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57307A - 磁感应传输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磁感应传输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57307A
CN102457307A CN2011103099161A CN201110309916A CN102457307A CN 102457307 A CN102457307 A CN 102457307A CN 2011103099161 A CN2011103099161 A CN 2011103099161A CN 201110309916 A CN201110309916 A CN 201110309916A CN 102457307 A CN102457307 A CN 1024573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error rate
received
receiver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991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57307B (zh
Inventor
拉杜·勒那尔特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inklijke Philips NV
Original Assignee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filed Critical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ublication of CN1024573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3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573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573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21/00Antenna arrays or systems
    • H01Q21/28Combinations of substantially independent non-interacting antenna units o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55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using an external connection, either wireless or wired
    • H04R25/552Binaur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55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using an external connection, either wireless or wired
    • H04R25/554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using an external connection, either wireless or wired using a wireless connection, e.g. between microphone and amplifier or using T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5/00Details of deaf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5/51Aspects of antennas or their circuitry in or for hearing a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磁感应系统,所述磁感应系统在发送器侧具有天线分集,但是所述磁感应系统不需要双向链路来向发送器传回关于接收信号质量的信息。所述系统使用时分复用接入(TDMA)布置来从两个或更多个天线向至少一个接收器发送相同的或具有一定冗余的相关的信息。所述或者每个接收器被配置为:根据从一个天线接收的信道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并且对不满足要求的信道质量予以响应来切换至另一天线。还公开了这样的磁感应系统的接收器以及发送器,以及公开了相关联的方法。这样的系统的非限制性应用是双耳助听器,其中,由于空间限制,在发送器处优选天线分集。

Description

磁感应传输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感应传输系统。还涉及此类系统的接收器以及发送器,以及一种提供磁感应传输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近距离无线通信(即,从几厘米到几米数量级的范围,通常大约10cm到大约5m),磁感应传输是一项吸引人的选择。不是像传统无线电中那样依赖于天线装置来发射电磁波(此后还将被称为“RF无线电”),在磁感应传输中,发送器配备了天线并传播磁场。该天线通常是线圈。接收器具有另一磁线圈作为天线。发送器和接收器磁线圈构成了磁感应电路,其间的空气充当磁芯。该布置在某些方式上类似于传统变压器,只不过主线圈和辅线圈(分别是发送器和接收器天线)不必具有几何学上的固定关系,并且它们之间不是铁电磁芯,相反,磁芯是空气。
发送器和接收器线圈之间的耦合(并且因而固定功率发射信号的接收信号的强度)取决于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相对定向。图1是辐射图,示出了相对于发送器和接收器线圈之间的角度,信号的相对范围1。在横坐标(x-轴)上示出了当线圈共轴时的范围,在纵坐标(y-轴)上示出了当线圈同平面时以厘米表示的范围。
