应用中,可以进行上述单元的叠加或拆分。并且该实施例提供的装置所实现的功能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流程一一对应,对于该装置所实现的更为详细的处理流程,在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已做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并且,本实施例二中的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装置还具有能够实现实施例一方案的功能模块,此处不再赘述。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接收作为其下游设备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转发等价类FEC以及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
根据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所述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其中,所述出标签集合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建立的用于保存接收的每个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的集合,且所述出标签集合与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所述至少一个入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从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携带所述FEC以及与所述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的;
将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出标签分别与所述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根据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所述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确定存在与接收的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根据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所述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确定不存在与接收的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
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建立出标签集合,所述出标签集合用于保存每个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
将接收的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保存在所述出标签集合中;并
从向作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的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携带所述FEC的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与所述FEC对应的至少一个入标签;
将所述出标签集合与确定出的所述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建立出标签集合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携带所述FEC以及所述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
将发送的所述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入标签与所述出标签集合进行关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根据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所述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还包括:
确定发送所述下游映射信息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
建立确定出的所述地址与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的对应关系,用于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6.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作为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下游设备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转发等价类FEC以及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
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所述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其中,所述出标签集合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建立的用于保存接收的每个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的集合,且所述出标签集合与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所述至少一个入标签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在第一次接收到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后,从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向作为其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携带所述FEC以及与所述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的;
对应关系建立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出标签分别与所述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查找的出标签集合关联的各入标签建立对应关系以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出标签集合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根据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所述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确定存在与接收的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标签集合建立单元,还用于在根据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所述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确定不存在与接收的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集合后,建立出标签集合,所述出标签集合用于保存每个携带所述FEC的下游映射信息中携带的与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将接收的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保存在所述出标签集合中;并从向作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的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的各上游映射信息中,获取携带所述FEC的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与所述FEC对应的至少一个入标签;将所述出标签集合与确定出的所述至少一个入标签关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游映射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在所述出标签集合建立单元建立出标签集合后,向作为所述第一标签交换路由器上游设备的第三标签交换路由器发送携带所述FEC以及所述FEC对应的入标签的上游映射信息;将发送的所述上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入标签与所述出标签集合进行关联。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下一跳标签转发项NHLFE建立单元,用于在所述出标签集合查找单元根据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接收单元接收的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FEC,查找与所述FEC对应保存的出标签集合之前,确定发送所述下游映射信息的第二标签交换路由器的地址;建立确定出的所述地址与所述下游映射信息携带的所述FEC对应的出标签的对应关系,用于确定标签交换路径。
11.一种确定标签交换路径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至权利要求10中任一装置包括的单元。
CN2012100860441A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Pending CN10259471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60441A CN102594712A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860441A CN102594712A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94712A true CN102594712A (zh) 2012-07-18

Family

ID=464829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860441A Pending CN102594712A (zh) 2012-03-28 2012-03-28 一种标签交换路径的确定方法以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9471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9315A (zh) * 2013-04-27 2013-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分配方法、装置、系统和网络设备
CN106161244A (zh) * 2015-04-16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节点设备及其建立标签转发表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8288A (zh) * 2004-08-17 2006-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重新路由的方法
CN101577660A (zh) * 2008-05-05 2009-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转发表项获取、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1741709A (zh) * 2008-11-06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及网络节点
CN102299865A (zh) * 2011-09-30 2011-12-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技术环保护倒换方法及节点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38288A (zh) * 2004-08-17 2006-02-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协议标签交换网络中重新路由的方法
CN101577660A (zh) * 2008-05-05 2009-11-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标签转发表项获取、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1741709A (zh) * 2008-11-06 201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及网络节点
CN102299865A (zh) * 2011-09-30 2011-12-28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多协议标签交换传送技术环保护倒换方法及节点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69315A (zh) * 2013-04-27 2013-08-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分配方法、装置、系统和网络设备
CN103269315B (zh) * 2013-04-27 2016-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标签分配方法、装置、系统和网络设备
CN106161244A (zh) * 2015-04-16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节点设备及其建立标签转发表的方法
CN106161244B (zh) * 2015-04-16 2020-05-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节点设备及其建立标签转发表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4788B (zh) Mpls l3vpn中ce双归链路保护的方法及系统
US9634924B2 (en) Server-layer shared link risk group analysis to identify potential client-layer network connectivity loss
CN101741709B (zh)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系统及网络节点
CN100450039C (zh) 快速收敛端到端业务的方法和装置
CN105991437B (zh) 报文转发处理方法、装置、控制器及路由转发设备
CN101977156B (zh) 一种最大传输单元的学习方法、装置及路由设备
CN102316041B (zh) 一种路由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55486A (zh) 一种路由切换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1651630A (zh) 一种基于链路故障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516612B (zh) 分布式路由器中生成路由表项的方法及分布式路由器
CN112187645B (zh) 一种路由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05637807B (zh) 转发报文的方法、控制器、转发设备和网络系统
CN103023773B (zh) 多拓扑网络中转发报文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4796347A (zh)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2611628A (zh) 用于实现传输路径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EP2599270B1 (en) A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 of routing traffic
CN104144122A (zh) 建立标签交换路径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447639A (zh) 一种策略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2611629A (zh) Mpls中快速重路由方法和装置
CN103297340A (zh) Mpls和bgp组网中的路由收敛方法和设备
EP3582454B1 (en) Graceful restart procedures for label switched paths with label stacks
CN102025632B (zh) Mpls网络中数据分组的标签分配方法及系统
CN103139040B (zh) 一种扩展的vpn frr实现方法和设备
CN103001872B (zh) 一种标签分配方法及聚合设备
CN103297338A (zh) 一种vpn路由通告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