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20457B - 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20457B
CN102520457B CN2011103906796A CN201110390679A CN102520457B CN 102520457 B CN102520457 B CN 102520457B CN 2011103906796 A CN2011103906796 A CN 2011103906796A CN 201110390679 A CN201110390679 A CN 201110390679A CN 102520457 B CN102520457 B CN 1025204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l
bearing
space
bearing series
dep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9067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20457A (zh
Inventor
樊新杰
管海晏
吴查查
郭晓波
王瑞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Shenhua Geological Explo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Shenhua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9067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204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20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0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20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20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该方法包括:解译卫星图像得到已知矿区外围的空间地质结构,并将上述空间地质结构与已知矿区的区域地质发育史结合以确定含煤地层的沉积范围;分析历次构造运动对含煤地层的破坏情况,以确定含煤岩系保存区;解译含煤岩系保存区的覆盖层的卫星图像,根据解译结果和地层深度标识以确定赋煤空间。从而降低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成本,减少投入,提高找煤效率。

Description

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将长期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进入21世纪,我国东中西部一大批老矿区资源枯竭,急需推进老矿区深部和外围的找煤工作,寻找接替能源,延长老矿区服务年限,保持煤炭生产和当地社会经济的平稳可持续发展。
老矿区外围找煤的有利因素是由于矿区已经开采50-60年,对本地区的煤系、煤层、煤质已经了解清楚,不利因素是浅部的易于勘查的已经开采或勘查清楚,需要寻找的是深部的难以勘查的煤炭资源。在寻找深部煤炭的过程中,含煤岩系的上覆地层,由一组地层覆盖,例如黄土或其他松散层覆盖,相对易于寻找;含煤岩系的上覆地层,由两层地层覆盖,例如第四系黄土和古近系红色地层重叠覆盖,找煤难度成倍增加;含煤岩系上覆地层由三层地层覆盖,如第四系黄土、古近系红色地层和白垩系绿色地层三重覆盖,因为三套地层各自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构造运动,在三组地层迭加覆盖下,找煤难度则困难重重。
现有的老矿区外围找煤技术,是常规的找煤方法:即采用地质图或煤田地质图布设钻孔,按照一定的间距打钻孔,实施老矿区外围找煤工程;或采用地形地质图布置物探测线,先作二维地震勘探,再按一定间距打钻孔,实施老矿区外围找煤工程。
然而,对于找煤技术方面:如前所述,现有的老矿区外围找煤方法,是以常规的地质图或煤田地质图为基础,布设物探、钻探工程进行找煤的常规技术。由于常规的地质图或煤田地质图,对老矿区内的含煤岩系反映清楚,但是对老矿区外围的找煤地区,因为上覆巨厚地层的广泛覆盖,地质情况不明,认知程度很差,没有含煤岩系的信息,找煤的盲目性很大。
对于找煤成本方面:因为地质认知程度差,找煤盲目性大,所施工的找煤钻孔,全部或大部分没有布置在含煤岩系之上,或其施工深度过浅,达不到含煤岩系的埋藏深度,导致找煤成本很高。
对于找煤效率方面:例如在海渤湾老矿区,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先后在老矿区东部、南部实施了找煤钻探,但是到2005年为止,在30多年期间,没有发现新煤田,没有找到老矿区的接续资源,找矿效率很低。
