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74400B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Google Patents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474400B CN102474400B CN201180003215.3A CN201180003215A CN102474400B CN 102474400 B CN102474400 B CN 102474400B CN 201180003215 A CN201180003215 A CN 201180003215A CN 102474400 B CN102474400 B CN 10247440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k
- pucch
- nack
- harq
- pc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1/00—Orthogonal multiplex systems, e.g. using WALSH codes
- H04J11/0069—Cell search, i.e. determining cell identity [cell-I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2—Distributed allocation, i.e. involving a plurality of allocating devices, each making partial allo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多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选择与多个HARQ-ACK相对应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以及使用所选择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与所述多个HARQ-ACK相对应的比特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更具体而言,涉及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得到了广阔的发展以提供诸如语音或数据业务之类的各种通信业务。通常,无线通信系统是能够共享可用系统资源(带宽、传输功率等)来支持与多个用户的通信的多址接入系统。多址接入系统的示例包括码分多址接入(CDMA)、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OFDMA(正交频分多址接入)、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等。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所作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在有效地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中存在的问题。
所作出的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解决多载波环境中在有效地发送控制信息(优选地为ACK/NACK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中存在的问题。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发明实现的这些目的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技术方案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了包括主小区和辅小区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的多个PUCCH资源中选择与多个HARQ-ACK(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相对应的一个PUCCH资源;以及使用所选择的PUCCH资源发送与所述多个HARQ-ACK相对应的比特值,其中,多个HARQ-ACK、PUCCH资源与比特值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表1中的关系
表1
HARQ-ACK(0) | HARQ-ACK(1) | n(1) PUCCH,i | b(0)b(1) |
ACK | NACK/DTX | n(1) PUCCH,0 | 11 |
NACK | NACK/DTX | n(1) PUCCH,0 | 00 |
其中,HARQ-ACK(0)表示对与主小区有关的数据块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1)表示对与辅小区有关的数据块的ACK/NACK/DTX响应,n(1) PUCCH,i(i=0,1)表示PUCCH格式1的多个PUCCH资源,n(1) PUCCH,0表示链接至主小区上的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PUCCH资源,而b(0)b(1)表示所述比特值。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了包括主小区和辅小区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通信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通信装置包括:射频(RF)单元;以及处理器,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从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的多个PUCCH资源中选择与多个HARQ-ACK(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相对应的一个PUCCH资源,并使用所选择的PUCCH资源发送与所述多个HARQ-ACK相对应的比特值,其中,多个HARQ-ACK、PUCCH资源与比特值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表1中的关系
表1
HARQ-ACK(0) | HARQ-ACK(1) | n(1) PUCCH,i | b(0)b(1) |
ACK | NACK/DTX | n(1) PUCCH,0 | 11 |
NACK | NACK/DTX | n(1) PUCCH,0 | 00 |
其中,HARQ-ACK(0)表示对与主小区有关的数据块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1)表示对与辅小区有关的数据块的ACK/NACK/DTX响应,n(1) PUCCH,i(i=0,1)表示PUCCH格式1的多个PUCCH资源,n(1) PUCCH,0表示链接至主小区上的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PUCCH资源,而b(0)b(1)表示所述比特值。
多个HARQ-ACK、PUCCH资源与比特值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以下表2中的关系
表2
其中,HARQ-ACK(0)(1)表示对与主小区有关的数据块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2)(3)表示对与辅小区有关的数据块的ACK/NACK/DTX响应,n(1) PUCCH,i(i=0,1,2,3)表示PUCCH格式1的多个PUCCH资源,n(1) PUCCH,0表示链接至主小区上的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PUCCH资源,而b(0)b(1)表示所述比特值。
n(1) PUCCH,0可以包括PUCCH格式1的PUCCH资源,优选的是,包括PUCCH格式1b的PUCCH资源。
表1中的关系可进一步包括如果HARQ-ACK(0)为DTX而HARQ-ACK(1)为NACK则放弃发送多个HARQ-ACK的情形。
表2中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包括如果HARQ-ACK(0)和HARQ-ACK(1)为DTX而HARQ-ACK(2)和HARQ-ACK(3)为NACK则放弃发送多个HARQ-ACK的情形。
主小区可以包括主分量载波(PCC),而辅小区可以包括辅分量载波(SCC)。
上行控制信道可以包括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而下行控制信道可以包括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可以通过提供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了包括主小区和辅小区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多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选择与多个HARQ-ACK相对应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以及使用所选择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与该多个HARQ-ACK相对应的调制符号,其中,如果除了针对与主小区有关的一个或更多个数据块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HARQ-ACK以外的针对与辅小区有关的一个或更多个数据块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HARQ-ACK均为NACK或DTX(不连续发送),该多个HARQ-ACK与调制符号之间的映射关系等于针对在该一个或更多个第一HARQ-ACK在单个下行载波上接收到的一个或更多个数据块的、HARQ-ACK与调制符号的映射结果。
可以通过一种被配置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了包括主小区和辅小区的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通信装置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该通信装置包括:RF(射频)单元;以及处理器,其中,该处理器配置为从多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中选择与多个HARQ-ACK相对应的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并使用所选择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与该多个HARQ-ACK相对应的调制符号,其中,如果除了针对与主小区有关的一个或更多个数据块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一HARQ-ACK以外的针对与辅小区有关的一个或更多个数据块的一个或更多个第二HARQ-ACK均为NACK或DTX(不连续发送),则该多个HARQ-ACK与调制符号之间的映射关系等于针对在该一个或更多个第一HARQ-ACK的基础上在单个下行载波上接收的一个或更多个数据块的、HARQ-ACK与调制符号的映射结果。
如果该一个或更多个第一HARQ-ACK均为DTX而该第二HARQ-ACK均为NACK,则可以放弃发送该多个HARQ-ACK。
主小区可以包括PCC(主分量载波),而辅小区可以包括SCC(辅分量载波)。
上行控制信道可以包括PUCCH(物理上行控制信道),而下行控制信道可以包括PDC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效地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此外,可以在多载波环境下有效地发送控制信息(优选的是,ACK/NACK信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可以实现的效果不限于以上具体描述的效果,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进来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附图例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种示例性无线电帧结构;
图2示出了下行时隙的资源网格;
图3示出了一种下行子帧结构;
图4示出了一种上行子帧结构;
图5示出了将PUCCH格式物理地映射到PUCCH区域的一个示例;
图6示出了PUCCH格式2/2a/2b的时隙层级结构;
图7示出了PUCCH格式1a/1b的时隙层级结构;
图8示出了确定用于ACK/NACK的PUCCH资源的一个示例;
图9示出了一种载波聚合通信系统;
图10示出了在多载波聚合的情况下的调度;
图11示出了基站和用户设备在DL CC变化时段中的操作;
图12示出了根据LTE的基于PUCCH格式1a/1b的ACK/NACK选择方法;
图13至2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ACK/NACK发送方法;以及
图25示出了适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基站和UE。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描述的技术可以用在多种无线接入系统中,例如CDMA、FDMA、TDMA、OFDMA、SC-FDMA等。CDMA可以利用诸如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的无线电技术实现。TDMA可以用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业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的GSM演进(EDGE)之类的无线电技术实现。OFDMA可以用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演进的UTRA(E-UTRA)等的无线电技术实现。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RTA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3GPP LTE在下行链路采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采用SC-FDMA。先进LTE(LTE-A)是3GPP LTE的演进。
