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48045A - 短距离无线中继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短距离无线中继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48045A
CN102548045A CN201010602203XA CN201010602203A CN102548045A CN 102548045 A CN102548045 A CN 102548045A CN 201010602203X A CN201010602203X A CN 201010602203XA CN 201010602203 A CN201010602203 A CN 201010602203A CN 102548045 A CN102548045 A CN 1025480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portable terminal
relay device
wireless relay
c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220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葛宁
张毅
蒙智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NTONE TIMES SCI-TECH.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GELIN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GELIN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GELIN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60220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48045A/zh
Priority to US13/005,494 priority patent/US8504015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84090 priority patent/WO2012083817A1/en
Publication of CN1025480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4804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0/00Affiliation to network, e.g. registration; Terminating affiliation with the network, e.g. de-registration
    • H04W60/005Multiple registrations, e.g. multih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Abstract

短距离无线中继方法和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中继装置。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包括:第一无线模块,配置为耦合至无线接入网,从而接收电话呼叫;以及第二无线模块,耦合至所述第一无线模块,从而处理电话呼叫,并配置为无线地连接至移动终端,以便在短距离无线链接上将电话呼叫发往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无线模块配置为工作在透传模式和解析模式之一上,从而与移动终端交换语音数据。

Description

短距离无线中继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并且,更特别地,涉及使用短距离无线技术中继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受到建筑物的墙和窗户造成的信号衰减,室内蜂窝通信的质量通常很差。常见的解决方案包括增强室外基站在下行方向上的输出功率,以及增加基站的数目。然而,这两种方法都增加了辐射,并造成了电磁污染。
其他解决方案,例如毫微微蜂窝基站,也已经得到了发展。毫微微蜂窝基站是一种专为在家庭或小型企业中的应用而设计的小型蜂窝基站。毫微微蜂窝基站一边与移动终端在同一蜂窝带宽上通信,一边通过陆行宽带IP连接至运营商网络。然而,毫微微蜂窝基站常常是技术复杂、难于管理并且费用昂贵的,通常也不适合便携。
本发明披露的方法和系统可用来解决上述一个或多个问题,以及其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包括一种无线中继装置。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包括:第一无线模块,配置为与无线接入网相耦合,以接收电话呼叫;以及耦合至第一无线模块的第二无线模块,以处理电话呼叫,配置为无线地连接至移动终端,以便在短距离无线链接中将电话呼叫传送至移动终端。进一步地,第二无线模块配置为在透传模式和解析模式之一中工作,以便与移动终端交换语音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包括一种移动无线通信终端。所述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包括:无线模块,音频编解码器和处理器单元。所述无线模块配置为在短距离无线链接上连接至无线中继装置,以便从无线接入网中接收电话呼叫,所述电话呼叫由耦合在所述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接入网之间的无线中继装置传递。进一步地,音频编解码器配置为处理对应于电话呼叫的语音信号。处理器单元耦合至无线模块以处理电话呼叫,以便使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应答所述电话呼叫,所述处理器单元配置为支持透传模式和解析模式之一,从而与无线中继装置交换语音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包括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无线中继装置,所述无线中继装置耦合在移动终端和无线接入网之间。该方法包括:所述移动终端搜索无线中继装置,并在搜索到无线中继装置后连接至所述无线中继装置。该方法还包括: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在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了登记请求后,向包含有多个移动终端的登记信息的数据库登记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包括所述移动终端经由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发起电话呼叫。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在短距离无线链接上以透传模式和解析模式之一交换对应于所述电话呼叫的语音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包括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无线中继装置。所述无线中继装置配置为耦合于无线接入网,移动终端配置为搜索无线中继装置并经由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向所述无线接入网发起电话呼叫。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配置为,在搜索到无线中继装置后,连接至所述无线中继装置。所述无线中继装置进一步配置为,在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了登记请求后,向包含有多个移动终端的登记信息的数据库登记所述移动终端。另外,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在短距离无线链接上以透传模式和解析模式之一交换对应于所述电话呼叫的语音数据。
本发明的其他方面能够根据披露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通信环境;
图2A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语音中继装置的框图;
图2B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蓝牙模块的框图;
图2C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无线模块的框图;
图3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计算机处理系统;
图4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移动终端的框图;
图5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移动终端中的语音或音频路径;
图6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移动终端的框架;
图7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语音中继装置的框架;
图8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另一种示意移动终端的框架;
图9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用于ATP请求的示意ATP指令;
图10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用于正常ATP响应的示意ATP指令;
图11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用于自发ATP响应的示意ATP指令;
图12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另一种示意的语音中继装置的框架;
