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0059B -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0059B
CN102440059B CN201080022335.3A CN201080022335A CN102440059B CN 102440059 B CN102440059 B CN 102440059B CN 201080022335 A CN201080022335 A CN 201080022335A CN 102440059 B CN102440059 B CN 102440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channel
physical layer
methods according
synchronization progr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233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0059A (zh
Inventor
林义豪
宋伯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lcomm Inc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riority to CN20141020092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957609B/zh
Priority to CN201410200218.1A priority patent/CN10395757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40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0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0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005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接入网络AN接收呼叫通告(会话通告)消息以用于发射到接入终端AT。所述AN响应于所述所接收的呼叫通告消息而针对所述AN与所述AT之间的至少一个信道起始物理层L1同步程序,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与所述接入终端向专用信道状态(小区-DCH)的转变相关联。所述AN通过将消息发送到所述AT来执行所述起始。响应于所述消息,所述AT监视下行链路信道以接收所述呼叫通告消息。所述AN接着在所述下行链路信道上将所述呼叫通告消息发射到所述接入终端,且所述AT接收归因于所述监视的所述呼叫通告消息。在(i)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之前或(ii)在指示专用信道状态转变的完成的重新配置完成消息的发射之前发射所述呼叫通告消息。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本专利申请案主张2009年5月22日申请的标题为“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ANNOUNC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COMMUNICATIONS SYSTEM)”的第61/180,645号临时申请案的优先权,所述临时申请案转让给本案受让人,且特此以全文引用的方式明确地并入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已开发了许多代,包含第一代模拟无线电话服务(1G)、第二代(2G)数字无线电话服务(包含临时2.5G和2.75G网络),以及第三代(3G)具有高速数据/因特网能力的无线服务。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无线通信系统在使用,包含蜂窝式和个人通信服务(PCS)系统。一种蜂窝式系统的实例包含蜂窝式模拟高级移动电话系统(AMPS),以及基于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TDMA的全球移动接入系统(GSM)变型的数字蜂窝式系统,以及使用TDMA和CDMA技术两者的较新的混合数字通信系统。
用于提供CDMA移动通信的方法在美国由电信行业协会/电子行业协会在标题为“用于双模式宽带扩频蜂窝式系统的移动台-基站兼容性标准(Mobile Station-BaseStation Compatibility Standard for Dual-Mode Wideband Spread Spectrum CellularSystem)”的TIA/EIA/IS-95-A(本文称为IS-95)中标准化。TIA/EIA标准IS-98中描述组合式AMPS与CDMA系统。IMT-2000/UM或国际移动通信系统2000/全球移动电信系统中描述其它通信系统,标准涵盖被称为宽带CDMA(W-CDMA)、CDMA2000(例如CDMA20001xEV-DO标准)或TD-SCDMA的标准。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台、手持机或接入终端(AT)从固定位置基站(也称为小区站点或小区)接收信号,所述固定位置基站支持邻近或环绕基站的特定地理区内的通信链路或服务。基站提供到接入网络(AN)/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入口点,所述接入网络(AN)/无线电接入网络(RAN)通常为使用基于标准因特网工程设计任务小组(IETF)的协议的包数据网络,所述协议支持用于基于服务质量(QoS)要求来区分业务的方法。因此,基站通常经由空中接口与AT且经由因特网协议(IP)网络数据包与AN交互。
在无线电信系统中,即按即说(PTT)能力对于服务扇区和消费者正变得流行。PTT可支持“分派”话音服务,其在标准商业无线基础结构(例如CDMA、FDMA、TDMA、GSM等)上操作。在分派模型中,端点(AT)之间的通信发生于虚拟群组内,其中一个“讲话者”的话音被发射给一个或一个以上“收听者”。这种类型的通信的单个例子通常称为分派呼叫,或简称为PTT呼叫。PTT呼叫是群组的例示,其定义呼叫的特性。群组本质上由成员列表和相关联信息(例如群组名称或群组识别)定义。
按照惯例,无线通信网络内的数据包已经配置以发送到单个目的地或接入终端。数据到单个目的地的发射被称为“单播”。随着移动通信已增加,将给定数据同时发射到多个接入终端的能力已变得更加重要。因此,已采用若干协议来支持同一包或消息向多个目的地或目标接入终端的同时数据发射。“广播”是指数据包向所有目的地或接入终端(例如,给定小区内、由给定服务提供商服务等)的发射,而“多播”是指数据包向给定的目的地或接入终端群组的发射。在一实例中,给定目的地群组或“多播群组”可包含一个以上且少于所有的可能目的地或接入终端(例如,在给定群组内、由给定服务提供商服务等)。然而,以下情况至少在某些情形下是可能的:多播群组仅包括一个接入终端,类似于单播,或者多播群组包括所有接入终端(例如,在给定小区内),类似于广播。
可以若干方式在无线通信系统内执行广播和/或多播,例如执行多个循序单播操作以适应多播群组;分配唯一广播/多播信道(BCH)以用于同时处置多个数据发射,等等。使用广播信道来进行即按即说通信的常规系统描述于日期为2007年3月1日且标题为“使用CDMA 1x-EVDO蜂窝式网络的即按即说群组呼叫系统(Push-To-Talk Group CallSystem Using CDMA 1x-EVDO Cellular Network)”的第2007/0049314号美国专利申请公开案中,所述专利申请公开案的内容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如第2007/0049314号公开案中所描述,广播信道可用于使用常规信令技术的即按即说呼叫。尽管使用广播信道可改进对常规单播技术的带宽要求,但广播信道的常规信令仍可导致额外的开销和/或延迟,且可能使系统性能降级。
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2(“3GPP2”)定义广播-多播服务(BCMCS)规范,用于支持CDMA2000网络中的多播通信。因此,日期为2006年2月14且标题为“CDMA2000高速率广播-多播包数据空中接口规范(CDMA2000 High Rate Broadcast-Multicast PacketData Air Interface Specification)”的3GPP2的BCMCS规范的一个版本,版本1.0C.S0054-A,特此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中。
发明内容
接入网络(AN)接收呼叫通告消息以用于发射到接入终端(AT)。AN响应于所述所接收的呼叫通告消息而起始针对所述AN与所述AT之间的至少一个信道的物理层同步程序,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与所述接入终端向专用信道状态的转变相关联。所述AN通过将消息发送到所述AT来执行所述起始。响应于所述消息,AT监视下行链路信道以接收所述呼叫通告消息。AN接着在所述下行链路信道上将所述呼叫通告消息发射到所述接入终端,且AT接收归因于所述监视的所述呼叫通告消息。在(i)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之前或(ii)在指示专用信道状态转变的完成的重新配置完成消息的发射之前发射所述呼叫通告消息。
附图说明
将容易获得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许多附加优点的更全面理解,因为其在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考以下详细描述内容而变得更好理解,附图仅是为了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而呈现,且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支持接入终端和接入网络的无线网络架构的图。
图2A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图1的核心网络。
图2B更详细地说明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实例。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接入终端的说明。
图4A和图4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设置服务器仲裁的通信会话的过程。
图5A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将服务器仲裁的通信会话通告给W-CDMA系统中的目标接入终端的过程。
图5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将服务器仲裁的通信会话通告给W-CDMA系统中的目标接入终端的替代过程。
图6A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根据3GPP版本6实施的图5A的过程。
图6B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根据3GPP版本99实施的图5A的过程。
图6C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根据3GPP版本99实施的图5A的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针对本发明特定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和有关图式中揭示本发明的方面。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设计替代实施例。另外,将不详细描述或将省略本发明的众所周知的元件,以免使本发明的相关细节模糊不清。
词“示范性”和/或“实例”在本文中用于表示“充当实例、例子或说明”。本文描述为“示范性”和/或“实例”的任何实施例均不一定被解释为比其它方面优选或有利。同样,术语“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不要求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均包含所论述的特征、优点或操作模式。
另外,依据待由(例如)计算装置的元件执行的动作序列来描述许多实施例。将认识到,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动作可由特定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由正由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或由上述两者的组合来实施。另外,可将本文所描述的这些动作序列视为完全体现在其中存储有对应的计算机指令集的任何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媒体内,所述计算机指令在执行后将即刻致使相关联的处理器实施本文所描述的功能性。因此,本发明的各种方面可以许多不同形式体现,所有这些形式均已预期在所主张标的物的范围内。另外,对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中的每一者,任何此些实施例的对应形式可在本文描述为(例如)“经配置以(执行所描述动作的)逻辑”。
高数据速率(HDR)订户站(本文称为接入终端(AT)或用户设备(UE))可为移动的或固定的,且可与一个或一个以上接入点(AP)通信。举例来说,AP可对应于HDR基站,且在本文中可称为调制解调器组收发器(MPT)或基站(BS)、节点B和其它等效术语。接入终端或UE经由AP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将数据包发射到AP控制器且从AP控制器接收数据包。举例来说,AP控制器可对应于HDR基站控制器,且可称为调制解调器组控制器(MPC)、基站控制器(BSC)、移动交换中心(MSC)、无线电网络控制(RNC)和其它等效术语。AP和AP控制器是称为无线电接入网络(RAN)的网络的部分。无线电接入网络可在多个接入终端之间输送话音和数据包。
