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9503A - 自动供墨毛笔 - Google Patents

自动供墨毛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9503A
CN102529503A CN2012100121717A CN201210012171A CN102529503A CN 102529503 A CN102529503 A CN 102529503A CN 2012100121717 A CN2012100121717 A CN 2012100121717A CN 201210012171 A CN201210012171 A CN 201210012171A CN 102529503 A CN102529503 A CN 1025295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penholder
writing brush
pen
pen buck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01217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1001217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950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95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95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供墨毛笔,包括笔杆组件、笔头组件、墨吸附体和可调节空气量的笔斗组件,笔杆组件和笔斗组件具有可供墨液和气体流通的流体通道;笔斗组件包含笔斗座和旋转外套,该笔斗座与笔杆形成可分离的连接;笔头组件包含笔头连接座和固定于笔头连接座的笔头,笔头连接座与笔斗座连接;墨吸附体附接于笔头组件上部且包覆笔斗座下部,同时该墨吸附体位于旋转外套的内壁与笔斗座之间;墨吸附体与旋转外套内壁之间具有根据墨吸附体的吸墨量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的可调节进气道,该可调节进气道与流体通道选择性地连通。本发明能展现古典书画艺术品效果,同时也具有时尚功能,还能兼顾保存、运输和携带、制造等各个方面。

Description

自动供墨毛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书写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可自动供墨而无须蘸墨的自动供墨毛笔。
背景技术
传统的毛笔是由竹制笔杆和固定在笔杆下端的笔头组成,此类毛笔在书写时必须事先备好墨水,外出书写时要随身携带墨水,使用非常不方便。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毛笔逐渐被硬笔取代。而转变为书法艺术的主要书写工具和旅游纪念品和礼品以及精美豪华的收藏品类型 。
市场上出现了多种类代用品似毛笔可自动供墨而无须蘸墨的自动供墨“毛笔”但这一类“毛笔”的笔头(即用以书写的部位)和墨液用其它的材料取代而很难体现传统的毛笔功能和效果。一些自动供墨毛笔解决了携带墨水的问题,但仍然存在某些局限。在书写过程中不间断的进行挤压,也有一些高质量的自动毛笔自成一格和体系,难以和传统工艺制作的毛笔与墨汁联系在一起。由于传统的毛笔与墨汁有其故有的生产工艺和特性,很难或不能与这一些笔具配合使用,以至于 一些作品不被列为书画艺术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准确、控制自然而且使用方便可维护保养或更换部件的自动供墨毛笔,能展现古典书画艺术品效果,同时也具有时尚功能,还能兼顾保存、运输和携带、制造等各个方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供墨毛笔,包括笔杆组件、笔头组件、墨吸附体和可调节空气量的笔斗组件,所述笔杆组件和笔斗组件具有可供墨液和气体流通的流体通道;其中,所述笔斗组件包含笔斗座和旋转外套,该笔斗座与所述笔杆形成可分离的连接;所述笔头组件包含笔头连接座和固定于笔头连接座的笔头,所述笔头连接座与所述笔斗座连接;所述墨吸附体附接于所述笔头组件的上部且包覆所述笔斗座的下部,同时该墨吸附体位于所述旋转外套的内壁与所述笔斗座之间;所述墨吸附体与所述旋转外套内壁之间具有根据该墨吸附体的吸墨量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的可调节进气道,该可调节进气道与所述流体通道选择性地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笔杆组件包括了具有容墨腔的笔杆身,该笔杆身的下方具有可插入所述笔斗座内部的笔斗内套管,该笔斗内套管的底部具有内套管端部开口和内套管侧向通道;该内套管侧向通道与位于所述笔斗座上的笔斗座侧向通道选择性地连通。 