从图中可见,靠近两个线圈之间“45°”的定向,存在“零点(nullspot)”。顺便应当指出的是,RF无线电信号遭受类似的几何零点;然而,RF无线电还遭受衰落,对于大多数无线电应用,衰落通常胜于辐射方向图中零点的效果。对于磁感应无线电,衰落通常不算问题,这是因为范围相对比较短。
如果接收器处于零点,那么接收信号强度将明显比别处要弱。对于其中发送器和接收器之间的相对空间布置并不是先验已知的应用(如,助听支持),这可能会是个显著问题。
已知通过使用一种称为天线分集的技术来解决该问题。通常,在接收器侧应用天线分集:接收器具有两个或多个线圈,而不是依赖单个线圈,所述两个或多个线圈通常彼此正交布置。此时,接收器可以基于接收信号的质量,在多个天线之间切换。
已知一种依赖于天线分集的可替换方案,其中,在发送器处应用分集:在存在双向链路的情况下,关于接收信号质量的信息可以返回给发送器,并且发送器接着可以基于关于接收信号质量的信息,选择使用其中的哪个天线。
这些方案都不理想:在发送器分集的情况下,需要双向链路,然而并不总是存在双向链路;在接收器天线分集的情况下,在接收器中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容纳多个线圈,而复制严重地受到空间限制,例如,在助听器中,额外的空间不一定可用。
因此,有必要针对零点问题提供一种可替换方案,某种程度上不再遭受上述限制。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磁感应传输系统的接收器,包括:天线,用于接收具有至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信号,作为所接收的第一部分和所接收的第二部分;以及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所接收的第一部分,并由所接收的第一部分确定第一差错率;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对第一差错率不超过差错阈值予以响应,输出所处理的第一部分,以及对第一差错率超过差错阈值予以响应,处理所接收的第二部分,由所接收的第二部分确定第二差错率,并将所处理的第一部分和所处理的第二部分中与第一和第二差错率中较小的一个差错率相对应的部分输出。从而,实现了磁感应传输系统,能够在发送器侧而不是在接收器侧使用天线分集,但不需要双向链路来将信息从接收器传回发送器。
在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器还包括输出,并且还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差错率超过差错阈值和第二差错率予以响应,将所处理的第二部分锁存至所述输出。因此,所述接收器可以被布置为:回复为立即输出所述第一部分,或者仅仅在一延迟(可以是,例如9个分组或子帧)之后输出所述第一部分,以限制信道之间的快速跳动,避免转换伪信号的相关风险。
在实施例中,所述信号是时分多址信号,以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时分多址信号的超帧的流信道帧。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立体声信号的时间片的左声道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立体声信号的时间片的右声道,或者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每一个包括单声道信号的相同时间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磁感应传输系统发送器,包括第一天线以及第二天线,并且被配置为,在操作时,发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内的信号;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从第一天线发送所述第一部分以及从第二天线发送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信号是时分复用接入信号,以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时分复用接入信号的超帧的流信道帧。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立体声信号的时间片的左声道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立体声信号的时间片的右声道,或者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每一个包括单声道信号的相同时间片。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磁感应传输系统,包括分别如上所述的发送器以及接收器。
在实施例中,所述磁感应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接收器,所述第二接收器包括:天线,用于接收信号,作为辅助的所接收的第一部分以及辅助的所接收的第二部分;以及处理器,被配置为处理所述辅助的所接收的第二部分并由所述辅助的所接收的第二部分确定辅助的第二差错率;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对所述辅助的第二差错率不超过差错阈值予以响应,输出所处理的辅助的第二部分,以及对所述辅助的第二差错率超过差错阈值予以响应,处理辅助的所接收的第一部分,由所接收的第一部分确定辅助的第一差错率,并将辅助的所处理的第一部分以及所处理的辅助的第二部分中与辅助的第一差错率以及辅助的第二差错率中较小的一个差错率相对应的部分输出。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收器分别包括立体声助听系统的左助听器和右助听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磁感应传输系统的方法,所述磁感应传输系统具有接收器以及发送器,所述发送器包括多个天线,所述方法包括:从第一天线发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内的信号的第一部分;接着从第二天线发送第二部分;接收第一部分作为所接收的第一部分,以及接收第二部分作为所接收的第二部分;处理所接收的第一部分,并由所接收的第一部分确定第一差错率;对第一差错率不超过差错阈值予以响应,输出所处理的第一部分;以及,对第一差错率超过差错阈值予以响应,处理所接收的第二部分;由所接收的第二部分确定第二差错率;以及将所处理的第一部分和所处理的第二部分中与第一和第二差错率中较小的一个差错率相对应的部分输出。
