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1489A - 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1489A
CN102521489A CN201110388219XA CN201110388219A CN102521489A CN 102521489 A CN102521489 A CN 102521489A CN 201110388219X A CN201110388219X A CN 201110388219XA CN 201110388219 A CN201110388219 A CN 201110388219A CN 102521489 A CN102521489 A CN 1025214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parameter
value
actual measurement
electric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8821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1489B (zh
Inventor
池伟
许晓芳
潘星
李鹏
张凯伦
陈宏伟
江全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i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ititute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ititute
Priority to CN20111038821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14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14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14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14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14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charg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建立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所述初始模型中含有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待辨识的参数;得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和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利用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实测三相电流值以及优化算法对、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进行优化,得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将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代入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得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模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建立的电弧炉三相模型,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电弧炉在电网运行中的实际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能质量分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系统中各种非线性负荷设备的大量使用,这些负荷设备对电网的干扰也日益加剧。电弧炉作为电力系统中的一类典型的非线性负荷设备,其对电能质量的污染及危害包括三相功率不平衡、电压波动和闪变、以及谐波等。
虽然,通过实际测量的方法可以分析电弧炉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但庞大的实测值不易于存储也没有扩展性,不利于相关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比如电弧炉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影响的仿真研究,或者对包含电弧炉的电力系统进行仿真,从而以离线或在线的方式测试某些性能或得到某些指标)的开展。因此,需要根据电弧炉内部工作机理和运行特性,建立相应的电弧炉模型以期为相关的理论分析和仿真研究的开展都带来便利。
目前的电弧炉模型主要包括:
电弧电阻模型,请参见刘小河,崔杜武.电弧炉电气系统的模型、谐波分析及电极调节系统自适应控制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00.10,该模型主要基于电弧热学原理,将电弧等效成非线性时变电阻;
电弧能量模型,请参见宁元中,梁颖,吴昊.电弧炉的混合仿真模型[J].四川大学学报,2005,37(1):85-89,该模型基于电弧内部能量平衡关系,得到的弧长与电流间的微分方程;
用于电压波动研究的电弧炉模型,请参见祁碧茹,肖湘宁.电用于电压波动研究的电弧炉的模型和仿真[J].铁道学报,1999,21(4):105-108,该模型主要针对电压波动和闪变进行了建模,将电压波动的成分简化成一定频率的正弦波动。
然而,在实施本发明创造时,发明人发现,上述现有模型均较为单一得反映了电弧炉对电网的某种影响,如谐波(电弧电阻模型、电弧能量模型),电压波动等,使得现有的电弧炉模型与实体电弧炉偏差较大。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来得到电弧炉模型,以解决现有的电弧炉模型与实体电弧炉偏差较大的问题。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包括:
建立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所述初始模型中含有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待辨识的参数;
离散化获取到的所述实物电弧炉炉端的实测三相电压和实测三相电流,得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和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
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包括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实测电压值Ua(k)、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实测电压值Ub(k)和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实测电压值Uc(k),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包括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实测电流Ia测(k)、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实测电流Ib测(k)和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实测电流,下标a、b、c分别表示A、B、C三相;
利用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以及优化算法对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