较好地,所述笔斗内套管的内部设有整流柱塞阀,该整流柱塞阀与所述笔杆身形成周向联动而轴向可相对运动的配合;所述整流柱塞阀与所述笔斗内套管配合形成轴向通道和连通轴向通道的周向通道,该整流柱塞阀与所述笔斗座底部的笔杆连接部形成可调节和可分离的螺纹连接,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所述内套管侧向通道。 
较好地,所述笔杆组件与所述笔斗座形成可轴向相对滑动的配合。
较好地,所述笔杆身的下部内表面具有将所述整流柱塞阀周向固定于该笔杆身的轴向滑槽,所述整流柱塞阀通过引导凸起与所述轴向滑槽配合。
较好地,所述旋转外套的内壁呈棱锥台状,所述墨吸附体包覆笔斗座的上部呈圆台状。
较好地,所述笔杆组件包括了具有容墨腔的笔杆身,所述笔杆身两端的直径相同,其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封闭,两端均可与尾封塞或笔斗连接。
较好地,所述笔斗组件还包含压力调节套,该压力调节套与所述笔斗座的上部形成螺纹配合,该压力调节套与所述旋转外套之间设有弹簧。
较好地,所述笔头连接座与所述笔斗座底部的笔头连接部形成可分离的螺纹连接。
较好地,所述笔杆组件包括了具有容墨腔的笔杆身,所述容墨腔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活动整流件,该活动整流件为蜗旋状的卷管,管侧壁的重叠带具有一条间隔缝隙,该卷管两端的管口处设有缺口或斜口。
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充分体现了传统艺术,笔与墨为一体又系统地结合,其外观、形体、功能与传统的毛笔基本保持一致,并有同等的书写效果。
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延续利用了传统工艺制作的笔头和装嵌方法。
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能够配用书画作品使用的油烟及炭黑墨汁。传统工艺制作的墨汁不阻碍和破坏自动供墨的运作。
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在书画过程中可随意加墨,按喜好和应用要求经调节和效正后,可稳定持续供应墨液,不需要其它的动作维持供应墨液。
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能准确地调控供墨量以选择书写字体的大小,调控范围可由蝇头小楷马上转变为大楷或更大的字体,相反亦可〈即以一支毛笔可变化为书写大,中,小等各型字体〉。
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可采用更换笔杆〈墨容器〉或墨芯方便快捷的方法补充墨液,或者使用注墨方法。
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也可配用特种墨水在其它领域作为方便实用的笔具。
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可轻易地拆解和装配,可按个人喜爱和应用范围更换笔头〈毫毛〉。
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以尽量数量少和体积小的零件完成自动系统的工作。
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也兼顾了保存、运输和携带、制造等各个方面。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沿用了传统毛笔笔头的制作工艺,延续利用了传统工艺制作的笔头和装嵌方法,笔头固定性好,笔毛不容易脱落。
2.能根据书写字体的大幅度变化而供应相应的墨流量(即出墨量的调节),以适应书写的变化,从而更好地适应使用者的个性需求。
3. 外观、形体、功能与传统的毛笔基本保持一致,书写时持笔的手感和书写方式和传统毛笔一致,与传统的毛笔有同等的书写效果。
3.使用随意性大,在书画过程中可随意加墨。
4. 组件数量少、体积小、取材易、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单,制造成本低。
5.可以方便地更换后备笔杆、笔芯。
6.在一有限的空间里实现了每个组成部分各就各位、有效地相互配合。
7. 笔在未使用期间,墨液被密封在容墨腔内、不能与空气和笔的其它部件接触,防止墨液外漏和结晶,保持崭新的状态,能以方便、简单、洁净的方法补充墨液;再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随时可关闭供墨通道而停止向笔头供墨,如同统传统的竹杆毛笔使用,特别是在绘画时使用,能够有枯墨的笔迹,蘸上清水时有淡墨的笔迹;又一方面,停止使用时关闭阀门停止向笔头供墨,可清洗和维护特别是有机的毫毛笔如狼毫笔、羊毫笔等。