无线电接入网络可进一步连接到无线电接入网络外的额外网络,此核心网络包含与特定载波有关的服务器和装置以及到例如内联网、因特网、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等其它网络的连接性,且可在每一接入终端与此些网络之间输送话音和数据包。已建立与一个或一个以上AP的有效业务信道连接的接入终端称为有效接入终端,且可被称处于业务状态。处于建立与一个或一个以上AP的有效业务信道(TCH)连接的过程中的接入终端可被称处于连接设置状态。接入终端可为通过无线信道或通过有线信道进行通信的任何数据装置。接入终端可进一步为许多类型的装置中的任一者,包含(但不限于)PC卡、紧凑型快闪装置、外部或内部调制解调器,或者无线或有线电话。接入终端经由其将信号发送到AP的通信链路被称为上行链路信道(例如,反向业务信道、控制信道、接入信道等)。AP经由其将信号发送到接入终端的通信链路被称为下行链路信道(例如,寻呼信道、控制信道、广播信道、前向业务信道等)。如本文所使用,术语业务信道(TCH)可指代上行链路/反向或下行链路/前向业务信道。
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一个示范性实施例的框图。系统100可含有接入终端或UE,例如蜂窝式电话102,其经由空中接口104与接入网络或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20通信,接入网络或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20可将接入终端102连接到提供包交换数据网络(例如内联网、因特网和/或核心网络126)与接入终端102、108、110、112之间的数据连接性的网络设备。如此处所示,接入终端可为蜂窝式电话102、个人数字助理108、寻呼机110(其在此处展示为双向文本寻呼机),或甚至单独的计算机平台112(其具有无线通信门户)。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可在任何形式的包含无线通信门户或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接入终端上实现,包含(但不限于)无线调制解调器、PCMCIA卡、个人计算机、电话或其任何组合或子组合。另外,如本文所使用,术语“接入终端”、“AT”、用户设备、“UE”、“无线装置”、“客户端装置”、“移动终端”、“移动台”及其变化形式可互换使用。
返回参看图1,无线通信系统100的组件以及本发明示范性实施例的元件的相互关系不限于所说明的配置。系统100仅为示范性的,且可包含允许远程接入终端(例如无线客户端计算装置102、108、110、112)彼此之间且/或在经由空中接口104和RAN 120连接的组件之间无线通信的任何系统,包含(但不限于)核心网络126、因特网、PSTN和/或其它远程服务器。
RAN 120控制发送到AP控制器122(例如EV-DO中的基站控制器/包控制功能(BSC/PCF)、W-CDMA中的RNC等)的消息(通常作为数据包而发送)。AP控制器122负责发信号、建立和拆卸包服务节点(例如,1x EV-DO中的包数据服务节点(PDSN)、W-CDMA中的服务通用包无线电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等)与接入终端102/108/110/112之间的承载信道(即,数据信道)。如果启用链路层加密,那么AP控制器122还在经由空中接口104转发内容之前对内容进行加密。AP控制器122的功能是此项技术中众所周知的,且为了简明起见将不再进一步论述。核心网络126可通过网络、因特网和/或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与AP控制器122通信。或者,BSC/PCF 122可直接连接到因特网或外部网络。通常,核心网络126与AP控制器122之间的网络或因特网连接传送数据,且PSTN传送话音信息。AP控制器122可连接到多个AP 124。以类似于核心网络126的方式,AP控制器122通常通过用于数据传送和/或话音信息的网络、因特网和/或PSTN连接到AP 124。AP 124可以无线方式将数据消息广播到接入终端,例如蜂窝式电话102。如此项技术中已知,AP 124、AP控制器122和其它组件可形成RAN 120。然而,还可使用替代配置,且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配置。举例来说,在另一实施例中,AP控制器122以及AP 124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的功能性可收缩为单个“混合”模块,其具有AP控制器122和AP 124两者的功能性。
图2A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核心网络126。明确地说,图2A说明在W-CDMA系统内实施的通用包无线电服务(GPRS)核心网络的组件。在图2A的实施例中,核心网络126包含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160、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165和因特网175。然而应了解,在替代实施例中,因特网175的若干部分和/或其它组件可位于核心网络之外。
通常,GPRS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电话用来发射因特网协议(IP)包的协议。GPRS核心网络(例如,GGSN 165以及一个或一个以上SGSN 160)是GPRS系统的集中部分,且还提供对基于W-CDMA的3G网络的支持。GPRS核心网络是GSM核心网络的集成部分,提供对GSM和W-CDMA网络中的IP包服务的移动性管理、会话管理和输送。
GPRS穿隧协议(GTP)是GPRS核心网络的界定IP协议。GTP是允许GSM或W-CDMA网络的最终用户(例如接入终端)从一处移动到另一处的同时持续连接到因特网(如同从GGSN 165处的一个位置)的协议。这是通过将订户的数据从订户的当前SSGN 160传送到正处置订户的会话的GGSN 165来实现的。
GPRS核心网络使用三种形式的GTP;即(i)GTP-U,(ii)GTP-C,以及(iii)GTP’(GTP撇号)。GTP-U用于在针对每一包数据协议(PDP)上下文而分离的隧道中传送用户数据。GTP-C用于控制信令(例如,PDP上下文的设置和删除,GSN可达性的检验、例如当订户从一个SGSN移动到另一SGSN时的更新或修改等)。GTP’用于将计费数据从GSN传送到计费功能。
参看图2A,GGSN 165充当GPRS主干网络(未图示)与外部包数据网络175之间的接口。GGSN 165从来自SGSN 160的GPRS包提取具有相关联的包数据协议(PDP)格式(例如IP或PPP)的包数据,且在对应的包数据网络上将所述包发送出。在其它方向上,传入的数据包由GGSN 165引导到SGSN 160,SGSN 160管理并控制由RAN 120服务的目的地AT的无线电接入承载(RAB)。借此,GGSN 165将目标AT的当前SGSN地址以及他/她的简档存储在其位置寄存器中(例如,PDP上下文内)。GGSN负责IP地址指派,且是所连接的AT的默认路由器。GGSN还执行验证和计费功能。
在一实例中,SGSN 160代表核心网络126内的许多SGSN中的一者。每一SGSN负责递送来自和去往相关联地理服务区域内的移动台或AT的数据包。SGSN 160的任务包含包路由和传送、移动性管理(例如,附接/脱离以及位置管理)、逻辑链路管理以及验证与计费功能。SGSN的位置寄存器将向SGSN 160注册的所有GPRS用户的位置信息(例如,当前小区、当前VLR)以及用户简档(例如,包数据网络中使用的IMSI、PDP地址)(例如)存储在用于每一用户或AT的一个或一个以上PDP上下文内。因此,SGSN负责(i)对来自GGSN 165的下行链路GTP包解除穿隧,(ii)使IP包向GGSN 165上行链路穿隧,(iii)在AT在SGSN服务区域之间移动时进行移动性管理,以及(iv)对移动订户记账。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除(i)到(iv)以外,经配置以用于GSM/EDGE网络的SGSN与经配置以用于W-CDMA网络的SGSN相比具有稍微不同的功能性。
RAN 120(例如UTRAN、在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系统架构中)使用例如帧中继或IP等传输协议经由Iu接口与SGSN 160通信。SGSN 160经由Gn接口与GGSN 165通信,Gn接口是SGSN 160与其它SGSN(未图示)和内部GGSN之间的基于IP的接口,且使用上文所定义的GTP协议(例如,GTP-U、GTP-C、GTP′等)。虽然图2A中未展示,但Gn接口还由域名系统(DNS)使用。GGSN 165经由Gi接口使用IP协议直接地或通过无线应用协议(WAP)网关连接到公共数据网络(PDN)(未图示),且又连接到因特网175。
PDP上下文是存在于SGSN 160和GGSN 165两者上的数据结构,其含有特定AT具有有效GPRS会话时的所述AT的通信会话信息。当AT希望起始GPRS通信会话时,AT必须首先附接到SGSN 160,且接着用GGSN 165来激活PDP上下文。这将PDP上下文数据结构分配在订户当前正访问的SGSN 160以及服务AT的接入点的GGSN 165中。
图2B更详细地说明图1的无线通信系统100的实例。明确地说,参看图2B,将AT1…AT N展示为在由不同包数据网络端点服务的位置处连接到RAN 120。图2B的说明是W-CDMA与1x EV-DO系统通用的。因此,AT 1和AT 3在第一包数据网络端点162(例如,其可对应于PDSN、SGSN、GGSN BSN、归属代理(HA)、外籍代理(FA)等)所服务的部分处连接到RAN 120。第一包数据网络端点162又经由路由单元188连接到因特网175且/或连接到验证、授权与记账(AAA)服务器182、供应服务器184、因特网协议(IP)多媒体子系统(IMS)/会话起始协议(SIP)注册服务器186和/或应用服务器170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AT 2以及AT 5…N在由第二包数据网络端点164(例如,其可对应于PDSN、BSN、FA、HA、SGSN、GGSN等)服务的部分处连接到RAN 120。类似于第一包数据网络端点162,第二包数据网络端点164又经由路由单元188连接到因特网175且/或连接到AAA服务器182、供应服务器184、IMS/SIP注册服务器186和/或应用服务器170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AT 4直接连接到因特网175,且经由因特网175可接着连接到上文所述的系统组件中的任一者。
参看图2B,将AT 1、AT 3和AT 5…N说明为无线手机,将AT 2说明为无线平板PC,且将AT 4说明为有线台式站。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将了解,无线通信系统100可连接到任何类型的AT,且图2B中所说明的实例无意限制可在所述系统内实施的AT的类型。并且,虽然将AAA服务器182、供应服务器184、IMS/SIP注册服务器186和/或应用服务器170各自说明为结构上分离的服务器,但这些服务器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可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合并。
另外,参看图2B,将应用服务器170说明为包含多个媒体控制复合体(MCC)1…N170B,以及多个区域性分派器1…N 170A。总的来说,区域性分派器170A和MCC 170B包含在应用服务器170内,应用服务器170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可对应于共同用于仲裁无线通信系统100内的通信会话(例如,经由IP单播和/或IP多播协议的半双工群组通信会话)的服务器的分布式网络。举例来说,因为由应用服务器170仲裁的通信会话可理论上在位于系统100内的任何地方的AT之间发生,所以多个区域性分派器170A和MCC经分布以减少用于经仲裁通信会话的等待时间(例如,使得在北美的MCC不在位于中国的会话参与者之间来回中继媒体)。因此,当参考应用服务器170时,将了解,相关联的功能性可由区域性分派器170A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和/或MCC 170B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实行。区域性分派器170A通常负责与建立通信会话(例如,处置AT之间的信令消息、调度和/或发送通告消息等)有关的任何功能性,而MCC 170B负责托管通信会话达呼叫实例的持续时间,包含在经仲裁的通信会话期间进行呼叫中信令以及媒体的实际交换。
参看图3,接入终端或UE 200(此处为无线装置)(例如蜂窝式电话)具有平台202,其可接收和执行从RAN 120发射的软件应用程序、数据和/或命令(其可最终来自核心网络126、因特网和/或其它远程服务器和网络)。平台202可包含收发器206,收发器206可操作地耦合到专用集成电路(“ASIC”208),或其它处理器、微处理器、逻辑电路或其它数据处理装置。ASIC 208或其它处理器执行与无线装置的存储器212中的任何驻存程序介接的应用编程接口(“API”)210层。存储器212可包括只读或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ROM)、EEPROM、快闪卡或对计算机平台来说常见的任何存储器。平台202还可包含本地数据库214,本地数据库214可保存未活动地在存储器212中使用的应用程序。本地数据库214通常为快闪存储器单元,但可为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何二级存储装置,例如磁性媒体、EEPROM、光学媒体、磁带、软盘或硬盘等。内部平台202的组件还可可操作地耦合到如此项技术中已知的外部装置,例如天线222、显示器224、即按即说按钮228和小键盘226以及其它组件。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包含包括执行本文所描述的功能的能力的接入终端。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各种逻辑元件可在离散元件、在处理器上执行的软件模块或用以实现本文所揭示的功能性的软件与硬件的任何组合中体现。举例来说,ASIC 208、存储器212、API 210以及本地数据库214可全部合作地使用,以加载、存储和执行本文所揭示的各种功能,且因此用以执行这些功能的逻辑可分布在各种元件上。或者,所述功能性可并入到一个离散组件中。因此,图3中的接入终端的特征将被视为仅说明性的,且本发明不限于所说明的特征或布置。
