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50369A - 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50369A
CN102550369A CN2012100149962A CN201210014996A CN102550369A CN 102550369 A CN102550369 A CN 102550369A CN 2012100149962 A CN2012100149962 A CN 2012100149962A CN 201210014996 A CN201210014996 A CN 201210014996A CN 102550369 A CN102550369 A CN 102550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rrigator
drip irrigation
grid
runner
irrigatio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499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50369B (zh
Inventor
李云开
孙昊苏
杨培岭
徐飞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1499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503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50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0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50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50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2Improving land use; Improving water use or availability; Controlling erosion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滴灌管,滴灌管内壁间隔设置有若干灌水器;滴灌管上与灌水器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灌水器包括上下扣合一体的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灌水器上片的底面间隔设置有两个栅格进水区,两个栅格进水区内均设置有一组栅格进水口,两个栅格进水区的外周均设置有一圈迂回曲折的流道;两圈迂回曲折的流道的一侧通过一级流道连通,一级流道还连通两个栅格进水区;两圈迂回曲折的流道的另一侧均通过一条汇流流道连接汇流区,汇流区内设置有一压力补偿区;灌水器下片上与压力补偿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压力补偿区与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压力补偿片,压力补偿片通过两点固定在压力补偿区的内边缘上。

Description

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滴灌管及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滴灌管内灌水器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滴灌(Subsurface Drip Irrigation,SDI)是指水通过地埋毛管上的灌水器缓慢出流,入渗到附近的土壤,再借助毛细管作用或重力作用将水分扩散到整个根层,供作物吸收利用的一种局部灌溉方式。它的优点是灌水过程中对土壤结构扰动较小,利于保持作物根层疏松通透的环境条件,同时灌溉水、肥可通过埋于地下的毛管和灌水器直接输送到作物根区,从而有效地减少了水分的地表蒸发以及肥料的淋溶和挥发损失,提高了水、肥的利用效率,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肥、增产效益。此外,地下滴灌的田间输水系统地埋后,还可以克服管道直接曝晒易于老化的缺陷,并能够防止管道的损坏和丢失,同时方便了田间管理作业。由于地下滴灌这些明显的优点,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使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对农作物、园林和草皮灌溉来说,地下滴灌可能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也最高的灌溉方法,也是最具发展前景的一种灌溉方式。
灌水器是地下滴灌系统的关键部件,但由于灌水器埋入地下,因此,会产生一些问题:(1)负压堵塞:是指在关闭地下滴灌系统的过程中,管网中产生的负压可能将毛管外壁周围的土壤微粒经滴头出水口吸入流道而造成滴头堵塞;一般来说,地下滴灌在灌水初期,由于土壤含水量较低,周围土壤中的空气较多,因此出水口外部的正压较小,出水口的出流量较大;随着灌水时间的延长,出水口周围土壤的含水量增加,由于受土壤水分扩散能力和土壤中排气过程的影响,灌入的水量来不及扩散到土壤中,在出水口周围形成饱和区,进而使得出水口外部的正压增大,在此正压作用下可能会使灌水器出流量降低;当灌溉停止时,出水口周围较大范围内已形成饱和区,空气已基本都被排出去,这时如果突然关闭水源,则空气不能马上进入滴灌管,使得滴灌管内部在瞬间形成负压,滴头出水口外部压力大于内部压力,因此滴头出水口周围的泥沙在此压力差作用下,很容易进入滴头,从而造成滴灌管堵塞。(2)根系入侵堵塞:由于地下滴灌是将滴灌管埋于地下进行灌溉,由水分在土壤中的扩散特点决定,滴头周围的水量分布一般比其它地方多,而作物的根系生长又具有向水性特点,所以根系很容易靠近滴头生长甚至进入滴头造成滴灌管堵塞。(3)滴灌管(带)产品可降解问题:地下滴灌技术在给农业增产增收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土地;废弃的滴灌管(带)残余物降解极为困难,越积越多的塑料碎片在土壤中形成阻隔层,降低土壤的透气性,劣化土壤,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欧美和日本等国科学家提出降解塑料概念,并把它作为解决白色污染这一世界难题的理想途径,成为世界各国研究的热点。
