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9171A - 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9171A
CN102469171A CN2010105393723A CN201010539372A CN102469171A CN 102469171 A CN102469171 A CN 102469171A CN 2010105393723 A CN2010105393723 A CN 2010105393723A CN 201010539372 A CN201010539372 A CN 201010539372A CN 102469171 A CN102469171 A CN 1024691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terminal node
interim
domain addresses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393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9171B (zh
Inventor
彭晋
乐利锋
周乃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393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691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69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1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91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917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系统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扩展性不佳、容易出现传输瓶颈的问题。该方法包括: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以及通过随机选取的第一中继节点将域名解析请求发送给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接收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对应反馈的域名解析结果;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所述域名解析结果中携带的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Description

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系统、一种中继服务器及一种中继节点设备。
背景技术
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需要通过分配给该终端设备的地址与其他终端设备传输消息。随着互联网Internet网络规模的日益膨胀,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的数目也越来越多,现有的IPv4地址资源已经十分紧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采用为终端设备分配临时IPv4地址技术或网络地址翻译(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这些技术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IPv4地址不足的状况,但同时也会增加地址解析处理方面的开销,导致部分高层协议失效的问题,并且无法从根本上解决IPv4地址资源即将耗尽的问题。采用128bit地址长度的IPv6协议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IPv6协议与IPv4协议相比,能够在安全性、网络管理、移动性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
然而,由于IPv4协议以及基于IPv4协议的应用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在IPv6协议完全替代IPv4协议之前,将会出现相当长的IPv4协议和IPv6协议共存的阶段。因此如何实现基于IPv4协议的节点(以下简称IPv4节点)和基于IPv6协议的节点(以下简称IPv6节点)之间高效无缝互通是保证能够平稳过渡到IPv6协议的关键技术。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专门组建了NGTRANS工作组开展对IPv4协议与IPv4协议过渡、以及不同协议节点之间互通问题的研究。
现有技术中实现IPv4节点与IPv6节点互通的方案主要有以下两种:
1、双协议栈(DualStack)技术。
双协议栈技术是使IPv6节点和IPv4节点兼容的最直接的方式,适用于主机、路由器等通信节点。支持双协议栈的IPv6节点与普通IPv6节点互通时使用IPv6协议栈,支持双协议栈的IPv6节点与普通IPv4节点互通时借助于4over6(在IPv4包头前附加一个IPv6包头)使用IPv4协议栈。如附图1所示,当支持双协议栈的IPv6节点访问IPv4节点时,先向双栈服务器申请一个临时IPv4地址,同时从双栈服务器得到网关路由器(GWR,Gateway Router)的TEP(Tunnel EndPoint)IPv6地址。支持双协议栈的IPv6节点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4voer 6的IP包,4voer 6的IP包经过IPv6域传到网关路由器。网关路由器将4voer 6的IP包的IPv6包头去掉,将去除IPv6包头获得的IPv4的IP包通过IPv4域发送到IPv4节点。网关路由器需要记录IPv6源地址(即去掉的IPv6包头中的源地址)与临时IPv4地址之间的对应关系,以便反方向将IPv4节点发来的IP包转发到所述支持双协议栈的IPv6节点。
2、网络地址转换-协议转换(NAT-P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ProtocolTranslation)技术。
NAT-PT技术是一种实现普通IPv6节点和普通IPv4节点互通的方案,包括地址、协议在内的所有转换工作都是由网络设备来完成的。请参照附图2a所示,支持NAT-PT的网关路由器具有IPv4地址池,在从IPv6域向IPv4域转发数据包时,为待建立链接的两个节点中的普通IPv6节点分配一个临时IPv4地址。当IPv4域内的域名服务器(DNS,Domain Name Server)不能解析IPv6域名时主动向网关路由器发起解析请求,使用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来替换IPv6地址。
附图2b为NAT-PT的功能结构示意图。NAT用于IPv4和IPv6地址的映射转换,存储并维护着IPv4地址池;为将要建立的连接选择合适的地址;保持同一链接存续期间IPv4地址到IPv6地址的映射。PT用于在两种不同版本的协议之间进行转换,包括根据IPv4协议和IPv6协议在语义上的不同定义,对IP包的包头中的对应字段进行转换,并对上层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及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等进行适当转换,从而构建新的数据包。应用级网关ALG用于转换IP包负荷中包含IP地址的典型应用,其中DNS-ALG是双向NAT-TP必备的功能。
无论是DualStack技术还是NAT-PT技术都是基于网络侧来实现的,需要双协议栈地址服务器或DNS参与配合才能完成。不同协议域之间的路由配置较为复杂,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扩展性不佳;并且多数转换工作都是依赖网关路由器来完成的,随着互通流量的增加,网关路由器转换处理能力的制约将会导致在网关路由器处出现传输瓶颈,从而无法保证互通流量的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扩展性不佳、容易出现传输瓶颈的问题。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服务器、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和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包括: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以及通过随机选取的第一中继节点将域名解析请求发送给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接收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对应反馈的域名解析结果;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所述域名解析结果中携带的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包括:中继节点在注册时向其他节点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以及根据其他节点发来的测试指令,确定自身为测试指令中携带的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地址对应的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并将确定出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发送给发送所述测试指令的其他节点;中继节点发送服务质量指标值后,根据中继服务器的指示,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一种中继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