接入终端102与RAN 120之间的无线通信可基于不同技术,例如码分多址(CDMA)、W-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频分多路复用(OFD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或可用于无线通信网络或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其它协议。举例来说,在W-CDMA中,数据通信通常是在客户端装置102、AP 124和AP控制器122(例如RNC 122)之间。AP控制器122或RNC 122可连接到多个数据网络,例如核心网络126、PSTN、因特网、虚拟私人网络等,因此允许接入终端102接入较广的通信网络。如前述内容中所论述且此项技术中已知,可使用多种网络和配置将话音发射和/或数据从RAN发射到接入终端。因此,本文所提供的说明无意限制本发明的实施例,且仅将辅助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面。
在下文中,通常根据W-CDMA协议和相关联的术语(例如RNC(与EV-DO中的BSC对照),或节点B(与EV-DO中的BS或MPT/BS对照)等)来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容易了解可如何结合不同于W-CDMA的无线通信协议来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
在常规的经服务器仲裁的通信会话(例如,经由半双工协议、全双工协议、VoIP、经由IP单播的群组会话、经由IP多播的群组会话、即按即说(PTT)会话、即按即传送(PTX)会话等)中,会话或呼叫发起者向应用服务器170发送起始通信会话的请求,应用服务器170接着将呼叫通告消息转发到RAN 120,以用于发射到呼叫的一个或一个以上目标。如将了解,对于对时间敏感的应用(例如,PTT呼叫),重要的是通告消息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目标尽可能快地接收。
全球移动电信服务(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UTRAN)(例如RAN 120)中的接入终端或用户设备(UE)可处于闲置模式或连接模式。在下文中,参考RAN 120和AT,但将了解,当应用于UMTS时,此术语可用于分别指代UTRAN和UE。
基于在处于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模式时的AT移动性和活动,RAN 120可引导AT在若干RRC子状态之间转变;即CELL_PCH、URA_PCH、CELL_FACH以及CELL_DCH状态,其可表征如下:
·在CELL_DCH状态下,将专用物理信道分配给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中的AT,已知AT处于根据其当前作用集合的小区层级,且AT已被指派有专用输送信道,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TDD)共享输送信道以及这些输送信道的组合可由AT使用。
·在CELL_FACH状态下,不将专用物理信道分配给AT,AT连续地监视前向接入信道(FACH),AT被指派有上行链路中的默认共用或共享输送信道(例如随机接入信道(RACH),其为具有功率斜升程序以获取信道且调整发射功率的基于争用的信道),AT可根据针对所述输送信道的接入程序而在所述输送信道上进行发射,RAN 120根据AT最后作出先前小区更新所在的小区而小区层级上知晓AT的位置,且在TDD模式下,可能已建立一个或若干个USCH或DSCH输送信道。
·在CELL_PCH状态下,不将专用物理信道分配给AT,AT用算法来选择PCH,且使用DRX经由相关联的PICH来监视选定PCH,上行链路活动是不可能的,且RAN 120根据在CELL_FACH状态下AT最后作出小区更新所在的小区而小区层级上知晓AT的位置。
·在URA_PCH状态下,不将专用信道分配给AT,AT用算法来选择PCH,且使用DRX经由相关联的PICH来监视选定的PCH,上行链路活动是不可能的,且RAN 120根据在CELL_FACH状态下的最后UTRAN注册区域(URA)更新期间指派给AT的URA而在注册区域层级上知晓AT的位置。
因此,URA_PCH状态(或CELL_PCH状态)对应于休眠状态,其中AT周期性地醒来以检查寻呼指示符信道(PICH),且在需要时检查相关联的下行链路寻呼信道(PCH),且AT可进入CELL_FACH状态,以发送用于以下事件的小区更新消息:小区重新选择、周期性小区更新、上行链路数据发射、寻呼响应、再进入的服务区域。在CELL_FACH状态下,AT可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发送消息,且可监视前向接入信道(FACH)。FACH运载来自RAN 120的下行链路通信,且映射到次要共用控制物理信道(S-CCPCH)。AT可在已基于CELL_FACH状态下的消息接发获得业务信道(TCH)之后从CELL_FACH状态进入CELL_DCH状态。
关于图4A和图4B描述可借以设置经服务器仲裁的通信会话的过程。明确地说,图4A和图4B说明经服务器仲裁的会话设置过程,其中系统100对应于使用宽带码分多址(W-CDMA)的全球移动电信系统(UMTS)。然而,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如何修改图4A和图4B,以针对根据不同于W-CDMA的协议的通信会话。
参看图4A,给定AT(“AT 1”)处于URA_PCH状态,400。当AT 1处于URA_PCH状态时,AT 1的用户请求起始通信会话(例如,PTT会话或其它对时间敏感或对延迟敏感的通信会话),404。因此,AT 1转变到CELL_FACH状态,408,且AT 1在RACH上发送包含AT 1的UTRAN无线电网络临时识别符(RNTI)(U-RNTI)的小区更新消息,412。U-RNTI是此项技术中众所周知的,且对应于指派给AT(例如,在加电期间,或在转变到新的RNC服务区域后)的识别,所述识别唯一地识别特定子网内的AT,或由RAN 120的单个RNC控制的扇区集合。
在416中,RAN 120配置并发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其为DPCH指派专用物理信道,且如果E-DCH将由AT 1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射,那么还可为具有E-DCH无线电网络临时识别符(E-RNTI)的E-DCH指派专用物理信道。
接下来,AT 1和RAN 120参与L1同步程序。举例来说,L1同步程序可发生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上。DPCCH是在其上由AT 1在上行链路方向上且由RAN 120在下行链路方向上发射信令的物理信道。因此,在L1同步程序期间,RAN 120在下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AT 1,420,且AT 1在上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RAN 120,424。或者,下行链路上的L1同步程序可在曾在3GPP版本6中引入的部分专用物理信道(F-DPCH)上执行。F-DPCH允许RAN 120的节点B 124使用单个正交可变扩展因子(OVSF)代码来时间多路复用多达十个(10)用户DPCCH信令,且进而改进下行链路上的OVSF代码的利用率。F-DPCH可在配置HS-DSCH且不配置DCH时使用。因此,当F-DPCH可用时,UE或AT 200将通常尝试执行F-DPCH上的L1同步程序。
当L1同步程序完成时,AT 1转变到CELL_DCH状态,428,且在上行链路DCH或E-DCH上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例如,基于无线电承载、输送信道或物理信道是否为将在416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中重新配置的较高层的无线电承载重新配置完成消息、输送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和/或物理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发射到RAN 120,432。因为AT 1现在具有对E-DCH的接入权,因此AT 1还在DCH或E-DCH上将呼叫请求消息发送到RAN 120,436,且RAN 120将呼叫请求消息转发到应用服务器170,440。应用服务器170处理呼叫请求消息,产生用于向目标AT 2通告通信会话的通告消息,且将通告消息转发到RAN 120,444。
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RAN 120无法简单地在接收到来自应用服务器170的呼叫通告消息之后立即将通告消息发射到AT 2。而是,RAN 120等待预期目标AT 2在监视以寻找寻呼的下一DRX循环或寻呼循环,448。为了便于阐释,可假定AT 2此时处于URA_PCH状态,452。虽然图4A和图4B中未展示,但如果AT 2已经具有有效业务信道(TCH),那么RAN 120可简单地在已分配的TCH上发送通告消息。
在RAN 120等待AT 2的DRX循环或寻呼循环之后,RAN 120将类型1寻呼消息发射到AT 2中的每一者,456。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类型1寻呼消息对应于在下行链路寻呼信道(PCH)上发送的寻呼,与对应于下行链路DCH或FACH(其尚未可用,因为假定AT 2处于URA_PCH状态)上发送的寻呼的类型2寻呼消息形成对照。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当UE处于CELL_DCH或CELL_FACH状态时,RAN 120的UTRAN RRC层将通过在DCH或FACH信道上发射寻呼类型2消息来寻呼UE。正如寻呼类型1,UE的RRC层向上层通知核心网络(CN)域和寻呼原因。寻呼类型2用于在UE已经在另一呼叫(例如,同时的话音和数据)中有效的同时递送第二呼叫。
在接收到寻呼消息后,AT 2即刻转变到CELL_FACH状态,460,且AT 2在包含用于AT 2的U-RNTI的RACH上发送小区更新消息,463。在466中,RAN 120配置并发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其为DCH指派专用物理信道,且如果E-DCH将由AT 2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发射,那么还可为具有E-RNTI的E-DCH指派专用物理信道。
在466中接收到小区更新确认消息后,AT 2和RAN 120即刻参与DPCCH或F-DPCH上的L1同步程序(例如,如在420和424中)。因此,在一实例中,在同步程序期间,RAN 120在下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AT 2,469,且AT 1在上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RAN 120,472。举例来说,在版本6中开始引入后检验(又名快速L1同步)特征,以促进AT在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一经解码就开始上行链路DPCCH发射,472,以用于上行链路L1同步。并且,如上文所论述,如果当在AT处配置HS-DSCH且不配置DCH时,AT参与L1同步程序,那么下行链路上的L1同步程序可替代地在F-DPCH上执行以改进OVSF利用率。
在466中接收到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之后的某时,AT 2转变到CELL_DCH状态,475,且AT 2在上行链路E-DCH上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例如,基于无线电承载、输送信道或物理信道是否为将在466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中重新配置的较高层的无线电承载重新配置完成消息、输送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和/或物理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发射到RAN 120,478。
在478中接收到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之后的某时,RAN 120在HS-DSCH上将通告消息发送到AT 2,484。在一实例中,在3GPP版本6中,在L1同步过程之后,AT 2在上行链路高速DPCCH(HS-DPCCH)上发送信道质量指示符(CQI),其报告在AT 2处针对下行链路高速专用共享信道(HS-DSCH)而测得的所测得的信号质量,且可仅在接收到HS-DPCCH CQI和/或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之后才发送通告消息。在替代实例中,在3GPP版本99中,可在478处接收到输送配置完成消息之后(例如,不具有HS-DPCCH CQI),在下行链路DCH上将通告消息发送到AT 2。
在接收到通告消息之后,AT 2可自动接受通告消息(例如,如果所通告的呼叫为紧急呼叫),可自动拒绝通告消息(例如,如果AT 2已经参与另一会话),或可允许AT 2的用户确定是否接受所通告的呼叫。AT 2处理通告消息以确定是否接受呼叫期间的延迟对应于图4B中的框487。为了便于阐释,假定AT 2决定接受所通告的呼叫,且由此AT2在上行链路E-DCH上将呼叫接受消息发送到RAN 120,490,RAN 120接着将呼叫接受消息转发到应用服务器170,492。在接受到来自AT 2的呼叫接受消息后,应用服务器170即刻将呼叫状态消息发送到RAN 120,494,且RAN 120在HS-DSCH上将呼叫状态消息发射到AT 1,496。在接收到呼叫状态消息后,AT 1播放发言权授予音调,其向AT 1的用户指示通信会话可开始,498。