在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对第一差错率超过差错阈值和第二差错率予以响应,将所处理的第二部分锁存至输出。
在实施例中,信号是时分多址信号,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时分多址信号的超帧的流信道帧,并且所述锁存持续预定数目的流信道帧。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差错率分别被确定为对于预定数目的流信道帧的平均。
参考以下描述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它方面将是显而易见和明晰的。
附图说明
将仅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其中:
图1示出了在接收器处的信号强度的零点。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磁感应传输系统,在图2(a)中工作于第一状态;在图2(b)中工作于第二状态;以及在图2(c)中工作于第三状态;
图3示出了根据TDMA调度的超帧数据布局;
图4示出了TDMA时隙的概况;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TDMA结构至逻辑信道的映射;以及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输方法。
应当指出的是,附图是示意性的,并没有按照比例绘制。在图中,为了清楚以及方便,部分附图的相对维度以及比例在尺寸上被放大了或者缩小了。在修改的以及不同的实施例中,相同的参考符号通常用于指代对应或类似的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已讨论的,对于近距离磁感应无线电,通过改变发送器的辐射方向图,可以影响在接收器处的信号强度。例如,这可以使用多个天线来实现,所述多个天线或在物理上分开或具有不同的定向或者二者同时满足。发送器通过该天线星座来发送。天线产生不同的无线电方向图,零点在信号强度方向图中具有不同定位。
在天线发送相同的信息的情况下,接收器可以基于接收质量在发送器之间切换,并仍然接收信息。因此,如果第一发送器发送第一信道,并且在该信道上提供的信息与由发射第二信道的第二发送器所提供的信息相同,那么存在一些冗余,并且不管接收器使用哪个信道,都接收到相同的信息。即使天线不发送相同的信息,信息也可能是相关的。一个例子就是立体声信号的左信号和右信号。在常规传输中,第一天线发送比如左信号,以及第二天线发送另一信号(右信号)。常规地,接收器可以被配置为仅仅处理这些信号中的一个,作为具体实例,比如是左信号;然而,如果接收信号质量不满足要求,那么接收器可以被重新配置为处理另一信号,在该具体示例中是右信号。虽然在该情况下,依然可能存在某些信号损失(即,在该示例中,左信号),然而可能存在以下情况:优选地,接收强度足够的右信号,而不是强度不满足要求的左信号。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磁感应传输系统。在图2(a),示出了工作在第一常规状态下的磁感应传输系统。如图所示,系统包括发送器2,发送器2可能已关联了信号处理器4,信号处理器4用于为两个天线6、8中的每一个产生单独的信号。处理器4通常对音频采样进行压缩,并对它们进行安排,以通过天线6和8来发送。第一天线6发送第一逻辑信道COC1。以下将会更加详细地描述逻辑信道的内容。第二天线8发送第二逻辑信道COC2。
系统至少具有一个接收器,并且如图所示,可以分别包括两个接收器10和12。每个接收器分别包括天线14和16,以及分别包括处理器22和24。每个接收器分别向输出设备18和20分别输出OP1和OP2,输出设备可以是例如助听扬声器。
如将于以下更详细地描述的,两个天线6和8交替发送,第一天线6在第一逻辑信道COC1中发送信息,以及第二天线8在第二逻辑信道COC2中发送信息。
第一逻辑信道COC1可以包括立体声信号的左信号,而第二逻辑信道COC2可以包括立体声信号的右信号。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逻辑信道COC1和COC2各自携带完整的单声道信号。在该后一示例中,在信道COC1和COC2之间存在完全冗余。
第一接收器10接收包括COC2和COC1二者在内的接收信号。然而,常规地,仅仅“监听”接收信号的COC1部分:接收器10的处理器22从接收信号的合适的时隙中提取出COC1信息。处理器22还例如通过解压接收到的音频采样,处理COC1信息。解压的音频采样作为OP1输出至输出设备18(例如助听扬声器)。
类似地,第二接收器12接收包括COC2和COC1二者在内的接收信号。然而,常规地,仅仅“监听”接收信号的COC2部分:接收器12的处理器24从接收信号的相关时隙中提取出COC2信息。处理器24还例如通过解压接收到的音频采样,处理COC2信息。解压的音频采样作为OP2输出至输出设备20(例如助听扬声器)。
对于第一接收器10,除了解压,处理器22还确定差错率PER1,如以下所述。如果差错率PER1超过某个阈值t1,接收器开始“监听”接收信号的COC2部分。在该情况下,处理器22可以解压COC2信息以产生另一解压的音频采样,并导出第二差错率PER2。(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在某些实施例中,尤其是当COC1和COC2信道均包含相同的单声道音频信号的采样时,如此进一步解压可能不是必要的,例如,可能无需解压信号,就能确定第二差错率PER2。)与包含COC1在内的接收信号的部分相比,由于接收信号的包括COC2在内的部分是从不同的天线接收到(即天线8,而不是天线6)的,信号的该部分的信号强度或质量与包括COC1的部分可能不同。因此,处理器22将差错率PER2与差错率PER1进行比较。如果确定信号的包括COC2在内的第二部分比信号的第一部分的质量要高(即PER2<PER1),那么如图2(b)所示,处理器22将来自COC2的解压信号而不是来自COC1的解压信号导向至输出设备18。
