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36592A - 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协议 - Google Patents

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协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36592A
CN102436592A CN2011102302820A CN201110230282A CN102436592A CN 102436592 A CN102436592 A CN 102436592A CN 2011102302820 A CN2011102302820 A CN 2011102302820A CN 201110230282 A CN201110230282 A CN 201110230282A CN 102436592 A CN102436592 A CN 1024365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
label
pid
bit string
circlepl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02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36592B (zh
Inventor
甘勇
贺蕾
金保华
钱慎一
孙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Priority to CN 20111023028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3659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36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6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36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3659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Storage Device Security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协议,1)读写器发送一个随机比特串R和查询请求Query给标签;2)收到请求后,标签生成随机正整数n1和n2,由此产生第一比特串PID1L和第二比特串PID2R,计算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然后计算比特串
Figure DSA00000555343200011
发送结果R’||n1||n2给读写器;3)读写器收到标签发送来的R’||n1||n2后,将自己的身份标识IDReader和随机比特串R与其进行串联,得到IDReader||R||R’||n1||n2,对其进行加密,将所得的密文发送给后端数据库;4)后端数据库计算
Figure DSA00000555343200012
以得到
Figure DSA00000555343200013
然后在后端数据库中搜索是否存在合适的第一变量SIDpre或第二变量SIDcur,其PID1Ltemp与PID2Rtemp的异或计算结果等于上面计算出的
Figure DSA00000555343200014
)读写器收到后端数据库发来的消息后进行解密:6)验证。

