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61355A - 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61355A
CN102561355A CN201210035388XA CN201210035388A CN102561355A CN 102561355 A CN102561355 A CN 102561355A CN 201210035388X A CN201210035388X A CN 201210035388XA CN 201210035388 A CN201210035388 A CN 201210035388A CN 102561355 A CN102561355 A CN 1025613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it
concrete
weight
plugging
boos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353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61355B (zh
Inventor
陈景辉
张建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ito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ito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ito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ito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1003538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613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613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13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613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613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导管从桩孔中用吊车拔出并清理或更换导管,测量桩孔内已污染混凝土的表面至桩孔钢护筒的顶面的深度;在灌注斗上吊放专用的重物,当重物下压导管至导管上的标记线下降至与桩孔钢护筒顶面平齐时停止下压,吊走重物,剪断吊住“软球”的铁丝,继续向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将污染段混凝土彻底顶出设计桩顶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使导管能有效插入未污染段混凝土一定深度,挤排己污染段混凝土,确保新灌注混凝土与未污染段的混凝土全面有效结合;工艺简单,容易操作;处理时间仅需数小时,不会延误工程工期;处理成本低。

Description

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灌注桩施工工艺,特别是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下混凝土灌桩过程中,由于灌注混凝土的导管破损开裂或管壁厚度不足不耐高压时,会发生爆管事故,由于混凝土骨料太粗或者和易性差,易发生堵管事故。在处理爆管或堵管事故时,经常要把导管从混凝土中拔出,由于在导管外的已灌注混凝土表面是泥浆和污水,在拔出导管后由于泥浆和污水与已灌注混凝土表面全接触,在桩孔中会形成一段污染段混凝土。在重新插入导管继续灌注混凝土时,如何使新灌注的混凝土与未污染段的混凝土有效结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常用的办法是在下放导管时猛插下去,使导管插入混凝土表面,然后在导管中塞入用编织袋包裹混凝土做成的“软球”,并用铁丝吊住,然后在导管中灌注混凝土并剪断铁丝,俗称“剪球”,下落的混凝土会将“软球”压出导管,然后继续灌注混凝土,此方法的缺点是下插导管时导管内存在泥浆和污水,即使用抽水机也无法完全抽干净,而且下插的导管和新灌注的混凝土不能保证深入混凝土表面一定深度从而穿过污染段混凝土。为了避免导管下插时进入泥浆和污水,也有采用在下插前先用“软球”堵住导管口,下插至混凝土表面后在导管灌注混凝土,然后稍提起导管使混凝土将“软球”压出,这种方法虽然能避免泥浆和污水进入导管,但由于“软球”的阻力,更加难以保证导管穿过污染混凝土段。当导管未能穿过污染混凝土段并插入未污染段混凝土一定深度时,新灌注混凝土与已灌注的未污染混凝土不能全面结合,在污染段与未污染段的接触面会有污染混凝土的夹杂缺陷,从而影响灌注桩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使导管能有效插入未污染段混凝土一定深度,确保新灌注混凝土与未污染段的混凝土全面有效结合,并彻底挤排己污染段混凝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用吊车将导管从桩孔中拔出并清理或更换所述导管;
