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80425A - 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80425A
CN102480425A CN2010105683196A CN201010568319A CN102480425A CN 102480425 A CN102480425 A CN 102480425A CN 2010105683196 A CN2010105683196 A CN 2010105683196A CN 201010568319 A CN201010568319 A CN 201010568319A CN 102480425 A CN102480425 A CN 1024804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request message
overlay network
message
si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831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峰
胡永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1056831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80425A/zh
Publication of CN1024804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8042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采用本发明能够适用于电信应用。

Description

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P2P,是英文Peer-to-Peer的缩写,中译为对等互联或点对点技术。P2P技术可以让用户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进行文件共享与交换,同时P2P在深度搜索、分布计算、协同工作等方面也大有用途。
目前P2P在加强网络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换、分布式计算、服务共享等方面已经充分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技术优势,但是P2P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Internet应用中,在传统电信网络中尚未大规模应用。考虑到目前以及将来电信网络中,会话控制的主流是SIP(Session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启动协议),因此,将P2P技术引入到电信网中去,必须能保证SIP协议在P2P网络中的应用,同时需要能够运行各类典型级业务。
基于以上考虑,目前业界的很多机构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将P2P技术引入到电信网络中来,图1是现有研究中得到大多数研究者与研究机构认同的一种P2P核心网架构示意图,其中:
101表示P2P叠加网,它是由各类担负不同角色的对等体(也称为节点)组成的一张逻辑网络;102是P2P叠加网中的对等节点,为P2P叠加网中的基本组成部分,是能够给同一P2P叠加网中其它节点提供存储和传送服务的节点;103是非P2P终端设备,为接入到P2P叠加网的不支持任何P2P协议,仅支持SIP协议的终端设备;104是P2P终端设备,为接入到P2P叠加网中的既支持P2P协议,也支持SIP协议的终端设备;考虑到一般终端设备,特别是手持终端设备的能力较弱,所以很多情况下的实际部署,P2P终端设备也仅仅作为P2P客户端接入到P2P叠加网中来,并不承担存储、传送等服务器功能;105为103、104等终端设备的接入节点,考虑到电信营运的需要,包括P2P终端与非P2P终端都必须通过就近的接入节点接入到P2P叠加网中。
考虑到目前P2P协议尚且不适合用户发起会话,而会话发起协议用户发起用户间的会话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接入到P2P叠加网的各类终端(包括P2P终端与非P2P终端)还是采用SIP协议作为会话操作协议。
但如何在P2P叠加网中路由SIP协议仍是一个难题,目前IETF(Internet Engineering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提供了一种SIP应用模型,其流程如图2所示,终端1与终端2均已在P2P叠加网中注册,其具体内容如下:
步骤201、终端1期望呼叫终端2,先收集本端的本地地址以及可能的NAT(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后的映射地址与中继地址信息,将这些信息携带在应用附着请求中发送给P2P叠加网;
步骤202、P2P叠加网查找到终端2,并将应用附着请求消息转发给终端2;
步骤203、终端2收集本端的本地地址、可能的NAT后的映射地址与中继地址信息,将这些信息携带在应用附着响应消息中,并消息通过P2P叠加网路由给终端1;
步骤204、终端1收到应用附着响应消息,完成了双方的地址信息交换;
步骤205、终端1与终端2进行ICE(InterConnect Equipment,互连设备)检查过程,在终端1与终端2间建立直连隧道;
步骤206、终端1与终端2利用建立的隧道,发送SIP请求与响应,进行SDP(ServiceDiscovery Protocol,服务发现协议)协商;
步骤207、双方协商成功后,建立两者直连的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送协议)链接,开始媒体会话,进行RTP媒体交互。
图2所示的方法实现颇为简洁,但由于IETF的研究主要面向于Internet应用,并未考虑电信应用的业务基本需求,所以运行两个终端建立了直连链接,在此链接中传递SIP信息,建立直连的RTP链接。而电信应用中,更强调可控可管理,并且处于计费、合法侦听等需求,并不允许终端直连,所以该方法并不适用于电信应用。
针对相关技术中提到的在P2P叠加网中路由SIP协议的方法无法适用于电信应用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及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提到的在P2P叠加网中路由SIP协议的方法无法适用于电信应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
较优的,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之后,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之前,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的第一响应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
较优的,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之后,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的第二响应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
较优的,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中的多个节点路由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时,接收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的当前节点产生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的第三响应消息并发送至上一跳节点;以及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时,返回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的第四响应消息至所述P2P叠加网;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包括:所述P2P叠加网接收到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的第五响应消息。