如从图2(b)中所示,与第一接收器10相关联的输出设备18以及与第二接收器12相关联的输出设备20现在接收相同的输出信号OP2。在单声道信号的情况下,OP2与OP1相同,因此没有信息损失;在立体声信号的情况下,该情况对应于左和右输出设备均接收相同的立体声信号(左或者右)信号。
至少在立体声信号的情况下,两个接收器均接收相同的信道是不理想的;因此只要实际可行,接收器优选地回复至原来的情况。在一实施例中,这是通过处理器22一旦将输出切换至OP2,就继续监控PER1和PER2来实现的。如果接收信号的第一部分的信号质量提高了,从而不再符合差错率高于门限值的条件(即,PER1>t1不再为真),或者两个信号的相对质量改变了,从而PER2<PER1不再为真,那么处理器回复至常规情况,并向设备18输出OP1。应当理解的是,引入一些滞后来防止在两种状态之间快速跳动可能是有利的,在两种状态之间快速跳动可能会使用户不知所措。在其它实施例中,处理器22仅仅周期性地而不是连续地检查相对信号质量,来确定来自处理器22的输出是否应该回复至OP1。根据传送的信息的类型,可能优选回复至原始配置的不同模式:例如,对于单声道信号,以下情形可能是优选的:当在COC1中单个子帧(与单个分组的信息相对应)的信号质量较高时,第一接收器10立即切回至OP1;在立体声中,以下情形可能是优选的:将切回延迟固定延迟,或者延迟至直到与COC2相比对于COC1多个子帧(例如9个子帧)的平均信号质量更高。
(即: &Sigma; n = 1 9 PER 1 n < &Sigma; n = 1 9 PER 2 n )
虽然上述讨论关注接收器1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构成第二接收器12的部分的第二处理器24可以对接收信号执行类似的功能。因此,第二处理器24可以将第二接收器12的输出切换至与COC1相对应的音频采样,即OP1。
由于接收器10和12占据不同位置,因此第一接收器10可以从第二天线8接收比从第一天线6接收的更好的信号质量,同时第二接收器12从第一天线6接收比从第二天线8接收的更好的信号质量,因此可能的情况是接收器10和12都切换其输出;该情况在图2(c)中示出,除了接收器10输出与接收信号的第二部分COC2相对应的OP2,以及接收器12输出与接收信号的第一部分COC1相对应的OP1之外,图2(c)与图2(a)类似。就对于向双耳辅听设备进行立体声传输的任何用户体验而言,这与用户在右耳中听到左声道,以及在左耳中听到右声道相对应。
如上所讨论,发送器中的处理器4通过例如压缩音频采样,并将第一逻辑信道COC1中的信息导向至第一天线6以及将第二逻辑信道COC2中的信息导向至第一天线8来处理输入信号;接着天线交替地广播。这在广义上与时分复用接入(TDMA)场景相对应。
本发明不局限于任何特定的时分复用接入(TDMA)配置;然而,图3示出了根据示例TDMA调度的超帧数据布局。超帧是1236比特长,以及以传输速率298kbps,超帧的持续时间是4.14ms。
超帧被划分为7个被称为子帧的TDMA时隙。根据在超帧中的位置,子帧是流信道(SCH)30或随机信道(RCH)32的一部分。六个流信道之后跟随着一个随机信道。在每个子帧之间,存在帧间间隔(在图4中由56示出)来考虑接收/发送(RX/TX)切换所需的时间、传播延迟、以及设备之间的时钟失配。每个流信道30包括前导(P)34,之后跟随着帧同步字(FS)36,有效载荷,并且以有效载荷循环冗余校验(PCRC)38结束。有效载荷循环冗余校验是通过里德所罗门前向检错与纠错(RS-FEC)来实现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从该RS-FEC可以确定与流信道相关联的分组差错率(PER),如上所述。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简单地对纠正的采样或子帧的数目进行计数,以确定分组差错率。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PER1或PER2的确定分别是由接收器处理器22或24根据RS-FEC数据来执行的。
虽然对于本发明的目的而言不是关键的,然而应当注意的是,随机信道32与流信道30大体上具有相同的配置(即,具有前导,之后跟随着同步字,有效载荷,以及有效载荷循环冗余校验的流)。然而,在随机信道的情况下,有效载荷前面具有首部;该首部包括MAC信令46、源网络地址(源)48、目的网络地址(目的)52、以及首部CLC(HCRC)50。
随机信道用于通常发送短的控制数据消息。因此,在发送器处的天线分集中不使用随机信道:即基于预定布置,从一个或另一个天线发送RCH信道。因此,在某些实施例中,RCH信道总是从第一天线发送;在其他实施例中,该信道在连续的超帧中交替地从第一和第二天线发送;在其它实施例中,该信道中的任何信息都发送两次,第一次从第一天线发送,接着,在紧接着的子帧中,从第二天线发送。此类布置可以允许天线分集用于控制数据,与这里之前针对(通常是音频)数据天线分集所公开的类似。在其它环境中,多个信号路径并不是问题,可以同时从两个天线来发送信道;然而,由于从两个天线发送被认为是从一个虚拟天线发送,这通常并不特别具有优势。
图4示出了单个超帧的配置。如已指出的,超帧包括6个信号信道(SCH1、SCH2...SCH6),之后跟随着随机信道(RHC)。每个信道之后跟随着帧间间隔56;每个信号信道的长度加上帧间间隔是189比特,而随机信道的长度加上其帧间间隔是112比特:以298kbps的传输速率,这对应于4.14ms的总超帧时间。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以及如图5所示,两个逻辑信道(也可以被称为面向连接的信道)COC1和COC2是由信号信道超帧构造的,并且交替的子帧被分配给相对的逻辑信道。因此,SCH1、SCH3和SCH5被分配给第一逻辑信道COC1,而SCH2、SCH4和SCH6被分配给第二逻辑信道COC2。与每个子帧相关联的随机信道32(RCH)不被分配给任一逻辑信道(RCH仍传统地用于一个无连接信道)。在单声道信号的情况下,COC1和COC2可以携带与相同的压缩音频采样相对应的相同信息;在立体声信道的情况下,COC1和COC2可以携带音频采样的左信号和右信号各自的压缩版本。
因此,在单声道信号的情况下,在逻辑信道COC1和COC2之间存在完全冗余;如果一个信道不可用,可以从另一信道获取相同的信息。在立体声信道的情况下,逻辑信道不携带相同的信息,但是携带与相同音频采样的左和右信号相对应的紧密相关的信息。