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仅在(i)L1同步程序在472处完成以及(ii)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从AT 2到达RAN 120之后在484处发送图4A和图4B中的呼叫通告消息。并且,图4A和图4B的过程可经历466中在AT 2处接收到小区更新确认消息(或重新配置消息)与478中(例如以快速L1同步)在RAN 120处接收到重新配置完成消息之间的延迟。并且,在484中的通告消息的发射与490中在RAN 120处从AT 2接收呼叫接受消息之间可出现额外延迟。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针对更快地将通告消息提供给AT2。现在将提供各种3GPP标准的简要论述,以辅助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
(例如版本5到版本8)3GPP技术规范(TS)25.214的第4.3.2.3节描述给定同步程序(“同步程序A”)。在第4.3.2.3(b)节中,3GPP TS 25.214规定“UTRAN将开始下行链路DPCCH的发射,且如果将发射任何数据,那么可开始DPDCH的发射”,且在第4.3.2.3(d)节中,3GPP TS 25.214规定“在上行链路DPDCH发射开始之前,上行链路DPCCH功率控制前同步码的发射将开始Npcp无线电帧,其中Npcp为由UTRAN设定的较高层参数”。
从3GPP TS 25.214的上述章节,将了解3GPP TS 25.214准许(即,不阻止)在下行链路L1同步(即,图4B中的框469)正在进行的同时UTRAN(例如,RAN 120)经由专用物理专用信道(DPDCH)发射下行链路数据。因此,如下文将关于图6B和图6C更详细地论述,这意味着根据3GPP版本99,在下行链路L1同步过程开始之后可相对快地经由DPDCH在下行链路DCH上发送通告消息,且无需等待下行链路L1同步过程完成,如在图4A和图4B中。
并且,从3GPP TS 25.214的上述章节,将进一步了解,3GPP TS 25.214准许(即,不阻止)在下行链路L1同步(即,图4B中的框469)正在进行的同时UTRAN(例如RAN 120)经由高速专用共享信道(HS-DSCH)发射下行链路数据。将进一步了解,3GPPTS 25.214准许(即,不阻止)在用于上行链路L1的DPCCH或F-DPCH同步程序仍在处理(即,图4B中的框472)的同时AT经历对在上行链路高速DPCCH(HS-DPCCH)上进行发射(例如以基于下行链路HS-DSCH发射而发送ACK、HAK和/或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同步(例如AT 2)。因此,如下文将关于图6A更详细地论述,这意味着根据3GPP版本99,在下行链路L1同步过程开始之后可相对快地在AT 2发送了HS-DPCCH CQI之后在下行链路HS-DSCH上发送通告信号,且无需等待下行链路L1同步过程完成,如在图4A和图4B中。或者,如下文关于图5B更详细地论述,即使L1同步过程完成,服务节点B也可在接收到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或重新配置完成消息)之前发射通告消息。
因此,图5A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借此可在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L1同步程序的完成之前和/或在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的接收之前将用于通信会话的通告消息发射到AT 2的过程。图5A是相对高级的流程图,其广度足以涵盖跨越W-CDMA环境中的不同3GPP版本(例如版本6和/或版本99)的实施方案。之后,在图6A中针对版本6且在图6B和图6C中针对版本99说明图5A的更具体实施方案。然而,将了解,图5A的过程适用于除版本6和版本99之外的更多版本,且给出图5A的过程在这些特定3GPP版本内的实施方案以促进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而不限制本发明。从总体上看,图5A的过程可用于代替图4A和图4B的框444到490。
参看图5A,在应用服务器170处理了来自呼叫发起者的呼叫请求消息之后,应用服务器170产生用于向目标AT 2通告通信会话(例如,PTT会话)的通告消息,且将通告消息转发到RAN 120处的RNC服务目标AT 2,500。为了便于阐释,可假定AT 2此时处于URA_PCH状态,505。虽然图5A中未展示,但如果AT 2已经具有有效业务信道(TCH),那么RAN 120可仅在已分配的TCH上发送通告消息。RAN 120处的服务RNC接着等待预期目标AT 2监视以寻找寻呼的下一DRX循环或寻呼循环,510。
在RAN 120处的服务RNC等待DRX循环或寻呼循环之后,AT 2,服务RNC将类型1寻呼消息转发到AT 2的服务节点B,且服务节点B接着在下行链路PCH上将类型1寻呼消息发射到AT 2,515。在接收到寻呼消息后,AT 2即刻转变到CELL_FACH状态,520,且AT 2在RACH上发送包含AT 2的U-RNTI的小区更新消息,所述消息接着由服务节点B转发到服务RNC,525。在530中,RAN 120处的服务RNC配置小区更新确认消息(或重新配置消息)并将其转发到服务节点B,以供发射到AT 2。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为DCH指派专用物理信道,且如果AT 2将使用E-DCH来进行上行链路数据发射,那么还可为具有E-RNTI的E-DCH指派专用物理信道。图5A的框520到530分别对应于图4A和图4B的框444到466。在533中,服务RNC还将通告消息转发到服务节点B,以供发射到AT 2。
在530中接收到并处理了小区更新确认消息后,AT 2立即转变到CELL_DCH状态,535。因此,在版本99中,AT 2一处理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例如,提取DCH解码所需的信息,例如信道化代码等),AT 2就可开始解码或监视下行链路DPDCH。同样,在版本6中,AT 2一处理小区更新确认消息,AT 2就开始解码或监视下行链路HS-DSCH,且还具有在HS-DPCCH上发射上行链路数据(例如HS-DPCCH CQI、ACK、NAK等)的选项。将了解,此监视和/或发射是与DPCCH上的L1同步过程同时执行。
在540中,在处理小区更新确认消息(或重新配置消息)之后,RAN 120的服务节点B和AT 2开始DPCCH和/或F-DPCH上的L1同步程序(例如,如在图4B的469和472中)。举例来说,在版本6中开始引入后检验(又名快速L1同步)特征以促进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一经解码,AT就开始用于L1同步的上行链路DPCCH发射。因此,在540的L1同步程序期间,RAN 120在下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AT 2,且AT 2在上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RAN 120。并且,如上文所论述,如果当在AT处配置HS-DSCH且不配置DCH时,AT参与L1同步程序,那么L1同步程序可替代地在F-DPCH上执行,以改进OVSF利用率。
在图5A中,在L1同步程序完成之前,RAN 120处的服务节点B在DCH(例如,根据版本99)上或在HS-DSCH(例如,根据版本6,在从AT 2接收到HS-DPCCH CQI之后)上将通告消息发射到至少AT 2,545。在一实例中,在版本6中,545的通告消息发射可由HS-DPCCH CQI触发。在另一实例中,也在版本6中,AT 2可经配置以尽可能早地(例如,用于计算CQI的信息一可用就)发送HS-DPCCH CQI。下文关于图6A更详细地描述此情况。
或者,如图5B中所示,545的发射可发生于L1同步过程完成之后,但在AT 2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发送到服务节点B之前。换句话说,与图5A形成对照,在图5B中,545的发射可移到框550之后,但在框555处接收到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之前。已省略对图5B的进一步描述,因为除框545和550的次序以外,图5B大体上对应于图5A。并且,下文所描述的实施例通常是针对图5A的实施方案,而不是图5B的实施方案,借此呼叫通告必须在L1同步完成之前发生。然而,将容易了解可如何修改所述实施例中的每一者,使得呼叫通告消息发射可在L1同步完成之后但在RAN 120处接收到小区更新确认消息(或重新配置完成消息)之前发生。
返回转向图5A,L1同步过程继续,直到RAN 120的服务节点B和AT 2处的DPCCH和/或F-DPCH同步为止,550。在L1同步程序完成之后,AT 2在DCH或E-DCH上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例如,基于无线电承载、输送信道或物理信道是否为将在530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中重新配置的较高层的无线电承载重新配置完成消息、输送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和/或物理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发射到RAN 120处的服务节点B,其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转发到服务RNC,555。
在545中接收到通告消息之后,AT 2可自动接受通告消息(例如,如果所通告的呼叫为紧急呼叫),可自动拒绝通告消息(例如,如果AT 2已经参与另一会话),或可允许AT 2的用户确定是否接受所通告的呼叫。AT 2处理通告消息以确定是否接受呼叫期间的延迟对应于图5A中的框560。为了便于阐释,假定AT 2确定接受所通告的呼叫,且由此AT 2在上行链路链路DCH或E-DCH上将呼叫接受消息发送到RAN 120处的服务节点B,其将呼叫接受消息转发到服务RNC,565。
如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虽然图5A的过程经历530中在AT 2处接收到呼叫更新确认消息与555中在RAN 120处接收到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之间的延迟(例如在快速L1同步的情况下),因为与通告消息的处理相关联的延迟是与L1同步过程同时(即,并行)处置的,所以这些延迟可减少。
明确地说,在大多数常规实施方案中(例如图4A和图4B),数据(例如通告消息)的初始下行链路发射由在服务节点B和/或服务RNC处接收到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触发。在图5A的实施例中,下行链路数据发射不被限制或被延迟直到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被目标AT发射之后为止,而是可在L1同步程序完成之前发射。因此,将了解,可关于(i)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例如,输送信道重新配置完成(TCRC)消息)在Iub上在服务节点B与服务RNC之间的回程延迟,(ii)服务RNC对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的处理,(iii)服务节点B处对通告消息的发射的调度延迟,以及(iv)在目标AT处对545处接收到的通告消息的处理延迟中的一者或一者以上而找到图5A中的延迟节省。
图6A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3GPP版本6而实施的图5A的过程。参看图6A,框600A到633A分别对应于图5A的500到533,且由此为了简明起见将不再进一步论述。
在630A中接收到和处理了小区更新确认消息后(例如,在提取HS-DSCH解码所需的信息,例如信道化代码等之后),AT 2立即转变到CELL_DCH状态,635A。因此,AT 2开始解码或监视下行链路HS-DSCH,且还具有在HS-DPCCH上发射上行链路数据(例如HS-DPCCH CQI、ACK、NAK等)的选项。将了解,此监视和/或发射可与L1同步过程(例如,在DPCCH和/或F-DPCH上)同时执行。
在640A中,在处理了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之后,RAN 120的服务节点B和AT 2开始DPCCH和/或F-DPCH上的同步程序(例如,如在图5A的540中)。举例来说,在版本6中开始引入后检验(又名快速L1同步)特征以促进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一经解码,AT就开始用于L1同步的上行链路DPCCH发射。因此,在640A的L1同步程序期间,RAN 120的服务节点B在下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AT 2,且AT 2在上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RAN 120的服务节点B。并且,如上文所论述,如果当在AT处配置HS-DSCH且不配置DCH时,AT参与L1同步程序,那么L1同步程序可替代地在F-DPCH上执行,以改进OVSF利用率。
在L1同步完成之前,假定AT 2已监视到HS-DSCH上的足够数目的消息,使得AT2可得出指示在AT 2处接收到的HS-DSCH消息的所测得的信道质量等级的CQI。因此,AT 2在HS-DPCCH上将CQI发送到RAN 120的服务节点B,以报告所测得的信道质量,645A。RAN 120处的服务节点B可接着使用所报告的CQI来确定借以在HS-DSCH上将通告消息发送到AT 2的发射功率电平和/或其它发射标准。在评估HS-DPCCH CQI之后,RAN 120的服务节点B在下行链路HS-DSCH上将呼叫通告消息发射到AT 2,650A。AT 2通过在HS-DPCCH上发送HARQ ACK来响应HS-DSCH上的下行链路数据,655A。
接下来,L1同步过程继续,直到RAN 120的服务节点B和AT 2处的DPCCH和/或F-DPCH同步为止,660A。在L1同步完成之后,AT 2在上行链路DCH或E-DCH上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例如,基于无线电承载、输送信道或物理信道是否为将在630A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中重新配置的较高层的无线电承载重新配置完成消息、输送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和/或物理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发射到RAN 120处的服务节点B,其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转发到服务RNC,665A。