为了清楚起见,本申请侧重于3GPPLTE/LTE-A。然而,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此外,在以下说明书中使用的具体术语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并且在本发明的技术精神内,可以将这些具体术语修改为其他形式。
图1示出了无线电帧的一种结构。
参照图1,一个无线电帧包括10个子帧。一个子帧在时域中包括两个时隙。用于传输一个子帧的时间被定义为传输时间间隔(TTI)。例如,一个子帧的长度可以是1毫秒(ms),一个时隙的长度可以是0.5毫秒。一个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正交品分复用(OFDM)符号或多个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符号。由于LET在下行链路使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使用SC-FDMA,因此OFDM或SC-FDMA符号代表一个符号时段。资源块(RB)是资源分配单位,并在一个时隙中包括多个邻接(contiguous)的子载波。仅出于示例性目的而示出了无线电帧的结构。因此,可以按多种方式修改包含在无线电帧中的子帧的数量、包含在子帧中的时隙的数量或者包含在时隙中的符号的数量。
图2示出了下行时隙的资源网格。
参照图2,一个下行时隙在时域中包括多个OFDM符号。此处描述了一个下行时隙可以包括7(6)个OFDM符号,作为示例,一个RB在频域中可以包括12个子载波。资源网格上的各单元称为资源单元(RE)。一个RB包括12x7(6)个RE。包含在下行时隙中的RB的数量NRB取决于下行传输带宽。虽然上行时隙的结构可以与下行时隙的结构相同,但OFDM符号由SC-FDMA符号代替。
图3示出了一种下行子帧结构。
参照图3,位于子帧内的第一时隙的前面部分中的最多三(四)个OFDM符号对应于要由控制信道指配的控制区域。其余的OFDM符号对应于要由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指配的数据区域。PDSCH用于承载传输块(TB)或与该传输块相对应的码字(CW)。TB表示通过传输信道从MAC层向PHY层发送的数据块。CW对应于TB的经编码版本。TB与CW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对换(swapping)。在本说明书中,PDSCH、传输块和码字混用。在LTE中使用的下行控制信道的示例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等。PCFICH在子帧的第一个OFDM符号被发送,并承载关于该子帧内用于传输控制信道的OFDM符号的信息。PHICH是对上行传输的响应,并承载HARQ确认(ACK)/非确认(NACK)信号。
通过PDCCH发送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控制信息(DCI)。DCI包括资源分配信息和用于用户设备(UE)或UE组的其他控制信息。例如,DCI包括上行/下行调度信息、下行发送(Tx)功率控制命令等。关于用于创建多天线技术的发送模式和DCI格式的信息如下。
发送模式
发送模式1:从单个基站天线端口发送
发送模式2:发送分集
发送模式3:开环空间复用
发送模式4:闭环空间复用
发送模式5:多用户MIMO
发送模式6:闭环秩1预编码
发送模式7:使用UE专用参考信号发送
DCI格式
格式0:用于PUSCH发送的资源授予(上行链路)
格式1:用于单码字PDSCH发送的资源指配(发送模式1、2和7)
格式1A:用于单码字PDSCH的资源指配的简明(compact)信令(所有模式)
格式1B:用于使用秩1闭环预编码的PDSCH的简明资源指配(模式6)
格式1C:用于PDSCH(例如寻呼/广播系统信息)的甚简明(very compact)资源指配
格式1D:用于使用多用户MIMO的PDSCH的简明资源指配(模式5)
格式2:用于闭环MIMO操作的PDSCH的资源指配(模式4)
格式2A:用于开环MIMO操作的PDSCH的资源指配(模式3)
格式3/3A:用于具有2比特/1比特功率调节的PUCCH和PUSCH的功率控制命令
如上所述,PDSCH可以承载下行共享信道(DL-SCH)的传输格式和资源分配信息、上行共享信道(UL-SCH)的传输格式和资源分配信息、寻呼信道(PCH)上的寻呼信息、DL-SCH上的系统信息、上层控制消息(例如在PDSCH上传输的随机接入响应)的资源分配信息、任意UE组内各UE的Tx功率控制命令集、Tx功率控制命令、IP话音(VoIP)的激活等。在控制区域内可以传输多个PDCCH。UE可以监视该多个PDCCH。PDCCH在一个或若干个连续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聚合上发送。CCE是用来基于无线电信道的状态为PDCCH提供编码速率的逻辑分配单元。CCE对应于多个资源单元组(REG)。PDCCH的格式和PDCCH的比特数根据CCE的数量而确定。基站(BS)根据要向UE发送的DCI确定PDCCH格式,并将循环冗余校验(CRC)附至控制信息。根据PDCCH的所有者或者用途利用标识符(称为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对CRC进行掩码操作(masking)。例如,如果PDCCH是用于特定UE,则可以将该UE的标识符(例如,小区RNTI)掩码操作到CRC。另选地,如果PDCCH是用于寻呼消息,则可以将寻呼标识符(例如,寻呼RNTI(P-RNTI))掩码操作到CRC。如果PDCCH是用于系统信息(更具体而言,系统信息块(SIB)),则可以将系统信息RNTI(SI-RNTI)掩码操作到CRC。如果PDCCH用于随机接入响应,则可以将随机接入RNTI(RA-RNTI)掩码操作到CRC。
图4示出了在LTE中使用的上行子帧的结构。
参照图4,该上行子帧包括多个时隙(例如,两个时隙)。取决于CP长度,一个时隙可以包括多个SC-FDMA符号。该上行子帧在频域中被划分为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数据区域包括PUSCH,并用于发送数据信号,例如语音信号等。控制区域包括PUCCH,并用于发送上行控制信息(UCI)。PUCCH在频域中包括位于数据区域两端的RB对,并基于时隙进行跳频(hop)。
PUCCH可以用于发送以下控制信息。
-调度请求(SR):用于请求上行UL-SCH资源的信息,其使用开关键控(on-offkeying,OOK)进行发送。
-HARQ ACK/NACK:对PDSCH上的下行数据分组的响应,其表示这些下行数据分组是否已经被成功接收。响应于单个下行码字发送一个ACK/NACK比特,而响应于两个下行码字发送两个ACK/NACK比特。
-信道质量指示符:与下行信道有关的反馈信息。MIMO相关的反馈信息包括秩指示符(RI)和预编码矩阵指示符(PMI)。针对每个子帧使用了20个比特。
UE在子帧中能够发送的控制信息的数量取决于能够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SC-FDMA符号的数量。能够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SC-FDMA符号对应于子帧中除了用于参考信号发送的SC-FDMA符号以外的SC-CDMA符号。就为其设置了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子帧来说,甚至还排除了该子帧的最末SC-FDMA符号。参考信号用于检测PUCCH的相干性(coherency)。取决于要用信号发送的信息,PUCCH支持七种不同格式。
表1示出了在LTE中支持的PUCCH格式与UCI之间的映射
表1
图5示出了PUCCH格式到PUCCH区域的物理映射的一个示例。
参照图5,在其后跟随有CQI格式2/2a/2b和SR/HARQ ACK/NACK格式1/1a/1b的混合PUCCHRB(如果存在的话,例如区域m=2)并且随后跟随有PUCCH SR/HARQACK/NACK格式1/1a/1b(例如,m=3,4,5)的带边RB(例如,PUCCH区域m=0,1)上映射并发送PUCCH CQI格式2/2a/2b。通过广播信令向小区中的UE指示可供PUCCH CQI格式2/2a/2b使用的PUCCH RB的数量。
将由UE用于报告CQI的周期和频率分辨率均由BS控制。在时域中,支持周期性和非周期性CQI报告。PUCCH格式2仅用于周期性CQI报告。然而,如果对假定发送CQI的子帧调度了PUSCH,则该CQI被反馈数据并随后通过该PUSCH被发送。PUSCH用于CQI的非周期性报告。为此,BS指令UE发出单独的CQI报告,该单独的CQI报告嵌入到针对上行数据发送而调度的资源(即PUSCH)中。
图6示出了PUCCH格式2/2a/2b的时隙层级结构。该PUCCH格式2/2a/2b用于CQI发送。SC-FDMA符号1和5用于在正常循环前缀(CP)的情况下在一个时隙中的解调参考信号发送(DM RS)。在扩展CP的情况下,仅SC-FDMA符号3用于该时隙中的DMRS发送。
参照图6,利用速率1/2打孔(20,k)的Reed-Muller码对10个CQI信息比特进行信道编码,得到20个编码比特(未示出),随后在正交相移键控(QPSK)星座映射之前对这20个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处理(未示出)。利用长度-31Gold序列按照与PUSCH数据类似的方式对这些编码比特进行加扰处理。生成10个QPSK调制符号,并且通过相应的SC-FDMA符号在各个时隙中发送5个QPSK调制符号d0至d4。各个QPSK调制符号用于在逆快速傅里叶变换(IFFT)之前对长度-12的基本RS序列(ru,0)进行调制。结果,在时域中根据QPSK调制符号值对该RS序列进行了循环移位(dx*ru,0,x=0至4)。与QPSK调制符号值相乘的RS序列被循环移位(αcs,x,x=1,5)。当循环移位的数量为N时,可以在同一个CQI PUCCH RB上复用N个UE。除了没有CQI数据调制以外,DM RS序列与频域CQI序列类似。
周期性CQI报告的参数/资源由高层信令半静态地(semi-statically)进行配置。例如,如果针对CQI发送设置了PUCCH资源索引n(2) PUCCH,则在链接至该PUCCH资源索引n(2) PUCCH的CQI PUCCH上周期性地发送CQI。PUCCH资源索引n(2) PUCCH表示PUCCH RB和循环移位αcs。
图7示出了PUCCH格式1a/1b的时隙层级结构。PUCCH格式1a/1b用于ACK/NACK发送。在正常CP情况下,SC-FDMA符号2、3和4用于DM RS发送。在扩展CP的情况下,SC-FDMA符号2和3用于DM RS发送。因而,四个SC-FDMA符号用于一个时隙内的ACK/NACK发送。为了简便起见,将PUCCH格式1a/1b称为PUCCH格式1。
参照图7,分别使用BPSK和QPSK对一个ACK/NACK信息比特[b(o)]和两个ACK/NACK信息比特[(b0)b(1)]进行调制,得到单个HARQ ACK/NACK调制符号。ACK/NACK信息中的各个比特[b(i),i=0,1]表示对相应DL传输块的HARQ响应。肯定的ACK被编码为二进制的“1”,而否定的ACK(NACK)被编码为二进制的“0”。
表2示出了针对LTE中的PUCCH格式1a和1b定义的调制表。
表2
除了上述CQI情形下的频域中的循环时间偏移(αcs,x)以外,PUCCH格式1a/1b使用正交(Walsh-Hadamard或DFT)扩频码w0、w1、w2和w3执行时域扩频。由于在PUCCH格式1a/1b的情况下在频域和时域中都使用码复用,因此可以在相同PUCCH RB上复用大量UE。
按照与UCI相同的方式对从不同UE发送的RS进行复用。可以通过分别表示12、6或4个移位的小区专用高层信令参数ΔPUCCH shift∈{1,2,3}来配置针对PUCCHACK/NACK RB的SC-FDMA符号中支持的循环移位的数量。对于时域CDM,ACK/NACK数据的扩频码的数量受RS符号的数量限制,这是因为RS符号的数量较少而导致RS符号的复用容量比USI符号的复用容量小。
图8示出了确定用于ACK/NACK信息的PUCCH资源的一个示例。在LTE系统中,没有预先向小区中的各个UE分配用于ACK/NACK信息的PUCCH资源,并且小区中的多个UE在各时间点共享多个PUCCH资源。具体而言,UE用来发送ACK/NACK信息的PUCCH资源对应于承载与相应下行数据有关的调度信息的PDCCH。利用多个控制信道单元(CCE)对各下行子帧中发送PDCCH的区域进行配置,并且利用一个或更多个CCE对发送至UE的PDCCH进行配置。UE通过与创建该UE接收的PDCCH的那些CCE当中的一个特定CCE(例如,第一CCE)相对应的PUCCH资源发送ACK/NACK信息。
参照图8,下行分量载波(DL CC)中的块表示CCE,而上行分量载波(UL CC)中的块表示PUCCH资源。各个PUCCH索引对应于用于ACK/NACK信息的PUCCH资源。如果通过由CCE 4、5和6构成的PDCCH发送有关PDSCH的信息,如图8所示,则UE通过与作为第一CCE的CCE 4相对应的PUCCH 4发送ACK/NACK信息。图8示出了当DL CC具有最多N个CCE时UL CC具有最多M个PUCCH的示例性情形。虽然N可以等于M,但可以将系统设计成使得M不同于N且可以使得CCE和PUCCH的映射交叠。
具体而言,如下确定LTE系统中的PUCCH资源索引。
[公式1]
n(1) PUCCH=nCCE+N(1) PUCCH
这里,n(1) PUCCH代表用于ACK/NACK/DTX发送的PUCCH格式1的资源索引,N(1) PUCCH代表从高层发送的信令值,而nCCE代表PDCCH发送所使用的CCE索引当中的最低值。针对PUCCH格式1a/1b的循环移位、正交扩频码和物理资源块(PRB)由n(1) PUCCH得到。
当LTE系统以TDD工作时,UE发送针对在不同时间点通过子帧接收的多个PDSCH的一个复用ACK/NACK信号。具体而言,UE使用PUCCH选择来发送针对多个PDSCH的一个复用ACK/NACK信号。在PUCCH选择中,当接收到多个下行数据信号时,UE占用多个上行物理信道来发送复用ACK/NACK信号。例如当UE接收到多个PDSCH时,UE可以占用与使用PUCCH的特定CCE(其指示PDSCH)的PDSCH的数量相同数量的PUCCH。在该情况下,UE使用关于选择所占用的PUCCH中的哪一个的信息和应用于所选择的PUCCH的调制/编码信息二者的组合来发送复用ACK/NACK信号。
表3示出了在LTE系统中定义的PUCCH选择方法。
表3
在表3中,ACK(i)表示针对第i个数据单元(0≤i≤3)的HARQ ACK/NACK/DTX结果。不连续发送(DTX)表示没有针对相应的ACK(i)发送的数据单元,或者表示UE未检测到存在与HARQ-ACK(i)相对应的数据单元。UE针对每个数据单元可以占用最多四个PUCCH资源(即,n(1) PUCCH,0至n(1) PUCCH,3)。通过从所占用的PUCCH资源当中选择的一个PUCCH资源发送复用ACK/NACK信号。在表3中,n(1) PUCCH,X表示在实际ACK/NACK发送中应当使用的PUCCH资源,而b(0)b(1)表示由使用QPSK调制的所选择的PUCCH资源承载的两个比特。如果UE成功地解码了四个数据单元,则UE应当使用PUCCH资源n(1) PUCCH,1将两个比特(1,1)发送至BS。由于PUCCH资源和QPSK符号的组合不能代表所有的可用ACK/NACK,因此除了某些情况以外,NACK和DTX相耦合(NACK/DTX,N/D)。