发送单元,用于通过随机选取的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域名解析请求发送给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对应反馈的域名解析结果;选择单元,用于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域名解析结果中携带的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包括:能力上报单元,用于在注册时向其他节点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其他节点发来的测试指令,确定自身为测试指令中携带的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地址对应的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发送单元,用于将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发送给发送所述测试指令的其他节点;转换单元,用于发送单元发送服务质量指标值后,根据中继服务器的指示,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系统,包括:中继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以及通过随机选取的第一中继节点将域名解析请求发送给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接收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对应反馈的域名解析结果,所述域名解析结果中携带有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中继节点设备,用于在注册时向中继服务器或其他中继节点设备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后,根据中继服务器或其他中继节点设备发来的测试指令,确定自身为测试指令中携带的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地址对应的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并将确定出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发送给发送所述测试指令的中继服务器或其他中继节点设备;根据中继服务器的指示,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维护一个中继节点池,在接收到终端节点在有互通需求时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时,从中继节点池中选择出一个中继节点负责实现有互通请求的源终端节点和目标终端节点的报文转换,将原本由网关路由器负责处理的工作分散到多个中继服务器上,从而避免由于网关路由器处理能力的限制出现传输瓶颈问题;另外中继服务器或中继服务器所维护管理的各自对应的中继节点池中的中继节点是可以动态增减的,从而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双协议栈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图2a为现有NAT-PT技术的原理示意图;
图2b为现有NAT-PT的功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实现原理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节点设备上报自身能力的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UE1和UE2互通的详细流程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中继节点维护自身的中继节点池的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中继节点选择为UE1和UE2实现互通的第二中继节点的流程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UE1和UE2互通的详细流程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服务器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服务器中选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服务器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设备中转换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换单元中通话建立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转换单元中释放子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实现不同IP域终端节点之间互通的方案通常都依赖于网关路由器,由于网关路由器处理能力的限制往往会出现传输瓶颈问题。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是中继服务器并不负责分属不同IP域中的两个终端节点互通时的具体报文协议转换处理,而是管理并维护一个中继节点池,当终端节点存在互通需求时,从中继节点池中为该终端节点指定中继节点用以完成该终端节点互通时的具体报文协议转换处理。中继服务器根据中继节点池中各中继节点的能力信息、依据负载均衡等原则来选择中继节点,这样将实现不同IP域终端节点互通的工作被分散给多个中继节点,从而避免出现传输瓶颈问题。
下面结合各个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主要实现原理、具体实施方式及其对应能够达到的有益效果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实现原理流程如下:
步骤10,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在有互通需求时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该域名解析请求中携带有第二终端节点的IP地址;
步骤20,通过随机选取的第一中继节点将域名解析请求发送给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
步骤30,接收到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根据步骤20中的域名解析请求对应反馈的域名解析结果,所述域名解析结果中携带有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
步骤40,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中转。
附图3中的第一IP域和第二IP域可以为IPv4域或IPv6域,当第一IP域为IPv4域时,第二IP域为IPv6域,当第一IP域为IPv6域时,第二IP域为IPv4域。
附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分属于IPv6域和IPv4域的终端节点通过包含至少两个中继节点池中的任一中继节点实现互通,中继服务器RN-S用于管理并维护中继节点池,以及为有互通需求的终端节点从中继节点池中选择中继节点来实现具体报文协议转换处理。
具备网络地址翻译NAT能力的中继节点池中的节点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1、节点测量功能(NM,Node Measurement),具体为:
根据中继服务器或其他节点发送的测试指令,测试为分属不同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中转转换的服务质量值;以及向发送测试指令的节点上报测量结果。
较佳地,在具体测试时可以是单次任务,也可能是批量任务或周期性任务。测量对象可以是多个终端节点。
2、能力上报功能(CR,Capacity Report),具体为:
该节点注册后,向中继服务器或其他节点上报该节点的能力,节点能力包括CPU处理能力、内存尺寸、可用带宽、是否支持双协议栈、是否同意作为中继节点、网络资源的占用情况(包括与互联网的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到互联网或通过局域网连接到互联网、IP地址及端口)等;
能力报告消息的格式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0031543210000081
3、媒体中转服务器(MR,Media Relay),具体为:
具备IPv4和IPv6地址、端口的分配、修改和释放能力;接收终端节点发来的媒体面消息,以及根据中继服务器RN-S设定的转发策略,向不同IP域内的终端节点转发媒体消息。
具备上述功能的节点设备RN在接入网络时,上报自身能力的流程如附图5所示:
步骤501,节点设备注册时,向中继服务器RN-S发送能力报告消息,在该消息中包含用于表明该节点设备支持双协议栈的标识(即在IPstack字段中填入DUALStack)、同意自身作为中继节点的标识(即在Volunteer字段中填入TRUE);
步骤502,中继服务器RN-S接收到各节点设备发来的能力报告消息后,选择符合预设条件的节点加入中继节点池,通常预设条件至少应包括该节点设备支持双协议栈、且同意作为中继节点。还可以根据实际网络情况灵活地在预设增加一些附加项,例如且与互联网的连接方式为直接连接到互联网、或可用带宽超过第一设定阈值、或CPU处理能力超过第二设定阈值、或内存尺寸超过第三设定阈值等等,在这里不再详述。
下面将依据本发明上述发明原理,详细介绍两个实施例来对本发明方法的主要实现原理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说明。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由IPv4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UE1发起连接建立请求,请求与IPv6域中的第二终端节点UE2建立通话连接。UE1和UE2进行媒体互通的具体流程请参照附图6所示:
步骤601,UE1尝试与UE2通信,向自身所在的本地网络所在的IPv4域中的DNS发送携带有UE2的标识的域名解析请求;
步骤602,IPv4域中的DNS由于无法解析出UE2的IPv6地址,向UE1返回无效的域名解析响应,例如内容为空的域名解析响应;
步骤603,UE1由于无法从域名解析响应中获得有效的域名解析结果,因此判断出需要进行IPv4与IPv6互通操作,进入步骤604;
步骤604,UE1向中继服务器RN-S发送域名解析请求;
步骤605,RN-S从中继节点池中随机选取一个中继节点RN-NAT1作为域名解析代理,进入步骤606;
步骤606,RN-S向RN-NAT1转发域名解析请求;
步骤607,RN-NAT1向IPv6域中的DNS发送携带有UE2的标识的域名解析请求;
步骤608,IPv6域中的DNS向RN-NAT1返回域名解析响应,域名解析响应中携带有UE2的IPv6地址;
步骤609,RN-NAT1将域名解析结果反馈给RN-S;
步骤610,RN-S向中继节点池中的中继节点发送携带有UE1的IPv4地址和UE2的IPv6地址的测试指令,用于确定中继节点为UE1和UE2提供报文中转转换的服务质量QoS,这里为了简明期间,仅以两个中继节点RN-NAT1和RN-NAT2为例进行说明;
服务质量的衡量指标通常包括可用性、吞吐量、时延、时延变化(抖动)以及丢包率等,可以用其中一种指标或几种指标的组合来评价服务质量。
步骤611,RN-S根据各中继节点根据测试指令进行测试后上报的携带有确定出的服务质量指标值的测试结果,选择出为UE1和UE2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最高的中继节点RN-NAT2;
步骤612,RN-S指示RN-NAT2为UE2分配一个用于与UE1进行互通的临时IPv4地址;
步骤613,RN-NAT2为UE2分配一个临时IPv4地址,并将该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与步骤608域名解析响应中UE2的IPv6地址进行绑定,进入步骤614;
步骤614,RN-NAT2将为UE2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发送给RN-S;
步骤615,RN-S更新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在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增加为UE2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
步骤616,RN-S将RN-NAT2为UE2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以及RN-NAT2的IPv4地址发送给UE1;
步骤617,UE1根据RN-S发来的RN-NAT2的IPv4地址,向RN-NAT2发送通话建立请求,该通话建立请求中包含UE2的临时IPv4地址;
较佳地,在终端节点(例如UE1和UE2)共用一个IP地址进行信令交互和媒体交互的情况下,假定UE2的信令收发端口为a、UE1的媒体收发端口为b、UE1的信令收发端口为c、UE2的媒体收发端口为d。通话建立请求中具体包含UE2的临时IPv4地址、UE2的信令收发端口为a以及UE1的媒体收发端口为b。
步骤618,RN-NAT2接收到通话建立请求后,为UE1的媒体接收分配一个临时IPv6地址,并将该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与通话建立请求中UE1的IPv4地址进行绑定,然后并行进入步骤619和步骤621;
步骤619,RN-NAT2将为UE1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发送给RN-S;
步骤620,RN-S更新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在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增加为UE1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
步骤621,RN-NAT2将步骤618中通话建立请求中的UE2的临时IPv4地址替换为绑定的IPv6地址,将UE1的IPv4地址替换为步骤618中分配的IPv6地址,进入步骤622;
步骤622,RN-NAT2将替换地址后的通话建立请求发送给UE2,该媒体建立请求中包含UE2的IPv6地址和信令收发端口a、以及UE1的IPv6地址和媒体收发端口b;
步骤623,UE2向RN-NAT2返回通话建立响应,该通话建立响应中包含UE1的临时IPv6地址和信令收发端口c、UE2的IPv6地址和媒体收发端口d;
步骤624,RN-NAT2接收到通话建立响应后,将通话建立响应中UE1的临时IPv6地址替换为绑定的IPv4地址,将UE2的IPv6地址替换为绑定的临时IPv4地址,进入步骤625;
步骤625,RN-NAT2将替换地址后的通话建立响应发送给UE1,该通话建立响应中包含UE1的IPv4地址和信令收发端口c、UE2的IPv4地址和媒体收发端口d;
通过上述步骤617至步骤625,完成了建立通话所需的信令交互,之后UE1和UE2通过RN-NAT2建立用于进行媒体交互通话连接,当媒体交互完成后,进行步骤626,
步骤626,UE1向RN-NAT2发送通话结束请求;
步骤627,RN-NAT2接收到通话结束请求后,释放为UE2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和为UE1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并行地进入步骤628和步骤631;
步骤628,RN-NAT2向UE2发送通话结束请求;
步骤629,UE2向RN-NAT2反馈通话结束响应;
步骤630,RN-NAT2向UE1反馈通话结束响应;
步骤631,RN-NAT2向RN-S发送资源释放通知消息,该消息中包含为UE2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和为UE1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
步骤632,RN-S更新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在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删除为UE2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和为UE1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
显然,附图6中步骤626~步骤632中通话结束过程也可以是由UE2来发起的。
附图6在选择为UE1和UE2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高的中继节点时,是由中继服务器RN-S来集中进行选择的(请参照步骤610~步骤611),为了在IPv4和IPv6互通流量较大的情况下进一步减轻中继服务器RN-S的负担,也可以由中继节点来进行选择,具体如下:
如附图7a所示,每个中继节点都维护有自身的中继节点池,每个中继节点对应的中继节点池的建立过程与附图5中的步骤类似,是根据节点注册时,其他节点发来的能力报告消息建立的,从而形成了一个树状结构,最上层的根节点为中继服务器。为了简明起见,仅以三层结构的中继节点树为例进行说明,其中RN-Leader是处于管理层的中继节点,可以接收RN-S的指示,并有自身对应的中继节点池,RN-Leader1对应的中继节点池中有3个中继节点RN-NAT1、RN-NAT2、RN-NAT3;RN-Leader2对应的中继节点池中有3个中继节点RN-NAT4、RN-NAT5、RN-NAT6。
具体选择过程请参照附图7b所示。
步骤701,RN-S收到域名解析结果之后,向RN-Leader1和RN-Leader2发送选择指令;
步骤702,RN-Leader1和RN-Leader2接收到选择指令后,RN-Leader1和RN-Leader2分别对各自对应的中继节点池中的中继节点进行测试,测试各个中继节点为UE1和UE2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QoS指标值,并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出一个为UE1和UE2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最高的中继节点,这里假设服务质量指标为丢包率,RN-Leader1选择出的中继节点为RN-NAT1,RN-NAT2为UE1和UE2提供报文转换的丢包率为0.1%;RN-Leader2选择出的中继节点为RN-NAT6,RN-NAT6为UE1和UE2提供报文转换的丢包率为0.25%;具体测试过程与附图6中的步骤610类似,在这里不再详述。
步骤703,RN-Leader1和RN-Leader2分别将选择出的中继节点的标识、以及对应的服务质量指标值携带在选择响应中发送给中继服务器RN-S;
步骤704,中继服务器RN-S接收到选择响应后,将选择响应中包含的对应的服务质量指标值最高的中继节点标识对应的中继节点作为最终选定的为UE1和UE2提供报文中转转换的服务质量最高的中继节点,由于RN-NAT2的丢包率低于RN-NAT6的丢包率,说明RN-NAT2是为UE1和UE2提供报文中转转换的服务质量最高的中继节点,因此中继服务器RN-S将RN-NAT2作为选择出的中继节点。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由IPv6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UE1发起连接建立请求,请求与IPv4域中的第二终端节点UE2建立通话连接。UE1和UE2进行媒体互通的具体流程请参照附图8所示:
步骤801,UE1尝试与UE2通信,向自身所在的本地网络所在的IPv6域中的DNS发送携带有UE2的标识的域名解析请求;
步骤802,IPv6域中的DNS由于无法解析出UE2的IPv4地址,向UE1返回无效的域名解析响应,例如内容为空的域名解析响应;
步骤803,UE1由于无法从域名解析响应中获得有效的域名解析结果,因此判断出需要进行IPv4与IPv6互通操作,进入步骤804;
步骤804,UE1向中继服务器RN-S发送域名解析请求;
步骤805,RN-S从中继节点池中随机选取一个中继节点RN-NAT1作为域名解析代理,进入步骤806;
步骤806,RN-S向RN-NAT1转发域名解析请求;
