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6408A -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6408A
CN102486408A CN2010105753593A CN201010575359A CN102486408A CN 102486408 A CN102486408 A CN 102486408A CN 2010105753593 A CN2010105753593 A CN 2010105753593A CN 201010575359 A CN201010575359 A CN 201010575359A CN 102486408 A CN102486408 A CN 1024864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mirror
angle mirror
interferometer
outgo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535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86408B (zh
Inventor
魏儒义
周锦松
张学敏
周泗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XiAn Institute of Optics and Precision Mechan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01057535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86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86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6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86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6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trometry And Color Measur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及多光程干涉仪,该多光程干涉仪,包括依次设置于光的传播路线上的分束器、动臂组件和静臂组件,所述动臂组件和静臂组件设置于分束器的出射光路上;动臂组件包括角镜和折返镜组;所述折返镜组设置于所述角镜的出射光路上;本发明的干涉仪大大提高干涉仪的光谱分辨率,降低了对时间调制型干涉仪中动镜的控制驱动难度而且也降低了对时间调制型干涉仪中角镜的支撑系统设计难度,增加了设计方法的多样性。

Description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谱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立方角镜的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干涉仪。
背景技术
光谱技术是获取物质结构和化学组成、物质元素含量测定以及研究原子能级等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在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航空航天遥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光谱技术按照分光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滤光片型、色散型、干涉型和计算层析型四种。其中滤光片型是指利用滤光片进行分光,按照分光的特点被称为第一代分光技术。它只能在单一或少数几个波长下测定物质的光谱,而且光谱分辨率低,波长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差,灵活性差。色散型是指利用分光棱镜、色散棱镜或衍射光栅进行分光,被称为第二代分光技术。它的原理简单,性能稳定,但是存在光能利用率低和光谱范围窄的天生局限。干涉型是指利用干涉分光原理,被称为第三代分光技术。它具有高通量、多通道和高光谱分辨率的优点,而且光谱范围宽、波长精度高且杂散光低。前三种光谱技术已有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工程应用,而计算层析型光谱技术主要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刚刚走向初步的工程应用,技术还不太成熟。因此,目前国际上干涉型光谱技术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主流。
已出现的干涉型光谱技术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时间调制型(动态);一种是基于横向剪切干涉仪的空间调制型(静态);另一种是同样是基于横向剪切干涉仪的时空联合调制型(静态)。以这些技术为基础相继出现了多种干涉光谱仪,但是他们往往又各自存在缺陷。时间调制型干涉光谱仪通量高、信噪比高,特别是光谱分辨率可以依靠角镜的直线运动产生很大的光程差而做到很高,可远远超过目前任何其他种光谱探测技术,但是因为角镜运动中的速度和姿态控制对干涉仪的校准精度要求很高,因而光机稳定度较差;空间调制型稳定性高、实时性好、结构简单,但是光谱分辨率受探测器单元数和尺寸的限制而分辨率较低;时空联合调制型结构简单、稳定性高,探测灵敏度远远高于空间调制干涉光谱仪和色散型光谱仪,但对平台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而且光谱分辨率同空间调制式相似而较低。因而,为了既保留干涉型光谱技术的优势,又可获取高光谱分辨率,人们对时间调制干涉光谱仪的研究一直兴趣未减。