将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代入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得到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模型。
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系统,包括建模单元和参数辨识模块,其中:
所述建模单元,用于建立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所述初始模型中含有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待辨识的参数;
所述参数辨识模块,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离散化获取到的所述实物电弧炉炉端的实测三相电压和实测三相电流,得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和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包括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实测电压值Ua(k)、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实测电压值Ub(k)和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实测电压值Uc(k),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包括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实测电流Ia测(k)、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实测电流Ib测(k)和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实测电流,下标a、b、c分别表示A、B、C三相;
优化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以及优化算法对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
赋值单元,用于将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代入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得到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模型。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建立的电弧炉三相初始模型,综合反映了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性,并在此初始模型的基础上对待辨识的参数进行了辨识,最终得到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模型,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电弧炉在电网运行中的实际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电弧炉等效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测与计算值的电流波形对比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以下结合实施例提供的流程图对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阐述。
参见图1,上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S101、建立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其中,上述初始模型中含有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待辨识的参数;
S102、离散化获取到的上述实物电弧炉炉端的实测三相电压和实测三相电流,得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和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
上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可包括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实测电压值Ua(k)、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实测电压值Ub(k)和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实测电压值Uc(k),上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包括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实测电流值Ia测(k)、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实测电流值Ib测(k)和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实测电流值Ic测(k),下标a、b、c分别表示A、B、C三相;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中的Uc(k)、Ib测(k)等,从广义上来说,可以是函数,但对于某一具体时刻来讲,又可表示具体的数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类推至本发明其他函数,在此不作赘述。
也即,经步骤S102后,可得到Ua(k)、Ub(k)、Uc(k)、Ia测(k)、Ib测(k)和Ic测(k)的具体取值。
S103、利用上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以及优化算法对上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进行优化,得到上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
S104、将上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代入上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得到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模型。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建立的电弧炉三相初始模型,综合反映了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性,并在此初始模型的基础上对待辨识的参数进行了辨识,最终得到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模型,从而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电弧炉在电网运行中的实际情况。
下面先对本发明所基于的原理进行阐述。
实物电弧炉三相等效电路结构请参见图2,其等效电阻初始模型的原始公式包括:
Ra(t)=R1a(t)[1+sin(ωfat)]
Rb(t)=R1b(t)[1+sin(ωfbt)]
Rc(t)=R1c(t)[1+sin(ωfct)]
其中:
ωfa、ωfb、ωfc分别表示A、B、C三相对应的闪变频率,对其他用电用户影响较大的成分集中在4Hz至10Hz,在本发明中,通过对频率的辨识,可预测出闪变最为严重的频率成分。
上述R1a(t)、R1b(t)、R1c(t)为非线性时变电阻,其表达式如下:
R 1 a ( t ) = C a e { A a + B a [ 1 - cos ( 2 ω 0 + D a ) ] } - 1
R 1 b ( t ) = C b e { A b + B b [ 1 - cos ( 2 ω 0 + D b ) ] } - 1
R 1 c ( t ) = C c e { A c + B c [ 1 - cos ( 2 ω 0 + D c ) ] } - 1
上述t为时间,单位为s,ω0为电网角频率(2πf0),Aa、Ab、Ac、Ba、Bb、Bc、Ca、Cb、Cc、Da、Db、Dc为与炉况有关的参数,其中:
Aa、Ab、Ac、Ba、Bb、Bc反映弧柱温度的影响;
Ca、Cb、Cc为与弧长有关的常数;
Da、Db、Dc反映弧柱气体热惯性的影响。
可见,上述原始公式在非线性时变电阻的基础上叠加了电阻波动成分。首先由于电阻是非线性时变的,所以两端加正弦电压源的时候电流会产生谐波;同时由于叠加了电阻波动成分,所以亦能够反映电弧炉各周期间的负荷波动特性即闪变;另外,由于本发明通过三个原始公式从A、B、C三相对电弧炉进行描述,并且这三相的待辨识的参数相互独立,因此,通过参数辨识可以根据实际的电压电流得到各相不对称的参数,所以亦可以反映负荷三相不平衡的特性。
上述实测三相电压和实测三相电流可通过现场录波仪测得。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录波仪测得的结果是针对某一特定的实物电弧炉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的波形。因此,根据此种波形最终得到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模型也是针对上述特定的实物电弧炉的。
由于录波仪测得的数据量太大,为了计算方便,需要进行离散化,上述步骤S102则用于将实测值离散化。
因此,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在步骤S102的离散化之前,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根据数值特征选取合适的计算步长,设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的个数为N(每一相为N),则N=实测三相电压的录波时长/计算步长。
当录波时长为0.2s时,设定步长h=0.0005s,则可得到400个离散值(即N=400)。
与之相对应,上述三个原始公式,以及非线性时变电阻也需要相应得进行离散化。设h为离散化的步长,k表示离散化后的第k个数据,则得到前述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
R a ( k ) = C a e { A a + B a [ 1 - cos ( 2 ω 0 hk + D a ) ] } - 1 [ 1 + sin ( ω fa hk ) ]
R b ( k ) = C b e { A b + B b [ 1 - cos ( 2 ω 0 hk + D b ) ] } - 1 [ 1 + sin ( ω fb hk ) ]
R c ( k ) = C c e { A c + B c [ 1 - cos ( 2 ω 0 hk + D c ) ] } - 1 [ 1 + sin ( ω fc hk ) ] (公式1)
其中,Ra(k)表示第K个离散时刻对应的A相等效电阻,Rb(k)表示第K个离散时刻对应的B相等效电阻,Rc(k)表示第K个离散时刻对应的C相等效电阻;
根据上述初始模型(公式1),前述的待辨识的参数包括ωfa、ωfb、ωfc、Aa、Ab、Ac、Ba、Bb、Bc、Ca、Cb、Cc、Da、Db和Dc,共15种。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以上所有实施例中的步骤S103中的优化算法具体可为PSO(微粒群优化算法)。
因此,步骤S103具体可包括如下步骤:
S1、设定目标函数、上述目标函数对应的阈值,以及上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取值范围。
具体的,目标函数可为:
Figure BDA0000113946700000071
(公式2)
式中,Ia算(k)表示计算出的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电流,Ib算(k)表示计算出的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电流、Ic算(k)表示计算出的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电流,Ia算(k)、Ib算(k)和Ic算(k)可统称为计算出的三相电流值。
而上述取值范围可包括上下界。以上述15种待辨识的参数为例,按Aa、Ab、Ac、Ba、Bb、Bc、Ca、Cb、Cc、Da、Db、Dc、ωfa、ωfb、ωfc的顺序,其上界可为:[0.21,0.10,0,-30,0.21,0.10,0,-30,0.21,0.10,0,-30,8,8,8],其下界可为:[0.25,0.3,0.001,-10,0.25,0.30,0.001,-10,0.25,0.3,0.001,-10,10,10,10]。
对于待辨识的参数的取值范围的确定,主要是根据实物电弧炉设备的铭牌参数以及文献中相关参数的经验值进行。当然,在实际运行中,还要经过调试,因为有可能出现范围设定不合适而不收敛的问题。
S2、利用PSO优化算法计算出上述待辨识的参数对应的多组参数值,将每一组参数值作为上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初始值。
S3、将上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以及上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初始值代入上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即公式1),得出上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Ra(k)、Rb(k)和Rc(k))的具体取值,然后,可根据Ra(k)、Rb(k)和Rc(k)的具体取值得到上述Ia算(k)、Ib算(k)和Ic算(k)。
具体的,Ia算(k)、Ib算(k)和Ic算(k)可根据下述流程计算得出:
U 0 ( k ) = U a ( k ) / R a ( k ) + U b ( k ) / R b ( k ) + U c ( k ) / R c ( k ) 1 / R a ( k ) + 1 / R b ( k ) + 1 / R c ( k ) ,
U0(k)表示第K个离散时刻对应的电弧炉假想公共点电压,由于Ua(k)、Ub(k)、Uc(k)已知,而Ra(k)、Rb(k)和Rc(k)也已计算出,因此,可得到U0(k)的具体取值;
然后,根据下述公式分别得到上述Ia算(k)、Ib算(k)和Ic算(k):
Figure BDA0000113946700000081
Figure BDA0000113946700000082
Figure BDA0000113946700000083
S4,将Ia算(k)、Ib算(k)、Ic算(k)与对应的Ia测(k)、Ib测(k)、Ic测(k)的具体取值代入上述目标函数(即公式2),得到目标函数相应的具体取值;
S5、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如不符,则扩大上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取值范围,返回步骤S2,否则,转至步骤S6。
S6、选取令上述目标函数取值最小的上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参数值作为上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
上述预设条件包括:步骤S4中计算得到的上述目标函数的最小取值不大于设定的上述阈值,和/或,步骤S4中计算得到的、令上述目标函数的取值最小的待辨识的参数的参数值达到取值范围的上界或下界。
也即,步骤S1-S6中,采用PSO算法寻找出一组最优的参数向量θ*,使得目标函数的取值达到最小,即当θ=θ*时,E*=mine(θ)。
现对PSO算法进行描述。
PSO模拟鸟群的捕食行为。设想这样一个场景:一群鸟在随机搜索食物。在这个区域里只有一块食物。所有的鸟都不知道食物在那里。但是他们知道当前的位置离食物还有多远。那么找到食物的最优策略是什么呢。最简单有效的就是搜寻目前离食物最近的鸟的周围区域。