图9示出了一种载波聚合(CA)通信系统。LTE-A系统使用载波聚合或带宽聚合,该载波聚合或带宽聚合通过针对更宽的频带聚合多个上行/下行频率块而使用更宽的上行/下行带宽。使用分量载波(CC)发送各个频率块。分量载波可用理解为相应频率块的载频(或中央载波、中央频率)。
参照图9,通过聚合多个上行/下行CC可以支持更宽的上行/下行带宽。CC在频域中可以是邻接的或者不邻接的。CC的带宽可以独立地确定。可以使用非对称载波聚合,在该非对称载波聚合中,UL CC的数量不同于DL CC的数量。例如,在两个DL CC和一个UL CC的情况下,可以将它们配置为使得DL CC和UL CC以2∶1彼此对应。DL CC/UL CC链路可以对于系统是固定的或者可以半静态地配置。此外,即使整个系统带宽被配置为具有N个CC,但可以将特定UE能够监视/接收的频带限制为M(<N)个CC。可以按小区专用、UE组专用或者UE专用方式来设置与载波聚合有关的各种参数。同时,可以将控制信息配置为使得仅通过特定CC发送和接收该控制信息。可以将该特定CC指定为主CC(PCC)(或锚CC),并可以将其他CC指定为辅CC(SCC)。
LTE-A使用小区的概念来管理无线电资源。小区被定义为下行和上行资源的组合。这里,上行资源不是必要成分。因而,小区可以配置为仅具有下行资源,或者既有下行资源又有上行资源。当支持载波聚合时,可以由系统信息指定下行资源载频(或者DL CC)与上行资源载频(或者UL CC)之间的链接。工作在主频率(或者PCC)上的小区可以指定为主小区(Pcell),而工作在辅频率(SCC)的小区被指定为辅小区(SCell)。PCell用于使UE执行初始连接建立或者执行连接重建。PCell可以代表在切换过程期间指定的小区。SCell在RRC连接建立之后可配置,并且可以用于提供附加无线电资源。PCell和SCell可以共同地被指定为服务小区。因而,对于在没有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或者不支持载波聚合的UE而言,只存在仅由PCell配置的一个服务小区。另一方面,对于处于RRC_CONNECTED状态并设置了载波聚合的UE而言,存在包括PCell和SCell的一个或更多个服务小区。对于载波聚合而言,除了在初始安全激活之后在连接建立过程中初始地配置的PCell以外,网络可以针对支持载波聚合的UE来配置一个或更多个SCell。
图10例示了当聚合多个载波时的调度。假设聚合了三个DL CC,并且DL CC A被设置为PDCCH CC。可以将DL CC A、B和C指定为服务CC、服务载波和服务小区。当禁用了CIF时,各个DL CC可以通过遵循LTE PDCCH原理而在没有CIF的情况下仅发送调度其自己的PDSCH的PDCCH。另一方面,如果通过UE专用(或UE组专用或小区专用)的高层信令启用了CIF,则DL CC A(PDCCH CC)可以通过使用该CIF发送不但对自己的PDSCH而且对其他CC的PDSCH进行调度的PDCCH。在该情况下,在未被配置为PDCCH CC的DL CC B和C上没有发送PDCCH。因而,DL CC A(PDCCH CC)必须包括与DL CC A有关的PDCCH搜索空间、与DL CC B有关的PDCCH搜索空间和与DL CC C有关的PDCCH搜索空间中的全部。
LTE-A针对通过多个DL CC、通过特定UL CC(例如UL PCC或UL PCell)发送的多个PDSCH而考虑多个ACK/NACK信息/信号的反馈。如果UE在某个DL CC以单用户多输入多输出(SU-MIMO)工作以接收两个码字(或者传输块),则该UE需要发送ACK/ACK、ACK/NACK、NACK/ACK和NACK/NACK总共四个反馈状态,或者包括针对该DL CC的DTX的最多五个反馈状态。如果该DL CC被配置为使得该DL CC支持单码字(或传输块),则针对该DL CC存在ACK、NACK和DTX最多三个状态。如果按照与DTX相同的方式处理NACK,则针对该DL CC存在ACK和NACK/DTX总共两个反馈状态。因而,如果UE聚合了最多五个DL CC并且在所有CC中都工作在SU-MIMO模式,则UE可以具有最多55个可发送反馈状态,并且用于表示这些反馈状态的ACK/NACK净荷大小变为12比特。如果按照与NACK相同的方式处理DTX,则反馈状态的数量变为45,而用于表示这45个反馈状态的ACK/NACK净荷大小变为10比特。
为此,讨论的是,对多个ACK/NACK信息信号进行信道编码(例如,Reed-Muller编码、Tail-biting卷积编码等),随后在LTE-A中使用PUCCH格式2或者新的PUCCH格式(例如基于块扩频的PUCCH格式)进行发送。此外,讨论的是,在LTE-A中使用PUCCH格式1a/1b和ACK/NACK复用(即,ACK/NACK选择)发送多个ACK/NACK信息/信号。
LTE TDD系统使用隐式ACK/NACK选择作为ACK/NACK复用(即ACK/NACK选择)方法,该隐式ACK/NACK选择分别使用与PDCCH调度PDSCH相对应的PDCCH资源(链接至最低CCE索引),以确保PUCCH资源的安全。然而,如果在不同RB中使用PUCCH资源来应用该隐式ACK/NACK选择,则会出现性能下降。因而,LTE-A考虑显式ACK/NACK选择,该显式ACK/NACK选择针对各UE通过RRC信令使用保留的PUCCH资源,优选的是,使用同一RB或邻接RB中的多个PUCCH资源。
然而,当使用显式ACK/NACK选择来发送针对多个CC的ACK/NACK信息时,虽然BS实际上调度了一个CC,但仍将多个显式保留资源用于ACK/NACK发送。例如,当仅调度多个DL CC中链接至ACK/NACK发送UL CC的一个DL CC(即,主/锚DL CC)时,即使隐式指定(即,链接至最低CCE索引发送PDCCH)的PUCCH资源(即PUCCH格式1a/1b)可用,也无需使用显式PUCCH资源。更广泛而言,即使同时调度包括主/锚DL CC的一个或更多个CC,也会出现针对除了主/锚DL CC以外的CC发送NACK或DTX的情形。在该情况下,也无需使用显式PUCCH资源。
LTE-A可以对载波配置进行重新配置,因此可能产生UE与BS之间的ACK/NACK信息不一致。图10例示了在DL CC重新配置时段中BS和UE的操作。
参照图11,当BS对UE能够通过RRC重配置或者L1/L2控制信令而使用的DLCC进行重新配置时,将重新配置的DL CC应用于BS和UE的时机可能彼此不同。例如,如果BS将UE能够使用的CC的数量从三个改变为两个,则BS将DL CC的数量从三个改变为两个并发送下行数据的时间可能与UE将服务DL CC的数量从三个改变为两个的时间不同。此外,即使BS指令UE改变CC的数量,但如果UE未能从BS接收到该指令,则会产生这样的时段,在该时段中UE所知晓的DL CC的数量不同于BS所知晓的DL CC的数量。
因而,虽然BS期望得到针对两个DL CC的ACK/NACK信息,但UE可能向该BS发送针对三个DL CC的ACK/NACK信息。另一方面,虽然BS期望得到针对三个DL CC的ACK/NACK信息,但UE可能向该BS发送针对两个DL CC的ACK/NACK信息。当UE针对三个DL CC发送ACK/NACK信息而BS识别出DL CC的数量为两个时,BS尝试基于针对两个DL CC的ACK/NACK信息对从UE接收的ACK/NACK信息进行解调。在该情况下,不能正确地解调ACK/NACK信息。亦即,由于DL CC配置的混乱而可能产生BS与UE之间的ACK/NACK信息不一致。
下面将参照附图说明在载波(载波、频率资源、小区等)被聚合时有效发送上行控制信息(优选地为ACK/NACK信息)的方法以及由此的资源分配方法。为了便于说明,假设在以下说明书中针对一个UE配置了两个CC。此外,假设当CC被配置为非MIMO模式时在CC的子帧k中能够发送最多一个传输块(或码字)。此外,假设当CC被配置为MIMO模式时在CC的该子帧k中能够发送最多m个(例如2个)传输块(或码字)。通过使用由高层配置的发送模式,可以知晓CC是否被配置为MIMO模式。此外,假设与实际发送的传输块(或码字)的数量无关,取决于针对CC配置的发送模式,生成一个(非MIMO)或m个(MIMO)ACK/NACK消息信号。
在本说明书中,HARQ-ACK表示针对数据块的接收响应结果,亦即,ACK/NACK/DTX响应(简称为ACK/NACK响应)。ACK/NACK/DTX响应表示ACK、NACK以及DTX或NACK/DTX。此外,“针对特定CC的HARQ-ACK”或“特定CC的HARQ-ACK”表示针对与该CC有关(例如调度至该特定CC)的数据块(例如PDSCH)的ACK/NACK/DTX响应(简称为ACK/NACK响应)。此外,ACK/NACK状态表示与多个HARQ-ACK信号对应的组合。这里,PDSCH可以用传输块或码字来代替。在LTE-A中,对于DLPCC仅可以进行自载波(self-carrier)调度。因而,在DL PCC上对PDSCH进行调度的PDCCH仅在DL PCC上发送。另一方面,可以对DL SCC进行跨载波(cross-carrier)调度。因而,在DL SCC上对PDSCH进行调度的PDCCH是在DL PCC上发送(跨载波调度)或者在DL SCC上发送(自载波调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当应用ACK/NACK选择而针对多个CC发送多个ACK/NACK信息信号时,在调度至少包括DLPCC(换言之,DLPCell)的一个或更多个CC的情况下,如果针对除了该DL PCC以外的所有CC(即,DL SCC)(换言之,DL SCell)设置了NACK或DTX,则本发明提出使用链接至对该DL P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隐式PUCCH资源(参见公式1)来发送ACK/NACK。换言之,在ACK/NACK状态映射设计中,将针对DL PCC(或DL PCC的各CW)为“A”或“N”而针对所有DL SCC(或DL SCC的各CW)为“N/D”的ACK/NACK状态限制为,使得该ACK/NACK状态根据LTE中定义的方案针对DL PCC使用链接至PDCCH的隐式PUCCH资源而非显式PUCCH资源(为了简便起见,称为“PCC回退(fallback)”)。在PCC回退的情况下,可以将用于发送ACK/NACK状态的PUCCH格式以及通过该PUCCH格式发送的调制符号限制为使得他们符合LTE所定义的方案。例如,可以使用图7中例示的PUCCH格式1b和在PCC回退情况下的调制表(参照表2)发送ACK/NACK。
更具体而言,首先说明PCC发送模式被配置为非MIMO模式(单CW)的情形。假设两种ACK/NACK状态,在该两种ACK/NACK状态中针对PCC为“A”或“N”而针对所有SCC(或SCC的各CW)为“N/D”。在该情况下,这些ACK/NACK状态被映射至隐式PUCCH资源上的两个星座点,该隐式PUCCH资源链接至对该PCC进行调度的PDCCH。这里,可以将针对ACK/NACK状态的两个星座点限制为使得他们对应于为针对在单个CC中发送单个CW的PUCCH格式1aACK/NACK发送而定义的两个星座点。另选地,可以将针对ACK/NACK状态的这两个星座点限制为使得他们对应于为单个CC中PUCCH格式1b ACK/NACK发送而定义的四个星座点中的针对“AA”和“NN”两个星座点。亦即,基于PCC的“A”和“N”确定ACK/NACK状态在星座图上的映射点。优选的是,将ACK/NACK状态在星座图上的映射点限制为使得PCC的“A”和“N”位于与PUCCH格式1a的“A”和“N”或者PUCCH格式1b的“AA”和“NN”相同的位置处。
接下来,说明PCC发送模式被配置为MIMO模式(例如两个CW或两个TB)的情形。假设四个ACK/NACK状态,在该四个ACK/NACK状态中,“A+A”、“A+N”、“N+N”或“N+N”是针对PCC,而“N/D”是针对所有SCC(或SCC的各CW)。在该情况下,这些ACK/NACK状态被映射至隐式PUCCH资源上的四个星座点,该隐式PUCCH资源链接至对该PCC进行调度的PDCCH。这里,针对这些ACK/NACK状态的四个星座点对应于为针对单个CC中发送两个CW的PUCCH格式1b ACK/NACK发送定义的四个星座点。基于PCC的各CW的“A”和“N”确定ACK/NACK状态在星座图上的映射点。在本说明书中,PPC的“N”包括NACK、DTX或者NACK/DTX。优选的是,PCC的各CW的“A”和“N”被映射到与PUCCH格式1b的各CW的“A”和“N”在星座图上的相同位置处。
图12例示了根据LTE的针对单个CC中的单个CW/两个CW的基于PUCCH格式1a/1b的ACK/NACK选择方法。图13例示了在PCC被配置为支持非MIMO或MIMO发送模式的情况下在三个CC(PCC、CC1和CC2)被聚合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ACK/NACK发送方法。为了简便起见,假设在本实施方式中SCC(即CC1和CC2)被配置为支持非MIMO模式。
参照图12和图13,未将“显式ACK/NACK选择”应用于其中“A”或“N”用于非MIMO模式PCC而“N/D”用于所有SCC(即PCC回退)的ACK/NACK状态。亦即,其中(PCC,CC1,CC2)=(A,N/D,N/D)和(N,N/D,N/D)的ACK/NACK状态被映射至隐式PUCCH资源并被发送,该隐式PUCCH资源链接至对PCC进行调度的PDCCH。在该情况下,ACK/NACK状态与星座点之间的映射关系符合图12中例示的LTE原理。
此外,未将“显式ACK/NACK选择”应用于其中“A+A”、“A+N”、“N+A”或“N+N”用于MIMO模式PCC而“N/D”用于所有SCC(即PCC回退)的ACK/NACK状态。在该情况下,ACK/NACK状态与星座点之间的映射关系符合基于PCC的ACK/NACK的图12中例示的LTE原理。亦即,其中(PCC CW1,PCC CW2,CC1,CC2)=(A,A,N/D,N/D),(A,N,N/D,N/D),(N,A,N/D,N/D)和(N,N,N/D,N/D)的ACK/NACK状态被映射至隐式PUCCH资源并被发送,该隐式PUCCH资源链接至对PCC进行调度的PDCCH。
即使PCC被配置为MIMO模式,仍通过一个PCC PDCCH对PCC上发送的一个或更多个PDSCH进行调度。因而,针对与PCC有关的ACK/NACK发送占用了一个隐式PUCCH资源。
表4和表5示出了ACK/NACK状态映射表。表4和表5示出了执行PCC回退的一些ACK/NACK状态。在本发明中可以任意定义用于发送其他ACK/NACK状态的比特值与PUCCH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即,在本发明中,“并不关心”用于发送其他ACK/NACK状态的比特值与PUCCH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表4
这里,HARQ-ACK(0)表示对PCC的CW(或TB)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1)表示对SCC1的ACK/NACK/DTX响应,而HARQ-ACK(2)表示对SCC2的CW1的ACK/NACK/DTX响应。ACK/NACK/DTX响应包括ACK、NACK以及DTX或NACK/DTX。在PCC中,NACK包括NACK、DTX或NACK/DTX。使用隐式PUCCH资源发送与ACK/NACK状态相对应的d[0],并且该隐式PUCCH资源链接至用于PCC CW(或TB)调度的PDCCH(参见公式1)。可以使用PUCCH格式1a/1b,优选地,使用PUCCH格式1b。
