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8699A - 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8699A
CN102438699A CN2010800064287A CN201080006428A CN102438699A CN 102438699 A CN102438699 A CN 102438699A CN 2010800064287 A CN2010800064287 A CN 2010800064287A CN 201080006428 A CN201080006428 A CN 201080006428A CN 102438699 A CN102438699 A CN 1024386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lse
equipment
loop
infrared
pulse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42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彼得·格莱姆
芮耐·克洛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86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86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5/0613Apparatus adapted for a specific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3/00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 A61H23/02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e.g. using supersonic vibration; Suction-vibration massage; Massage with moving diaphragms with electric or magnetic driv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9/00Pneumatic or hydraulic massage
    • A61H9/005Pneumatic massage
    • A61H9/0078Pneumatic massage with intermittent or alternately inflated bladders or c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02Magneto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another treat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01Constructive details
    • A61H2201/0119Support for the device
    • A61H2201/0138Support for the device incorporated in furni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1/0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 A61H2201/10Characteristics of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codes with further special therapeutic means, e.g. electrotherapy, magneto therapy or radiation therapy, chromo therapy,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therap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3/00Ad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ncerning the patient
    • A61H2203/04Position of the patient
    • A61H2203/0443Position of the patient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A61H2203/0456Sup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2203/00Ad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concerning the patient
    • A61H2203/04Position of the patient
    • A61H2203/0443Position of the patient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
    • A61H2203/0468Pro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2/00Magnetotherapy
    • A61N2/02Magnetotherapy using magnetic fields produced by coils, including single turn loops or electromagn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5/00Radiation therapy
    • A61N5/06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 A61N2005/0658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 A61N2005/0659Radiation therapy using light characterised by the wavelength of light used infrared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a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Magnetic Treatment Devices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该装置由以下部分组成:用于产生脉冲式电磁场的一第一设备,其具有周期电磁场的同步或异步特定脉冲序列,包括具有0.1至0.2秒的脉冲时间,磁通量密度为35至100μT的一第一脉冲组,以及脉冲时间为10至30秒,磁通量密度为2至40μT的一第二脉冲组;用于循环淋巴流的一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用以经由几个彼此紧挨着布置的按摩装置以升高和降低的压力触发按摩脉冲;以及用于发射红外辐射的一第三设备,所述第三设备发射至少一种热脉冲;以及一控制单元,借助于其,该三个设备的脉冲经控制以使得两或三个设备同时发射脉冲。该装置实现了血液微循环以及大循环的单个参数的显著的改善。

