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3353A - 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3353A
CN102523353A CN2011104507401A CN201110450740A CN102523353A CN 102523353 A CN102523353 A CN 102523353A CN 2011104507401 A CN2011104507401 A CN 2011104507401A CN 201110450740 A CN201110450740 A CN 201110450740A CN 102523353 A CN102523353 A CN 1025233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ssing module
signal processing
interface
state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507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qin Telecom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45074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3353A/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33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335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和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所述方法包括,用于建立信号连接的步骤;用于传输有效数据信号的步骤;用于取消信号连接的步骤。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用于实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之间的电平匹配,以适应不同电气标准下的信号处理模块之间通信。

Description

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通信领域,尤其涉及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讯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电子产品的功能需求不断提高,这就对移动终端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移动终端配置双信号处理模块就是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如在智能手机中,设置双信号处理模块,其中一块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完成通讯功能,而另一块信号处理模块用于完成多媒体终端信息处理控制的功能;又如双模手机,设置双信号处理模块,分别用于处理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和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称码分多址)信号。 如中国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01月02日公开了一种双模手机,其公开号为CN 201001118。一种双模手机,包括与两种制式相应的两个基带处理器以及射频收发模块、天线,其中,一个基带处理器为主处理器,另一处为从处理器;还包括蓝牙模块和音频处理单元;所述两个基带处理器之间通过通讯/控制通路连接;主处理器与蓝牙模块通过主机控制接口连接;音频处理单元用于完成语音信号的传输和转换。
通常移动终端只设置一个显示屏、键盘、话筒或听筒等装置,且以上装置与其中一个信号处理模块电路连接,这就需要两个信号处理模块之间实现通信,从而实现两个信号处理模块与显示屏、键盘、话筒或听筒等装置的共用。现有技术中,不同厂商或型号的信号处理模块具有各自的电气标准,要实现两个信号处理模块与显示屏、键盘、话筒或听筒等装置的共用,需采用具有相同电气标准的信号处理模块,产品的研发设计受到很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其两个信号处理模块可具有不同的电气标准。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和电平转换电路,所述电平转换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
本发明所提供的信号处理模块之间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包括,步骤11)用于建立信号连接的步骤;步骤12)用于传输有效数据信号的步骤;步骤13)用于取消信号连接的步骤。所述步骤12)用于传输有效数据信号的步骤,依次包括:
步骤121)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有效数据信号;
步骤122)将有效数据信号进行电平转换;
步骤123)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有效数据信号。
本发明所提供的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在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之间设置电平转换电路,用于实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之间的电平匹配,以适应不同电气标准下的信号处理模块之间通信。使得移动终端在研发设计中,信号处理模块的选用范围更广,有利于节省研发成本并实现更多的功能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的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述的电平转换电路及状态交互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发送方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发送流程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所述的接收方信号处理模块信号接收流程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第一信号处理模块作为发送端时的信号传输流程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所述的第二信号处理模块作为发送端时的信号传输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和电平转换电路30,所述电平转换电路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所述电平转换电路30,用于对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输出的电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从而适合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的电气标准,再发送给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同时用于对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输出的电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从而适合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的电气标准,再发送给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这样就实现了两种不同电气标准的信号处理模块之间的通信。移动终端在研发设计中,信号处理模块的选用范围更广,有利于节省研发成本并实现更多的功能应用。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发送和接收的高电平信号的电压值V1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发送和接收的高电平信号的电压值V2。如将现有技术中CDMA通信标准下的信号处理芯片作为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如高通公司于2006年推出的型号为QSC1100的信号处理芯片;并现有技术中GSM通信标准下的信号处理芯片作为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如联发科于2009年初推出的型号为MT6253的信号处理芯片。这样可实现移动终端同时可在GSM和CDMA通信网络中使用。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发送和接收的高电平信号的电压值V1为1.8V;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发送和接收的高电平信号的电压值V2为2.8V。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设有第一发送接口11(M1_UART_TX),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设有第二接收接口22(M2_UART_RX)和第二电源接口21(M2_LDO);所述电平转换电路30包括升压电路31,所述升压电路31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送接口11(M1_UART_TX)和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1(M2_LDO)相连接;所述升压电路3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收接口22(M2_UART_RX)相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升压电路3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T1和第二三极管T2;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发送接口11(M1_UART_TX)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1(M2_LDO)及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及所述第二接收接口22(M2_UART_RX)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上述电路结构的升压电路31可将所述第一发送接口11(M1_UART_TX)的输出电压拉高至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1(M2_LDO)具有相同的电压值,以实现所述第一发送接口11(M1_UART_TX)与所述第二接收接口22(M2_UART_RX)之间的电平匹配,从而实现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可接收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发送的信号。