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6174A - 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6174A
CN102536174A CN2012100511525A CN201210051152A CN102536174A CN 102536174 A CN102536174 A CN 102536174A CN 2012100511525 A CN2012100511525 A CN 2012100511525A CN 201210051152 A CN201210051152 A CN 201210051152A CN 102536174 A CN102536174 A CN 1025361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othermal energy
well
liquid
inlet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511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36174B (zh
Inventor
邱世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nyi Gaoxin Tap W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05115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361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36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61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361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61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solidation Of Soil By Introduction Of Solidifying Substances Into Soi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热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所述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向地下钻开一个井眼,应用注入管柱和采集管柱,连接地面和目的地层,构成一个液体能够通过的注采回路;并向注采回路中注入所述液体,如水,在压力作用下,所述液体纵向通过目的地层,吸收地热能,并携带地热能至地面,作为媒介的所述液体在注采回路中完成一次循环,目的地层中的地热能被携带至地面,从而为人类所用。本发明能够开采地热能,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地面用地量。同时,易于实施各种工程措施。

Description

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资源开发和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所述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向地下钻开一个井眼,并以液体为媒介,通过井眼把目的地层中的地热能携带至地面。本发明还可应用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如稠油开采。
背景技术
我希望电价、油价不要再上涨,希望每时每刻都呼吸着新鲜空气、享受着友好的自然环境;正在看《说明书》的你,不也这么想吗?!不仅如此,温家宝总理也在国内国外,亚洲欧洲飞来飞去,为能源环境问题忙得焦头烂耳。总之,能源短缺,环境破坏是当今人类面临的大问题,全国上下都纠结于此。
开发地热能是一种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方法,现有公知的增强型地热系统技术采用对偶井利用人工液体进行采热,即在一定距离内打两口深度大致相当的钻井,从其中一口注入或压入冷的液体,任其横向通过目的地层,在目的地层裂隙中渗透吸热之后,从另一口井回收热流体加以利用。但这种方法与石化燃料相比,成本高,不经济,所以没有被推广。
寻找一种地热能开发方法,并降低其生产成本以替代石化燃料,是时之所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实需要和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如图1)。所述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向地下钻开一个井眼(7),应用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连接地面和目的地层,构成一个液体能够通过的注采回路。并向注采回路中注入液体,如水,在压力作用下,所述液体纵向通过目的地层,吸收地热能,并携带地热能至地面,从而为人类所用。所述目的地层指有地热能经济开采价值的地层,可以是干热岩体。
本发明井眼(7)的基本形式是直井,其注采回路(如图1)所示,平台(1)位于地面上,从平台(1)向地下钻开一个井眼(7),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都位于井眼(7)中,注入管柱(2)从平台(1)向下竖直延伸到目的地层,采集管柱(4)从目的地层向上延伸到平台(1),注入口(5)和采集口(6)都位于目的地层中,注入口(5)连接注入管柱(2),采集口(6)连接采集管柱(4)。注入口(5)与采集口(6)的位置是纵向对偶的,注入口(5)与采集口(6)位于同一坐标,但注入口(5)位于采集口(6)之上,它们之间有一段垂向距离。