Description

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
人们已经知道电磁脉冲会影响微循环。
从EP 0 995 463已知一种设备,人体内的生物学过程借助于该设备受到脉冲式电磁场的影响,具体地说是为了增加O2消耗和刺激代谢过程。单脉冲可以符合一由公式表示的函数。
WO 2008/025731描述了一种用于产生具有周期脉冲的脉冲式电磁场的设备,该周期脉冲具有与血液微循环的特定测量数据有关的升降包络曲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其适合于显著地提高血液微循环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包括用于产生脉冲式电磁场的一第一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脉冲发生器和一磁性线圈,具有至少两个同步或异步脉冲组的脉冲序列,第一脉冲组脉冲时间为0.1至0.2秒磁通量密度为35至100μT,第二脉冲组脉冲时间为10至30秒磁通量密度为2至40μT;用于增强淋巴流的一第二设备,所述第二设备用以通过一按摩装置触发按摩脉冲,其中该按摩装置包括几个压缩腔室回路,压缩腔室彼此紧挨着水平地布置,且回路布置在彼此之上,所述回路经配置使得:经由一脉冲设备和连接至其的一个或多个泵,梯度增加的压力脉冲可以为半个回路中的压缩腔室触发,梯度递减的压力脉冲可以为另半个回路中的腔室触发;用于发射红外辐射的一第三设备,所述第三设备发射至少一种热脉冲,且具有80%至100%的红外-A、0%至19%的红外-B和0%至1%的红外-C的红外光谱;一控制单元,借助于该控制单元,三个设备的脉冲经控制以使得:或者第一和第二设备同时发射脉冲,或者第一和第三设备同时发射脉冲,或者第一、第二和第三设备同时发射脉冲。
用于调节灌注的本发明装置内部的两个或三个设备的组合导致关于血液微循环的影响,其比可由各单个设备独自达成的影响无疑更明显。在下文中将进一步解释该协同效应的细节。
器官的功能状态大体上由其微循环的功能状态来决定。现今,人们普遍认为,若非有规律的触发,器官的大多数功能障碍或病理条件在其过程中至少由微循环障碍来决定。微循环障碍往往由大循环障碍引起,且可以逐渐地发展其自己的动力学,其与致命地影响疾病的过程乃至支配它的大循环过程无关。没有微循环,功能活动的增强、器官中的治愈或愈合过程是不可能的,即,涉及了微血管区域的输运过程。如果有任何不同的话,就是若微循环受到限制,则障碍或疾病的症状可以受到较小程度的影响且充其量是暂时的。因此,影响微循环是特别重要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用于产生脉冲式电磁场的第一设备由至少一个脉冲发生器和连接至其的至少一个线圈组成。有利地,该线圈为用于产生电磁场的一种扁平结构,优选为一垫子。这种结构包括几个呈圆形或矩形地彼此紧靠着或部分重叠地布置的线圈,经由这些线圈,电磁脉冲或脉冲组被传递到使用者的皮肤表面上,所述皮肤表面以较小的距离与此接触。
该线圈也可以布置于一手持式增强型敷贴器中,且因而覆盖20至150cm2的相对小的面积,以允许局部化应用。
在本发明中,“同步脉冲组”意味着第二脉冲组的例如为2至40μT的连续基准信号,以及以10至30秒间隔叠加在其上的第一脉冲组的35至100μT的较高的辅助信号,优选10至20秒间隔,辅助信号的脉冲时间仅为0.1至0.2秒。在任何情况下,辅助信号高于基准信号至少10μT且至多90μT。
“异步脉冲组”意味着:在10至30秒后中断的第二脉冲组的一基准信号,立即跟随的0.1至0.2秒的第一脉冲组的一辅助信号,和又立即跟随的一基准信号,接着又一辅助信号,以及这些序列的重复。
第一设备的脉冲序列由具有相关联的脉冲时间和相关联的磁通量密度的脉冲组组成。
对于本发明而言,第一脉冲组的脉冲时间优选为0.1至0.2秒,磁通量密度为40至90μT。该第一脉冲组优选与一第二脉冲组交替地出现。第二脉冲组的脉冲时间优选为10至20秒,具体地来说为15至20秒。第二脉冲组磁通量密度优选为5至34μT。特别优选地,第一脉冲组每分钟出现两至六次,具体地来说为两至四次,特别优选两至三次。
特别优选地,第一脉冲组的磁通量密度高于第二脉冲组的磁通量密度30至80μT,具体地来说高35至65μT。
脉冲序列由单脉冲组成,其振幅遵循(例如)指数函数。EP 995463 B1中描述了一种特别优选的指数函数,
Figure BPA00001409208500021
其中该公式表达了振幅y关于时间x的级数。单脉冲则具有所示的级数,例如,在EP 995463 B1的图2中。
单脉冲也可以具有非指数级数,表示具有如WO 2008/025731中的和谐或不和谐的谐振曲线的升降包络曲线。具有此种谐振曲线的交替脉冲组呈现在(例如)WO 2008/025731的图4c至图4f中。本发明优选具有振幅符合指数函数的单脉冲的脉冲组。
在本发明的一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具有大约9至22μT的第二脉冲组出现大约15至25秒的时间,而与此相交替的30至45μT的脉冲组的辅助脉冲出现0.1至0.2秒,且该交替序列由第一设备发射4至20分钟的总时间。该等脉冲由一脉冲发生器发射且经由控制设备来控制,该脉冲发生器具有连接至其的垫子形式的一线圈布置。待处理的人以离线圈布置5至20mm的小距离躺在垫子上。
若用于产生脉冲式电磁场的第一设备以如上所述的手持式增强型敷贴器的形式存在,则第二脉冲组的脉冲可以为两倍或三倍高,且因而处于6至70μT,具体地来说为30至68μT,而第一脉冲组的辅助脉冲为60至95μT,具体地来说为80至95μT,且后者以至少10μT的差值超过第二脉冲组的脉冲。
该线圈布置可以以如此的方式来实现:可以为圆形的或矩形的一或多个扁平线圈,其彼此紧靠或部分重叠地分布在一扁平元件中,诸如垫子。然后,该垫子或袖套与人体的一部分接触。该线圈布置也可以配置为一较小表面的手持式或增强型敷贴器,其经导向横跨皮肤的表面。
频率优选在8至40Hz的范围内。
第二设备涉及循环淋巴流。包括其在毛细管流区域的跨毛细管流体交换在内的微循环紧密地连接至初始的淋巴流。与血管中的血浆/血细胞的运输相比,淋巴流为“单行道”。相对地,将细胞间隙中的血管外的流体移至淋巴毛细管和其穿过淋巴内皮进入末端封闭的淋巴毛细管(初始的淋巴流)的内腔,以及在较大的淋巴流道运输淋巴需要较低的压力梯度。通过适当地轻抚皮肤,因此可以将较高的压力梯度机械地积累在组织中,所述压力梯度导致淋巴流的加速(淋巴引流)。