Description

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协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协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读写器通信协议流程为:
1)读写器发送一个随机数R和查询请求给标签。
2)收到请求后,标签选择PID1L和PID2R,PID1L是指从SID最左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1比特的比特串;PID2R是指从SID最右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2比特的比特串;其中,n1,n2为由标签生成的随机正整数,且满足2L≥Len(n1)+Len(n2)≥L/2;L为标签安全标识符SID的长度,单位为比特;Len(n1)和Len(n2)分别表示n1和n2的长度,单位为比特;SID为标签的安全标识符,它是一个随机设定的保密的比特串,只有标签和后端数据库知道。然后,标签计算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11
发送R’||n1||n2给读写器,其中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12
为异或运算符,“||”为变量串联运算符。
3)读写器将收到的R’||n1||n2转发给后端数据库。
4)根据收到的消息,后端数据库计算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13
以得到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14
然后在自己的数据库中搜索是否存在合适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其PID1L与PID2R的异或计算结果等于上面计算出的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15
若存在这样的SID,则认为该标签是有效标签,标签通过了后端数据库的认证,发送PID”给读写器,PID”为PID1L和PID2R之间的比特串;若不存在这样的SID,则认为该标签是无效标签,企图假冒有效标签,不通过认证;其中,PID1L、PID2R和PID”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5)读写器转发PID”给标签。
6)标签用自身存储的SID判断收到的PID”是否正确。若正确,就认为该后端数据库是可信的,并发送OK消息给读写器,表示通过对后端数据库的认证;若错误,则认为该后端数据库是无效的,发送NO消息给读写器。
7)若后端数据库收到OK消息,则发送标签的SID给读写器,以便读写器与标签的后续通信;若收到No消息,则停止该协议。
在现有的技术方案中,PID”以明文的形式在读写器与标签之间的不安全的无线信道上进行传输,攻击者可以通过监听无线通信来获取PID”,造成机密信息SID的部分泄露。而且,SID在标签的使用过程中一直保持不变,攻击者可以通过多次发送查询请求的方法逐步获取SID的一部分,直至获取全部的SID。
若攻击者一直监听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无线通信,假设该攻击者在时间t1监听到了标签发送出的n1和n2,并在接下来的时间t2监听到了后端数据库发送PID”给标签。这样,攻击者就获取了SID中从位置n1到位置n2之间的内容。接下来,若攻击者在时间t3监听到了n1a和n2a,并且L/2>n1a>n1,L/2>n2a>n2,其位置如图3所示,则攻击者可以直接发送SID在n1a和n2a之间部分的内容给标签,并可以顺利通过标签对攻击者的认证,以此达到伪装成具有访问权限的数据库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计算量小、简化通信步骤的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协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括以下步骤:
1)读写器发送一个随机比特串R和查询请求Query给标签;
2)收到请求后,标签生成随机正整数n1和n2,由此产生第一比特串PID1L和第二比特串PID2R,并计算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21
然后计算比特串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31
并发送结果R’||n1||n2给读写器;
其中,ROL为循环左移,ROR为循环右移, ROL ( SID )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表示将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循环左移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位, ROL ( SID )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表示将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循环右移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位,mod为模运算;SID为标签安全标识符,它是一个随机设定的比特串,其值保密设置在标签本身和授权的后端数据库中;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在协议的一轮执行完成后删除;第一比特串PID1L是指从SID最左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1比特的比特串;第二比特串PID2R是指从SID最右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2比特的比特串;第一临时比特串PID1Ltemp是指从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最左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1比特的比特串;第二临时比特串PID2Rtemp是指从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最右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2比特的比特串;n1,n2为由标签生成的随机正整数,且满足L/2>Len(n1)≥10,L/2>Len(n2)≥10;长度L为标签安全标识符SID的长度,也是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的长度,单位为比特;Len(n1)和Len(n2)分别表示n1和n2的长度,单位为比特;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36
为异或运算符,“||”为变量串联运算符;
3)读写器收到标签发送来的R’||n1||n2后,将自己的身份标识IDReader和随机比特串R与其进行串联,得到IDReader||R||R’||n1||n2,对其进行加密,将所得的密文发送给后端数据库;在后端数据库中为每一个标签均存储两个变量,其中第一变量SIDpre是上一轮认证成功时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值,第二变量SIDcur是上一轮认证成功并更新后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值,在初始化阶段,SIDpre=SIDcur