现在转至图6,在图6(a)中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磁感应传输系统的在发送器侧的数据发送,以及在图6(b)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磁感应传输系统的在接收器侧(对于单个接收器)的数据接收和解压缩。
在60示出了,相对于x-轴的时间,发送器处理器4的输出。在这上方,在62示出了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天线6和8交替发送COC1和COC2。
在图的下部6(b),在64示出了第一接收器14的天线10接收全部的发送信息(COC1和COC2)。接收器14处理与第一逻辑信道(COC1)相对应的信息,以及一旦接收到完整的分组并假设其差错率足够低(即,PER1<t1),那么解压信息(如在68所示),并将其传递(如箭头70所示)以在输出设备18上形成连续输出流72的一部分。如果如在66a所示,对于逻辑信道COC1的第二时隙,差错率高于阈值差错率(PER1>t1),那么接收器通过处理相关时隙中的信息开始“监听”第二逻辑信道。假设第二逻辑信道的差错率高于第一逻辑信道,那么处理器22可以继续解压第一逻辑信道信息并将其传递至连续输出流72;然而,如果处理器22确定第二逻辑信道的差错率低于第一逻辑信道(PER2<PER1),如在66b所示,处理器切换并解压第二逻辑信道上的信息并将该信息导向至连续输出流72。
如以上所讨论的,在实施例中,仅仅解压要被传递至输出的逻辑信道信息是方便的,这是因为这使功率消耗最小化;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信道都被解压,这是因为解压两个信道允许进行简单处理,并且能够帮助避免从一个逻辑信道到另一个逻辑信道的输出转换所引起的伪信号。
应当理解的是,虽然在64的接收、在66的错误率估计、以及在68的解压被示为在同一时隙中执行,没有示出任何偏移,但是这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且在任何实际实施例中,将会有一些时间偏移,这是因为每个处理都需要有限的时间量。虽然一般地,在以下实施例中,该偏移可能不是很重要,所述实施例为:在接收到整个分组之后解压音频采样,并且为了功率电流成形,解压本身几乎散布在整个分组时间上。然而,示出了在传递解压信号以形成连续输出流72的一部分之前的时间偏移,这是因为需要足够的延迟时间从而来自任一逻辑信道(COC1或COC2)的解压信息可以被用于填充未解压的连续数据输出流72中的相同时隙。
从一个观点来看,这里公开了磁感应系统,该磁感应系统在发送器侧具有天线分集,但是该磁感应系统不需要双向链路来向发送器传回关于接收信号质量的信息。所述系统使用时分复用接入(TDMA)布置来从两个或多个天线向至少一个接收器发送相同的或具有一定冗余的相关信息。所述或每个接收器被配置为根据从一个天线接收的信道确定接收信号质量,并且对不满足要求的信道质量予以响应来切换至另一天线。还公开了此类磁感应系统的接收器以及发送器,以及公开了相关联的方法。此类系统的非限制性应用是双耳助听器,其中,由于空间限制,因此在发送器处优选天线分集。
通过阅读本公开,其它变化以及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此类变化以及修改可以包括磁感应传输的现有技术中所公知的、以及可以替代或与这里已经描述的特征一起附加使用的等效的和其它特征。
虽然所附权利要求针对特征的特定组合,然而应当理解的是:无论是否涉及在任何权利要求中所要求保护的相同发明或是否如本发明一样消除了任何或全部相同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公开范围都包括这里显式或隐式公开的任何新颖的特征,或任何新颖的特征组合,或其任意推广。
在单独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也可以在单个实施例中组合提供。相反地,为了简洁起见在单个实施例的上下文中描述的多种特征也可以单独地或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来提供。
从而本申请指出,在本申请或源自本申请的任何其他申请的法律过程中,新的权利要求可以被陈述为这样的特征和/或这样的特征的组合。
为了完整起见,还应当指出,术语“包括”不排除其它元素或步骤,术语“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单个处理器或其它单元可以实现在权利要求中所述的若干装置的功能,以及权利要求中的参考标记不应当被理解为限制权利要求的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磁感应传输系统的接收器(10),包括:天线(14),用于接收具有至少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信号,作为所接收的第一部分和所接收的第二部分;以及处理器(22),被配置为处理所接收的第一部分,并由所接收的第一部分确定第一差错率(PER1);处理器还被配置为:对第一差错率不超过差错阈值(t1)予以响应,输出所处理的第一部分,以及对第一差错率超过差错阈值予以响应,处理所接收的第二部分,由所接收的第二部分确定第二差错率(PER2),并将所处理的第一部分和所处理的第二部分中与第一和第二差错率中较小的一个差错率相对应的部分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收器,还包括输出,并且还被配置为:对所述第一差错率超过差错阈值和第二差错率予以响应,将所处理的第二部分锁存至所述输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收器(10),其中,信号是时分多址信号,以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时分多址信号的超帧的流信道帧(SCH1、SCH2)。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接收器(1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立体声信号的时间片的左声道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立体声信号的时间片的右声道,或者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每一个包括单声道信号的相同时间片。