图13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用于解析模式操作的RILD的示意功能框图;
图14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用于解析模式操作的RILD的另一个示意功能框图;
图15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操作流程;
图16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连接流程;
图17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配对流程;
图18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移动终端和语音中继装置之间的协商流程;
图19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发出呼叫流程;
图20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接收呼叫流程;
图21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移动终端通信质量控制流程;以及
图22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语音中继通信质量控制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参考如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示意实施例。在可能的情况下,附图中的各个部分提到的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将采用相同的参考标记。
图1示出了包括所披露实施例的某些方面的示意通信环境100。如图1所示,通信环境100包括核心网102、无线接入网104、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可以作为室内环境106。所提及的部件的类型和数量是为了举例的目的而示出。实施时可以使用任意数量的所列部件,也可以包括其他部件。
核心网102可以由网络运营商管理,以管理数据和语音的网络操作。核心网102与多个接入网连接,以将来自一个接入网的呼叫请求或数据请求连接到另一个接入网,从接入网接收上行信号,并向接入网发出下行信号。
无线接入网104可以包括任意合适的提供基于无线通信的合适的无线网。无线接入网104可以从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接收上行信号,并将该上行信号传送至核心网102和相应的接入网。无线接入网104还能够接收由核心网102发出的针对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的下行信号,并将该下行信号传送至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无线接入网104可使用任意合适的无线网络协议,例如WCDMA、CDMA、GSM、UMTS、WiMAX以及LTE等等。
进一步地,室内环境106可指任意合适的室内或楼内的小型或短距离无线网络,以提供改进的无线信号。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可以在一个短距离无线链接例如蓝牙通信链接上相互通信。其他无线链接也可以使用于室内环境106中。短距离无线技术可以指用在和用户近距离的地方例如住房、小办公室、以及楼房的无线技术。比如,蓝牙无线技术可用在10米或100米的距离通信。短距离无线链接还可包括基于合适短距离的无线频谱的无线链路,如基于工业、科学和医疗(ISM)无线频段的无线链路。语音中继装置110可以放置在窗户边,或具有强健稳定的蜂窝无线信号的其它合适的位置,并为移动终端120执行某些接收和发送功能,以便使来自移动终端120的天线的辐射可以显著减少。语音中继装置110可以是能在室内环境106中移动的,或可以由移动终端120的用户携带。因为语音中继装置110是通过无线链接与移动终端120进行通信并处理语音以及其他数据,语音中继装置110也可被称为无线中继装置110。一个无线中继装置除了支持语音通信外,还支持其它类型的通信,如短信、视频或多媒体通信。进一步地,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也可构成一个无线通信系统。
图2A示出了示意的语音中继装置110的框图。如图2A所示,语音中继装置110可以包括无线模块202、语音接口204、控制接口206、蓝牙模块208、无线接口210和射频(RF)接口214。语音中继装置110也可以包括用户识别模块(SIM)卡212。在某些实施例中,可选地,也可为语音中继装置110提供独立的处理器(未示出),或者独立处理器的功能也可以并入无线模块202和/或蓝牙模块208中。
无线模块202可以包括配置为能够与无线接入网通信的任意合适的部件。无线模块202可以通过无线接口210与无线接入网104通信,从无线接入网104接收通信信号,并将通信信号发送至无线接入网104。如上所解释的,无线接口210可支持多种蜂窝网络标准,例如,WCDMA、CDMA、GSM、UMTS、WiMAX以及LTE等等。
蓝牙模块208耦合在无线模块202和移动终端120之间,以接收来自无线模块202和移动终端120的语音和控制数据,并将语音和控制数据发送给移动终端120和无线模块202。例如,蓝牙模块208可根据蓝牙通信标准,经由RF接口214从移动终端120接收语音和控制数据,并可将接收的语音和控制数据解析为根据无线通信标准可用于无线接入网104的通信信号,并将解析的信号发送至无线接入网104。相似地,蓝牙模块208可由语音接口204和控制接口206分别接收来自无线模块202的语音和控制数据,并可将接收的语音和控制数据解析为用于移动终端120的蓝牙标准。
图2B示出了一种示意的蓝牙模块208的框图。如图2B所示,蓝牙模块208包括蓝牙芯片222、存储器224、接口226、天线单元228、显示器230、键盘232、语音接口234,例如脉冲编码调制(PCM)接口,和串行接口236,例如通用异步收发器(UART)接口。
蓝牙芯片222可包括任意合适的具有RF处理、基带处理和蓝牙协议处理能力的单片机或微控制单元,以使能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之间的蓝牙通信。存储器224可包括例如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信息的闪存(FlashMemory)装置的任意合适的存储装置。进一步地,接口226可包括例如UART串口和PCM总线的任意合适的接口装置。蓝牙模块208经由使用语音接口234和/或串行接口236的接口226与无线模块202通信。也可采用其他接口或装置。
键盘232可包括为用户配置语音中继装置110以及将某些信息输入语音中继装置110中的任意合适的键盘。显示器230可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显示器或LCD显示装置的任意合适的装置,以向用户显示或指示信息。
图2C示出了一种示意的无线模块202的框图。如图2C所示,无线模块202包括语音电路244、控制器242、存储器248、语音接口234,串行接口236、无线接口210和电源250。控制器242可包括用于提供无线模块202的控制功能的任意合适的控制器。电源250可包括用于向无线模块202及可选地向语音中继装置110提供电源的任意合适的电源装置。尽管图示的电源250放置在无线模块202中,电源205也可放置在蓝牙模块208或语音中继装置110中。
存储器248可包括与存储器224类似的任意合适的存储装置,并可与存储器224一样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其它信息。语音电路244可包括实现通过无线接口210接收输入呼叫和发起输出呼叫,并通过语音接口234提供去往/来自蓝牙模块208的双向PCM数据流等功能的任意合适的电路。无线接口210可支持蓝牙通信和/或其它短距离无线通信链接。进一步地,可在无线模块202中提供串行接口236,以便与蓝牙模块208通信。
在实施时,多种控制模块,例如蓝牙芯片222、控制器242和移动终端120中相似的控制模块,可以在任意合适的处理硬件和/或软件中实现。图3示出了用于实现多种控制模块的示意计算机处理系统300。
如图3所示,处理系统300可包括处理器302、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单元304、只读存储器(ROM)单元306、通信接口308和输入/输出接口单元310。当然,在实施中还可添加其它部件及删除某些装置。
处理器302可包括任意合适的图形处理单元(GPU)、通用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微控制器,以及专用集成电路(ASIC)等等。处理器302也可包括用于提供基于特定用途的特定功能的处理单元。进一步地,处理器302可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序列,以执行与处理系统300有关的多种处理。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从只读存储器306装载到RAM304中,由处理器302执行。
通信接口308可提供通信连接,以便处理系统300可被遥控接入和/或经由多种通信协议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其它通信网络与其他系统通信,所述通信协议可以是例如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等。
输入/输出接口310提供给用户以向处理系统300输入信息,或提供给用户以接收来自处理系统300的信息。例如,输入/输出接口310可包括任意合适的输入装置,例如遥控装置、键盘、鼠标、电子图形输入板(electronic tablet)、语音通信装置、或任意其它光学或无线输入装置。输入/输出接口310也可包括任何适当的输出设备,如用于显示某些信息给用户的显示屏幕、播放的铃声或其他语音通知用户的扬声器、或其他类型的显示装置(如LED)。
回到图1,移动终端120可包括任意现成产品或定制的蜂窝电话、智能电话、手写板、记事本,或任意类型的具有蜂窝或其它无线能力的便携处理装置。图4示出了一种示意的移动终端120的框图。
如图4所示,移动终端120可包括音频编解码器(CODEC)402,该编解码器可包括混合器(MIX)406和复用器(MUX)404。麦克风408和扬声器410耦合到音频CODEC402上。天线412可耦合到蓝牙芯片414,以提供RF功能,音频CODEC402耦合到蓝牙芯片上以提供音频信道422。音频CODEC402也可耦合到主处理器416。