步骤807,RN-NAT1向IPv4域中的DNS发送携带有UE2的标识的域名解析请求;
步骤808,IPv4域中的DNS向RN-NAT1返回域名解析响应,域名解析响应中携带有UE2的IPv4地址;
步骤809,RN-NAT1将域名解析结果反馈给RN-S;
步骤810,RN-S向中继节点池中的中继节点发送携带有UE1的IPv6地址和UE2的IPv4地址的测试指令,用于确定中继节点为UE1和UE2提供报文中转转换的服务质量QoS,这里为了简明期间,仅以两个中继节点RN-NAT1和RN-NAT2为例进行说明;
步骤811,RN-S根据各中继节点根据测试指令进行测试后上报的携带有确定出的服务质量指标值的测试结果,选择出为UE1和UE2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最高的中继节点RN-NAT2;
步骤812,RN-S指示RN-NAT2为UE2分配一个用于与UE1进行互通的临时IPv6地址;
步骤813,RN-NAT2为UE2分配一个临时IPv6地址,并将该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与步骤808域名解析响应中UE2的IPv4地址进行绑定,进入步骤814;
步骤814,RN-NAT2将为UE2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发送给RN-S;
步骤815,RN-S更新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在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增加为UE2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
步骤816,RN-S将RN-NAT2为UE2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以及RN-NAT2的IPv6地址发送给UE1;
步骤817,UE1根据RN-S发来的RN-NAT2的IPv6地址,向RN-NAT2发送通话建立请求,该通话建立请求中包含UE2的临时IPv6地址;
较佳地,在终端节点(例如UE1和UE2)共用一个IP地址进行信令交互和媒体交互的情况下,假定UE2的信令收发端口为a、UE1的媒体收发端口为b、UE1的信令收发端口为c、UE2的媒体收发端口为d。通话建立请求中具体包含UE2的临时IPv6地址、UE2的信令收发端口为a以及UE1的媒体收发端口为b。
步骤818,RN-NAT2接收到通话建立请求后,为UE1的媒体接收分配一个临时IPv4地址,并将该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与通话建立请求中UE1的IPv6地址进行绑定,然后并行进入步骤819和步骤821;
步骤819,RN-NAT2将为UE1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发送给RN-S;
步骤820,RN-S更新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在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增加为UE1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
步骤821,RN-NAT2将步骤818中通话建立请求中的UE2的临时IPv6地址替换为绑定的IPv4地址,将UE1的IPv4地址替换为步骤818中分配的IPv4地址,进入步骤622;
步骤822,RN-NAT2将替换地址后的通话建立请求发送给UE2,该媒体建立请求中包含UE2的IPv4地址和信令收发端口a、以及UE1的IPv4地址和媒体收发端口b;
步骤823,UE2向RN-NAT2返回通话建立响应,该通话建立响应中包含UE1的临时IPv4地址和信令收发端口c、UE2的IPv4地址和媒体收发端口d;
步骤824,RN-NAT2接收到通话建立响应后,将通话建立响应中UE1的临时IPv4地址替换为绑定的IPv6地址,将UE2的IPv4地址替换为绑定的临时IPv6地址,进入步骤625;
步骤825,RN-NAT2将替换地址后的通话建立响应发送给UE1,该通话建立响应中包含UE1的IPv6地址和信令收发端口c、UE2的IPv6地址和媒体收发端口d;
通过上述步骤817至步骤825,完成了建立通话所需的信令交互,之后UE1和UE2通过RN-NAT2建立用于进行媒体交互通话连接,当媒体交互完成后,进行步骤826,
步骤826,UE1向RN-NAT2发送通话结束请求;
步骤827,RN-NAT2接收到通话结束请求后,释放为UE2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和为UE1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并行地进入步骤828和步骤831;
步骤828,RN-NAT2向UE2发送通话结束请求;
步骤829,UE2向RN-NAT2反馈通话结束响应;
步骤830,RN-NAT2向UE1反馈通话结束响应;
步骤831,RN-NAT2向RN-S发送资源释放通知消息,该消息中包含为UE2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和为UE1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
步骤832,RN-S更新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在RN-NAT2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删除为UE2分配的临时IPv6地址和为UE1分配的临时IPv4地址。
附图8中选择为UE1和UE2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高的中继节点的步骤(请参照步骤810~步骤811)除了可以由中继服务器RN-S来执行之外,也可以由中继节点来完成,具体过程与附图7b类似,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分属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案中,中继服务器维护有一个中继节点池,在接收到终端节点在有互通需求时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时,从中继节点池中选择出一个中继节点负责实现有互通请求的源终端节点和目标终端节点的报文转换,为了获得更佳的服务质量,往往选择为有互通请求的源终端节点和目标终端节点的提供报文中转和转换服务质量较好的中继节点来负责源终端节点和目标终端节点的报文中转和转换。将原本由网关路由器负责处理的工作分散到多个中继服务器上,从而避免由于网关路由器处理能力的限制出现传输瓶颈问题;另外中继服务器或中继服务器所维护管理的各自对应的中继节点池中的中继节点是可以动态增减的,因此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系统更新简单,处理灵活。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服务器,如图9a所示,该中继服务器包括第一接收单元901、发送单元902、第二接收单元903和选择单元904,具体如下:
第一接收单元901,用于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
发送单元902,用于通过随机选取的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一接收单元901接收到的域名解析请求发送给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
第二接收单元903,用于接收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根据发送单元902发送的域名解析请求对应反馈的域名解析结果;
选择单元904,用于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接收单元903接收到的域名解析结果中携带的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较佳地,请参照附图9b,附图9a中的中继服务器还包括节点池确定单元905,用于接收节点注册时上报的能力信息,并根据节点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作为中继节点的节点,以及将选择出的节点加入中继节点池中。
请参照附图9b,在节点池确定单元905的基础上,附图9a中的选择单元904具体包括:
测试子单元906,用于对节点池确定单元905确定出的中继节点池中的中继节点进行测试,所述测试用于确定中继节点为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
选择子单元907,用于根据测试子单元906的测试结果,从所述中继节点池中选择为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最高的第二中继节点。
较佳地,请参照附图9c,附图9a中的中继服务器还包括指示单元908、第三接收单元909、增添记录单元910、通知单元911,其中:
指示单元908,用于指示选择单元904选择出的第二中继节点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一个临时第一IP域地址;
第三接收单元909,用于接收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指示单元908的指示发来的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增添记录单元910,用于在第三接收单元909接收到第二中继节点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后,在第二中继节点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增加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通知单元911,用于将选择单元904选择出的第二中继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三接收单元909接收到的第二中继节点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通知给第一终端节点。
