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31126A - 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31126A
CN102531126A CN2012100046491A CN201210004649A CN102531126A CN 102531126 A CN102531126 A CN 102531126A CN 2012100046491 A CN2012100046491 A CN 2012100046491A CN 201210004649 A CN201210004649 A CN 201210004649A CN 102531126 A CN102531126 A CN 1025311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concentration
black liquid
solution
compound coagulant
aluminium chlor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0464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31126B (zh
Inventor
孙亚兵
徐建华
边琳
张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21000464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3112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31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1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311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3112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先将造纸黑液的pH值调至5~6.5,再加入复合混凝剂进行搅拌反应,反应后静止沉淀并过滤。该复合混凝剂为由硫酸铁溶液、硫酸铝溶液、聚氯化铝铁溶液和硫酸铝钾溶液按体积比1∶0.3~0.5∶0.9~1.1∶0.4~0.6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悬浊液,其中硫酸铁溶液、硫酸铝溶液及聚氯化铝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25%,硫酸铝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0%。本高效复合混凝剂用量少,能有效净化造纸黑液,克服了单一混凝剂效果不显著的难题;有效减少了酸用量以及pH回调时的碱用量;复配工序简单,操作方便且无需考虑各种混凝剂的溶解问题。

Description

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以及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造纸工业是我国水域污染大户,尤以其排放的黑液对水域污染最为严重。黑液中含有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物质,有机物主要是碱木素、半纤维素和纤维素降解产物;无机物中绝大部分是各种钠盐,如硫酸钠、碳酸钠、硅酸钠,还有NaOH、Na2S。由于造纸黑液长期源源不断地排放,远远超过了水域的自然净化能力。因此,造纸黑液的治理势在必行。
目前造纸黑液污染治理技术可概括为五类:
一是碱回收技术,即黑液经蒸发浓缩到50%以上后送入碱回收炉进行燃烧。将有机物烧去,余下无机物为Na2CO3和Na2S,再经溶解澄清后成为绿液;然后加入石灰苛化成为氢氧化钠,并与苛化生成的白泥分离,最后得到白液(氢氧化钠和硫化钠)。碱回收技术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无法为中小规模的造纸厂所采用。
二是酸析技术,即利用木质素在酸性介质中不溶于水的特点,人为投加酸性物质来降低pH值,使木质素析出再行分离。本方法简单易行,但由于酸投加量较大,致使运行成本较高,加之酸性废水对装置的腐蚀,使得维修成本也随之增加。
三是生化技术,包括好氧生化和厌氧发酵技术,此法必须人为提供适宜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让微生物大量繁殖,加上活性污泥曝气或厌氧发酵等生化处理,从而达到治理效果。
四是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UF)、反渗透(RO)和电渗析(ED)等技术。通过这些方法把造纸黑液中的木质素分离出来,并获得产品,大大降低黑液的COD、BOD和SS。国外已由试验阶段转入工业化应用,但国内技术尚不成熟。
五是絮凝沉淀技术,即靠混凝剂在水中形成的絮状体吸附去除水中溶解性有机物。该法操作简单,投资较小,但由于投加药量较大,致使运行费用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混凝沉淀技术,提供一种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高效复合混凝剂净化造纸黑液的方法,以期解决或缓解造纸黑液所造成的水体污染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该复合混凝剂为由活性组分硫酸铁、硫酸铝、聚氯化铝铁和硫酸铝钾混合而成的悬浊液,其中硫酸铁、硫酸铝、聚氯化铝铁和硫酸铝钾的质量比为10∶3~5∶13~15∶6~8。
上述复合混凝剂中硫酸铁、硫酸铝、聚氯化铝铁和硫酸铝钾的质量比优选为10∶3.5~4.5∶13.5~14.5,进一步优选为10∶4∶14∶7。