4)后端数据库计算以得到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38
然后在后端数据库中搜索是否存在合适的第一变量SIDpre或第二变量SIDcur,其第一临时比特串PID1Ltemp与第二临时比特串PID2Rtemp的异或计算结果等于上面计算出的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41
若存在这样的第一变量SIDpre,则认为该标签是有效标签,后端数据库通过对标签的认证,后端数据库用该第一变量SIDpre值,计算出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更新第二变量 SID cur = ROL ( SI D pre + 1 )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 然后发送加密后的(S||SIDpre)给读写器,其中验证值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43
PID1Mtemp为SIDtemp中自位置n1到位置m的比特串,PID2Mtemp为SIDtemp中自位置(m+1)到位置n2的比特串,m为SIDtemp居中的位置;
若存在这样的第二变量SIDcur,也认为该标签是有效标签,后端数据库通过对标签的认证,后端数据库用该第二变量SIDcur值计算出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依次更新第一变量SIDpre=SIDcur,第二变量 SID cur = ROL ( SI D cur + 1 )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 然后发送加密后的(S||SIDpre)给读写器,其中验证值 S = PID 1 Mtemp ⊕ PID 2 Mtemp ;
若不存在这样的第一变量SIDpre和第二变量SIDcur,则认为该标签是无效标签,不通过认证,并发送一个加密后的终止信号给读写器;
5)读写器收到后端数据库发来的消息后进行解密:
若后端数据库通过了对标签的认证,则读写器解密后得到(S||SIDpre),从中提取出第一变量SIDpre,保存在自己的存储器中,转发验证值S给标签;
若后端数据库没有通过对标签的认证,则解密后得到的是终止信号,读写器发送长度大于等于L/4比特且小于等于3L/4比特的随机比特串给标签;
6)标签根据在步骤2)中计算出的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得出PID1Mtemp和PID2Mtemp,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比较值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46
将比较值S’与收到的验证值S进行对比;若两者相同,则认为该后端数据库通过了认证,是可信的,并更新自己存储的标签安全标识符 SID = ROL ( SI D + 1 )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 否则,则认为该后端数据库没有通过认证,终止协议。
在步骤4)中,对收到的消息解密后,后端数据库首先查询读写器的身份标识IDReader是否存储在可信任列表中;若在可信任列表中,则认为该读写器为可信任的读写器,继续下面的认证过程;否则,终止协议。
标签安全标识符SID的长度L≥512比特,且不能所有比特全部为0或1。
随机比特串R的长度大于等于128比特,且不能所有比特全部为0或1。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与原协议相比,在标签计算过程中,该协议增加了比特串的循环左移、循环右移和模运算(mod)。这三种计算的计算量小,而且在电子电路中易于实现。
2)在改进后的协议中,不再直接发送明文形式的PID”,而是发送S,其中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52
这样能够为PID”提供保护,抵御现有攻击。
3)每次认证成功后,SID的值都加1,并进行循环左移。这样做的目的是使SID的值在每次认证成功后都进行变化。
4)与原协议相比,该协议简化了不必要的通信步骤,删除了原协议中的第6、7两个通信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读写器的通信协议流程图。
图2为PID1L、PID2R和PID”之间的关系图。
图3为现有通信认证协议遭受攻击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通信协议流程图。
图5为PID1Ltemp、PID2Rtemp、PID1Mtemp、PID2Mtemp之间的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读写器发送一个随机比特串R和查询请求Query给标签。
2)收到请求后,标签生成随机数正整数n1和n2,由此产生第一比特串PID1L和第二比特串PID2R,并计算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
然后计算比特串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62
并发送结果R’||n1||n2给读写器。
其中,ROL为循环左移,ROR为循环右移, ROL ( SID )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表示将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循环左移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位, ROL ( SID )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表示将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循环右移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位,mod为模运算;SID为标签的安全标识符,它是一个随机设定的比特串,需要保密,其值保密设置在标签本身和授权的后端数据库中,只有标签和授权的后端数据库知道SID的值;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为临时SID值,在协议的一轮执行完成后可以删除;第一比特串PID1L是指从标签安全标识符SID最左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1比特的比特串;第二比特串PID2R是指从标签安全标识符SID最右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2比特的比特串;第一临时比特串PID1Ltemp是指从SIDtemp最左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1比特的比特串;第二临时比特串PID2Rtemp是指从SIDtemp最右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2比特的比特串;n1,n2为由标签生成的随机正整数,且满足L/2>Len(n1)≥10,L/2>Len(n2)≥10;长度L为标签安全标识符SID的长度,也是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的长度,单位为比特;Len(n1)和Len(n2)分别表示n1和n2的长度,单位为比特;为异或运算符,“||”为变量串联运算符。