8. 能够配用书画作品使用的油烟及炭黑墨汁。
9.在最接近笔毫处设开关阀门。用笔前后能与维护传统毛笔的要求基本一致,可清洗笔毫防治腔内结晶和笔毫长期被墨汁浸泡,有利于运输、携带、保管和收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毛笔部分的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的笔帽部分的外观结构图。
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下部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笔头组件的装嵌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笔杆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下部剖视图。
图7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开关变化示意图。
图8是图6的A─A剖视图。
图9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10是图6的C1─C1剖视图。
图11是图6的C2─C2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下部剖视图。
图13是图11所示实施例的开关变化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的下部剖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的下部剖视图。
图16是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的下部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部件位置变化示意图。
图18和图19是本发明液气状态变化示意图。
图20是图16中的活动整流件外观结构图。
图21是图20所示活动整流件的横向剖视图。
图22、23、24是本发明墨吸附体组成示意图。
图25、26、27是本发明的使用说明示意图。
图28、29是本发明的轴向调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及图2,根据本发明的自动供墨毛笔1的第一种实施例,该自动供墨毛笔1的外观、体积与传统毛笔基本相同,书写时持笔的手感和书写方式和传统毛笔一致。参见图3、图4、图5,该自动供墨毛笔1由笔头组件10、笔斗组件2和笔杆组件3等组成,笔杆组件3内可注入墨液4。笔斗组件2与笔头组件10、笔杆组件3是可分离的连接。
参见图3,笔斗组件2由笔斗座21、压力调节套23、弹簧25、旋转外套26、密封环27、墨吸附体13等组成,笔斗座21为顶部具有一凸缘的套筒,笔斗座21的顶部具有可供笔杆组件3插入的笔杆插口22,在凸缘下方的笔斗座21外周壁上具有调节螺纹24,压力调节套23与调节螺纹24相配合,弹簧25设置在压力调节套23与旋转外套26之间,密封环27设置在压力调节套23的上部与笔斗座21的外周壁之间。笔斗座21的底部分别向上设有笔杆连接螺栓28和笔头连接螺栓29。在本实施例中,旋转外套26的内壁83呈棱锥台状,墨吸附体13包覆笔斗座21的上部84呈圆台状。
笔斗组件2外部设有开关调节标示,例如:进气量调节标示定位点91、进气量调节范围标示(角/边)92、流体通道调节和开关标示93等。
参见图4,笔头组件10由笔头连接座14、笔头11和捆绑线12组成,笔头11固定于笔头连接座14,笔头连接座14与笔斗座21的笔头连接螺栓29形成可分离的螺纹连接。如图所示是将传统工艺制作的笔头11直接装嵌在笔头连接座14上,即能延续利用传统工艺制作的笔头和装嵌方法。
参见图5,笔杆组件3包括了笔杆身31和笔斗内套管32,笔杆身31内具有容纳墨液的容墨腔41,容墨腔41的底部设有位于整流柱塞阀35上方的钢珠42,笔杆身31的的顶部通过螺纹36连接有尾塞37及吊索38;该尾塞37优选为可挤压变形的弹性管体,笔斗内套管32一体成型在笔杆身31的下方,并且该笔斗内套管32的直径小于笔杆身31的直径。笔斗内套管32可从笔杆插口22插入笔斗座21内部。该笔斗内套管32的底部具有内套管端部开口33和内套管侧向通道73。
