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6693A - 一种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6693A
CN102536693A CN2012100217527A CN201210021752A CN102536693A CN 102536693 A CN102536693 A CN 102536693A CN 2012100217527 A CN2012100217527 A CN 2012100217527A CN 201210021752 A CN201210021752 A CN 201210021752A CN 102536693 A CN102536693 A CN 1025366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vacuum
roller
wind
speed 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2175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36693B (zh
Inventor
钟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SHUI COUNTY POWER SUPPLY Co OF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XIANGSHUI XINGYUAN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02175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36693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366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66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366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669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6Conversion of thermal power into mechanical power, e.g. Rankine, Stirling or solar thermal engi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利用地热、阳光幅射热、天然风力三种天然资源实现发电的装置。产品由地热、外热、风能、电力四个模块组成,包括进风滤头、真空圆锥端头、地热罩、塔架、太阳能吸热板、塔囱、涡轮、恒压发电机、变速从轮、连接轴套等四十种零件组成,克服了目前公知发电设备能耗大、效率低、运行成本高、维修困难等缺陷,形成一种免燃料、全天候、全风向、可靠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综合发电设备,可广泛适应于平原、丘陵、山区等普通地区的使用需要,在盆地、戈壁、高原等具有地热资源的特殊地理环境中更有出色表现,另外,产品还有操作简单、工作环境安静等优点,市场空间广阔,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同时利用地热、阳光幅射热、天然风力三种天然资源实现发电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发电装置,主要是指能够产生电力资源的设备装置。目前公知的发电装置,大体有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核能发电等。这些发电装置各具特色,各有擅长,但也各自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火力发电需要消耗大量的煤炭资源或油料资源,耗费大;水力发电建造周期长,且占用河道、有枯水期的限制……,核能发电虽然投资少、成本低,但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此等等,影响到目前公知发电装置所产生的经济效果、应用范围和社会使用价值。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公知发电设备的缺陷,设计出一种既无需物质能源消耗、且又全方位综合利用阳光幅射热能、地层热能、天然风能的强劲发电装置,赋予发电设备以更好的使用性能、更高的经济效益、更大的应用范围和更宽广的发展空间,推动发电设备更上一个层次。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现目的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有:地热原理、地温原理,阳光热幅射原理、温室效应原理、气体热膨胀原理、空气对流交换原理、空气负压效应原理、流体动力原理、齿轮变速传动原理等,这些原理主要内容是:
1,地热原理:地热,是指从地球内部的岩浆放出的热能。不同地区的地热温度各不相同,一般地区的地热温度在10-20℃之间,温泉地区地热温度在40℃-100℃之间,火山频发地带地热温度在100℃以上。
