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504861B -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分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分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504861B
CN102504861B CN 201110339768 CN201110339768A CN102504861B CN 102504861 B CN102504861 B CN 102504861B CN 201110339768 CN201110339768 CN 201110339768 CN 201110339768 A CN201110339768 A CN 201110339768A CN 102504861 B CN102504861 B CN 10250486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laimable catalyst
distribution
divider
catalyst
fluid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11033976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504861A (zh
Inventor
张永民
禹淞元
卢春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Priority to CN 201110339768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50486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504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486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50486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50486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nd Processes Conducted In The Presence Of Fluids And Solid Particles (AREA)
  • Production Of Liquid Hydrocarbon Mixture For Refining Petroleu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分配方法。所述分配器包括至少一根待生催化剂分配槽,分配槽具有基本平行设置的上、下结构,上、下槽体间由气体分布板隔开;上槽体为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与待生催化剂输送立管连通,上槽体两侧开设有多个催化剂分配孔;下槽体为流化风缓冲腔,设有流化风入口;气体分布板上设置有连通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与流化风缓冲腔的布气孔,进入流化风缓冲腔的气体经布气孔均匀进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使分配腔内的催化剂固体颗粒层流化并从上槽体两侧的各分配孔流出。本发明的分配器催化剂分配均匀性好,所需气体流量少,对设备和颗粒磨损小,对待生催化剂颗粒输送管路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小。

Description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分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化工行业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其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内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流化催化裂化工艺是现代炼油企业最核心的轻质油品生产工艺之一,它利用分子筛催化剂将低价值的重质原料(蜡油和渣油)裂化成高价值的轻质油品,如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等。在我国,流化催化裂化工艺的核心地位更加突出,主导着70%~80%的商品汽油、约30%的商品柴油以及约30%的丙烯的生产。因此,发展新技术改善催化裂化的产品分布或提高催化裂化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对提高其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反应-再生系统是一套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核心。除提升管反应器为核心的反应系统外,再生系统是其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强放热的烧焦再生反应,烧掉反应过程中催化剂上沉积的焦炭以恢复催化剂的活性,同时通过催化剂的循环供给反应系统所需的反应热,维持系统的热平衡。催化裂化的再生过程是催化剂上沉积的焦炭和空气中的氧气之间的燃烧反应过程。高效的再生器要求用最少量的空气烧掉最大量的焦炭,再生器实际上是一个要求气固相反应物都具有高转化率的流化床反应器。为实现再生器内高效的烧焦再生过程,需要空气中的氧气能够和待生催化剂(即进入再生器的催化剂,也称待生剂)上的焦炭高效地接触。对于细颗粒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流化床,这需要床层内气泡的平均尺寸要小,即乳相和气泡相之间的相际传质阻力要小。另外,还要求焦炭的分布和氧气的分布要匹配,即待生催化剂流量大的地方空气流量要大,待生催化剂流量小的地方空气流量要小。这一问题的解决看似容易,实则非常困难。曾有人提出通过不均匀布气来实现,即在待生催化剂进口处多注入空气,但由于流化床中气体和颗粒分布的不可控性,要如此实现空气和待生催化剂分布的匹配实际上是不可行的。唯一可行的思路就是设法使空气和待生催化剂都在再生器横截面上实现均匀分布。优化主风分布器设计以及增设高效挡板内构件可以使气体分布更均匀,但如果待生催化剂分布不均匀,焦炭和氧气分布的匹配依然难以实现,实际的再生效果也是打折扣的。因此,必须配置高效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尤其是在大型工业催化裂化再生器中。