将一种合适的液体,如水,从平台(1)注入到注入管柱(2)中,在压力作用下,所述液体通过注入管柱(2)到达注入口(5),从注入口(5)进入目的地层,所述液体纵向通过目的地层,吸收地热能,向下经过路径(3)到达采集口(6),之后,所述液体从采集口(6)通过采集管柱(4)向上回到平台(1),如此,作为媒介的所述液体在注采回路中完成一次循环,目的地层中的地热能被携带至地面。路径(3)位于目的地层之中,属于目的地层的一部分。所述液体利用目的地层中的孔隙向下渗透移动,所述液体在目的地层中的路径(3)是否通畅与目的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能力有关。
在平台(1)上可以安装一套已知的设施(没有示出),地热能可以通过它被利用,如转换成电能。这种设施可以包括:热交换器、涡轮机、发电机等。可以设想,这套设施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很熟悉的。热交换后,被冷却的所述液体再次注入地下,进入下一次循环。
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使用隔热材料做成。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同处在井眼(7)中,容易发生热交换,导致采集管柱(4)中液体温度下降,使用隔热材料以减少这种影响。
本发明采用射孔、压裂等人工措施增加路径(3)附近目的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这种措施适合在自然条件下,液体在目的地层中的路径(3)孔隙度和渗透率不足,阻碍液体在目的地层流动的情况。
尽管本发明上述描述中,注入口(5)位于采集口(6)之上,构成注采回路的一部分,但应当理解,也可以是注入口(5)位于采集口(6)之下,构成注采回路的一部分,同样受本专利所保护。
本发明井眼(7)的第二种形式是分支水平井,其注采回路(如图2)所示,平台(1)位于地面上,从平台(1)向地下钻开一个分支水平井井眼(7),井眼(7)有上下两个分支,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均位于井眼(7)中。注入管柱(2)的一端连接平台(1),一端位于井眼(7)的上分支(8)中,若干个注入口(5)位于上分支(8)中并与注入管柱(2)连接;采集管柱(4)的一端连接平台(1),一端位于井眼(7)的下分支(9)中,若干个采集口(6)位于下分支(9)中并与采集管柱(4)连接。上分支(8)、下分支(9)、注入口(5)和采集口(6)均位于目的地层中。注入口(5)与采集口(6)的位置是纵向对偶的,注入口(5)与采集口(6)位于同一坐标,但注入口(5)位于采集口(6)之上,它们之间有一段垂向距离。
将一种合适的液体,如水,从平台(1)注入到注入管柱(2)中,在压力作用下,所述液体通过注入管柱(2)到达位于水平井上分支(8)的注入口(5),从注入口(5)进入目的地层,所述液体纵向通过目的地层,吸收地热能,向下经过路径(3)到达位于水平井下分支(9)的采集口(6),之后,所述液体从采集口(6)通过采集管柱(4)向上回到平台(1),如此,作为媒介的所述液体在注采回路中完成一次循环,目的地层中的地热能被携带至地面。
尽管本发明上述描述中,宣称应用分支水平井的上下两个分支纵向对偶采热,但应当理解,也可以是上下两个以上分支纵向对偶采热,同样受本专利所保护。
尽管本发明上述描述中,宣称应用分支水平井的上下两个分支纵向对偶采热,但应当理解,也可以是两口常规水平井纵向对偶采热,其中一口常规水平井相当于分支水平井的上分支(8),一口常规水平井相当于分支水平井的下分支(9),同样受本专利所保护。
尽管本发明上述描述中,平台(1)位于地面上,但应当理解,平台(1)也可以位于水/海面上,同样受本专利所保护。
本发明还可应用于石油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如稠油开采。
与现有公知的增强型地热系统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其一,现有增强型地热系统技术采用两口井使液体在目的地层横向流动加热,而本发明采用一口井使液体在目的地层中纵向流动加热,减少了钻井数量,减少了地面平台占地面积,降低了工程成本。
其二,当目的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不足,阻碍液体在目的地层的流动时,需要人工增加目的地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采用人工措施的位置位于井眼周围,更容易施工。
综上所述,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减少地面用地量。同时,易于实施各种工程措施。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剖面示意图。
图2分支水平井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剖面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2,1是平台,2是注入管柱,3是路径,4是采集管柱,5是注入口,6是采集口,7是井眼,8是上分支,9是下分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井眼为直井,其注采回路(如图1)所示,平台(1)位于地面上,目的地层的垂直深度为2500米至4500米。向地下竖直钻开一个井眼(7),其垂直深度3500米,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位于井眼(7)中,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使用隔热材料做成。其中,注入管柱(2)垂直深度为3000米,注入口位于垂直深度3000米处,采集管柱垂直深度3500米,采集口位于垂直深度3500米处,注入口(5)连接注入管柱(2),采集口(6)连接采集管柱(4)。注入口(5)与采集口(6)位于同一坐标,但注入口(5)位于采集口(6)之上,它们之间有一段垂向距离。