表5
在表5中,HARQ-ACK(0)表示对PCC的CW1(或TB1)的ACK/NACK/DTX响应,而HARQ-ACK(1)表示对PCC的CW2(或TB2)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2)表示对SCC1的ACK/NACK/DTX响应,而HARQ-ACK(3)表示对SCC2的CW1的ACK/NACK/DTX响应。ACK/NACK/DTX响应包括ACK、NACK以及DTX或NACK/DTX。在PCC中,NACK包括NACK、DTX或NACK/DTX。使用隐式PUCCH资源发送与ACK/NACK状态相对应的d(0),并且该隐式PUCCH资源链接至用于PCC CW(或TB)调度的PDCCH(参见公式1)。可以使用PUCCH格式1b。
图13例示了两个SCC被配置为支持非MIMO模式的情形。图13例示了一种示例性情形,并且如果针对所有SCC的ACK/NACK是NACK/DTX,则根据本发明的ACK/NACK发送方法不受SCC数量和SCC发送模式的影响。因而,即使采用“显式ACK/NACK选择”,也可以防止ACK/NACK资源浪费。此外,即使在CC重新配置过程期间在BS与UE之间存在CC配置不一致,也能够解决PCC上的ACK/NACK信息的不一致。
此外,当基于“显式ACK/NACK选择”而应用使用隐式PUCCH资源的PCCACK/NACK发送方法(即PCC回退)时,本发明提出在显式PUCCH资源上的详细的ACK/NACK状态映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在以下描述中仅假设聚合两个独立CC的情形。然而,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三个或更多个CC。这两个CC对应于PCC和SCC。根据所提出的本发明的方法,UE根据A/N状态选择PUCCH资源中的一个,并使用所选择的PUCCH资源发送与该A/N状态相对应的b(0)b(1)(即,d(0))。假设使用PUCCH格式1b。
图14a和图14b例示了当PCC和SCC均设置为MIMO发送模式(即,需要发送四个A/N)时将A/N状态映射至一个隐式PUCCH资源(PUCCH#0)和三个显式PUCCH资源(PUCCH#1、#2和#3)的方法。UE根据所示的映射规则生成并发送PUCCH信号。
参照图14a,根据前述PCC回退方法将ACK/NACK(A/N)状态映射至隐式资源PUCCH#0。显然,针对PCC为“D”且针对SCC为“NN”或“D”的A/N状态,即,(D,NN/D)未被发送。即,A/N状态(D,NN/D)未被映射至任何隐式/显式PUCCH资源。当将该映射方法概括为针对两个或更多个CC的“方法1”时,放弃对针对PCC为“D”而针对所有的其余CC为“NN”/“D”(MIMO CC)或“N”/“D”(非MIMO CC)的A/N状态的发送。结果,不同的PCC A/N状态被映射到隐式资源上的不同星座点。所有的SCC A/N状态对应于隐式资源的所有星座点上的NN/D。
当其余的A/N状态映射至三个显式PUCCH #1、#2和#3时,可以不加修改地应用该隐式资源映射结构。不同的PCCA/N状态可以映射至显式资源上的不同星座点。此外,映射至不同显式资源上的相同星座点的PCC A/N状态可以是相同的。此外,相同的SCC A/N状态可以映射至任意显式资源上的所有星座点。而且,不同的SCCA/N状态可以映射至不同显式资源上的相同星座点。当该方法概括为与隐式/显式资源无关的“方法2”时,不同的PCC A/N状态可以映射至各PUCCH资源上的不同星座点。映射至不同PUCCH资源上的相同星座点的PCC A/N状态可以是相同的。对于SCC,相同的SCCA/N状态可以映射至任意PUCCH资源上的所有星座点。此外,不同的SCC A/N状态可以映射至不同的PUCCH资源。
图14b例示了当处于图14a中所示A/N状态的CC序列(PCC,SCC)改变为(SCC,PCC)时的A/N状态映射方法。
表6示出了基于图14a的方法的A/N状态映射表。表6示出了当使用四个PUCCH资源执行ACK/NACK选择时,其中执行PCC回退的用于ACK/NACK选择的一些A/N状态。在本发明中可以任意定义用于发送其余ACK/NACK状态的比特值与PUCCH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亦即,在本发明中“并不关心”用于发送其余ACK/NACK状态的比特值与PUCCH资源之间的映射关系。
表6
这里,HARQ-ACK(0)表示对PCC的CW1(或TB1)的ACK/NACK/DTX响应,而HARQ-ACK(1)表示对PCC的CW2(或TB2)的ACK/NACK/DTX响应。类似地,HARQ-ACK(2)表示对SCC的CW1(或TB1)的ACK/NACK/DTX响应,而HARQ-ACK(3)表示对SCC的CW2(或TB2)的ACK/NACK/DTX响应。ACK/NACK/DTX响应包括ACK、NACK以及DTX或NACK/DTX。对于PCC,NACK包括NACK、DTX或NACK/DTX。此外,n(1) PUCCH,i(i=0,1,2,3)表示为ACK/NACK选择占用的多个PUCCH资源索引(参见公式1),而n(1) PUCCH,0表示链接至用于PCCCW(或TB)调度的PDCCH的PUCH资源索引(参见公式1)。此外,使用隐式PUCCH资源发送与ACK/NACK状态相对应的b(0)b(1)。可以通过PUCCH格式1b发送b(0)b(1)。在该情况下,该PUCCH资源表示用于PUCCH格式1b的PUCCH资源。
图15例示了当将PCC和SCC分别设置为MIMO发送模式和非MIMO发送模式(即,需要发送三个A/N)时将A/N状态映射到一个隐式PUCCH资源(PUCCH#0)和一个显式PUCCH资源(PUCCH#1)的示例。UE根据所示的映射规则生成并发送PUCCH信号。参照图15a,上述PCC回退方法、方法1(即,未发送针对PCC为D而针对SCC为N/D的A/N状态)和方法2(即,使用不同的星座点来区分PCC A/N状态,而使用不同的PUCCH资源区分SCC A/N状态)全部适用于该映射方法。图15b例示了当图15a中所示A/N状态的CC序列(PCC,SCC)改变为(SCC,PCC)时的A/N状态映射方法。
图16例示了当将PCC和SCC分别设置为非MIMO发送模式和MIMO发送模式(即,需要发送三个A/N状态)时将A/N状态映射到一个隐式PUCCH资源(PUCCH#0)和两个显式PUCCH资源(PUCCH#1和#2)的示例。在该情况下,该PCC回退方法之后可以跟着方法2,在该方法2中仅针对显式资源修改PCC和SCC映射规则,如图16a所示。当将该方法概括为用于非MIMO PCC和MIMO SCC的显式资源映射的“方法2a”时,可以将不同的SCC A/N状态映射至各显式PUCCH资源上的不同星座点,而映射至不同显式资源上的相同星座点的SCCA/N状态可以是相同的。在PCC的情况下,可以将相同的PCC A/N状态映射至任意显式PUCCH资源上的所有星座点,并可以将不同PCC A/N状态映射至不同的显式PUCCH资源。方法1可以不加修改地应用于具有与(D,NN/D)相对应的PCC和SCC的A/N状态。
在该情况下,在显式资源上可能存在不具有先前映射的A/N状态的星座点。因而,可以另外将A/N状态(D,NN/D)映射至相应的星座点中的一个。当将该方法概括为“方法1a”时,可以将其中针对PCC为“D”而针对其余CC为“NN”/“D”(MIMO CC)或“N”/“D”(非MIMO CC)的A/N状态映射至方法2/2a所应用于的显式PUCCH资源上的未映射的可用星座点中的一个。
图16b例示了当处于图16a中所示A/N状态的CC序列(PCC,SCC)改变为(SCC,PCC)时的A/N状态映射方法。
图17a例示了当将PCC和SCC分别设置为非MIMO发送模式和MIMO发送模式(即,需要发送三个A/N状态)时将A/N状态映射到一个隐式PUCCH资源(PUCCH#0)和一个显式PUCCH资源(PUCCH#1)的方法。
参照图17a,在应用了PCC回退方法和方法1后,可以另外将A/N状态映射至隐式资源上的未映射可用星座点,以减少显式资源的使用。这里,由于可以仅将其中未针对PCC设置“D”的A/N状态映射至隐式资源,因此,考虑到由于N/D解耦而导致的资源增加,优选的是,将其中针对PCC设置了“A”的一些A/N状态映射至隐式资源。当将该方法概括为用于映射非MIMO PCC和MIMO SCC的A/N状态的“方法2b”时,将其中针对PCC设置了“A”的一些A/N状态映射至PCC回退已应用于的隐式PUCCH资源上的未映射可用星座点。
图17b例示了当处于图17a中所示A/N状态的CC序列(PCC,SCC)改变为(SCC,PCC)时的A/N状态映射方法。
图18a例示了当将PCC和SCC都设置为非MIMO模式(即,需要发送两个A/N状态)时将A/N状态映射到一个隐式PUCCH资源(PUCCH#0)和一个显式PUCCH资源(PUCCH#1)的方法。参照图18,该PCC回退方法、方法1或方法1a(具有与(D,N/D)相对应的PCC和SCC的A/N状态未被发送,或者被映射至其余显式资源)以及方法2均适用于该映射方法。
图18b例示了当处于图18a中所示A/N状态的CC序列(PCC,SCC)改变为(SCC,PCC)时的A/N状态映射方法。
当提出的PCC回退方法、方法1/1a和方法2/2a/2b所应用于的“显式ACK/NACK选择”被执行,以发送多个ACK/NACK状态时,可以在使得PUCCH资源开销最小化的同时有效地发送ACK/NACK状态。
此外,可以考虑既使用链接至对PCC进行调度的PDSCH的隐式PUCCH资源又使用链接至对S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隐式PUCCH资源的ACK/NACK选择方法。当通过任意MIMO发送模式CC发送两个CW(或两个TB)时,对CC进行调度的PDCCH,即,DCI格式,具有相对较大的净荷),由此该PDCCH可以被编码至比2CCE聚合等级更高的等级。因而,当通过MIMO发送模式CC发送两个CW(或两个TB)时,可以考虑使用分别链接至对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最低CCE索引nPDCCH和下一个索引nPDCCH+1的两个隐式PUCCH资源(即,隐式PUCCH资源#1和#2)。当通过MIMO模式CC或者非MIMO模式CC发送单个CW(或单个TB)时,可以考虑仅使用链接至对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最低CCE索引nPDCCH的一个隐式PUCCH资源(即,隐式PUCCH资源#1)。为了便于说明,将该条件称为“条件#1”。
当生成了考虑在所有MIMO模式CC中发送两个CW的A/N状态映射表后通过任意MIMO模式CC发送单个CW时,可以考虑重复使用该映射表的某部分(优选的是,该映射表的一半)的方法。具体而言,可以将具有ACK或NACK的、用于在MIMO模式CC中发送单个CW的两个A/N状态映射至AA、AN、NA和NN四个A/N状态中的两个,以在相应的CC中发送两个CW。考虑到在LTE中用于单个CW发送的PUCCH格式1a/1b的ACK/NACK星座图,可以将针对MIMO模式CC的单个CW的A和N分别映射至相应CC的两个CW的AA和NN(Alt1)。此外,当发送单个CW时,可以将该CW看做在发送两个CW的情况下的第一CW,并将第二CW处理为NACK。亦即,MIMO模式CC的单个CW的A和N可以分别映射至相应CC的两个CW的AA和NN(Alt2)。
假设在本说明书中采用Alt1,除非另有说明。这里,当在上述条件下发送单个CW时,可以仅使用链接至对MIMO模式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最低CCE索引的隐式PUCCH #1。因而,不能将针对相应CC设置了AA或NN的A/N状态映射/发送到隐式PUCCH #2,该隐式PUCCH #2链接至对相应CC进行调度的PDCCH(即,链接至相应CC)。当将该方法概括为“方法3”时,用于任意MIMO模式CC的单个CW发送的A/N状态不能被映射/发送到链接至相应CC的隐式PUCCH#2。
在该条件下,可以如下设置用于基于隐式PUCCH资源的ACK/NACK选择的A/N状态映射规则。
1)对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的应用
将其中针对PCC设置A、N或AA、AN、NA、NN并针对其余CC设置N/D或NN/D的A/N状态映射至PCC PUCCH#1。
2)对所提出的方法1的应用
针对PCC设置了D并针对其余CC设置了N/D或NN/D的A/N状态未被发送和映射到任何PUCCH资源。
3)对隐式PUCCH资源映射的应用(“隐式映射规则”)。
针对任意CC设置了N/D或NN/D的A/N状态不能被映射/发送到链接至相应CC的任何隐式PUCCH资源。
4)对所建议的方法3的应用
用于针对MIMO模式CC发送单个CW的A/N状态(例如针对相应CC的两个CW设置了AA和NN的A/N状态)不能被映射/发送到链接至相应CC的隐式PUCCH#2。
如上参照图11所述,可以通过RRC信令按照UE专用的方式分配在LTE-A中由UE聚合的DL CC集合。当使用RRC信令重新配置该DL CC集合时,由于BS识别出的DL CC集合(或者DL CC的数量)与在重新配置时段中UE识别出的DL CC集合(或者DL CC的数量)不同,因此可能不能正常执行A/N反馈相关操作。然而,即使通过RRC信令改变了DL CC集合从而使得用于A/N选择的映射规则(例如映射表)将发生变化,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也能够防止至少针对PCC A/N状态的BS与UE之间的失配(misalignment)。此外,与Alt2不同地,即使DL CC集合通过RRC信令从多个DL CC改变为一个PCC,Alt1也能够防止针对PCC A/N状态映射的BS与UE之间的失配,而不管针对该PCC发送了两个CW(或两个TB)还是单个CW(或单个TB)。
图19例示了当PCC和SCC均设置为MIMO模式(即,需要发送四个A/N状态)时的A/N状态映射方法。该映射方法使用针对PCC的两个CW(或两个TB)为ACK/NACK占用的两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PCC PUCCH#1和#2)和针对SCC的两个CW(或两个TB)为ACK/NACK占用的两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SCCPUCCH#1和#2)。PCC PUCCH#1和#2可以隐式地给出。SCC PUCCH#1和#2可以隐式地或显式地给出。
参照图19,通过应用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和方法1将A/N状态映射至PCCPUCCH#1。然后,根据隐式映射规则和方法3,将其余A/N状态映射至其余三个资源(PCC PUCCH#2、SCC PUCCH#1和SCC PUCCH#2)。具体而言,在PCC的单个CW发送情况下使用的A/N状态(亦即,针对两个PCC CW的A/N状态AA和NN)未被映射到PCC PUCCH#2。类似地,在SCC的单个CW发送情况下使用的A/N状态(亦即,两个SCC CW的A/N状态AA和NN)未被映射到SCC PUCCH#2。
