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21165B - 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基带芯片 - Google Patents

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基带芯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21165B
CN102421165B CN201110247641.3A CN201110247641A CN102421165B CN 102421165 B CN102421165 B CN 102421165B CN 201110247641 A CN201110247641 A CN 201110247641A CN 102421165 B CN102421165 B CN 10242116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eived signal
scdma
gsm
resident
service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4764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21165A (zh
Inventor
刘丰威
徐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readtrum Communication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47641.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2116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211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1165A/zh
Priority to HK12110200.1A priority patent/HK116954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2116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2116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基带芯片,所述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包括: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同系统邻区和异系统邻区,所述预定条件与邻区的信号强度相关;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同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异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网络。本发明的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和基带芯片,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给用户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Description

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基带芯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以及基带芯片。
背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形成了多种模式的移动通信网络,如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Second Generation)中的全球通信移动系统(GSM,Global Systemfor Mobile Communication)、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Third Generation)中的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WCDMA,WidebandCDMA)、及TD-SCDMA和WCDMA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长期演进(LTE,Lone Term Evolution),和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由于各个无线网络的建网时间不同,每个网络覆盖的范围不同,不同的运营商所提供的应用服务内容和资费也有很大差别。在通信发展的过程中,以用户为中心是市场竞争的热点。虽然目前移动网络技术的标准尚未统一,但一部移动终端配置多个不同的用户卡(即客户识别模块卡,SIM,SubscriberIdentity Module,以下简称为SIM卡;或者全球客户识别模块卡,USIM,Universal 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以下简称为USIM卡)以使消费者享受不同网络或不同运营商的应用服务在技术上是可以实现的,也是消费者所需要的。
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多卡多模通信终端,这种通信终端可以在一个载体上安装多张多模用户卡,相比携带多个通信终端明显方便了很多,且每张用户卡都可以待机不同网络模式的小区(例如2G网络小区或3G网络小区),并且可以根据终端对本小区和相邻小区信号的测量结果,选择驻留到更合适的同系统小区或者异系统小区。
通常对于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而言,UE开机后,首先会选择一个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公共陆地移动网),当选中了一个PLMN后,就开始选择属于这个PLMN的小区。在找到这样的一个小区后,从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中可以获悉该小区邻近小区(neighboring cell)的信息,UE会在所有这些小区中选择一个信号最合适的小区,驻留下来。
目前,用户终端驻留网络层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信号强度的差异,供UE进行网络层选择,UE通常选择同覆盖条件下信号最强的小区,第二种是采用分层小区结构(HCS,Hierarchical cell structure)技术。
根据目前3GPP标准的规定,网络层的选择会遵循以下两种准则,第一种是只要支持某个模式(如:GSM、TD-SCDMA、WCDMA)的小区有更高的接收信号功率,就重选到支持该模式的小区中,对于GSM模式而言,通常会测量GSM小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对于TD-SCDMA模式而言,通常会测量TD-SCDMA小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对于WCDMA模式而言,通常会测量WCDMA小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第二种是根据事先设定的门限,如果支持某一模式的当前小区的接收信号功率高于这个门限且持续一定的时间,那么即使支持另一模式的相邻小区具有更高的接收信号功率,终端仍然驻留在当前的小区,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支持不同模式的终端在不同模式小区之间的频繁切换。而上述的事先设定的门限,根据现有协议,可以是由网络通过信令配置下来的,也可以是UE自身确定的。例如,UE可以根据实验数据,确定一个门限值,当接收信号功率大于或等于该门限值时,说明该信号足以维持UE和网络的正常通信;而小于该门限值时,则说明该信号已经开始变坏,并可能导致断线。
目前的多卡多模手机,越来越倾向于使用一套射频、一套天线以及一块基带芯片实现多卡多待,然而,对于单射频的多模多卡终端而言,当一张用户卡进行业务时(此时该用户卡也被称之为业务卡),射频模块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业务卡业务的进行以及业务卡相邻小区的相关参数的测量,而对于非业务卡而言则没有任何的操作,这样会导致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非业务卡处于无网络服务状态。因而需要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重新对非业务卡进行全频段搜网,增加了非业务卡搜网时间的同时也增加了终端的功耗,而且还会导致非业务卡寻呼丢失率的增加。此外,对于支持多种模式的非业务卡而言,还需要考虑在主卡业务释放后,非业务卡应该驻留在哪种网络模式下最好,进一步地增加了搜网时间、终端功耗及寻呼丢失率。
公开号为2006/0095600A1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模双卡移动台,该移动台可以支持两种不同的移动通信网络,并自动识别SIM卡,选择相应的驱动模式,然而对于上述问题,其并未涉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和基带芯片,提高了非业务卡的搜网及驻留网络的速度,减少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包括:
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同系统邻区和异系统邻区,所述预定条件与邻区的信号强度相关;
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同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异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
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网络。
可选的,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包括:
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获取有效频点表,所述有效频点表包含有效频点及其接收信号电平,所述有效频点为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的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
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电平处于m强的频点进行搜网,m小于有效频点的频点总数;
获取基站识别码表,所述基站识别码表包含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及其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和基站识别码;
在所述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大于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且所述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搜网成功时,将所述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与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互换;
确定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GSM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