国内外众多学者针对地下滴灌灌水器专用产品进行了大量的开发研究,如:程先军等(专利号99258187.7)发明的地下滴灌灌水器,采用压力补偿装置,防止负压危害;冯俊杰等(公开号CN 101133712A)发明的自适应地下滴灌灌水器,能够根据土壤含水量的实际状况向土壤进行滴水,且当土壤的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时自动停止滴水,增强了节水效果,但是无法防止负压产生和由于堵塞产生的问题。但总体而言,目前的研究还仅仅涉及滴灌灌水器常见堵塞、地下滴灌灌水器的负压和根系入侵堵塞的某一方面,对于地下滴灌系统对土壤环境污染的影响的考虑还极为不足。因此开发一种水力性能良好而同时控制常规堵塞、负压堵塞、根系入侵堵塞以及可降解的地下滴灌灌水器产品已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效消能、抗堵塞能力强,能够有效防止灌水器负压的产生,防止根系入侵造成堵塞,保证滴灌系统安全,并且不会污染环境的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滴灌管,所述滴灌管内壁间隔设置有若干灌水器;所述滴灌管上与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所述灌水器包括上下扣合一体的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所述灌水器上片的底面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栅格进水区,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向所述灌水器上片的顶面凹陷,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内均设置有一组栅格进水口,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口均穿透所述灌水器上片,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外周均设置有一圈迂回曲折的流道,两圈所述迂回曲折均向所述灌水器上片的顶面凹陷;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的一侧通过一级流道连通,所述一级流道还连通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的另一侧均通过一条汇流流道连接汇流区,所述汇流区内设置有一压力补偿区,所述压力补偿区位于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之间,所述压力补偿区向所述灌水器上片的顶面凹陷;所述灌水器下片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所述灌水器下片上与所述压力补偿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即为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所述灌水器上片的所述压力补偿区与所述灌水器下片的所述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压力补偿片,所述压力补偿片通过两点固定在所述压力补偿区上。
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的结构相同,每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均包括一条连通所述一级流道和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出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通所述一级流道的弧齿型流道,两条所述弧齿型流道均向所述栅格进水区弯折后远离所述栅格进水区连接一条弧形流道,两条所述弧形流道均向所述栅格进水区弯折后远离所述栅格进水区连接一条尖齿型流道,两条所述尖齿型流道迂回曲折后连接一起形成缓流区,所述缓流区通过所述汇流通道连接所述压力补偿区。
所述滴灌管上与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所述滴灌口上设置有舌片,所述舌片大于所述滴灌口,所述舌片整体呈长方形片式结构,一端设置在所述滴灌管上,另一端一体设置有一半圆形片式结构。
所述灌水器上片的底面间隔设置有若干圆形凹槽,所述灌水器下片的顶面与所述灌水器上片的圆形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体积块,四个圆柱形体积块对应插设在四个圆形凹槽内。
所述灌水器的总厚度为3mm,所述灌水器上片底面上设置的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厚度为1mm;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的总面积为28mm2,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口中的各栅格的厚度为1mm,各栅格的宽度为0.2mm,所述灌水器上片底面设置的所述一级流道的宽度为0.8mm,深度为1mm;所述压力补偿区的深度为0.3mm,所述压力补偿片的半径为9mm,厚度为0.8mm。