但是传统的迈克尔逊干涉仪存在两个主要问题:①一般需辅助光路,结构复杂;②稳定性差,环境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低。这是因为一方面在传统迈克尔逊直线型角镜干涉仪中,角镜为平面镜,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发生倾斜,将严重影响干涉效率,甚至不能产生干涉;它对角镜运动的方向性要求也极其严格,故在直线型角镜干涉仪中需设置辅助光路,即利用激光对角镜运动的方向准确性、速度均匀性、位移量等进行实时精确监测和修正。但是这种辅助光路同时增大了仪器的结构复杂性和实施的难度。另一方面,因为对角镜匀速平稳运动且对倾斜晃动要求很高,所以干涉仪对角镜的控制要求有一套高精度的角镜驱动系统。但是在实际的工程研制过程中,实现高精度的角镜直线驱动和支撑系统仍然相当困难。另外,角镜直线往复运动对运动轨道的加工工艺依赖性较强,虽然激光辅助光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外界环境如抖动或震动对测量效果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只能减弱并不能完全消除,致使系统稳定性差,降低了此类光谱仪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针对时间调制型干涉光谱仪的动态稳定性问题人们提出了多种解决途径和方案。为避免平面镜运动过程中倾斜的问题,干涉仪中的角镜往往被其他抗倾斜的反射镜替代,如二面角镜(实心直角棱镜、屋脊棱镜或空心二面直角反射镜)、立方角镜(实心立方棱镜或空心三面直角平面镜)、猫眼镜等。如果将以上三种反射器分别同时替代迈克尔逊干涉仪的角镜和定镜时,尽管对倾斜都不敏感,但都会遇到反射器横移的问题。Carli等将一个屋脊棱镜作为角镜与另一个固定的屋脊棱镜组合,但角镜对横移和某一方向的倾斜都敏感。Murty首先认识到如果将立方角镜与平面反射镜组合一起,即将立方角镜作为角镜而将平面反射镜作为固定镜,则可以保证立方角镜运动过程中对倾斜和横移都不敏感。Murty提出的这种立方角镜干涉仪以及其他种立方角镜干涉仪后来在时间调制干涉光谱仪中被普遍采用,因为立方角镜的使用使得干涉仪所需的校准精度比采用平面镜时降低1个到2个数量级,同时干涉仪的光程由2程变为4程,使得干涉仪的光程差增大到原来的两倍,相应地角镜移动同样的位移使得干涉仪的光谱分辨率增大到两倍。因而这种方法也大大发展了该类型的光谱仪。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多光程光学设计的复杂性,4倍程被认为是增加干涉仪光程数量的合理极限。利用单个立方角镜限于仅至多实现双倍程,即立方角镜位移量x,光程差变化4x,此时光谱分辨率提高到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约2倍,或者相当于在实现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同等光谱分辨率的条件下测量时间和角镜位移量减小到约1/2;或者利用双立方角镜仅限于实现四倍程,即角镜位移量x,光程差变化8x,此时光谱分辨率提高到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的约4倍,或者相当于在实现与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同等光谱分辨率的条件下测量时间和角镜位移量减小到约1/4。角镜位移量的减小有利于对角镜实现精确的姿态和驱动控制,相反位移量的增大会相应地增加测量时间和位移,从而增大干涉仪角镜驱动和支撑系统的设计难度,对导轨的结构设计要求和工艺要求更加严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干涉仪存在光谱分辨率低、校准精度要求高以及检测稳定性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通量、多通道、高光谱分辨率、杂散光低,以及校准精度相对低、测量时间短、易于工程实现的时间调制型干涉仪分光方法以及应用该方法的干涉仪。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入射光分束后形成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
2)第一光线到达干涉仪的静臂,经静臂反射后返回,经分束器后形成第一透射光线和第一反射光线;第二光线到达干涉仪的动臂;
3)第二光线经过动臂处理,其具体由以下步骤实现:
3.1)在角镜的有效通光口径内将角镜的每个反射面分为两个区域,即入射区和出射区;
3.2)将入射于角镜的各个区域的光线从角镜出射后经过第一反射器反射回角镜;
3.4)返回角镜的光再经角镜反射后全部出射;
4)由步骤3)出射的光线,经分束器后形成第二透射光线和第二反射光线,所述第二透射光线和步骤2)的第一反射光线汇聚形成第一干涉信号,所述第二反射光线和步骤2)的第一透射光线汇聚形成第二干涉信号。
上述步骤3.2)与步骤3.4)之间还包括步骤3.3)返回角镜的各个区域的光线经角镜出射后再通过第二反射器反射回角镜。
上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5):经步骤3.4)出射的光线再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使其按原路返回,经角镜反射,光路折叠多次出射。
上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6):经步骤3.4)出射的光线再经过第三反射器的反射使其按原方向返回,经角镜反射,光路折叠多次出射。
上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7):重复步骤3.6),重复N次,使光路折叠多次后出射,N为自然数。
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8):将步骤3.6)出射的光线再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使得其光路按原路返回,使光路折叠多次后出射。
上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9):将步骤3.7)出射的光线再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使其按原路返回,使光路折叠多次后出射。
上述步骤3.1)是依靠角镜的有效通光口径内的光线的入射方向和入射点的位置,以及按照光线在角镜中被反射的路径将角镜的每个反射面进行分区域;所述角镜的每个反射面上的分区线是由平行光线入射到该反射面上并在角镜内其他反射面上的不同反射次序确定,而且与入射光线在相应反射面上投影的方向相同,且通过各个反射面的交点;所述角镜的反射面两两相互垂直。