可选的,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GSM网络包括:
对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依次进行验证,直至验证正确,驻留该验证正确的GSM网络邻区;
若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所有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则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有效频点依次进行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
若有效频点表中所有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则对所述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依次进行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
若所述GSM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则在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小区。
可选的,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包括:
获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包含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及其对应的频点;
获取接收信号码功率表,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包含n个TD-SCDMA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及其接收信号码功率,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n小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频点的总数;
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时,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对应的频点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频点互换;
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其中,
若所述业务卡所在小区为GSM网络小区,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门限值;若所述业务卡所在小区为TD-SCDMA网络小区,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门限值。
可选的,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TD-SCDMA网络包括:
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接收信号码功率由强至弱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广播信道信息依次进行盲解,直至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邻区;
若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所有频点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则在TD-SCDMA网络下全频段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小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基带芯片,包括:
确定单元,适于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同系统邻区和异系统邻区,所述预定条件与邻区的信号强度相关;
选择单元,适于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同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异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
驻留单元,适于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网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基带芯片的通信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于利用了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同系统邻区和异系统邻区,并对非业务卡应驻留的网络进行选择,因此缩短了业务卡业务结束后,非业务卡的搜网时间,进而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
通过分别对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的前m强进行搜网,以及对其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的n个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进行测量,降低了测量的开销,进一步地缩短了业务卡业务结束后,非业务卡的搜网时间,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
在终端选择驻留GSM网络后,通过采用先对基站识别码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有效频点所在的GSM网络邻区进行驻留,若无法驻留,再对有效频点列表中的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有效频点所在的GSM网络邻区进行驻留,若无法驻留,再对邻区频点所在的GSM网络邻区进行驻留,若仍无法驻留,最后在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驻留的方式,加快了非业务卡驻留于GSM网络的时间,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由于可以快速驻留在GSM网络,故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在终端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后,通过采用先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接收信号码功率由强至弱对应的频点所在的TD-SCDMA网络邻区进行驻留,若无法驻留,再在TD-SCDMA网络下全频段搜网、驻留的方式,加快了非业务卡驻留于TD-SCDMA网络的时间,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由于可以快速驻留在TD-SCDMA网络,故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装置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业务卡驻留在GSM网络时,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时,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非业务卡快速驻留选择的TD-SCDMA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非业务卡快速驻留选择的GSM网络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带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带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流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带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描述的,对于基于单射频的多模多卡终端而言,业务卡业务释放后,非业务卡通常处于无网络状态,而在对非业务卡所在的模式选择后,进行全频段搜网导致搜网速度慢,进而会增加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且搜网成功后若无法快速驻留,也会进一步地增加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因此,发明人提出,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对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异系统邻区和同系统邻区进行低开销的测量,即,进行测量的频率比较低,并根据测量结果选择所述非业务卡应驻留的网络,使得业务卡在业务释放后,非业务卡可以很快找到最适合驻留的网络,同时,对其所选择驻留的网络进行驻留。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描述的业务卡/非业务卡驻留,业务卡/非业务卡进行业务均是指终端在使用业务卡/非业务卡时终端的驻留及终端在使用业务卡/非业务卡时终端进行业务。如:非业务卡驻留在GSM网络,则是指终端使用非业务卡时,终端驻留在GSM网络,业务卡进行业务,则是指终端使用业务卡时,终端进行业务。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包括:
S1: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同系统邻区和异系统邻区,所述预定条件与邻区的信号强度相关。
S2: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同系统邻区的信号强度、异系统邻区的信号强度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
S3: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网络。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非业务卡的同系统邻区可以为GSM网络邻区,异系统邻区可以为TD-SCDMA网络邻区或WCDMA网络邻区;或者,所述非业务卡的异系统邻区可以为GSM网络邻区,同系统邻区可以为TD-SCDMA网络邻区或WCDMA网络邻区。以所述非业务卡可以驻留在两种网络模式下为例,若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为GSM小区,则其同系统邻区为GSM网络邻区,异系统邻区为TD-SCDMA网络邻区;若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为TD-SCDMA小区,则其同系统邻区为TD-SCDMA网络邻区,异系统邻区为GSM网络邻区;若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为WCDMA小区,则其同系统邻区为WCDMA网络邻区,异系统邻区为GSM网络邻区。