上述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取85~93重量份的聚乳酸母料,11~14重量份的聚丙烯,0.3重量份的辛酸亚锡,0.2重量份的甲苯磺酸,混合后搅拌,直至母料混合均匀;2)保持165℃对混合料进行加热8小时后,将其注入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的模具中,保持模具内温度为80℃,待混合料注满模具后,压平注模,压强控制在100Pa,待注塑成形,冷却即得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3)灌水器下片的顶面四角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体积块,与灌水器上片上设置的四个圆形凹槽相对应,四个圆柱形体积块对应插设在四个圆形凹槽内,将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紧密热压,使之牢固结合为一体。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的灌水器与滴灌管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没有间隙,栅格进水口垂直于滴灌管内的水流主方向,较大颗粒物会被栅格进水口阻挡在灌水器外部,随水流主方向在滴灌管内前移,因此,较大颗粒物不会进入灌水器的流道内部,能够大幅缩减进入流道内的颗粒物的粒径和数量,避免灌水器堵塞。2、本发明灌水器上片底面、两个栅格进水区的外周均设置一圈迂回曲折的流道,每圈迂回曲折的流道均包括一条连通一级流道和栅格进水区的出水流道,对称设置的弧齿型流道、弧形流道、尖齿型流道,以及缓流区和压力补偿区;上述弧齿型的流道组合结构增强了灌水器整体的抗堵塞性能,保证了灌水器的消能效果;弧形流道能够保证水流的平顺流动,增强灌水器的抗堵塞能力,尖齿型流道能够有效的阻挡水流,改变水流方向,同时高效消能;弧形流道和尖齿型流道互补,能够使灌水器内部的水流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颗粒物不易在流道边壁附着,消除了堵塞物质形成的诱因,大幅提升了灌水器消能效率及对堵塞的自适应能力,保证了灌水器水力性能和抗堵塞性能的同步发展需求3、本发明灌水器上片底面、两个栅格进水区的外周均设置一圈迂回曲折的流道,上述灌水器外周的环流设计进一步增强了灌水器内部的三维扰动,压力补偿区和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压力补偿片,压力补偿片可以通过自身形变来控制进出汇水区的水流,并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实现灌水器压力补偿功能,提升了灌水器的空间利用效率,使得灌水器内部压力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状态之中,实现了灌水器的压力补偿而又有效地防止了负压的产生。4、本发明滴灌管上与灌水器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滴灌口上设置有舌片,舌片大于滴灌口,可灵活开合,因此,能够防止根系入侵灌水器的出水口,避免外部根系入侵对灌水器的威胁。5、本发明的栅格进水区面积大,而其中的格栅小,上述大面积、小栅格的进口形式,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并且独特的大面积进水口采用两纵一横的格栅设计,将各个方向汇集进入灌水器的水流中的杂质、颗粒物有效地阻挡在灌水器流道之外,最大限度的减少灌水器堵塞的诱因,防止灌水器堵塞。6、本发明采用聚乳酸为主要材料制备滴灌管和灌水器,滴灌管和灌水器可在五个月内自然降解,或者通过微生物制剂加速降解,而降解产物对土壤和环境无危害,真正达到了“零”污染;因此,本发明能够在满足农业灌溉使用时间的同时,迅速分解成对土壤和环境无污染的物质,解决了地下滴灌开挖回用、维护修理难的痼疾,保护了环境,节省了每季地下滴灌系统维修开挖的费用以及由此产生的时间成本,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结构设置巧妙,能够高效消能、抗堵塞能力强,并且能够有效防止灌水器内部负压的产生,防止根系入侵造成灌水器的堵塞,保证滴灌系统安全,并且不会污染环境,因此可广泛用于地下滴灌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滴灌管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灌水器拆开为灌水器上片、灌水器下片和压力补偿片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灌水器上片底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灌水器上片立体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灌水器下片底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滴灌管10,滴灌管10内壁间隔设置有若干灌水器20。滴灌管10上与灌水器20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101,滴灌口101上设置有舌片102。
如图2所示,灌水器20为长方体结构,其包括长方形的灌水器上片201、长方形的灌水器下片202和圆形的压力补偿片203。灌水器上片201的底面四角均设置有一圆形凹槽204,灌水器下片202的顶面四角与灌水器上片201的四个圆形凹槽204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体积块205,四个圆柱形体积块205对应插设在四个圆形凹槽204内,使灌水器上片201和灌水器下片202扣合在一起。
如图2、图3、图4所示,灌水器上片201的底面沿水流方向间隔对称设置有两个栅格进水区206,两个栅格进水区206向灌水器上片201的顶面凹陷,两个栅格进水区206内均设置有一组栅格进水口207,两组栅格进水口207中的栅格向灌水器上片201的顶面凹陷,栅格厚度小于栅格进水区206的厚度,两组栅格进水口207中的进水口穿透灌水器上片201,两个栅格进水区206的外周均设置有一圈迂回曲折的流道208,两圈迂回曲折的流道208对称设置,均向灌水器上片201的顶面凹陷;两圈迂回曲折的流道208的一侧通过同一条与水流方向平行的一级流道209连通,一级流道209还连通两个栅格进水区206;两圈迂回曲折的流道208的另一侧均通过一条汇流流道210连接汇流区,汇流区内设置有一圆形的压力补偿区211,压力补偿区211位于两圈迂回曲折的流道208之间,压力补偿区211向灌水器上片201的顶面凹陷。
如图2、图5所示,灌水器下片202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灌水器下片202上与压力补偿区21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212,即为灌水器20的出水口。压力补偿片203设置在灌水器上片201的压力补偿区211和灌水器下片202的出水口212之间,且压力补偿片203通过两点固定在压力补偿区211上。