因而,需要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以降低找煤成本,提高找煤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该方法包括:解译卫星图像得到已知矿区外围的空间地质结构,并将空间地质结构与已知矿区的区域地质发育史结合以确定含煤地层的沉积范围;分析历次构造运动对含煤地层的破坏情况,以确定含煤岩系保存区;解译含煤岩系保存区的覆盖层的卫星图像,根据解译结果和地层深度标识以确定赋煤空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根据卫星影像显示的空间地质结构,结合区域地质发育历史,反演含煤地层的沉积范围,确定老矿区外围的找煤方向,分析历次地质构造运动后含煤地层的保存地段,根据保存地段的卫星图像解译结果和地层深度标识判断煤系地层在巨厚地层覆盖下有无保存及其保存状态,以确定老矿区外围深部多层覆盖下的赋煤空间。避免了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选区的盲目性,提高了找煤效率。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卫星遥感找煤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老矿区沉积范围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经构造破坏后的海渤湾老矿区构造示意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的下伏基底出露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的下伏基底深度与上覆盖层深度相等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与上覆盖层底板之间的间距小于含煤岩系中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与上覆盖层底板之间的间距大于含煤岩系中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的主要煤层赋存垂深大于1500米的示意图;以及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的主要煤层赋存垂深小于1500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是一种针对老矿区外围,深部含煤岩系在三组地层迭加覆盖下找煤的遥感专用技术。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卫星遥感找煤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S102,解译卫星图像得到已知矿区外围的空间地质结构,并将空间地质结构与已知矿区的区域地质发育史结合以确定含煤地层的沉积范围;
S104,分析历次构造运动对含煤地层的破坏情况,以确定含煤岩系保存区;
S106,解译含煤岩系保存区的覆盖层的卫星图像,根据解译结果和地层深度标识以确定赋煤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地层深度标识包括: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深度DH、上覆地层的底板深度SH和含煤岩系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M。
在步骤S106中,如果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与上覆地层的底板之间的间距大于含煤岩系中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DH-SH>M,则确定含煤岩系保存区为赋煤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赋煤空间的煤层赋存垂深来判断赋煤空间的煤层是否为有效煤层,如果赋煤空间的煤层赋存垂深小于1500米,则煤层为有效煤层。在确定赋煤空间的煤层为有效煤层之后,设置钻孔获取有效煤层含煤情况。
通过大量实测区域地质工作量结合卫星遥感地质判读解译,确定了区域构造格架,区域地质构造演变规律,掌握了本区构造控煤机理,大幅度提高了对区域基础地质的认知程度,从而能够科学确定找煤方向,合理布置找煤部位,在关键位置、关键点上布置少量找煤钻孔,大幅度减少盲目施工的钻孔,降低找煤成本,减少投入,提高找煤效率,缩短老矿区找到接续资源的周期。具体地:
第一,确定含煤岩系的沉积范围,沉积范围之外没有找到煤的可能,沉积范围内有找到煤的可能。按照含煤岩系的沉积范围,确定找煤方向。
第二,在含煤岩系的沉积范围之内,判断含煤岩系沉积后的历次地质构造运动中,含煤岩系是否遭受破坏。如果遭受破坏,则判断哪些地段上升已经剥蚀,哪些地段含煤岩系被保留。其中,剥蚀的地段无煤,保留的地段是找煤的部位。根据可能保存的地段,明确找煤的部位。
第三,在含煤岩系的保留部位中,探测含煤岩系的赋存深度。当前找煤的下限是垂深1500米,需要探测赋存深度小于1500米的含煤岩系。
第四,在垂深小于1500米的含煤岩系中,初步判断煤层厚度是否达到可采的标准,煤层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第五,对于煤层厚度符合开采要求,煤层质量符合工业要求的进行煤炭资源量估算,其赋存资源量是否能达到规模开采的要求,当前以煤炭资源量1亿吨为起点。
本发明在区域地质、煤田地质等基础理论指导下,应用卫星遥感在光场内不同岩石、不同地层组合、不同地质现象、光反射不同的机理,确定煤层、含煤地层、含煤建造、上覆盖层、下伏基底的分布出露状态,提取卫星影像地质构造行迹,包括直接信息、间接信息、隐伏信息,建立区域地质构造格架。综合大区域内找矿区外围已有的地面、地下资料(包括物探、钻探、老矿区数据),形成天——地——地下三维一体化的空间地质概念。根据卫星影像显示的空间地质结构,结合区域地质发育历史,反演含煤地层的沉积范围,确定老矿区外围的找煤方向;根据卫星影像反映的地质构造行迹,分析历次地质构造运动后含煤地层的保存地段,推测煤系地层在巨厚地层覆盖下有无保存及其保存状态,寻找老矿区外围深部多层覆盖下的赋煤空间。
