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7304A -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7304A
CN102427304A CN2011103147540A CN201110314754A CN102427304A CN 102427304 A CN102427304 A CN 102427304A CN 2011103147540 A CN2011103147540 A CN 2011103147540A CN 201110314754 A CN201110314754 A CN 201110314754A CN 102427304 A CN102427304 A CN 1024273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switching tube
electrical level
level inverter
phase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147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7304B (zh
Inventor
汪洪亮
岳秀梅
倪华
赵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1475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2730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273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73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73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73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37Flying capacitor converte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300/00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characterised by decentralized, dispersed, or local generation
    • H02J2300/20The dispersed energy generation being of renewable origin
    • H02J2300/22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 H02J2300/24The renewable source being solar energy of photovoltaic origin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1Dispersed generator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388Islanding, i.e. disconnection of local power supply from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7/00Conversion of a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 H02M7/4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 H02M7/4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7/4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ac power output without possibility of reversal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 H02M7/483Converters with outputs that each can have more than two voltages levels
    • H02M7/487Neutral point clamped i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6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e.g.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其中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包括八个开关管以及八个二极管,不包括现有技术中的箝位二极管和飞跨电容,现有技术中的五电平逆变器不可以去掉箝位二极管是因为这些二极管不但为电流提供通路,而且起到了电容不被短路的作用,而本发明提供的五电平逆变器利用八个开关管自身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就可以为电流提供通路,以及保证电容不被短路的作用。这样保证整个逆变器中的半导体器件较少,损耗较小,效率较高,体积也小,进而成本也低。

Description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背景技术
中压大容量场合,多电平逆变器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的五电平逆变器主要是二极管箝位型和飞跨电容型结构。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参见图1a,该图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二极管箝位型的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1a所示的是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拓扑结构。二极管用于为各个开关管进行电压箝位。例如,第一二极管DB1用于将开关管T1下端的电位箝位于第一电容C1的下端;第二二极管DB2用于将开关管T5下端的电位箝位于第一电容C1的下端。其他二极管DB3、DB4、DB5和DB6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箝位二极管需要阻断多倍电平电压,通常需要多个相同标称值的二极管串联,如图1b所示,二极管DB21、DB22和DB23串联相当于图1a中的二极管DB2。DB21、DB22和DB23这三个二极管串联起来共同承受图1a中DB2承受的电压。由于二极管的分散性以及杂散参数的影响,标称值相同的二极管所能承受的压力也有所差别,这样串联起来可能引起有的二极管两端过电压。因此,需要均压措施和很大的RC吸收电路,但是这样将导致系统体积庞大,成本增加。
因此,为了解决图1b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措施,如图1c所示。这种拓扑所用的开关管数量和图1a所用的一样,该拓扑可以将每个二极管电压箝位在单电平电压之内,如图1c所示,所有的二极管没有两个串联的情况。在电平数较多的逆变器中,有较大的优越性。但是这种电路的缺点是,箝位二极管的数量太多。
参见图2,该图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飞跨电容型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2所示的拓扑中的电容可以起到均压的作用,但是缺点是运用的电容数目较多。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两种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均使用较多的半导体器件,造成体积较大,损耗较多,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使用的半导体数目较少,损耗较小,效率较高,成本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每个所述开关管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
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
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节点;
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
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
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
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节点;
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节点,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节点;
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节点,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
第二节点作为该逆变器的一个交流输出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作为该逆变器的另一个交流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开关管均为IGBT管,所述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二端为发射极。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电容;
所述第二节点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电容和第二电感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
优选地,该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对应的五个电平工作模态分别为:
第一模态: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
第二模态: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
第三模态: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