在PSO算法中,每个优化问题的潜在解(也即待辨识的参数的取值)都是搜索空间中的一只鸟,称之为“粒子”。所有的粒子都有一个由目标函数决定的适应值(fitness value),每个粒子都由一个两维的速度变量决定各自飞翔的方向和距离。然后粒子们就追随当前的最优粒子在解空间中搜索。
PSO算法初始化为一群随机粒子(随机解),然后通过迭代找到最优解。
在每一次迭代中,粒子通过跟踪两个极值来更新自己。第一个极值就是粒子本身所经历的最优解,这个解被称为个体极值。另一个极值是整个种群目前所经历的最优解,这个极值被称为全局极值。另外也可以只选取整个种群中的一部分作为粒子的邻居,在所有邻居中的极值被称为局部极值。
在算法中,每个粒子可以想象成算法空间中的一个潜在解。粒子的优劣由目标函数来衡量.各个粒子根据下面的信息来确定自己当前位置:
(1)自身当前的位置:
(2)自身当前的速度;
(3)自身当前的位置和自身历史最优位置之问的距离;
(4)自身当前的位置和整个群体历史最优位置之间的距离。
每个粒子自身经过的历史最优位置可看作是粒子个体的飞行经验,整个粒子群目前的最优位置可以看作是整个群的群体飞行经验。所以粒子在每次迭代过程中,粒子通过个体和群体的飞行经验来调整飞行的速度,即他们下一步的飞行方向和飞行距离,然后粒子们就在解空间中搜索最优位置。
PSO算法基本原理采用“群体”与“进化”的概念,依据个体“微粒”的适应值大小进行操作。它的进化方程可描述为:
vij(t+1)=vij(t)+c1r1j(t)(pij(t)-xij(t))+c2r2j(t)(pgj(t)-xij(t))    (1)
xij(t+1)=xij(t)+vij(t+1)                                           (2)
式中:x——微粒的当前位置
v——微粒的飞行速度
P——微粒所经历过的具有最好适应值的位置;
c1,c2——加速常数,通常在0至2之间
r1,r2_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函数
下标“i”——微粒,“j”——微粒的第j维,“t”——第t代。
PSO的流程如下:
(1)依照初始化过程,对微粒群的随机位置和速度进行初始设定;
(2)计算每个微粒的适应值;
(3)对于每个微粒,将其适应值与所经历过的最好位置Pi的适应值进行比较,若较好,则将其作为当前的最好位置;
(4)对于每个微粒,将其适应值与全局所经历的最好位置Pg的适应值进行比较,若较好,则将其作为全局的最好位置;
(5)根据方程式(1)、式(2)对微粒的速度和位置进行进化;
(6)如未达到结束条件(通常为足够好的适应值或达到一个预设最大代数Gmax)则返回步骤(2)。
本发明实施例中,粒子数目可为100个,速度最大值可设置为20,加速度常数c1为2.5,c2为1.5。
上述目标函数最大值设定为10000(即阈值),根据此阈值并结合待辨识的参数的取值范围,可最终计算得到满足上述预设条件的待辨识的参数的参数值。此时,选取令上述目标函数取值最小的上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参数值作为上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
此处,本实施例根据模型和参数提供了在Matlab中绘制的实测与计算值的电流波形对比图,请参见图3,其中虚线表示C相实测电流,实线表示计算出的C相电流,两种线条的较为紧密的贴合充分验证了本发明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电弧炉在电网运行中的特征的优点。
与之相对应,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系统。图4示出了其一种结构,包括建模单元100和参数辨识模块200,参数辨识模块200又包括参数获取单元210、优化单元220和赋值单元230。其中,建模单元100、参数获取单元210、优化单元220和赋值单元230分别完成上述步骤S101-S104的功能。在此不作赘述。
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参数获取单元210还可包括炉端值获取子单元211和离散化子单元212,其中:
炉端值获取子单元,用于读取上述实物电弧炉炉端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得到上述实测三相电压和实测三相电流;
离散化子单元,用于离散化上述实测三相电压和实测三相电流,得到上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和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参见上述方法的相关记载,在此不作赘述
本说明书中对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建立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所述初始模型中含有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待辨识的参数;
离散化获取到的所述实物电弧炉炉端的实测三相电压和实测三相电流,得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和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
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包括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实测电压值Ua(k)、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实测电压值Ub(k)和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实测电压值Uc(k),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包括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实测电流值Ia测(k)、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实测电流值Ib测(k)和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实测电流值Ic测(k),下标a、b、c分别表示A、B、C三相;
利用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以及优化算法对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
将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代入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得到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模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算法具体为微粒群优化算法PSO;
所述利用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以及优化算法对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包括:
S1、设定目标函数、所述目标函数对应的阈值,以及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取值范围;
S2、利用PSO优化算法计算出所述待辨识的参数对应的多组参数值,将每一组参数值作为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初始值;
S3、将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以及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初始值代入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得到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的具体取值,根据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的具体取值获取计算出的三相电流值,所述计算出的三相电流值包括计算出的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电流Ia算(k),计算出的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电流Ib算(k)、以及表示计算出的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电流Ic算(k);