较优的,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为非P2P终端时,所述SIP请求消息由所述P2P叠加网的第一节点封装在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P2P叠加网;所述P2P叠加网的第二节点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获取所述SIP请求消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第二节点接入所述P2P叠加网。
较优的,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SIP响应消息封装在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获取所述SIP响应消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包括: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及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均没有对应的响应消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发送第一P2P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所述P2P叠加网,用于将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及,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后发送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
较优的,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时发送第一响应消息:所述P2P叠加网,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
较优的,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接收到第二P2P请求消息时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P2P叠加网,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
较优的,所述P2P叠加网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P2P叠加网,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第二节点接入所述P2P叠加网: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为非P2P终端时,将所述SIP请求消息封装在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获取所述SIP请求消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较优的,所述第二节点,还用于将所述SIP响应消息封装在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所述第一节点,还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获取所述SIP响应消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发送第一P2P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所述P2P叠加网,用于将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及,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及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均没有对应的响应消息;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后发送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在P2P叠加网中注册,并经P2P叠加网路由携带有SIP请求消息的第一P2P请求消息以及携带有SIP响应消息的第二P2P请求消息,避免了终端直接建立直连关系,实现了SIP消息在P2P叠加网中的路由。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2P核心网架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相关技术的P2P终端建立SIP呼叫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的处理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一的处理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二的处理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三的处理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例四的处理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P2P叠加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相关技术中提到,由于IETF的研究主要面向于Internet应用,并未考虑电信应用的业务基本需求,所以运行两个终端建立了直连链接,在此链接中传递SIP信息,建立直连的RTP链接。而电信应用中,更强调可控可管理,并且处于计费、合法侦听等需求,并不允许终端直连,所以该方法并不适用于电信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其处理流程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第一终端经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二终端,其中,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
步骤302、第二终端经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一终端,其中,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在P2P叠加网中注册,并经P2P叠加网路由携带有SIP请求消息的第一P2P请求消息以及携带有SIP响应消息的第二P2P请求消息,避免了终端直接建立直连关系,实现了SIP消息在P2P叠加网中的路由。
如图3所示流程,步骤301在实施时,优选的,第二终端经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的第一响应消息路由至第一终端;第一终端停止触发重发第一P2P请求消息。
如图3所示流程,步骤302在实施时,优选的,第一终端经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的第二响应消息路由至第二终端。