5.一种用于磁感应传输系统发送器(2),包括第一天线(6)以及第二天线(8),并且被配置为,在操作时,发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内的信号;所述发送器被配置为,从第一天线发送所述第一部分以及从第二天线发送所述第二部分;其中,所述信号是时分复用接入信号,以及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时分复用接入信号的超帧的流信道帧(SCH1、SCH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送器(2),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包括立体声信号的时间片的左声道并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立体声信号的时间片的右声道,或者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每一个包括单声道信号的相同时间片。
7.一种磁感应传输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5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送器(2)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收器(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感应传输系统,还包括第二接收器(12),所述第二接收器包括:天线(16),用于接收信号,作为辅助的所接收的第一部分以及辅助的所接收的第二部分;以及处理器(24),被配置为处理所述辅助的所接收的第二部分并由所述辅助的所接收的第二部分确定辅助的第二差错率;
所述处理器(24)被配置为:对所述辅助的第二差错率不超过差错阈值予以响应,输出所处理的辅助的第二部分,以及对所述辅助的第二差错率超过差错阈值予以响应,处理辅助的所接收的第一部分,由所接收的第一部分确定辅助的第一差错率,并将辅助的所处理的第一部分以及所处理的辅助的第二部分中与辅助的第一差错率以及辅助的第二差错率中较小的一个差错率相对应的部分输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感应传输系统,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接收器分别包括助听系统的左助听器和右助听器。
10.一种用于操作磁感应传输系统的方法,所述磁感应传输系统具有接收器(10)以及发送器(2),所述发送器包括多个天线(6、8),所述方法包括:
从第一天线发送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在内的信号的第一部分;
接着从第二天线发送第二部分;
接收第一部分作为所接收的第一部分,以及接收第二部分作为所接收的第二部分;
处理所接收的第一部分,并由所接收的第一部分确定第一差错率;
对第一差错率不超过差错阈值予以响应,输出所处理的第一部分;
以及,对第一差错率(PER1)超过差错阈值(t1)予以响应,处理所接收的第二部分;
由所接收的第二部分确定第二差错率(PER2);
以及将所处理的第一部分和所处理的第二部分中与第一和第二差错率中较小的一个差错率相对应的部分输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对第一差错率超过差错阈值和第二差错率予以响应,将所处理的第二部分锁存至输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信号是时分多址信号,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时分多址信号的超帧的流信道帧(SCH1、SCH2),并且所述锁存持续预定数目的流信道帧。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号是时分多址信号,所述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别包括时分多址信号的超帧的流信道帧(SCH1、SCH2),以及所述第一和第二差错率分别被确定为对于预定数目的流信道帧的平均。
CN201110309916.1A 2010-10-14 2011-10-13 磁感应传输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方法 Active CN1024573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0187547.4 2010-10-14
EP10187547.4A EP2442456B1 (en) 2010-10-14 2010-10-14 Antenna diversity for magnetic induction radio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57307A true CN102457307A (zh) 2012-05-16
CN102457307B CN102457307B (zh) 2014-07-09

Family

ID=43639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9916.1A Active CN102457307B (zh) 2010-10-14 2011-10-13 磁感应传输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902772B2 (zh)
EP (1) EP2442456B1 (zh)