在650A中接收到通告消息之后,AT 2可自动接受通告消息(例如,如果所通告的呼叫为紧急呼叫),可自动拒绝通告消息(例如,如果AT 2已经参与另一会话),或可允许AT 2的用户确定是否接受所通告的呼叫。AT 2处理通告消息以确定是否接受呼叫期间的延迟对应于图6A中的框670A。为了便于阐释,假定AT 2中的每一者决定接受所通告的呼叫,且由此AT 2在上行链路DCH或E-DCH上将呼叫接受消息发送到RAN120处的服务节点B,其将呼叫接受消息转发到服务RNC,675A。
图6B说明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根据3GPP版本99实施的图5A的过程。参看图6B,框600B到633B分别对应于图5A的500到533和/或图6A的600A到633A,且由此为了简明起见将不再进一步论述。
在635B中,在625B中从AT 2接收到小区更新消息并进行处理之后,除在630B中在FACH上发送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之外,RAN 120的服务节点B还起动用于AT 2的定时器,635B。在一实例中,定时器的期满周期可对应于准许AT 2有时间来合适地解码来自630B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且调谐到由小区更新确认消息指示的一个或一个以上信道的延迟。换句话说,AT 2处对630B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的解码不是瞬时的,因此RAN 120的服务节点B准许AT 2中的每一者在于655B处发射从服务节点B接收到的通告消息之前有给定量的时间(例如,对应于635B的定时器的定时器周期或期满周期)来解码小区更新确认消息。
在630B中接收到并处理了小区更新确认消息后(例如,在提取专用信道(DCH)解码所需的信息,例如信道化代码等之后),AT 2立即转变到CELL_DCH状态,640B。因此,AT 2开始解码或监视其相应的下行链路DCH。将了解,此对AT 2的DCH的监视是与DPCCH上的L1同步过程同时执行的。
在645B中,在处理了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之后,RAN 120的服务节点B和AT 2开始DPCCH上的同步程序(例如,如在图5A的540和/或图6A的640A中)。举例来说,在版本6中开始引入后检验(又名快速L1同步)特征,以促进AT在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一经解码就开始上行链路DPCCH发射,以用于L1同步。因此,在645B的L1同步程序期间,RAN 120的服务节点B在下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AT 2,且AT 2在上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RAN 120。
在L1同步过程期间,RAN 120的服务节点B周期性地检查在635B中起动的定时器是否已期满,650B。如果定时器尚未期满,那么RAN 120的服务节点B制止将通告消息发送到AT 2。否则,如果RAN 120的服务节点B在650B中确定定时器已期满,那么RAN 120的服务节点B在下行链路DCH上将呼叫通告消息发送到AT 2,655B。
接下来,L1同步过程继续,直到RAN 120的服务节点B和AT 2处的DPCCH同步为止,660B。在L1同步完成之后,AT 2在DCH或E-DCH上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例如,基于无线电承载、输送信道或物理信道是否为将在630B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中重新配置的较高层的无线电承载重新配置完成消息、输送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和/或物理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发射到RAN 120处的服务节点B,其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转发到服务RNC,665B。并且,将了解,如果RAN 120的服务节点B在来自635B的定时器期满之前在665B中接收到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那么RAN 120的服务节点B发送通告消息,而不管定时器尚未期满,因为635B中的定时器将授予AT 2时间来解码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且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是小区更新确认消息已被解码的实际指示(例如,尽管至少在相对积极地设置定时器的情况下,在AT 2可发送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之前的延迟使得此情形不可能发生)。
在655B中接收到通告消息之后,AT 2可自动接受通告消息(例如,如果所通告的呼叫为紧急呼叫),可自动拒绝通告消息(例如,如果AT 2已经参与另一会话),或可允许AT 2的用户确定是否接受所通告的呼叫。AT 2处理通告消息以确定是否接受呼叫期间的延迟对应于图6B中的框670B。为了便于阐释,假定AT 2中的每一者决定接受所通告的呼叫,且由此AT 2在上行链路DCH或E-DCH上将呼叫接受消息发送到RAN
120的服务节点B,其将呼叫接受消息转发到服务RNC,675B。
虽然图6B说明通告消息的发射被延迟以提高AT 2将合适地接收通告消息的机会的实施例,但另一实施例可通过发送通告消息的多次重复来提高通告消息的解码成功率,如下文将关于图6C而描述。
图6C说明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根据3GPP版本99而实施的图5A的过程。参看图6C,框603C到630C分别对应于图5A的500到533、图6A的600A到633A和/或图6B的600B到633B,且由此为了简明起见将不进一步论述。
在635C中,在625C中接收到并处理了来自AT 2的小区更新消息之后,除在630C中经由FACH发送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之外,RAN 120的服务节点B还起动用于AT 2的定时器,635C。在一实例中,635C的定时器的期满周期可对应于通告重复窗,且可经建立以使得AT 2预期具有在通告重复窗内的某一点解码通告消息的能力。因此,不同于来自图6B的635B的定时器,图6C中的635C的定时器建立一点,在此点之后,不再发送另外的通告消息,且在发送初始通告消息之前不再有延迟。在一实施例中,635C中的定时器的起动可被延迟给定量的时间(例如,630C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的预期传播时间加上最小预期解码处理时间),其可(在一实例中)小于来自图6B的635B的定时器的期满周期。
在630C中接收到并处理了小区更新确认消息后(例如,在提取专用信道(DCH)解码所需的信息,例如信道化代码等之后),AT 2即刻转变到CELL_DCH状态,640C。因此,AT 2开始解码或监视其下行链路DCH。将了解,此对DCH的监视是与DPCCH上的L1同步过程同时执行的。在645C中,在处理了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之后,RAN 120的服务节点B和AT 2开始DPCCH上的L1同步程序(例如,如在图5A的540和/或图6A的640A和/或图6B的645B中)。举例来说,在版本6中开始引入后检验(又名快速L1同步)特征,以促进AT在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一经解码就开始上行链路DPCCH发射,以用于L1同步。因此,在645C的L1同步程序期间,RAN 120的服务节点B在下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AT 2,且AT 2在上行链路DPCCH上将信令消息发送到RAN 120的服务节点B。
在L1同步过程期间,RAN 120的服务节点B以给定间隔周期性地在下行链路DCH上将呼叫通告消息发送到AT 2,650C。举例来说,650C处的通告消息发射之间的间隔可对应于FACH发射时间间隔(TTI),其为MAC包在FACH上的物理层发射的时间单位。虽然645C的L1同步过程继续,且在650C中发送周期性通告消息,但RAN 120的服务节点B跟踪在635C中起动的定时器,且确定定时器是否已期满。如果定时器尚未期满,那么DPCCH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的L1同步过程继续,且RAN 120的服务节点B继续发送周期性通告消息,650C、651C和652C。当RAN 120的服务节点B确定定时器在655C中已期满时,L1DPCCH同步过程继续,且RAN 120的服务节点B停止发送周期性通告消息。虽然图6C中未展示,但当AT 2解码多个通告消息中的第一通告消息时,AT 2将忽略用于同一会话的其它通告消息。
接下来,L1同步过程继续,直到RAN 120的服务节点B和AT 2处的DPCCH同步为止,660C。在L1同步完成之后,AT 2在上行链路DCH或E-DCH上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例如,基于无线电承载、输送信道或物理信道是否为将在630B的小区更新确认消息中重新配置的较高层的无线电承载重新配置完成消息、输送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和/或物理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发射到RAN 120处的服务节点B,其将小区更新确认响应消息转发到服务RNC,665C。
在接收到通告消息之后,AT 2可自动接受通告消息(例如,如果所通告的呼叫为紧急呼叫),可自动拒绝通告消息(例如,如果AT 2已经参与另一会话),或可允许AT 2的用户确定是否接受所通告的呼叫。AT 2处理通告消息以确定是否接受呼叫期间的延迟对应于图6C中的框670C。为了便于阐释,假定AT 2决定接受所通告的呼叫,且由此AT 2在上行链路DCH或E-DCH上将呼叫接受消息发送到RAN 120的服务节点B,其将呼叫接受消息转发到服务RNC,675C。
虽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的参考已大体上可互换地使用术语“呼叫”与“会话”,但将了解,任何呼叫和/或会话意在被解释为包含不同方之间的实际呼叫,或者意在为技术上不可被视为“呼叫”的数据输送会话。并且,虽然上述实施例已大体上关于PTT会话来描述,但其它实施例可针对任何类型的通信会话,例如即按即传(PTX)会话、紧急VoIP呼叫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可使用多种不同技术及技艺中的任一者来表示信息及信号。举例来说,可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磁粒子、光场或光粒子或其任何组合来表示在整个以上描述中参考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位、符号及码片。
此外,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了解,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及算法步骤可实施为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两者的组合。为清楚地说明硬件与软件的这种互换性,上文已大体上关于其功能性而描述了各种说明性组件、块、模块、电路及步骤。将所述功能性实施为硬件还是软件取决于特定应用及强加于整个系统的设计约束。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针对每一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施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所述实施决策不应被解释为会导致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可用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组件或其经设计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的任何组合来实施或执行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模块及电路。通用处理器可为微处理器,但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可为任何常规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还可实施为计算装置的组合,例如,DSP与微处理器的组合、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一个以上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的联合,或任何其它此类配置。
结合本文中所揭示的实施例而描述的方法、序列及/或算法可直接体现于硬件中、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中或两者的组合中。软件模块可驻存在RAM存储器、快闪存储器、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装卸盘、CD-ROM,或此项技术中已知的任一其它形式的存储媒体中。示范性存储媒体耦合到处理器,使得处理器可从存储媒体读取信息并将信息写入到存储媒体。在替代方案中,存储媒体可与处理器成一体式。处理器及存储媒体可驻留于ASIC中。ASIC可驻留于用户终端(例如,接入终端)中。在替代方案中,处理器及存储媒体可作为离散组件驻留于用户终端中。