音频CODEC402可经由多种接口类型耦合到主处理器416和/或蓝牙芯片414,例如模拟接口、PCM接口、I2S(inter-IC-sound)接口、PDM接口。进一步地,主处理器416和蓝牙芯片414通过串行接口418和420耦合。更特别地,串行接口418可以是控制信道,且串行接口420可以是数据信道。串行接口418和串行接口420也可以是单独或多个物理串行接口的逻辑接口,物理串行接口可以包括例如UART,SPI,或USB接口。当然在实施时也可采用其他配置方式。
主处理器416可为移动终端120提供控制和数据功能。主处理器416可包括任意合适的处理器,例如处理系统300的处理器302。麦克风408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合适类型的麦克风,并可从移动终端120的用户处接收语音信号,以及将语音信号发送至音频CODEC402进行处理,处理后的语音信号可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提供给蓝牙芯片414或主处理器416。相似地,音频CODEC402也可从蓝牙芯片414或主处理器416处接收语音数据,并将接收的语音数据转换为用于扬声器410的语音信号。扬声器4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合适类型的扬声器,并可从音频CODEC402处接收语音信号以产生声音。
进一步地,蓝牙芯片414或类似的无线单元可提供任意合适的蓝牙通信模块功能,以处理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之间的短距离无线通信,包括主控接口(HCI)功能。主处理器416可基于某些协议通过串行接口418控制蓝牙芯片414。软件程序可由主处理器416和/或蓝牙芯片414执行,以实现移动终端120的功能,从而确保能够通过语音中继装置110在移动终端120上实现语音通信。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也可包括蜂窝接口,用于使用蜂窝网络通信,例如WCDMA、CDMA、GSM、WiMAX和LTE,等等(未示出)。
图5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移动终端120内部的示意语音和音频路径。如图5所示,语音/音频路径可直接建立在蓝牙芯片414以及扬声器410和/或麦克风408之间,途经音频CODEC402(如音频CODEC402内部的双箭头实线所示)。即,音频CODEC402直接支持来自蓝牙芯片414的语音数据格式。
可选地,语音/音频路径可建立在蓝牙芯片414以及扬声器410和/或麦克风408之间,途经主处理器416和音频CODEC402(如双箭头虚线所示)。在这种配置方式中,来自音频CODEC402去往蓝牙芯片414,和来自蓝牙芯片414去往音频CODEC402的语音数据由主处理器416中继。在这种配置方式中,蓝牙芯片414和音频CODEC402之间的直接语音/音频路径可以不用或是不必要的。尽管没有示出,移动终端120也可以包括用于使用无线接入网通信的音频/语音路径,所述无线接入网例如是WCDMA、CDMA、GSM、WiMAX和LTE等。
图6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一致的移动终端120的示意结构图。如图6所示,移动终端120可通过分为不同功能层的硬件和软件实现。例如,移动终端120的硬件和软件层可包括Java应用层632、Java框架层634、本地框架层636、操作系统内核空间638和硬件层640。
硬件层640可包括具有用于移动终端120的某些功能的实际的硬件装置,例如CODEC402、麦克风408、扬声器410、蓝牙芯片414和天线412,等等,也可包括其它装置。进一步地,蓝牙芯片414可经由某个音频接口直接或间接地耦合至CODEC402。
操作系统内核空间638可包括任意合适的操作系统(OS)部件,例如高级Linux声结构(ALSA)驱动程序、串口驱动程序,等等。可使用任意OS,例如Linux、Android、Windows等等。进一步地,本地框架层636可包括在OS上运行的任意合适的OS特定软件框架,例如音频引擎606,和无线电接口层进程(RILD)618,点对点协议(PPP)进程620。
Java框架层634可包括用于在本地框架层636上运行的移动终端120的任意合适的Java软件环境,例如音频服务604,通话和PDP链接614,PPP链接616。进一步地,Java应用层632可包括用于移动终端120的任意合适的应用程序,例如音频程序602,及提供通话以及其它通信相关功能的应用程序612。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的框架的不同层可协作完成一项或多项特别的任务。例如,音频程序602可向移动终端120的用户提供某些音频功能,例如音频重放或语音通信。音频程序602可通过音频服务604提供这些音频功能,所述音频服务604依次使用音频引擎606、ALSA驱动程序608和CODEC402执行这些功能。
同样,例如,可向用户提供应用程序612来用于某些语音和/或数据功能,如产生电话呼叫或文本通信。应用程序612可使用通话和PDP链接614、PPP链接616、RILD进程618、PPPD进程620、串口驱动程序622、蓝牙芯片414和天线412提供那些功能。通话和PDP链接614和RILD进程618可用于语音应用,PPP链接616和PPPD进程620可用于数据应用。应用程序612也可使用音频程序602和其它相关层。
更特别地,移动终端120可使用某些蓝牙Profile提供服务。例如,移动终端120可使用串口Profile(SPP)提供多种服务,例如数据服务。SPP服务可产生一个或多个链接到语音中继装置110的虚拟串行装置,以建立数据通信。又例如,移动终端120也可使用头戴式Profile(HSP)提供多种服务,例如语音服务(未示出)。
例如,RILD618可从其它层接收控制数据,并可使用一个或多个虚拟串行装置,将控制数据发往语音中继装置110。RILD618可使用标准调制解调器指令,例如AT指令,来经由语音中继装置110建立和/或执行语音通信。标准调制解调器指令包括任何通常使用的或按标准使用的调制解调器指令。在某些实施例中,RILD618可接收多种请求,例如来自上层的用于语音呼叫、文本消息或PDP链接的请求。在接收到这些请求之后,RILD618可将请求解析为可被其它通信部件(未示出)识别的AT指令,所述通信部件包括例如无线调制解调模块。同时,RILD618可以建立同步面向连接(SCO)链路、扩展的同步面向连接(eSCO)链路或其他链路以向语音中继装置110传送语音信号。PPPD620可执行与RILD618相似的功能以提供控制和/或数据服务。
在相反方向,语音中继装置110可通过一个或多个虚拟串行装置将目的地为移动终端120的控制数据发往移动终端120。RILD618可从一个或多个虚拟串口装置接收发来的控制数据,并可进一步地将接收的控制数据发送给相应的层或应用。在某些实施例中,RILD618可接收对应于电话呼叫、文本消息或PDP链接的AT指令。同时,RILD618可以建立同步面向连接(SCO)链路、扩展的同步面向连接(eSCO)链路或其他链接以便从语音中继装置110接受语音信号。PPPD620可执行与RILD618相似的功能以提供控制和/或数据服务。
图7示出了对应于移动终端120的语音中继装置110的示意框架图。如图7所示,语音中继装置110也可通过分为不同功能层的硬件和软件实现。例如,语音中继装置110的硬件和软件可包括硬件层740、协议层742、Profile层744和系统层746。列出这些层仅用于说明性的目的,实施当中也可以包括其它层,如多种OS层和其他结构和程序层。
硬件层740可包括具有用于语音中继装置110的某些功能的实际的硬件装置,例如蓝牙芯片222、天线单元228和无线模块202,等等,也可以包括其它装置。进一步地,蓝牙芯片222可与移动终端120通信,并可耦合至无线模块202,从而经由无线模块202建立将来自移动终端120的某些语音数据发往核心网102的语音链接,该无线模块20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无线通信链接。
协议层742可包括任意合适的协议部件,例如主控接口(HCI)协议716,逻辑链路控制及适配协议(L2CAP)718,服务发现协议(SDP)720,和射频通信协议(RFCOMM)722等。当然还可包括其它协议。进一步地,Profile层744可包括语音中继装置110提供的多种蓝牙服务Profile,例如通用接入Profile(GAP)710、头戴式Profile(HSP)或免提Profile(HFP)(HS/HFProfile)712、串口Profile(SPP)714,等等。另外,在多种Profile和协议之间可执行某些登记处理。
进一步地,系统层746可包括任意合适的部件,以将系统级服务提供给其它部件或语音中继装置110,例如系统控制单元702、语音链接控制单元704、中继单元706,等等。系统控制单元702可控制系统的其它部件,例如GAP Profile710、语音链接控制单元704和中继单元706,从而使能系统操作。语音链接控制单元704可控制与语音中继装置110的语音链接相关的部件,中继单元706可耦合至串行接口226(属于接口226的串行接口),以将接收的来自蓝牙芯片222的数据发往无线模块202,而不必进一步地译码或解析。即,中继单元706实现了不必解析而发送接收的控制和/或语音信号的语音中继装置110的透传模式。相反地,中继器707可将从无线模块202接收的数据经由串行接口226发往蓝牙芯片222。串行接口226可包括任意合适的串口,并可耦合至无线模块202的数据/控制接口238。
图8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一致的移动终端120的另一个示意结构图。如图8所示,移动终端120可与图6类似地使用相同部件实现。图8中的实现与图6中的实现之间的区别在于,在图8的实现中使用了新的RILD进程818。
RILD818可使用连接到语音中继装置110的一个或多个虚拟串行装置建立数据通信。即,RILD818可从其它层接收控制数据,并可使用一个或多个虚拟串行装置将控制数据发往语音中继装置110。同时,RILD818可以建立与语音中继装置110的SCO链路、eSCO链路或其他链路进行语音通信。进一步地,RILD818可在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之间使用个性化的或自定义的接口语言,称为抽象电话协议(ATP),来实现通信。因为ATP仅在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之间共享,从而建立和/或执行语音通信,与语音通信有关的其它系统(例如,核心网102)不能理解ATP指令。更进一步地,语音中继装置110内的无线模块202也不能理解ATP指令,因此语音中继装置110需要把ATP解析成无线模块202可识别的指令。