除了现今长期以来已成功地实践且要求使用者具有特别受训的技巧的手动淋巴引流以外,几个半自动的或自动的处理器具也用于淋巴引流(具有压力腔室的四肢袖套等等)。然而,这些市场上可买到的器具所产生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尽管如此,根据本发明,淋巴流的刺激可以被显著地提高。
这种新的处理设备(具有特定的可调控的压力腔室的系统的四肢袖套)的技术实现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可接受的手动淋巴引流的科学水平。考虑到淋巴流的流出方向,从末端至近端位置,以特定的节奏将以规定的方式交替的压力的连续的局部受限的循环轻抚敲击应用于下肢。
因此,本发明的一优选第二设备在于适合身体的袖套中的按摩装置,例如用于腿。按摩装置为(例如)单个压缩腔室,其彼此紧挨着水平地布置且在圆形平面中垂直地(自下而上)布置在彼此之上。腔室彼此串联连接且由压缩空气或流体/压力系统驱动。
在彼此紧挨着呈圆形水平地布置的压缩腔室中,在半个回路中,紧挨着彼此的腔室连续地经受升高的压力脉冲,而在另半个回路中,紧挨着彼此的随后的腔室经受逐渐减少的压力脉冲,以使得回路中的压力先升后降。
在袖套封闭的情况下,紧挨着彼此布置的腔室形成一个回路,例如7个腔室的回路。压力可以经由一脉冲设备和连接至其的一或多个泵来积累,以便从腔室1至腔室7升高,或者其可以在腔室1至腔室4(推进阶段)的半个回路中积累,而在腔室5至腔室7(松弛阶段)又降低,即,该等腔室经由处于不同压力的一控制设备相继地驱动。该第一回路位于踝顶点处的袖套末端。沿膝/大腿方向的其之上的下一个回路又具有几个彼此紧挨着定位的腔室。袖套中的其他回路则紧随着(例如)直到大腿的端部。从远端到近端位置,压力传动从第一回路至最后回路连续地执行,且总是位于具有梯度推进和松弛阶段的相应回路的内部,各按摩回路的压力能被单独地控制为或多或少强烈的。通常,从远端至近端位置,按摩回路中的压力从一个回路平面至下一个连续地升高。
有利地,各回路与一个泵相关联。相同的泵也因此可以对下一个回路中的行为负责。然而,为每个随后可以经由脉冲设备控制的腔室提供专用的泵也是可能的。
用于循环淋巴流的第二设备的功能可以应用5至20分钟的一段时间。经由压力腔室施加的力通常相当于在手动淋巴引流期间施加的力。该力在2至65N的范围内,与皮肤的表面有关。
优选地,与下肢接触的压力腔室中的压力在松弛阶段为2至35N,而在推进阶段为10至65N。对于与上肢接触的腔室,力优选在松弛阶段为2至20N,而在推进阶段为5至35N。在所有情况下,这与大约18x18cm的表皮面积有关。根据所施加的力来设计腔室。
若由泵达成的压力积累的节奏适合于血管舒缩的节奏,则特别有利。因此,每分钟进行2至4个推进/松弛阶段。
以推进和松弛阶段的形式控制一个回路平面内的腔室序列中的压力和设计肢上端和下端区域不同的压力(力)是一种全新的工作原理,且到目前为止,远比手动的淋巴引流和市场上的仪器式间歇的压缩(德语:apparativeintermittierende Kompression,AIK)优越得多。
因此,本发明也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淋巴流的按摩设备,特征在于在一种扁平结构中,诸如21、22、23、24的按摩装置彼此紧挨着水平地布置且在几个圆形平面上垂直地布置在彼此之上,其中一脉冲设备和一泵控制器35以及连接至其的诸如31、33的更多的泵用以为半个回路中的腔室21、23触发梯度升高的压力脉冲,而诸如32、34的泵用以为另半个回路中的腔室22、24触发梯度降低的压力脉冲。
有利地,根据下文中出现的微循环标准来应用第二设备的功能以及第一和第三设备的功能。
不但基于表征血液微循环的可接受的标准来进行对刺激(初始)淋巴流的评价,诸如在所界定的微血管网络中的血细胞灌注节点的数目(nNP),微静脉流速的变化(ΔQven),微静脉氧气消耗(ΔpO2),而且基于初始淋巴的流速(ΔQL)。
以与t=0时刻的相应初始值相比较的变化百分比的形式给出微静脉方面的氧气消耗ΔpO2。绝对差由所选的组织目标网络中的输入小动脉和输出微静脉中的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来确定。作为目标,选择皮肤或肠组织的部分,其包含所要的有机体的血管网络,而且属于免疫活性器官。另外,对于非侵入性测量来说,它们是容易接近的。
对于所界定的微血管网络中的当前血细胞灌注节点的数目,nNP,该网络内的血细胞灌注分支位点的数目被用作血液分布状态的测量。vRBC=80μm/s被定义为红细胞的极限流速。使用+或-来做评价(与所界定的初值n=60相比较)。临界情况记为+0,5或-0,5。
微静脉流Qven和动脉流Qart分别组成了所界定的微静脉或小动脉中的粒子流(血细胞流)。它们被规定为μm3/s。
根据本发明,在淋巴引流进行15分钟的情况下,例如,大约20分钟以后观察到nNP增加了15%,然后其又慢慢地降低。在10分钟内ΔpO2和ΔQven增加大约10%,随后又降低。
当将用于产生脉冲式电磁场的第一设备与用于循环淋巴流的第二设备相组合时,血液微循环的这些特征的比较显示无累加效应,但是非常明显地显示出显著的协同作用。
对于nNP,第一设备独自获得的增加的百分比为大约1%,第二设备独自获得的增加的百分比为大约15%,而两者结合为大约22%。
对于ΔQven,第一设备独自获得的增加的百分比为大约5%,第二设备独自增加的百分比为大约10%,而两者结合为大约18%。
对于ΔpO2,第一设备独自获得的增加的百分比为大约2.5%,第二设备独自增加的百分比为大约11%,而两者结合为大约20%。
对于ΔQL,第一设备独自获得的增加的百分比为大约9%,第二设备独自增加的百分比为大约10%,而两者结合为大约31%。
应了解,脉冲式交变电磁场与有效的淋巴引流的组合应用引起了初始淋巴流的明显的增加。此外,微血液动力学功能特性的特征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此外,已经发现,也出现了大循环变化,其显示出对静脉回流右心房的生理学上的有利影响。
根据本发明的装置中的第三设备涉及一种用于发射红外辐射的装置。
严格地说,被称为热辐射的是处于较长波长的红外线中的电磁波谱的一部分,该电磁波普在可见光范围之外。波长λ>780纳米的电磁波称为红外线。
热辐射发射的本质在于将热能转换为辐射能。固体的热辐射的波长形成连续光谱(例如,太阳光谱)。低温发射的中心在大波长(红外线)范围内,较高温度在较短的波长范围内。
关于其穿透人皮肤的不同深度,区分红外辐射的三个子区域:红外-A,波长800至1400nm,穿透皮肤的深度高达6mm;红外-B,波长1400至3000nm,穿透皮肤的深度高达2mm;红外C,波长3000至10000nm,穿透皮肤的深度高达1mm。
当辐射冲击皮肤时存在三个过程:
-吸收,其中入射辐射的一部分进入组织并被吸收;
-折射,其中入射辐射的一部分根据折射定律在界面被折射;
-反射,其中入射辐射的一部分根据反射定律在表面被反射。
假定所界定的辐射能传递进入皮肤是很容易理解的非常简单的过程是普遍的错误。适合的处理器具的技术实现和无副作用或仅有很少副作用的有效的处理措施规范需要渊博的物理学原理的科学知识和足够的红外辐射对皮肤组织的结构的影响的知识,包括它们的调节机理。
关于热辐射进入皮肤时的机理行为,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这适用于皮肤中的微循环、温度感受器方面、生物化学过程(包括酶过程的最适温度等)的局部调节机理。