3)读写器收到标签发送来的消息后,将自己的身份标识IDReader和随机比特串R与其进行串联,得到IDReader||R||R’||n1||n2,对其进行加密,读写器身份标识IDReader在初始化阶段由生产厂商设定。然后将密文发给后端数据库。在后端数据库中为每一个标签存储有两个变量SIDpre和SIDcur,其中第一变量SIDpre是上一轮认证成功时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值,第二变量SIDcur是上一轮认证成功并更新后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值,在初始化阶段,SIDpre=SIDcur
4)对收到的消息解密后,后端数据库首先查询读写器的身份标识IDReader是否存储在可信任列表中。若在可信任列表中,则认为该读写器为可信任的读写器,继续下面的认证过程;否则,终止协议。
后端数据库计算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71
以得到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72
然后在后端数据库中搜索是否存在合适的第一变量SIDpre或第二变量SIDcur,其第一临时比特串PID1Ltemp与第二临时比特串PID2Rtemp的异或计算结果等于上面计算出的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73
若存在这样的第一变量SIDpre,则认为该标签是有效标签,后端数据库通过对标签的认证,后端数据库用该第一变量SIDpre值计算出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更新第二变量 SID cur = ROL ( SI D pre + 1 )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 即将(SIDpre+1)循环左移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位,将其赋值给第二变量SIDcur,mod为模运算。然后发送加密后的(S||SIDpre)给读写器,其中验证值 S = PID 1 Mtemp ⊕ PID 2 Mtemp ;
若存在这样的第二变量SIDcur,也认为该标签是有效标签,后端数据库通过对标签的认证,后端数据库用该第二变量SIDcur值计算出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依次更新第一变量SIDpre=SIDcur,第二变量 SID cur = ROL ( SI D cur + 1 )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 即将(SIDcur+1)循环左移左移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位,将其赋值给第二变量SIDcur,以对第二变量SIDcur进行更新,然后发送加密后的(S||SIDpre)给读写器,其中验证值 S = PID 1 Mtemp ⊕ PID 2 Mtemp ;
若不存在这样的第一变量SIDpre和第二变量SIDcur,则认为该标签是无效标签,企图假冒有效标签,不通过认证,并发送一个加密后的终止信号给读写器。
其中,PID1Mtemp为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中自位置n1到位置m的比特串,PID2Mtemp为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中自位置(m+1)到位置n2的比特串,m为SIDtemp居中的位置;
5)读写器收到后端数据库发来的消息后进行解密。
若后端数据库通过了对标签的认证,则读写器解密后得到(S||SIDpre)。从中提取出第一变量SIDpre,保存在自己的存储器中,供以后与标签通信时使用,然后转发验证值S给标签;
若后端数据库没有通过对标签的认证,则解密后得到的是终止信号,读写器发送长度大于等于L/4比特且小于等于3L/4比特的随机比特串给标签。
6)标签根据在步骤2)中计算出的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得出PID1Mtemp和PID2Mtemp,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比较值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82
将比较值S’与收到的验证值S进行对比;若两者相同,则认为该后端数据库通过了认证,是可信的,并更新自己存储的 SID = ROL ( SI D + 1 )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 即将(SID+1)循环左移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位,将其赋值给标签安全标识符SID;若计算出的比较值S’与收到的验证值S不同,则认为该后端数据库没有通过认证,终止协议。
在本协议中,“初始化阶段”指的是标签、读写器的生产制造厂商在生产出标签和读写器后,由生产制造厂商对其各项参数进行设置的阶段。
在本认证协议中,读写器和后端数据库执行了加密和解密计算。这里的加密和解密所采用的算法和密钥长度可以由用户自行选择,但必须保障所传送消息的机密性。所用密钥必须在系统初始化阶段以安全可靠的方式分配给读写器和后端数据库。推荐使用高级加密标准AES(Rijdael),密钥长度为192比特。
在第四步中,若认证失败,后端数据库发送加密后的终止信号给读写器。该终止信号为标签、读写器和后端数据库在初始化阶段设定好的特定的比特串,由用户自己选择,建议不要设置为所有比特全部为0或1。若出现(S||SIDpre)与终止信号正好相同的特殊情况,会导致认证失败,但出现这种情况的概率很低,小于1/2512。即使出现这种情况,只需再发起一次认证即可。
为抵御穷举攻击,我们对所提出的协议中的部分参数给出了建议值。这里所提到的“穷举攻击”,是指攻击者逐一尝试秘密值所有可能的取值,直至找到符合条件的秘密值为止。秘密值的长度对于抵御“穷举攻击”非常重要。以下设定的参数值均为建议值,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设定。
1)在初始化阶段,需要为标签和后端数据库设置共享的秘密值SID,其长度为L比特,建议L≥512,且不能所有比特全部为0或1;其中,L的值在初始化阶段由生产制造厂商设定,并与后端数据库中L的值保持一致。
2)随机比特串R的长度大于等于128比特,且不能所有比特全部为0或1。
关于m的具体位置,当L为奇数时,位置m为从SIDtemp最左边的位开始,第(L+1)/2个比特;L为偶数时位置m为从SIDtemp最左边的位开始,第L/2个比特。
除此之外,在执行异或运算时,若参与计算的两个数值长度不同,则应在长度较短的数值的最高有效位前补0。例如,要计算因参与计算的两个数值长度不同,应计算
Figure BSA00000555343500092
之所以要存储当前所用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值和上一次成功认证时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值,是为了防止攻击者通过干扰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来达到使标签和读写器存储的SID不同的目的。例如,在第四步中,若不存储上一次成功认证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攻击者可以在后端数据库通过对标签的认证后,干扰读写器和标签的通信,使标签无法收到验证值S或者收到错误的验证值S。这样,后端数据库中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进行了更新,而标签中的SID并没有更新,该标签以后都不可能通过后端数据库对其的认证。所以,需要存储上一次成功认证时所用的SID来抵御这种攻击。