第二步,测量所述桩孔内已污染混凝土的表面至桩孔钢护筒顶面的深度L1;
第三步,重新连接装配所述导管,使重新连接好的导管的总长度大于设定长度L,设定长度L=L1+L2,其中,L2为所述导管进入已污染混凝土表面的设定长度;在导管连接好后,在导管上标示设定长度L的标记线;
第四步,用“软球”塞住所述导管的下端口,并用铁丝绑扎所述“软球”,使所述铁丝的另一端穿出导管的上端口后系在灌注斗或吊钩上;
第五步,重新下放所述导管并使其下端口接触已污染混凝土表面,检测导管从所述桩孔钢护筒顶面伸出至长度L的标记线的长度是否等于L2;
第六步,向所述灌注斗和导管内灌注定量的混凝土;
第七步,在所述灌注斗上吊放重物,当所述重物下压所述导管,致使导管上的L标记线下降至与所述桩孔钢护筒顶面平齐时,吊走重物,停止下压;
第八步,剪球,即剪断吊住所述“软球”的铁丝,使导管内的混凝土将“软球”冲开后进入未污染混凝土中;
第九步,继续向所述桩孔内灌注混凝土,直至使灌注的混凝土量高出设计桩顶面1m至1.5m,以便将污染段混凝土彻底顶出设计桩顶面。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可进一步采用下述方法来解决水下混凝土灌桩过程中导管的爆管和堵管问题:
所述导管进入已污染混凝土表面的设定长度L2=0.8-1.5m,且L2大于污染段混凝土的高度L3,即L2>L3;
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总长等于L+L4,L4=1-1.5m;
进一步地,在第四步中,所述“软球”的直径比所述导管的内径大30-50mm;
进一步地,在第六步中,当灌注高度为1.5m,且所述桩孔的直径分别为1m、1.5m、2m或2.5m时,向所述灌注斗灌注的混凝土量分别为1.2m3、2.7m3、4.8m3或7.4m3
进一步地,在第七步中,对于混凝土强度为C25、C30、C35,初凝时间为4小时的条件下,重物9的重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为:2小时以内40KN,2-3小时以内50KN,3-4小时以内60KN。
进一步地,在第七步中,对于混凝土强度为C25、C30、C35,初凝时间为6小时的条件下,重物9的重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为:2小时以内30KN,2-3小时以内40KN,3-4小时以内50KN。
进一步地,在第七步中,对于混凝土强度为C25、C30、C35,初凝时间为8小时的条件下,重物9的重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为:2小时以内20KN,2-3小时以内30KN,3-4小时以内40KN。
进一步地,在第七步中,所述重物为圆形钢桶,在圆形钢桶底板周边设置凸脚,所述凸脚扣住所述灌注斗的边沿,在圆形钢桶的上边沿设置吊环,所述吊环通过钢丝绳与吊车连接,在圆形钢桶内放置一定重量的物质。
进一步地,在第二步中,用测深锤和测绳测量所述桩孔内已污染混凝土面到所述钢护筒顶面的深度L1,所述测深锤采用下大上小的锥形、平底测深锤;所述测深锤用铁铸成,锤底直径为15cm左右,高为8-12cm,其重量为6-9kg;所述测绳用质轻、拉力强、遇水不伸缩,标有尺度的尼龙皮尺。
本发明的优点是:1、确保导管深入未污染的混凝土一定深度,使新灌注混凝土与未污染混凝土全面结合,保证灌注桩的质量。2、工艺简单,容易操作。3、处理时间仅需数小时,不会延误工程工期。4、处理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过程中重新下放导管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过程中以重物下压导管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过程中的剪球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完毕后的效果示意图;
图5是重物与灌注斗的卡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导管                2、桩孔
2.1、钢护筒            3、已污染混凝土
4、未污染混凝土        5、长度L的标记线
6、“软球”            7、铁丝
8.、灌注斗             9、重物
9.1、圆形钢桶          9.2、凸脚
9.3、吊环              10、钢丝绳
A、钢护筒顶面          B、设计桩顶面
C、已污染混凝土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发明的实施例。