将一种合适的液体,如水,从平台(1)注入到注入管柱(2)中,在压力作用下,所述液体通过注入管柱(2)到达注入口(5),从注入口(5)进入目的地层,所述液体纵向通过目的地层,吸收地热能,向下经过路径(3)到达采集口(6),之后,所述液体从采集口(6)通过采集管柱(4)向上回到平台(1),如此,作为媒介的所述液体在注采回路中完成一次循环,目的地层中的地热能被携带至地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井眼为分支水平井,其注采回路(如图2)所示,平台(1)位于地面上,目的地层的垂直深度为2500米至4500米,向地下钻开一个分支水平井井眼(7),井眼(7)有上下两个分支,上分支(8)垂直深度为3000米,下分支(9)垂直深度为3500米,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均位于井眼(7)中,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使用隔热材料做成。注入管柱(2)的一端连接平台(1),一端位于井眼(7)的上分支(8)中,若干个注入口(5)位于上分支(8)中并与注入管柱(2)连接;采集管柱(4)的一端连接平台(1),一端位于井眼(7)的下分支(9)中,若干个采集口(6)位于下分支(9)中并与采集管柱(4)连接。上分支(8)、下分支(9)、注入口(5)和采集口(6)均位于目的地层中。注入口(5)与采集口(6)的位置是纵向对偶的,注入口(5)与采集口(6)位于同一坐标,但注入口(5)位于采集口(6)之上,它们之间有一段垂向距离。
将一种合适的液体,如水,从平台(1)注入到注入管柱(2)中,在压力作用下,所述液体通过注入管柱(2)到达位于水平井上分支(8)的注入口(5),从注入口(5)进入目的地层,液体纵向通过目的地层,吸收地热能,向下经过路径(3)到达位于水平井下分支(9)的采集口(6),之后,所述液体从采集口(6)通过采集管柱(4)向上回到平台(1),如此,作为媒介的所述液体在注采回路中完成一次循环,目的地层中的地热能被携带至地面。
综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能够开采地热能,并能降低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向地下钻开一个井眼(7),应用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连接地面和目的地层,构成一个液体能够通过的注采回路;并向注采回路中注入所述液体,在压力作用下,所述液体纵向通过目的地层,吸收地热能,并携带地热能至地面,作为媒介的所述液体在注采回路中完成一次循环,目的地层中的地热能被携带至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其特征在于:直井形式井眼(7)的注采回路构成:平台(1)位于地面上,从平台(1)向地下钻开一个井眼(7),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都位于井眼(7)中,注入管柱(2)从平台(1)向下竖直延伸到目的地层,采集管柱(4)从目的地层向上延伸到平台(1),注入口(5)连接注入管柱(2),采集口(6)连接采集管柱(4),注入口(5)和采集口(6)都位于目的地层中,注入口(5)与采集口(6)的位置是纵向对偶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其特征在于:作为地热能转移媒介的液体在注采回路的流动过程:所述液体从平台(1)注入到注入管柱(2)中,在压力作用下,所述液体通过注入管柱(2)到达注入口(5),从注入口(5)进入目的地层,所述液体纵向通过目的地层,吸收地热能,向下经过路径(3)到达采集口(6),之后,所述液体从采集口(6)通过采集管柱(4)向上回到平台(1),作为媒介的所述液体在注采回路中完成一次循环,目的地层中的地热能被携带至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入口(5)与采集口(6)的位置是纵向对偶的,注入口(5)与采集口(6)位于同一坐标,但注入口(5)位于采集口(6)之上,它们之间有一段垂向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位于同一井眼(7)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使用隔热材料做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采用射孔、压裂措施增加井眼周围目的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其特征在于:分支水平井形式井眼(7)的注采回路构成:平台(1)位于地面上,从平台(1)向地下钻开一个分支水平井井眼(7),井眼(7)有上下两个分支,注入管柱(2)和采集管柱(4)均位于井眼(7)中;注入管柱(2)的一端连接平台(1),一端位于井眼(7)的上分支(8)中,若干个注入口(5)位于上分支(8)中并与注入管柱(2)连接;采集管柱(4)的一端连接平台(1),一端位于井眼(7)的下分支(9)中,若干个采集口(6)位于下分支(9)中并与采集管柱(4)连接;上分支(8)、下分支(9)、注入口(5)和采集口(6)均位于目的地层中;注入口(5)与采集口(6)的位置是纵向对偶的。
CN201210051152.5A 2012-03-01 2012-03-01 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61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1152.5A CN102536174B (zh) 2012-03-01 2012-03-01 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51152.5A CN102536174B (zh) 2012-03-01 2012-03-01 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6174A true CN102536174A (zh) 2012-07-04
CN102536174B CN102536174B (zh) 2015-09-09