所述预定条件与网络邻区的信号强度相关,一般为信号强度强,可能适合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邻区,并且根据不同的网络邻区,预定条件也有不同设置,例如,对于GSM网络邻区,预定条件可以是: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对于TD-SCDMA网络邻区,预定条件可以是: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对于WCDMA网络邻区,预定条件可以是: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WCDMA网络邻区。
对应于上述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本发明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基带芯片,请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基带芯片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包括:确定单元1、选择单元3和驻留单元5,其中,
所述确定单元1适于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同系统邻区和异系统邻区,所述预定条件与邻区的信号强度相关;
所述选择单元3适于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同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异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
所述驻留单元5适于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网络。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以非业务卡可以驻留在GSM和TD-SCDMA两种网络模式下为例,即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同系统邻区为GSM网络邻区,异系统邻区为TD-SCDMA网络邻区;或者,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同系统邻区为TD-SCDMA网络邻区,异系统邻区为GSM网络邻区进行相应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非业务卡所在小区是指在业务卡进行业务前,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小区,非业务卡驻留的小区可能为GSM网络小区,也可能为TD-SCDMA网络小区。
本实施例中对于图1所示步骤S1包括S11和S12;其中S11用于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S12用于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
请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步骤S11)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采用低开销的方法来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本实施例中,所述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是指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且本实施例中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过接收信号码功率来衡量(接收信号强度最强即为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具体地,S11包括:
S110:获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包含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及其对应的频点;
S111:获取接收信号码功率表,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包含n个TD-SCDMA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及其接收信号码功率,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n小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频点的总数;
S112: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时,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对应的频点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频点互换;
S113: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为所述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
本实施例中,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由网络进行相应地配置,例如,若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为GSM网络小区,则可以通过接收GSM网络小区的广播控制信道(BCCH,Broadcast Control Channel)传输的系统消息(主要是在SI2quater和/或SI2ter消息)获取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频点,以及小区的参数值、相关测量门限值等。
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取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首先要获取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由于TD-SCDMA网络为全网同步,因此,其同步偏差一般不会很大,故在获取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时无需对所有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同步。举例来说,若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9个TD-SCDMA网络邻区的频点为f1~f9,则先对f1~f9的各个频点接收1帧数据,找出最大功率窗,然后排序,对排序中功率最大值对应的频点进行同步,若功率最大值对应的频点同步不成功,则对功率由强至弱的次强值对应的频点进行同步,直至同步成功。同步成功后则可以利用同步信息对其他频点接收TS0或DwPTS,且根据获得的TS0或DwPTS即可计算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并基于获取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及该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频点,生成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
对RSSI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的TD-SCDMA网络邻区中的n个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RSCP,Received Signal Code Power)进行测量,具体地说,就是对于RSSI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的TD-SCDMA网络邻区中的n个邻区对应的频点进行SYNC-DL码(下行同步码)和midamble码检测,以获得该频点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RSCP,并基于测量获得的n个接收信号码功率及该n个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频点,生成接收信号码功率表。本实施例中对n个RSSI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进行测量时,是对P-CCPCH进行测量,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对其他相关的信道进行接收信号码功率的测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终端设置的门限。若所述业务卡所在的小区为GSM网络小区,则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可以设置为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门限值;若所述业务卡所在的小区为TD-SCDMA网络小区,则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可以设置为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终端是在不时地对TD-SCDMA网络邻区的所有频点进行RSSI测量。故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和接收信号码功率表均处于动态地更新中。因此,一旦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时,则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对应的频点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频点互换。举例来说:若RSSI表中频点f1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RSSI值为RSSI表中的最大值,RSCP表中频点f8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RSCP值为RSCP表中的最小值,且RSSI最大值大于RSCP最小值,则将RSSI表中的频点f1和RSCP表中的频点f8进行互换。
由上述可以知道,RSSI表和RSCP总是处于动态更新中,因此,经过上述的频点互换可以使得RSCP表中的RSCP值为前n强,也即RSCP表中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频点为RSCP值为前n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而RSCP表中最大的RSCP值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即为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具有最强接收信号强度的TD-SCDMA网络邻区,可以确定其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
请参见图4,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步骤S12)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采用低开销的方法来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本实施例中,所述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是指搜网成功的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GSM网络邻区,且本实施例中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通过接收信号电平来衡量(接收信号强度最强即为接收信号电平最强),具体地,S12包括:
S120: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获取有效频点表,所述有效频点表包含有效频点及其接收信号电平,所述有效频点为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的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
S121: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电平处于m强的频点进行搜网,m小于有效频点的频点总数。
S122:获取基站识别码表,所述基站识别码表包含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及其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和基站识别码。
S123:在所述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大于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且所述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搜网成功时,将所述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与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互换。
S124:确定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GSM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
本实施例中,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由网络配置,终端通过接收网络的广播消息来获取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
在确定了GSM网络邻区后,先对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测量。当所述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时,则确定该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有效频点。本实施例中,所述GSM系统接入门限值由终端设定,为了避免终端在接受信号电平很低的情况下接入GSM网络(接入后的通信质量往往无法保证正常的通信),而导致无法提供用户满意的通信质量且无谓地浪费网络的无线资源,同时也为了避免离蜂窝较远的终端不会接入GSM网络,故规定终端在需要接入GSM网络时,其接收信号电平必须大于某一值,即GSM系统接入门限值,一般来讲,GSM系统接入门限值是指驻留GSM系统所要求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
根据有效频点及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即可生成有效频点表。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是始终对所述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测量的,具体的说就是既对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测量,也对非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测量(所述非有效频点,即接收信号电平小于GSM系统的接入门限值的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因此,有效频点表处于动态地更新中,举例来说,频点f1当前时刻为有效频点,但是在下一个时刻,其可能不再是有效频点,而频点f2虽然在当前时刻不是有效频点,但是在下一个时刻,其可能是有效频点。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测量的复杂度,还可以将测量非有效频点的频率设置得比测量有效频点表中有效频点的频率低。
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电平处于前m强的频点进行搜网,m小于有效频点的频点总数。本实施例中,对有效频点进行搜网,具体来说,就是先解FCCH信道,若解成功则可以获得粗略的同步和频偏信息,然后再解SCH信道。若FCCH和SCH有一个解不成功,则表明该频点无小区。当FCCH和SCH都解成功后,则搜网成功,也即该频点是BCCH(Broadcast ControlChannel,广播控制信道)广播的频点。对于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在解其SCH时即可以获取该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BSIC)。
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有效频点表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中的,故当有效频点表中新增加有效频点且其接收信号电平处于前m强时,则需要对新增加的有效频点进行搜网,而对已经搜过网的有效频点,则不再进行搜网。
此外,由于终端既要对非业务卡所在小区GSM网络邻区进行测量,又要对非业务卡所在小区TD-SCDMA网络邻区进行测量,因此,若终端在对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进行测量时,其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且持续预设时间,则m=N1,否则的话m=N2,N1<N2<M,其中M为有效频点的频点总数,N1、N2均由终端设置。具体地说,如果终端通过对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进行测量和判断获悉其可能满足驻留在TD-SCDMA网络时,则可以对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处于前N1强的邻区对应的频点进行搜网,若终端判断非业务卡不能满足驻留在TD-SCDMA网络时,则对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电平处于前N2强的邻区对应的频点进行搜网,也就是说,若终端判断驻留在TD-SCDMA网络的可能性较大时,则会减少对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测量,以进一步地降低测量的开销,即使终端判断所述非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其也不会对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所有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测量。由于N1和N2均小于有效频点的频点总数,故,进一步的降低了测量的开销。
本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时间由终端设置,优选地,若所述业务卡所在小区为GSM网络小区,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门限值;若所述业务卡所在小区为TD-SCDMA网络小区,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门限值。
基于获得的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及其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和基站识别码生成BSIC表,由上述可知,有效频点表是处于动态地更新中的,故,当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为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所述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大于BSIC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且该有效频点为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时,则将有效频点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频点与BSIC表中最小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频点互换。
由于有效频点表处于动态的更新中,故BSIC表也处于动态的更新中,在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大于BSIC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时,通过对有效频点表中的有效频点和BSIC表的有效频点之间的互换,最终使得所述BSIC表中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依次排序,且所述BSIC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即为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搜网成功的具有最强接收信号强度的GSM网络邻区,可以确定其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
通过上述低开销的方法确定了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最大)的TD-SCDMA网络邻区以及接收信号电平最强(最大)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后,也即确定了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和GSM网络邻区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获取非业务卡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应驻留的网络。
请参见图5,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业务卡驻留在GSM网络时,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对应于图1的步骤S2)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当所述业务卡驻留在GSM网络时,所述非业务卡选择驻留GSM网络还是TD-SCDMA网络具体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判断:
首先,执行步骤S331: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max_td_rscp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td_meas,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间T1,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td_meas为终端设置的门限,所述第一预设时间T1为终端设置的时间门限。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业务卡驻留在GSM网络,故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td_meas可以为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门限值,所述第一预设时间T1关联于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评估时间,具体来说,所述第一预设时间T1可以为所述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评估时间,所述第一预设时间T1也可以小于所述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评估时间,但是不能太小,如果时间过短,此时终端测量到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可能还没有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因此,可能会导致误判。所述第一预设时间T1也可以大于所述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评估时间,但是也不能过长,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终端不能及时反应来选择驻留在最优的网络。因此,所述第一预设时间T1可以设置为包括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评估时间在内的一个时间范围内的一个值,且这个时间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应当接近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评估时间。
若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max_td_rscp不满足步骤S331中的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td_meas,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间T1,具体地说,可以是max_td_rscp小于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td_meas,或者max_td_rscp虽然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td_meas,但是max_td_rscp的持续时间小于第一预设时间T1,则执行步骤S333: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max_gsm_rxlev是否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且持续第三预设时间T3,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本实施例中所述GSM系统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为终端设置的门限,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3为终端设置的时间门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3关联于GSM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具体来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3可以为GSM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3也可以小于GSM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但是不能太小,如果时间过短,此时终端测量到的接收信号电平最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可能还没有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因此,可能会导致误判。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3也可以大于GSM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但是也不能过长,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终端不能及时反应来选择驻留在最优的网络。因此,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3可以设置为包括GSM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在内的一个时间范围内的一个值,且这个时间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应当接近GSM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
若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max_gsm_rxlev不满足步骤S333中的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且持续第三预设时间T3,具体地说,可以是max_gsm_rxlev小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或者max_gsm_rxlev虽然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但是max_gsm_rxlev的持续时间小于第三预设时间T3,则执行步骤S335: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max_td_rscp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间T2,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小于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td_meas;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为终端设置的门限,所述第二预设时间T2为终端设置的时间门限,本实施例中,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可以为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具体来说就是终端驻留TD-SCDMA系统所要求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所述第二预设时间T2关联于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评估时间,本实施例中如何选取所述第二预设时间T2与上述选取所述第一预设时间T1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时间T2与所述第一预设时间T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若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max_td_rscp不满足步骤S335中的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间T2,具体地说,可以是max_td_rscp小于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或者max_td_rscp虽然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但是max_td_rscp持续时间小于第二设时间T2,则执行步骤S337: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max_gsm_rxlev是否小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且持续第四预设时间T4,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所述第四预设时间T4为终端设置的时间门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预设时间T4关联于GSM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如何选取所述第四预设时间T4与上述选取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3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第四预设时间T4与所述第三预设时间T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实施例中,通过对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max_gsm_rxlev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和第三预设时间T3的判断,以及对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max_td_rscp与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td_meas和第一预设时间T1,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和第二预设时间T2的判断,可以最终获悉所述非业务卡应选择驻留的网络,在所述非业务卡选择了驻留的网络后,则在选择的网络的邻区进行驻留。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是以业务卡驻留在GSM网络时,对非业务选择驻留的网络进行相应的说明,若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则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非业务卡选择驻留的网络的方法与上述业务卡驻留在GSM网络时,非业务卡选择驻留网络有所不同。请参见图6,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时,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对应于图1的步骤S2)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当所述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时,所述非业务卡选择驻留GSM网络还是TD-SCDMA网络具体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判断:
首先,执行步骤S332: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max_gsm_rxlev是否大于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gsm_meas,且持续第五预设时间T5,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所述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gsm_meas为终端设置的门限,所述第五预设时间T5为终端设置的时间门限。由于所述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故所述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可以为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门限值,所述第五预设时间T5关联于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评估时间,具体来说,所述第五预设时间T5可以为所述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评估时间,所述第五预设时间T5也可以小于所述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评估时间,但是不能太小,如果时间过短,此时终端测量到的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可能还没有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因此,可能会导致误判。所述第五预设时间T5也可以大于所述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评估时间,但是也不能过长,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终端不能及时反应来选择驻留在最优的网络。因此,所述第五预设时间T5可以设置为包括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评估时间在内的一个时间范围内的一个值,且这个时间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应当接近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评估时间。
若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max_gsm_rxlev不满足步骤S332中的大于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gsm_meas,且持续第五预设时间T5,具体地说,可以是max_gsm_rxlev小于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gsm_meas,或者max_gsm_rxlev虽然大于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gsm_meas,但是max_gsm_rxlev的持续时间小于第五设时间T5,则执行步骤S334: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max_td_rscp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且持续第七预设时间T7,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本实施例中所述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为终端设置的门限,具体来说,就是指终端驻留TD-SCDMA系统所需要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所述第七预设时间T7为终端设置的时间门限,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七预设时间关联于TD-SCDMA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具体来说,所述第七预设时间T7可以为TD-SCDMA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所述第七预设时间T7也可以小于TD-SCDMA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但是不能太小,如果时间过短,此时终端测量到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可能还没有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因此,可能会导致误判。所述第七预设时间T7也可以大于TD-SCDMA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但是也不能过长,如果时间过长,会导致终端不能及时反应来选择驻留在最优的网络。因此,所述第七预设时间T7可以设置为包括TD-SCDMA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在内的一个时间范围内的一个值,且这个时间范围的上限值和下限值应当接近TD-SCDMA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
若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max_td_rscp不满足步骤S334中的大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且持续第七预设时间T7,具体地说,可以是max_td_rscp小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或者max_td_rscp虽然大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但是max_td_rscp的持续时间小于第七预设时间T7,则执行步骤S336: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max_gsm_rxlev是否大于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且持续第六预设时间T6,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所述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小于所述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THgsm_meas;所述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为终端设置的门限,所述第六预设时间T6为终端设置的时间门限,本实施例中,所述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可以为GSM系统接入门限值,具体来说,就是指终端驻留GSM系统所需要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所述第六预设时间T6可以为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评估时间。本实施例中如何选取所述第六预设时间T6与上述选取所述第五预设时间T5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六预设时间T6与所述第五预设时间T5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若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max_gsm_rxlev不满足步骤S336中的大于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且持续第六预设时间T6,具体地说,可以是max_gsm_rxlev小于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或者max_gsm_rxlev虽然大于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THgsm_rxlevmin,但是max_gsm_rxlev持续时间小于第六设时间T6,则执行步骤S338: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max_td_rscp是否小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THtd_rxlevmin,且持续第八预设时间T8,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所述第八预设时间T8为终端设置的时间门限,所述第八预设时间T8关联于TD-SCDMA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如何选取所述第八预设时间T8与上述选取所述第七预设时间T7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所述第八预设时间T8与所述第七预设时间T7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经过上述判断,可以获悉当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时,业务卡业务释放后,非业务卡应选择驻留的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业务卡驻留在GSM网络以及业务卡驻留TD-SCDMA在网络时,对于业务卡业务释放后,非业务选择驻留的网络的判断都是通过先判断与所述业务卡驻留的网络互为异系统的网络进行的,而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先判断与所述业务卡驻留的网络互为同系统网络进行,但是对于后者而言,若要先判断与所述业务卡驻留的网络互为同系统的网络,则在相关门限的选择上需要通过外场测试或者系统仿真而定。
此外,本实施例中选择所述非业务卡应驻留的网络主要是基于终端设置的门限进行的,而并没有基于只要某个模式的小区具有更高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或接收信号电平,就重选到该模式的小区中的方式。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支持不同模式的终端在不同模式小区之间的频繁切换,而且还可以减少网络资源的浪费以及终端的功耗。
本实施例中,利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对所述非业务卡应驻留的网络进行选择后,采用快速驻留的方法驻留非业务卡选择的网络。
请参见图7,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非业务卡快速驻留选择的TD-SCDMA网络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若在步骤S2中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TD-SCDMA网络,则对应于步骤S3,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所述非业务卡快速驻留TD-SCDMA网络包括如下步骤:
S310: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接收信号码功率由强至弱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广播信道信息依次进行盲解,直至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邻区;
S311:若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所有频点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则在TD-SCDMA网络下全频段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小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若业务卡在GSM网络下进行业务,那么当非业务卡选择驻留在TD-SCDMA网络时,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广播信道进行盲解前,还需要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执行GSM网络至TD-SCDMA网络的同步重选。若业务卡在TD-SCDMA网络下进行业务,那么当非业务卡选择驻留在TD-SCDMA网络时,则不需要进行同步重选。