2,地温原理:地温,是指地表和地层中的温度,也指地面温度和地下土壤温度。地面温度直接受太阳幅射影响,白天高,夜间低,夏季高,冬季低;地下土壤温度受太阳幅射与地热温度共同影响,变化幅度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其中,在地下一米深处,地温的日变化值可能消失;在地下20米以下,地温的年变化值也全然消失。井水冬暖夏凉的状况,就是地温终年变化少的因素所致。
3,太阳能热幅射原理:太阳能热幅射与光幅射一样,均是以电磁波形式出现;太阳的热能转换成电磁波并传播出去。当物质接受电磁波后,又转换成热的形式。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放射出来的热量称为放射力(幅射力);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面积上通过单位立体角放射出去的热量,称为放射强度。阳光放射到物体表面的能量中,一部分被表面反射,一部分被表面吸收,剩下的部分则透过该物体;对于固体和液体而言,能量透过的比率几乎为零。能够全部吸收入射能的物体,称为黑体。
4,物体吸收阳光热量原理:物体吸收阳光幅射热量的大小,与物体表面的面积、颜色有关。其中,物体表面的面积越大,物体吸收热量的效能越高,物体表面的面积越小,物体吸收热量的效能越小;物体表面的颜色越深,物体吸收热量的效能越大,物体表面的颜色越浅,物体吸收热量的效能越小;当物体颜色接近透明时,阳光幅射热量几乎穿透而过;当物体颜色接近镜面时,阳光幅射热量几乎被反射殆尽;当反射的阳光聚集在某一区域时,该区域的幅射热量高于其它接受阳光均匀幅射的区域。
5,温室效应原理:在阳光照射下,室内温度可不经人工加温而高于室外温度,且形成一定的负压效应,室内气压高于室外气压。
6,气体热膨胀原理:气体(包括空气)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气体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膨胀性的大小,用体积膨胀系数来度量,它是增加一单位温度时所引起的体积相对增大量。膨胀后气体的单位体积重量变轻,呈漂浮上升趋势,且在密封空间中呈负压效应。
7,空气对流原理:空气中较热的部分和较冷的部分,通过循环运动,使温度趋于均匀,这是空气传热的主要方式;空气对流的特点,是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8,空气负压效应原理:负压,是指某一区域或局部的大气压力低于现存的大气压力(取作参考零点)。当某一区域出现大气负压时,周围较高气压的空气即流向该区域,对该区域予以补充;当流动的空气达到一定的速度时,即形成风速和风力。
9,流体动力原理:当流体流向物体时,如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大于物体静止的惯力,物体被推动;如物体受到的作用力小于物体静止的惯力,物体保持静止;物体被推动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10,齿轮变速传动原理:利用两齿轮轮齿间的相互啮合,可传递运动机械的动力和速度,其中进行动力传递的齿轮称为“主动轮”,简称“主轮”,接受动力传递的齿轮称为“从动轮”,简称“从轮”;齿轮传动具有结构紧凑、效率高、寿命长等特点,齿轮传动的转速比与齿轮之间的直径比(或周长比)成反比,即:主动轮直径越大、从动轮直径越小,则从动轮的转速越快;反之,主动轮直径越小、从动轮直径越大,则从动轮的转速越慢。
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⑴ 将产品设置为地热、外热、风能、电力四个模块,其中,地热模块专门用于吸纳地层中热能,尤其用于吸纳地下深层相对比较恒定的热能;外热模块用聚集地面外界热能,尤其用于聚集阳光幅射热能,且将聚集的热能转化为流动的风能;风能模块用于采纳天然平流风能,且将装置聚集的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电力模块用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装置强劲发电的目的。
⑵ 在地热模块中,设计一足以吸聚地层热能的地热罩,通过冷空气补充进入的方式,营造装置内部冷热空气对流交换的物理环境。
⑶ 将地热罩设计为级阶形态,以扩大地热罩吸热、散热的表面积,方便工程人员对产品的安装和维修。
⑷ 在地热罩外壁设置集热翅,以便吸聚地层热能。
⑸ 在地热罩内壁设置散热片,以便将吸聚的地层热能尽快散发到装置内部空间中。
⑹ 将冷空气进入的进风管道设计为夹壁真空型,以隔绝管内外冷热空气的交换,免得进风管内的冷空气被加热而无法下沉到地热罩底部。
⑺ 在地热罩上面,建造一宽大温室,室顶覆盖专门吸收太阳光幅射热能的吸热板,以形成温室效应,促使室内气温快速上升。
⑻ 在温室进风墙设置一宽边檐沿,以扩大室顶太阳能吸热板的表面积,增强采集阳光幅射热的功能。
⑼ 在太阳能吸热板外表面涂覆上深色吸热涂料层,以提高产品吸聚阳光幅射热能效率。
⑽ 在温室室顶正中位置,耸立一囱筒设施,利用高空气流与低空气流的温差效应,强劲抽拔温室内气流,提升室内风能强度。
⑾ 在囱筒设施顶端处,设置一涡轮盘,将自下向上奔流的风能,转化为绕轴旋转的机械能。
⑿ 在涡轮盘顶端位置,设置一风轮,用以兜截、吸纳高空中奔流不息的平流风能,增强涡轮盘绕轴旋转的扭力,为产品的运行提供另一无需燃料的天然动力。
⒀ 在涡轮盘中轴下方设置一齿轮变速机构,将涡轮盘转速提高到足以驱动发电机顺利运行的速度。
⒁ 变速机构的从动轮与恒压发电机的主轴连接起来,使从动轮所接受的机械能转化为恒压发电机所产生的电能。