在一个或一个以上示范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实施于硬件、软件、固件或其任一组合中。如果实施于软件中,那么可将功能作为一个或一个以上指令或代码而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经由计算机可读媒体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媒体包括计算机存储媒体与通信媒体两者,通信媒体包括促进将计算机程序从一处传送到另一处的任何媒体。存储媒体可为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可用媒体。作为实例而非限制,所述计算机可读媒体可包含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装置、磁盘存储装置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或可用于载运或存储呈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的所要程序代码且可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媒体。同样,可适当地将任何连接称作计算机可读媒体。举例来说,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订户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等无线技术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那么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例如红外线、无线电及微波的无线技术包括于媒体的定义中。如本文中所使用,磁盘及光盘包括压缩光盘(CD)、激光光盘、光学光盘、数字多功能光盘(DVD)、软盘及蓝光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使用激光以光学方式再现数据。以上各项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媒体的范围内。
虽然前文的揭示内容展示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但应注意,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在本文中进行各种改变及修改。无需以任何特定次序来执行根据本文中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权利要求项的功能、步骤及/或动作。此外,尽管可以单数形式来描述或主张本发明的元件,但除非明确规定限于单数形式,否则还涵盖复数形式。

Claims (40)

1.一种在根据给定无线通信协议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内从接入网络通告通信会话的方法,其包括:
在所述接入网络处接收呼叫通告消息以用于发射到接入终端;
响应于所述呼叫通告消息,将寻呼消息发射到所述接入终端;
响应于所述寻呼消息,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小区更新消息;
响应于所述小区更新消息,将重新配置消息发射到所述接入终端以促进所述接入终端向专用信道状态的转变;
在发射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之后,针对所述接入网络与所述接入终端之间的至少一个信道起始物理层同步程序,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与所述接入终端向所述专用信道状态的所述转变相关联;以及
在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正在进行的同时在下行链路信道上将所述呼叫通告消息发射到所述接入终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物理层上行链路同步程序期间在上行链路信道上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针对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报告,
其中响应于对所述信道质量报告的接收而执行所述发射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道对应于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且所述上行链路信道对应于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基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而确定发射参数,
其中所述发射步骤根据所述所确定的发射参数而发射所述呼叫通告消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给定无线通信协议对应于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版本6、版本7或版本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接收步骤之后寻呼所述接入终端;
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寻呼响应;以及
响应于所述寻呼响应,起动具有给定期满周期的定时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期满后即刻执行所述发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定时器期满之前执行所述发射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以给定间隔发射多次所述呼叫通告消息,直到所述定时器期满为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呼叫通告消息的多次发射中的第一次发射被延迟,以便授予所述接入终端一阈值时间周期来准备好接收所述呼叫通告消息的所述第一次发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延迟所述起动步骤来实施所述第一次发射的所述延迟。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给定间隔对应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前向接入信道FACH发射时间间隔TTI。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预期所述接入终端重新配置一个或一个以上专用信道要多久来建立所述给定间隔。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给定无线通信协议对应于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版本99。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指示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的消息;以及
在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到指示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的所述消息之后,接收指示所述接入终端是否正接受所述呼叫通告消息的呼叫接受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上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终端的指示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的所述消息和所述呼叫接受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来自所述接入终端的指示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的所述消息对应于无线电承载重新配置完成消息、输送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和/或物理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对应于L1同步程序,且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包含(i)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ii)下行链路DPCCH和/或(iii)下行链路部分专用物理信道F-DPCH。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道对应于下行链路专用信道DCH或下行链路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
20.一种在根据给定无线通信协议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内在接入终端处接收对通信会话的通告的方法,其包括:
从接入网络接收针对所述接入网络与所述接入终端之间的至少一个信道起始物理层同步程序的重新配置消息,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与所述接入终端向专用信道状态的转变相关联;以及
响应于所述所接收的重新配置消息,在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正在进行的同时监视下行链路信道以接收呼叫通告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测量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的信道质量;
在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期间在上行链路信道上将指示所述所测得的信道质量的信道质量报告发射到所述接入网络;以及
响应于所述信道质量报告而在所述下行链路信道上接收所述呼叫通告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测量步骤一测得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的阈值数目的信号,就发生所述发射步骤,而不等待所述物理层同步完成。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道对应于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且所述上行链路信道对应于高速专用物理控制信道HS-DPCCH。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与所述呼叫通告消息相关联的发射参数是部分基于所述下行链路信道的所述所测得的信道质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给定无线通信协议对应于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版本6、版本7或版本8。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之前,至少接收一次所述呼叫通告消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所述呼叫通告消息的步骤在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之前以给定间隔接收多次所述呼叫通告消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给定间隔对应于一个或一个以上前向接入信道FACH发射时间间隔TTI。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预期所述接入终端重新配置一个或一个以上专用信道要多久来建立所述给定间隔。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成功解码所述呼叫通告消息中的一者;以及
忽略以所述给定间隔发射的一个或一个以上后续呼叫通告消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接收所述呼叫通告消息的步骤在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之前接收单次所述呼叫通告消息。
3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给定无线通信协议对应于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版本6或版本99。
3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在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后即刻将指示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完成的消息发送到所述接入网络;以及
在发送所述消息之后,发送指示所述接入终端是否正接受所述呼叫通告消息的呼叫接受消息。
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上行链路专用信道上发送所述所发送的消息和所述所发送的呼叫接受消息。
35.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所发送的消息对应于无线电承载重新配置完成消息、输送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和/或物理信道重新配置完成消息。
3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对应于L1同步程序,且所述至少一个信道包含(i)上行链路专用物理控制信道DPCCH,(ii)下行链路DPCCH和/或(iii)下行链路部分专用物理信道F-DPCH。