目前,在我国很大一部分催化裂化装置中,待生催化剂往往不经过任何分配就直接经待生催化剂立管引入到再生器中,造成待生催化剂的横向分布极不均匀,也使再生器内的烧焦负荷很不均匀,这严重影响再生器的烧焦效果。其结果一方面是再生催化剂的平均含碳量较高、活性较低,使催化裂化装置的产品分布变差;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再生器稀相空间的尾燃,造成稀相空间内设备的损坏。随着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不断向大型化方向发展,国内催化裂化装置处理量已经由原来的1.0Mton/a发展到3.5Mton/a,较大的再生器直径已经超过10m,如何实现催化剂的横向均匀分配已成为一个直接影响再生效果的重要问题。尤其是采用单器床层再生的并列式催化裂化装置,在没有设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时,通常其待生催化剂被注入到再生器床层的一侧,要想使待生催化剂快速均匀地分配到整个横截面上(特别是分配到最远端的一侧),难度极大。
现有技术中关于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的专利技术较少,主要是国外公司的专利,如美国专利US4150090、US5773378A、US5635140A、US6797239B1、US6809054B1、US7745365B2等,国内相关的专利仅检索到CN1208433C。总体上,根据实现颗粒流动和分配方式的不同,这些现有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的技术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主要利用稀相输送方式,另一类则主要利用密相流态化方式。
稀相输送是利用较高气速实现颗粒在气流中的夹带,从而实现颗粒的流动和分配。颗粒在分配管中浓度一般较小,因此称之为稀相输送,这种分配器通常称为管式分配器。管式分配器所需气体流量很高,由于气速高,对设备和催化剂颗粒自身的磨损严重。另外,管式分配器的使用也增加了待生催化剂输送管路的阻力,可能会降低待生催化剂输送管路的颗粒输送能力。而且,一旦输送气量出现波动,会对待生催化剂输送管路颗粒的流量造成很大的波动,不利于装置的平稳运行。管式分配器的例子如US5773378A和US6797239B1。
密相流态化方式是指利用较少的气体流量实现颗粒密相流态化状态(主要是鼓泡流态化状态)、从而实现颗粒流动和分配的方式,这类分配器通常称为船型分配器。船型分配器的例子如US4150090、US5635140A、US6809054B1、US7745365B2和CN1208433C,其不同之处在于实现颗粒密相流化的方式不同。相比管式分配器,船型分配器所需气体流量小,对颗粒和设备的磨损小,对待生催化剂颗粒输送管路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也小得多。但是,目前已有的船型分配器在设计上存在的最大不足是很难使分配器内大部分空间的颗粒维持较好的流化状态,因此催化剂分配的均匀性较差。在上述提及的待生剂分配器现有技术中,US4150090、US6809054B1、US7745365B2和CN1208433C采用了管式气体分布器实现颗粒的密相流化状态,由于待生分配器一般长度很长,且内部空间一般较小,这种管式气体分布器的布气均匀性一般很难保证,因而导致颗粒流化质量不佳,使颗粒的流动和分配效果变差。另外,气体分布器喷嘴的射流还容易造成附近设备的磨损。要避免设备磨损并兼顾待生剂分配效果非常困难。US5635140A采用了一种所谓的“自流化”密相流化方式,实际这是一种底部开孔的槽状结构,其开孔兼做催化剂下料口和流化风口之用,所需流化风是来自床层上升的气泡,无需额外提供流化风。这种分配槽底部开孔面积一般较高,操作时部分开孔是颗粒下料口,部分则是流化风口,它们往往集中分布在不同区域中,不可能实现均匀匹配,因此,流化风和颗粒分配分布均匀性都很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分配器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新型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以使待生催化剂更加均匀地实现分配。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利用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进行催化剂均匀分配的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安装了所述待生催化剂分配器的再生器以及催化裂化装置。
本发明借鉴了水泥、电力等行业中使用的一种称为“气垫输送”的颗粒输送装置的原理。这种颗粒输送装置又称空气输送斜槽,主要由上下两个平行的槽体组成,两个槽体中间由一层类似于筛网的多孔板或编织物隔开,空气由下槽均匀地流过多孔板或编织物,使上槽体内一浅层固体颗粒流化,整个双层槽体与水平面有一定角度的倾角,固体颗粒依靠重力沿输送器平滑地向前流动。
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虽然借鉴了水泥、电力等行业中所用的“气垫输送”颗粒输送的原理,将其应用于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中的待生催化剂分配,但本发明应用的环境条件与水泥、电力等行业输送颗粒的情况显著不同,并且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是如何实现待生催化剂的均匀分配,而非仅仅局限于利用“气垫输送”输送颗粒,需要同时解决待生催化剂颗粒的平稳流动和均匀分配问题。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其结构与水泥、电力等行业中的“气垫输送”颗粒输送装置的结构已存在本质差异。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该分配器包括至少一根待生催化剂分配槽,该待生催化剂分配槽具有基本上平行设置的上、下双层槽体结构,上槽体和下槽体之间由气体分布板隔开;其中,
所述上槽体为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与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输送立管连通,并且,该上槽体两侧开设有多个催化剂分配孔;
所述下槽体为流化风缓冲腔,设有流化风入口;
所述气体分布板上设置有连通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与流化风缓冲腔的布气孔,进入流化风缓冲腔的流化风经所述布气孔均匀进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使进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内的待生催化剂固体颗粒层流化,并从上槽体两侧设置的各催化剂分配孔流出。
从而,将本发明的具有上述结构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设置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催化剂再生器内,使分配器的多个分配孔在再生器横截面内较为均匀地散落分布,即可实现催化剂颗粒在再生器横截面内的更为均匀地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待生催化剂分配器是包括多根待生剂分配槽,以能够更好地基本覆盖整个再生器横截面,并且,该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设置一待生催化剂预分配腔,多根待生器分配槽的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均与该预分配腔连通,待生催化剂先进入该预分配腔,再分流进入各待生器分配槽的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内,从各分配孔流出。