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设有第一电源接口12(M1_LDO)和第一接收接口13(M1_UART_RX);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设有第二发送接口23(M2_UART_TX);所述电平转换电路30包括降压电路32,所述降压电路32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发送接口23(M2_UART_TX)和第一电源接口12(M1_LDO)相连接;所述降压电路3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收接口13(M1_UART_RX)相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降压电路32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三三极管T3和第四三极管T4;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发送接口23(M2_UART_TX)相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2(M1_LDO)及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集电极及所述第一接收接口13(M1_UART_RX)相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的基极相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上述电路结构的降压电路32可将所述第二发送接口23(M2_UART_TX)的输出电压拉低至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2(M1_LDO)具有相同的电压值,以实现所述第二发送接口23(M2_UART_TX)与所述第一接收接口13(M1_UART_RX)之间的电平匹配,从而实现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可接收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发送的信号。
所述第一发送接口11(M1_UART_TX)、所述第一接收接口13(M1_UART_RX)、所述第二发送接口23(M2_UART_TX)和第二接收接口22(M2_UART_RX)均为串行接口。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还设有用于实现握手信号通信的状态交互电路4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数据通信中,接收和发送的信号包括有效数据信号和握手信号,所述握手信号用于在收发有效数据信号之前建立连接,使收发双方处于有效数据信号的待收或代发状态;所述握手信号还用于在收发有效数据信号之后取消连接,使收发双方处于睡眠状态,以节省电能和防止系统损耗。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设有第一状态输出接口14(M1_STATUS_OUT);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设有第一状态输入接口24(M1_STATUS_IN);所述状态交互电路40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状态输出接口14(M1_STATUS_OUT)和所述第一状态输入接口24(M1_STATUS_IN)的第一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通过改变所述第一状态输出接口14(M1_STATUS_OUT)上的电平高低,来改变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是否处于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当所述第一状态输出接口14(M1_STATUS_OUT)上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处于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当所述第一状态输出接口14(M1_STATUS_OUT)上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处于睡眠状态,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可通过所述第一状态输入接口24(M1_STATUS_IN)检测到所述第一状态输出接口14(M1_STATUS_OUT)上的电平情况,从而判断出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是否处于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设有第二状态输入接口15(M2_STATUS_IN);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设有第二状态输出接口25(M2_STATUS_OUT);所述状态交互电路40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状态输入接口15(M2_STATUS_IN)和所述第二状态输出接口25(M2_STATUS_OUT)的第二电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通过改变所述第二状态输出接口25(M2_STATUS_OUT)上的电平高低,来改变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是否处于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当所述第二状态输出接口25(M2_STATUS_OUT)上为高电平时,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处于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当所述第二状态输出接口25(M2_STATUS_OUT)上为低电平时,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处于睡眠状态,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可通过所述第二状态输入接口15(M2_STATUS_IN)检测到所述第二状态输出接口25(M2_STATUS_OUT)上的电平情况,从而判断出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是否处于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
所述第一状态输出接口14(M1_STATUS_OUT)、所述第一状态输入接口24(M1_STATUS_IN)、第二状态输入接口15(M2_STATUS_IN)和所述第二状态输出接口25(M2_STATUS_OUT)均为GPIO接口。这样,利用GPIO接口实现握手信号的传输,节省了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及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的串行接口,为移动终端设计提供更多扩展的空间。
实施例二
如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二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模块之间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包括,
步骤11)用于建立信号连接的步骤;
步骤12)用于传输有效数据信号的步骤;
步骤13)用于取消信号连接的步骤。
所述步骤12)用于传输有效数据信号的步骤,依次包括:
步骤121)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有效数据信号;
步骤122)将有效数据信号进行电平转换;
步骤123)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有效数据信号。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通过上述步骤122)将有效数据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可将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的信号转换为符合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的电气标准的数据信号,从而便于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对该数据信号进行后续处理。这样,可实现将不同电气标准的信号处理模块设置在同一移动终端中,并实现二者的数据通信,可使移动终端在研发设计中,信号处理模块的选用范围更广,有利于节省研发成本并实现更多的功能应用。
所述步骤122)将有效数据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包括:步骤1221)将低电平数据信号转换为高电平数据信号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如发送端输出的高电平信号的电压值低于接收端可接收的高电平的电压值时,所述电平转换须为升压,这样可实现电气标准较低的信号处理模块向电气标准较高的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数据信号。
所述步骤122)将有效数据信号进行电平转换,还可包括:步骤1222)用于将高电平数据信号转换为低电平数据信号的步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如发送端输出的高电平信号的电压值高于接收端可接收的高电平的电压值时,所述电平转换须为降压,这样可实现电气标准较高的信号处理模块向电气标准较低的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数据信号。
所述步骤11)用于建立信号连接的步骤,包括:
步骤111)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检测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状态,当所述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处于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时,执行步骤12);当所述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处于睡眠状态时,执行步骤112);
步骤112)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握手信号(头AT)并返回执行步骤111)。
如图4所示,在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握手信号(头AT)之后,还包括:
步骤113)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所述握手信号(头AT)之后,将其状态调整为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
如图4所示,所述步骤13)用于取消信号连接的步骤,包括:
步骤131)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检测在设定的期限,如5秒内,是否有数据发送,如果有,继续执行步骤12)如果无,则执行步骤132)
步骤132)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将其状态调整为睡眠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所述设定的期限如过短,两信号处理模块之间实现数据通信的过程中需反复执行握手信号通信的过程,增加了系统负担,导致两信号处理模块之间数据传输的速度减慢;如所述设定的期限如过长,则造成在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未发送数据信号时,所述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也处于工作状态,造成耗电量增加,降低待机时间。经过测试将所述期限设定为5秒,是在符合其相应的通信标准的前提下,可较好的解决耗电量和传输速度之间的矛盾,较佳的符合用户的需求。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信号处理模块之间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在所述步骤123)之后还包括:
步骤124)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回复信号。这样,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就可以根据回复信号知道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是否成功收到其发送的有效数据信号。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信号处理模块之间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还包括容错处理步骤。
所述容错处理步骤包括:
在步骤112)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握手信号(头AT)之前,启动计数,当计数值等于第一设定值时,执行整机重启。所述第一设定值为3。这样,如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通过发送握手信号唤醒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调整到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步骤已执行了3次时,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执行整机重启,解决目前无法调整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的状态的问题。
所述容错处理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步骤121)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有效数据信号之后,判断是否收到回复信号,当收到回复信号时,说明数据传送成功;当未收到回复信号时,说明数据传送失败,此时启动计数,当计数值等于第二设定值时,执行整机重启。所述第二设定值为5。这样,当发送端连续5次发送有效数据信号都未得到接收端的回复时,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执行整机重启,解决接收端目前无法收到有效数据信号,或发送端无法收到回复信号的问题。
所述步骤111)中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检测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状态,是通过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检测其状态输入接口(STATUS_IN)上的电平高低来实现的。当其状态输入接口(STATUS_IN)上为高电平,说明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的状态输入接口(STATUS_OUT)为高电平,从而判断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处于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
步骤113)中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将其状态调整为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是通过拉高其状态输出接口(STATUS_OUT)的电平来实现的。
步骤132)中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将其状态调整为睡眠状态,是通过拉低其状态输出接口(STATUS_OUT)的电平来实现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7)

1.一种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平转换电路(30),所述电平转换电路(30)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和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发送和接收的高电平信号的电压值V1小于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发送和接收的高电平信号的电压值V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设有第一发送接口(11),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设有第二接收接口(22)和第二电源接口(21);所述电平转换电路(30)包括升压电路(31),所述升压电路(31)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发送接口(11)和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1)相连接;所述升压电路(3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接收接口(22)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升压电路(31)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一三极管(T1)和第二三极管(T2);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基极与所述第一发送接口(11)相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电源接口(21)及所述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集电极及所述第二接收接口(22)相连接;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T1)的集电极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送接口(11)和所述第二接收接口(22)均为串行接口。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设有第一电源接口(12)和第一接收接口(13);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设有第二发送接口(23);所述电平转换电路(30)包括降压电路(32),所述降压电路(32)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发送接口(23)和第一电源接口(12)相连接;所述降压电路(3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接收接口(13)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压电路(32)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三三极管(T3)和第四三极管(T4);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基极与所述第二发送接口(23)相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发射极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源接口(12)及所述第五电阻(R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集电极及所述第一接收接口(13)相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所述第四三极管(T4)的集电极相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极管(T3)的的基极相连接。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接口(13)和所述第二发送接口(23)均为串行接口。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设有用于实现握手信号通信的状态交互电路(4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设有第一状态输出接口(14);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设有第一状态输入接口(24);所述状态交互电路(40)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状态输出接口(14)和所述第一状态输入接口(24)的第一电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输出接口(14)和所述第一状态输入接口(24)均为GPIO接口。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处理模块(10)设有第二状态输入接口(15);所述第二信号处理模块(20)设有第二状态输出接口(25);所述状态交互电路(40)包括连接所述第二状态输入接口(15)和所述第二状态输出接口(25)的第二电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输入接口(15)和所述第二状态输出接口(25)均为GPIO接口。
14.一种信号处理模块之间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包括,步骤11)用于建立信号连接的步骤;步骤12)用于传输有效数据信号的步骤;步骤13)用于取消信号连接的步骤;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用于传输有效数据信号的步骤,依次包括:
步骤121)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有效数据信号;