所述笔斗内套管32的内部设有横截面为“十”字形、“╳”形或“Y”形的整流柱塞阀35,整流柱塞阀35的下端具有阀芯。笔杆身31的下部内表面具有将整流柱塞阀35周向固定于该笔杆身31的轴向滑槽82,该轴向滑槽82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上齿卡34和下齿卡39,所述整流柱塞阀35通过引导凸起81与轴向滑槽82配合,所述引导凸起81被上齿卡34和下齿卡39限制在轴向滑槽82内,从而该整流柱塞阀35与笔杆身31形成周向联动而轴向可相对运动一小段距离的配合。
参见图9至图11,所述整流柱塞阀35与笔斗内套管32配合形成轴向通道71和连通轴向通道71周向通道72,该整流柱塞阀35与笔斗座21底部的笔杆连接螺栓28形成可调节和可分离的螺纹连接,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内套管侧向通道73,该内套管侧向通道73与位于笔斗座21上的笔斗座侧向通道74选择性地连通;所述轴向通道71、周向通道72、内套管侧向通道73和笔斗座侧向通道74组成了流体通道7。流体通道7是大气和墨液的通道,当它们流动时在同一时段内有各自的流动通道和方向。流体通道7为毛笔的小型化、传统毛笔头的安装、柱塞阀的安装、笔斗调节气压以及大口径供墨提供了条件。当整流柱塞阀35与笔杆连接螺栓28连接时,笔杆身31可相对于笔斗座21产生轴向的滑动。
所述的流体通道7为双向通道,均可成为供墨道或进气道,减少了墨汁颗粒堵塞的机会。
上述笔杆组件3的组成结构保障了有条件能够延续利用传统毛笔形体,能够以相对最大的容量装载墨液。个体的笔杆组件3和整体的自动供墨毛笔1都具有墨液通道开关功能,能具备安全的密封性能。 
参见图6,笔头组件10与笔斗组件2的连接方法为:旋转笔头连接座14,通过与笔头连接螺栓29螺纹配合而使笔头组件10与笔斗组件2连接。笔杆组件3与笔斗组件2的连接方法为:旋转笔杆组件3,带动整流柱塞阀35,通过整流柱塞阀35与笔杆连接螺栓28螺纹配合而使笔杆组件3与笔斗组件2连接。
参见图5和图8,旋转式开关和调节:旋转笔杆组件3,带动整流柱塞阀35旋转的同时产生轴向运动,该整流柱塞阀35的阀芯与内套管侧向通道73的相对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从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内套管侧向通道73。图8表示了人为旋转笔杆身31时,能带动整流柱塞阀35活动的工作原理,以实现装配、拆解、开关和调节。图9表示了笔杆身31带动整流柱塞阀35活动的又一种方法,笔斗内套管32与整流柱塞阀35的周向接触面为动力传递的磨擦面85,当人为旋转笔杆身31时,可通过摩擦力带动整流柱塞阀35活动,以实现装配、拆解、开关和调节。
图7表示了推拉式开关的工作原理:推拉笔杆组件3,内套管侧向通道73与笔斗座侧向通道74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流体通道7。在图7所示的开关变化示意图中,图中轴线左边是流体通道开启状态,此时内套管侧向通道73与笔斗座侧向通道74相对应;轴线右边是流体通道关闭状态,此时内套管侧向通道73与笔斗座侧向通道74相互错开。上述推拉式开关能快速完成开关并不改变原有的调节设定,便于下次使用。
图10、11表示了进气道62的形成和变化,旋转外套内壁83与墨吸附体13之间形成多条进气道62,使外部大气直接到达流体通道7处。转动旋转外套26,进气道62与笔斗座侧向通道74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实现对进气量(进气路程)的调节。图10 表示了大气由进气道62穿透墨吸附体13进入流体通道7时的最大进气量状态,此时进气道62与与笔斗座侧向通道74相对应。图11 表示了大气由进气道62穿透墨吸附体13进入流体通道7时的最小进气量状态,此时进气道62与笔斗座侧向通道74相互错开。另外,旋转压力调节套23,当旋转外套26和墨吸附体上部84受压后,进气道62的和墨吸附体13发生变化,可实现对进气压力的调节。
供墨时,墨液4的路径是由容墨腔41经整流件轴向通道71、活动内套侧向通道73、笔斗座侧向通道74与墨吸附体13接触再传递至笔头11。当运笔时书写动作是强行将墨液由毛细管中拖曳引出去,随即产生压差再变化为两种反向的拉力和吸力。对墨液的拉力是人为的、对空气的吸力是自然的。〈容墨腔内压力开始下降需要压力补充〉,在吸力和空气向上的升力作用下,外部大气自然的在所述流体通道7中选择一条阻力最小、路程最短、垂直向上的路径到达容墨腔41。其结果是所述流体通道7在完成输液过程的同时完成了反向的输气工作。
停笔阶段,在大气环境下没有外加动作时,笔内的气液处于一种暂时平衡状态,此时容墨腔41和通向笔头通道内的压力相等(即供墨管和导气管内的压力相等,液体的凝聚力和气体的上升力迫使气体进入容墨腔41再用液体形成障碍堵塞通道并截断进气路径。
自动控制(经调节后,书写过程为气液相互制约的自动控制),起动是以人的书写动作必然产生的动力,改变气液的暂时平衡状态。自动供墨的实现是依靠物质材料特有的物理性能和自然现象(如:表面张力、凝聚力、毛细管力、物质比重、大气压力、虹吸管效应等),即大气与液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实现。不需要其它的开关和调节器以及附加器具和有意的补偿动作来协助维持自动供墨和有效控制供墨量。其效果是以运笔时以笔锋的耗墨量为标准单位,实时地由容墨腔补充。