实施时,第一终端经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二终端有多种实施方式,例如,仅经过第一终端的接入节点即能够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二终端,还可能经过P2P叠加网中的多个节点才能够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二终端。若第一终端经P2P叠加网中的多个节点路由第一P2P请求消息时,接收第一P2P请求消息的当前节点产生第一P2P请求消息的第三响应消息并发送至上一跳节点;以及,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P2P请求消息时,返回第一P2P请求消息的第四响应消息至P2P叠加网;此处的第四响应消息与第一响应消息不同,仅仅表示接收到第一P2P请求消息,而第一响应消息是第二终端对第一P2P请求消息的内容进行处理后确定的响应消息,包括了是否接收第一终端发起的呼叫等内容。
对应的,第二终端经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一终端时,P2P叠加网接收到第二P2P请求消息,向第二终端返回第二P2P请求消息的第五响应消息,同理,第五响应消息与第二响应消息不同,仅仅是表示P2P叠加网接收到第二P2P请求消息。
实施时,P2P叠加网可以接入P2P终端,也可以接入非P2P终端。若接入的是P2P终端时,终端能够直接将SIP请求消息以及SIP响应消息封装在P2P请求消息中;若接入的是非P2P终端,终端自身无法将SIP请求消息以及SIP响应消息封装在P2P请求消息中,由P2P叠加网中的接入节点将SIP请求消息以及SIP响应消息封装在P2P请求消息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以及第二终端为非P2P终端时,SIP请求消息由P2P叠加网的第一节点封装在第一P2P请求消息中,其中,第一终端经第一节点接入P2P叠加网;P2P叠加网的第二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一P2P请求消息,获取SIP请求消息并发送至第二终端,其中,第二终端经第二节点接入P2P叠加网。相应的,第二节点将SIP响应消息封装在第二P2P请求消息中;第一节点接收并解析第二P2P请求消息,获取SIP响应消息并发送至第一终端。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另外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其处理流程如下: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第一终端经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二终端,其中,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第二终端经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一终端,其中,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第一P2P请求消息及第二请求消息均没有对应的响应消息。
为将本发明实施例阐释地更清楚更明白,下面利用实施例进一步加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SIP请求、响应消息传输流程,终端1与终端2均已在P2P叠加网中注册,参见图4,其具体流程说明如下所示:
步骤401、终端1期望呼叫终端2,将SIP消息封装在一个特殊的P2P请求消息中,简称P2P SIP请求,发往P2P叠加网,利用P2P叠加网来查找终端2;
步骤402、P2P叠加网查找到终端2,并将P2P SIP请求转发给终端2;
步骤403、终端2返回SIP响应消息给终端1,将该SIP响应消息封装到一个新的P2P请求消息中(P2P SIP请求),并通过P2P叠加网路由到终端1;
步骤404、P2P叠加网查找到终端1,将终端2发送的P2P SIP请求转发给终端1。
图4只说明了一个SIP请求、响应消息传输流程,如果在两终端之间需要多次SIP请求、响应,则重复以上过程。用户承载SIP请求、响应消息是一个特殊的P2P请求消息,在实施例一中,P2P请求消息并不会产生响应消息,所以在P2P层并不保证传输的可靠性;当需要保证该P2P请求消息的传输可靠性时,也可以设置响应消息,具体请参见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端到端可靠保证的SIP请求、响应消息传输流程,终端1与终端2均已在P2P叠加网中注册,其流程如图5所示,其流程具体说明如下所示:
步骤501、终端1期望呼叫终端2,将SIP消息封装在一个特殊的P2P请求消息中,简称P2P SIP请求,发往P2P叠加网,利用P2P叠加网来查找终端2;
步骤502、P2P叠加网查找到终端2,并将P2P SIP请求转发给终端2;
步骤503、终端2收到请求消息后,返回SIP响应消息,作为P2P请求消息的响应,简称P2P SIP响应;
步骤504、响应消息通过P2P叠加网转发之后,到达终端1,此时终端1将不再触发对501中P2P请求消息的重传;
步骤505、终端2返回SIP响应消息给终端1,将该SIP响应消息封装到一个新的P2P请求消息中,简称P2P SIP请求,并通过P2P叠加网路由到终端1;
步骤506、P2P叠加网找到终端1,将P2P SIP请求转发给终端1;
步骤507、终端1收到P2P SIP请求后,返回P2P SIP响应消息,作为P2P请求消息的响应;
步骤508、P2P叠加网将P2P SIP响应消息转发到达终端2。
实施例三:逐跳可靠性保证的SIP请求、响应消息传输流程,终端1与终端2均已在P2P叠加网中注册,参见图6,其流程具体说明如下所示:
步骤601、终端1期望呼叫终端2,将SIP消息封装在一个特殊的P2P请求消息中,简称P2P SIP请求,发往P2P叠加网,利用P2P叠加网来查找终端2;
步骤602、P2P叠加网中的节点收到P2P请求后,会立即产生一个响应消息给上一跳节点,简称P2P SIP响应,图中画出的是终端1;
步骤603、P2P叠加网查找到终端2,并将P2P SIP请求转发给终端2;
步骤604、终端2立即返回P2P SIP响应给P2P叠加网中,P2P叠加网并不会将此响应消息路由到其他节点;
步骤605、终端2返回P2P SIP响应给终端1,将该SIP响应消息封装到一个新的P2P请求消息中,并通过P2P叠加网路由到终端1;
步骤606、P2P叠加网中的节点收到该P2P SIP请求消息后,立即向终端1返回P2P SIP响应;
步骤607、P2P叠加网找到终端1,将P2P SIP消息请求消息转发给终端1;
步骤608、终端2返回P2P SIP响应消息。
实施例一至三说明的都是P2P终端如何使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建立通讯,而P2P终端也能够利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建立SIP通讯,所不同的是非P2P终端只能发送SIP协议,需要在P2P叠加网的接入节点处将SIP协议转化为P2P协议,具体请参见实施例四。
实施例四:非P2P终端建立SIP呼叫的流程,参见图7,非P2P终端终端1与终端2均在P2P叠加网注册,终端1的接入节点为节点1,终端2的接入节点为节点2,其流程具体说明如下所示:
步骤701、终端1发起SIP呼叫,期望与终端2建立会话,SIP请求消息首先发给终端1的接入节点:节点1;
步骤702、节点1将SIP请求消息封装在P2P请求消息中,生成P2P SIP消息,通过P2P叠加网的其它节点进行路由,最终找到终端2的接入节点:节点2;
步骤703、经P2P叠加网中的其他节点将P2P SIP请求消息路由到节点2;
步骤704、节点2发现终端2是一个非P2P终端,不支持P2P协议,所以解开P2P协议,得到SIP请求消息,将SIP请求发送给终端2;
步骤705、终端2处理完SIP请求消息后,返回SIP响应消息给节点2;
步骤706、节点2将SIP响应消息打包在P2P请求消息中,称为携带SIP响应的P2P SIP请求,发送给叠加网中的其它节点,通过P2P叠加网查找终端1的接入节点;
步骤707、P2P叠加网找到终端1的接入节点:节点1,将P2P SIP请求消息转发给该节点;
步骤708、节点1发现终端1为非P2P节点,解开P2P SIP请求消息,得到SIP响应消息,将响应消息发送给终端1。
由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采用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实现了SIP消息在P2P叠加网中的路由,同时避免了终端直接建立直连关系。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系统,如图8所示,包括第一终端801、第二终端802以及第一终端801、第二终端802注册的P2P叠加网803:
第一终端801,用于向第二终端802发起呼叫时,发送第一P2P请求消息,其中,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
P2P叠加网803,用于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二终端802;以及,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一终端801,其中,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
第二终端802,用于接收到第一P2P请求消息后发送第二P2P请求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较优的,第二终端802,还可以用于接收到第一P2P请求消息时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P2P叠加网803,还可以用于将第一响应消息路由至第一终端801;
第一终端801,还可以用于接收第一响应消息,停止触发重传第一P2P请求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较优的,第一终端801,还可以用于接收到第二P2P请求消息时发送第二响应消息;
P2P叠加网803,还可以用于将第二响应消息路由至第二终端802。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P2P叠加网803包括第一节点901和第二节点902,其中,第一终端801经第一节点901接入P2P叠加网803,第二终端802经第二节点902接入P2P叠加网803:
第一节点901,用于在第一终端801以及第二终端802为非P2P终端时,将SIP请求消息封装在第一P2P请求消息中;
第二节点902,用于接收并解析第一P2P请求消息,获取SIP请求消息并发送至第二终端802。
在一个实施例中,较优的,第二节点902,还可以用于将SIP响应消息封装在第二P2P请求消息中;
第一节点901,还用于接收并解析第二P2P请求消息,获取SIP响应消息并发送至第一终端801。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系统,其结构与图8相类似,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
第一终端,用于向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发送第一P2P请求消息,其中,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
P2P叠加网,用于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二终端;以及,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第一终端,其中,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第一P2P请求消息及第二请求消息均没有对应的响应消息;
第二终端,用于接收到第一P2P请求消息后发送第二P2P请求消息。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终端、第二终端在P2P叠加网中注册,并经P2P叠加网路由携带有SIP请求消息的第一P2P请求消息以及携带有SIP响应消息的第二P2P请求消息,避免了终端直接建立直连关系,实现了SIP消息在P2P叠加网中的路由。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之后,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之前,包括:
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的第一响应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之后,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的第二响应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中的多个节点路由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时,接收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的当前节点产生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的第三响应消息并发送至上一跳节点;以及
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时,返回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的第四响应消息至所述P2P叠加网;
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所述P2P叠加网接收到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向所述第二终端返回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的第五响应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为非P2P终端时,所述SIP请求消息由所述P2P叠加网的第一节点封装在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P2P叠加网;
所述P2P叠加网的第二节点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获取所述SIP请求消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第二节点接入所述P2P叠加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将所述SIP响应消息封装在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
所述第一节点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获取所述SIP响应消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7.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将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其中,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P2P叠加网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及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均没有对应的响应消息。
8.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发送第一P2P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
所述P2P叠加网,用于将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及,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后发送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终端,还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时发送第一响应消息:
所述P2P叠加网,还用于将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还用于接收到第二P2P请求消息时发送第二响应消息;