⒂ 在恒压发电机外围设置防护罩,以抵御热气旋涡所夹带沙尘对恒压发电机及变速齿轮的侵害,确保设备能够在气流旋涡中心安全平稳地运行。
与目前公知的发电设备相比,本发明所形成的综合发电装置,可以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免燃料──产品运行动力全部由地热、阳光幅射热、天然风力三项天然能量资源综合供给,三项天然资源中的任一项,均足以单独推动发电机顺利运转,无需耗用煤炭、油料、铀元素能等外部燃料,运行成本低廉,且绿色环保。
2,全天候──装置可全天候运行,无论是冬季夏季,无论是白天黑夜,无论是有风无风,无论是风大风小,本发明产品均可顺利运转;即使在隆冬黑夜,本发明产品还可以利用地热资源和高低空气流的温差顺利发电。
3,全风向──装置采纳利用天然风力时不存在风向格禁问题,无需风向调节机构,来自任何方向的天然风力,均可完美兜截利用。
4,可靠性强──本发明产品结构简单、操作简便,运行平稳,防护能力强,工作可靠,故障率低。
5,应用范围广──本发明产品几乎可适应于一切需要发电的场合使用,既可适应于在闷热无风的环境中使用,又符合平原、丘陵、山地、草场、林场等普通地理环境下的发电要求,且在盆地、沙漠、戈壁、高原等具有地热资源的特殊地理环境中更有出色发电表现,应用范围广。
另外,本发明产品还有操作简单、工作环境安静、无噪声、无污染等绿色环保优点,市场空间广阔,具有极高的经济附加价值和社会使用价值。
下面,结合一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组织结构示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地热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地热罩零件结构全剖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层环架零件结构示例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真空圆锥端头零件结构全剖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外热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风能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滚柱顶座零件结构全剖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风轮零件结构全剖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电力模块零件示例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连接轴套零件结构全剖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产品装配示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作为一项产品技术方案,通过相应模块、零件的制造、组合,可得到具体实施。本发明产品各模块、零件之间的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中,实施例产品由地热、外热、风能、电力四个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各自又由若干种不同零件组成,其中:地热模块由进风滤头、水平真空管、真空弯头、垂直真空管、真空接头、真空圆锥端头、上层环架、中层环架、下层环架、地热罩十种零件组成;外热模块由进风墙、塔架、塔檐、太阳能吸热板、塔囱五种零件组成;风能模块由中轴、滚柱底座、滚柱、滚柱顶座、涡轮、涡轮螺钉、中轴紧定垫圈、中轴螺帽九种零件组成;电力模块由电机底座、底座螺母、底座螺钉、恒压发电机、变速从轮、从轮轴销、护罩片、护罩架、罩架轴承、连接轴套、轴承盖螺钉、轴承盖、主轮轴、变速主轮、主轮垫圈、主轮紧定螺母十六种零件组成。
在实施过程中,每个零件都有各自不同的外观形态,其中,地热模块所属各零件的外观形态如图2所示。
图2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进风滤头零件(1)、水平真空管零件(2)、真空弯头零件(3)、垂直真空管零件(4)、真空接头零件(5)、真空圆锥端头零件(6)、上层环架零件(7)、中层环架零件(8)、下层环架零件(9)、地热罩零件(10)其中,垂直真空管零件(4)的数量为108,真空接头零件(5)的数量为72,真空圆锥端头零件(6)、水平真空管零件(2)、进风滤头零件(1)、真空弯头零件(2)四种零件的数量各自为36,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为实现各自应有功能,每个零件各有独特的结构特征,其中,地热罩零件(10)的结构特征如图3所示。
图3中,地热罩零件(10)由高强度、高导热、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制造,其结构包括集热翅(11)、级阶罩(12)、散热片(13)、罩围支干(14)、罩沿翻边(15)、罩心顶面(16)、支承环架(17)、承重碗(18)八个组成部分,其中,集热翅(11)、散热片(13)、承重碗(18)三个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36,且呈环形阵列状态;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均为1;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到1:2之间。