上述实施例中,如图2、图3所示,灌水器上片201的底面、两个栅格进水区206的外周均设置的一圈迂回曲折的流道208的结构相同,现以其中一圈迂回曲折的流道208为例进行说明。每圈迂回曲折的流道208均包括一条连通一级流道209和栅格进水区206的出水流道213,出水流道21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通一级流道209的弧齿型流道214,两条弧齿型流道214均向栅格进水区206弯折后远离栅格进水区206连接一条弧形流道215,两条弧形流道215均向栅格进水区206弯折后远离栅格进水区206连接一条尖齿型流道216,两条尖齿型流道216迂回曲折后连接一起形成缓流区217,缓流区217通过汇流通道210连接压力补偿区211。
上述实施例中,滴灌口101上设置的舌片102大于滴灌口101,舌片102整体呈长方形片式结构,一端设置在滴灌管10上,另一端一体设置有一直径为3mm的半圆形片式结构,舌片102可灵活开合,防止根系入侵灌水器20。
上述实施例中,灌水器20的总厚度为3mm,灌水器上片201底面上设置的两组栅格进水区206的厚度为1mm;两个栅格进水区206的总面积为28mm2,比常规灌水器进水口面积大15mm2左右。两组栅格进水口207均包括一排与水流方向平行的进水口和两排与水流方向垂直的进水口,两组栅格进水口207中的各栅格的厚度为1mm,各栅格的宽度为0.2mm,比常规栅格宽度小,常规栅格宽度是0.5mm左右;采用上述大面积、小栅格的进口形式能够有效去除水中的颗粒物。灌水器上片201底面设置的一级流道209的宽度为0.8mm,深度为1mm。压力补偿区211的深度为0.3mm,压力补偿片203的半径为9mm,厚度为0.8mm。迂回曲折的流道208中,弧形流道215的弧度为60度。
在滴灌工作中,本发明滴灌带内的水流流动过程如下。
1)水流进入滴灌管10,沿滴灌管10流动,滴灌管10内壁间隔设置有若干灌水器20,灌水器20与滴灌管10内壁之间密封连接,没有间隙;因此,滴灌管10内的水流经过灌水器20上的两组栅格进水口207进入灌水器上片201和灌水器下片202之间;由于栅格进水口207垂直于滴灌管10内的水流主方向,而较大颗粒物会被栅格进水口207阻挡在灌水器20外部,随水流主方向在滴灌管10内前移,因此,不会进入灌水器20的流道内部,能够大幅缩减进入流道内的颗粒物的粒径和数量。
2)水流通过两组栅格进水口207进入灌水器上片201和灌水器下片202之间后,通过出水流道213进入灌水器的一级流道209,然后通过对称设置的弧齿型流道214进入弧形流道215和尖齿型流道216,进行消能,弧形流道215能够保证水流的平顺流动,增强灌水器20的抗堵塞能力,尖齿型流道216能够有效的阻挡水流,改变水流方向,同时高效消能;上述弧形流道215和尖齿型流道216互补,能够使灌水器20内部的水流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颗粒物不易在流道边壁附着,消除了堵塞物质形成的诱因。
3)通过弧形流道215和尖齿型流道216的水流迂回曲折流动后进入灌水器顶部的缓流区217,通过缓流区217消能后,引入压力补偿区211。
4)压力补偿片203通过两点固定在压力补偿区211边缘,当栅格进水口207处的压力增加时,压力补偿片203上方的水流的压力也将增加,压力补偿片203向下变形,流道的过流断面面积减小,出水口212相应的流量减小,实现补偿功能;同时,当栅格进水口207处的压力减小时,压力补偿片7上方的水流压力减小,压力补偿片7向上变形,出水口212流量增大,从而起到补偿功能,杜绝灌水器20内部负压的产生,防止负压倒吸的危害。
本发明灌水器20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85~93重量份的聚乳酸母料,11~14重量份的聚丙烯,0.3重量份的辛酸亚锡,0.2重量份的甲苯磺酸,混合后高速搅拌,直至母料混合均匀。
2)保持165℃对混合料进行加热8小时,待混合物形成高粘软体物质后,将其注入灌水器上片201和灌水器下片202的模具中,保持模具内温度为80℃,待混合料注满模具后,压平注模,压强控制在100Pa左右,待注塑成形,冷却即得灌水器上片201和灌水器下片202。
3)灌水器下片202的顶面四角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体积块205,与灌水器上片201上设置的四个圆形凹槽204相对应,四个圆柱形体积块205对应插设在四个圆形凹槽204内,将灌水器上片201和灌水器下片202紧密热压,使之牢固结合为一体。
上述实施例中,滴灌管10与灌水器20采用同种材料制作。可降解片式灌水器20采用注塑成型技术实现与滴灌管10一体化设计,灌水器20的上料、筛选、输送、定量供应、嵌入可连续同步完成,输送功率可根据滴灌管10的生产速度调整,确保灌水器20能够准确无误的送到与滴灌管10粘合位置并粘结牢固。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8)

1.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滴灌管,所述滴灌管内壁间隔设置有若干灌水器;所述滴灌管上与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所述灌水器包括上下扣合一体的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
所述灌水器上片的底面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栅格进水区,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向所述灌水器上片的顶面凹陷,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内均设置有一组栅格进水口,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口均穿透所述灌水器上片,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外周均设置有一圈迂回曲折的流道,两圈所述迂回曲折均向所述灌水器上片的顶面凹陷;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的一侧通过一级流道连通,所述一级流道还连通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的另一侧均通过一条汇流流道连接汇流区,所述汇流区内设置有一压力补偿区,所述压力补偿区位于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之间,所述压力补偿区向所述灌水器上片的顶面凹陷;