本发明适用于灌注桩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发生堵管、爆管时的事故处理。
当发生堵管、爆管事故后的处理方法是:
第一步,拔管和清理导管1。在出现导管1爆管或堵管后,工地备用的吊车到场,协助冲击钻机将导管1全部从桩孔2内拔出,然后进行清理,将爆管或堵管段清除,更换新管,并检查余下导管1的完好性。
第二步,测量桩孔2内已污染混凝土表面C至桩孔钢护筒顶面A的深度L1。如图1所示,在拔出导管1后,桩孔2内便形成和积存了一段受到污染的、不符合灌注桩要求的已污染混凝土3。将测深锤(最好是下大上小的锥形测深锤)加钢芯测绳向下放入桩孔2至已污染混凝土表面C,精确测量桩孔2内已污染混凝土面C到钢护筒顶面A的深度并做好记录,并与已灌注的混凝土数量校对,防止错误。为防止测深锤接触混凝土表面后陷入太深,测深锤以平底为宜,一般制成下大上小的锥形,锤底直径15cm左右,高8-12cm,锤用铁铸成,其重量视所系绳种类、测深深度和泥浆比重等而定,一般为6-9kg。测绳用质轻、拉力强、遇水不伸缩,标有尺度的尼龙皮尺为宜。
第三步,重新连接装配导管1,使重新连接好的导管1总长度大于设定长度L,设定长度L=L1+L2,其中,L1为从桩孔钢护筒顶面A至已污染混凝土表面C的长度,L2为导管1进入已污染混凝土表面C的设定长度;在导管1连接好后,在导管1上标示设定长度L的标记线5。做标记线的目的是,当后边工序进行下压导管1时,通过标记线5可以确定导管1下压的深度。
导管1进入已污染混凝土表面C的设定长度L2=0.8-1.5m,且使长度L2大于污染段混凝土的高度L3,即L2>L3。因为是水下浇注混凝土,因此桩孔内混凝土污染段高度L3难以实测,可根据发生爆管或堵管时导管1内混凝土的体积或导管1的容积和桩孔2的面积计算得出L3,根据经验,L3一般小于0.8m,见表1。
表1 已污染混凝土3高度L3的经验数值
 桩直径m   1   1.5   2   2.5
 污染段高度m   0.8   0.35   0.2   0.13
本发明设导管1深入爆管后混凝土面的长度L2=0.8-1.5m。如果小于0.8m,不能确保导管1穿过已污染混凝土3,已污染混凝土3停留在桩孔2内会造成桩身缺陷。如果大于1.5m,则由于先前已灌注混凝土已浇注一段时间(接近初凝),其1.5m高的砼压力较大,使新浇注的新混凝土因反压力不足难以下灌。
实际插入导管1后的深度可能会与测量深度有一定误差,为了确保插入深度符合要求和操作方便,实际装配导管1的总长还要再加余量L4,即导管总长等于L+L4,设L4=05m-1m。
对于本实施例,如L1=25m,L3=0.8m,L2=1m,L4=0.5m,则设定长度L=L1+L2=26m,装配导管总长为L1+L2+L4=26.5m。
第四步,如图1所示,用“软球”6塞住导管1的下端口,并用铁丝7绑扎所述“软球”6,所述铁丝7的另一端穿出导管1的上端口后系在灌注斗8或吊钩上。亦即“软球”6通过由下至上穿过导管1且拉紧后的铁丝7吊在灌注斗8或吊钩上。所述“软球”6用编织袋包裹混凝土做成,其直径大于导管1的内径,以便在下放导管1时,所述软球6能有效地顶封住导管口以免污染的混凝土进入导管1。在本实施例中,“软球”6的直径比导管1的内径大30-50mm。
第五步,重新下放所述导管1并使其下端口接触已污染混凝土表面C,如图1所示。检测所述导管1从所述桩孔钢护筒顶面A伸出至长度L的标记线5的长度是否等于L2。在下放导管1时,注意必须做到最下端导管口刚好贴到先前已灌注的已污染混凝土表面C,如果正确,则导管1上端从桩孔钢护筒顶面A至L的长度标记线5的距离应等于L2。
第六步,向所述灌注斗8和导管1内灌注定量的混凝土。如图2所示,将混凝土倾倒在所述灌注斗8内。
当所述桩孔2的直径越大时,已污染混凝土3的面积也越大,为加强对所述“软球”6和已污染混凝土3的冲击力,更有效地使下灌混凝土与未污染段的混凝土全面接触和向上挤压污染混凝土,对应不同直径的桩孔2,需下灌混凝土量也不同,本发明设下灌混凝土的高度为1-1.5m。当下灌高度为1.5m时,下灌混凝土量见表2。
表2 当灌注高度为1.5m时,需要下灌的混凝土量:
  桩直径m   1   1.5   2   2.5
  所需混凝土量m3   1.2   2.7   4.8   7.4
上表说明:向所述灌注斗8灌注的混凝土量与所述桩孔2的直径呈正相关关系,亦即当灌注高度一定时,桩孔2的直径越大,向灌注斗8灌注的混凝土量也越大。例如,当灌注高度为1.5m,且所述桩孔的直径分别为1m、1.5m、2m或2.5m时,向所述灌注斗灌注的混凝土量分别为1.2m3、2.7m3、4.8m3或7.4m3
第七步,如图2所示,在所述灌注斗8上吊放重物9,当所述重物9下压导管1,致使导管1上的L标记线5下降至与钢护筒顶面A平齐时,停止下压,吊走重物1。采用重物9下压导管1的目的是:由于只靠测绳测出的污染后的混凝土面可能仍有误差,而且导管下端接触的混凝土面也不一定是平面,以及混凝土随时间延长会有初凝,因此必须再对导管1施加一定重量,采取重力静压方式可以确保导管1深入到未污染混凝土4中。下压的深度由于以导管上预先设定的长度标记线5为准,从而使下压深度可以有效控制。
重物9的重量与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发生爆管事故后开始处理的时间以及混凝土的标称强度有关,见表3-1、3-2、3-3。