关于生化反应过程,温度与代谢活动之间的关系长期以来被称为“范特霍夫规则”。根据该规则,温度增加10℃,生化反应速率(新陈代谢强度)增加2至3倍。然而,对在供热情况下发生的各种连锁的代谢过程还没有足够的详细研究。
另一方面,已经做出大量说明的是:热经由皮肤发射时的温度调节行为的机理(血流中的热能对流,从组织到皮肤表面的热传导,经由皮肤表面的热能辐射,出汗时蒸发热的发射;身体核心和身体表面的组织块的转移,中枢神经影响等)。
已经发现,在热辐射的情况下,皮肤微循环中出现了以下特征变化:
(1)来自较深组织网络的增加的血液流入,以及经由垂直连接的皮肤组织中水平微血管网络之间的皮肤组织中血容量的再分布
(2)小动脉直径增加
(3)小动脉-微静脉压力梯度增加
(4)微静脉流出增加
(5)血细胞灌注毛细管的数目增加。
皮肤组织中这些变化的结果是:
-流动的血容量的分布遍及了更多的毛细管(先前主要是血浆灌注的毛细管现在主要是血细胞灌注)
-缩短了跨毛细管氧交换的扩散路径
-微静脉氧气消耗增加
-由于增加的流速,红细胞解聚
-皮肤组织中的血液流动特性改善
-对于免疫反应的第一步的不受阻碍的进展的更有利的微血液动力学边界条件(皮肤微血管网络中的白血球细胞的流入和分布,滚动现象和粘附至内皮,迁移入组织)
-取决于红外辐射种类(IR-A、IR-B或IR-C或部分IR辐射的组合),取决于辐射强度Ie,取决于照射的持续时间,皮肤微循环适应更宽的振幅,且取决于已处理皮肤的条件和作为整体的有机体。
用于发射红外辐射的适当的第三设备为一种发射热脉冲的设备,其光谱相当于穿过地球大气层之后的自然太阳光。该红外光谱由大约80%的红外-A、19%的红外-B和大约1%的红外-C组成。具有仅大约5%的红外-A的工业表面辐射器是不适用的。
特别优选一种第三设备,其光谱大体上由90%的红外-A、9%的红外-B和1%的红外-C组成,尤其为100%红外-A。优选的波长为940nm。
皮肤组织的能量输入必须均匀地存在,以避免皮肤组织中密切互联的微血管的不希望的相互作用,以及因此的皮肤中热受体的局部“刺激”。
因此,第三设备的运行方式强烈地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位点温度,一般来说,其应该在18至25℃的范围内,以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温度。在皮肤的照射区域将受到生物学上相关程度的影响的是:增加的微静脉流出与同时增强的毛细管网络中的血液分布对微循环的刺激。如果可以生理学上有利的方式来影响皮肤灌注的局部和神经控制的相互作用,这才仅仅可以实现。
为了这个目的,需要第三设备距离已辐照皮肤组织0.15至0.40m的距离来发射热辐射脉冲,所述热辐射脉冲实现了以10至30分钟的辐射脉冲持续时间,已辐照皮肤区域的平均温度增加2至5℃。这可以使用(例如)具有50x50mm的手持式敷贴器来完成,其配备大约40个红外-A二极管且达到0.6W的辐射功率。
对于每个20mA的40mW功率的二极管,每个二极管获得3500毫坎德拉(millicandelas)的亮度。
另外,可以使用一种具有109x270mm辐射面的表面敷贴器,其具有与手持式敷贴器大约相同密度的红外-A二极管,且其获得5.3W的辐射功率。可以将几个表面敷贴器彼此结合。
为了达成对皮肤组织的均匀的能量输入,将根据相交线定理来考虑与皮肤表面的距离。因为每个区域的能量随着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而降低,对具有较小曲率半径的皮肤表面而言,可形成非均匀场。
因此,具有半圆弯曲体现的第三设备是有利的,该第三装置具有大约相应于人体长度(100至200cm)的长度。
另一个实施例涉及板状的第三设备,其中一个平板水平地布置,而(例如)两个平板紧挨着该水平平板布置在左侧和右侧,相对待照射的组织区域倾斜30至60°的角度。
对于该示范性实施例,每个平板(发光面)可以布置120至200个二极管,优选150至170个二极管,以使得该三个可枢转的平板总共具有优选450至510个二极管。
优选用于产生脉冲式电磁场的第一设备的数字化处理信号且因此根据如同该第一设备中的脉冲序列来进行以坎德拉(cd)亮度形式的热脉冲的调节。这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明显,以这种方式适合于生物节奏。
当将用于产生脉冲式电磁场的第一设备与用于发射红外辐射的第三设备相结合时,血液微循环特征的的比较显示无累加效应,但是同样地,对于第一和第二设备的结合,显著的协同作用情况属实。
对于nNP,与不同先证组相比,第一设备独自获得的百分比增加为大约7%,第三设备独自的百分比增加为大约14%,而两者结合为大约25%。
对于ΔQven,第一设备独自获得的百分比增加为大约5%,第三设备独自的百分比增加为大约13%,而两者结合为大约22%。
对于ΔpO2,第一设备独自获得的百分比增加为大约5%,第三设备独自的百分比增加为大约12%,而两者结合为大约28%。
因而,第一和第三设备的结合应用导致关于微循环的特定特征的明显改善和协同的效应。
通过将用于产生脉冲式电磁场的第一设备与用于循环淋巴流的第二设备,以及用于发射红外辐射的第三装置结合在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中,所获得的关于效果的进一步的改善达到了出乎意料的程度。
当第一和第三设备结合时,ΔpO2为大约28%,如上文所解释的。第二设备独自引起大约3%的改善。结合的所有三个设备导致大约37%的ΔpO2
此外,测试,特别是那些已经进行的将第一和第二设备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设备相结合的测试,显示也可以达成大循环改变,其显示对静脉回流至右心房的生理学上有利的影响。对于使用结合的一先证组,右心房与腔静脉之间的压差为大约5%,而单个设备的总和仍然低于4%。
在根据本发明的按摩设备中,该扁平结构优选为把压缩腔室作为按摩装置的腿套。参阅如上所述的第二设备来描述其他有利的实施例。
以下将借助于实例和参阅附图来进一步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其中:
图1展示装置应用于人的部位的示意图;
图2展示以袖套形式循环淋巴流的设备的示意图;
图3展示应用于按摩回路中的压力表示;
图4a展示红外辐射的设备(半圆弧形或圆的一部分);
图4b展示红外辐射的设备(平板);
图5展示用第一和第二设备处理后微静脉氧气消耗ΔpO2的图表;
图6展示用第一和第二设备处理后初始淋巴流速变化ΔQL的图表;
图7展示用第一和第三设备处理后微静脉氧气消耗ΔpO2的图表;
图8展示用第一、第二和第三设备处理后微静脉氧气消耗ΔpO2的图表。
在图1中,示意地表示了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中的单个设备。用于产生脉冲式电磁场的设备表示为垫子1。在该垫子中,布置了连接至一脉冲发生器(未图示)的一或多个线圈。
元件符号2表示用于循环淋巴流的设备的作用区域。该设备本身(例如)以腿套的形式来实现,其可以延伸直到患者的臀部。