CN (1) CN10245730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0710A (zh) * 2016-08-16 2018-03-06 奥迪康有限公司 包括听力装置及用于拾取用户自我话音的传声器单元的听力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203620A1 (en) 2010-11-08 2012-08-09 Douglas Howard Dobyns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roximity Based Marketing
US8929809B2 (en) 2011-03-22 2015-01-06 Radeum, Inc.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proximity based content
US8880100B2 (en) 2011-03-23 2014-11-04 Radium, Inc. Proximity based social networking
US8903313B2 (en) * 2012-09-19 2014-12-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Adaptive slicer for a discrete level amplitude modulation receiver
US9544699B2 (en) * 2014-05-09 2017-01-10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Wireless streaming to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US9705564B2 (en) 2014-08-29 2017-07-11 Freelinc Technologies Spatially enabled secure communications
US10164685B2 (en) 2014-12-31 2018-12-25 Freelinc Technologies Inc. Spatially aware wireless network
JP2016139990A (ja) * 2015-01-28 2016-08-04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
US10321245B2 (en) 2016-03-15 2019-06-11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Adjustable elliptical polarization phasing and amplitude weighting for a hearing instrument
US10735871B2 (en) 2016-03-15 2020-08-04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Antenna system with adaptive configuration for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
EP3410768B1 (en) * 2016-03-31 2022-07-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ignal transmitting method fo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terminal apparatus
US10944156B2 (en) * 2017-09-29 2021-03-09 Apple Inc. Wireless earphone antennas
US20200379830A1 (en) * 2019-06-03 2020-12-03 Parascript, Llc Dynamic reject rate adjustment to optimally process uneven flow of documents while maintaining average error rate restric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1060A (zh) * 1995-06-07 1998-08-19 詹姆斯C·安德森 具有无线远程处理器的助听器
WO1998044591A1 (en) * 1997-03-31 1998-10-08 Resound Corporation Adjustable array antenna
CN101124849A (zh) * 2005-01-17 2008-02-13 唯听助听器公司 用于操作助听器的装置和方法
US20100054512A1 (en) * 2008-09-03 2010-03-04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s for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14885B2 (en) * 2001-05-07 2005-07-05 Ericsson Inc. Methods, wireless radio receivers, and systems for selecting a data stream from concurrently demodulated radio signals
US7046654B2 (en) * 2002-03-12 2006-05-16 Ericsson Inc. Efficient radio reception method for automatic frequency planning
US7039370B2 (en) 2003-10-16 2006-05-02 Flarion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roviding transmit and/or receive diversity with multiple antenna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265003B2 (en) * 2006-11-13 2016-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and/or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 in a mobile computing device