利用测量获得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增益,以及业务卡所在的GSM小区的有效频偏,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接收信号码功率由强至弱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广播信道信息依次进行盲解,一旦某一个TD-SCDMA网络邻区广播信道信息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则驻留。否则继续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其他的TD-SCDMA网络邻区进行盲解和驻留判断,若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所有频点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则对TD-SCDMA网络的全频段进行搜网和驻留判断,直至找到可以驻留的TD-SCDMA网络小区。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非业务卡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快速地驻留在TD-SCDMA网络,采取了先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频点进行驻留判断,再对TD-SCDMA网络的全频段进行驻留判断的方式,由于一开始就对最可能驻留的频点进行了判断,而不是在整个频段进行搜网和驻留,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非业务卡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驻留在TD-SCDMA网络小区的速度,进而也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
请参见图8,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非业务卡快速驻留选择的GSM网络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若在步骤S2中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GSM网络,则对应于步骤S3,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所述非业务卡快速驻留GSM网络包括如下步骤:
S320:对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依次进行验证,直至验证正确,驻留该验证正确的GSM网络邻区;
S321:若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所有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则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有效频点依次进行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
S322:若有效频点表中所有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则对所述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依次进行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
S323:若所述GSM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则在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小区。
具体地,由上述可知,BSIC表中最终得到的为搜网成功且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的GSM网络邻区,由于终端始终处于移动之中,故需要对基站识别码表中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进行验证,具体地说,就是接收并解该频点的SCH信道,若解成功且通过SCH信道获得的BSIC与BSIC表中存储的BSIC相同,则对该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BSIC验证正确。
为了能够快速的驻留至GSM网络,因此,采用对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依次进行验证,一旦所述基站识别码验证正确,则驻留该验证正确的GSM网络邻区。如果基站识别码表中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则考虑有效频点表中的GSM网络邻区是否可以驻留,因为有效频点表中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均大于GSM系统的接入门限值。同样地,仍然按照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的顺序对有效频点表中的有效频点依次进行搜网,若某一个有效频点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则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有效频点对应GSM网络邻区。若有效频点表中的所有有效频点也都无法驻留,则对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依次进行搜网,一旦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则驻留。若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也不能驻留,则只能在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一旦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则驻留。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若业务卡在GSM网络下进行业务,当非业务卡选择驻留在GSM网络时,则不需要进行同步重选,但是若业务卡在TD-SCDMA的网络下进行业务,当非业务卡选择驻留在GSM网络时,则在对BSIC表中最强接收信号电平的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进行确认之前还需要对BSIC表中接收信号电平最强的GSM网络邻区执行TD-SCDMA网络到GSM网络的同步重选。
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非业务卡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快速地驻留在GSM网络,采取了先对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进行驻留判断,再对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的有效频点进行驻留判断、然后对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进行驻留判断,最后对GSM网络的全频段进行驻留判断的方式,由于一开始就对最可能驻留的频点进行了判断,而不是在整个频段进行搜网和驻留,故大大地提高了非业务卡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驻留在GSM网络小区的速度,进而也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
综上,由于本实施例中利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采用低开销的测量方法来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和TD-SCDMA网络邻区,即确定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和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并对非业务卡应选择驻留的网络进行了判断,使得终端在业务卡业务结束后,无需确定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和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也无需再判断非业务卡应驻留的网络,缩短了非业务卡搜网的时间。进一步地,在非业务卡选择驻留GSM网络或TD-SCDMA网络后,采用了快速驻留GSM网络小区或TD-SCDMA网络小区的方式进行快速驻留,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非业务卡的搜网时间,并且大大地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给出了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为TD-SCDMA网络或GSM网络,但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仅仅局限于非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或GSM网络,例如对于WCDMA网络而言其也可以参考本实施例中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方法来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WCDMA网络邻区,只是WCDMA网络邻区的搜网及驻留条件的判断与TD-SCDMA网络的搜网及驻留条件略有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动即可获得适于WCDMA网络的技术方案。故,非业务卡可驻留的网络模式不应作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定。
对应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带芯片,请参见图9,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基带芯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带芯片包括:确定单元1、选择单元3和驻留单元5。其中,所述确定单元1包括GSM确定单元11和TD-SCDMA确定单元12,所述GSM确定单元11用于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所述TD-SCDMA确定单元12用于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其中,
所述GSM确定单元11包括:
有效频点表获取单元110,适于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获取有效频点表,所述有效频点表包含有效频点及其接收信号电平,所述有效频点为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的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
GSM第二搜网单元112,适于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处于m强的频点进行搜网,m小于有效频点的频点总数。
基站识别码表获取单元114,适于获取基站识别码表,所述基站识别码表包含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及其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和基站识别码。