第四模态:第六开关管和第七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
第五模态: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正弦波和第一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所述正弦波大于第一三角波时第一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和第二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所述正弦波大于第二三角波时第二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和第一三角波、第二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所述正弦波大于第二三角波且小于第一三角波时第三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与第二三角波进行比较,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小于第二三角波时,第四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
第五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与第四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第六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与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第七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与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第八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与第一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所述第一三角波、第二三角波具有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幅值,且所述第一三角波的波谷等于第二三角波的波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逆变器的应用电路,包括两个所述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分别是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压的负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公共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在一起连接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公共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分别作为该应用电路的两个交流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一正弦波进行调制,所述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二正弦波进行调制;
所述第一正弦波和第二正弦波的相位相差180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逆变器的应用电路,包括三个所述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分别是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压的负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公共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在一起连接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公共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和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分别作为该应用电路的三个交流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一正弦波进行调制,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二正弦波进行调制,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三正弦波进行调制;
第一正弦波、第二正弦波和第三正弦波的相位依次相差120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所述逆变器的应用电路,包括四个所述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分别是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四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四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四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压的负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四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公共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在一起连接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公共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和第四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分别作为该应用电路的四个交流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包括八个开关管以及八个二极管,不包括现有技术中的箝位二极管和飞跨电容,现有技术中的五电平逆变器不可以去掉箝位二极管是因为这些二极管不但为电流提供通路,而且起到了电容不被短路的作用,而本发明提供的五电平逆变器利用八个开关管自身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就可以为电流提供通路,以及保证电容不被短路的作用。这样保证整个逆变器中的半导体器件较少,损耗较小,效率较高,体积也小,进而成本也低。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二极管箝位型的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1b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另一种二极管箝位型的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1c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又一种二极管箝位型的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提供的飞跨电容型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处于第一模态对应的拓扑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处于第二模态对应的拓扑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处于第三模态对应的拓扑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处于第四模态对应的拓扑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处于第五模态对应的拓扑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八个开关的导通时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单元等效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全桥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三线制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四线制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3,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包括:第一开关管T1、第二开关管T2、第三开关管T3、第四开关管T4、第五开关管T5、第六开关管T6、第七开关管T7和第八开关管T8;每个所述开关管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T1-T8分别反向并联二极管D1-D8。
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
第一开关管T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T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节点m;
第二开关管T2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m,第二开关管T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a;
第三开关管T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m,第三开关管T3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
第四开关管T4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开关管T5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T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a;
第五开关管T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