更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是应用于并列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再生器中,其中:所述多根待生剂分配槽呈扇形分布(具体可以是以所述预分配腔为中心),以能够基本覆盖整个再生器横截面;或者所述多根待生剂分配槽呈树枝状分布,设置有主分配槽以及与主分配槽连通的多根支分配槽,以基本覆盖整个再生器横截面。可以理解,当多根待生剂分配槽呈扇形分布时,在离预分配腔较远的末端,如果分配槽的分布已较为稀疏而使所述催化剂分配孔在再生器横截面上的分布比较稀疏,可以在分配槽的适当位置设置分支槽体结构,增加分配槽在再生器横截面覆盖范围的分布均匀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方案,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是应用于同轴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中,其中,所述预分配腔环绕同轴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内的待生立管设置,所述多根待生剂分配槽以预分配腔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分散分布,以基本覆盖整个再生器横截面。同样,可以在分配槽体远离预分配腔的适当位置设置支分配槽的结构以增加分布均匀性。在该实施方案中,可以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内的待生立管的待生剂出口端,设置经塞阀套筒结构,方便调节待生立管的待生剂出口流量,还可利用套筒结构将待生催化剂提升至再生器密相料面附近,进入所述分配器的预分配腔内后再分流到各分配槽。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待生催化剂分配器中,所有分配孔的总面积与待生催化剂输送立管截面积的比例为1∶0.5~1∶2。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待生催化剂分配器中,所述待生剂分配槽双层槽体结构的上槽体可以是呈水平设置;或者,所述上槽体与水平面可以呈适当角度的倾斜设置,例如,呈大于0°小于等于10°的角度倾斜设置,所述待生催化剂是从分配槽较高一端进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案,所述待生催化剂分配器中,所述流化风分配腔可以包括多个隔断的小缓冲腔,每个小缓冲腔长度为1m~5m,分别设有流化风入口。所述的流化风入口连接流化风管,以引入流化风。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应用。更具体地说,是将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设置在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再生器中。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可以是任何型式的催化裂化装置,例如可以是并列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也可以是同轴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除所述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外,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其他结构均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本发明不再进行赘述。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设置于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再生器中;
将待生催化剂经待生催化剂输送立管引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将流化风引入流化风缓冲腔并经气体分布板的布气孔进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使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内的待生催化剂固体颗粒层流化并从上槽体两侧设置的各分配孔流出,实现均匀分布。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具体实施方案,在实际应用时,是将所述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设置在再生器内密相床面附近(可以是在略高于密相料面的稀相空间内,也可以是埋在在密相床层内)。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催化剂再生器,更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所述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催化剂再生器中设置了本发明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优选地,所述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设置在再生器内密相床面附近。
利用本发明的流化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器,待生催化剂从所述分配孔流出后,从上往下流动,与再生器内主风流动方向相反以实现逆流接触,逐渐完成再生,再生后的催化剂剂由再生器底部的出口引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其设置有多个催化剂分配孔作为催化剂颗粒出口,能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再生器横截面内,实现催化剂从各分配孔流出而在再生器横截面内均匀散落。本发明提供的催化裂化待生催化剂分配器是一种利用密相流化方式实现颗粒流动和分配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但与现有技术中利用密相流态化方式的船型分配器设计不同的是,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采用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密相流化实现方式,只需少量的流化风即可实现待生催化剂非常均匀地分配。通过大型冷模实验证实,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具有分配均匀性好、所需气量流量小、对设备和颗粒磨损小、对待生催化剂颗粒输送管路阻力和稳定性的影响小等众多优点。
附图说明