本复合混凝剂为砖红色悬浊液,其溶剂为水,其中投加的各组分的总质量含量为15~20%,优选为15~18%,进一步优选为16~17%。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该复合混凝剂为由硫酸铁溶液、硫酸铝溶液、聚氯化铝铁溶液和硫酸铝钾溶液按体积比1∶0.3~0.5∶1.3~1.5∶1.3~1.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悬浊液,其中硫酸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25%,硫酸铝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25%,聚氯化铝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25%,硫酸铝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0%。
上述复合混凝剂为砖红色悬浊液,其由硫酸铁溶液、硫酸铝溶液、聚氯化铝铁溶液和硫酸铝钾溶液按体积比1∶0.35~0.45∶1.35~1.45∶1.35~1.45的比例混合,进一步按体积比1∶0.4∶1.4∶1.4的比例混合。硫酸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8%~22%,硫酸铝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8%~22%,聚氯化铝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8%~22%,硫酸铝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12%;进一步地硫酸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硫酸铝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聚氯化铝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硫酸铝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先将造纸黑液的pH值调至5~6.5,再加入上述任一复合混凝剂进行搅拌反应,反应后静止沉淀并过滤。
本发明所提供的任一复合混凝剂的投加量为1~5mL/100mL造纸黑液,进一步为2mL/100mL造纸黑液。
在处理方法中,优选先用硫酸对造纸黑液的pH值进行调节,其中的硫酸进一步可选择(1+5)硫酸。该法中优选将造纸黑液的pH值调至5.5~6.5,进一步选择调至6左右。
本法中加入复合混凝剂后,可先在100~200rpm/min(优选150~170rpm/min,进一步优选160rpm/min)的转速下快速搅拌反应1~10min(优选1~5min,进一步优选3min);然后在20~90rpm/min(优选50~70rpm/min,进一步优选60rpm/min)的转速下慢速搅拌反应5~20min(优选5~15min,进一步优选10min)。搅拌反应后静止沉淀20~60min(优选20~40min,进一步优选30min)后过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高效复合混凝剂用量少,克服了单一混凝剂投加量大的难题;
(2)高效复合混凝剂能有效净化造纸黑液,克服了单一混凝剂效果不显著的难题;
(3)本方法所需pH值在6左右,因此有效减少了酸用量以及pH回调时的碱用量;
(4)该高效复合混凝剂是以各个混凝剂的预配溶液为基准,按体积比进行混匀而制成的,因此复配工序简单,操作方便且无需考虑各种混凝剂的溶解问题。
(5)该高效复合混凝剂在各组分的协同作用下,在黑液pH值6左右可达到远超于其他条件的处理效果,其处理后的黑液的COD可达533mg/L,色度可达483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COD变化曲线。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色度变化曲线。
图3是对比例1的COD变化曲线。
图4是对比例的色度变化曲线。
图5是对比例2的COD变化曲线。
图6是对比例2的色度变化曲线。
图7是对比例3的COD变化曲线。
图8是对比例3的色度变化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验所用黑液取自江苏金莲纸业黑液塘其特点是有机物含量高、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经测定该黑液pH=7.8,COD=12987mg/L,色度为2520倍,呈深棕色。
将硫酸铁、硫酸铝、聚氯化铝铁、硫酸铝钾分别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0%,20%,20%,10%的溶液。
实施例1
取多份200mL造纸黑液,采用(1+5)硫酸将其pH调至6左右。
将硫酸铁溶液、硫酸铝溶液、聚氯化铝铁溶液与硫酸铝钾溶液按体积比1∶0.4∶1.4∶1.4复配成砖红色悬浊液,分别取0,0.2,0.4,0.6,0.8,1.0,1.5,2.0,3.0,4.0,5.0mL悬浊液,加入不同的200mL造纸黑液中,先在160rpm/min的转速下快速搅拌3min,然后在60rpm/min的转速下慢速搅拌10min,最后静止沉淀30min后过滤。由COD及色度变化曲线可知,当pH=6,复合液投加量为4mL/200mL黑液时,处理效果最佳。此时COD=533mg/L,色度为483倍。
对比例1
取7份200mL造纸黑液,采用(1+5)硫酸将其pH调至6左右,分别投加5mL硫酸铁溶液,然后按硫酸铁溶液∶硫酸铝溶液的体积比1∶(0.2,0.4,0.8,1.0,1.2,1.4,1.6)依次投加硫酸铝溶液,在160rpm/min的转速下快速搅拌3min,然后在60rpm/min的转速下慢速搅拌10min。然后,静止沉淀30min后过滤。由COD及色度变化曲线可知,硫酸铁与硫酸铝的最佳复配体积比为1∶0.4,此时COD=2783mg/L,色度为373倍。
对比例2
将硫酸铁与硫酸铝复配液(体积比1∶0.4,简称1号复配液),与聚氯化铝铁溶液按1号复配液与聚氯化铝铁溶液体积比1∶(0.2,0.4,0.8,1.0,1.2,1.4,1.6)依次投加,其它皆同对比例1。由COD及色度变化曲线可知,1号复配液与聚氯化铝铁的最佳复配体积比为1∶1,此时COD=2568mg/L,色度为867倍。
对比例3
将硫酸铁、硫酸铝与聚氯化铝铁复配液(体积比1∶0.4∶1.4,简称2号复配液),与硫酸铝钾溶液按2号复配液与硫酸铝钾溶液体积比1∶(0.1,0.2,0.3,0.4,0.5,0.6)依次投加,其它皆同实施实例1。由COD及色度变化曲线可知,2号复配液与硫酸铝钾的最佳复配体积比为1∶0.5,此时COD=2473mg/L,色度为693倍。

Claims (10)