第六开关管T6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3的第一端,第六开关管T6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节点p;
第七开关管T7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节点a,第七开关管T7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节点p;
第八开关管T8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节点p,第八开关管T8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
第二节点a作为该逆变器的一个交流输出端,第五开关管T5的第二端作为该逆变器的另一个交流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是五电平逆变器,五电平逆变器可以提供五个电平,所以需要四个容值相同的电容串联提供五个电平。N电平逆变器需要(N-1)个容值相同的电容提供电平。如图所示,本发明中的四个电容分别是C1、C2、C3和C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包括八个开关管以及八个二极管,不包括现有技术中的箝位二极管和飞跨电容,现有技术中的五电平逆变器不可以去掉箝位二极管是因为这些二极管不但为电流提供通路,而且起到了电容不被短路的作用,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五电平逆变器利用八个开关管自身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就可以为电流提供通路,以及保证电容不被短路的作用。这样保证整个逆变器中的半导体器件较少,损耗较小,效率较高,体积也小,进而成本也低。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下面说明现有技术中的五电平逆变器中为何需要存在箝位二极管。以图1a所示的电路为例,C1和C2的公共端向a流进电流时,要经过DB1、T2、T3和T4到达a。即箝位二极管DB1为电流提供了通路。当a向C1和C2的公共端流出电流时,要经过T5和DB2到达C1和C2的公共端。即箝位二极管DB2为电流提供了通路。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为电流提供通路可以用导线来代替,假设去掉DB1和DB2,从电路图上可以看出,当T1导通时,C1的两端将被短路,显然这是不合理的。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箝位二极管必不可少。
而本发明实施例中开关管自身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可以起到现有技术中箝位二极管的作用,例如,T3反向并联的二极管D3既为电流提供通路,C1和C2的公共端向a流进电流时,又可以保证T1导通时,C1不被短路。
而现有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拓扑虽然去掉了箝位二极管,但是增加的飞跨电容是为了生成多电平,由于电容本身成本较高;而本发明实施例舍弃用电容来生成多电平,成本低。
需要说明的是,优选地,以上八个开关管均为IGBT管,所述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二端为发射极。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八个开关管也可以选择其他类型的开关管。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开关管反向并联的二极管可以为独立的二极管,也可以是与开关管封装集成在一起的二极管。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和电容C;
所述第二节点a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L1、电容C和第二电感L2连接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即节点n。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每种工作模态只有两个开关管导通。下面结合附图来对五种工作模态进行详细分析。
参见图4,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处于第一模态对应的拓扑图。
第一模态:第一开关管T1和第二开关管T2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不导通的开关管在图中以细实线示出,导通的路径以粗实线示出。
当第二节点a流出电流时,电流的路径为:T1-T2-L1-VG-L2-C2-C1-T1。其中VG表示电网。当第二节点a有电流流进时,电流的路径为:D2-D1-C1-C2-L2-VG-L1-D2。
参见图5,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处于第二模态对应的拓扑图。
第二模态:第二开关管T2和第三开关管T3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不导通的开关管在图中以细实线示出,导通的路径以粗实线示出。
当第二节点a流出电流时,电流的路径为:D3-T2-L1-VG-L2-C2-D3。当第二节点a有电流流进时,电流的路径为:D2-T3-C1-C2-L2-VG-L1-D2。
参见图6,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处于第三模态对应的拓扑图。
第三模态:第四开关管T4和第五开关管T5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不导通的开关管在图中以细实线示出,导通的路径以粗实线示出。
当第二节点a流出电流时,电流的路径为:D5-T4-L1-VG-L2-C2-D5。当第二节点a有电流流进时,电流的路径为:D4-T5-L2-VG-L1-D4。
参见图7,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处于第四模态对应的拓扑图。
第四模态:第六开关管T6和第七开关管T7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不导通的开关管在图中以细实线示出,导通的路径以粗实线示出。
当第二节点a流出电流时,电流的路径为:T6-D7-L1-VG-L2-C3-T6。当第二节点a有电流流进时,电流的路径为:T7-D6-C3-L2-VG-L1-T7。
参见图8,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处于第五模态对应的拓扑图。
第五模态:第七开关管T7和第八开关管T8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不导通的开关管在图中以细实线示出,导通的路径以粗实线示出。
当a第二节点a流出电流时,电流的路径为:D8-D7-L1-VG-L2-C3-C4-D8。当第二节点a有电流流进时,电流的路径为:T7-T8-C4-C3-L2-VG-L1-T7。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每种工作模态仅有两个开关管导通。
参见图9,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八个开关的导通时序图。
图9中的S1-S8分别为开关管T1-T8的栅极驱动信号。当开关管的驱动信号为高电平时,对应的开关管导通,当开关管的驱动信号为低电平时,对应的开关管截止。
图9中的Van是图3中节点a和节点n之间的电压。
图9中上端的波形包括两个三角波(分别是第一三角波A和第二三角波B)和一个正弦波Z,这个正弦波Z与两个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S1-S8。
所述第一三角波A、第二三角波B具有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幅值,且所述第一三角波A的波谷等于第二三角波B的波峰。
所述第一开关管T1的导通时序由正弦波Z和第一三角波A进行比较产生,所述正弦波Z大于第一三角波A时第一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
所述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Z和第二三角波B进行比较产生,所述正弦波Z大于第二三角波B时第二开关管T2导通,反之截止;
所述第三开关管T3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Z和第一三角波A、第二三角波B进行比较产生,所述正弦波Z大于第二三角波B且小于第一三角波A时第二开关管T2导通,反之截止;
所述第四开关管T4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在的反向波与第二三角波B进行比较,所述正弦波Z的反向波小于第二三角波B时,第四开关管T4导通,反之截止;
第五开关管T5的导通时序与第四开关管T4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Z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第六开关管T6的导通时序与第三开关管T3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Z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第七开关管T7的导通时序与第二开关管T2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Z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第八开关管T8的导通时序与第一开关管T1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Z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均是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可以理解的是,由单相半桥可以组成单相全桥、三相三线制以及三相四线制拓扑。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参见图10,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单元等效图。
将图3中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二节点a定义为拓扑单元的AC引出端,T1的第一端定义为拓扑单元的DC+引出端,T8的第二端定义为拓扑单元的DC-引出端,T3的第二端定义为拓扑单元的M1引出端,T5的第二端定义为拓扑单元的M2引出端,T6的第一端定义为拓扑单元的M3引出端。
拓扑单元的M1引出端连接图3中的C1和C2的公共端,M2引出端连接图3中的C2和C3的公共端,M3引出端连接图3中的C3和C4的公共端。