图20例示了当两个CC分别设置为MIMO和非MIMO发送模式(即,需要发送三个A/N状态)时的A/N状态映射方法。该映射方法使用针对MIMO模式CC(以下称为MCC)的两个CW(或两个TB)为ACK/NACK占用的两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MCC PUCCH#1和#2)和针对非MIMO模式CC(以下称为非MCC)的CW(或TB)为ACK/NACK占用的一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非MCC PUCCH)。可以显式地或隐式地给出这些PUCCH资源。
参照图20,考虑MIMO模式下的PCC,通过使用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可以将针对MCC+非MCC的A/N状态AA+N/D、AN+N/D、NA+N/D和NN+N/D映射至MCC PUCCH #1。此外,考虑非MIMO模式下的PCC,通过使用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可以将针对MCC+非MCC的A/N状态NN/D+A(或NN/DD+A)和NN/D+N(或NN/DD+N)映射至非MCC PUCCH(Alt a)。
这里,当NN+N/D(即NNN和NND)映射至MCC PUCCH#1,而NN/D+N(即NNN和DN(或DDN))映射至MCC+非MCC的非MCC PUCCH时,如上所述,重复特定状态(例如,NN+N),并且BS需要对该特定状态执行盲解码。此外,由于相同的A/N状态(即,NN+N)被重复地映射到不同的PUCCH资源,因此浪费了能够由UE向BS发送的一个A/N状态。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将NN+N/D映射至MCC PUCCH#1,并且仅将来自NN/D+N(或NN/DD+N)的D+N(或DD+N)映射至非MCC PUCCH(Alt b)。根据Alt b,由于仅来自NN/D+N(NN/DD+N)的D+N(或DD+N)在非MCC PUCCH上发送,因此能够正确地反馈是否针对MCC设置了DTX。因而,当PCC按照针对PCC的DTX反馈而工作在MIMO模式下时,Alt b是有利的。相反,可以考虑将NN+N/D映射至MCC PUCCH #1和仅将来自NN+N/D的NN+D映射至非MCCPUCCH的方法(Alt c)。根据Alt c,由于仅来自NN+N/D的NN+D在MCC PUCCH上发送,因此能够正确地反馈是否针对非MCC设置了DTX。因而,当PCC按照针对PCC的DTX反馈而工作在非MIMO模式下时,Alt c是有利的。
当将该方法概括为“方法1b”时,如果针对特定CC(即,XCC)设置了的A、N或AA、AN、NA、NN并针对其他CC设置了N/D或NN/D的A/N状态被映射到链接至该XCC的隐含PUCCH#1,则可以将针对该XCC设置了D并针对所有其余CC设置了N或NN的A/N状态映射/发送到链接至这些其余CC的隐含PUCCH资源#1中的一个。如果在将XCC看做PCC的情况下采用了方法1b,则可以不应用所提出的方法1。
从而,在应用了Alt a、Alt b和Alt c中任意一种的情况下无论将PCC设置为MIMO模式还是非MIMO模式,都能够执行所提出的PCC回退操作。根据本发明,可以执行正常操作,而至少在RRC重新配置时段中至少针对PCC A/N状态在BS与UE之间不存在不一致。随后,根据隐含映射规则和方法3,映射针对MCC+非MCC的其余三个A/N状态AA+A、AN+A和NA+A。具体而言,在MCC的单个CW(或TB)发送情况下使用的A/N状态,即针对MCC的两个CW(或两个TB)设置了AA和NN的A/N状态,未被映射至MCC PUCCH#2。
表7、8和9示出了根据图20的映射方法的A/N状态映射表。表7、8和9分别对应于Alt 1、Alt 2和Alt3。表7、8和9示出了针对执行了PCC回退的ACK/NACK选择的一些A/N状态。在本发明中可以任意定义用于发送其余ACK/NACK状态的PUCCH资源与比特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亦即,在本发明中“并不关心”用于发送其余ACK/NACK状态的PUCCH资源与比特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7、8和9示出了使用三个PUCCH资源执行ACK/NACK选择的情形。
表7
表8
表9
这里,HARQ-ACK(0)表示对MCC的CW1(或TB1)的ACK/NACK/DTX响应,而HARQ-ACK(1)表示对MCC的CW2(或TB2)的ACK/NACK/DTX响应。HARQ-ACK(2)表示对非MCC的CW(或TB)的ACK/NACK/DTX响应。ACK/NACK/DTX响应包括ACK、NACK以及DTX或NACK/DTX。如果MCC是PCC,则非MCC是SCC。另一方面,如果非MCC是PCC,则MCC是SCC。在这些表中,NACK包括NACK、DTX或NACK/DTX。n(1) PUCCH,i(i=0,1,2)表示为ACK/NACK选择占用的多个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0表示针对MCC的CW1(或TB1)为ACK/NACK占用的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2表示针对非MCC的CW(或TB)为ACK/NACK占用的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i(i=0,1,2)可以根据LTE方法显式地给出或隐式地给出(参见公式1)。使用隐式PUCCH资源发送与ACK/NACK状态相对应的数据比特b(0)b(1)。可以使用PUCCH格式1b发送数据比特b(0)b(1)。在该情况下,PUCCH资源表示PUCCH格式1b的PUCCH资源。
图21示出了当PCC和SCC均被设置为非MIMO发送模式(即,需要发送两个A/N)时的A/N状态映射方法。该映射方法使用针对PCC的CW(或TB)为ACK/NACK占用的一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PCC PUCCH)和针对SCC的CW(或TB)为ACK/NACK占用的一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SCC PUCCH)。PCC PUCCH可以隐式地给出。SCC PUCCH可以显式地或隐式地给出。
参见图21,通过使用以上提出的PCC回退方法,可以将A/N状态映射至PCCPUCCH,并且可以使用所提出的方法1b将针对PCC+SCC设置了D+N的A/N状态映射至SCC PUCCH。然后,可以根据上述隐式映射规则来映射PCC+SCC的其余两个A/N状态A+A和N/D+A。
表10示出了根据图21的方法的A/N状态映射表。表10示出了针对执行了PCC回退的ACK/NACK选择的一些A/N状态。在本发明中可以任意定义用于发送其余ACK/NACK状态的PUCCH资源与比特值之间的映射关系。亦即,在本发明中“并不关心”用于发送其余ACK/NACK状态的PUCCH资源与比特值之间的映射关系。表10示出了使用两个PUCCH资源执行ACK/NACK选择的情形。
表10
这里,HARQ-ACK(0)表示对PCC的CW(或TB)的ACK/NACK/dTX响应,而HARQ-ACK(1)表示对SCC的CW(或TB)的ACK/NACK/DTX响应。ACK/NACK/DTX响应包括ACK、NACK以及DTX或NACK/DTX。n(1) PUCCH,i(i=0,1)表示为ACK/NACK选择占用的多个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0表示针对PCC的CW(或TB)为ACK/NACK占用的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2表示针对SCC的CW(或TB)为ACK/NACK占用的PUCCH资源索引。n(1) PUCCH,0可以或隐式地给出(参见公式1)。n(1) PUCCH,1可以显式地或隐式地给出。可以使用PUCCH格式1b发送数据比特b(0)b(1)。在该情况下,PUCCH资源表示PUCCH格式1b的PUCCH资源。
作为使用隐式PUCCH资源的另一种ACK/NACK选择方法,当CC被设置为MIMO发送模式时,可以考虑使用分别链接至对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最低CCE索引nPDCCH和下一索引nPDCCH+1的两个隐式PUCCH #1和#2的方法,而与所发送的CW的数量无关。此外,在非MIMO CC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仅使用链接至对相应CC进行调度的PDCCH的最低CCE索引nPDCCH的一个隐式PUCCH #1。在该情况下,不必对隐式PUCCH #2应用所提出的方法3。换言之,只要A/N状态观察到该隐式映射规则,就可以将在针对任意模式CC的单个CW发送情况下使用的A/N状态(例如,针对相应CC的两个CW设置了AA和NN的A/N状态)映射/发送到任何隐式PUCCH资源或者使用任何隐式PUCCH资源进行映射/发送。为了便于说明,将该条件称为“条件_#2”。
在该条件下,可以通过排除所提出的方法3来如下设置用于基于隐式PUCCH资源的ACK/NACK选择的A/N状态映射规则。
1)对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的应用
将其中针对PCC设置A、N或AA、AN、NA、NN并针对其余CC设置N/D或A/N的A/N状态映射至PCC PUCCH #1。
2)对所提出的方法1或方法1b的应用
方法1:针对PCC设置了D并针对其余CC设置了N/D或NN/D的A/N状态未被发送和映射到任何PUCCH资源。
方法1b:当针对特定CC(即XCC)设置了A、N或AA、AN、NA、NN并针对所有的其余CC设置了N/D或NN/D的A/N状态被映射到链接至XCC的隐式PUCCH#1并被发送时,针对XCC设置了D并针对其余CC设置了N或NN的A/N状态可以映射/发送到链接至其余CC的隐式PUCCH #1中的一个,或者使用链接至其余CC的隐式PUCCH #1中的一个进行映射/发送。这里,XCC可以是PCC。
3)对隐式PUCCH资源映射的应用(“隐式映射规则“)
针对任意CC设置了N/D或NN/D的A/N状态不能被映射/发送到链接至相应CC的任何隐式PUCCH资源。
4)对使A/N错误最小化的星座图映射(“类灰度映射”)的应用
对映射至任意PUCCH资源星座图上的相邻符号的A/N状态映射为使得A/N错误最小化(即,在A/N状态之间的错误检测的情况下使得A到N/D的错误或者N/D到A的错误最小化)。
图22例示了当PCC和SCC均被设置为MIMO模式时将A/N状态映射至从多个PUCCH资源中选择的一个PUCCH资源的方法(ACK/NACK选择方法)。该映射方法使用针对PCC的两个CW(或两个TB)为ACK/NACK占用的两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PCC PUCCH #1和#2)和针对SCC的两个CW(或TB)为ACK/NACK占用的两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SCC PUCCH#1和#2)。PCC PUCCH#1和#2可以隐式地给出。SCC PUCCH#1和#2可以显式地或隐式地给出。
参照图22,通过使用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和方法1将A/N状态映射至PCCPUCCH#1。然后,根据隐式映射规则和类灰度映射将其他A/N状态映射至另外三个资源。
图23例示了当两个CC分别被设置为MIMO模式和非MIMO模式时将A/N状态映射至从多个PUCCH资源中选择的一个PUCCH资源的方法。该映射方法使用针对MIMO模式CC(以下称为MCC)的两个CW(或两个TB)为ACK/NACK占用的两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MCC PUCCH#1和#2)和针对非MIMO模式CC(以下称为非MCC)的CW(或TB)为ACK/NACK占用的一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非MCC PUCCH)。PCC PUCCH可以显式地或隐式地给出。
参见图23,可以考虑以下A/N状态映射,该状态映射考虑到MIMO模式下的PCC而将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应用于MCC PUCCH#1,并且还考虑非MIMO模式下的PCC而将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应用于非MCC PUCCH(应用Alt a)。这里,考虑将XCC作为MCC以应用所提出的方法1b(特别是,当PCC设置为MIMO模式时),可以将NN+N/D映射至MCC PUCCH#1,并针对MCC+非MCC而将D+N映射至非MCC PUCCH。相反,考虑将XCC作为非MCC(特别是,当将PCC设置为非MIMO模式时),可以将NN/D+N映射至非MCC PUCCH,并针对MCC+非MCC将NN+D映射至MCC PUCCH#1(应用Alt b和Alt c)。在应用了Alt a、Alt b和Alt c的任意一种的情况下无论将PCC设置为MIMO模式还是非MIMO模式,都能够执行所提出的PCC回退操作。根据本发明,可以执行正常操作,而至少在RRC重新配置时段中至少针对PCC A/N状态在BS与UE之间不存在不一致。随后,可以根据隐式映射规则和类灰度映射对其余A/N状态进行映射。
图24例示了当PCC和SCC均被设置为非MIMO模式时将A/N状态映射至从多个PUCCH资源中选择的PUCCH资源的方法。该映射方法使用针对PCC的CW(或TB)为ACK/NACK占用的一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PCC PUCCH)和针对SCC的CW(或TB)为ACK/NACK占用的一个PUCCH资源(以下称为SCC PUCCH)。该PCC PUCCH可以隐式地给出。该SCC PUCCH可以显式地或隐式地给出。
参见图24,通过将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应用于PCC PUCCH并将所提出的方法1b应用SCC PUCCH,可以映射针对PCC+SCC设置了D+N的A/N状态。随后,可以根据隐式映射规则和类灰度映射对其他A/N状态进行映射。在该情况下,最终A/N状态映射结果可以类似于或等于基于上述条件#1的A/N状态映射结果。
作为使用隐式PUCCH资源的另一个ACK/NACK选择方法,可以考虑仅使用链接至对任意CC进行调用的PDCCH的最低CCE索引nPDCCH的隐式PUCCH资源而与CC的发送模式无关的方法。此外,当MIMO模式CC的数量为M时,可以考虑与该隐式PUCCH资源一起使用M个显式PUCCH资源。在该情况下,不必应用/观察所提出的方法3和针对显式PUCCH资源的隐式映射规则。为了便于说明,将该条件称为“条件#3”。
在该条件下,可以通过排除所提出的方法3和该隐式映射规则而如下设置用于基于隐式PUCCH资源的ACK/NACK选择的A/N状态映射规则。
1)对所提出的PCC回退方法的应用
其中针对PCC设置A、N或AA、AN、NA、NN并针对所有的其余CC设置N/D或A/N的A/N状态被映射至PCC PUCCH#1。