如上所述,本发明是在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和煤田预测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技术的实施过程分区域遥感地质调查、深部多层覆盖区遥感找煤和少量钻孔验证等三个阶段。具体地:
遥感地质调查阶段包括:根据解译的卫星影像区域地质、已有区域的地质资料和野外实测基准地质剖面等综合已有的物探、钻探及矿区生产数据来形成天地一体三维空间地质结构,从而编制中比例尺区域遥感影像地质图,。
深部多层覆盖区遥感找煤阶段包括:根据卫星图像显示的空间地质结构,结合区域地质发育史,反演含煤地层的沉积范围确定找煤方向(确定含煤地层沉积范围);根据卫星影像显示的地质构造行迹,结合地质发育史,分析含煤岩系沉积后,分析历次构造运动对含煤系的破坏情况,确定含煤岩系保存区;根据覆盖层影像组合及区域地层深度标志寻找厚层覆盖区赋煤空间;根据赋煤空间的煤层赋存垂深来判断赋煤空间的煤层是否为有效煤层;探测煤层赋存垂深,如果赋煤空间的煤层赋存垂深小于1500米,则煤层为有效煤层。判断煤炭资源是否符合工业标准,如果符合标准且资源量大于1亿吨,则达到开发要求。
少量钻孔验证阶段包括:在确定煤层为有效煤层之后,设置钻孔获取有效煤层含煤量。钻孔数量可以根据需要来确定,远远少于现有技术中钻孔找煤方法中的钻孔数量。
接下来,本发明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渤湾老矿区外围遥感找煤为例,作详细介绍和系统说明。
海渤湾老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面积400km2。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贺兰山——桌子山构造单元,含煤岩系为石炭——二叠系太原组和山西组。
(1)采用遥感地质调查技术,实施区域调查,大幅度提高区域地质研究程度和煤田地质的认知程度。
应用卫星影像丰富、直观、自然的地质信息,结合以往区域地质成果,调查贺兰山——桌子山构造单元,面积50000km2,野外实测贺兰山——桌子山基准地质剖面长50km,以及其数千公里的地质观测线,建立煤层、煤系、含煤建造、上覆地层、下伏地层的影像和影像组合特征,确定分布出露状态,根据卫星影像显示的地质构造行迹,确定本区的区域构造格架,结合大区域内找矿区外围物探、钻探、矿区生产数据,形成区域天地一体化三维空间地质结构,编制中比例尺区域煤田地质图。
(2)采用老矿区外围深部多层覆盖区遥感找煤技术,寻找老矿区接续资源。
①根据卫星图像显示的空间地质结构,结合区域煤田地质数据,依照区域地质发育史,反演含煤地层的沉积范围,按照含煤沉积区,确定找煤方向。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老矿区沉积范围示意图,如图2所示,海渤湾老矿区之东部和南部为含煤岩系沉积区,其东部和南部为其找煤的方向。
②在含煤沉积区的范围内,根据卫星影像显示的地质构造行迹,结合地质发育史,分析含煤岩系沉积厚度、历次构造运动对含煤岩系的破坏情况,研究构造破坏后含煤岩系的保存区,明确找煤地段。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经构造破坏后的海渤湾老矿区构造示意图。如图3所示,受海渤湾以东的南北向桌子山东麓大断裂F1的破坏后,F1以东的含煤岩系下降很深,不宜于找煤。
由此可见,经构造运动破坏后,海渤湾老矿区东部F1大断裂与西部南北向黄河大断裂F2之间,以及东西向平移大断裂F3之南,是海渤湾老矿区外围的找煤地段,称海渤湾南部找煤区。
③在海渤湾南部找煤区,有巨厚层的上覆地层掩盖,根据盖层的影像组合和区域内可供深部找煤的参考点,进行反复推演,推测深部多层覆盖区的含煤部位,寻找垂深1500米以上的赋煤空间。
在找煤区内,根据卫星影像解译,上覆掩盖层由第四系沙漠、黄土,近古系红层,白垩系砾岩等三层迭加,其中:近古系红层、白垩系砾岩两套地层,各有不同的产状、倾斜平缓。找煤中需要解决两个技术问题,首先是找到煤层的赋存空间,其次是推算煤层的赋存深度。
深部多层覆盖区遥感找煤技术,掌握三个因素:推测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深度(DH)、上覆地层的底板深度(SH)和含煤岩系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M),求得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如果含煤岩系的下伏基底出露,DH=0,则表示无煤,如图4所示。其中,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的下伏基底出露的示意图。
第二、如果含煤岩系的下伏基底深度等于上覆盖层的深度,DH=SH,则无煤,如图5所示。其中,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的下伏基底深度与上覆盖层深度相等的示意图。
第三、如果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与上覆盖层底板之间的间距小于含煤岩系中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DH-SH<M,则找不到主要可采煤层,如图6所示。其中,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与上覆盖层底板之间的间距小于含煤岩系中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的示意图。