随意供墨:(书写过程为自动控制的前提下)在自动供墨的前提下适当的增加汁量,也是以自然动作实现,随手将笔锋转向使笔锋高于笔尾,此时笔内的气液转换位置,液体对大气进入的阻力减少,使空气进入增加了容墨腔内压,滚动的钢球珠加速了气液转换位置。也因为容墨腔与大气有直接通道无间隔物才能实现。
可维护性,对自行供墨毛笔而言最大的障碍物就是含胶的墨汁结晶硬化笔毫硬结,笔腔内堵塞。另一方面笔毫长期被墨汁浸泡会直接导致笔毫软化无弹性、根部霉烂,导致脱毛。所以在最接近笔毫处设开关阀门非常重要。用笔前后能与维护传统毛笔的要求基本一致,可清洗笔毫防止腔内结晶和笔毫长期被墨汁浸泡,有利于运输、携带、保管和收藏。
以下介绍本发明的使用方法:
(1) 装配连接:满装墨液的笔杆组件3,插入笔斗组件2并旋转,连接后即为完整的自动供墨毛笔1。
(2) 开关:握住笔斗座21的同时转动笔杆组件3、带动柱塞阀35作开关动作。
(3) 润笔:新笔可用清水化解定形胶或挤压软体尾塞以墨液润笔。
(4) 调节:润笔后,可转动笔杆组件3调节流体通道的大小,可转动旋转外套26调节进气道的大小,可转动压力调节套23调整进气压力。
(5) 试笔:调节过程中可按个人喜好和实际要求,得到合适的流量和流速。
(6) 运笔:运笔过程中,将是持续稳定的根据书写字体的大幅度变化而供应相应的墨流量,不必再作其它的附加动作。
(7) 随意加墨:随手将笔锋转向使笔锋高于笔尾,再次书写时笔迹明显浓厚。
(8) 暂停/停笔:推拉式开关能快速完成开关、并不改变原有的调节设定,便宜下次使用。
(9) 后续补充/注墨:可更换后备容墨笔杆、或关闭阀门打开尾塞注墨。
(10)  收藏/维护:关闭阀门后,如传统毛笔一样进行清洗。
实施例二
参见图12,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与图6所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基础相同,区别主要在于本实施例的笔斗座底部是通过笔杆连接螺纹228与整流柱塞阀235的阀芯底部的连接螺栓236连接,而且本实施例的笔斗内套管32并不开有侧向通道。这种结构有利于直径较小的笔具应用。
图13是图12所示实施例的开关变化示意图。图中轴线左边是流体通道开启状态,此时笔斗内套管32被拉起,使笔斗座侧向通道74与笔斗内套管32内部腔体连通;轴线右边是流体通道关闭状态,此时笔斗内套管32将笔斗座侧向通道74与笔斗内套管32内部腔体分隔。
实施例三
参见图14,本发明中的第三种实施例的下部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较为简单,与图6所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原理基础相同,同样采用直接装嵌传统工艺制作的笔头,采用更换笔杆〈墨容器〉以相对最大的容量装载墨液。流体经侧向通道通过,容腔内墨汁被墨吸附体传递至笔头,大气由进气道穿透墨吸附体进入容腔内。流量控制均由阀门和旋转外套完成。不同之处在于组件的连接、 密封方式。
本实施例包括笔杆身 331、笔斗座 321和笔斗內套管332,笔杆身331内具有容墨腔341,笔杆身331与笔斗内套管332直径相当,笔斗座 321下部具有笔斗座側向通道374,笔斗内套管332的下开口处设一管套式柱塞阀335。该管套式柱塞阀335与笔斗座321底部的笔杆连接螺栓328形成可调节和可分离的螺纹连接,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管套式柱塞阀335的侧向通道373。笔斗內套管332通过內套管限制凸緣381与管套式柱塞阀335的行程限制槽 382配合,使得笔斗內套管332与管套式柱塞阀335仅能实现轴向的相对运动。
该实施例的旋转开关和调节方法如下:旋转笔杆身331,带动管套式柱塞阀335旋转的同时产生轴向运动,从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侧向通道373。
整流方式采用与第五种实施例相同的方式,即在容墨腔341内加装活动式整流件535。
所述的活动整流件535是一条蜗旋状卷管,管侧重叠带有一条间隔缝隙,两端的管口处均有缺口或是斜口。该间隔缝隙(对空气而言)是可开合的间隙,墨容腔541内的空气可自由进出,当浸泡在墨液中或有墨液经过,管道壁面对墨汁的张力大于气体,再加上墨汁的凝聚力和自重力(比重),把空气由间隙处排挤出去,同时又将活动整流件535外围墨液引带进来。等同将间隙封闭,被墨液封闭后随即产生了虹吸管效应,成为由墨容腔通往毛笔头的供墨管道。其特性是,有利于自然力量发挥作用,不限于在管道的两端排挤出空气,自然地快捷准确地完成供墨导气工作。
该实施例特点是结构更加简洁,有利于直径较小的笔具应用。图中所示周向箭头指示连接、分离和调节方向,轴向箭头指示快速开关的方向。