较佳地,请参照附图9c,附图9a中的中继服务器还包括第四接收单元912和删除记录单元913,其中:
第四接收单元912,用于在第三接收单元909接收到第二中继节点发来的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后,接收第二中继节点发来的资源释放通知;
删除记录单元913,用于在第四接收单元912接收到资源释放通知后,在第二中继节点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删除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对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节点设备,请参照附图10a,该中继节点设备包括能力上报单元101、确定单元102、发送单元103和转换单元104,其中:
能力上报单元101,用于在注册时向其他节点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
确定单元102,用于根据其他节点发来的测试指令,确定自身为测试指令中携带的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地址对应的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
发送单元103,用于将确定单元102确定出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发送给发送所述测试指令的其他节点;
转换单元104,用于发送单元103发送服务质量指标值后,根据中继服务器的指示,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请参照附图10b,附图10a中的转换单元104具体包括通话建立子单元105和释放子单元106,其中:
通话建立子单元105,用于基于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建立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通话连接,所述通话连接用于承载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媒体交互;
释放子单元106,用于在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基于通话建立子单元105建立的通话连接媒体交互完毕后,释放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请参照附图10c,附图10b中的通话建立子单元105具体包括:
第一分配模块107,用于根据中继服务器的指示,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一个临时第一IP域地址;
第一绑定模块108,用于将第一分配模块107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与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进行绑定;
通知模块109,用于将第一分配单元107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通过所述其他节点通知第一终端节点;
第二分配模块110,用于在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终端节点发送的通话建立请求后,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一个临时第二IP域地址;
第二绑定模块111,用于将第二分配单元110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进行绑定;
第一地址替换模块112,用于将所述通话建立请求中第二终端节点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替换为第一绑定模块108绑定的第二IP域地址,且将所述通话建立请求中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替换为第二分配模块110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第一发送模块113,用于将第一地址替换模块112替换地址后的通话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二终端节点;
第二地址替换模块114,用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二终端节点反馈的通话建立响应后,将通话建立响应中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替换为第一绑定模块108绑定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且将所述通话建立请求中为第一终端节点的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替换为第二绑定模块111绑定的第一IP域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115,用于将第二地址替换模块114替换地址后的通话建立响应发送给第一终端节点。
较佳地,请参照附图10d,附图10b中的释放子单元106具体包括:
释放模块116,用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终端节点发送的通话结束请求后,释放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第一发送模块117,用于在释放模块116释放地址后向第二终端节点发送通话结束请求;
接收模块118,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节点根据第一发送模块117发送的通话结束请求对应反馈的通话结束响应;
第二发送模块119,用于在接收模块118接收到第二终端节点对应反馈的通话结束响应后,向第一终端节点发送通话结束响应。
在附图10b所示的通话建立子单元105的基础上,中继节点设备还包括第一通知单元,用于在通话建立子单元105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临时第一IP域地址后,将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通知给发送所述指示的其他节点,以及在通话建立子单元105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临时第一IP域地址后,将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通知给发送所述指示的其他节点。
在附图10b所示的释放子单元106的基础上,中继节点设备还包括第二通知单元,用于在释放子单元106释放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后,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资源释放通知。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32)

1.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以及
通过随机选取的第一中继节点将域名解析请求发送给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
接收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对应反馈的域名解析结果;
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所述域名解析结果中携带的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前,还包括:
中继服务器接收节点注册时上报的能力信息,并
根据节点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作为中继节点的节点,以及
将选择出的节点加入中继节点池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具体包括:
中继服务器对所述中继节点池中的中继节点进行测试,所述测试用于确定中继节点为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以及
根据测试结果,从所述中继节点池中选择为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最高的第二中继节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前,还包括:
第三中继节点接收节点注册时上报的能力信息,并
根据节点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作为中继节点的节点,以及
将选择出的节点加入第三中继节点对应的中继节点池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具体包括:
中继服务器接收到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对应反馈的域名解析结果后,向至少一个第三中继节点发送选择指令;并
接收至少一个第三中继节点对应发来的包含有中继节点标识和该中继节点标识所对应的中继节点的服务质量指标值的选择响应后,根据选择响应中包含的服务质量指标值,选择服务质量最高的中继节点作为选择出的第二中继节点;
所述选择响应是第三中继节点接收到中继服务器发来的选择指令后,对第三中继节点对应的中继节点池中的中继节点进行用于确定中继节点为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的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从第三中继节点对应的中继节点池中选择出的为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最高的中继节点后,将选择出的中继节点的标识和服务质量指标值携带在选择响应中发来的。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能力信息包括CPU处理能力、存储空间尺寸、可用带宽、是否支持双协议栈、用于表明是否同意作为中继节点的标识、IP地址类型,所述IP地址类型包括公网地址或内网地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节点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作为中继节点的节点,具体包括:
选择支持双协议栈、同意作为中继节点、且IP地址类型为公网地址的节点作为中继节点。
8.如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还包括:
中继服务器指示选择出的第二中继节点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一个临时第一IP域地址,并
接收到第二中继节点发来的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后,在第二中继节点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增加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后,还包括:
将选择出的第二中继节点的标识、以及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通知给第一终端节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后,还包括:
在接收到第二中继节点发来的资源释放通知后,在第二中继节点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删除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11.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节点在注册时向其他节点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以及
根据其他节点发来的测试指令,确定自身为测试指令中携带的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地址对应的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并
将确定出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发送给发送所述测试指令的其他节点;
中继节点发送服务质量指标值后,根据中继服务器的指示,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节点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具体包括:
中继节点基于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建立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通话连接,所述通话连接用于承载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媒体交互,以及
在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媒体交互完毕后,释放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节点建立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通话连接,具体包括:
中继节点根据中继服务器的指示,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一个临时第一IP域地址,并
将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与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进行绑定;以及
将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通过所述其他节点通知第一终端节点;
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终端节点发送的通话建立请求后,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一个临时第二IP域地址,并
将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进行绑定;以及
将所述通话建立请求中第二终端节点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替换为绑定的第二IP域地址,且将所述通话建立请求中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替换为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中继节点将替换地址后的通话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二终端节点;以及
接收到第二终端节点反馈的通话建立响应后,将通话建立响应中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替换为绑定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且将所述通话建立请求中为第一终端节点的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替换为绑定的第一IP域地址;并
将替换地址后的通话建立响应发送给第一终端节点。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节点接收到的第一终端节点发送的通话建立请求中还包括:
第一终端节点的媒体收发端口标识和第二终端节点的信令收发端口标识。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节点接收到的第二终端节点反馈的通话建立响应中还包括:
第一终端节点的媒体收发端口标识和第二终端节点的信令收发端口标识。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节点在媒体交互完毕后,释放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具体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终端节点发送的通话结束请求后,释放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并
向第二终端节点发送通话结束请求,以及
在接收到第二终端节点对应反馈的通话结束响应后,向第一终端节点发送通话结束响应。
17.如权利要求13或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节点在进行地址绑定时,还包括:
设定绑定时间,以及
在设定的绑定时间到期时,释放绑定的临时地址。
18.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节点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临时第一IP域地址后,还包括:
将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通知给发送所述指示的其他节点;
中继节点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临时第一IP域地址后,还包括:
将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通知给发送所述指示的其他节点。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中继节点释放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后,还包括:
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资源释放通知。
20.一种中继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随机选取的第一中继节点将第一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域名解析请求发送给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对应反馈的域名解析结果;
选择单元,用于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接收单元接收到的域名解析结果中携带的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节点池确定单元,用于接收节点注册时上报的能力信息,并根据节点上报的能力信息选择作为中继节点的节点,以及将选择出的节点加入中继节点池中。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选择单元具体包括:
测试子单元,用于对节点池确定单元确定出的中继节点池中的中继节点进行测试,所述测试用于确定中继节点为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
选择子单元,用于根据测试子单元的测试结果,从所述中继节点池中选择为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最高的第二中继节点。