元件符号3也表示了一个区域,即,用于发射红外辐射的设备的作用区域。该设备本身(例如)根据图4a或图4b来实现。该三个设备经由一控制单元4来协调,其控制设备彼此间的不同结合,且若适用,控制由各设备发射的脉冲达到患者的身体表面。
图2展示用于循环淋巴流的腿套形式的第二设备。几个彼此紧挨着水平定位的腔室形式的按摩装置,其中处于简洁的原因,仅图示腔室21和腔室22,经由一泵控制器35而由泵31和泵32驱动,以由不同的压力(升高和降低)根据预定的周期顺序相继地加压。
在这之后,用升高和降低的压力对更多的近端腔室23和24(以及该圆形平面中的其他腔室)加压。以使得在该圆形平面中产生一推进阶段和一松弛阶段。
优选地,从远端到近端位置,总压力增加,即,各圆形平面以比先前的圆形平面稍微更高的压力启动。
在图3中,示意地表示了按摩回路中的压力施加的增进。此处的按摩装置由16个腔室组成,其中在具有腔室1至腔室8的左半个回路中,所述腔室中按摩压力增加,而在腔室9至腔室16的右半个回路的腔室中,按摩压力经设计慢慢地降低,如变短的箭头所表示的。
在根据图2的其他腔室顺序中,从远端至近端位置,以相同的方式相继地驱动随后圆形平面的所有腔室,以使得从外面应用的压力根据测量标准nNP、ΔQven、ΔpO2和ΔQL在生理学作用方向上产生明显的淋巴流循环。因此,这些测量数据用于控制压力脉冲。
根据本发明的腿套围住下肢,且可以由这些两部分中的不同力来控制,如上文所解释的。
实例1
对于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执行已经结合了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的试验系列,42个48至57岁的明显的橙皮皮肤表现的女性先证者(无病理学观测结果)参与到所述试验系列中。测试三个子样本,各包括14个先证者。
测试1:将具有与持续0.12秒的35μT的脉冲组交替的持续20秒的12μT的脉冲组的第一设备(器具BEMER 3000plus,由Innomed AG制造,列支敦士登)应用至身体大小的垫子上,先证者以俯卧姿势躺在其上。测试时间10分钟;频率33Hz。
测试2:应用两个腿套形式的第二设备,各包括布置在彼此之上的5个按摩回路。各回路包含7至9个腔室。将压力脉冲(空气)控制在每分钟3阶段。在松弛阶段作用于皮肤表面的力为2至35N,而在推进阶段为10至65N;测试时间15分钟。
测试3:相继地立即应用两个设备,中间打断0.5分钟。
观测时间120分钟,每隔10分钟执行皮下组织(大腿,屈肌侧)的微循环值测量。
测量方法:具有计算机辅助影象评定(高速摄影机系统)的活体内显微镜检查单元,活体显微镜反射光谱测定法,激光多普勒微流测定仪/白光光谱学
调查的特征:初始淋巴的流速ΔQL,所界定的微血管网络中血细胞灌注节点的数目nNP,微静脉流速的变化ΔQven,微静脉氧气消耗ΔpO2。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执行生物统计学,α=5%。
上面已进一步给出了结果,给出图5和图6中的图表作为ΔpO2和ΔQL的实例。对于测试3,在相同的测量次数下,相应的贡献超过了测试1和测试2的总和。
实例2和实例3
以类似于实例1的方式,在以下变化的情况下执行测试1:
实例2:
第二脉冲组的基准脉冲,磁通量密度22μT,脉冲时间16秒;
第二脉冲组的辅助脉冲,磁通量密度45μT,脉冲时间0.15秒。
实例3:
第二脉冲组的基准脉冲,磁通量密度33μT,脉冲时间18秒;
第一脉冲组的辅助脉冲,磁通量密度78μT,脉冲时间0.13秒。
在两个例子中,获得了如实例1中的类似的结果。
实例4
图4a展示用于发射红外辐射的第三设备的优选变体。该设备可以设计为半圆弧或较小的部分圆。半圆弧的内侧配备一系列红外-A二极管,该等二极管总共且就其距离先证者的身体表面20cm的平均距离的性能而论,允许皮肤温度增加高达8℃。
对于根据本发明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执行已经结合了第一设备和第三设备的试验系列,36个55至62岁的正常皮肤类型的女性先证者(无病理学观测结果)参与到所述试验系列中。测试三个子样本,各包括12个先证者。
测试1:将具有与持续0.12秒的44μT的脉冲组交替的持续20秒的12μT的脉冲组的第一设备(器具BEMER 3000plus,由Innomed AG制造,列支敦士登)应用至身体大小的垫子上,先证者以俯卧姿势躺在其上。测试时间10分钟,频率33Hz。
测试2:在以俯卧姿势躺下时,将具有10分钟时间段的主要红外-A辐射的第三设备应用至大腿(屈肌侧)。
测试3:同时应用两个设备。
每隔5分钟,对皮下组织(大腿,屈肌侧)执行微循环值的测量。
测量方法:具有计算机辅助影象评定(高速摄影机系统)的活体内显微镜检查单元;激光多普勒微血流测定仪/白光光谱学
调查的特征:在所界定的微血管网络中血细胞灌注节点数目nNP,微静脉流速变化ΔQven;微静脉氧气消耗ΔpO2。使用Wilcoxon秩和检验执行生物统计学,α=5%。
上面已进一步给出了结果,给出图7中的图表作为ΔpO2的一个实例。对于测试3,在相同的测量次数下,相应的贡献显著地超过了测试1和测试2的总和。
实例5和实例6
以类似于实例4的方式,在以下变化的情况下执行测试1:
实例5
第二脉冲组的基准脉冲,磁通量密度17μT,脉冲时间22秒;
第一脉冲组的辅助脉冲,磁通量密度56μT,脉冲时间0.12秒。
实例6
第二脉冲组的基准脉冲,磁通量密度36μT,脉冲时间19秒;
第一脉冲组的辅助脉冲,磁通量密度86μT,脉冲时间0.10秒。
在两个例子中,获得了如实例4中的类似的结果。
实例7
对于根据本发明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执行已结合了第一设备与第二和第三设备的试验系列,60个55至62岁的正常皮肤类型的女性先证者(无病理学观测结果)参与到所述试验系列中。测试5个子样本,各包括12个先证者。
测试1:将具有与持续0.12秒的44μT的脉冲组交替的持续20秒的12μT的脉冲组的第一设备(器具BEMER 3000plus,由Innomed AG制造,列支敦士登)应用至身体大小的垫子上,先证者以俯卧姿势躺在其上。测试时间10分钟,频率33Hz。
测试2:在以俯卧姿势躺下时,将具有10分钟时间段的主要红外-A辐射的第三设备应用至大腿(屈肌侧)。
测试3:同时应用两个设备。
测试4:应用两个腿套形式的第二设备,各包括布置在彼此之上的5个按摩回路。各回路包含7至9个腔室。将压力脉冲(空气)控制在每分钟3阶段。在松弛阶段作用于皮肤表面的力为2至35N,而在推进阶段为10至65N;测试时间15分钟。
测试5:同时应用第一和第三设备,并在第一设备的处理期结束后立即应用第二设备。
每隔5分钟,对皮下组织(大腿,屈肌侧)执行微循环值的测量。
测量方法,如实例4中的调查的特征和生物统计学。
上面已进一步给出了结果,给出图8中的图表作为pO2的实例。对于测试5,在相同的测量次数下,相应的贡献超过了测试3和测试4的总和。
实例8
程序如同实例7,其中在测试5中,所有三个设备同时发射脉冲。ΔpO2为大约40%。

Claims (18)

1.一种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其包括:
一第一设备,用于产生脉冲式电磁场,该第一设备包括至少一个脉冲发生器和一个磁性线圈,所述电磁场具有至少两个同步或异步脉冲组的一脉冲序列,其中,对于第一脉冲组,脉冲时间为0.1至0.2秒,磁通量密度为35至100μT,而对于第二脉冲组,脉冲时间为10至30秒,磁通量密度为2至40μT;