实施例四
参见图15,本发明中的第四种实施例的下部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较为简单,与图6所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原理基础相同,同样采用直接装嵌传统工艺制作的笔头,采用更换笔杆(墨容器)以相对最大的容量装载墨液。流体经侧向通道通过,容腔内墨汁被墨吸附体传递至笔头,大气由进气道穿透墨吸附体进入容墨腔内。流量控制均由阀门和旋转外套完成。不同之处在于组件的连接、 密封方法。
本实施例包括笔杆身 431、笔斗座 421、笔斗內套管432和旋转外套426,笔杆身431内具有容墨腔441,容墨腔441内设有钢珠442,本实施例的特点在于,笔斗内套管432本体为柱塞阀,星形整流件及螺栓428与笔斗座421连接,星形整流件及螺栓428具有轴向通道471。
笔杆身431的直径大于笔斗内套管432,该笔斗内套管432分两段,下段的直径更小。该笔斗内套管的下端开口处设有与笔斗座421连接的连接螺纹433。该连接螺纹433与笔斗座421底部的星形整流件及螺栓428形成可调节和可分离的螺纹连接,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笔斗座421的侧向通道474。该旋转式开关和调节:旋转笔杆身431,使其产生轴向运动,从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笔斗座侧向通道474。其特点是结构更加简洁,没有明显的笔斗形状,有利于直径较更小的笔具应用。
实施例五
参见图16,本发明中的第五种实施例的下部剖视图。本实施例的结构更为简单,与图6所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原理基础相同,同样采用直接装嵌传统工艺制作的笔头,采用更换笔杆(墨容器)以相对最大的容量装载墨液。流体经侧向通道通过,容腔内墨汁被墨吸附体传递至笔头,大气由进气道穿透墨吸附体进入容腔内。流量控制由旋转外套完成。不同之处在于组件的连接、 密封方法。
本实施例包括笔杆身 531、笔斗座 521、笔斗內套管532和旋转外套526,笔杆身531内具有容墨腔541,本实施例的笔斗内套管532只设有开口,取消了第一种实施例的柱塞阀、压力调节套和软体笔杆等。笔斗内套管532与笔斗座521依靠材料(塑料)的张力连接和密封,在容墨腔541内增加了活动整流件535。并以此实施例中描述液气状态变化。
参见图17,是图16所示实施例的部件位置变化示意图。笔杆身531两端的直径相同,其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为封闭,均可与尾封塞538或笔斗502连接。在容墨腔541内增加的活动整流件535,可自由活动。其特点是结构更加简洁,其外观、形体、功能可与传统的毛笔完全一致。
图18和图19是第五种实施例的液气状态变化示意图。笔斗座侧向通道574可按使用需要将部份通道孔高置,分为574H和574L,高低差可改变墨汁流速。因墨吸附体513上部( H )与下部( L )的吸墨密度变化较大,大气506由密度相对较低的地方进入,使流速加快即反应敏捷。
容墨腔541内自由活动的整流件535依靠墨汁( E )的凝聚力,由其两端和管壁排除内部的空气( A ),运笔时随书写动作自动下降到容墨腔底端立即产生了虹吸管效应。其特点是依自然动作和现象,快速地转换了气液的位置,控制了墨容腔541内的墨汁( E )和空气( A )的流动,并保证在使用过程中无气堵和断流现象。特别是启用新笔时能实现向不含墨汁的毛笔头511自动供墨。
参见图20,是活动整流件535外观结构图。参见图21,是图20的横向剖视图。活动整流件535是一条蜗旋状卷管,管侧重叠带有一条间隔缝隙,两端的管口处均有缺口或是斜口。该间隔缝隙〈对空气而言〉是可开合的间隙,墨容腔541内的空气可自由进出,当浸泡在墨液中或有墨液经过,管道壁面对墨汁的张力大于气体,再加上墨汁的凝聚力和自重力(比重),把空气由间隙处排挤出去,同时又将活动整流件535外围墨液引带进来。等同将间隙封闭,被墨液封闭后随即产生了虹吸管效应,成为由墨容腔通往毛笔头的供墨管道。其特性是,有利于自然力量发挥作用,不限于在管道的两端排挤出空气,自然的快捷准确的完成供墨导气工作。
图22、23、24是本发明的墨吸附体组成示意图。墨液吸附体513的工作是节制与传递墨汁和大气,毛笔头511的工作是暂存一定份量的墨汁,最终将适量的墨汁带出完成书写。图20描述了笔斗座521与毛笔头511的连接状态,图21描述了墨吸附体513轴向细长的纤维包覆状态,更重要的是毛笔头本体实为毛细管组织即墨液吸附体,再次覆上的纤维可用与毛笔头511相同质量的毫毛并形成一体。图21描述了墨吸附体513表面包覆一层透气薄膜以平稳定其形状和密度。其特点是墨液吸附体513和毛笔头511用同质量的毫毛组合形成一体并完全各自的工作。