23.如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指示单元,用于指示选择单元选择出的第二中继节点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一个临时第一IP域地址;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中继节点根据指示单元的指示发来的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增添记录单元,用于在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第二中继节点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后,在第二中继节点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增加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将选择单元选择出的第二中继节点的标识、以及第三接收单元接收到的第二中继节点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通知给第一终端节点。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二中继节点发来的资源释放通知;
删除记录单元,用于在第四接收单元接收到资源释放通知后,在第二中继节点对应的资源分配记录中删除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26.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能力上报单元,用于在注册时向其他节点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
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其他节点发来的测试指令,确定自身为测试指令中携带的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地址对应的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
发送单元,用于将确定单元确定出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发送给发送所述测试指令的其他节点;
转换单元,用于发送单元发送服务质量指标值后,根据中继服务器的指示,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转换单元具体包括:
通话建立子单元,用于基于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建立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通话连接,所述通话连接用于承载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媒体交互;
释放子单元,用于在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基于通话建立子单元建立的通话连接媒体交互完毕后,释放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话建立子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分配模块,用于根据中继服务器的指示,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一个临时第一IP域地址;
第一绑定模块,用于将第一分配模块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与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进行绑定;
通知模块,用于将第一分配单元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通过所述其他节点通知第一终端节点;
第二分配模块,用于在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终端节点发送的通话建立请求后,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一个临时第二IP域地址;
第二绑定模块,用于将第二分配单元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进行绑定;
第一地址替换模块,用于将所述通话建立请求中第二终端节点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替换为第一绑定模块绑定的第二IP域地址,且将所述通话建立请求中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替换为第二分配模块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一地址替换模块替换地址后的通话建立请求发送给第二终端节点;
第二地址替换单元,用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二终端节点反馈的通话建立响应后,将通话建立响应中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替换为第二绑定模块绑定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且将所述通话建立请求中为第一终端节点的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替换为第二绑定模块绑定的第一IP域地址;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将第二地址替换单元替换地址后的通话建立响应发送给第一终端节点。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子单元具体包括:
释放模块,用于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第一终端节点发送的通话结束请求后,释放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释放模块释放地址后向第二终端节点发送通话结束请求;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终端节点根据第一发送模块发送的通话结束请求对应反馈的通话结束响应;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接收模块接收到第二终端节点对应反馈的通话结束响应后,向第一终端节点发送通话结束响应。
30.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通知单元,用于在通话建立子单元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临时第一IP域地址后,将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通知给发送所述指示的其他节点,以及在通话建立子单元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临时第一IP域地址后,将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通知给发送所述指示的其他节点。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通知单元,用于在释放子单元释放为第二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一IP域地址和为第一终端节点分配的临时第二IP域地址后,向所述其他节点发送资源释放通知。
32.一种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继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IP域中的第一终端节点发来的域名解析请求,以及通过随机选取的第一中继节点将域名解析请求发送给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进行域名解析;接收第二IP域中的域名服务器对应反馈的域名解析结果,所述域名解析结果中携带有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选择第二中继节点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中继节点设备,用于在注册时向中继服务器或其他中继节点设备上报自身的能力信息后,根据中继服务器或其他中继节点设备发来的测试指令,确定自身为测试指令中携带的第一地址对应的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地址对应的第二终端节点提供报文转换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并将确定出的服务质量指标值发送给发送所述测试指令的中继服务器或其他中继节点设备;根据中继服务器的指示,基于第一终端节点的第一IP域地址和第二终端节点的第二IP域地址实现第一终端节点和第二终端节点之间的报文转换。
CN201010539372.3A 2010-11-10 2010-11-10 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91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9372.3A CN102469171B (zh) 2010-11-10 2010-11-10 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39372.3A CN102469171B (zh) 2010-11-10 2010-11-10 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171A true CN102469171A (zh) 2012-05-23
CN102469171B CN102469171B (zh) 2015-11-11

Family

ID=460723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39372.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9171B (zh) 2010-11-10 2010-11-10 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69171B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77623A (zh) * 2014-10-17 2016-05-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网终端安全域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CN103873372B (zh) * 2012-12-14 2016-12-28 华耀(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域名的策略路由系统及设置方法