37.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下行链路信道对应于下行链路专用信道DCH或下行链路高速下行链路共享信道HS-DSCH。
38.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进一步包括:
从所述接入网络接收寻呼消息;
响应于所述寻呼消息将重新配置消息发送到所述接入网络;
响应于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从所述接入网络接收重新配置确认消息,其中起始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的所述所接收的消息对应于所述重新配置完成消息。
39.一种经配置以从根据给定无线通信协议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的接入网络,其包括:
用于在所述接入网络处接收呼叫通告消息以用于发射到接入终端的装置;
用于响应于所述呼叫通告消息将寻呼消息发射到所述接入终端的装置;
用于响应于所述寻呼消息从所述接入终端接收小区更新消息的装置;
用于响应于所述小区更新消息将重新配置消息发射到所述接入终端以促进所述接入终端向专用信道状态的转变的装置;
用于在发射所述重新配置消息之后针对所述接入网络与所述接入终端之间的至少一个信道起始物理层同步程序的装置,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与所述接入终端向所述专用信道状态的所述转变相关联;以及
用于在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正在进行的同时在下行链路信道上将所述呼叫通告消息发射到所述接入终端的装置。
40.一种经配置以在根据给定无线通信协议操作的无线通信系统内接收对通信会话的通告的接入终端,其包括:
用于从接入网络接收针对所述接入网络与所述接入终端之间的至少一个信道起始物理层同步程序的重新配置消息的装置,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与所述接入终端向专用信道状态的转变相关联;以及
用于响应于所述所接收的重新配置消息在所述物理层同步程序正在进行的同时监视下行链路信道以接收呼叫通告消息的装置。
CN201080022335.3A 2009-05-22 2010-05-19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0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0922.7A CN103957609B (zh) 2009-05-22 2010-05-19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CN201410200218.1A CN103957576B (zh) 2009-05-22 2010-05-19 一种从接入网络通告通信会话的方法及接入网络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064509P 2009-05-22 2009-05-22
US61/180,645 2009-05-22
US12/782,590 US8797949B2 (en) 2009-05-22 2010-05-18 Announc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12/782,590 2010-05-18
PCT/US2010/035482 WO2010135474A1 (en) 2009-05-22 2010-05-19 Announc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0218.1A Division CN103957576B (zh) 2009-05-22 2010-05-19 一种从接入网络通告通信会话的方法及接入网络
CN201410200922.7A Division CN103957609B (zh) 2009-05-22 2010-05-19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0059A CN102440059A (zh) 2012-05-02
CN102440059B true CN102440059B (zh) 2015-07-22

Family

ID=42670395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02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7576B (zh) 2009-05-22 2010-05-19 一种从接入网络通告通信会话的方法及接入网络
CN20141020092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7609B (zh) 2009-05-22 2010-05-19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CN201080022335.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40059B (zh) 2009-05-22 2010-05-19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0218.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7576B (zh) 2009-05-22 2010-05-19 一种从接入网络通告通信会话的方法及接入网络
CN201410200922.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57609B (zh) 2009-05-22 2010-05-19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8797949B2 (zh)
EP (2) EP2433466A1 (zh)
JP (1) JP5393879B2 (zh)
CN (3) CN103957576B (zh)
WO (1) WO201013547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615008B2 (en) 2007-07-11 2013-12-24 Foundry Networks Llc Duplicating network traffic through transparent VLAN flooding
US8248928B1 (en) 2007-10-09 2012-08-21 Foundry Networks, Llc Monitoring server load balancing
US8797949B2 (en) 2009-05-22 2014-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nounc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10122783A1 (en) * 2009-05-22 2011-05-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itioning a user equipment (ue) to a dedicated channel state during setup of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787843B2 (en) * 2009-06-26 2014-07-2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Wake up procedure for a base station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US8582561B2 (en) * 2009-07-31 2013-11-12 Htc Corporation Method of handling P-TMSI chan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8780744B2 (en) 2010-01-25 2014-07-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ective allocation of dedicated channel (DCH) resources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873479B2 (en) * 2010-02-05 2014-10-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sted state transi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UE) for delay sensitive applications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20110194433A1 (en) * 2010-02-05 2011-08-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dedicated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to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radio bearer traffic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848553B2 (en) * 2010-02-05 2014-09-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Assisted state transitions of a user equipment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769299B1 (en) 2010-10-13 2014-07-01 The Boeing Company License uti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license wrapper
US9563751B1 (en) 2010-10-13 2017-02-07 The Boeing Company License uti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service suite
JPWO2012133736A1 (ja) * 2011-03-31 2014-07-28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連続相中に分散相が微分散した組成物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3686619B (zh) * 2012-09-17 2017-02-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业务快速建立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WO2014048616A1 (en) * 2012-09-28 2014-04-03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tifying non-availability of transport channels
US9572068B2 (en) * 2013-12-03 2017-02-14 Intel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te adaptation in full-duplex wireless communication
US9565138B2 (en) 2013-12-20 2017-02-07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Rule-based network traffic interception and distribution scheme
US9648542B2 (en) 2014-01-28 2017-05-09 Brocad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Inc. Session-based packet routing for facilitating analytics
CN104170504A (zh) * 2014-03-17 2014-11-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配置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US10771475B2 (en) 2015-03-23 2020-09-08 Extreme Networks, Inc. Techniques for exchanging control an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US10911353B2 (en) 2015-06-17 2021-02-02 Extreme Networks, Inc. Architecture for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US10129088B2 (en) 2015-06-17 2018-11-13 Extreme Networks, Inc. Configuration of rules in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US9866478B2 (en) 2015-03-23 2018-01-09 Extreme Networks, Inc. Techniques for user-defined tagging of traffic in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US9923679B2 (en) * 2015-03-25 2018-03-20 Intel IP Corporation High-efficiency Wi-Fi (HEW) station, access point, and methods for random access contention