第四、如果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与上覆地层的底板之间的间距大于含煤岩系中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DH-SH>M,才能找到煤炭资源,如图7所示。其中,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与上覆盖层底板之间的间距大于含煤岩系中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的示意图。
第五、如果含煤岩系的主要煤层赋存垂深超过1500米,达不到找煤的目标,如图8所示。其中,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的主要煤层赋存垂深大于1500米的示意图。
第六、如果含煤岩系的主要煤层赋存垂深小于1500米,是找煤的有效资源,如图9所示。其中,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含煤岩系的主要煤层赋存垂深小于1500米的示意图。
在图5-图9中,Q表示第四系,N表示第三系,Cr表示白垩系,O表示奥陶系,C+P表示石炭系+二叠系。
在海渤湾南部找煤区,选择深部多层覆盖区遥感找煤三要素。
①含煤岩系基底顶板——奥陶系灰岩(D);
②含煤岩系主要煤层与含煤岩系底板之间的厚度M≥500米;
③含煤岩系上覆盖层底板——白垩底部砾岩(S);
含煤岩系基底-奥陶系灰岩分析:卫星影像显示,找煤区北端出露地表,沿南北走向有平缓起伏倾角3°-5°左右;沿倾向向东倾斜,倾角5°-12°。
含煤岩系主要煤层与含煤岩系底板之间的厚度一般在500米左右。北端局部出露厚度达千余米,大部地区为500米(山西组80m+太原组120m+羊虎沟300m)。
含煤系上覆盖层,根据卫星影像解译,有第四系沙漠与黄河冲积层,厚度0-80m,古近系红色地层,厚200-300m,白垩系底砾岩、沙泥岩互层,厚度300-700m,以上三套地层都呈不整合接触。海渤湾南部找煤区内,含煤岩系上覆岩层厚度,北薄南厚,西薄东厚,一般在400-1000m之间。
海渤湾老矿区外围,南部找煤区,根据卫星影像解译,结合海渤湾老矿区数据,老矿区以西的石嘴山老矿区数据,找矿区以南的灵武老矿区数据以及其他的地质信息,反复推演,在找矿区划分出I含煤岩系基底出露(D=0)无煤地段,II盖层直接覆盖基底(DH-SH=0)无煤地段,III盖层底板与基底顶板的间距小于含煤岩系主要煤层与含煤岩系底板之间的厚度(DH-SH<M)没有主要煤层的地段,IV盖层底板与基底顶板的间距大于含煤岩系主要煤层与含煤岩系底板之间的厚度(DH-SH>M)的含煤地段,V含煤地段垂深大于1500米的地段。
I区:基底出露区,DH=0;
II区:下伏基底与上覆地层底板之间距小于含煤岩系厚度,没有主要煤层区,DH-SH<M;
III区:下伏基底与上覆地层底板之间距大于含煤岩系厚度,含有主要可采煤层,主要煤层垂深1500米之内地区,DH-SH>M;
IV区:下伏基底与上覆地层底板间距大于含煤岩系厚度,主要煤层垂深超过1500米的地区。
④估算煤炭资源量
通过对区域内包括海渤湾、乌达、石嘴山、石炭井、灵武等五个老矿区的煤系地层、煤层、煤质分析对比,本区内煤系地层、煤层稳定,煤层厚度、煤质变化不大,只要有太原组、山西组地层赋存,就有具有工业价值的炼焦用煤,这是本地区找煤的基本依据。
估算面积:按海渤湾老矿区南部找煤区中,IV含煤岩系盖层底板与基底顶板的间距大于含煤岩系主要煤层与含煤岩系底板之间的厚度(DH-SH>M)的含煤地段,垂深小于1500米的含煤地段,北端以海渤湾老矿区南界为界,南端以找煤区范围为界,估算含煤面积长60km,宽20km,面积1200km2
估算煤层厚度:依照海渤湾老矿区,太原组及山西组含煤17层,可采9层,可采总厚12.33m,其中山西组6m,若山西组部分剥蚀,全区可采厚度按(12.33+6)/2=9.165m。再以0.5的保存系数估算,估算厚度为9.165×0.5=4.577m。
找煤估算煤炭资源量:面积1200km2、厚度4.577m、容重1.3吨/m3,找煤估算煤炭资源量为76.16亿吨。
⑤选择勘查靶区,填制大比例尺煤田地质图,布置少量验证钻孔。
⑦施工少量钻孔验证
在找煤区南部,施工12个验证钻孔,其中11个钻孔见煤,可采煤层平均厚度6m以上,证实本项技术发明成功。见图14验证钻孔位置图,见表一钻孔统计表。
表一
Figure BDA0000114656110000111
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根据卫星图像显示的空间地质结构,结合区域地质发育史,反演含煤地层沉积范围;根据含煤岩系的沉积范围确定找煤方向。根据卫星影像显示的地质构造行迹,结合区域地质发育史,分析含煤岩系沉积后,历次构造运动对含煤岩系的破坏情况,分析深部覆盖区的找煤部位;根据覆盖层的影像组合,结合区域内老矿区开采数据以及其它深部控煤标志,寻找巨厚层覆盖下的赋煤空间。从而实现了以下有益效果:
1、应用本技术发明,大幅度提高区域煤田地质的研究程度和认知深度;
2、卫星影像直观、逼真反映了区域地质的自然景观,应用卫星影像反映的地质信息,结合大面积外围地区的老矿区、地质、钻探、物探数据形成三维空间地质结构。应用三维空间地质结构回归含煤岩系的沉积范围,确定了找煤方向;应用卫星影像显示的地质构造行迹,确定区域构造骨架,按照构造控煤的理论,推测了找煤部位。应用本技术即明确了找煤方向,又明确了找煤部位,改变了盲目打钻,到处试探,找不到煤,长期找不到老矿区接续资源的被动局面。
3、在深部多层覆盖下,应用遥感解译结合已有资料推演找矿标志点、标志面(例如奥陶系灰岩顶板、白垩系盖层底板)技术,比较合理、比较可靠的寻找到含煤岩系的赋存空间,找到老矿区接续的煤炭资源,可减少3/4的钻探工程量,降低2/3的找煤成本,大幅度缩短找煤周期。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