上述步骤1)之前包括步骤a)将入射的辐射光进行收集、准直处理。
上述步骤4)之后还包括步骤5)对步骤4)的第一或第二干涉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输出结果。
一种应用上述的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包括依次设置于光的传播路线上的分束器、动臂组件和静臂组件,所述动臂组件和静臂组件设置于分束器的出射光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组件包括角镜和折返镜组;所述折返镜组设置于所述角镜的出射光路上。
上述角镜为一个或多个立方角镜;上述折返镜组包括多个反射器;所述反射器是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第三反射器和/或平面反射镜。
上述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和第三反射器分别是二面角镜或立方角镜,也可以是猫眼镜。
上述干涉仪还可以包括接收辐射源光信号的前置光学系统、汇聚第一或第二干涉信号的会聚镜、设置于会聚镜透射光路上的用于接收第一或第二干涉信号的探测器以及用于处理探测器输出信号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上述前置光学系统包括依次设置于光路上的会聚透镜、光阑和准直透镜。
本发明的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及干涉仪,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干涉仪分光方法及干涉仪突破了以往实际使用干涉光谱仪光程数量的极限。以往的多光程干涉仪中光路的形成受到光线视场角、光束口径、光机结构的设计和工艺要求以及探测器灵敏度等的限制,而使得四倍程(即8程,角镜位移量x,光程差变化8x;指是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四倍)成为实际干涉仪光程数的合理极限。而且该四倍程是依靠两个反射器运动实现的。本发明利用立方角镜干涉仪中的立方角镜和折返镜组的组合构型形成了光路3次或以上折叠,至少形成6程或12程,也因而至少是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角镜的3倍或6倍程,即当因立方角镜位移量x时干涉仪的光程差变化6x或12x以上。若用两个立方角镜配以相应的固定反射镜组合,则光程数在6倍或12倍以上。而且此时立方角镜干涉仪中的其他光机器件和结构都几乎不需要做改变和调整,而光线视场角和口径也在实用的干涉仪设计范围内。
2、本发明的干涉仪多光程设计是一种最优的多光程设计方法。本方法基于充分利用了立方角镜的各个反射面,按照光束口径对应在立方角镜有效通光孔径内的最大可能形成的光程数分析发现,将立方角镜进行分区形成多光程的设计符合理论上的最大数,因而属于一种最优的多光程设计方法。
3、本发明可大大提高干涉仪的光谱分辨率。由于充分利用了立方角镜在反射面分区方面的光学特性,使得单个立方角镜的光路可折叠3次以上,产生的光程差也在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的3倍以上,即当因立方角镜位移量x时干涉仪的光程差变化6x或12x以上。从而使得干涉仪的光谱分辨率比传统迈克尔逊干涉仪提高3倍或者6倍及以上,比过去的以相同个数立方角镜为动镜的立方角镜干涉仪的光谱分辨率提高1.5倍或者3倍及以上。
4、本发明降低了对时间调制型干涉仪中动镜的控制驱动难度。由于以往为了获取高光谱分辨率,必须将角镜的有效行程加到很长,即便在目前最高的四倍程情况下角镜的有效行程仍然超过0.5m,这对角镜的驱动控制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这也阻碍了角镜式干涉光谱仪的发展。而采用本方法的方案时,在获取相同光谱分辨率的条件下,角镜移动的有效行程则缩短为原来的1/3或者2/3,甚至以下。这就大大减小了对角镜直线运动过程中的姿态和速度均匀性控制的时间和工作量,也相应减小了外界环境干扰对干涉图可能造成的影响。
5、本发明降低了对时间调制型干涉仪中角镜的支撑系统设计难度,增加了设计方法的多样性。在获取相同光谱分辨率的条件下,角镜直线运动的行程相比过去都大有减少,从而降低了对支撑轨道的工艺要求和难度,而且使得有些只适应较短行程的支撑方法(如记忆合金、片簧、压电陶瓷等)可能开始应用于原先不适宜的场合,从而提高了角镜支撑系统设计的多样性,降低了设计难度。
6、本发明干涉仪获取干涉图的测量时间大大缩短,提高了测量的实时性,也提高了对运动目标探测的适应性。在获取相同光谱分辨率的条件下,由于角镜的行程变短,使得获取干涉图的时间缩短,从而使得干涉仪对慢速运动目标不敏感,提高了实时测量的效率。
7、本发明的干涉仪便于小型化和轻量化。由于在获取同等光谱分辨率条件下,角镜的行程变短,从而减小了角镜的支撑系统尺寸,而且干涉仪的新结构部分并不会较大程度上对干涉仪的结构、体积和重量造成影响,从而使得干涉仪的结构变得更加紧凑和稳定,十分便于小型化和轻量化。
8、本发明的干涉仪易于工程实现。因为一方面在干涉仪中保留了作为动镜的立方角镜,也即保留了立方角镜在降低干涉仪校准精度方面和增强干涉仪的抗干扰能力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干涉仪新结构部分是固定的,几乎不会降低干涉仪在这两个方面的性能,同时又几乎不会对干涉仪其他光机结构部件造成影响。这样,只需要对过去的立方角镜干涉仪做较小改动,就可以完成按本发明方法设计的干涉仪。而且因为同等分辨率条件下行程短,降低了对干涉仪中角镜的控制驱动和支撑系统的设计难度、增加了设计方法的多样性,使得按照本发明方法设计比过去时间调制型干涉仪更能适应恶劣环境,更适合航空、航天等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干涉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多光程形成原理示意图。