US10057126B2 (en) 2015-06-17 2018-08-21 Extreme Networks, Inc. Configuration of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US10530688B2 (en) 2015-06-17 2020-01-07 Extreme Networks, Inc. Configuration of load-sharing components of a network visibility router in a network visibility system
US9660793B2 (en) 2015-06-26 2017-05-23 Intel Corporation Leveraging full duplex for rate adaptation in wireless LANs
US10243813B2 (en) 2016-02-12 2019-03-26 Extreme Networks, Inc. Software-based packet broker
US10568126B2 (en) * 2016-03-01 2020-02-1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istributed uplink data processing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with limited backhaul
US10999200B2 (en) 2016-03-24 2021-05-04 Extreme Networks, Inc. Offline, intelligent load balancing of SCTP traffic
US10567259B2 (en) 2016-10-19 2020-02-18 Extreme Networks, Inc. Smart filter generator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5134C (zh) * 2006-04-21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0459808C (zh) * 2006-01-18 2009-02-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呼叫建立中空中接口消息传送方法
CN101379743A (zh) * 2006-01-18 2009-03-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移动台和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54756B1 (fr) * 2003-05-07 2005-08-12 Evolium Sas Procede pour l'etablissement de connexion dans un systeme de radiocommunications mobiles
SE0301400D0 (sv) * 2003-05-12 2003-05-12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A method in a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FI20031912A0 (fi) * 2003-12-29 2003-12-29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reaaliaikaisen tiedonsiirtopalvelun kontrolloimiseksi
FI20031911A0 (fi) * 2003-12-29 2003-12-29 Nokia Corp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access-verkkopalvelun kontrolloimiseksi reaaliaikaisessa datapalvelussa
US7184792B2 (en) * 2004-02-10 2007-02-27 Qualcomm Incorporated Delayed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fter physical layer reconfiguration
US20050250504A1 (en) * 2004-05-05 2005-11-10 Nokia Corporation Channel setup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7970425B2 (en) 2005-08-30 2011-06-28 Alcatel-Lucent Usa Inc. Push-to-talk group call system using CDMA 1x-EVDO cellular network
US7853257B2 (en) * 2005-09-20 2010-12-14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Inc. Method for fast call setup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064954B (zh) * 2006-04-30 2011-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配置方法
ES2397379T3 (es) 2006-04-21 2013-03-06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Un método, dispositivo y sistema para configuración de canal
AU2007248806A1 (en) * 2006-05-05 2007-11-15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Radio link failure detection procedures in long term evolution uplink and downlin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8644829B2 (en) * 2006-05-17 2014-02-0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release cause indication in a UMTS network
CA2660309C (en) 2006-08-18 2015-11-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Reducing state transition time from power saving state
WO2008028318A1 (en) 2006-08-25 2008-03-1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setting up a call
US20080132239A1 (en) * 2006-10-31 2008-06-05 Amit Khetawat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nable hand-in for femtocells
KR101446012B1 (ko) * 2007-08-24 2014-09-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이동단말의 접속률 향상 방법 및 장치
CN101911804B (zh) * 2008-01-04 2013-06-05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执行wtru的状态转换的方法和设备
US8797949B2 (en) 2009-05-22 2014-08-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Announcing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459808C (zh) * 2006-01-18 2009-02-0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呼叫建立中空中接口消息传送方法
CN101379743A (zh) * 2006-01-18 2009-03-04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基站、移动台和通信方法
CN100455134C (zh) * 2006-04-21 2009-0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道配置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ast transition from power saving state to active;Ericsson;《TSG-RAN WG2 Meeting #54 Tdoc R2-062116》;20060901;第2-3节、图1-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93879B2 (ja) 2014-01-22
EP2433466A1 (en) 2012-03-28
US8797949B2 (en) 2014-08-05
CN103957576B (zh) 2017-10-31
JP2012527845A (ja) 2012-11-08
US9538544B2 (en) 2017-01-03
US20110134836A1 (en) 2011-06-09
CN103957576A (zh) 2014-07-30
US20140254413A1 (en) 2014-09-11
WO2010135474A1 (en) 2010-11-25
CN103957609A (zh) 2014-07-30
CN102440059A (zh) 2012-05-02
EP2512200A3 (en) 2012-12-19
EP2512200A2 (en) 2012-10-17
CN103957609B (zh) 2018-05-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005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通告通信会话
CN10242874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的通信会话的设置期间使用户设备(ue)转变到专用信道状态
CN10242873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寻呼用户设备(ue)
US8498212B2 (en) Setting up a communication session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7636331B2 (en)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8780744B2 (en) Selective allocation of dedicated channel (DCH) resources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RU2392776C2 (ru) Способ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во времен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 многоадресном канале управления
US20110194433A1 (en) Managing dedicated channel resource allocation to user equipment based on radio bearer traffic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848553B2 (en) Assisted state transitions of a user equipment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US8873479B2 (en) Assisted state transition of a user equipment (UE) for delay sensitive applications with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239628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内设立反向链路数据发射
US20120295617A1 (en) Selectively extending a waiting period before an originating user equipment fails a call based on network information of one or more target user equipments
CN102440035B (zh) 用于初始外部环路功率控制sir目标的服务相依性建立的方法
KR20060016292A (ko) 멀티미디어 브로드캐스트/멀티캐스트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무선 자원 연결 요청메시지를효율적으로 전송하는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22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