ATP可包括两类指令。第一类包括请求指令,即,来自移动终端120的多种请求,例如用于拨号或PDP链接的请求。第二种包括响应指令,即,来自语音中继装置110的、用于答复来自移动终端120的请求以及来自网络侧的请求的多种响应。网络侧可指无线接入网104或核心网102的装置或软件部件。进一步地,来自语音中继装置110的、答复来自移动终端120的多种请求的多种响应可被称为正常响应(NR);来自网络侧的请求可被称为自发响应(UR)。另外,也可使用其它类型的指令。
ATP指令可包括一系列ASCII字符,例如以“ATP”开头的字符。图9示出了用于ATP请求(ATPQ)的示意的ATP指令。如图9所示,ATPQ指令包括多个指令子类,例如SIM卡指令、通话指令、SMS指令、登记指令、其它指令和扩展指令。还可包括其它类型的指令。
每个子类可包括一系列具体的ATP指令。例如,ATPQ_CAL子类可包括的ATP指令可以是呼叫建立请求(ATPQ_CAL_DIAL)、挂断请求(ATPQ_CAL_HANG)、呼叫等待请求(ATPQ_CAL_WAIT)、呼叫保持请求(ATPQ_CAL_SWITH_WAIT)、呼叫发送请求(ATPQ_CAL_FORWARD)、呼叫静音请求(ATPQ_CAL_MUTE)和呼叫历史请求(ATPQ_CAL_LAST),当然还可包括其它的指令。
进一步地,ATP指令也可包括用分隔符(例如,“#”)从指令部分隔开的一个或多个参数。例如,呼叫建立请求可以是ATPQ_CAL_DIAL#65478898。还可使用其它格式。
图10示出了用于正常ATP响应(ATPR)的示意ATP指令。如图10所示,ATPR指令也包括多种响应子类,例如通用回应、SIM卡响应、通话响应、SMS响应、登记响应、其它响应和扩展响应。通用回应用于返回对应于一般请求的执行状态。例如,ATPR_GEN_OK可指示成功执行了一个请求,ATPR_GEN_FAIL可指示请求执行失败,并跟随特定的差错码和差错信息,例如ATPR_GEN_FAIL#E10223#NO_SIM_CARD;ATPR_GEN_ERR可指示请求不能译出或请求包含错误。进一步地,其它ATPR指令子类可答复特殊的请求,也可包括响应于所述特殊请求的详细参数。
图11示出了用于自发ATP响应(ATPU)的示意的ATP指令。如图11所示,与图9类似地,ATPU指令也包括多种响应子类,例如SIM卡响应、通话响应、SMS响应、登记响应、其他响应以及扩展响应。然而,这些响应来自网络侧,且并不答复任何来自移动终端120的请求。
正如之前解释的那样,当移动终端120使用ATP建立通信,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对ATP指令进行解析。图12示出了另一种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语音中继装置110的示意框架。图12中的实现方式与图7中的实现方式类似。然而如图12所示,与图7的实现方式不同的是,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包括单独的解析单元1202。
解析单元1202可耦合至中继单元706,以接收来自移动终端120的ATP指令,并将ATP解析为可由网络侧的无线模块202以及其它通信装置识别的其它格式例如标准调制解调指令。解析单元1202也可以耦合至串口226,从而将已解析的指令发往无线模块202。
相反地,解析单元1202可从核心网或网络侧的其它移动装置处通过无线模块202接收指令或响应,并将接收到的指令或响应解析为ATP指令,将解析后的ATP指令通过中继单元706发往移动终端120。即,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工作在解析模式上。
另一方面,在操作中,移动终端120可使用的一种具体的操作模式,例如透传模式操作,或解析模式操作。图13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用于解析模式操作的RILD818示意功能框图。
如图13所示,新RILD818可包括readerloop1302、eventloop1304、套接字1320、串行装置1330。RILD818可从上层接收请求,并将响应经由套接字1320发往上层。eventloop1304可包括能处理与套接字1320交互的任意合适的软件程序。例如,eventloop1304可包括接收来自上层的多种请求的请求处理程序1308,以及用于等待接收来自语音中继装置110响应的等待正常响应1310。
进一步地,readerloop1302可耦合至串行装置1330,以接收来自语音中继装置110的响应,例如正常响应(NR)和自发响应(UR)。readerloop1302可包括NR和UR处理程序1306,以处理从语音中继装置110接收的正常响应和/或网络侧接收的自发响应。
更特别地,如图14所示,NR和UR处理程序1306可包括解析ATP响应1406,以解释接收的响应。如果接收的响应是ATP UR,NR和UR处理程序1306或解析ATP响应1406可将接收的ATP UR进行解析后直接通过套接字1320发往上层。另一方面,如果接收的响应是ATP NR,NR和UR处理程序1306或解析ATP响应1406可将接收的ATP NR发往eventloop1304,由等待正常响应1310进行处理。处理后的ATP NR可由eventloop1304经由套接字1320发往上层。
回到图1,不管是使用AT指令或ATP指令,语音中继装置110通过和移动终端120耦合来支持移动终端120上的远程人机界面操作。另外,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在执行某些通信功能期间可互相交互。图15示出了由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执行以实现语音通信的示意操作流程1500。
如图15所示,开始时,语音中继装置110和/或移动终端120可启动和初始化包括蓝牙功能的系统设置(1502)。例如,语音中继装置110可配置为与允许连接到语音中继装置110的移动终端120相一致。这样的配置可包括移动终端120的某些信息,例如蓝牙设备号、蓝牙移动终端编号、配对默认密码(例如,1234)和蓝牙终端登陆状态,等等。另外也可包括其它信息和配置。
为了便于操作,这样的配置信息可存储在语音中继装置110的数据库中。进一步地,语音中继装置110可使能蓝牙并将蓝牙设为可见,或可将蓝牙配置为默认可见。移动终端120被使能后,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建立蓝牙链接(1504),语音中继装置110可登记移动终端120用于接入(1506)。图16示出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连接流程1600。
如图16所示,开始时,移动终端120可将特定值t0赋予延时参数t(1602)。t0值可以是预设的,或在运行期间确定。移动终端120随后可执行蓝牙搜索,以搜索语音中继装置110(1604),并确定是否搜索到语音中继装置110(1606)。
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未搜索到语音中继装置110(1606,否),移动终端120可将延时参数t值翻倍(1608)。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可确定延时参数t的值是否超出了预定的最大延时参数值tmax(1610)。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了延时参数t的值大于tmax(1610,是),移动终端120可确定登记失败,连接流程1600终止。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延时参数t的值不大于tmax(1610,否),移动终端120可延迟由延时参数值确定的时间量t,并返回至1604再次搜索语音中继装置110。
另一方面,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找到了语音中继装置110(1606,是),移动终端120可与语音中继装置110配对,并连接至语音中继装置110(1612)。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可以采用某些方式相互交互,以相互配对和相互连接。图17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配对流程1700。
如图17所示,移动终端120可确定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之间是否已经存在RFCOMM会话(1702)。如果不存在RFCOMM会话(1702,否),移动终端120可发起L2CAP链接,请求连接至语音中继装置110(1704)并阻塞直到从语音中继装置110接收到响应(1706)。从语音中继装置110接收到响应之后,移动终端120可发起L2CAP配置请求至语音中继装置110(1708),并阻塞直到从语音中继装置110接收到应答(1710)。在接收到应答之后,移动终端120转到步骤1712。接着移动终端120可发送设置异步平衡模式(SABM)帧至语音中继装置110,以请求RFCOMM连接(1712);设置异步平衡模式(SABM)帧是一种用于在初始站和二级站之间建立逻辑链接,并通知二级站使用的操作模式的未编号帧。移动终端120也可启动定时器,并等待来自语音中继装置110的响应(1712)。至此,RFCOMM会话建立,转到步骤1716协商建立通道。
另一方面,如果已存在RFCOMM会话(1702,是),则直接转到步骤1716协商建立通道。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可确定语音中继装置110是否接受了RFCOMM连接(1714)。例如,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了语音中继装置110没有接受RFCOMM连接(1714,否),移动终端120可返回1712重新发送SABM帧。
另一方面,例如当语音中继装置110发回未编号的应答(UA)帧至移动终端120以确认RFCOMM连接时,移动终端120可确定语音中继装置110接受了RFCOMM连接,并进入RFCOMM连接的异步平衡模式(ABM)(1714,是)。
即,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了语音中继装置110接收了RFCOMM连接(1714,是),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可进一步协商建立通道(1716)。图18示出了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之间的示意的协商流程1800。
