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及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存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做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商,一般有两种方法对其生产的生物质成型燃料进行储存,一是装袋后成垛储存,二是散装堆积储存。以往的这两种储存方法要求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含水率一般在7%~12%以下,方可在较长时间内(4~6个月以上)保证储存质量。而新生产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含水率一般在13%~17%以上,如不经晾干或烘干工艺将无法进行较长时间储存。
由于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所用原料的含水率在一定范围内才能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因此新生产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含水率一般在13%~17%以上,温度约60℃~80℃,这是不容置疑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刚刚生产出来时,含水份较大,需经冷却与凉晒后,待其含水率下降到7%~12%以下时,方可进行装袋后成垛储存或散装堆积储存。目前,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厂家大多是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生产与储存。
如果将新生产出的含水率在13%~17%以上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直接装袋储存或散装堆积储存,因其内部水分无法散出而致使生物质成型燃料容易散碎,并产生生物降解、发霉现象,热值降低,质量下降。以前也曾有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厂家经历过这样的教训。
对于新生产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进行强制性降温冷却,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如10~30分钟)冷却到常温状态。代表该技术的设备如生物质成型燃料网带冷却机等。因为新生产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不但含水率高,而且温度也高,强制冷却只能降低成型燃料的温度及散去其表面水分,而不能去除其内部的水分,所以该技术仍不能很好地解决“高含水率将对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储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
综述,因为现有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在生产完成之后,需要长时间凉晒,以挥发残留在其内部的水分,等凉晒完成之后再进行装袋后成垛储存或散装堆积储存,所以其不可避免的存在几方面的缺点:
(1)生物质成型燃料在凉晒过程中需要占用很大的场地,而且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
(2)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晾晒与收集会增加生产用工,加大生产成本,降低效率。
(3)生物质成型燃料凉晒过程需要一定时间,影响生产效率。
(4)如不经晾晒而简单直接地将含水率高的生物质成型燃料直接装袋后成垛储存或散装堆积储存,因其内部水分无法散出而致使生物质成型燃料容易散碎,并产生生物降解、发霉现象,热值降低,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生物质成型燃料的生产厂家新生产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含水率一般在13%~17%)提供一种经济实用的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的装置及其方法,克服了现有存储方式的上述不足。
为了达到上述设计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主要由骨架和网罩组成,所述骨架外侧覆盖网罩形成内部空心且与外部相通的管形结构。
所述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或圆形。
所述骨架包括横杆和竖杆,多根竖杆均匀并排设置,竖杆之间通过横杆固定形成一体,所述网罩覆盖并固定在竖杆上。
所述横杆和竖杆的型材为钢材或其它材质。
所述网罩为铁丝网或其它材质网。
所述的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的制作方法为:
步骤一、制作长度相同的竖杆,制作长度相同的横杆;
步骤二、将多根竖杆以多边形的方式排列,并通过横杆固定,使其形成筒状一体结构;
步骤三、在步骤二形成的筒状一体结构外侧贴紧围绕网罩,并将网罩固定在筒状一体结构上。
一种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的使用方法,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储存量的大小,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内均匀放置若干散装堆积储存装置,散装堆积储存装置两端露在生物质成型燃料堆外,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的网罩的网格小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大小,使得生物质成型燃料无法进入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内,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水分从散装堆积储存装置内挥发散失,从而完成生物质成型燃料的自然干燥。
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分层放置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内。
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相互平行放置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内。
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交叉放置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内。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及其方法的有益效果是:
新生产出的生物质成型燃料无需晾晒,只需强制冷却后,采用本发明技术直接进行散装堆积储存。
本发明无需晾晒场地,能够节省用工、减轻人员劳动强度、不受天气影响、提高生产效率,解决了生物质成型燃料在散装堆积储存过程中的生物降解、发霉问题。
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生产完成之后即可放入仓库,使其借助于散装堆积储存装置能够自然干燥。优点主要有4点:
(1)省去了生物质成型燃料因凉晒需占用的场地,而且生产不受天气因素影响;
(2)省去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晾晒与收集环节,减少了生产用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3)提高了生产效率。