图3中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等效后的拓扑单元示意图如图10所示。
参见图11,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全桥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单相全桥五电平逆变器包括两个所述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分别是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将这两个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等效为图10所示的拓扑单元。
如图11所示,两个拓扑单元的DC+端连接在一起,然后连接直流电源的正端;DC-端连接在一起,然后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
两个拓扑单元的M1连接在一起,然后连接C1和C2的公共端;M2连接在一起,然后连接C2和C3的公共端;M3连接在一起,然后连接C3和C4的公共端。
两个拓扑单元的AC为该单相全桥五电平逆变器的两个交流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一正弦波进行调制,所述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二正弦波进行调制;
所述第一正弦波和第二正弦波的相位相差180度。
参见图12,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三线制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该图与图11的区别是,包括三个图10所示的拓扑单元,即包括三个所述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这三个单相半桥逆变器的连接与图11中的两个单相半桥逆变器的连接方式相同,如图12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一正弦波进行调制,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二正弦波进行调制,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三正弦波进行调制;
第一正弦波、第二正弦波和第三正弦波的相位依次相差120度。
该三个拓扑单元的AC为该三相三线制五电平逆变器的三个交流输出端。
参见图13,该图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相四线制五电平逆变器拓扑图。
该图与图11的区别是,包括四个图10所示的拓扑单元,即包括四个所述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这四个单相半桥逆变器的连接与图11中的两个单相半桥逆变器的连接方式相同,如图13所示,在此不再赘述。
该四个拓扑单元的AC为该三相四线制五电平逆变器的四个交流输出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使用的半导体器件较少,造成的功耗较低,因此效率较高,可以理解的是,由该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组成的单相全桥、三相三线制以及三相四线制五电平逆变器同样具有该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均是以直流电源被逆变器逆变为交流电以后并网运行的过程,图中VG代表电网。可以理解的是,该逆变器也可以应用于离网运行的过程,图中VG的部分用负载代替便是离网运行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开关管、第二开关管、第三开关管、第四开关管、第五开关管、第六开关管、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每个所述开关管反向并联一个二极管;
直流电源的正端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连接直流电源的负端;
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节点;
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
第三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一节点,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容的第二端;
第四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五开关管的第一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节点;
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
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容的第一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节点;
第七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二节点,第七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三节点;
第八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第三节点,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第四电容的第二端;
第二节点作为该逆变器的一个交流输出端,第五开关管的第二端作为该逆变器的另一个交流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管均为IGBT管,所述第一端为集电极,第二端为发射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和电容;
所述第二节点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感、电容和第二电感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二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该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对应的五个电平工作模态分别为:
第一模态: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
第二模态:第二开关管和第三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
第三模态:第四开关管和第五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
第四模态:第六开关管和第七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
第五模态:第七开关管和第八开关管导通,其余开关管均截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正弦波和第一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所述正弦波大于第一三角波时第一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
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和第二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所述正弦波大于第二三角波时第二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
所述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和第一三角波、第二三角波进行比较产生,所述正弦波大于第二三角波且小于第一三角波时第三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
所述第四开关管的导通时序由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与第二三角波进行比较,所述正弦波的反向波小于第二三角波时,第四开关管导通,反之截止;
第五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与第四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第六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与第三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第七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与第二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第八开关管的导通时序与第一开关管的导通时序关于正弦波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对调;
所述第一三角波、第二三角波具有相同的频率和相同的幅值,且所述第一三角波的波谷等于第二三角波的波峰。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逆变器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分别是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压的负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公共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在一起连接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公共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和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分别作为该应用电路的两个交流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一正弦波进行调制,所述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二正弦波进行调制;