如图18所示,开始时,语音中继装置110可进入ABM模式,并将UA帧返回给移动终端120以应答连接(1802)。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进入协商步骤(1804)。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发送参数协商(PN)帧至移动终端120,并等待来自移动终端120的响应(1806)。
移动终端120从语音中继装置110接收PN帧,检查PN帧中的参数,并发回新的PN帧以响应语音中继装置110(1808)。可选地,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可执行安全的配对流程,以保证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之间所建链接的安全性(1810)。例如,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可使用安全简单配对(SSP)机制,以执行安全的配对流程,并可在安全配对流程中使用存储的配对密码。另外也可使用其它配对机制。
安全配对后,移动终端120可发出显示接受了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之间的通信信道的UA帧(1812)。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可使用调制解调状态指令(MSC)帧协商通信信道参数(1814)。任意合适的信道参数均可协商。信道参数协商后,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之间的通信信道建立,并为用户做好准备(1816)。
如果在特定环境下,例如超时事件或其它事件下,不管移动终端120或语音中继装置110均可确定断开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之间的链接,移动终端120或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分别将断开(DISC)帧发送至语音中继装置110或移动终端120。在接收了DISC帧之后,移动终端120或语音中继装置110可终止已建立的链接,并释放相关资源。如果所有的数据链接衔接标识(DLCI)的数据链接均已断开,移动终端120或语音中继装置110可断开相互间的任意控制信道,并可断开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之间的L2CAP链接。
回到图17,在协商建立通道后(1716),配对流程1700完成。
回到图16,在移动终端120配对并连接到语音中继装置110(1612)后,移动终端120可请求登记到语音中继装置110(1614)。移动终端120可向语音中继装置110发送含有登记过程中所需的适当信息的登记请求,例如电话号码和/或国际移动用户标识(IMSI)等等。在接收了来自移动终端120的登记请求之后,语音中继装置110可查找登记数据库(1616)以确定请求的移动终端120是否在登记列表中(1618)。登记数据库可以包括允许在语音中继装置110上登记的多个移动终端的信息。
如果语音中继装置110没有在登记列表中发现请求的移动终端120(1618,否),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判定该登记失败,连接流程终止。另一方面,如果语音中继装置110在登记列表中发现了请求的移动终端120(1618,是),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向请求的移动终端120返回登记成功的指示(1620)。进一步地,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可为正常操作切换角色(1622)。即,如果语音中继装置110不是蓝牙通信的主设备而移动终端120是主设备,移动终端120可与语音中继装置110切换角色,从而使语音中继装置110为蓝牙通信的主设备,这就是正常操作的情形。
回到图15,在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建立了蓝牙链接(1504),以及语音中继装置110登记了移动终端120用于接入(1506)之后,移动终端120可向来自网络侧的外部装置发起语音通信(1508)。图19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发出呼叫流程1900。
如图19所示,开始时,移动终端120决定向特定的电话号码发起一个发出呼叫(1902)。举例来说,移动终端120的用户可使用图形用户界面(GUI),如电话键盘界面或相似的GUI,通过输入被叫的电话号码产生呼叫。用户产生呼叫后,移动终端120可向用户指示已产生了呼叫。进一步地,如之前所解释的,移动终端120可以尝试与语音中继装置110连接(1904)。
移动终端120可进一步确定与语音中继装置110的连接是否成功(1906)。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了与语音中继装置110的连接不成功(1906,否),移动终端120可使用蜂窝无线接口,如WCDMA、CDMA、GSM、WiMAX或LTE,来产生发出呼叫(1908)。
另一方面,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了与语音中继装置110的连接是成功的(1906,是),移动终端120可以在异步面向连接逻辑(ACL)传输信道上建立信令连接,并在同步面向连接(SCO)信道上建立语音连接(1910)。当然也可采用其它配置。
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可在建立的信令链接上将被呼叫号码以及其它呼叫相关信息发往语音中继装置110(1912)。如前所述,移动终端120可支持透传工作模式和解析工作模式并基于语音中继装置110的操作模式使用AT指令或ATP指令。例如,如果语音中继装置110工作在透传模式下,则移动终端120使用AT指令;如果语音中继装置工作在解析模式下,则移动终端120使用ATP指令。
语音中继装置110可使用无线模块202产生发出呼叫,并可以向移动终端120发送振铃音(1914)。语音中继装置110也可确定通话呼叫是否连接上(1916)。如果语音中继装置110确定了呼叫没有被连接(1916,否),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在信令链接上,将连接失败通知到移动终端120(1918)。语音中继装置110也可发送失败原因,例如占线或未开机,等等。移动终端120可在GUI上向用户显示呼叫失败以及失败原因(1920)。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可关闭信令链接和语音链接(1934)。
另一方面,如果语音中继装置110确定呼叫被连接(1916,是),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在语音链接上将所连接的呼叫的语音数据发送至移动终端120(1922)。移动终端120可从语音中继装置110处接收语音数据,并可将与呼叫相关的新的语音数据发送至语音中继装置110,从而发往外部电话装置(1924)。
进一步地,语音中继装置110可确定呼叫是否结束(1926)。如果呼叫没有结束(1926,否),则语音中继装置110继续将语音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120(1922)。然而,如果呼叫结束(1926,是),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可进一步确定是否是用户,也就是移动终端120,终止了呼叫(1928)。
如果是用户终止了呼叫(1928,是),移动终端120可在信令链接上通知语音中继装置110呼叫已终止,以便语音中继装置110能够终止网络侧上的呼叫(1930),移动终端120可关闭信令链接和语音链接(1934)。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用户终止的呼叫(1928,否),即,网络侧终止了呼叫,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在信令链接上通知移动终端120呼叫已终止(1932),移动终端120可关闭信令链接和语音链接(1934)。
回到图15,在操作期间,移动终端120也可接收由语音中继装置110转至移动终端120的呼叫的相关语音通信(1510)。图20显示的是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接入呼叫流程2000。如图20所示,开始时,语音中继装置110经由无线模块202接收输入呼叫(2002)。收到输入呼叫后,语音中继装置110可检查所述输入呼叫,并确定一个可以用来接收输入呼叫的移动终端120。语音中继装置110并与此移动终端120建立连接(2004)。
进一步地,语音中继装置110可确定与移动终端120的连接是否成功(2006)。如果语音中继装置110确定了与此移动终端120之间的连接不成功(2006,否),语音中继装置110可振铃其它已连接的电话设备,从而显示输入呼叫和/或移动终端120的不可用(2008),并结束输入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语音中继装置110确定了与移动终端之间的连接成功(2006,是),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在ACL链接上建立信令链接(2010),并可在建立的信令链接上将呼叫者的电话号码发送至此移动终端120(2012)。
从语音中继装置110接收了呼叫者信息之后,移动终端120可在GUI上将输入呼叫通知用户,并可确定用户是否接受了输入呼叫(2014)。如果用户没有接受输入呼叫(2014,否),移动终端120可通知语音中继装置110断开输入呼叫(2016)。从而,语音中继装置110断开输入呼叫(2018),移动终端120在GUI上将拒接电话显示给用户(2020)。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可关闭信令链接和语音链接(2038)。
另一方面,如果用户接受了输入呼叫(2014,是),移动终端120可通知语音中继装置110连接输入呼叫(2022)。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在SCO连接上进一步建立与此移动终端120的语音链接(2024)。
建立了与移动终端120之间的语音链接之后,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在语音链接上将语音数据发往此移动终端120(2026)。移动终端120可从语音中继装置110接收语音数据,并可将与输入呼叫相关的新的语音数据发送给语音中继装置110,从而发往外部电话装置(2028)。