S4,将所述计算出的三相电流值与对应的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作为自变量代入所述目标函数,得到目标函数的相应取值;
S5、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条件,如不符,则扩大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取值范围,返回步骤S2,否则,转至步骤S6,所述预设条件包括:步骤S4中计算得到的所述目标函数的最小取值不大于所述阈值,和/或,所述令所述目标函数取值最小的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参数值达到所述取值范围的上界或下界;
S6、选取令所述目标函数取值最小的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参数值作为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散化之前还包括:
根据数值特征选取合适的计算步长,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的个数为N,N=实测三相电压的录波时长/计算步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包括:
R a ( k ) = C a e { A a + B a [ 1 - cos ( 2 ω 0 hk + D a ) ] } - 1 [ 1 + sin ( ω fa hk ) ]
R b ( k ) = C b e { A b + B b [ 1 - cos ( 2 ω 0 hk + D b ) ] } - 1 [ 1 + sin ( ω fb hk ) ]
R c ( k ) = C c e { A c + B c [ 1 - cos ( 2 ω 0 hk + D c ) ] } - 1 [ 1 + sin ( ω fc hk ) ]
所述待辨识的参数包括ωfa、ωfb、ωfc、Aa、Ab、Ac、Ba、Bb、Bc、Ca、Cb、Cc、Da、Db和Dc
其中,Ra(k)表示第K个离散时刻对应的A相等效电阻,Rb(k)表示第K个离散时刻对应的B相等效电阻,Rc(k)表示第K个离散时刻对应的C相等效电阻,ωfa、ωfb、ωfc分别表示A、B、C三相对应的闪变频率,Aa、Ab、Ac、Ba、Bb、Bc表示反映弧柱温度的影响的参数,Ca、Cb、Cc表示与弧长有关的常数,Da、Db、Dc表示反映弧柱气体热惯性的影响的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以及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初始值代入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得到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的具体取值,根据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的具体取值获取计算出的三相电流值具体包括:
U 0 ( k ) = U a ( k ) / R a ( k ) + U b ( k ) / R b ( k ) + U c ( k ) / R c ( k ) 1 / R a ( k ) + 1 / R b ( k ) + 1 / R c ( k ) , 所述U0(k)表示第K个离散时刻对应的电弧炉假想公共点电压;
根据下述公式分别得到所述计算出的三相电流值:
Figure FDA0000113946690000032
Figure FDA0000113946690000033
Figure FDA000011394669000003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函数具体为:
Figure FDA0000113946690000035
其中,E表示计算出的电流与实测电流的偏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步长为0.0005s。
8.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建模单元和参数辨识模块,其中:
所述建模单元,用于建立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所述初始模型中含有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待辨识的参数;
所述参数辨识模块,包括:
参数获取单元,用于离散化获取到的所述实物电弧炉炉端的实测三相电压和实测三相电流,得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和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包括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实测电压值Ua(k)、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实测电压值Ub(k)和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实测电压值Uc(k),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包括第k个离散时刻的A相实测电流Ia测(k)、第k个离散时刻的B相实测电流Ib测(k)和第k个离散时刻的C相实测电流,下标a、b、c分别表示A、B、C三相;
优化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以及优化算法对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进行优化,得到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
赋值单元,用于将所述待辨识的参数的最优取值代入所述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初始模型,得到综合反映实物电弧炉的谐波、闪变和三相不平衡特性的电弧炉三相等效电阻模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参数获取单元包括炉端值获取子单元和离散化子单元,其中:
所述炉端值获取子单元,用于读取所述实物电弧炉炉端的三相电压和三相电流,得到所述实测三相电压和实测三相电流;
所述离散化子单元,用于离散化所述实测三相电压和实测三相电流,得到所述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压值和离散化的实测三相电流值。
CN201110388219.XA 2011-11-29 2011-11-29 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5214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8219.XA CN102521489B (zh) 2011-11-29 2011-11-29 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88219.XA CN102521489B (zh) 2011-11-29 2011-11-29 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1489A true CN102521489A (zh) 2012-06-27
CN102521489B CN102521489B (zh) 2014-12-10

Family