2)对所提出的方法1或方法1b的应用
方法1:针对PCC设置了D并针对所有的其余CC设置了N/D或NN/D的A/N状态未被发送和映射到任何PUCCH资源。
方法1b:当针对特定CC(即XCC)设置了A、N或AA、AN、NA、NN并针对所有的其余CC设置了N/D或NN/D的A/N状态被映射到链接至XCC的隐式PUCCH#1并被发送时,针对XCC设置了D并针对所有的其余CC设置了N或NN的A/N状态可以映射/发送到链接至其余CC的隐式PUCCH#1中的一个。这里,XCC可以是PCC。
3)对使A/N错误最小化的星座图映射(“类灰度映射”)的应用
对映射至任意PUCCH资源星座图上的相邻符号的A/N状态映射为使得A/N错误最小化(即,在A/N状态之间的错误检测的情况下使得A到N/D的错误或者N/D到A的错误最小化)。
基于以上映射规则,三种情况(PCC和SCC都被设置为MIMO模式的情况、两个CC分别设置为MIMO和非MIMO模式的情况,以及PCC和SCC都被设置为非MIMO模式的情况)的A/N状态映射结果可以类似于或者等于基于以上条件#2的A/N状态映射结果(图22、23和24)。
图25示出了能够适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BS和UE。如果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中继站,则在回程链路上进行BS与中继站之间的通信,并在接入线路上进行中继站与UE之间的通信。因而,图中所示的BS和UE可以根据环境情况用中继站代替。
参见图25,无线通信系统包括BS 100和UE 120。该BS 100包括处理器112、存储器114和射频(RF)单元116。处理器112可以配置为使得其实现本发明所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14连接至处理器112并存储与处理器112的操作有关的信息。RF单元116连接至处理器112并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UE 120可以配置为使得其实现本发明所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UE包括处理器122、存储器124和RF单元126。处理器112可以配置为使得其实现本发明提出的过程和/或方法。存储器124连接至处理器122并存储与处理器122的操作有关的信息。RF单元126连接至处理器122并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BS 100和/或UE 120可以包括单个天线或多个天线。
通过以预定方式组合本发明的元素和特征来实现上述实施方式。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可以选择性考虑各个元素或特征。可以不与其他元素或特征相结合来实现各个元素或特征。此外,某些结构元素和/或特征可以彼此结合,以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改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一个实施方式的某些元素或特征可以包括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或者可以用另一个实施方式的相应结构元素或特征来代替。明显的是,在本申请提交后,可以对彼此不明确相关的权利要求进行组合以提供实施方式,或者可以通过修改而增加新的权利要求。
已经基于基站与用户设备之间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基站是指网络的执行与移动台的直接通信的终端节点。被描述为由基站执行的特定操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基站的上级节点来执行。换言之,明显的是,用于与包括基站以及之外的多个网络节点的网络中的移动台进行通信的各种操作可以由该基站执行或者由除了该基站以外的网络节点执行。基站可以用诸如固定站、Node B、eNode B(eNB)和接入点(AP)之类的术语来代替。此外,用于设备可以用诸如用户站(SS)、移动用户站(MSS)、移动终端(MT)和终端之类的术语代替。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用例如硬件、固件、软件或他们的组合之类的多种手段来实现。在硬件配置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中的一种或更多种来实现。
在固件或软件配置中,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由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模块、过程或功能中的一种类型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存储在存储器单元中并随后可以由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单元可以位于处理器内部或外部以通过公知的各种手段向处理器发送数据并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特性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用除了本文所描述的形式以外的其他具体形式来实现。因此,以上描述从各个方面应当被解释为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当由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确定,并且落入本发明的等效范围的所有变化也意在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可以用在例如UE、中继站、BS等的无线通信系统中。
Claims (6)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利用配置有包括的主小区和辅小区的多个小区的通信设备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包括表1的关系从多个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中选择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0)和HARQ-ACK(1)相对应的PUCCH资源;以及
使用所选择的PUCCH资源发送与所述HARQ-ACK(0)和所述HARQ-ACK(1)相对应的b(0)b(1),其中,所述b(0)b(1)是根据包括表1的所述关系给定的,
表1
其中,所述HARQ-ACK(0)表示对与所述主小区有关的数据块的ACK/非确认NACK/不连续发送DTX响应,所述HARQ-ACK(1)表示对与所述辅小区有关的数据块的ACK/NACK/DTX响应,n(1) PUCCH,i(i=0,1)表示所述多个PUCCH资源,n(1) PUCCH,0表示链接至所述主小区上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PUCCH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HARQ-ACK(0)为DTX而所述HARQ-ACK(1)为NACK,则不执行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主小区包括主分量载波PCC,而所述辅小区包括辅分量载波SCC。
4.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配置有包括主小区和辅小区的多个小区并被配置为发送上行控制信息的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
射频RF单元;以及
处理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根据包括表1的关系从多个PUCCH资源中选择与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HARQ-ACK(0)和HARQ-ACK(1)相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并使用所选择的PUCCH资源发送与所述HARQ-ACK(0)和所述HARQ-ACK(1)相对应的b(0)b(1),其中,所述b(0)b(1)是根据包括表1的所述关系给定的,
表1
其中,所述HARQ-ACK(0)表示对与所述主小区有关的数据块的ACK/非确认NACK/不连续发送DTX响应,所述HARQ-ACK(1)表示对与所述辅小区有关的数据块的ACK/NACK/DTX响应,n(1) PUCCH,i(i=0,1)表示所述多个PUCCH资源,n(1) PUCCH,0表示链接至所述主小区上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PUCCH资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如果所述HARQ-ACK(0)为DTX而所述HARQ-ACK(1)为NACK,则不执行发送。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中,所述主小区包括主分量载波PCC,而所述辅小区包括辅分量载波SCC。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89783.2A CN103929287B (zh) | 2010-06-16 | 2011-06-16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201410189820.XA CN103929288B (zh) | 2010-06-16 | 2011-06-16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5554410P | 2010-06-16 | 2010-06-16 | |
US61/355,544 | 2010-06-16 | ||
US36574710P | 2010-07-19 | 2010-07-19 | |
US61/365,747 | 2010-07-19 | ||
US37973710P | 2010-09-03 | 2010-09-03 | |
US61/379,737 | 2010-09-03 | ||
PCT/KR2011/004432 WO2011159121A2 (ko) | 2010-06-16 | 2011-06-16 |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89783.2A Division CN103929287B (zh) | 2010-06-16 | 2011-06-16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201410189820.XA Division CN103929288B (zh) | 2010-06-16 | 2011-06-16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74400A CN102474400A (zh) | 2012-05-23 |
CN102474400B true CN102474400B (zh) | 2014-10-01 |
Family
ID=45348760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80003215.3A Active CN102474400B (zh) | 2010-06-16 | 2011-06-16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201410189820.XA Active CN103929288B (zh) | 2010-06-16 | 2011-06-16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201410189783.2A Active CN103929287B (zh) | 2010-06-16 | 2011-06-16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89820.XA Active CN103929288B (zh) | 2010-06-16 | 2011-06-16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N201410189783.2A Active CN103929287B (zh) | 2010-06-16 | 2011-06-16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7) | US8526387B2 (zh) |
EP (4) | EP2750321B1 (zh) |
JP (4) | JP5866347B2 (zh) |
KR (4) | KR101779438B1 (zh) |
CN (3) | CN102474400B (zh) |
ES (1) | ES2910368T3 (zh) |
WO (1) | WO2011159121A2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42944A (zh) * | 2018-02-28 | 2020-06-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将调制符号的映射到分配子帧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49258B (zh) * | 2009-03-17 | 2014-02-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信号编码方法及装置 |
US9401779B2 (en) | 2009-03-29 | 2016-07-2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2036305B (zh) | 2009-09-30 | 2014-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CN102714569B (zh) * | 2010-01-11 | 2016-04-13 | 韩国电子通信研究院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载波聚集 |
KR101775531B1 (ko) * | 2010-03-23 | 2017-09-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의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215090A (zh) * | 2010-04-02 | 2011-10-12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mimo传输发送和接收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 |