Family

ID=463440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51152.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6174B (zh) 2012-03-01 2012-03-01 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36174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70216A (zh) * 2014-08-29 2016-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隔热完井管柱
CN105401888A (zh) * 2014-08-29 2016-03-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隔热完井管柱和隔热完井方法
WO2016082188A1 (zh) * 2014-11-28 2016-06-02 吉林大学 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CN105840146A (zh) * 2016-04-14 2016-08-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分支井体积压裂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05863569A (zh) * 2016-04-14 2016-08-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单井压裂重力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05909214A (zh) * 2016-04-14 2016-08-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利用长水平井自循环开采致密干热岩地热能的方法
CN106285475A (zh) * 2016-08-30 2017-01-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地热井热循环方法
CN106415151A (zh) * 2014-03-07 2017-02-15 威拓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干热岩石裂纹区域的地热设备
CN106839478A (zh) * 2017-01-23 2017-06-13 西安浩沃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深层地热热传导根系的建造方法
CN106948795A (zh) * 2017-03-30 2017-07-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多分支水平井闭式循环开发水热型地热的方法
CN109025817A (zh) * 2018-07-29 2018-12-18 吉林大学 干热岩单井双水平人工致裂换热方法
CN109539611A (zh) * 2017-08-08 2019-03-29 魏志海 干热岩(egs)单井双分支人工致裂换热系统
CN110230897A (zh) * 2019-06-27 2019-09-13 山东中基圆方能源有限公司 干热型(egs)单泵地热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13298A (zh) * 2021-08-04 2021-10-19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干热岩分支井同井同步注采方法及注采装置
CN114575924A (zh) * 2022-03-11 2022-06-03 浙江大学 地下盐岩能源储库水平腔造腔管柱及造腔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3351A (zh) * 1999-05-05 2000-11-15 李凤仪 地热区深层和非地热区超深层地热能源的开采利用方法
US20060039842A1 (en) * 2004-08-17 2006-02-23 Sesqui Mining, Llc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underground borehole configurations and related solution mining methods
CN101349450A (zh) * 2008-06-27 2009-01-21 赵铭 深层地热可再生能源冬季采暖方法
CN102066692A (zh) * 2008-06-17 2011-05-18 皮那克莱波塔什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溶解开采的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3351A (zh) * 1999-05-05 2000-11-15 李凤仪 地热区深层和非地热区超深层地热能源的开采利用方法
US20060039842A1 (en) * 2004-08-17 2006-02-23 Sesqui Mining, Llc Methods for constructing underground borehole configurations and related solution mining methods
CN102066692A (zh) * 2008-06-17 2011-05-18 皮那克莱波塔什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溶解开采的方法和系统
CN101349450A (zh) * 2008-06-27 2009-01-21 赵铭 深层地热可再生能源冬季采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献民 等: "胜利油区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设计优化研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15151A (zh) * 2014-03-07 2017-02-15 威拓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干热岩石裂纹区域的地热设备
CN106415151B (zh) * 2014-03-07 2019-07-26 威拓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干热岩石裂纹区域的地热设备
CN105401888A (zh) * 2014-08-29 2016-03-16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隔热完井管柱和隔热完井方法
CN105370216A (zh) * 2014-08-29 2016-03-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隔热完井管柱
WO2016082188A1 (zh) * 2014-11-28 2016-06-02 吉林大学 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CN105840146A (zh) * 2016-04-14 2016-08-1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分支井体积压裂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05863569A (zh) * 2016-04-14 2016-08-17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单井压裂重力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05909214A (zh) * 2016-04-14 2016-08-3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一种利用长水平井自循环开采致密干热岩地热能的方法