图中:1-角镜,2-折返镜组,3-静臂组件,4-分束器,5-前置光学系统,6-会聚镜,7-探测器,8-计算机处理系统,9-动臂组件,a-平面反射镜,b-第一反射器,c-第二反射器,d-准直透镜,e-光阑,f-会聚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发明所涉及的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主要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a:将目标辐射光进行收集、准直处理,是目标辐射光转变为平行光;
步骤1:将步骤a)的平行光分束后形成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
步骤2:第一光线到达干涉仪静臂,经静臂反射后返回,经分束器后形成第一透射光线和第一反射光线;第二光线到达干涉仪动臂;
步骤3:第二光线经过动臂处理,其具体由以下步骤实现:
3.1)在角镜的有效通光口径内将角镜的每个反射面分为两个区域,即入射区和出射区;
3.2)将入射于角镜的各个区域的光线从角镜出射后经过第一反射器反射回角镜;
3.3)返回角镜的各个区域的光线经角镜出射后再通过第二反射器反射回角镜;
3.4)返回角镜的光再经角镜反射后全部出射;
步骤4:步骤3)出射的光线经分束处理后形成第二透射光线和第二反射光线,其中第二透射光线与步骤2)的第一反射光线汇聚形成第一干涉信号,而第一透射光线与第二反射光线汇聚形成第二干涉信号。
另外,经步骤3.2)出射的光线可以不经过第二反射器直接返回角镜,进行步骤3.4)。
本发明的干涉仪分光方法还包括步骤5:对步骤4)的第一或第二干涉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输出结果。主要包括干涉图裸数据的预处理、误差修正、光谱响应度定标修正、辐射度定标修正,以及傅里叶变换等,完成光谱的复原过程,获取目标的光谱,或高分辨率光谱图像。
本发明的步骤a、步骤1、步骤2、步骤4以及步骤5均可采用现有的方法处理。
本发明的步骤3的具体实现方法是:
步骤3.1:在角镜的有效通光口径内将角镜的每个反射面分为两个区域,即入射面和出射面,以六光程的实施为例,角镜的两两面相互垂直,即角镜的三个面被虚线分为六个区:I、II、III、IV、V和VI。这六个区的划分规则是:
(1)光线在角镜的有效通光口径内传播。即这些打在角镜上的光线在角镜的每个反射面上都反射了一次,能反射回入射源的方向。
(2)依靠光线的入射方向和入射点的位置,以及按照光线在角镜中被反射的路径将角镜的各个反射面进行分区。
(3)角镜每个反射面上的分区线是由平行光线入射到该反射面上并在角镜的其他各反射面上的不同反射次序确定的。各面上的分区线与入射光线在相应反射面上投影的方向相同,且过角镜的顶点(即三个反射面的交点)。
步骤3.2:将入射于角镜的各个区域的光线从角镜出射后经过第一反射器反射回角镜。
具体是:入射到角镜的光线在其内部经过3次反射后出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互相平行,且关于角镜的顶点对称。按照角镜的几何光学特性,在这六个分区中,光线在反射面上的出射点与入射点的位置有如下关系:
(1)从I区入射的光线(入射点在I区),必定从IV区出射(出射点在IV区);由光路的可逆性知,反之亦然。
(2)从II区入射的光线(入射点在II区),必定从V区出射(出射点在V区);由光路的可逆性知,反之亦然。
(3)从III区入射的光线(入射点在III区),必定从VI区出射(出射点在VI区);由光路的可逆性知,反之亦然。
按照光线行进的方向:光线按照箭头指示的方向入射到角镜1的I区,经过三次反射后由IV区出射;此出射光线被第一反射器反射返回到角镜的III区。
这里的第一反射器可以采用直角反射镜b。
步骤3.3:返回角镜的各个区域的光线再经角镜出射后再经第二反射器反射返回角镜。
具体是:步骤3.2完成后返回角镜的光线在角镜内经三次反射后从VI区出射至第二反射器,这里的第二反射器也可以是直角反射镜c。
步骤3.4:返回角镜的光再经角镜反射后全部出射。
如上述步骤3.2或步骤3.3被直角反射镜c反射的光线再次返回到角镜的V区,经角镜内三次反射后从II区出射。
光线打在角镜的入射分区与出射分区,以及各个反射面的顺序为:I区(入射)-IV区(出射)-b-III区(入射)-VI区(出射)-c-V区(入射)-II区(出射)。
其他步骤3.2中从第II区、III区入射的光线也按上述同理的处理过程最后分别从角镜的V区、VI区出射,同理,从IV区、V区、VI区入射的光线按照上述同样的处理过程最后分别从角镜的I区、II区、III区出射,这样,进去的一路光,经角镜、第一反射器和第二反射器按上述方法处理后以六程光路出射,这样就实现了六程光路分光的目的。
本发明的分光方法步骤3.4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3.5:经步骤3.4出射的光线再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使其按原路返回,经角镜反射,光路折叠多次出射,从而形成更多程光路。
具体是:从步骤3.4中II区出射的出射光线又被平面反射镜a反射,从而使得光线按照原路返回。
这样便形成了十二程的光路设计。从角镜的角度来看,光线打在角镜的入射分区与出射分区,以及各个反射面的顺序为:I区(入射)-IV区(出射)-b-III区(入射)-VI区(出射)-c-V区(入射)-II区(出射)-a-II区(入射)-V区(出射)-c-VI区(入射)-III区(出射)-b-IV区(入射)-I区(出射)。
本发明的第一反射器的作用是改变从角镜的IV区出射的光线的方向和路径,使之再返回到III区,即光线的传播路径顺序为:IV区-III区;第二反射器的作用是改变从立方角镜的VI区出射的光线的方向和路径,使之再返回到V区,即光线的传播路径顺序为:VI区-V区;平面反射镜a的作用是改变从立方角镜的II区出射的光线的方向,使之原路返回到II区,即光线的传播路径顺序为:II区-II区。按照对角镜的分区方法,对角镜的六个分区来说,光线从I区入射时,按照光线传播的方向和被反射的顺序,至少还有七种可能的情况,对应折返镜组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顺序为:
(1)IV区-III区,VI区-II区,V区-V区;
(2)IV区-II区,V区-III区,VI区-VI区;
(3)IV区-II区,V区-VI区,III区-III区;
(4)IV区-V区,II区-III区,VI区-VI区;
(5)IV区-V区,II区-VI区,III区-III区;
(6)IV区-VI区,III区-II区,V区-V区;
(7)IV区-VI区,III区-V区,II区-II区。