在地热模块中,中层环架零件(8)结构特征如图4所示。
图4中,中层环架零件(8)的结构包括环形架(19)、支承桥(20)、套筒(21)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套筒(21)的数量为36,支承桥(20)的数量为6,环形架(19)的数量为1。
在本实施例中,中层环架零件(8)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零件既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造,也可使用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
需要一提的是:在实施例中,上层环架零件(7)、下层环架零件(9)与中层环架零件(8)的结构特征非常相似,在这三个零件的结构当中,环形架(19)组成部分与套筒(21)组成部分的结构与大小完全相同,支承桥(20)组成部分则结构相同,长度成比例缩放,其中,上层环架零件(7)支承桥与中层环架零件(8)支承桥之间的长度比例,在13:10到14:10之间;中层环架零件(8)支承桥与下层环架零件(9)支承桥之间的长度比例,在10:6到10:7之间。
在地热模块中,真空圆锥端头零件(6)结构特征如图5所示。
图5中,真空圆锥端头零件(6)结构包括圆锥口(22)、圆锥外壁(23)、真空槽(24)、外立壁(25)、内螺纹(26)、圆锥内壁(27)六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的数量均为1。具体实施过程中,真空圆锥端头零件(6)既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造,也可使用铝合金材料制造,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到1:1.5之间。
实施例中,外热模块可以将阳光幅射热能转化为风能,该模块所属各零件的外观形态,如图6所示。
图6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进风墙零件(28)、塔架零件(29)、塔檐零件(30)、太阳能吸热板零件(31)、塔囱零件(32),其中,太阳能吸热板零件(31)的数量为4,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在实施过程中,太阳能吸热板零件(31)的外表面,涂覆上一层深色的吸热涂料层,以提高该零件吸聚阳光幅射热能的效率。
实施例中,风能模块起着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作用,该模块所属各零件的外观形态,如图7所示。
图7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中轴零件(33)、滚柱底座零件(34)、滚柱零件(35)、滚柱顶座零件(36)、涡轮零件(37)、涡轮螺钉零件(38)、中轴紧定垫圈零件(39)、中轴螺帽零件(40)、风轮零件(41);其中,滚柱零件(35)的数量为36,涡轮螺钉零件(38)的数量为8,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在风能模块中,所起作用比较特别的有滚柱零件(35)。
实施例中,滚柱零件(35)由高强度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呈圆柱体形状,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到1:3之间;当该零件与滚柱底座零件(34)、滚柱顶座零件(36)相互配合时,可组成完整的圆锥滚柱轴承部件。
在风能模块中,结构特征比较特殊的有滚柱顶座零件(36)与风轮零件(41)。滚柱顶座零件(36)的结构特征如图8所示。
图8中,滚柱顶座零件(36)结构包括托突(42)、内壁斜面(43)、外立壁(44)、中阶顶面(45)、涡轮螺孔(46)、内立壁(47)六个组成部分,其中,涡轮螺孔(46)的数量为8,其它组成部分的数量各自为1;在实施过程中,滚柱顶座零件(36)使用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6到1:10之间。
风轮零件(41)的结构特征如图9所示。
图9中,风轮零件(41)结构包括紧定环套(48)、斜置弧形风叶(49)、顶板(50)、顶板铆钉(51)、环套紧定钉(52)五个组成部分,其中,环套紧定钉(52)的数量在36至72之间,斜置弧形风叶(49)、顶板铆钉(51)的数量均各自为环套紧定钉(52)数量的一半;在实施过程中,风轮零件(41)既可使用铝合金材料制造,也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造,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到1:2之间。
实施例中,电力模块起着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关健作用,该模块所属各零件的外观形态,如图10所示。