JP2013535925A (ja) * | 2010-08-13 | 2013-09-1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上り応答信号を伝送する方法、移動端末及びマルチキャリア通信システム |
US8891348B2 (en) * | 2010-09-15 | 2014-11-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
MX2013003242A (es) * | 2010-09-20 | 2013-09-26 | Fujitsu Ltd | Metodo para transmitir señales de respuesta de enlace ascendente, estacion de base, estacion movil y sistema de comunicacion. |
CN101958778B (zh) * | 2010-09-28 | 2015-1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正确/错误应答消息的映射方法及终端 |
EP2629445B1 (en) * | 2010-10-11 | 2021-08-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EP2634947B1 (en) * | 2010-10-28 | 2017-10-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
KR101808820B1 (ko) | 2010-11-03 | 2017-12-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캐리어 집적 다운링크 tdd 시스템에서의 수신확인 정보 생성 및 전력 제어 |
US9380490B2 (en) * | 2010-11-08 | 2016-06-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
US9497773B2 (en) | 2012-02-08 | 2016-11-15 | QUALO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uplink MIMO communication |
US9516609B2 (en) | 2010-11-08 | 2016-12-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transmission |
KR101191216B1 (ko) * | 2010-11-24 | 2012-10-1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수신방법 및 기지국 |
US9258832B2 (en) * | 2011-10-11 | 2016-02-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data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2217646B1 (ko) * | 2012-05-24 | 2021-02-19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
KR20130125695A (ko) | 2012-05-09 | 2013-11-19 | 주식회사 팬택 | 인터밴드 tdd 전송 방식에서 채널 셀렉션 전송을 위한 harq-ack 인덱스 매핑 및 업링크 자원 할당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8953635B2 (en) * | 2012-05-17 | 2015-02-10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
WO2013175691A1 (ja) * | 2012-05-23 | 2013-11-28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および送信方法 |
CN104272834B (zh) * | 2012-05-31 | 2018-01-16 | 松下电器(美国)知识产权公司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发送方法以及接收方法 |
CN103609188B (zh) * | 2012-06-12 | 2017-11-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载波资源配置方法、上行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
WO2014017746A1 (ko) * | 2012-07-27 | 2014-01-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Harq 수행 방법 및 단말 |
WO2014021631A1 (ko) * | 2012-07-31 | 2014-02-0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하향링크 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와, 하향링크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
US8923880B2 (en) * | 2012-09-28 | 2014-12-30 | Intel Corporation | Selective joinder of user equipment with wireless cell |
US20150296509A1 (en) * | 2012-11-23 | 2015-10-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ceiving control signal,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JP6234670B2 (ja) * | 2012-11-30 | 2017-11-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上り制御情報送信方法 |
US9584300B2 (en) | 2013-01-03 | 2017-02-28 | Lg Electronics Inc. | Configuring uplink subframes and controlling power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when the DCI format has first or second identifiers |
EP2983306B1 (en) * | 2013-04-05 | 2020-02-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04811283A (zh) * | 2014-01-23 | 2015-07-29 | 夏普株式会社 | 物理上行链路信道配置方法以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US10735170B2 (en) | 2014-08-06 | 2020-08-04 | Lg Electronics Inc. | ACK/NACK feedback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
CN106797652B (zh) * | 2014-10-17 | 2020-04-14 | 夏普株式会社 | 终端装置 |
CN107079387B (zh) * | 2014-11-06 | 2020-08-21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无线电终端、无线电站及其方法 |
JP6684287B2 (ja) * | 2015-01-09 | 2020-04-22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制御情報を送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CN107113152B (zh) * | 2015-01-15 | 2021-03-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载波聚合系统中去除pucch组的最后pucch资源的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6123393A1 (en) | 2015-01-28 | 2016-08-0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Downlink control signaling |
MY182077A (en) * | 2015-01-28 | 2021-01-18 | Sharp Kk | Terminal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integrated circuit |
CN107852295B (zh) * | 2015-04-10 | 2021-04-30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上行链路控制信道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JP6502531B2 (ja) * | 2015-05-13 | 2019-04-17 | ホアウェイ・テクノロジーズ・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ッド | ネットワークノード、ユーザデバイス、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08476521B (zh) * | 2015-11-03 | 2022-03-11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US9861239B1 (en) * | 2016-03-08 | 2018-01-09 | Harry Robinson | Toilet seat with sanitizing ultraviolet lamp |
EP4021120A1 (en) | 2016-03-30 | 2022-06-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educing latency in physical channels in an lte network |
US10541785B2 (en) * | 2016-07-18 | 2020-01-2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durations |
AU2017345518B2 (en) | 2016-10-21 | 2020-07-0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HARQ feedback for unscheduled uplink |
JP7187470B2 (ja) | 2017-03-24 | 2022-12-12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混合ヌメロロジーのためのpucch構造 |
US10285176B1 (en) | 2017-04-28 | 2019-05-07 | Sprint Communications Company L.P. | Wireless access point optimization of carrier aggregation using beamforming |
KR102288629B1 (ko) * | 2017-05-04 | 2021-08-1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ES2926500T3 (es) * | 2017-06-09 | 2022-10-26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étodo de asignación de ancho de banda y aparato |
CN115765923A (zh) | 2017-08-04 | 2023-03-07 | 韦勒斯标准与技术协会公司 | 发送或接收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11527719B (zh) * | 2018-02-13 | 2021-12-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
CN110557835B (zh) * | 2018-06-04 | 2022-04-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通信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1435881B (zh) * | 2019-01-11 | 2021-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CN113645019B (zh) * | 2021-10-12 | 2021-12-17 | 成都诺比侃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方法、系统以及使用该系统的变电站环境监控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384078B1 (ko) * | 2007-01-10 | 2014-04-0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애크/내크 채널 자원을 할당하고시그널링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08120925A1 (en) | 2007-03-29 | 2008-10-0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of transmitting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08152495A1 (en) * | 2007-06-15 | 2008-12-18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harq error detection in coordination with radio link layer discarding |