本发明的分光方法的步骤3.4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3.6:经步骤3.4出射的光线再经过第三反射器的反射使其按原方向返回,即重复步骤3.2至步骤3.4,经角镜反射,光路折叠多次出射,从而形成更多程光路。
为了实现光路更多程的目的,本发明的步骤3.6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3.7:重复步骤3.6的操作,反复N次,使光路折叠多次出射,N为自然数。
具体是:
将从步骤3.4中角镜II区出射的光线再经过第三反射器的反射,返回角镜的II区,使得光线发生移位,仍然按原方向返回到角镜I区后出射,也就是说,按照与原来光束在角镜和折返镜组之间的传播方向相反的方向返回,但不是原路返回。该折返镜组是由上述的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第三反射器和/或平面反射镜等组成。
上述的第三反射器可以采用立方角镜,也可以是猫眼镜,或者其他可以使光线按原方向返回的反射镜。
此时,如果角镜I区的出射光线直接出射时,则形成了12程光路;如果角镜I区的出射光线再经过第三反射器等反射器按原方向返回角镜(可有偏离位移的返回,也可用平面镜反射而原路返回),光线再次从II区出射后直接射出时,则形成了18程光路;如果角镜I区的出射光线也可再次被反射器按原方向返回角镜,如此循环下去,则可形成6N程光路,其中N为自然数。但是光路数量受到角镜和反射器的尺寸、光束的口径和视场角、以及光的能量损失限制。
本发明的步骤3.6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3.8:将步骤3.6处理后得到的出射光再经过平面反射镜处理后使得其光路按原路返回,使折叠多次后的光路出射。
具体是:在光路被折叠多次形成6N程后,将从角镜出射的光线再用平面反射镜垂直反射,使得光路按原路返回,则即可形成12N程的光路。此时的光程数量也会受到立方角镜和折返镜组中反射器的尺寸、光束的口径和视场角、以及光线的能量损失限制。
本发明的步骤3.7之后还可以包括步骤3.9:将步骤3.7)出射的光线再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使其按原路返回,使光路再折叠多次后出射。具体折返原理与上述相同。
参见图1,本发明所涉及的一种利用上述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其较佳实施方式为:
本发明的干涉仪包括依次设置于光的传播路线上的前置光学系统5、分束器4、静臂组件3、动臂组件9、会聚镜6和探测器7,其中动臂组件9是多光程组件,该多光程组件包括角镜1和折返镜组2;折返镜组2设置于角镜1的出射光路上。
前置光学系统5包括依次设置的会聚透镜f、光阑e和准直透镜d,目标光主要由会聚透镜f会聚,光阑e滤光限制会聚透镜f像面的形状,并防止杂散光,再由准直透镜d准直,使经过前置光学系统5的光变成平行光。前置光学系统5可采用折射、折反射和全反射等各种形式,其目的是使目标辐射转变为平行光线。若应用于激光光源或扩束后的激光光源,则此前置光学系统5可省去。
分束器4是将经准直后的平行光分成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的强度取决于分束器4的半透半反分光膜,例如金属膜或介质膜均可,可见、红外、紫外波段亦可,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设计进行选择,只要能达到分束的目的即可。按照光线行进的方向,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分别达到干涉仪的静臂组件3和动臂组件9,或者动臂组件9和静臂组件3,即本发明的干涉仪可以设置有两个动臂组件9,两个动臂组件9分别设置于分束器4的透射光路和反射光路上也可以设置有一个动臂组件9和一个静臂组件3,其静臂组件3设置于分束器4的透射光路上,同时其动臂组件9设置于分束器4的反射光路上;也可以将动臂组件9和静臂组件3位置对调,即静臂组件3设置于分束器4的反射光路上,同时动臂组件9设置于分束器4的透射光路上。
静臂组件3反射经分束器4后的第一光线,使得光线被原路返回,再经分束器4后形成第一透射光线和第一反射光线,其中的第一反射光线经会聚镜6后到达探测器系统7;静臂组件3也可被其它反射、透射等组合形式替代,如特伦反射系统、或与动臂相同的光机结构等,其作用旨在反射入射光线,使入射的光线按原方向返回。
经分束器4后的第二光线达到动臂组件9,参见图2,其中动臂组件9包括角镜1和设置与角镜的出射光路上的折返镜组2,折返镜组2可以设置为合体式的,也可以设置为分体式,以方便光机设计和器件安装。角镜1是干涉仪中的唯一运动部件,根据不同干涉仪构型特征可以采用单个、两个立方角镜,或者多个立方角镜阵列形式,且可直线来回往复运动。折返镜组2是固定的,包括多个反射器,即反射器可以是第一反射器b、第二反射器c、第三反射器和/或平面反射镜a;第一反射器b和/或第二反射器c可以是二面角镜即实心直角棱镜、屋脊棱镜或空心二面直角反射镜等,也可以采用立方角镜即实心立方棱镜或空心三面直角平面镜等,或者还可以是猫眼镜等;第三反射器也可以采用立方角镜或者猫眼镜或者其他的可以使光线按照原方向返回的反射镜,根据应用环境设置其分部个数;各个反射器可以设置为分体式,也可以设置为合体式。按照图2所示的立方角镜分区结构和形成多光程的原理,光线在动臂组件9中形成往复多次反射,形成了12程光路。当立方角镜沿直线运动位移x时,干涉仪的光程差变为12x。折返镜组2中各反射器件的空间位置原则上除了要求入射到它们的光束能平行反方向出射,还要求它们不互相阻挡光束的传播。一般情况下,沿经分束后光束入射到动臂的方向,各反射器件的处于对称轴上的顶点与角镜的顶点重合。折返镜组2中各反射器件的空间摆放位置由经分束后光束入射到动臂的方向、角镜的中心对称轴和角镜的有效通光口径确定。最佳空间摆放位置原则上要求经分束后光束入射到动臂的方向与角镜的中心对称轴平行。折返镜组2中反射器数量、种类、空间位置的摆放和排列组合等可以有多种变化时。不过无论折返镜组2的形式如何变化,改变光线传播的方向和路径,使光线在立方角镜的各个分区范围内传播并折叠是其主要目的。
第二光线在动臂组件9中多次反射后沿原路返回,然后到达分束器4。分束器4又将该返回光线分为第二透射光线和第二反射光线。第二透射光线经会聚镜6后到达探测器系统7,第二反射光线经分束器4的反射返回原辐射光源处。
探测器7设置与会聚镜6的透射光路上,能够接收来自会聚镜6所汇聚的动臂组件9的第二透射光线与来自静臂组件3的第一反射光线汇聚产生的第一干涉信号或者由动臂组件9的第二反射光线与静臂组件3的第一透射光线汇聚产生的第二干涉信号。