进一步地,语音中继装置110可确定呼叫是否结束(2030)。如果呼叫没有结束(2030,否),则语音中继装置110继续将语音数据发送到移动终端120(2026)。然而,如果呼叫结束(2030,是),语音中继装置110和移动终端120可进一步确定是否是用户,也就是移动终端120,终止了呼叫(2032)。
如果是用户终止了呼叫(2032,是),移动终端120可在信令链接上通知语音中继装置110呼叫已终止,以便语音中继装置110能够终止网络侧上的呼叫(2034),移动终端120可关闭信令链接和语音链接(2038)。
另一方面,如果不是用户终止的呼叫(2032,否),即,网络侧终止了呼叫,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在信令链接上通知移动终端120呼叫已终止,并结束呼叫(2036),移动终端120可关闭信令链接和语音链接(2038)。
回到图15,在操作中,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也可控制通信质量(1512)。例如,移动终端120和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基于某些通信参数控制通信质量。图21示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示意的移动终端通信质量控制流程2100。
如图21所示,开始时,移动终端120经由语音中继装置110启动通信(2102)。移动终端120可同时检查某些通信参数,例如HCI_Read_RSSI(即,蓝牙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和HCI_Get_Link_Quality(即,蓝牙链接质量指示符)(2104)。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可确定任意或所有通信参数是否低于阈值并超过一定量的时间(2106)。
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了任意或所有通信参数没有低于阈值并超过一定量的时间(2106,否),移动终端120返回到2104步骤,继续检查通信参数。另一方面,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了任意或所有通信参数低于阈值并超过一定量的时间(2106,是),移动终端120可在呼叫接口显示该信息,从而向用户指示没有达到要求的通信质量(2108)。进一步地,移动终端120可确定用户是否继续呼叫(2110)。
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了用户不再继续呼叫(2110,否),移动终端120可结束通信质量控制流程2100。另一方面,如果移动终端120确定了用户继续呼叫(2110,是),移动终端120可使用蜂窝网代替语音中继装置110执行通信(2112)。
图22显示了与披露的实施例相一致的语音中继装置通信质量控制流程。如图22所示,开始时,语音中继装置110启动与移动终端120的通信(2202)。语音中继装置110可同时检查某些通信参数,例如HCI_Read_RSSI和HCI_Get_Link_Quality(2204)。所述通信参数可包括用于蓝牙无线链接的参数或蜂窝无线链接的参数,或两者皆包括。进一步地,语音中继装置110可确定任意或所有通信参数是否低于阈值并超过一定量的时间(2206)。
如果语音中继装置110确定了任意或所有通信参数没有低于阈值并超过一定量的时间(2206,否),语音中继装置110返回到2204步骤,继续检查通信参数。另一方面,如果语音中继装置110确定了任意或所有通信参数低于阈值并超过一定量的时间(2206,是),语音中继装置可由于没有达到要求的通信质量而断开语音链接(2208)。
回到图15,流程1500完成,或从步骤1508开始重复,从而执行与外部装置的语音通信,以及控制通信质量。
所披露的系统和方法可提供许多有利的应用。例如,通过将语音中继装置放置在窗户附近,或放置在具有更强健更稳定的蜂窝信号的其他位置,移动终端在室内通过鲁棒可靠的蓝牙信号与语音中继装置连接,从而使移动终端电话呼叫的语音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对移动终端用户的辐射水平显著降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还具有其它方面的优势和应用。

Claims (25)

1.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包括:
第一无线模块,配置为与无线接入网相耦合,以接收电话呼叫;
第二无线模块,耦合至所述第一无线模块,以处理所述电话呼叫,并配置为无线地连接至移动终端,以便在短距离无线链接中将所述电话呼叫传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模块配置为在透传模式和解析模式之一中工作,以便与所述移动终端交换语音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短距离无线链接是蓝牙无线链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无线模块支持蜂窝无线链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中继装置,其中:
当工作在透传模式时,所述第二无线模块使用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可识别的标准调制解调指令,从而与所述移动终端交换对应于电话呼叫的控制数据;
当工作在解析模式时,所述第二无线模块使用抽象电话协议(ATP)指令,与所述移动终端交换对应于电话呼叫的控制数据,并将ATP指令解析为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可识别的标准调制解调指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ATP指令至少包括ATP请求指令类型、ATP正常响应类型和ATP自发响应类型。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中继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无线模块包括登记数据库,以包括预配置的多个移动终端的登记信息;以及
在将电话呼叫发往所述移动终端之前,所述第二无线模块基于所述登记数据库登记所述移动终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中继装置,其中:
在登记所述移动终端之前,所述第二无线模块配置为根据来自所述移动终端的请求执行蓝牙配对和连接流程。
8.一种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包括:
无线模块,配置为在短距离无线链接上连接无线中继装置,以便从接收从由耦合在所述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和所述无线接入网之间的无线中继装置传递的电话呼叫,所述电话呼叫由所述无线接入网发出;
音频编解码器,用于处理对应于电话呼叫的语音信号;以及
处理器单元,耦合至所述无线模块以处理电话呼叫,以便使所述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应答所述电话呼叫,
其中,所述处理器单元配置为支持透传模式和解析模式之一,从而与无线中继装置交换语音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短距离无线链接是蓝牙无线链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包括至少由一个扬声器和一个话筒组成的语音单元;以及
至少所述处理器单元和所述音频编解码器之一在所述无线模块和所述语音单元之间中继对应于电话呼叫的语音信号。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其中:
当工作在透传模式时,所述处理器单元使用所述无线中继装置中的第一无线模块可识别的标准调制解调指令,从而与所述无线中继装置交换对应于电话呼叫的控制数据。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其中:
当工作在解析模式时,所述处理器单元使用抽象电话协议(ATP)指令,与所述无线中继装置交换对应于电话呼叫的控制数据,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将ATP指令解析为所述第一无线模块可识别的标准调制解调指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ATP指令至少包括ATP请求指令类型、ATP正常响应类型和ATP自发响应类型。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处理器单元配置为执行分离的处理路径,从而分别处理ATP正常响应和ATP自发响应。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其中:
所述无线模块配置为执行与无线中继装置之间的蓝牙配对和连接流程;以及将登记请求发送到无线中继装置。
16.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以及耦合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无线接入网之间的无线中继装置,该方法包括:
所述移动终端搜索无线中继装置的搜索步骤;
在搜索到无线中继装置后,所述移动终端连接至所述无线中继装置的连接步骤;
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在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了登记请求后,基于包含有多个移动终端的登记信息的数据库,登记所述移动终端的登记步骤;以及
所述移动终端经由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向所述无线接入网发起电话呼叫的发起步骤;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在短距离无线链接上以透传模式和解析模式之一交换对应于所述电话呼叫的语音数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短距离无线链接是蓝牙无线链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连接步骤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中继装置配对;