图25、26、27是本发明的使用说明示意图。新笔启用时需要由容墨腔向笔头部注入定量的墨汁, 如同使用传统毛笔的开笔和润笔过程。因自动供墨比较耗时,可采用快速注入法。参见图25,于笔杆开口端拆下尾封塞538并装上笔斗,但不完全插入,翻转笔杆使笔锋向下,此时活动整流件535自由滑落,随即使墨容腔包括笔斗内腔的气液交换位置,随后完全插入。参见图25、26, L1的体积等于L2的容积并与图27的 L0吸附量相当。即在完成笔具连接的同时完成了注墨过程。        
图28、29是本发明的轴向调节示意图。参见图28、29的m、n为旋转外套526的轴向滑动行程范围,旋转外套526设有直径较大部分5261和直径较小部分5262,当直径较大部分5261与笔斗座侧向通道574相对应时能满足最大汁量的持续书写,笔迹如图28所示。当直径较小部分5262与笔斗座侧向通道574相对应时限制最小汁量的持续书写,笔迹如图29所示。其调控范围可由蝇头小楷马上转变为大楷或更大的字体,相反亦可(即以一支毛笔可变化为书写大,中,小等各型字体)。
综上所述,本发明以多种形式提供一系列的书写工具“墨杆毛笔”,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条件与毛笔结缘,能有更多的机会认识毛笔,接触毛笔,使用和欣赏毛笔.达到有助书法普及和广泛应用目的,缩短毛笔与现代人的距离,传承和发扬毛笔以及使用毛笔书画的传统文化。
在制造和生产方面,本发明可延续使用传统的制笔工艺制作的笔头,利用和发扬现有的生产体系,体现制笔高标准要求,即笔头尖、笔峰齐、笔身圆、笔体健。
在使用的墨液方面,可延续中国书画使用的油烟及炭黑墨液,以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湮;冰片、麝香 均为香料,清香四溢;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液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而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自动供墨毛笔,包括笔杆组件、笔头组件、墨吸附体和可调节空气量的笔斗组件,所述笔杆组件和笔斗组件具有可供墨液和气体流通的流体通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笔斗组件包含笔斗座和旋转外套,该笔斗座与所述笔杆形成可分离的连接;
所述笔头组件包含笔头连接座和固定于笔头连接座的笔头,所述笔头连接座与所述笔斗座连接;
所述墨吸附体附接于所述笔头组件的上部且包覆所述笔斗座的下部,同时该墨吸附体位于所述旋转外套的内壁与所述笔斗座之间;
所述墨吸附体与所述旋转外套内壁之间具有根据该墨吸附体的吸墨量而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的可调节进气道,该可调节进气道与所述流体通道选择性地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组件包括了具有容墨腔的笔杆身,该笔杆身的下方具有可插入所述笔斗座内部的笔斗内套管,该笔斗内套管的底部具有内套管端部开口和内套管侧向通道;该内套管侧向通道与位于所述笔斗座上的笔斗座侧向通道选择性地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斗内套管的内部设有整流柱塞阀,该整流柱塞阀与所述笔杆身形成周向联动而轴向可相对运动的配合;所述整流柱塞阀与所述笔斗内套管配合形成轴向通道和连通轴向通道的周向通道,该整流柱塞阀与所述笔斗座底部的笔杆连接部形成可调节和可分离的螺纹连接,以选择性地打开或封闭所述内套管侧向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组件与所述笔斗座形成可轴向相对滑动的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身的下部内表面具有将所述整流柱塞阀周向固定于该笔杆身的轴向滑槽,所述整流柱塞阀通过引导凸起与所述轴向滑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外套的内壁呈棱锥台状,所述墨吸附体包覆笔斗座的上部呈圆台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组件包括了具有容墨腔的笔杆身,所述笔杆身两端的直径相同,其一端设有开口,另一端封闭,两端均可与尾封塞或笔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斗组件还包含压力调节套,该压力调节套与所述笔斗座的上部形成螺纹配合,该压力调节套与所述旋转外套之间设有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头连接座与所述笔斗座底部的笔头连接部形成可分离的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墨毛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组件包括了具有容墨腔的笔杆身,所述容墨腔内设有可自由活动的活动整流件,该活动整流件为蜗旋状的卷管,管侧壁的重叠带具有一条间隔缝隙,该卷管两端的管口处设有缺口或斜口。