图10中,按照标号顺序排列的零件依次是:电机底座零件(53)、底座螺母零件(54)、底座螺钉零件(55)、恒压发电机零件(56)、变速从轮零件(57)、从轮轴销零件(58)、护罩片零件(59)、护罩架零件(60)、罩架轴承零件(61)、连接轴套零件(62)、轴承盖螺钉零件(63)、轴承盖零件(64)、主轮轴零件(65)、变速主轮零件(66)、主轮垫圈零件(67)、主轮紧定螺母零件(68);其中,底座螺母零件(54)、底座螺钉零件(55)的数量各自为8,护罩片零件(59)、轴承盖螺钉零件(63)的数量各自为4,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在电力模块中,变速主轮零件(66)与变速从轮零件(57)之间进行配合,可形成一套动能传递变速机构,变速比在1:4至1:6之间,即:变速主轮每旋转1周,变速从轮即旋转4周到6周
在电力模块中,连接轴套零件(62)的结构特征比较特殊,如图11所示。
图11中,连接轴套零件(62)结构包括轴套底端(69)、轴套下倒角(70)、下六棱轴孔(71)、上六棱轴孔(72)、轴套顶端(73)、轴套上倒角(74)、上端套筒(75)、六棱柱面(76)、下端套筒(77)九个组成部分,每个组成部分的数量均为1。在实施过程中,连接轴套零件(62)既可使用合金结构钢制造,也可使用优质碳素钢制造,其上六棱轴孔与下六棱轴孔的长度相等;上六棱轴孔与下六棱轴孔相加的长度值,与整个零件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0.8:1到0.9:1之间;整个零件长度值与下端套筒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0.2到1:0.5之间。
在实施过程中,当所有零件制造完毕后,即可以以模块为单位,按照一定的方位关系将各个零件进行组装配合,生成完整的产品。成型产品中各零件之间装配关系如图12所示。
图12中,进风滤头零件(1)通过水平真空管零件(2)、真空弯头零件(3)、垂直真空管零件(4)、真空接头零件(5)、真空圆锥端头零件(6)的顺序连接,组成一条完整的隔热进风管道;所有隔热进风管道通过上层环架零件(7)、中层环架零件(8)、下层环架零件(9)三个零件的支持和定位,固定在地热罩零件(10)内部,呈环形阵列状态;上述所有零件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地热模块的主体。
同样在图12中,进风墙零件(28)固定在塔架零件(29)下部外围;塔檐零件(30)置于进风墙零件(28)顶端,塔囱零件(32)固定在塔架零件(29)上部外围;太阳能吸热板零件(31)置于塔架零件(29)中部外围,且上端与塔囱零件(32)连接,下端与塔檐零件(30)连接,呈环形阵列状态;上述所有零件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外热模块的主体。
还是在图12中,滚柱零件(35)夹置在滚柱底座零件(34)与滚柱顶座零件(36)的中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圆锥滚柱轴承;风轮零件(41)覆盖置于滚柱顶座零件(36)的上方,涡轮零件(37)通过涡轮螺钉零件(38)的配合,固定在滚柱顶座零件(36)的中央,中轴零件(33)在中轴紧定垫圈零件(39)、中轴螺帽零件(40)的配合下,固定在涡轮零件(37)的轴心线上;上述所有零件相互配合,共同组成风能模块的主体。
图12中,恒压发电机零件(56)通过底座螺钉零件(55)、底座螺母零件(54)的配合,固定在电机底座零件(53)顶面,变速从轮零件(57)在从轮轴销零件(58)配合下,置于恒压发电机零件(56)的转子顶端,与变速主轮零件(66)形成一套完整的齿轮变速机构;护罩架零件(60)表面覆盖以护罩片零件(59),置于恒压发电机零件(56)外围;主轮轴零件(65)通过罩架轴承零件(61)的配合,置于护罩架零件(60)的顶端正中,上端与连接轴套零件(62)连接,下端与变速主轮零件(66)连接,形成一套动力传递机构;上述所有零件互相配合,共同组成电力模块的主体。
在成型产品中,各个模块之间的配合关系是:外热模块笼罩在电力模块外围,且下端与地热模块连接,上端与风轮模块连接;电力模块置于地热模块的正中顶端,通过连接轴套与风轮模块连接,地热、外热、风轮、电力四个模块互相配合,共同形成产品的整体。
实施例中,本发明所形成的产品,能够在地层热能、阳光热能、天然风能三项天然资源中的任一项资源作用下,实现顺利运转。产品在运转过程中,装置外部的冷空气通过进风滤头零件(1)进入装置内部,沿着水平真空管零件(2)、真空弯头零件(3)、垂直真空管零件(4)、真空接头零件(5)、真空圆锥端头零件(6)组成的隔热管道,下沉到地热罩零件(10)底部,在地层热能、阳光幅射热能的共同作用下,被加热形成足以推动涡轮零件(37)旋转的热气流,沿着塔囱零件(32)管道上升,使置于塔囱零件(32)的涡轮零件(37)发生绕轴旋转;同时,装置外部的平流天然风力也与装置内部的上升气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着风轮零件(41)旋转,加大着涡轮零件(37)旋转的扭力;涡轮零件(37)绕轴旋转所生成的机械能,通过中轴零件(33)、连接轴套零件(62)、变速主轮零件(66)、变速从轮零件(57)的顺序传递,直达恒压发电机零件(56),驱动着恒压发电机零件(56)高速旋转,从而实现产品安全高效、无污染、无废弃物、且无需燃料的发电机制。
本发明在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出各个零件的具体形状和不同规格,并通过各种相应规格零件的有机组合,形成多种实施方案,开拓出千姿百态产品。