(4)采用本发明技术,不经晾晒而直接地将含水率高的生物质成型燃料进行散装堆积储存,因其内部水分会逐渐散出,有效地防止了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碎、生物降解、发霉现象,保证了储存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只限于这个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用于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主要由骨架1和网罩2组成,所述骨架1外侧覆盖网罩2形成内部空心且与外部相通的横截面为六边形的管形结构。
所述骨架1和网罩2组成的管形结构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横截面为四边形、五边形等其它多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
所述骨架1是由若干根长度为6米的竖杆3(圆钢)与多根长度为0.2米的横杆4(圆钢)组成,所述竖杆3均匀并排设置,并通过横杆4固定形成一体。
所述网罩2为铁丝网,铁丝网贴紧围绕在骨架1外侧形成具有一定的强度、刚度,又能阻止生物质成型燃料进入到骨架1内侧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
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的制作方法为:
步骤一、先把长度为6米的圆钢和长度为0.2米的圆钢下料做好。
步骤二、再把长度为6米的圆钢以多边形的形式焊接在长度为0.2米的圆钢上,使其形特制通风管的骨架,骨架呈筒状。
步骤三、在骨架外侧,用合适的铁丝网贴紧围起来,并将铁丝网与骨架固定。
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在使用时,根据生物质成型燃料6储存量的大小,在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散装堆内均匀放置若干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两端露在生物质成型燃料6外,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的网罩2的网格小于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大小,使得生物质成型燃料6无法进入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内,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水分从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内会发散失,从而完成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自然干燥。
通过在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散装堆中放置一定数量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从而改善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通风条件,只要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散装堆周围的空气流通,就能使之达到在储存过程中自然风干的目的。
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分层放置在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散装堆内,在生物质成型燃料5的储存过程中,随着堆积厚度的增加,可继续放置第二层、第三层、……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
如图3所示,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相互平行放置在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散装堆内。
如图4所示,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交叉放置在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散装堆内。
所述每相邻两层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的轴线还可以呈一定角度放置;相邻两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的轴线也可以呈一定角度放置;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可以呈垂直方向放置,以有利于生产安排方便和有利于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通风为宜。
由于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散装堆中放置了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使得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散装堆中任一粒燃料与外界空气的接触距离变小了,改善了每一粒燃料残留水分的挥发情况,因此,只要保证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散装堆周围的空气流通,就能有效地把生物质成型燃料6中的水份挥发出来,达到自然风干的效果。
所应用的技术原理是:缩短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水分向空气挥发散失的距离,扩大生物质成型燃料6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实现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自然干燥。
本发明所采用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缩短了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水分向空气挥发散失的距离,扩大了生物质成型燃料6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改善了生物质成型燃料6中的水份挥发条件,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生物质成型燃料6的破碎以及生物降解、发霉等。
本发明所述及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为钢制,其它材料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包含在本技术之内;其它结构形式的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通过本原理实现的生物质成型燃料5的散装堆积储存,亦包含在本技术之内。
所述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在散装堆中的放置方式,不仅仅限于上述放置方式。其它放置方式,如第一排横铺,第二排纵铺等方式包括在本发明技术之内。
相关技术术语的名词解释:
生物质成型燃料:以草本植物或木本植物为主要原料,经过机械加工成型,具有一定密度和形状的燃料产品。
散装堆积储存装置5:一种能够改善生物质成型燃料的通风条件,使之达到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储存过程中缓慢释放水份目的的产品。
装袋后成垛储存:先将物料装入已制好的编织袋中,再一袋一袋的由低到高堆成垛,以此来进行储存的一种方式。
散装堆积储存:物料直接由底部到高堆积,四周可以不加限制使堆成自由形状,也可以采用一定限制使堆成一定形状,以此来进行储存的一种方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