图1A和图1B为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的分配槽结构及分配原理示意图;其中图1A为正视图,图1B为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在并列式催化裂化装置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分配槽在并列式催化裂化装置中的一种水平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分配槽在并列式催化裂化装置中的另一种水平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在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中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分配槽在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中的一种水平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7为采用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的性能测试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8为不同类型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分配均匀性的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提供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采用该型待生催化剂分配器的催化裂化再生器的特点,旨在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和特点,不作为对本案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该分配器包括多根待生催化剂分配槽。请参见图1A和图1B所示,示意了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的结构及分配原理,图中所示结构在实际工业装置中代表着待生催化剂分配器的一根催化剂分配槽。其中,图1A为正视图,图1B为俯视图。如图所示,该分配器的催化剂分配槽具有基本上平行设置的上槽体、下槽体的双层槽体结构,上槽体为待生催化剂分配腔5,一端与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输送立管1连通,且上槽体两侧开设有多个催化剂分配孔6;下槽体为流化风缓冲腔3,设置流化风入口,与流化风管2连接;上槽体、下槽体之间由气体分布板4隔开。待生催化剂由输送立管1从一端进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5中,在流经气体分布板4的流化风的作用下,催化剂通过分配腔5两侧的分配孔6流出,如图1B所示。
本实施例中,上槽体(分配腔5)的宽度和高度以及分配孔6的大小和数量可根据实际实验测得的规律、由催化剂的输送量确定。通常,本发明的分配器上所有分配孔6的总面积和待生催化剂输送立管1截面积的比例为50%~200%。流化风缓冲腔3和一根流化风管2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分配槽的长度较长,流化风缓冲腔3可采用多个隔断的小缓冲腔3,每个小缓冲腔长度为1m~5m,分别连接一根流化风管2,以保证流化风分配的均匀性。流化风采用催化裂化装置常采用的增压风。气体分布板4可采用本领域中常用的分布板,其设计首要确保布气的均匀性,一般应采用压降较高的分布板以及密孔分布板,但需要能够长期(一般需要一两个检修周期,即3~6年)承受再生器内高温、高压、高磨蚀的苛刻工况。为了使催化剂颗粒能够更加顺畅地流到分配槽的末端(远离输送立管1的那端),可将分配槽略加倾斜地放置,分配槽与水平面的夹角α的范围为0~10°。
实施例二
图2和图3示意了本发明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在并列式催化裂化装置中的一种整体结构布置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设置有一待生催化剂预分配腔8,多根待生器分配槽13的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均与该预分配腔8连通,如图3所示。每根待生催化剂分配槽13均采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结构,其底部流化风缓冲腔3都连接有一根或多根流化风管2。待生催化剂分配槽13的根数和长度可根据要应用的再生器10的大小而确定,应尽可能覆盖所有的横截面积,以实现待生催化剂更加均匀地分布。待生催化剂分配槽13设置的高度应在再生器密相料面附近,既可以在略高于密相料面的稀相空间内,也可以埋在在密相床层内。
来自待生立管(待生催化剂输送立管)7的待生催化剂首先进入预分配腔8中,该预分配腔8是一个小型流化床,其底部设置有一个气体分布器9,图中所示的是一个多管式气体分布器,也可以采用其他任何能使催化剂颗粒较好流化的气体分布器型式。流化的待生催化剂颗粒经预分配腔8再分流进入各待生器分配槽13的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内,从各分配孔流出。经分配后的待生催化剂均匀进入到再生器密相床层中,在主风分布器12的作用下,处于流态化烧焦状态,完成再生后从再生立管11入口流出再生器,进入提升管反应器。
在并列式催化裂化装置中,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也可以采用如图4所示的水平布置方式,即预分配腔8和一根待生催化剂主分配槽13-1相连,该主分配槽13-1又和多根支分配槽13-2相连,待生催化剂首先进入主分配槽13-1,再分流到各支分配槽13-2。主分配槽13-1和支分配槽13-2上均设有待生催化剂分配孔6,以实现待生催化剂在再生器10横截面上的均匀分布。
实施例三
图5和图6给出了本发明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在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中的一种整体结构布置方式。该实施方式中,分配器的预分配腔14是环绕再生器内的待生立管7设置,多根待生剂分配槽13的水平布置方式如图6所示,以预分配腔14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分散分布,以基本覆盖整个再生器横截面,每根待生催化剂分配槽13均采用图1A和图1B所示的结构,其底部流化风缓冲腔3都连接有一根或多根流化风管2。如图5所示,在再生器内的待生立管17的待生剂出口端,设置塞阀17及塞阀套筒18结构。
来自待生立管7的待生催化剂首先进入塞阀套筒18中,待生催化剂流量的大小由塞阀17和待生立管7出口的相对距离调节,塞阀套筒18内设有流化风管16,用以将待生催化剂提升至塞阀套筒18顶部进入所连通的环形截面的预分配腔14内,通常在密相床面附近的位置。为了防止塞阀套筒18内高速上升的待生催化剂对一些内构件的冲蚀作用,可在塞阀套筒18顶部出口设置一个防冲伞帽15,防冲伞帽15同时有助于待生催化剂向各分配槽13内的均匀分流。待生催化剂经预分配腔14分配至各待生催化剂分配槽13后,在流化风的作用下,经各分配口6均匀地散落到再生器中。经分配后的待生催化剂均匀进入到密相床层中,在主风分布器12的作用下,处于流态化状态,完成再生后从再生立管11入口流出再生器,进入提升管反应器。