Claims (10)

1.一种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由地热、外热、风能、电力四个模块组成,其特征是:
⑴ 所述的地热模块,由进风滤头、水平真空管、真空弯头、垂直真空管、真空接头、真空圆锥端头、上层环架、中层环架、下层环架、地热罩十种零件组成;其中,垂直真空管零件的数量为108,真空接头零件的数量为72,真空圆锥端头、水平真空管、进风滤头、真空弯头四种零件的数量各自为36,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⑵ 所述的外热模块,由进风墙、塔架、塔檐、太阳能吸热板、塔囱五种零件组成;其中,太阳能吸热板零件的数量为4,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⑶ 所述的风能模块,由中轴、滚柱底座、滚柱、滚柱顶座、涡轮、涡轮螺钉、中轴紧定垫圈、中轴螺帽、风轮九种零件组成;其中,滚柱零件的数量为36,涡轮螺钉零件的数量为8,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⑷ 所述的电力模块,由电机底座、底座螺母、底座螺钉、恒压发电机、变速从轮、从轮轴销、护罩片、护罩架、罩架轴承、连接轴套、轴承盖螺钉、轴承盖、主轮轴、变速主轮、主轮垫圈、主轮紧定螺母十六种零件组成;其中,底座螺母零件、底座螺钉零件的数量各自为8,护罩片零件、轴承盖螺钉零件的数量各自为4,其它零件的数量各自为1;
⑸ 在成型产品中,进风滤头零件通过水平真空管零件、真空弯头零件、垂直真空管零件、真空接头零件、真空圆锥端头零件的顺序连接,组成完整的隔热进风管道;所有隔热进风管道通过上层环架、中层环架、下层环架三个零件的支持和定位,固定在地热罩零件内部,呈环形阵列状态;上述所有零件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地热模块的主体;
⑹ 在成型产品中,进风墙零件固定在塔架零件下部外围;塔檐零件置于进风墙零件顶端,塔囱零件固定在塔架零件上部外围;太阳能吸热板零件置于塔架零件中部外围,且上端与塔囱零件连接,下端与塔檐零件连接,呈环形阵列状态;上述所有零件相互配合,共同组成外热模块的主体;
⑺ 在成型产品中,滚柱零件夹置在滚柱底座零件与滚柱顶座零件的中间,风轮零件覆盖置于滚柱顶座零件的上方,涡轮零件通过涡轮螺钉零件的配合,固定在滚柱顶座零件的中央,中轴零件在中轴紧定垫圈零件、中轴螺帽零件的配合下,固定在涡轮零件的轴心线上;上述所有零件相互配合,共同组成风能模块的主体;
⑻ 在成型产品中,恒压发电机零件通过底座螺钉零件、底座螺母零件的配合,固定在电机底座零件顶面,变速从轮零件在从轮轴销零件配合下,置于恒压发电机转子顶端,护罩架零件表面覆盖以护罩片零件,置于恒压发电机零件外围;主轮轴零件通过罩架轴承零件的配合,置于护罩架顶端正中,一端与连接轴套零件连接,一端与变速主轮零件连接,上述所有零件互相配合,共同组成电力模块的主体;
⑼ 在成型产品中,外热模块笼罩在电力模块外围,且下端与地热模块连接,上端与风轮模块连接;电力模块置于地热模块的正中顶端,通过连接轴套与风轮模块连接,地热、外热、风轮、电力四个模块互相配合,共同形成产品的整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地热模块中的地热罩零件,由高强度、高导热、耐腐蚀的不锈钢材料制造,其结构包括集热翅、级阶罩、散热片、罩围支干、罩沿翻边、罩心顶面、支承环架、承重碗八个组成部分,其中,集热翅、散热片、承重碗三个组成部分的数量均各自为36,且呈环形阵列状态;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到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地热模块中的中层环架零件,既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造,也可使用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其结构包括环形架、支承桥、套筒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套筒的数量为36,支承桥的数量为6,环形架的数量为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地热模块中的真空圆锥端头零件,既