表3-1 初凝时间为4小时时,不同砼强度、处理时间与重物重量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0136138200000071
表3-2 初凝时间为6小时时,不同砼强度、处理时间与重物重量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0136138200000072
表3-3 初凝时间为8小时时,不同砼强度、处理时间与重物重量的对应关系
Figure BDA0000136138200000081
上表说明:对于混凝土强度为C25、C30、C35,初凝时间为4小时的条件下,重物9的重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为:2小时以内40KN,2-3小时以内50KN,3-4小时以内60KN。
对于混凝土强度为C25、C30、C35,初凝时间为6小时的条件下,重物9的重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为:2小时以内30KN,2-3小时以内40KN,3-4小时以内50KN。
对于混凝土强度为C25、C30、C35,初凝时间为8小时的条件下,重物9的重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为:2小时以内20KN,2-3小时以内30KN,3-4小时以内40KN。
从表3可以看出,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越长,开始处理事故的时间越短,则所加重物9的重量越小。因此采用本方法处理爆管或堵管关键是要快,必须保证在前阶段所灌注的混凝土初凝前完成。从发现事故到处理完毕,在2--4小时内完成效果最好。
为延长初凝时间,可以在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在混凝土中加入缓凝剂。为起吊重物9,现场施工时要有吊重能力足够的吊车备用。
如图5所示,为了使重物9对灌注斗和导管1施加的重力均匀,所述重物9为圆形钢桶9.1,在所述圆形钢桶9.1底板周边设置凸脚9.2,所述凸脚9.2扣住所述灌注斗8边沿,在所述圆形钢桶9.1上边沿设置吊环9.3,所述吊环9.3通过钢丝绳10与吊车连接,在所述圆形钢桶9.1内放置一定重量的物质,如混凝土块、钢材等重物以调节重量,在使用时通过钢丝绳10穿过吊环将该圆形钢桶9.1压放在灌注斗8上,其凸脚9.2扣住灌注斗8边沿,所述重物9的重量为20-70KN。
第八步,剪球,如图3所示,即剪断吊住所述“软球”6的铁丝7,使所述导管1内的混凝土将“软球”6冲开后进入未污染混凝土3。
第九步,继续向所述桩孔2内灌注混凝土,直至使灌注的混凝土量高出设计桩顶面B1m至1.5m,以便将污染段混凝土彻底顶出设计桩顶面B,亦即将污染段混凝土彻底排挤到所述设计桩顶面B之上。如图4所示,移除重物9后则继续按常规情况灌注余下部分水下混凝土。由于已污染混凝土3含有泥浆夹渣层,其比重小于未污染的混凝土,因此其会浮在未污染混凝土4的上面,在混凝土灌注至设计桩顶面B时,需继续灌注,直至使灌注的混凝土量高出设计桩顶面B1m至1.5m,以便将污染段混凝土彻底顶出设计桩顶面B。
尽管上述实施例已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述步骤:
第一步,用吊车将导管(1)从桩孔(2)中拔出并清理或更换导管(1);
第二步,测量桩孔(2)内已污染混凝土(3)的表面(C)至桩孔钢护筒(2.1)的顶面(A)的深度L1;
第三步,重新连接装配所述导管(1),使重新连接好的导管(1)的总长度大于设定长度L;设定长度L=L1+L2,其中,L2为导管(1)进入已污染混凝土表面(C)的设定长度;在导管(1)连接好后,在导管(1)上标示设定长度L的标记线(5);
第四步,用“软球”(6)塞住所述导管(1)的下端口,并用铁丝(7)绑扎“软球”(6),使铁丝(7)的另一端穿出导管(1)的上端口后系在灌注斗(8)或吊钩上;
第五步,重新下放所述导管(1)并使导管(1)的下端口接触已污染混凝土表面(C),检测导管(1)从所述桩孔钢护筒顶面(A)伸出至长度L的标记线(5)的长度是否等于L2;
第六步,向所述灌注斗(8)和导管(1)内灌注定量的混凝土;
第七步,在所述灌注斗(8)上吊放重物(9),当重物(9)下压所述导管(1),致使导管(1)上的L标记线(5)下降至与所述桩孔钢护筒顶面(A)平齐时,吊走重物(9),停止下压;
第八步,剪球,即剪断吊住所述“软球”(6)的铁丝(7),使导管(1)内的混凝土将“软球”(6)冲开后进入未污染混凝土(3)中;