对比例一
在图7所示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性能测试装置上测试了本发明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和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两种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型式——管式分配器和船型分配器的性能。测试中所用的管式分配器和船型分配器的长度均为2m,开孔尺寸均参考工业设计经验设计,其中所用管式分配器是一根内径90mm的有机玻璃管,管下侧部开设有10个催化剂放料口,开孔的直径为22mm;所用的船型分配器是一根内径90mm的有机玻璃半管,管侧部开设有10个22mm宽、20mm深的催化剂放料口。本发明的槽式分配器长度也为2m,催化剂分配槽高150mm,宽度100mm,两侧设有10个80mm×20mm的催化剂放料口;底部流化风缓冲腔高50mm,中部设有一块密孔型板式气体分布器,以确保气体分布的均匀性。实验时,待生催化剂分配器性能测试装置中对应每个放料口下部均设置有一个催化剂收料仓,待生催化剂从分配器一端进入,然后经放料口流入到10个收料仓中。根据测得的10个收料仓内催化剂的质量wi,可利用如下公式计算出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的分配均匀指数φ:
φ = 1 Σ 1 10 ( 10 w i W - 1 ) 2 / 10
其中W是10个收料仓内催化剂的总质量。φ的值大于0,φ越大,代表分配的均匀性越好,越接近于0,代表分配的均匀性越差。
图8对比了不设分配器、分别设置上述现有技术管式分配器和船型分配器以及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四种情况下待生催化剂分配的均匀性。其中不设分配器时,典型的均匀指数为0.5,采用船型分配器后,典型的均匀指数为0.71,采用管式分配器时,在较大的输送风量时,典型的均匀指数可升至2.0,而采用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后,只要待生催化剂分配槽的表观气速(总流化风量与分配槽横截面积之比)大于0.03m/s后,其均匀指数就可达到10.0以上,而且随表观气速的影响较小,而其所用的流化风量仅是管式分配器的约1/5。另外,相比其他类型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本发明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还具有非常好的操作弹性,即分配均匀性随流化风量的影响非常小,这有利于保证分配器以及整个装置的平稳操作。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该分配器包括至少一根待生催化剂分配槽,该待生催化剂分配槽具有平行设置的上、下双层槽体结构,所述上槽体、下槽体之间由气体分布板隔开;其中,
所述上槽体为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与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输送立管连通,并且,该上槽体两侧开设有多个催化剂分配孔;
所述下槽体为流化风缓冲腔,设有流化风入口;
所述气体分布板上设置有连通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与流化风缓冲腔的布气孔,进入流化风缓冲腔的气体经布气孔均匀进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使进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内的待生催化剂固体颗粒层流化,并从上槽体两侧设置的各分配孔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该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包括多根待生剂分配槽,且该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设置一待生催化剂预分配腔,多根待生器分配槽的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均与该预分配腔连通,待生催化剂先进入该预分配腔,再分流进入各待生器分配槽的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内,从各分配孔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该分配器是应用于并列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再生器中,其中:
所述多根待生剂分配槽呈扇形分布,以覆盖整个再生器横截面;或者
所述多根待生剂分配槽呈树枝状分布,设置有主分配槽以及与主分配槽连通的多根支分配槽,以覆盖整个再生器横截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该分配器是应用于同轴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中,其中,所述预分配腔环绕同轴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再生器内的待生立管设置,所述多根待生剂分配槽以预分配腔为中心呈放射状向周围分散分布,以覆盖整个再生器横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其中,所有分配孔的总面积与待生催化剂输送立管横截面积的比例为1:0.5~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其中,所述待生剂分配槽双层槽体结构的上槽体呈水平设置;或者,所述上槽体与水平面呈大于0°小于等于10°的角度倾斜设置,所述待生催化剂是从分配槽较高一端进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其中,所述流化风分配腔包括多个隔断的小缓冲腔,每个小缓冲腔长度为1m~5m,分别设有流化风入口。
8.一种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分配方法,该方法包括:
将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设置于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再生器中;
将待生催化剂经待生催化剂输送立管引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将流化风引入流化风缓冲腔并经气体分布板的布气孔进入待生催化剂分配腔,使待生催化剂分配腔内的待生催化剂固体颗粒层流化并从上槽体两侧设置的各分配孔流出,实现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待生催化剂分配方法,其中,控制待生催化剂分配槽的表观气速大于等于0.03m/s。