步骤122)将有效数据信号进行电平转换;
步骤123)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有效数据信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2)将有效数据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包括:
步骤1221)将低电平数据信号转换为高电平数据信号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22)将有效数据信号进行电平转换,包括:
步骤1222)用于将高电平数据信号转换为低电平数据信号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用于建立信号连接的步骤,包括:
步骤111)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检测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状态,当所述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处于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时,执行步骤12);当所述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处于睡眠状态时,执行步骤112);
步骤112)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握手信号并返回执行步骤111)。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握手信号之后,还包括:
步骤113)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所述握手信号之后,将其状态调整为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3)用于取消信号连接的步骤,包括:
步骤131)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检测在设定的期限,如5秒内,是否有数据发送,如果有数据发送,继续执行步骤12);如果无数据发送,则执行步骤132);
步骤132)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将其状态调整为睡眠状态。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123)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接收有效数据信号之后,还包括:
步骤124)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回复信号。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错处理步骤,所述容错处理步骤包括:
在步骤112)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握手信号之前,启动计数,当计数值等于第一设定值时,执行整机重启。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定值为3。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容错处理步骤,所述容错处理步骤包括:
在所述步骤121)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发送有效数据信号之后,判断是否收到回复信号,当未收到回复信号时,启动计数,当计数值等于第二设定值时,执行整机重启。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设定值为5。
25.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11)中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检测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状态,通过发送端信号处理模块检测其状态输入接口上的电平高低来实现的。
26.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13)中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将其状态调整为待接收有效数据信号的状态,通过拉高其状态输出接口的电平来实现。
27.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2)中接收端信号处理模块将其状态调整为睡眠状态,通过拉低其状态输出接口的电平来实现。
CN2011104507401A 2011-12-29 2011-12-29 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Pending CN1025233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07401A CN102523353A (zh) 2011-12-29 2011-12-29 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507401A CN102523353A (zh) 2011-12-29 2011-12-29 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3353A true CN102523353A (zh) 2012-06-27

Family

ID=462941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507401A Pending CN102523353A (zh) 2011-12-29 2011-12-29 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335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9829A (en) * 1996-12-11 1999-1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 used by a portable radiotelephone
US20090117864A1 (en) * 2007-11-05 200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able-level voltage supplies for multimode communications
CN101448344A (zh) * 2008-12-26 2009-06-0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无线终端工作电平切换装置
CN101877863A (zh) * 2009-04-28 2010-11-0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串行接口通信测试系统
CN202435621U (zh) * 2011-12-29 2012-09-12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双信号处理模块手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99829A (en) * 1996-12-11 1999-12-0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wer used by a portable radiotelephone
US20090117864A1 (en) * 2007-11-05 2009-05-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Switchable-level voltage supplies for multimode communications
CN101448344A (zh) * 2008-12-26 2009-06-03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双模无线终端工作电平切换装置
CN101877863A (zh) * 2009-04-28 2010-11-03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串行接口通信测试系统
CN202435621U (zh) * 2011-12-29 2012-09-12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双信号处理模块手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贵生: "高速PPM_UWB通信系统的基带信号产生与接收处理的研究与实现",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 no. 5, 12 November 2007 (2007-11-12) *
徐敏,邹福泰: "GSM-CDMA双模系统设计", 《信息技术》, no. 9, 25 September 2011 (2011-09-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92848U (zh) 基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带数字对讲模块的移动电源
CN102760110A (zh) 多用户识别模块控制器
CN109120683A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2709963A (zh) 一种备用电源装置
CN105827023A (zh) 一种终端间的无线充电方法及终端
CN10324910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08306765A (zh) 一种对讲通信设备无线写频系统及其写频方法
CN203181051U (zh) 可联网通信的多功能手持式对讲机
CN205232465U (zh) 一种智能无线通信系统
CN104009527B (zh) 基于社交的充电方法、第一移动终端和第二移动终端
CN202435621U (zh) 双信号处理模块手机
CN102523353A (zh) 具有双信号处理模块的移动终端及通信方法
CN103686621A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多功能无线对讲系统及方法
CN102665005A (zh) 无线多媒体终端
CN208227019U (zh) 一种具有数字集群通信功能的手机
CN103326438A (zh) 反射式通讯方式的无线充电系统
CN109743715B (zh) 一种处理方法和系统、电子设备
CN202602764U (zh) 无线多媒体终端
CN112261634A (zh) 一种蓝牙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1547243B (zh) 一种分体式移动通信终端
CN101360292A (zh) 手机中实现单蓝牙支持至少两个sim卡功能互换的方法及系统
CN1251542C (zh) 用于无线通信模块与终端之间的接口装置
CN203645736U (zh) 移动电源式无线终端
CN202282870U (zh) 一种用于无线电话终端的中继装置
CN221351957U (zh) 一种太阳能无线智能手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