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造,也可使用铝合金材料制造,其结构包括圆锥口、圆锥外壁、真空槽、外立壁、内螺纹、圆锥内壁六个组成部分,整个零件最大直径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1到1:1.5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能模块中的滚柱零件,由高强度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呈圆柱体形状,最大直径值与最大高度值之间的比例,在1:2到1:3之间;当该零件与滚柱底座零件、滚柱顶座零件相互配合时,可组成完整的圆锥滚柱轴承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能模块中的滚柱顶座零件,使用合金结构钢材料制造,其结构包括托突、内壁斜面、外立壁、中阶顶面、涡轮螺孔、内立壁六个组成部分;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6到1:10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风能模块中的风轮零件,既可使用铝合金材料制造,也可使用不锈钢材料制造,其结构包括紧定环套、斜置弧形风叶、顶板、顶板铆钉、环套紧定钉五个组成部分,其中,环套紧定钉数量在36至72之间,斜置弧形风叶、顶板铆钉数量均各自为环套紧定钉数量的一半,整个零件最大高度值与最大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1到1:2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电力模块中,变速主轮零件与变速从轮零件之间进行配合,可形成一套动能传递变速机构,变速比在1:4至1:6之间,即:变速主轮每旋转1周,变速从轮即旋转4周到6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电力模块中的连接轴套零件,既可使用合金结构钢制造,也可使用优质碳素钢制造,其结构包括轴套底端、轴套下倒角、下六棱轴孔、上六棱轴孔、轴套顶端、轴套上倒角、上端套筒、六棱柱面、下端套筒九个组成部分;其中,上六棱轴孔与下六棱轴孔的长度相等,两者相加的长度值与整个零件长度值之间的比例,在0.8:1到0.9:1之间;整个零件长度值与下端套筒直径值之间的比例,在1:0.2到1:0.5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其特征是:发明所形成的产品,能够在地层热能、阳光热能、天然风能三项天然资源中的任一项资源作用下,实现顺利运转;在产品运转过程中,外部冷空气通过进风滤头零件进入产品内部,沿着水平真空管零件、真空弯头零件、垂直真空管零件、真空接头零件、真空圆锥端头零件组成的隔热管道,下沉到地热罩零件底部,在地层热能、阳光幅射热能的共同作用下,被加热形成足以推动涡轮零件旋转的热气流,沿着塔囱零件管道空间上升,冲击涡轮零件,使涡轮零件发生绕轴旋转;同时,装置外部的平流天然风力也与装置内部的上升气流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着风轮零件旋转,加大着涡轮零件旋转的扭力,所生成的机械能通过中轴零件、连接轴套零件、变速主轮零件、变速从轮零件的顺序传递,直达恒压发电机,驱动着恒压发电机高速旋转,从而实现产品安全高效、无污染、无废弃物、且无需燃料的发电机制。
CN2012100217527A 2012-02-01 2012-02-01 一种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66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17527A CN102536693B (zh) 2012-02-01 2012-02-01 一种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217527A CN102536693B (zh) 2012-02-01 2012-02-01 一种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6693A true CN102536693A (zh) 2012-07-04
CN102536693B CN102536693B (zh) 2013-12-18