CN2012100121717A 2012-01-13 2012-01-13 自动供墨毛笔 Pending CN1025295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21717A CN102529503A (zh) 2012-01-13 2012-01-13 自动供墨毛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0121717A CN102529503A (zh) 2012-01-13 2012-01-13 自动供墨毛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9503A true CN102529503A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38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0121717A Pending CN102529503A (zh) 2012-01-13 2012-01-13 自动供墨毛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950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6881A (zh) * 2016-12-02 2017-05-10 吴绍泉 一种新型毛笔
CN107379821A (zh) * 2017-08-09 2017-11-24 胡维钢 一种便携式学生书法课使用的毛笔
CN108891167A (zh) * 2018-09-06 2018-11-27 李伟逸 一种能自动供墨的毛笔
CN111301028A (zh) * 2020-04-07 2020-06-19 喻建宏 一种自动毛笔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626881A (zh) * 2016-12-02 2017-05-10 吴绍泉 一种新型毛笔
CN106626881B (zh) * 2016-12-02 2017-12-01 吴绍泉 一种新型毛笔
CN107379821A (zh) * 2017-08-09 2017-11-24 胡维钢 一种便携式学生书法课使用的毛笔
CN108891167A (zh) * 2018-09-06 2018-11-27 李伟逸 一种能自动供墨的毛笔
CN111301028A (zh) * 2020-04-07 2020-06-19 喻建宏 一种自动毛笔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9503A (zh) 自动供墨毛笔
CN206166113U (zh) 一种可替换式液体眼线笔
CN101716862A (zh) 自动供墨笔
CN201913925U (zh) 一种自动供墨毛笔
CN203739466U (zh) 一种水彩笔
CN201604402U (zh) 一种自动供墨笔
CN208978537U (zh) 一种多功能墨盒
CN101863178A (zh) 自动供墨毛笔
CN103407310A (zh) 微调墨杆毛笔
CN203485619U (zh) 一种微调墨杆毛笔
CN204382882U (zh) 一种新型毛笔
US7083349B2 (en) Writing implement
CN211519035U (zh) 一种自动出水毛笔
US9862224B1 (en) Writing instrument with spool valve
CN106626881A (zh) 一种新型毛笔
CN206201748U (zh) 一种可控下水不干笔
CN201552859U (zh) 三原色彩笔
CN202293815U (zh) 一种储墨毛笔
CN202407612U (zh) 毛刷笔
CN201385489Y (zh) 新型笔管
CN201833697U (zh) 一种渐变彩笔
CN200942648Y (zh) 着色装置
CN204749597U (zh) 一种防倒流防污染的半自动笔
CN202641092U (zh) 储水式阀门笔
CN201941323U (zh) 贮墨毛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5 Deemed withdrawal (patent law before 199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