一第二设备,用于增强淋巴流,所述第二设备用来通过一按摩装置触发按摩脉冲,其中,该按摩装置包括几个压缩腔室回路,压缩腔室彼此紧挨着水平地布置,且回路布置在彼此之上,所述回路经配置以使得:经由一脉冲设备和与之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泵,梯度升高的压力脉冲能为一半回路中的压缩腔室触发,梯度降低的压力脉冲能为另半个回路中的腔室触发;
一第三设备,用于发射红外辐射,所述第三设备发射至少一种热脉冲,且具有80%至100%的红外-A、0%至19%的红外-B和0%至1%的红外-C的红外光谱;
一控制单元,三个设备的脉冲借助于该控制单元得以被控制,以使得:或者第一和第二设备同时发射脉冲,或者第一和第三设备同时发射脉冲,或者第一、第二和第三设备同时发射脉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对于第一设备,第二脉冲组的脉冲时间为10至30秒,磁通量密度为2至40μ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对于第一设备,第一和第二脉冲组按照如下方式同时发生:第一脉冲组每10至30秒发生,每分钟两至六次,第一脉冲组的脉冲序列叠加在第二脉冲组的信号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脉冲组的脉冲序列高于第二脉冲组的脉冲序列10至90μT。
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脉冲组的磁通量密度为40至90μT,特别是30至45μT。
6.根据权利要求1-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脉冲组的磁通量密度为5至34μT,特别是9至22μT。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脉冲组的脉冲时间在10至20秒的范围内,特别是15至20秒。
8.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设备包括一脉冲发生器和连接至其的一垫子,该垫子中具有布置在其中的扁平磁性线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控制单元按如下方式向第二设备的按摩装置发射脉冲:从一排的起始到一排的末端相继地驱动串联布置的压缩腔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二设备中的按摩装置可以由压力来控制,且其具有压力控制的压缩组合,该压缩组合激活压缩腔室中的一推进阶段和一松弛阶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三设备包括800至1400nm波长的红外-A辐射,其以至少90%的比例贡献总的红外辐射。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对于第三设备,热脉冲可被触发为历时一5至30分钟时段的单一可持续的脉冲。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三设备的热脉冲可经由第一设备的一数字化处理信号来控制。
14.一种用于循环淋巴流的按摩设备,在该按摩设备中,按摩装置(21;22;23;24)彼此紧挨着水平地布置在一扁平结构中,且在彼此之上地垂直布置在几个圆形平面中,一脉冲设备和一泵控制器(35)以及与之相连接的一个或多个泵(31;33)用以为半个回路中的腔室(21;23)触发梯度升高的压力脉冲,并利用泵(32;34)为另半个回路中的腔室(22;24)触发梯度降低的压力脉冲。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摩设备,其中,扁平结构为一腿套,其具有压缩腔室作为按摩装置。
16.一种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和大循环灌注的方法,通过以下措施对人连续地或同时地进行外部处理:
a)具有至少两个同步或异步脉冲组的脉冲序列的一脉冲式电磁场,其中,对于第一脉冲组,脉冲时间为0.1至0.2秒,磁通量密度为35至100μT,对于第二脉冲组,脉冲时间为10至30秒,磁通量密度为2至40μT,且该脉冲式电磁场经引导至人体的至少一部分上;
b)经过一淋巴流按摩装置的按摩脉冲,其中,脉冲经由皮肤表面发射至人的四肢组织上,这通过几个压缩腔室的回路来进行,压缩腔室彼此紧挨着水平地布置,且回路布置在彼此之上,对于一半回路中的压缩腔室,触发梯度升高的压力脉冲,对于另半个回路中的腔室,触发梯度降低的压力脉冲,且各回路中的压力从远端到近端位置增加;
c)人体的一部分或整个人体的红外辐射,其中,热脉冲具有80%至100%的红外-A、0%至19%的红外-B和0%至1%的红外-C的红外光谱;且其中三个处理措施中至少应用a)和b)、a)和c)或a)和b)以及c)。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中,血液微循环标准经测定与微静脉氧气消耗ΔpO2、血细胞灌注节点数目nNP、微静脉流速ΔQven以及初始的淋巴流速ΔQL有关。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血液大循环标准经测定与心脏的右心房与腔静脉的压差有关。
CN2010800064287A 2009-01-29 2010-01-26 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 Pending CN10243869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151615 2009-01-29
EP09151615.3 2009-01-29
PCT/EP2010/050852 WO2010086301A1 (de) 2009-01-29 2010-01-26 Einrichtung zur perfusionsmodulation in der mikrozirkulation des blute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8699A true CN102438699A (zh) 2012-05-02

Family

ID=40668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64287A Pending CN102438699A (zh) 2009-01-29 2010-01-26 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313235A1 (zh)
EP (1) EP2391420A1 (zh)
JP (1) JP2012516170A (zh)
KR (1) KR20110110820A (zh)
CN (1) CN102438699A (zh)
AU (1) AU2010209776A1 (zh)