CN106285475B (zh) * 2016-08-30 2018-07-17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地热井热循环方法
CN106285475A (zh) * 2016-08-30 2017-01-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一种地热井热循环方法
CN106839478A (zh) * 2017-01-23 2017-06-13 西安浩沃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深层地热热传导根系的建造方法
CN106948795A (zh) * 2017-03-30 2017-07-1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多分支水平井闭式循环开发水热型地热的方法
US10401056B2 (en) 2017-03-30 2019-09-03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Hydrothermal geothermal development method of multilateral well closed circulation
CN109539611A (zh) * 2017-08-08 2019-03-29 魏志海 干热岩(egs)单井双分支人工致裂换热系统
CN109025817A (zh) * 2018-07-29 2018-12-18 吉林大学 干热岩单井双水平人工致裂换热方法
CN110230897A (zh) * 2019-06-27 2019-09-13 山东中基圆方能源有限公司 干热型(egs)单泵地热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13513298A (zh) * 2021-08-04 2021-10-19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一种干热岩分支井同井同步注采方法及注采装置
CN114575924A (zh) * 2022-03-11 2022-06-03 浙江大学 地下盐岩能源储库水平腔造腔管柱及造腔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6174B (zh) 2015-09-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36174B (zh) 一种纵向开采地热能方法
CN110318675B (zh) 一种深部煤层气热共采方法
CN106948795B (zh) 一种多分支水平井闭式循环开发水热型地热的方法
CN107143313B (zh) 一种注水同时开发地热能和水合物藏的井结构设计与方法
CN103790561B (zh) 薄层稠油油藏多轮次吞吐后期开采方法
CN105805969B (zh) 一种注co2开采废弃高温气藏地热的工艺方法
CN105909214A (zh) 一种利用长水平井自循环开采致密干热岩地热能的方法
CN105840146A (zh) 一种分支井体积压裂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05863569A (zh) 一种单井压裂重力自循环开采干热岩地热方法
CN104265242B (zh) 地热井的地热提取方法
CN103184859A (zh) 用于同井注采的开采装置及方法
CN107044275A (zh) 利用深层地热资源热采页岩气方法及系统
CN204252967U (zh) 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
CN104713259A (zh) 一种提取干热岩热能的方法及系统
CN103090571A (zh) 一种循环开采地热资源的方法
CN107130944B (zh) 一种利用流体循环方式动用地热能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的方法
CN109779582A (zh) 一种井下加热原位提取油页岩中烃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6499376A (zh) 一种基于井筒加热模式的注空气辅助超稠油地下裂解改质工艺
CN106894804A (zh) 一种单井循环增强型地热系统完井方法
CN107178344A (zh) 一种注入co2动用地热能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藏的方法
CN109505580A (zh) 一种径向井低温地热开采方法
CN106968661A (zh) 一种增强水热型地热系统的完井方法
CN218862588U (zh) 一种干热岩水平井开采管柱结构
CN107120098A (zh) 一种利用co2和地热能开采天然气水合物藏的井结构设计与方法
CN108868723A (zh) 双井闭式循环井下热电发电系统及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412

Address after: 233090 Zhongchuang Space A-43, 1st Floor, Chuangchuang Space, No. 8 Roadway 2595, Donghai Avenue,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Bengbu Yongy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63458 Daqing,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e area of 22-1-501 D

Patentee before: Qiu Shiju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1220

Address after: Room 06, floor 3, office building 5, No. 281, fengle South Road,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uzhou Tian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3090 Zhongchuang Space A-43, 1st Floor, Chuangchuang Space, No. 8 Roadway 2595, Donghai Avenue, Bengbu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Bengbu Yongyuan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3

Address after: 276000 building 001, Torch Building, Keji Avenue, high tech Zone, Linyi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nyi Gaoxin tap wa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239000 office building 3, building 5, No. 281, fengle South Road, Chuzhou City, Anhui Province_ Room 06, thermocline

Patentee before: Chuzhou Tianchu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