ID=46292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88219.XA Active CN102521489B (zh) 2011-11-29 2011-11-29 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148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1856A (zh) * 2016-04-13 2016-07-1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并联间隙电极的差异化配置方法
CN105808833A (zh) * 2016-03-03 2016-07-27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数据集合的并行同步发电机在线参数辨识方法
CN106403582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北京英博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软件建模仿真的交流电弧炉供用电系统节电控制方法
CN106781317A (zh) * 2016-12-15 2017-05-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行车队成员掉队提醒设备
CN107449998A (zh) * 2016-05-31 2017-12-08 西门子公司 干扰电弧识别单元
CN107633124A (zh) * 2017-09-13 2018-01-26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机理模型的电弧炉冶炼过程成分实时预报的方法
CN108021783A (zh) * 2017-11-08 2018-05-11 东北大学 双电极直流电熔镁炉操作电阻计算方法
CN111579940A (zh) * 2020-05-06 2020-08-2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弧炉建模和谐波分析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4071A (zh) * 2008-11-07 2009-04-08 湖南大学 基于分组粒子群算法的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神经网络方法
TWM370768U (en) * 2009-06-03 2009-12-11 Qing-Chang Weng Acceleration device fo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CN101615793A (zh) * 2009-07-28 2009-12-30 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电弧炉无功冲击负荷对电网影响的分析方法
US20110246402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Teledyne Scientific & Imaging, Llc Acoustic event classification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flexible time correlation matching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4071A (zh) * 2008-11-07 2009-04-08 湖南大学 基于分组粒子群算法的电子电路故障诊断神经网络方法
TWM370768U (en) * 2009-06-03 2009-12-11 Qing-Chang Weng Acceleration device fo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CN101615793A (zh) * 2009-07-28 2009-12-30 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电弧炉无功冲击负荷对电网影响的分析方法
US20110246402A1 (en) * 2010-03-31 2011-10-06 Teledyne Scientific & Imaging, Llc Acoustic event classification using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flexible time correlation matching

Non-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小河: "电弧炉电气系统的模型、谐波分析及电极调节系统自适应控制的研究", 《西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 15 June 2002 (2002-06-15) *
刘小河等: "电弧炉电气系统的谐波分析研究", 《电工技术学报》, no. 2, 15 May 1994 (1994-05-15), pages 21 - 26 *
徐志成等: "PSO算法在过程模型参数辨识中的应用", 《参数辨识与系统建模》, vol. 27, no. 4, 15 July 2005 (2005-07-15), pages 29 - 32 *
王建明等: "交流电弧炉电气系统模型的研究", 《冶金自动化》, 22 May 2010 (2010-05-22), pages 518 - 522 *
田鹏等: "电弧炉时变电阻模型参数仿真分析", 《中国科技信息》, no. 5, 1 March 2010 (2010-03-01), pages 128 - 129 *
莫愿斌等: "求解多目标优化理想有效解的粒子群算法", 《2005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05》, 30 October 2007 (2007-10-30), pages 1 - 6 *
贾文超等: "电弧炉动态运行参数的研究", 《铁合金》, no. 4, 21 January 2011 (2011-01-21), pages 30 - 32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08833A (zh) * 2016-03-03 2016-07-27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多数据集合的并行同步发电机在线参数辨识方法
CN105761856A (zh) * 2016-04-13 2016-07-13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并联间隙电极的差异化配置方法
CN107449998A (zh) * 2016-05-31 2017-12-08 西门子公司 干扰电弧识别单元
CN106403582A (zh) * 2016-08-31 2017-02-15 北京英博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软件建模仿真的交流电弧炉供用电系统节电控制方法
CN106781317A (zh) * 2016-12-15 2017-05-3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行车队成员掉队提醒设备
CN107633124A (zh) * 2017-09-13 2018-01-26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机理模型的电弧炉冶炼过程成分实时预报的方法
CN107633124B (zh) * 2017-09-13 2021-02-26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机理模型的电弧炉冶炼过程成分实时预报的方法
CN108021783A (zh) * 2017-11-08 2018-05-11 东北大学 双电极直流电熔镁炉操作电阻计算方法
CN108021783B (zh) * 2017-11-08 2021-06-01 东北大学 双电极直流电熔镁炉操作电阻计算方法