CN102474322B (zh) * 2009-07-17 2015-04-01 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 分集式天线系统和发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1060A (zh) * 1995-06-07 1998-08-19 詹姆斯C·安德森 具有无线远程处理器的助听器
WO1998044591A1 (en) * 1997-03-31 1998-10-08 Resound Corporation Adjustable array antenna
CN101124849A (zh) * 2005-01-17 2008-02-13 唯听助听器公司 用于操作助听器的装置和方法
US20100054512A1 (en) * 2008-09-03 2010-03-04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links for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70710A (zh) * 2016-08-16 2018-03-06 奥迪康有限公司 包括听力装置及用于拾取用户自我话音的传声器单元的听力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42456B1 (en) 2013-05-15
CN102457307B (zh) 2014-07-09
EP2442456A1 (en) 2012-04-18
US20120269076A1 (en) 2012-10-25
US8902772B2 (en) 2014-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7307B (zh) 磁感应传输接收器、发送器、系统以及方法
EP3684128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Kramer Models and theory for relay channels with receive constraints
CN108199729A (zh) 多路选择开关和无线通信设备
CN101938302B (zh) 一种波束赋形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8605811B2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data signal transmission in multi-antenna system
KR101545007B1 (ko) 데이터 및 제어 정보에 대한 전송 파라미터들의 조합된 변경
CN110800218B (zh) 无线个域网发射波束成形
CN103329498A (zh) 用于在无线系统中收发数据流的装置和方法
KR20080093319A (ko)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의 사운딩 신호 전송 제어방법
KR20180128851A (ko) Miso 동작을 위한 게이트웨이 시그널링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474343A (zh) 发送和接收arq反馈信息的方法
WO2008082514A1 (en) Piggyback networks
Lu et al. Generalized interrelay interference cancelation for two-path successive relaying systems
CN101635589A (zh) 导频处理方法
US10659261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JP6692927B2 (ja) 無線フレーム送信および受信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271007B1 (en)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in a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CN102546127A (zh) Mimo中继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方法
CN105515620A (zh) 一种多用户协作空间调制方法
Pan et al. Precoding and power allocation for cooperative MIMO systems
Li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and Mini-Slot Contributions to High Reliability and Low Latency of 5G Network
US20240214112A1 (en) Method for retransmission of broadcast signal using multi-antenna signal based on channel bonding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20230155634A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broadcast signal for signaling information about combination of ldm and mimo and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20090096702A (ko) 노드 사이의 메시지 전달 방법, 노드의 네트워크를 통한 메시지 중계 시스템, 통신 네트워크를 통한 메시지 중계 방법, 통신 네트워크를 통한 메시지 중계 시스템, 인코더 및 디코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