Claims (4)

1.一种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协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读写器发送一个随机比特串R和查询请求Query给标签;
2)收到请求后,标签生成随机正整数n1和n2,由此产生第一比特串PID1L和第二比特串PID2R,并计算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
Figure FSA00000555343400011
然后计算比特串
Figure FSA00000555343400012
并发送结果R’||n1||n2给读写器;
其中,ROL为循环左移,ROR为循环右移, ROL ( SID )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表示将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循环左移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位, ROL ( SID ) ( PID 1 L ⊕ PID 2 R ⊕ n 1 + n 2 ) mod L 表示将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循环右移
Figure FSA00000555343400016
mod为模运算;SID为标签安全标识符,它是一个随机设定的比特串,其值保密设置在标签本身和授权的后端数据库中;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在协议的一轮执行完成后删除;第一比特串PID1L是指从SID最左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1比特的比特串;第二比特串PID2R是指从SID最右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2比特的比特串;第一临时比特串PID1Ltemp是指从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最左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1比特的比特串;第二临时比特串PID2Rtemp是指从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最右边的位开始,长度为n2比特的比特串;n1,n2为由标签生成的随机正整数,且满足L/2>Len(n1)≥10,L/2>Len(n2)≥10;长度L为标签安全标识符SID的长度,也是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的长度,单位为比特;Len(n1)和Len(n2)分别表示n1和n2的长度,单位为比特;
Figure FSA00000555343400017
为异或运算符,“||”为变量串联运算符;
3)读写器收到标签发送来的R’||n1||n2后,将自己的身份标识IDReader和随机比特串R与其进行串联,得到IDReader||R||R’||n1||n2,对其进行加密,将所得的密文发送给后端数据库;在后端数据库中为每一个标签均存储两个变量,其中第一变量SIDpre是上一轮认证成功时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值,第二变量SIDcur是上一轮认证成功并更新后的标签安全标识符SID值,在初始化阶段,SIDpre=SIDcur
4)后端数据库计算
Figure FSA00000555343400021
以得到
Figure FSA00000555343400022
然后在后端数据库中搜索是否存在合适的第一变量SIDpre或第二变量SIDcur,其第一临时比特串PID1Ltemp与第二临时比特串PID2Rtemp的异或计算结果等于上面计算出的
Figure FSA00000555343400023
若存在这样的第一变量SIDpre,则认为该标签是有效标签,后端数据库通过对标签的认证,后端数据库用该第一变量SIDpre值,计算出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更新第二变量 SID cur = ROL ( SI D pre + 1 )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 然后发送加密后的(S||SIDpre)给读写器,其中验证值
Figure FSA00000555343400025
PID1Mtemp为SIDtemp中自位置n1到位置m的比特串,PID2Mtemp为SIDtemp中自位置(m+1)到位置n2的比特串,m为SIDtemp居中的位置;
若存在这样的第二变量SIDcur,也认为该标签是有效标签,后端数据库通过对标签的认证,后端数据库用该第二变量SIDcur值计算出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依次更新第一变量SIDpre=SIDcur,第二变量 SID cur = ROL ( SI D cur + 1 )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 然后发送加密后的(S||SIDpre)给读写器,其中验证值 S = PID 1 Mtemp ⊕ PID 2 Mtemp ;
若不存在这样的第一变量SIDpre和第二变量SIDcur,则认为该标签是无效标签,不通过认证,并发送一个加密后的终止信号给读写器;
5)读写器收到后端数据库发来的消息后进行解密:
若后端数据库通过了对标签的认证,则读写器解密后得到(S||SIDpre),从中提取出第一变量SIDpre,保存在自己的存储器中,转发验证值S给标签;
若后端数据库没有通过对标签的认证,则解密后得到的是终止信号,读写器发送长度大于等于L/4比特且小于等于3L/4比特的随机比特串给标签;
6)标签根据在步骤2)中计算出的标签安全标识符的临时值SIDtemp得出PID1Mtemp和PID2Mtemp,然后用同样的方法计算比较值
Figure FSA00000555343400031
将比较值S’与收到的验证值S进行对比;若两者相同,则认为该后端数据库通过了认证,是可信的,并更新自己存储的标签安全标识符 SID = ROL ( SI D + 1 ) ( PID 1 L ⊕ PID 2 R ⊕ R ⊕ n 1 ⊕ n 2 ) mod L , 否则,则认为该后端数据库没有通过认证,终止协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认证协议,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对收到的消息解密后,后端数据库首先查询读写器的身份标识IDReader是否存储在可信任列表中;若在可信任列表中,则认为该读写器为可信任的读写器,继续下面的认证过程;否则,终止协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认证协议,其特征在于:标签安全标识符SID的长度L≥512比特,且不能所有比特全部为0或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认证协议,其特征在于:随机比特串R的长度大于等于128比特,且不能所有比特全部为0或1。
CN 201110230282 2011-08-12 2011-08-12 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659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30282 CN102436592B (zh) 2011-08-12 2011-08-12 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30282 CN102436592B (zh) 2011-08-12 2011-08-12 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6592A true CN102436592A (zh) 2012-05-02
CN102436592B CN102436592B (zh) 2013-11-06