所述P2P叠加网,还用于将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P2P叠加网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经所述第一节点接入所述P2P叠加网,所述第二终端经所述第二节点接入所述P2P叠加网:
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在所述第一终端以及所述第二终端为非P2P终端时,将所述SIP请求消息封装在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
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获取所述SIP请求消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二终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节点,还用于将所述SIP响应消息封装在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
所述第一节点,还用于接收并解析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获取所述SIP响应消息并发送至所述第一终端。
13.一种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终端、第二终端以及所述第一终端、第二终端注册的P2P叠加网:
所述第一终端,用于向所述第二终端发起呼叫时,发送第一P2P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会话初始化协议SIP请求消息;
所述P2P叠加网,用于将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二终端;以及,将第二P2P请求消息路由至所述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中携带有SIP响应消息,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及所述第二请求消息均没有对应的响应消息;
所述第二终端,用于接收到所述第一P2P请求消息后发送所述第二P2P请求消息。
CN2010105683196A 2010-11-30 2010-11-30 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Pending CN10248042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683196A CN102480425A (zh) 2010-11-30 2010-11-30 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683196A CN102480425A (zh) 2010-11-30 2010-11-30 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80425A true CN102480425A (zh) 2012-05-30

Family

ID=46092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83196A Pending CN102480425A (zh) 2010-11-30 2010-11-30 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8042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3147A (zh) * 2016-11-23 2018-05-2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级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10224991A (zh) * 2019-05-13 2019-09-10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联网终端通讯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2014A (zh) * 2006-04-11 2009-04-29 诺基亚公司 一种节点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22014A (zh) * 2006-04-11 2009-04-29 诺基亚公司 一种节点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093147A (zh) * 2016-11-23 2018-05-2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级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08093147B (zh) * 2016-11-23 2020-09-25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多级调度方法和设备
CN110224991A (zh) * 2019-05-13 2019-09-10 视联动力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联网终端通讯方法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41420B (zh) 私网与公网进行数据通信的方法及系统
CN100454905C (zh) 穿越网络地址转换的方法
EP1650916B1 (en) The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alize multimedia call crossover the private network
CN101124835B (zh) 用于提供公共陆地移动网络中的对等通信的装置
CN104023006B (zh) 一种基于应用层中继的多径传输系统及方法
US898407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roadcasting multimedia message
CN102075445A (zh) 负载均衡方法及装置
CN101945047B (zh) 一种Diameter路由方法和系统
CN104040998A (zh) 基于ice的nat遍历
CN102035813B (zh) 端到端呼叫的实现方法、端到端呼叫终端及系统
CN106604119B (zh) 一种用于智能电视私有云设备的网络穿透方法及系统
WO2006046576A1 (ja) パケット通信ネットワーク及びパケット通信方法
CN102438331B (zh) 一种移动终端通过手机上网的方法及系统
CN101895590A (zh) 基于udt实现nat穿越的系统和方法
CN104717259A (zh) 分布式中转服务器网络辅助的多路径数据传输系统与方法
JP2013504956A (ja) 新たなネットワークとインターネットとの相互通信の実現方法、システム及び通信端
EP2993863B1 (en) Path node determining method, media path establishing method, and signaling media gateway
CN102984186A (zh) 会话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02480425A (zh) 点对点p2p网络中的消息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CN104756462A (zh) 用于在限制性防火墙后进行tcp turn操作的方法和系统
JP6048129B2 (ja) 通信システムと装置と方法とプログラム
CN105791432A (zh) 一种p2p通信方法和p2p通信系统
CN101383771B (zh) 一种统一接入网关间的路由转发系统和方法
CN100499642C (zh) 一种向位置服务器查询路由的方法
CN105991629B (zh) Tcp连接建立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