所述灌水器下片的顶面和底面均为平面,所述灌水器下片上与所述压力补偿区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出水口,即为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所述灌水器上片的所述压力补偿区与所述灌水器下片的所述出水口之间设置有压力补偿片,所述压力补偿片通过两点固定在所述压力补偿区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两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的结构相同,每圈所述迂回曲折的流道均包括一条连通所述一级流道和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出水流道,所述出水流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连通所述一级流道的弧齿型流道,两条所述弧齿型流道均向所述栅格进水区弯折后远离所述栅格进水区连接一条弧形流道,两条所述弧形流道均向所述栅格进水区弯折后远离所述栅格进水区连接一条尖齿型流道,两条所述尖齿型流道迂回曲折后连接一起形成缓流区,所述缓流区通过所述汇流通道连接所述压力补偿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上与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所述滴灌口上设置有舌片,所述舌片大于所述滴灌口,所述舌片整体呈长方形片式结构,一端设置在所述滴灌管上,另一端一体设置有一半圆形片式结构。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滴灌管上与所述灌水器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滴灌口,所述滴灌口上设置有舌片,所述舌片大于所述滴灌口,所述舌片整体呈长方形片式结构,一端设置在所述滴灌管上,另一端一体设置有一半圆形片式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 征在于:所述灌水器上片的底面间隔设置有若干圆形凹槽,所述灌水器下片的顶面与所述灌水器上片的圆形凹槽相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体积块,四个圆柱形体积块对应插设在四个圆形凹槽内。
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水器的总厚度为3mm,所述灌水器上片底面上设置的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厚度为1mm;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的总面积为28mm2,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口中的各栅格的厚度为1mm,各栅格的宽度为0.2mm,所述灌水器上片底面设置的所述一级流道的宽度为0.8mm,深度为1mm;所述压力补偿区的深度为0.3mm,所述压力补偿片的半径为9mm,厚度为0.8mm。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水器的总厚度为3mm,所述灌水器上片底面上设置的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区的厚度为1mm;两个所述栅格进水区的总面积为28mm2,两组所述栅格进水口中的各栅格的厚度为1mm,各栅格的宽度为0.2mm,所述灌水器上片底面设置的所述一级流道的宽度为0.8mm,深度为1mm;所述压力补偿区的深度为0.3mm,所述压力补偿片的半径为9mm,厚度为0.8mm。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取85~93重量份的聚乳酸母料,11~14重量份的聚丙烯,0.3重量份的辛酸亚锡,0.2重量份的甲苯磺酸,混合后搅拌,直至母料混合均匀;
2)保持165℃对混合料进行加热8小时后,将其注入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的模具中,保持模具内温度为80℃,待混合料注满模具后,压平注模,压强控制在100Pa,待注塑成形,冷却即得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
3)灌水器下片的顶面四角均设置有一圆柱形体积块,与灌水器上片上设置的四个圆形凹槽相对应,四个圆柱形体积块对应插设在四个圆形凹槽内,将灌水器上片和灌水器下片紧密热压,使之牢固结合为一体。 
CN2012100149962A 2012-01-17 2012-01-17 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 Active CN102550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49962A CN102550369B (zh) 2012-01-17 2012-01-17 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49962A CN102550369B (zh) 2012-01-17 2012-01-17 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0369A true CN102550369A (zh) 2012-07-11
CN102550369B CN102550369B (zh) 2013-10-30

Family

ID=46398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49962A Active CN102550369B (zh) 2012-01-17 2012-01-17 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5036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8075A (zh) * 2016-04-21 2016-09-07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可降解型防堵塞壤中限量滴灌装置