所述第一正弦波和第二正弦波的相位相差180度。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逆变器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所述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分别是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压的负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公共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在一起连接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公共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和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分别作为该应用电路的三个交流输出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逆变器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一正弦波进行调制,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二正弦波进行调制,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由第三正弦波进行调制;
第一正弦波、第二正弦波和第三正弦波的相位依次相差120度。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逆变器的应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所述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分别是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四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四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源的正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四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的第八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直流电压的负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和第四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中:第三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公共端;第四开关管的第二端均连接在一起均连接第二电容和第三电容的公共端;第六开关管的第一端均连接在一起连接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的公共端;
第一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第二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第三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和第四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的第二节点分别作为该应用电路的四个交流输出端。
CN201110314754.0A 2011-10-17 2011-10-17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Active CN1024273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4754.0A CN102427304B (zh) 2011-10-17 2011-10-17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14754.0A CN102427304B (zh) 2011-10-17 2011-10-17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7304A true CN102427304A (zh) 2012-04-25
CN102427304B CN102427304B (zh) 2014-01-29

Family

ID=45961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14754.0A Active CN102427304B (zh) 2011-10-17 2011-10-17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27304B (zh)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181A (zh) * 2012-02-20 2012-07-18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多电平逆变器
CN102769401A (zh) * 2012-07-30 2012-11-0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五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CN102769402A (zh) * 2012-07-31 2012-11-0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单元及具有该逆变单元的五电平逆变器
CN102891611A (zh) * 2012-06-30 2013-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五电平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WO2013166870A1 (en) * 2012-05-10 2013-11-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level i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CN103516244A (zh) * 2012-06-14 2014-01-15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多级电力变换电路的保护控制系统
CN104270025A (zh) * 2014-09-28 2015-01-07 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平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
CN104539182A (zh) * 2014-12-01 2015-04-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带有自平衡辅助桥臂的五电平中点钳位逆变器拓扑
FR3022090A1 (fr) * 2014-06-04 2015-12-11 Bosch Gmbh Robert Circuit onduleur et son procede de gestion
CN105262356A (zh) * 2015-09-25 2016-01-20 河海大学 一种五电平全桥并网逆变器输入电容自均压方法
CN106489233A (zh) * 2014-05-16 2017-03-08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平逆变器
CN107884652A (zh) * 2017-11-30 2018-04-06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型直流回馈式电子负载控制系统
CN109768722A (zh) * 2019-02-27 2019-05-17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共直流侧电容的新型多电平变换器
CN110401344A (zh) * 2018-04-25 2019-11-01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飞跨电容充电装置及飞跨电容三电平斩波电路
CN111030489A (zh) * 2019-12-17 2020-04-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飞跨电容式子模块电路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5787A (en) * 1997-11-25 1999-12-21 Denso Corporation Multilevel power converter including switching circuits
JP2002247862A (ja) * 2001-02-20 2002-08-30 Hitachi Ltd 電力変換装置
CN1477778A (zh) * 2003-07-18 2004-02-25 清华大学 分层叠加式电压型多电平电路拓扑结构
CN101674028A (zh) * 2008-07-01 2010-03-17 科孚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三电平逆变器
CN101902142A (zh) * 2010-07-26 2010-12-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极管箝位型五电平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05787A (en) * 1997-11-25 1999-12-21 Denso Corporation Multilevel power converter including switching circuits
JP2002247862A (ja) * 2001-02-20 2002-08-30 Hitachi Ltd 電力変換装置
CN1477778A (zh) * 2003-07-18 2004-02-25 清华大学 分层叠加式电压型多电平电路拓扑结构
CN101674028A (zh) * 2008-07-01 2010-03-17 科孚德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三电平逆变器
CN101902142A (zh) * 2010-07-26 2010-12-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极管箝位型五电平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