1.一种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解译卫星图像得到已知矿区外围的空间地质结构,并将所述空间地质结构与已知矿区的区域地质发育史结合以确定含煤地层的沉积范围;
分析历次构造运动对含煤地层的破坏情况,以确定含煤岩系保存区;
解译所述含煤岩系保存区的覆盖层的卫星图像,根据解译结果和地层深度标识以确定赋煤空间;
根据所述赋煤空间的煤层赋存垂深来判断所述赋煤空间的煤层是否为有效煤层,如果所述赋煤空间的煤层赋存垂深小于1500米,则所述煤层为有效煤层;以及
设置钻孔获取有效煤层含煤情况;
其中,所述地层深度标识包括: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深度DH、上覆地层的底板深度SH和含煤岩系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M;以及,根据解译结果和地层深度标识以确定赋煤空间包括:如果含煤岩系下伏基底的顶板与上覆地层的底板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含煤岩系中主要煤层到煤系底板的厚度,DH-SH>M,则确定所述含煤岩系保存区为所述赋煤空间。
CN2011103906796A 2011-11-30 2011-11-30 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 Active CN1025204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06796A CN102520457B (zh) 2011-11-30 2011-11-30 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906796A CN102520457B (zh) 2011-11-30 2011-11-30 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0457A CN102520457A (zh) 2012-06-27
CN102520457B true CN102520457B (zh) 2013-11-27

Family

ID=462914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906796A Active CN102520457B (zh) 2011-11-30 2011-11-30 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20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45408B (zh) * 2014-01-07 2017-06-30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资源压覆量的获取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26514B1 (en) * 1999-05-17 2004-11-30 Matthew Henderson Monitoring of controlled mobile environments
JP2003173449A (ja) * 2001-12-06 2003-06-20 Dowa Koei Kk リモートセンシング支援装置、そのプログラ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CN101615254B (zh) * 2009-05-21 2013-06-19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基于广义加法模型的煤火信息高光谱遥感提取方法
CN101706589B (zh) * 2009-12-07 2011-11-09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基于地理元组的矿集区定量预测方法
CN102116061B (zh) * 2009-12-30 2013-03-06 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框架结构中填充墙芯柱、芯梁、砌块砌筑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20457A (zh) 2012-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Stimac et al. An overview of the Awibengkok geothermal system, Indonesia
Fustic et al. Recognition of down-valley translation in tidally influenced meandering fluvial deposits, Athabasca Oil Sands (Cretaceous), Alberta, Canada
Rosenberg et al. The geological framework of the Wairakei–Tauhara geothermal system, New Zealand
Mayuga Geology and development of California's giant--Wilmington oil field
Lampe et al. Fault control on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in the Tertiary Dongying depression, Bohai Basin, China