BR (1) BRPI1007512A2 (zh)
CA (1) CA2750468A1 (zh)
WO (1) WO2010086301A1 (zh)
ZA (1) ZA20110490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525727A4 (en) 2010-01-19 2017-05-03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m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for generating high-frequency shockwaves, and methods of use
JP5752436B2 (ja) * 2011-02-21 2015-07-22 ファミリー・サービス・エイコー株式会社 磁気治療器
US11865371B2 (en) 2011-07-15 2024-01-09 The Board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yster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therapeutic shockwaves and applications of same
DE102013017586A1 (de) 2013-10-17 2015-05-07 Turbolite Vertriebs Gmbh BEHANDLUNGSGERÄT für magnetfeldunterstützte BESTRAHLUNGSTHERAPIEN
WO2015085240A1 (en) * 2013-12-05 2015-06-11 Veriskin Llc Skin perfusion monitoring device
JP6383945B2 (ja) * 2014-11-11 2018-09-05 株式会社テクノリンク 生体刺激装置
WO2016187136A1 (en) * 2015-05-15 2016-11-24 Veriskin, Inc. Cutaneous blood flow monitoring device
TWI742110B (zh) 2016-07-21 2021-10-11 美商席利通公司 具備改良電極壽命之快速脈波電動液壓脈衝產生裝置及使用該裝置生成壓縮聲波之方法
CA3053796A1 (en) 2017-02-19 2018-08-23 Soliton, Inc. Selective laser induced optical breakdown in biological medium
DE202018002413U1 (de) * 2018-05-17 2018-08-23 Booster Germany GmbH i. Gr. Therapie-Gerät mit kurzwelligen Infrarot und pulsierenden Magentfeldern
US11020603B2 (en) 2019-05-06 2021-06-01 Kamran Ansari Systems and methods of modulating electrical impulses in an animal brain using arrays of planar coils configured to generate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integrated into clothing
WO2020227288A1 (en) 2019-05-06 2020-11-12 Kamran Ansari Therapeutic arrays of planar coils configured to generate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nd integrated into clothi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28537A2 (de) * 1985-11-19 1987-07-15 Manfred Fichtner Kombiniertes Magnetfeld-Infrarot-Behandlungsgerät
DE4431661A1 (de) * 1994-09-06 1996-03-07 Kaufmann Walter Magnetfeldunterbett mit Vibrationsmassage und Entstörung
EP0860179A2 (de) * 1997-02-21 1998-08-26 Ulf Schipke Vorrichtung zur therapeutischen oder kosmetischen Behandlung mit Licht
DE10149418A1 (de) * 2001-10-02 2003-04-17 Norbert Egger Fitnessgerät
DE202004002685U1 (de) * 2004-02-20 2004-05-06 Hörnstein, Karin Multifunktionales medizinisches elektrotechnisches Gerät
WO2008025731A1 (de) * 2006-08-28 2008-03-06 Peter Gleim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pulsierenden elektromagnetischen feldes mit impulssteuerung
EP1935391A1 (de) * 2006-12-22 2008-06-25 Stephan Biro Vorrichtung zur therapeutischen und/oder kosmetischen Behandlung einer Körperz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82467A (en) * 1992-08-13 1994-02-01 Duke University Non-invasive method for detecting deep venous thrombosis in the human body
US5788647A (en) * 1997-01-24 1998-08-04 Eggers; Philip E.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evaluating hemodynamic parameters
DK0995463T3 (da) 1998-10-21 2001-11-12 Wolf A Prof Kafka Anordning og elektrisk eller elektromagnetisk signal til påvirkning af biologiske processer
US8303511B2 (en) * 2002-09-26 2012-11-06 Pacesetter, Inc. Implantable pressure transducer system optimized for reduced thrombosis effect