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中继装置之间协商多个通信参数;
在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中继装置之间建立通信信道。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
搜索到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后,当所述移动终端未能连接到所述无线中继装置时,所述移动终端为所述电话呼叫从所述蓝牙无线链接切换到蜂窝通信链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进一步包括:
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和所述移动终端检查至少包括无线通信强度指示和蓝牙无线链接的链接质量的多个通信参数;
当多数通信参数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为所述电话呼叫从所述蓝牙无线链接切换到蜂窝通信链接;并且
当多数通信参数低于第二阈值时,所述无线中继装置断开所述电话呼叫。
2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
无线中继装置,配置为耦合于无线接入网;以及
移动终端,配置为搜索无线中继装置并经由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向所述无线接入网发起电话呼叫;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配置为,在搜索到无线中继装置后,连接至所述无线中继装置;
所述无线中继装置进一步配置为,在从所述移动终端接收了登记请求后,基于包含有多个移动终端的登记信息的数据库,登记所述移动终端的登记;以及
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和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在短距离无线链接上以透传模式和解析模式之一交换对应于所述电话呼叫的语音数据。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短距离无线链接是蓝牙无线链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在连接所述无线中继装置时,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配置为:
和所述无线中继装置配对;
和所述无线中继装置之间协商多个通信参数;以及
和所述无线中继装置之间建立通信信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配置为:
在搜索到所述无线中继装置后,但未能成功连接到所述无线中继装置时,把所述电话呼叫从所述蓝牙无线链接切换到蜂窝通信链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无线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进一步配置为:检查至少包括无线通信强度指示和蓝牙无线链接的链接质量的多个通信参数;以及当多数通信参数低于第一阈值时,所述移动终端为所述电话呼叫从所述蓝牙无线链接切换到蜂窝通信链接;并且
所述无线中继装置进一步配置为:检查至少包括无线通信强度指示和蓝牙无线链接的链接质量的多个通信参数;当多数通信参数低于第二阈值时,所述无线中继装置断开所述电话呼叫。
CN201010602203XA 2010-12-22 2010-12-22 短距离无线中继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254804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2203XA CN102548045A (zh) 2010-12-22 2010-12-22 短距离无线中继方法和系统
US13/005,494 US8504015B2 (en) 2010-12-22 2011-01-12 Short-range wireless relay method and system
PCT/CN2011/084090 WO2012083817A1 (en) 2010-12-22 2011-12-15 Short-range wireless relay method and syste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602203XA CN102548045A (zh) 2010-12-22 2010-12-22 短距离无线中继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48045A true CN102548045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131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2203XA Pending CN102548045A (zh) 2010-12-22 2010-12-22 短距离无线中继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04015B2 (zh)
CN (1) CN102548045A (zh)
WO (1) WO2012083817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655A (zh) * 2012-11-20 2014-06-04 深圳市云通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6330285A (zh) * 2016-08-24 2017-01-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号增强装置、信号增强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54176A (zh) * 2017-03-17 2017-07-14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中继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应答、呼叫方法
CN107948978A (zh) * 2017-12-08 2018-04-20 南京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该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08174021A (zh) * 2017-12-08 2018-06-15 南京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8174020A (zh) * 2017-12-08 2018-06-15 南京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及用于该无线中继装置的方法
CN113438680A (zh) * 2021-06-09 2021-09-24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路无线及有线通讯系统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1153B (zh) * 2010-12-22 2014-06-04 深圳市云通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短距离无线移动终端及用于该终端的方法
CN102761988B (zh) * 2011-04-29 2018-04-20 深圳市云通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可配合的短距离移动终端和中继器
KR20150112252A (ko) * 2014-03-27 2015-10-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이의 연결 방법
CN108322365A (zh) * 2017-01-14 2018-07-24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语音控制系统
CN108494816A (zh) * 2018-02-06 2018-09-04 伦图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基于lpwan的数据传输方法、系统、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8820B (zh) * 2021-07-26 2023-04-25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曲靖供电局 一种基于Lora的红外传感器中继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2336A1 (en) * 2002-06-28 2004-01-01 Nokia Corporation Signaling and routing protocools for an integrated cellular and relaying system
CN101110624A (zh) * 2006-07-20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中继装置及其中继实现方法
CN101448341A (zh) * 2007-11-28 2009-06-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终端及信号中继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4092A (en) * 1995-07-26 1999-10-26 Hughe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alerting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US6463477B1 (en) * 1996-09-27 2002-10-08 Mci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 Detection of presence of multiprotocol encapsulation in a data packet