CN106332736A (zh) * 2016-08-25 2017-01-18 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塞流量调节滴头
CN110140635A (zh) * 2019-05-20 2019-08-20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环形互补流道的灌水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8771A1 (en) * 1997-10-14 1999-04-22 Hydroplan Engineering Ltd. An improved irrigation emitter unit
WO2003045131A2 (en) * 2001-11-28 2003-06-05 Agriplast S.R.L. Drop-by-drop irrigation hose having internal dripping elements
US20050284966A1 (en) * 2004-06-23 2005-12-29 Defrank Michael Emitter
WO2010055530A1 (en) * 2008-11-11 2010-05-20 La.Re.Ter. S.P.A. Device for the control of the flow of dripping irrigation hoses
CN201537545U (zh) * 2009-07-27 2010-08-04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镶式滴头
CN201768644U (zh) * 2010-06-10 2011-03-23 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紊流流道的内镶式扁平滴头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8771A1 (en) * 1997-10-14 1999-04-22 Hydroplan Engineering Ltd. An improved irrigation emitter unit
WO2003045131A2 (en) * 2001-11-28 2003-06-05 Agriplast S.R.L. Drop-by-drop irrigation hose having internal dripping elements
US20050284966A1 (en) * 2004-06-23 2005-12-29 Defrank Michael Emitter
WO2010055530A1 (en) * 2008-11-11 2010-05-20 La.Re.Ter. S.P.A. Device for the control of the flow of dripping irrigation hoses
CN201537545U (zh) * 2009-07-27 2010-08-04 新疆天业(集团)有限公司 内镶式滴头
CN201768644U (zh) * 2010-06-10 2011-03-23 甘肃大禹节水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紊流流道的内镶式扁平滴头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8075A (zh) * 2016-04-21 2016-09-07 北京林业大学 一种可降解型防堵塞壤中限量滴灌装置
CN106332736A (zh) * 2016-08-25 2017-01-18 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防堵塞流量调节滴头
CN110140635A (zh) * 2019-05-20 2019-08-20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环形互补流道的灌水器
CN110140635B (zh) * 2019-05-20 2022-01-11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环形互补流道的灌水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50369B (zh) 2013-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0369B (zh) 一种可降解型抗堵塞地下滴灌管及制造方法
CN206196583U (zh) 一种立体种养自循环灌溉绿化模块系统
CN104853593B (zh) 滴灌用滴头以及具备该滴灌用滴头的滴灌装置
CN102513229A (zh) 边缝夹层渗水滴灌管/带
CN101850309B (zh) 一种斜齿迷宫宽流道式涌泉根灌灌水器
CN201957530U (zh) 一种虹吸灌溉管道
CN201182113Y (zh) 圆弧形全自动供水供肥花箱
CN211671527U (zh) 一种植物种植机
CN203181719U (zh) 一种新型农业种植架
CN104452706A (zh) 一种灌溉输水渠道防渗型装配式生态护坡方法
CN209787996U (zh) 一种农业种植用光伏大棚
CN206341638U (zh) 一种新型栽培槽
CN202206784U (zh) 一种防堵塞滴头
CN202958273U (zh) 潮汐式灌溉专用托盘
CN109757353A (zh) 一种微化型多级鱼菜养殖设备
CN203554908U (zh) 一种渗灌器
CN103749186B (zh) 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种植床组合结构
CN212164331U (zh) 生态景观墙
CN201082403Y (zh) 地埋滴灌带
CN209390746U (zh) 植物保湿装置
CN203523473U (zh) 根灌器
CN102430488B (zh) 一种引黄滴灌用片式灌水器
CN215798743U (zh) 一种人工湖高回填五合一防治集成化水生态系统
CN203505181U (zh) 一种高密度室内种植的种植床组合结构
CN205455034U (zh) 一种灌水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