US8147395B2 (en) * 2006-11-28 2012-04-03 Gregory S. Anderson Bone-activity stimu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28537A2 (de) * 1985-11-19 1987-07-15 Manfred Fichtner Kombiniertes Magnetfeld-Infrarot-Behandlungsgerät
DE4431661A1 (de) * 1994-09-06 1996-03-07 Kaufmann Walter Magnetfeldunterbett mit Vibrationsmassage und Entstörung
EP0860179A2 (de) * 1997-02-21 1998-08-26 Ulf Schipke Vorrichtung zur therapeutischen oder kosmetischen Behandlung mit Licht
DE10149418A1 (de) * 2001-10-02 2003-04-17 Norbert Egger Fitnessgerät
DE202004002685U1 (de) * 2004-02-20 2004-05-06 Hörnstein, Karin Multifunktionales medizinisches elektrotechnisches Gerät
WO2008025731A1 (de) * 2006-08-28 2008-03-06 Peter Gleim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s pulsierenden elektromagnetischen feldes mit impulssteuerung
EP1935391A1 (de) * 2006-12-22 2008-06-25 Stephan Biro Vorrichtung zur therapeutischen und/oder kosmetischen Behandlung einer Körperzon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516170A (ja) 2012-07-19
BRPI1007512A2 (pt) 2016-02-23
US20110313235A1 (en) 2011-12-22
CA2750468A1 (en) 2010-08-05
KR20110110820A (ko) 2011-10-07
EP2391420A1 (de) 2011-12-07
WO2010086301A1 (de) 2010-08-05
AU2010209776A1 (en) 2011-07-28
ZA201104908B (en)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38699A (zh) 用于调节血液微循环灌注的装置
JP4298197B2 (ja) 心臓負荷を減らすために生物を処置する方法、およびこれを実施するための装置
Hussaini et al. Drift and termination of spiral waves in optogenetically modified cardiac tissue at sub-threshold illumination
WO2010007614A2 (en) An esthetic apparatus useful for increasing skin rejuvenation and methods thereof
US10391297B2 (en) Apparatus for treating a patient having a heart
Zhou et al. Bioelectrodynamics in living organisms
CN110520191A (zh) 影响活组织中的生物过程的装置
Watson et al. Therapeutic ultrasound
Menéndez et al. Influence of isolated or simultaneous application of electromyostimulation and vibration on leg blood flow
RU2203112C2 (ru) Способ для комплексной фотокоррекции веса
CN109289123A (zh) 多种手段结合的脊柱康复系统
CN1846808A (zh) 附加有恒定磁场的激光治疗仪
Lee et al. Assessment of pulsed magnetic field stimulus by using finger photoplethysmogram and pressure pulse waveform
RU2414260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закрытой черепно-мозговой травмы
ITMI20102038A1 (it) "apparecchiatura per l'erogazione di energia al corpo di un paziente in funzione dei parametri biologici dello stesso"
CN109289118A (zh) 一种用于脊柱康复系统中的呼吸指示装置
CN109288512A (zh) 用于脊柱康复系统中的心电触发装置
CN109288520A (zh) 一种脊柱康复系统中的表面肌电检测装置
CN109289126A (zh) 包含磁性纳米粒子球混合物的脊柱康复系统
CN102049093A (zh) 一种脂肪肝综合治疗仪
Mascaro et al. Rehabilitation promotes the recovery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features of healthy neuronal networks after stroke
EP1669102B1 (en) Equipment for laser treatment
Zwienenberg et al. Heartbeat evoked potential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Differential treatment prediction for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 and rTMS
Johnson Hyperthermia, still experimental, may win place in cancer therapy
Wright Physiological aspects of rheumat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