CN111579940A (zh) * 2020-05-06 2020-08-25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电弧炉建模和谐波分析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1489B (zh) 2014-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21489A (zh) 一种电弧炉负荷的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及系统
Papaefthymiou et al. Power System Flexibility Tracker: Indicators to track flexibility progress towards high-RES systems
Chompoobutrgool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ower system dominant inter-area oscillation paths
Đaković et al. Impact of wind capacity share, allocation of inertia and grid configuration on transient RoCoF: The case of the Croatian power system
Tabatabaei et al. Designing power system stabilizer with PID controller
Shivaie et al. An environmental/techno-economic approach for bidding strategy in security-constrained electricity markets by a bi-level harmony search algorithm
Marten et al. Optimizing the reactive power balance between a distribution and transmission grid through iteratively updated grid equivalents
Weiss et al. A wide-area SVC controller design for inter-area oscillation damping in WECC based on a structured dynamic equivalent model
Thangaiah et al. Delay‐dependent stability analysis of power system considering communication delays
McDonald et al. Economics of Open-Source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ed Cryptocurrency Mining
Nnoli et al. Spreading of disturbances in realistic models of transmission grids in dependence on topology, inertia and heterogeneity
Fosso et al. Moving towards the smart grid: The Norwegian case
Powell et al. Smart grids: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challenges, industry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trends
Neema et al. Web-based platform for evaluation of resilient and transactive smart-grids
Marinescu et al. Optimising residential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under renewable energy: multi‐agent learning in software simulation and hardware‐in‐the‐loop evaluation
Su et al. Special se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enabled smart power distribution grid
CN104361260A (zh) 基于曲面拟合的电力系统节点动态频率响应特性分析方法
Chouhan et al. PSO-Bas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Planning
Idrisov et al. Microgrid Digital Twin Application for Future Virtual Power Plants
Xu et al. Application of set-theoretic method to assess the locational impacts of virtual inertia services on the primary frequency responses
Tan et al. Distributed software emulator for cyber-physical analysis in smart grid
Yuexin et al. A decision-making model on stage financing for smart transmission grid investment based on technology readiness
Weckesser et al. Sensitivity based assessment of transient voltage sags caused by rotor swings
Zabaiou et al. Coordinating control of static VAR compensators and synchronous generators based on selected remote measurements
Babu et al. Allocation of synchronized phasor measurement units for power grid observability using advanced binary accelerat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pproac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RPORATION ELECTRIC POWER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ITITUTE

Effective date: 20121024

Owner name: STATE ELECTRIC NET CROP.

Effective date: 2012102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1024

Address after: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14 eight District No. 1, Huadian Zhaohui

Applicant after: Electric Power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Applicant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Address before: The eight district of Hangzhou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 310014 Huadian Zhaohui under No. 1 Lane

Applicant before: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Test And Research Insititute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