Cited By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4181A (zh) * 2012-02-20 2012-07-18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多电平逆变器
US10389135B2 (en) 2012-05-10 2019-08-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level i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US9806529B2 (en) 2012-05-10 2017-10-31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level i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US10903656B2 (en) * 2012-05-10 2021-01-26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level i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WO2013166870A1 (en) * 2012-05-10 2013-11-14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ultilevel i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US9413268B2 (en) 2012-05-10 2016-08-0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Multilevel inverter device and method
CN103516244B (zh) * 2012-06-14 2017-09-08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多级电力变换电路的保护控制系统
CN103516244A (zh) * 2012-06-14 2014-01-15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多级电力变换电路的保护控制系统
WO2014000490A1 (zh) * 2012-06-30 2014-01-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五电平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2891611A (zh) * 2012-06-30 2013-01-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五电平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JP2015503895A (ja) * 2012-06-30 2015-02-02 ▲ホア▼▲ウェイ▼技術有限公司 5段階電力変換器ならびに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装置
CN102891611B (zh) * 2012-06-30 2014-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五电平功率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CN102769401B (zh) * 2012-07-30 2015-02-18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五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CN102769401A (zh) * 2012-07-30 2012-11-0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五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CN102769402A (zh) * 2012-07-31 2012-11-07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单元及具有该逆变单元的五电平逆变器
CN102769402B (zh) * 2012-07-31 2014-12-03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逆变单元及具有该逆变单元的五电平逆变器
CN106489233B (zh) * 2014-05-16 2019-08-20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平逆变器
CN106489233A (zh) * 2014-05-16 2017-03-08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多电平逆变器
FR3022090A1 (fr) * 2014-06-04 2015-12-11 Bosch Gmbh Robert Circuit onduleur et son procede de gestion
CN104270025A (zh) * 2014-09-28 2015-01-07 中冶赛迪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多电平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
CN104539182B (zh) * 2014-12-01 2017-04-26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带有自平衡辅助桥臂的五电平中点钳位逆变器拓扑
CN104539182A (zh) * 2014-12-01 2015-04-22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带有自平衡辅助桥臂的五电平中点钳位逆变器拓扑
CN105262356A (zh) * 2015-09-25 2016-01-20 河海大学 一种五电平全桥并网逆变器输入电容自均压方法
CN105262356B (zh) * 2015-09-25 2017-09-15 河海大学 一种五电平全桥并网逆变器输入电容自均压方法
CN107884652A (zh) * 2017-11-30 2018-04-06 合肥科威尔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型直流回馈式电子负载控制系统
CN110401344A (zh) * 2018-04-25 2019-11-01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飞跨电容充电装置及飞跨电容三电平斩波电路
CN110401344B (zh) * 2018-04-25 2021-09-24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飞跨电容充电装置及飞跨电容三电平斩波电路
CN109768722A (zh) * 2019-02-27 2019-05-17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共直流侧电容的新型多电平变换器
CN111030489A (zh) * 2019-12-17 2020-04-17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用于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的飞跨电容式子模块电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7304B (zh) 2014-0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7304B (zh)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CN102594187B (zh) 四电平拓扑单元及其应用电路
CN102594182A (zh) 多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多电平逆变器
CN102427308B (zh)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CN102769404B (zh) 一种四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四电平逆变器
CN102594185B (zh) 四电平拓扑单元及其应用电路
CN102710133B (zh) 一种七电平电路、并网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02624271A (zh) 一种五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CN102437769B (zh)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CN102769401B (zh) 一种五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CN102594188B (zh) 四电平拓扑单元及其应用电路
CN103051231A (zh) 一种三相五电平逆变器
CN102427312A (zh) 一种单相逆变器
CN102427305B (zh)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CN102594181A (zh) 多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多电平逆变器
CN102638191A (zh) 一种七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七电平逆变器
CN102710162B (zh) 一种七电平电路、并网逆变器及其调制方法和装置
CN102437768B (zh) 一种单相半桥五电平逆变器及其应用电路
CN102761286B (zh) 一种四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四电平逆变器
CN102437761A (zh) 一种单相全桥三电平逆变器及一种三相三电平逆变器
CN102624269B (zh) 一种五电平逆变拓扑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CN102946207A (zh) 一种五电平逆变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CN102570881B (zh) 四电平拓扑单元及其应用电路
CN102594186B (zh) 四电平拓扑单元及其应用电路
CN202949375U (zh) 一种五电平逆变单元及五电平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