第九步,继续向所述桩孔(2)内灌注混凝土,直至使灌注的混凝土量高出设计桩顶面(B)1m至1.5m,以便将污染段混凝土彻底顶出设计桩顶面(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导管(1)进入已污染混凝土表面(C)的设定长度L2=0.8-1.5m,且L2大于污染段混凝土的高度L3,即L2>L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导管(1)的总长等于L+L4,L4=0.5-1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第四步中,所述“软球”(6)的直径比所述导管(1)的内径大30-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第六步中,当灌注高度为1.5m,且所述桩孔的直径分别为1m、1.5m、2m或2.5m时,向所述灌注斗(8)灌注的混凝土量分别为1.2m3、2.7m3、4.8m3或7.4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第七步中,对于混凝土强度为C25、C30、C35,初凝时间为4小时的条件下,所述重物(9)的重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为:2小时以内40KN,2-3小时以内50KN,3-4小时以内60K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第七步中,对于混凝土强度为C25、C30、C35,初凝时间为6小时的条件下,所述重物(9)的重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为:2小时以内30KN,2-3小时以内40KN,3-4小时以内50K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第七步中,对于混凝土强度为C25、C30、C35,初凝时间为8小时的条件下,所述重物(9)的重量与处理时间的关系为:2小时以内20KN,2-3小时以内30KN,3-4小时以内40K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第七步中,所述重物(9)为圆形钢桶(9.1),在圆形钢桶(9.1)的底板周边设置凸脚(9.2),所述凸脚(9.2)扣住所述灌注斗(8)的边沿,在圆形钢桶(9.1)上边沿设置吊环(9.3),所述吊环(9.3)通过钢丝绳(10)与吊车连接,在圆形钢桶(9.1)内放置一定重量的物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其特征是,在第二步中,用测深锤和测绳测量所述桩孔(2)内已污染混凝土面(C)到所述钢护筒顶面(A)的深度L1,所述测深锤采用下大上小的锥形、平底测深锤;所述测深锤用铁铸成,锤底直径为15cm左右,高为8-12cm,其重量为6-9kg;所述测绳用质轻、拉力强、遇水不伸缩,标有尺度的尼龙皮尺。
CN 201210035388 2012-02-16 2012-02-16 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 Active CN1025613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35388 CN102561355B (zh) 2012-02-16 2012-02-16 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10035388 CN102561355B (zh) 2012-02-16 2012-02-16 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1355A true CN102561355A (zh) 2012-07-11
CN102561355B CN102561355B (zh) 2013-03-27

Family

ID=46407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10035388 Active CN102561355B (zh) 2012-02-16 2012-02-16 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6135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8935A (zh) * 2016-11-09 2017-03-15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浇筑方法
CN108179752A (zh) * 2017-12-27 2018-06-19 张成瑞 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
CN114733858A (zh) * 2022-03-09 2022-07-12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凝土灌注桩堵管处理的导管自顶升落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75923A (zh) * 2022-06-27 2022-08-09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灌注桩的导管二次插入施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0256A (ja) * 1999-11-15 2001-05-22 Taisei Corp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装置