JP2005333188A (ja) * 2004-05-18 2005-12-02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通信方法及び通信装置
US8233470B2 (en) * 2007-06-28 2012-07-31 Intel Corporation Multi-radi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for synchronizing wireless network and bluetooth communications
US8472366B2 (en) * 2008-09-22 2013-06-25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Network-relay signaling for downlink transparent relay
US7831738B2 (en) * 2008-09-29 2010-11-09 Broadcom Corporation Multib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graphical connection interface and methods for use therewith
US20100234051A1 (en) 2009-03-16 2010-09-16 Apple Inc. Accessory transceiver for mobile devices
JP2011071963A (ja) * 2009-08-26 2011-04-07 Sony Corp 通信システム、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TWI435209B (zh) * 2010-05-28 2014-04-21 Inst Information Industry 行動裝置之省電方法及其通訊系統
CN202043183U (zh) * 2010-12-22 2011-11-16 北京格林思通科技有限公司 短距离无线中继系统
CN201928440U (zh) * 2010-12-22 2011-08-10 北京格林思通科技有限公司 无线中继装置、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及无线通信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2336A1 (en) * 2002-06-28 2004-01-01 Nokia Corporation Signaling and routing protocools for an integrated cellular and relaying system
CN101110624A (zh) * 2006-07-20 2008-0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中继装置及其中继实现方法
CN101448341A (zh) * 2007-11-28 2009-06-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移动通信终端及信号中继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1655A (zh) * 2012-11-20 2014-06-04 深圳市云通时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短距离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6330285A (zh) * 2016-08-24 2017-01-11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信号增强装置、信号增强系统、信息处理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954176A (zh) * 2017-03-17 2017-07-14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蓝牙中继的移动通信系统及应答、呼叫方法
CN107948978A (zh) * 2017-12-08 2018-04-20 南京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该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08174021A (zh) * 2017-12-08 2018-06-15 南京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8174020A (zh) * 2017-12-08 2018-06-15 南京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及用于该无线中继装置的方法
CN108174020B (zh) * 2017-12-08 2020-09-04 南京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及用于该无线中继装置的方法
CN107948978B (zh) * 2017-12-08 2020-11-06 南京嘉谷初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用于该移动终端的方法
CN113438680A (zh) * 2021-06-09 2021-09-24 广州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双路无线及有线通讯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504015B2 (en) 2013-08-06
WO2012083817A1 (en) 2012-06-28
US20120165008A1 (en) 201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3128B (zh) 短距离无线移动终端方法和系统
CN102571184B (zh) 短距离无线中继方法和系统
CN102548045A (zh) 短距离无线中继方法和系统
CN102571153B (zh) 短距离无线移动终端及用于该终端的方法
CN201928440U (zh) 无线中继装置、移动无线通信终端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2761988A (zh) 可配合的短距离移动终端和中继器
CN100592752C (zh) 利用蓝牙终端进行直接话音电话呼叫的方法
CN202043183U (zh) 短距离无线中继系统
CN101252377A (zh) 耳机设备和通信终端使用其实现语音对讲业务的方法
CN102137508B (zh) 集群通信系统与常规无线系统通信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US7336933B2 (en) Method of maintaining communication with a device
US9491570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 method, and control program
CN101150335B (zh) 实现多种功能的蓝牙电话终端设备
CN202121783U (zh) 短距离无线移动终端系统
CN101222245B (zh) 利用蓝牙终端实现呼叫转移业务处理的方法及蓝牙系统
CN202160284U (zh) 一种无线中继装置及其带有该装置的无线通信系统
CN1224285C (zh) 一种蓝牙手机来电定向呼叫转移的方法
CN101478833B (zh) 基于gsm/cdma实现常规和集群通信系统联网的方法
CN101478834B (zh) 一种基于gsm/cdma实现常规和集群通信系统互通的联网器
CN100525344C (zh) 一种查询phs手机状况的方法
CN101154965A (zh) 在蓝牙移动终端中实现自动电信业务触发和/或功能配置的方法
KR101208982B1 (ko) 휴대통신시스템의 요금할인 서비스 장치 및 방법
JP2010010875A (ja) 携帯電話端末
KR20200041669A (ko) RoIP 게이트웨이를 이용한 다방향 네트워크 시스템
CN101674355A (zh) 低讯号下限制通话的方法及其应用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ENZHEN YUNTONE TIME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BEIJING GRENN STONE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423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191 HAIDIAN, BEIJING TO: 518000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23

Address after: 208 room 518000, A building, Shenzhen Institute of Tsinghua University, Nanshan District hi tech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YUNTONE TIMES SCI-TECH.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Beijing, Haidi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No. 40 Datang Telecom Research six building, west gate, 4 floor

Applicant before: Beijing Gelinsitong Technology Co., Ltd.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