10.一种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催化剂再生器,其中设置了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待生催化剂分配器。
CN 201110339768 2011-11-01 2011-11-01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分配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486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39768 CN102504861B (zh) 2011-11-01 2011-11-01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分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339768 CN102504861B (zh) 2011-11-01 2011-11-01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分配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4861A CN102504861A (zh) 2012-06-20
CN102504861B true CN102504861B (zh) 2013-10-09

Family

ID=46216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339768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504861B (zh) 2011-11-01 2011-11-01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分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50486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82142A (zh) * 2017-07-05 2017-10-24 洛阳融惠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以控制催化剂定炭的再生方法及设备
CN108913194B (zh) * 2018-06-12 2019-10-1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一种待生催化剂分配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0090A (en) * 1976-03-01 1979-04-17 Pullman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regeneration of cracking catalyst
US5635140A (en) * 1995-11-13 1997-06-03 The M. W. Kellogg Company Self-aerating spent catalyst distributor
CN1208433C (zh) * 2003-09-02 2005-06-29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50090A (en) * 1976-03-01 1979-04-17 Pullman Incorporated Apparatus for regeneration of cracking catalyst
US5635140A (en) * 1995-11-13 1997-06-03 The M. W. Kellogg Company Self-aerating spent catalyst distributor
CN1208433C (zh) * 2003-09-02 2005-06-29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04861A (zh)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35314B2 (en) Apparatus for mixing regenerated and carbonized catalyst
CN101219358A (zh) 用于大直径fcc反应器提升管的改进的升高进料分配系统
MX2011010283A (es) Dispositivos para inyeccion de corrientes gaseosas en un lecho de solidos fluidizados.
Lu et al. Multi-scale CFD simulation of gas–solid flow in MIP reactors with a structure-dependent drag model
CN110691643A (zh) 用于具有流化床的脱氢反应器的催化剂和输送气体分配器
CN102504861B (zh) 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待生催化剂分配器及分配方法
CN111286355A (zh) 一种用于费托合成的流化床反应器
US8877132B2 (en) Baffles for improving riser hydrodynamics
CN101322924B (zh) 一种催化剂混合设备
CN111068591B (zh) 一种液固轴向移动床反应与再生装置及其应用
CN103540346A (zh) 一种下行式催化裂化装置
CN102639936B (zh) 高性能燃烧设备和用于生产轻石蜡的流体催化裂化工艺
CN103769014B (zh) 一种沸腾床反应器
CN102690675B (zh) 一种具有冷热催化剂快速混合功能的催化裂化预提升器
US8815166B2 (en)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mixing two streams of catalyst
US8387645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acting a fluid stream with particulate solids
CN207929188U (zh) 沸腾床反应器
CN102698661A (zh) 一种催化裂化冷热催化剂预提升器
US20180320891A1 (en) Method for fluidizing spent catalyst
KR20240027031A (ko) 플레이트 그리드 분배기를 갖는 화학적 처리 용기 및 이를 작동하는 방법
US7901640B2 (en) Optimized counter-current flow baffle
CN111068590B (zh) 一种固体酸烷基化方法
CN103849424A (zh) 一种提升管反应器预提升器及其工艺流程
US2846370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eeding hydrocarbons and solid particles in a moving bed conversion process
CN207446202U (zh) 一种流化床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