Chatterjee et al. Estimation of stress magnitud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coal seam of Rangamati area, Raniganj coalfield, India
Bignall et al. Geology of the wairakei-Tauhara geothermal system, New Zealand
King et al. Ge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Paradox Valley Region, Colorado, and relationship to seismicity induced by deep well injection
McNamara et al. Tectonic controls on Taupo Volcanic Zone geothermal expression: insights from Te Mihi, Wairakei geothermal field
Guha et al. Geothermal potential in Bangladesh-Results from investigations of abandoned deep wells
Šafanda et al. Geology and geothermal potential in the eastern flank of Eger Rift (Litoměřice area, Czech Republic)
Magyar et al. The largest hydrocarbon field discovered to date in Hungary: Algyo
Fadel et al. Causes of a premature thermal breakthrough of a hydrothermal project in Germany
Shengqiang et al. New understanding and exploration direction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ermit Basin, Niger
Harker et al. Genetic stratigraphy and sandstone distribution of the Moray Firth Humber Group (Upper Jurassic)
Tulinius et al. Geothermal evaluation in Hungary using integrated interpretation of well, seismic, and MT data
CN102520457B (zh) 卫星遥感在深部多层覆盖区的找煤方法
Movahed et al. Introduction of sealing fault in Asmari reservoir by using FMI and RFT in one of the Iranian naturally fractured oil fields
Cai et al. Investigation of geomechanical response of fault in carbonate reservoir and its application to well placement optimization in YM2 Oilfield in Tarim Basin
Kessasra et al.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mplex Terminal aquifer using geoelectrical investigation in the arid environment of Chetma-Biskra (South-East of Algeria)
Ardakani et al. Geothermal energy potential of sedimentary formations in the Athabasca region, northeast Alberta, Canada
Liu et al. Form, evolution and controls of a Jurassic incised valley‐fill: middle part of the Western Sichuan Depression, China
Mavromatidis Review of hydrocarbon prospectivity in the Ionian Basin, Western Greece
Wach et al. Well placement, cost reduction, and increased production using reservoir models based on outcrop, core, well-log, seismic data, and modern analogs: Onshore and offshore Western Trinidad
Wisian et al. The Texas Geothermal Resource: Regions and Geologies Ripe fo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of Geothermal in Texas: Contemporary Prospects and Perspectiv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