RU2511540C2 (ru) * | 2007-10-02 | 2014-04-10 | Нокиа Сименс Нетворкс Ой |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ое обнаружение dtx ack/nack |
US8149702B2 (en) * | 2007-12-21 | 2012-04-03 | Mediatek Inc. | Multi-mode bit rate processor |
KR100905385B1 (ko) * | 2008-03-16 | 2009-06-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신호의 효율적인 전송방법 |
US8942080B2 (en) | 2008-04-17 | 2015-01-27 |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of bundled ACK/NAK bits |
CN104601285A (zh) | 2008-12-30 | 2015-05-06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Wtru及在wtru中实施的方法 |
US8295253B2 (en) * | 2009-02-05 | 2012-10-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ACK transmission for uplink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release in LTE |
WO2010124238A2 (en) * | 2009-04-24 | 2010-10-2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for component carrier aggregation |
KR101759933B1 (ko) | 2009-05-07 | 2017-07-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Ack/nack을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1607336B1 (ko) * | 2009-06-07 | 2016-03-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b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461010B (zh) * | 2009-06-19 | 2015-02-11 | 黑莓有限公司 | 用于合并公共参考信号的用户代理以及对应网络 |
US8750143B2 (en) * | 2010-04-02 | 2014-06-10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Extend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UCI) reporting via the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PUCCH) |
US20110268001A1 (en) * | 2010-05-03 | 2011-11-03 | Lee Jung A | Method of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 feedback for aggregated carriers |
US8509155B2 (en) * | 2010-07-16 | 2013-08-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ultiplexing acknowledgement signals an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
EP2629445B1 (en) * | 2010-10-11 | 2021-08-1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EP2642682B1 (en) * | 2010-11-18 | 2021-07-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a device therefor |
US20120207109A1 (en) * | 2011-02-14 | 2012-08-1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ultiplexing of ACK/NACK and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on uplink control channel |
EP2515463B1 (en) * | 2011-04-19 | 2020-04-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in a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563322B (zh) * | 2011-05-24 | 2017-03-29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US9288018B2 (en) * | 2011-10-06 | 2016-03-15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HARQ-ACK information in a TDD system support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US9113463B2 (en) | 2011-11-04 | 2015-08-1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enhanced PDCCH |
US9094960B2 (en) * | 2012-05-30 | 2015-07-28 | Intel Corporation |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mapp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CA) |
-
2011
- 2011-06-16 CN CN201180003215.3A patent/CN102474400B/zh active Active
- 2011-06-16 EP EP14162504.6A patent/EP2750321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6-16 ES ES20211102T patent/ES2910368T3/es active Active
- 2011-06-16 KR KR1020177008006A patent/KR10177943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6-16 EP EP14162475.9A patent/EP2750320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6-16 US US13/383,311 patent/US8526387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6-16 KR KR1020167033273A patent/KR10172188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6-16 KR KR1020167021026A patent/KR101683598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6-16 CN CN201410189820.XA patent/CN103929288B/zh active Active
- 2011-06-16 JP JP2013515267A patent/JP5866347B2/ja active Active
- 2011-06-16 CN CN201410189783.2A patent/CN103929287B/zh active Active
- 2011-06-16 EP EP20211102.7A patent/EP3806368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6-16 EP EP11795987.4A patent/EP2453605B1/en active Active
- 2011-06-16 WO PCT/KR2011/004432 patent/WO2011159121A2/ko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6-16 KR KR1020127000704A patent/KR101646513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
- 2013-08-16 US US13/969,107 patent/US889147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3-18 JP JP2014054942A patent/JP5778813B2/ja active Active
- 2014-03-18 JP JP2014054943A patent/JP5813809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0-31 US US14/530,310 patent/US9191935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1-06 US US14/935,169 patent/US9628245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1-04 JP JP2016000058A patent/JP6023362B2/ja active Active
- 2016-09-06 US US15/256,966 patent/US972275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7-18 US US15/652,995 patent/US9912461B2/en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02-01 US US15/886,328 patent/US10419194B2/en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6)
Title |
---|
3GPP TSG RAN WG1.R1-081257.《3GPP TSG RAN WG1 Meeting#52bis》.2008, |
3GPP TSG RAN WG1.R1-101468.《3GPP TSG RAN WG1 Meeting#60》.2010, |
3GPP TSG RAN WG1.R1-103397.《3GPP TSG RAN WG1 Meeting#61》.2010, |
R1-081257;3GPP TSG RAN WG1;《3GPP TSG RAN WG1 Meeting#52bis》;20080404;第1页至第2页 * |
R1-101468;3GPP TSG RAN WG1;《3GPP TSG RAN WG1 Meeting#60》;20100226;第2页 * |
R1-103397;3GPP TSG RAN WG1;《3GPP TSG RAN WG1 Meeting#61》;20100514;第1页至第2页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42944A (zh) * | 2018-02-28 | 2020-06-2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将调制符号的映射到分配子帧的方法 |
CN111342944B (zh) * | 2018-02-28 | 2021-09-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将调制符号的映射到分配子帧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74400B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设备 | |
JP6431043B2 (ja) | 無線接続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制御情報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3329464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设备及其方法 | |
CN103098398B (zh) | 在多载波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设备和方法 | |
KR101802761B1 (ko) |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CN103109487B (zh) | 用于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641577A (zh) | 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3004116A (zh) | 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2934384A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130114098A (ko) |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CN103069738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发送接收确认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