本发明也可以增加计算机处理系统8,计算机处理系统8对探测器7获取的第一或第二干涉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包括干涉图裸数据的预处理、误差修正、光谱响应度定标修正、辐射度定标修正,以及傅里叶变换等,完成光谱的复原过程,获取目标的光谱,或高分辨率光谱图像。
本发明的6程和12程光路形成的多光程干涉仪可以适用于在傅里叶变换光谱仪中,因为它的光线视场角、光束口径、光机结构的设计和工艺要求等在比较合理的设计范围内;6N程和12N程光路形成的多光程干涉仪的情况更适用于激光干涉仪、激光吸收光谱仪等中,因为此时激光光源使得干涉仪光机结构的设计几乎不受光线视场角、光束口径等的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出一种高通量、多通道、高光谱分辨率、以及校准精度相对低、测量时间短、易于工程实现的干涉仪原理,其核心思想是基于立方角镜的分区方法,其突出特征应该是“校准精度低”和“高光谱分辨率”条件的同时满足,而非某种具体的形式。适用于红外、可见或紫外等谱段。
基于此原理可派生出其他形式的干涉仪。如增减其中的某些器件,如取消前置光学系统可减小仪器的体积、重量;在光路中加入偏振器件,则可形成多光程的偏振光谱仪及偏振光谱成像仪;改变图1中立方角镜作为角镜的功能,将其固定起来,则可形成激光吸收光谱仪。

Claims (15)

1.一种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入射光线分束后形成第一光线和第二光线;
2)第一光线到达干涉仪的静臂,经静臂反射后返回,经分束器后形成第一透射光线和第一反射光线;第二光线到达干涉仪的动臂;
3)第二光线经过动臂处理,其具体由以下步骤实现:
3.1)在角镜的有效通光口径内将角镜的每个反射面分为两个区域,即入射区和出射区;
3.2)将入射于角镜的各个区域的光线从角镜出射后经过第一反射器反射回角镜;
3.4)返回角镜的光再经角镜反射后全部出射;
4)由步骤3)出射的光线,经分束器后形成第二透射光线和第二反射光线,所述第二透射光线和步骤2)的第一反射光线汇聚形成第一干涉信号,所述第二反射光线和步骤2)的第一透射光线汇聚形成第二干涉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与步骤3.4)之间还包括步骤3.3)返回角镜的各个区域的光线经角镜出射后再通过第二反射器反射回角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5):经步骤3.4)出射的光线再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使其按原路返回,经角镜反射,光路折叠多次出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6):经步骤3.4)出射的光线再经过第三反射器的反射使其按原方向返回,经角镜反射,光路折叠多次出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还包括步骤3.7):重复步骤3.6),重复N次,使光路折叠多次后出射,N为自然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8):将步骤3.6)出射的光线再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使得其按原路返回,使光路折叠多次后出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3.9):将步骤3.7)出射的光线再经过平面反射镜反射后使其按原路返回,使光路折叠多次后出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1)是依靠角镜的有效通光口径内的光线的入射方向和入射点的位置,以及按照光线在角镜中被反射的路径将角镜的每个反射面进行分区域;所述角镜的每个反射面上的分区线是由平行光线入射到该反射面上并在角镜内其他反射面上的不同反射次序确定,而且与入射光线在相应反射面上投影的方向相同,且通过各个反射面的交点;所述角镜的反射面两两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之前包括步骤a)将入射的辐射光进行收集、准直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的分光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之后还包括步骤5)对步骤4)的第一或第二干涉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输出结果。
11.一种应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包括依次设置于光的传播路线上的分束器、动臂组件和静臂组件,所述动臂组件和静臂组件设置于分束器的出射光路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组件包括角镜和折返镜组;所述折返镜组设置于所述角镜的出射光路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角镜为一个或多个立方角镜;所述折返镜组包括多个反射器;所述反射器是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以及第三反射器和/或平面反射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器、第二反射器和第三反射器分别是二面角镜或立方角镜或猫眼镜。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或13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仪还包括接收辐射源光信号的前置光学系统、汇聚第一或第二干涉信号的会聚镜、设置于会聚镜透射光路上的用于接收第一或第二干涉信号的探测器以及用于处理探测器输出信号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多光程干涉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置光学系统包括依次设置于光路上的会聚透镜、光阑和准直透镜。