Family

ID=45984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3028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36592B (zh) 2011-08-12 2011-08-12 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3659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0569A (zh) * 2012-12-27 2013-04-03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识别多标签防碰撞方法
CN103065112A (zh) * 2012-12-27 2013-04-24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模运算标签分类的rfid标签防碰撞识别方法
CN112084801A (zh) * 2020-07-23 2020-12-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低成本无源rfid系统中的双向身份认证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2443A1 (en) * 2004-10-15 2006-04-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ag conflict avoid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944171A (zh) * 2010-07-08 2011-01-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rfid阅读器的多标签识别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082443A1 (en) * 2004-10-15 2006-04-2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ag conflict avoidance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1944171A (zh) * 2010-07-08 2011-01-12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rfid阅读器的多标签识别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伍新华,唐翠婷: "一种基于Hash的RFID双向认证协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20569A (zh) * 2012-12-27 2013-04-03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识别多标签防碰撞方法
CN103065112A (zh) * 2012-12-27 2013-04-24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模运算标签分类的rfid标签防碰撞识别方法
CN103065112B (zh) * 2012-12-27 2015-10-28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模运算标签分类的rfid标签防碰撞识别方法
CN103020569B (zh) * 2012-12-27 2016-12-07 南京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射频识别多标签防碰撞方法
CN112084801A (zh) * 2020-07-23 2020-12-1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低成本无源rfid系统中的双向身份认证方法
CN112084801B (zh) * 2020-07-23 2022-04-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用于低成本无源rfid系统中的双向身份认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36592B (zh)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94781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eventing transmitted cryptographic parameters from compromising privacy
CN101847199B (zh) 用于射频识别系统的安全认证方法
KR100651744B1 (ko) 다중 무선주파수 식별자 단일화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4184733B (zh) 一种基于crc编码的rfid轻量级双向认证方法
JP6417036B2 (ja) 事前共有鍵に基づくエンティティ認証方法及び装置
CN102640448A (zh) 用于在对称加密系统内安全地识别和认证设备的系统和方法
CN110381055B (zh) 医疗供应链中的rfid系统隐私保护认证协议方法
US20090214037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to Secure Data Transmission in RFID Systems Against Eavesdropping
CN101719830A (zh) Nfc认证方法和系统
CN109544747A (zh) 智能门锁的加密密钥更新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US10008055B2 (en) Reverse trace-preventing wireless recognition secure entry method and secure entry system using same
KR101284155B1 (ko) 일회용 패스워드(otp)를 이용한 rfid 인증 처리방법
CN108965279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1488179A (zh) 一种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认证方法和设备
CN103117850B (zh) 一种基于随机序列数据库的密码系统的建立方法
CN104486758B (zh) 智能医疗系统中无线传感网络的加密方法
KR20120070808A (ko) Rfid 태그 장치 및 rfid 태그 장치를 인식하는 방법
CN102436592B (zh) 基于比特串的rfid系统中标签与后端数据库的认证方法
CN111448815B (zh) 用于安全单向rfid标签识别的装置和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CN103295048A (zh) 电子标签信息传输系统和方法
Eghdamian et al. A secure protocol for ultralightweight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KR101216993B1 (ko) 모바일 리더의 태그 리스트 재사용을 방지하는 저비용 rfid 태그 검색방법
CN106992861B (zh) 一种带有epc标签的rfid密钥无线生成方法及系统
CN202023428U (zh) 一种汽车门锁无线加密遥控系统
CN109215202A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密钥数据管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an Yong

Inventor after: He Lei

Inventor after: Jin Baohua

Inventor after: Zhang Na

Inventor after: Sun Tong

Inventor after: Qian Shenyi

Inventor before: Gan Yong

Inventor before: He Lei

Inventor before: Jin Baohua

Inventor before: Qian Shenyi

Inventor before: Sun To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GAN YONG HE LEI JIN BAOHUA QIAN SHENYI SUN TONG TO: GAN YONG HE LEI JIN BAOHUA ZHANG NA SUN TONG QIAN SHENYI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8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