CN106385471A (zh) * 2016-10-21 2017-02-08 合肥哦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联网的端口映射与网关动态ip地址解析方法
CN109716857A (zh) * 2017-01-26 2019-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784489A (zh) * 2019-11-12 2020-02-11 北京风信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11970273A (zh) * 2020-08-14 2020-11-20 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访问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2019648A (zh) * 2020-08-03 2020-12-01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ip自动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12333169A (zh) * 2020-10-28 2021-02-0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268669A (zh) * 2022-03-01 2022-04-01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访问处理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0001A1 (en) * 2001-12-31 2006-04-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lable and redundant sip message routing in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CN1878102A (zh) * 2005-06-06 2006-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服务核心网络节点的方法
CN101150502A (zh) * 2007-10-22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at-pt设备及其负荷分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90001A1 (en) * 2001-12-31 2006-04-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alable and redundant sip message routing in an IP multimedia subsystem
CN1878102A (zh) * 2005-06-06 2006-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选择服务核心网络节点的方法
CN101150502A (zh) * 2007-10-22 2008-03-2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nat-pt设备及其负荷分担方法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73372B (zh) * 2012-12-14 2016-12-28 华耀(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域名的策略路由系统及设置方法
CN105577623A (zh) * 2014-10-17 2016-05-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联网终端安全域建立的方法及系统
CN106385471A (zh) * 2016-10-21 2017-02-08 合肥哦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物联网的端口映射与网关动态ip地址解析方法
US11259231B2 (en) 2017-01-26 2022-02-2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lay determin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716857A (zh) * 2017-01-26 2019-05-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10784489A (zh) * 2019-11-12 2020-02-11 北京风信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10784489B (zh) * 2019-11-12 2020-07-10 北京风信科技有限公司 安全通信系统及其方法
CN112019648A (zh) * 2020-08-03 2020-12-01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ip自动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12019648B (zh) * 2020-08-03 2024-01-02 许继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ip自动配置方法和系统
CN111970273A (zh) * 2020-08-14 2020-11-20 易联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网络访问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CN112333169A (zh) * 2020-10-28 2021-02-05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333169B (zh) * 2020-10-28 2023-05-23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4268669A (zh) * 2022-03-01 2022-04-01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访问处理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9171B (zh) 2015-1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9171A (zh) 实现不同ip域中两个终端节点互通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1541077B (zh) 移动节点和移动通信方法
CN100539504C (zh) 一种网络地址转换和/或防火墙穿越平台、系统及其方法
EP2495927B1 (en) Concept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on a data packet association and for forwarding a data packet
CN102859973B (zh) 一种地址解析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316793C (zh) 路由器设备、路由信息发布方法、和通信系统
CN101060491B (zh) 移动终端,归属代理和分组通信方法
CN101510853B (zh) Wlan无线桥接的实现方法和装置及无线接入客户端
CN102209121A (zh) IPv6网络和IPv4网络之间互通的方法和装置
KR20080050973A (ko) IPv4 네트워크 기반 IPv6 서비스 제공시스템에서의 제어 터널 및 다이렉트 터널 설정 방법
CN104618243B (zh) 路由方法、装置及系统、网关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1822026B (zh) 经由网络地址转换单元在面向分组的通信终端设备之间建立连接的方法和装置
CN102469015B (zh) 实现中继选择的方法及装置、系统
JP2004120270A (ja) 移動体通信装置及び移動体通信方法
CN101150502A (zh) 一种nat-pt设备及其负荷分担方法
JP2000032028A (ja) ネットワークアドレス設定方式
CN101202664A (zh) 上报设备信息的方法、获取设备信息的系统和设备
CN103595638B (zh) 一种mac地址学习方法及装置
CA266071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and domain name system support of a mobile node
CN102647487A (zh) 一种节约ip地址的方法及接入代理设备
CN1812398B (zh) 一种基于dhcp中继实现dhcp服务器负载分担的方法
CN100512318C (zh) 一种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和系统及负载均衡设备
CN100466614C (zh) 一种实现组播业务的方法
CN101796769B (zh) 用于改善控制服务器性能的因特网协议版本4上的因特网协议版本6转变方法和设备
CN102638396A (zh) 负载均衡方法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