CN201010575359.3A 2010-12-06 2010-12-06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 Active CN102486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5359.3A CN102486408B (zh) 2010-12-06 2010-12-06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75359.3A CN102486408B (zh) 2010-12-06 2010-12-06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6408A true CN102486408A (zh) 2012-06-06
CN102486408B CN102486408B (zh) 2014-08-06

Family

ID=46151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75359.3A Active CN102486408B (zh) 2010-12-06 2010-12-06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86408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7306A (zh) * 2014-01-23 2014-0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双屋脊动态可调定向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104697443A (zh) * 2015-03-30 2015-06-10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移动补偿式级联阶梯型角反射镜激光干涉仪及测量方法
CN108151881A (zh) * 2017-12-28 2018-06-1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无导轨快速稳定ftir光谱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08563006A (zh) * 2018-02-01 2018-09-21 深圳海纳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
CN110081979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张志勇 高光谱分辨率干涉仪
CN110337580A (zh) * 2016-11-07 2019-10-15 加州理工学院 反射空间外差光谱仪的整体式组件
CN110595615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于压电陶瓷驱动型多光程傅里叶变换高光谱成像装置
CN113495359A (zh) * 2020-03-19 2021-10-1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宽谱段共光路3-d角镜消零干涉仪
US11802796B2 (en) 2020-12-07 2023-10-3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onolithic assembly of miniature reflective cyclical spatial heterodyne spectrometer interferometry systems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1609B1 (en) * 1999-08-27 2001-03-13 Zygo Corporation Interferometers utilizing polarization preserving optical systems
CN101614523A (zh) * 2009-08-10 2009-12-3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检测掠射筒状离轴非球面镜的多光束长轨干涉仪
CN201897569U (zh) * 2010-12-06 2011-07-1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01609B1 (en) * 1999-08-27 2001-03-13 Zygo Corporation Interferometers utilizing polarization preserving optical systems
CN101614523A (zh) * 2009-08-10 2009-12-3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检测掠射筒状离轴非球面镜的多光束长轨干涉仪
CN201897569U (zh) * 2010-12-06 2011-07-13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EONGHO AHN ETC.: "High resolution interferometer with multiple-pass optical configuration", 《OPTICS EXPRESS》, vol. 17, no. 23, 9 November 2009 (2009-11-09) *
RUYI WEI ETC.: "Designs of multipass optical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the use of a cube corner retroreflector in the interferometer", 《APPLIED OPTICS》, vol. 50, no. 12, 20 April 2011 (2011-04-20), XP001562908, DOI: doi:10.1364/AO.50.001673 *