Family

ID=46344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2175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6693B (zh) 2012-02-01 2012-02-01 一种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366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97241B1 (en) 2014-10-02 2015-08-04 Hollick Solar Systems Limited Transpired solar collector chimney towe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31309A1 (de) * 1982-08-23 1984-02-23 Heinrich Dipl.-Ing. 7580 Bühl Kirrwald Bromdampf-gas-motor
US20030201646A1 (en) * 2002-04-29 2003-10-30 Solomon Kaploun All-weather energy and water production via steam-enhanced vortex tower
CN201225236Y (zh) * 2008-07-24 2009-04-22 宁波银风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力学塔式风力发电系统
CN101922419A (zh) * 2010-09-29 2010-12-22 钟明华 热能风力发电机
CN102022274A (zh) * 2009-09-17 2011-04-20 林辉峯 可控式太阳能储热的热气流结合风力发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231309A1 (de) * 1982-08-23 1984-02-23 Heinrich Dipl.-Ing. 7580 Bühl Kirrwald Bromdampf-gas-motor
US20030201646A1 (en) * 2002-04-29 2003-10-30 Solomon Kaploun All-weather energy and water production via steam-enhanced vortex tower
CN201225236Y (zh) * 2008-07-24 2009-04-22 宁波银风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空气力学塔式风力发电系统
CN102022274A (zh) * 2009-09-17 2011-04-20 林辉峯 可控式太阳能储热的热气流结合风力发电系统
CN101922419A (zh) * 2010-09-29 2010-12-22 钟明华 热能风力发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6693B (zh) 2013-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altschmitt et al. Renewable energy: technology, economics and environment
Balijepalli et al. Development of a small scale plant for a solar chimney power plant (SCPP): A detailed fabrication procedure, experiments and performance parameters evaluation
CN102261302B (zh) 基于海面波浪层和深海稳定区的波浪能发电单元及系统
CN109611296A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进行发电和产水的系统
US11381134B2 (en) Sub-terranean updraft tower (STUT) power generator
CN102182639A (zh) 塔筒式风洞发电装置
CN102536693B (zh) 一种免燃料综合发电装置
CN210424832U (zh) 一种可调整光伏板的风力发电路灯
CN105649883B (zh) 热能造风辅助的风力耦合衡定发电方法及系统
CN102493919B (zh) 一种双效能热风发电装置
CN108661861A (zh) 人造龙卷风系统及发电、生态楼、氢气站、根治雾霾技术
CN101922419B (zh) 热能风力发电机
CN206655776U (zh) 一种升降式便于移动的风力发电装置
Schlaich et al. Solar Updraft Towers
CN202381259U (zh) 发电塔涡轮涡扇运转结构
CN202254382U (zh) 一种槽式太阳能集热装置
US10859066B2 (en) Sub-terranean updraft tower (STUT) power generator
CN202125405U (zh) 建筑屋顶式太阳能热气流和风力联合发电系统
CN209704751U (zh) 垂直轴风力系统
CN108302832A (zh) 一种新型地热能井及其应用
CN101949364A (zh) 喷气风力发电机
CN202157910U (zh) 塔筒式风力发电装置
CN204003274U (zh) 半圆柱形叶垂直安装风力发电装置
CN102852747B (zh) 低温差空气热能发电系统
CN201696230U (zh) 风光塔式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XIANGSHUI POWER SUP

Effective date: 20131121

Owner name: STATE ELECTRIC NET CRO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ONG MINGHUA

Effective date: 201311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n Rui

Inventor after: Li Jianhua

Inventor after: Zhang Weifeng

Inventor after: Pan Haitao

Inventor after: Yang Hui

Inventor before: Zhong Minghua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ZHONG MINGHUA TO: LIN RUI LI JIANHUA ZHANG WEIFENG PAN HAITAO YANG HUI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515041 SHANTOU, GUANGDONG PROVINCE TO: 100031 XICHENG, BEIJI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1121

Address after: 100031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pplicant after: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pplicant after: Xiangshui County Power Supply Company of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pplicant after: XIANGSHUI XINGYUAN ELECTRICAL INDUSTRIAL CO., LTD.

Address before: 204, room 515041, block 20, Party School Road, Shantou, Guangdong

Applicant before: Zhong Minghua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Termination date: 20150201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