CN1858364A (zh) * 2005-05-08 2006-11-08 宋亚非 一种防止灌注桩施工中断桩事故发生的二次灌注方法
CN101871211A (zh) * 2010-07-13 2010-10-27 武汉一冶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湿法接桩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40256A (ja) * 1999-11-15 2001-05-22 Taisei Corp コンクリート打設装置
CN1858364A (zh) * 2005-05-08 2006-11-08 宋亚非 一种防止灌注桩施工中断桩事故发生的二次灌注方法
CN101871211A (zh) * 2010-07-13 2010-10-27 武汉一冶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湿法接桩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付祖良: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灌注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文论文》, 15 March 2008 (2008-03-15)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98935A (zh) * 2016-11-09 2017-03-15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灌注桩水下混凝土浇筑方法
CN108179752A (zh) * 2017-12-27 2018-06-19 张成瑞 灌注桩卡管后快速处理方法
CN114733858A (zh) * 2022-03-09 2022-07-12 中交二航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混凝土灌注桩堵管处理的导管自顶升落体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4875923A (zh) * 2022-06-27 2022-08-09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灌注桩的导管二次插入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61355B (zh) 2013-03-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61355B (zh) 灌注桩导管的爆管和堵管的处理方法
CN102720186A (zh) 变截面钻孔灌注桩水下一次成型浇筑法
CN102409674B (zh) 布袋护壁微型桩及其施工方法
CN203452084U (zh) 套管式底送后插管后注浆装置
CN205688435U (zh) 一种钻孔灌注桩的断桩处理装置
CN208563315U (zh) 一种桩基后注浆施工装置
CN210151739U (zh) 一种用于桥梁灌注桩施工装置
CN105507324B (zh) 可拆卸吊筋及其施工方法
CN203755310U (zh) 一种自升式平台桩靴的冲桩喷嘴
CN104452751A (zh) 钻孔桩二次灌注成桩装置及其成桩方法
CN208105272U (zh) 一种防超灌装置
CN101250870A (zh) 灌注桩钢筋笼定位装置
CN203893781U (zh) 一种污泥层厚度测量装置
CN206859211U (zh) 一种钻孔桩溶洞堵漏用弹性钢筒
CN108360524A (zh) 一种防超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5917751U (zh) 一种厚粘土层取土装置
CN207245193U (zh) 一种混凝土浇筑设备
CN204385780U (zh) 一种超深泥浆护壁灌注桩桩顶标高控制装置
CN208857817U (zh) 一种孔隙型土层基坑突涌快速处理装置
CN210315410U (zh) 用于水利工程的防汛抢险装置
CN208668423U (zh) 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超灌控制装置
CN108239919A (zh) 一种水下承台、构建水下承台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08280139U (zh) 一种模袋注浆桩成型装置
CN215441908U (zh) 一种带容量刻度的可视混凝土料斗
CN106638582B (zh) 一种嵌岩桩钢护筒的稳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