魏儒义 等: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中立方反射镜特性分析", 《光学仪器》, vol. 29, no. 3, 30 June 2007 (2007-06-30)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77306B (zh) * 2014-01-23 2016-01-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双屋脊动态可调定向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103777306A (zh) * 2014-01-23 2014-05-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双屋脊动态可调定向装置及其调节方法
CN104697443A (zh) * 2015-03-30 2015-06-10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移动补偿式级联阶梯型角反射镜激光干涉仪及测量方法
CN104697443B (zh) * 2015-03-30 2017-07-28 北方民族大学 一种移动补偿式级联阶梯型角反射镜激光干涉仪及测量方法
CN110337580A (zh) * 2016-11-07 2019-10-15 加州理工学院 反射空间外差光谱仪的整体式组件
US11237056B2 (en) 2016-11-07 2022-02-0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onolithic assembly of reflective spatial heterodyne spectrometer
CN108151881A (zh) * 2017-12-28 2018-06-1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无导轨快速稳定ftir光谱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CN110081979A (zh) * 2018-01-25 2019-08-02 张志勇 高光谱分辨率干涉仪
CN108563006B (zh) * 2018-02-01 2020-06-02 深圳海纳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
CN108563006A (zh) * 2018-02-01 2018-09-21 深圳海纳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四直角反射镜增光程系统
CN110595615A (zh) * 2018-06-12 2019-12-20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基于压电陶瓷驱动型多光程傅里叶变换高光谱成像装置
CN113495359A (zh) * 2020-03-19 2021-10-12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宽谱段共光路3-d角镜消零干涉仪
US11802796B2 (en) 2020-12-07 2023-10-31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onolithic assembly of miniature reflective cyclical spatial heterodyne spectrometer interferometry system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6408B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86408B (zh)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分光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多光程干涉仪
CN102486572B (zh) 一种实现多光程的方法
CN101320126B (zh) 双面反射动镜干涉仪
CN103076090B (zh) 一种激光干涉仪光程差定位方法及系统
US9557221B1 (en) Interferometer for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
CN106017673A (zh) 基于mems扫描微镜的双通过光栅单色仪光路结构
CN201897569U (zh) 一种多光程干涉仪
JP2019533811A (ja) 反射型空間ヘテロダイン分光器のモノリシックアセンブリ
CN102788562A (zh) 一种带有运动坐标反馈的子孔径拼接面形检测装置
WO1993007442A1 (en) Two-beam interferome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and spectrometer utilizing the same
CN105333816A (zh) 一种基于光谱色散全场的超横向分辨率表面三维在线干涉测量系统
CN202329812U (zh) 一种可变光程数的多光程干涉仪
CN201897660U (zh) 一种实现多光程的装置
CN106352985B (zh) 一种非对称空间外差光谱仪结构
CN101329200A (zh) 双路输出双角反射体干涉仪
CN105300290A (zh) 一种基于波数分辨的低相干干涉绝对距离测量系统
CN101251420A (zh) 新型双动镜干涉仪
CN101629804B (zh) 共路激光干涉仪
CN103162833A (zh) 一种可变光程数的干涉分光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干涉仪
CN106017364A (zh) 一种高精度激光大工作距自准直装置与方法
CN202330868U (zh) 一种实现多光程及变化光程数的装置
CN101303254A (zh) 新型双猫眼动镜干涉仪
CN207741854U (zh) 无导轨快速稳定ftir光谱探测装置
JP3702440B2 (ja) マイケルソン干渉計
JPS63241435A (ja) 干渉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