1.一种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混凝剂为由活性组分硫酸铁、硫酸铝、聚氯化铝铁和硫酸铝钾混合而成的悬浊液,其中硫酸铁、硫酸铝、聚氯化铝铁和硫酸铝钾的质量比为10∶3~5∶13~15∶6~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其特征在于硫酸铁、硫酸铝、聚氯化铝铁和硫酸铝钾的质量比为10∶3.5~4.5∶13.5~14.5∶6.5~7.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其特征在于硫酸铁、硫酸铝、聚氯化铝铁和硫酸铝钾的质量比为10∶4∶14∶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其特征在于该悬浊液中各组分的总质量含量为15~20%。
5.一种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混凝剂为由硫酸铁溶液、硫酸铝溶液、聚氯化铝铁溶液和硫酸铝钾溶液按体积比1∶0.3~0.5∶1.3~1.5∶1.3~1.5的比例混合而成的悬浊液,其中硫酸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25%,硫酸铝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25%,聚氯化铝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5%~25%,硫酸铝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5%~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铁溶液、硫酸铝溶液、聚氯化铝铁溶液和硫酸铝钾溶液按体积比1∶0.35~0.45∶1.35~1.45∶1.35~1.45的比例混合,进一步按体积比1∶0.4∶1.4∶1.4的比例混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处理造纸黑液的复合混凝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硫酸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8%~22%,硫酸铝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8%~22%,聚氯化铝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8%~22%,硫酸铝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12%;进一步地硫酸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硫酸铝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聚氯化铝铁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0%,硫酸铝钾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
8.一种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将造纸黑液的pH值调至5~6.5,再加入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混凝剂进行搅拌反应,反应后静止沉淀并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混凝剂的投加量为1~5mL/100mL造纸黑液,进一步为2mL/100mL造纸黑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先用硫酸对造纸黑液的pH值进行调节;将造纸黑液的pH值调至5.5~6.5。
CN201210004649.1A 2012-01-09 2012-01-09 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11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4649.1A CN102531126B (zh) 2012-01-09 2012-01-09 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04649.1A CN102531126B (zh) 2012-01-09 2012-01-09 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1126A true CN102531126A (zh) 2012-07-04
CN102531126B CN102531126B (zh) 2014-02-12

Family

ID=463393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04649.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31126B (zh) 2012-01-09 2012-01-09 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31126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1371A (zh) * 2012-12-07 2013-04-03 常州大学 一种去除污水中锗的方法
CN103232100A (zh) * 2013-05-31 2013-08-07 滁州友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无机混合型絮凝剂
CN104628109A (zh) * 2015-02-09 2015-05-20 西安华诺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油田污水处理的复合混凝剂及其制备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9811A (ja) * 1982-09-16 1984-03-22 Topy Ind Ltd 水処理剤
CN1772659A (zh) * 2005-10-09 2006-05-17 徐祖信 生物化学强化絮凝、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组合工艺
CN101746868A (zh) * 2008-12-17 2010-06-23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复合絮凝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49811A (ja) * 1982-09-16 1984-03-22 Topy Ind Ltd 水処理剤
CN1772659A (zh) * 2005-10-09 2006-05-17 徐祖信 生物化学强化絮凝、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组合工艺
CN101746868A (zh) * 2008-12-17 2010-06-23 沈阳工业大学 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复合絮凝剂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谢娟,王新强: "聚硅酸铝铁絮凝剂处理造纸黑液研究", 《工业用水与废水》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11371A (zh) * 2012-12-07 2013-04-03 常州大学 一种去除污水中锗的方法
CN103232100A (zh) * 2013-05-31 2013-08-07 滁州友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无机混合型絮凝剂
CN103232100B (zh) * 2013-05-31 2014-06-18 滁州友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无机混合型絮凝剂
CN104628109A (zh) * 2015-02-09 2015-05-20 西安华诺石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油田污水处理的复合混凝剂及其制备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31126B (zh) 2014-02-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92553B (zh) 一种溶解浆黑液的综合处理与利用方法
CN102659283B (zh) 一种染料生产废水处理与回收工艺
CN104986916A (zh) 一种造纸涂布废水处理工艺
CN102126779B (zh) 一种用于废水处理的高效cod去除剂
CN103224275A (zh) 双效多功能有机污水处理剂
CN102126780B (zh) 一种高效cod去除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CN103708596B (zh) 一种白酒废水传统处理过程中强化去除并回收氮磷的方法
CN102531126B (zh) 采用复合混凝法处理造纸黑液的方法
CN103771613B (zh) 一种纤维乙醇生产废水的预处理方法
CN111410362A (zh) 一种处理咖啡初加工废水的方法
CN105002768A (zh) 一种杨木板皮溶解浆预水解废液中木素的去除方法
CN105417851B (zh)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及其复合生物絮凝剂制备方法
CN101811791B (zh) 一种青霉素发酵废水的絮凝预处理方法
CN101805092A (zh) 一种apmp制浆废水处理新工艺
CN105254067B (zh) 污水深度处理芬顿法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11018176A (zh) 一种破乳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207002529U (zh) 吡唑酮生产废水处理装置
CN102659260A (zh) 用于酒糟废水或淀粉质原料生物化工废水经生化后出水的深度处理方法
CN107188378A (zh) 吡唑酮生产废水处理装置及其处理工艺
CN112159019A (zh) 一种高盐高cod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1525440B (zh) 一种高分子复合聚丙烯酰胺絮凝剂的制备方法
CN104609525A (zh) 高浓度果胶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4003555A (zh) 一种预处理染整废水的方法
CN103523888A (zh) 钛白废水的处理方法
CN109534560A (zh) 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预处理工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212

Termination date: 2015010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