GSM频点互换单元116,适于在所述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大于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且所述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搜网成功时,将所述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与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互换。
第二GSM确定单元118,适于确定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GSM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
所述TD-SCDMA确定单元12包括: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获取单元120,适于获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包含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及其对应的频点。
接收信号码功率表获取单元122,适于获取接收信号码功率表,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包含n个TD-SCDMA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及其接收信号码功率,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n小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频点的总数,若所述业务卡所在小区为GSM网络小区,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门限值;若所述业务卡所在小区为TD-SCDMA网络小区,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门限值。
TD-SCDMA频点互换单元124,适于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时,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对应的频点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频点互换。
第二TD-SCDMA确定单元126,适于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
由上述可知,本实施例中,所述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即指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所述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即指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所述选择单元3包括:第一判断单元31、第二判断单元32、第三判断单元33、第四判断单元34、第五判断单元35、第六判断单元36、第七判断单元37和第八判断单元38。
所述业务卡驻留在GSM网络小区时,
第一判断单元31,适于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
第二判断单元32,适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31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三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
第三判断单元33,适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32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小于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
第四判断单元34,适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33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小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四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
所述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小区时,
第五判断单元35,适于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大于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五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
第六判断单元36,适于在所述第五判断单元35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七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
第七判断单元37,适于在所述第六判断单元36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大于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六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所述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小于所述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
第八判断单元38,适于在所述第七判断单元37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小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八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
本实施例中,所述驻留单元5包括GSM驻留单元51和TD-SCDMA驻留单元52,所述GSM驻留单元51适于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GSM网络,所述TD-SCDMA驻留单元52适于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TD-SCDMA网络,其中,
所述GSM驻留单元51包括:
验证单元510,适于对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依次进行验证,直至验证正确。
有效频点搜网单元512,适于在所述验证单元510确定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所有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时,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有效频点依次进行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
GSM网络邻区搜网单元514,适于在所述有效频点搜网单元512确定有效频点表中所有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时,对所述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依次进行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
GSM全频段搜网单元516,适于在所述GSM网络邻区搜网单元514确定所述GSM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时,在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
第一GSM驻留单元518,适于在所述验证单元510对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验证正确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验证正确的GSM网络邻区;在有效频点搜网单元512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GSM网络邻区的有效频点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在所述GSM网络邻区搜网单元514对所述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在所述GSM全频段搜网单元516在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小区。
所述TD-SCDMA驻留单元52包括:
盲解单元520,适于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接收信号码功率由强至弱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广播信道信息依次进行盲解,直至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
TD-SCDMA全频段搜网单元522,适于在确定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所有频点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时,在TD-SCDMA网络下全频段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
第一TD-SCDMA驻留单元524,适于在所述盲解单元520对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TD-SCDMA网络邻区的广播信息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邻区;在所述TD-SCDMA全频段搜网单元522在TD-SCDMA网络下全频段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小区。
本实施例的基带芯片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和TD-SCDMA网络邻区,具体地,确定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和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判断非业务卡选择的驻留的网络以及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快速驻留GSM网络或TD-SCDMA网络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考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所述业务卡可以驻留在GSM网络和TD-SCDMA网络为例进行说明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所述业务卡只能驻留在一种网络模式,如:业务卡可以驻留在GSM网络模式或者驻留在TD-SCDMA网络模式,那么上述的基带芯片中所述选择单元可以只包括上述的第一判断单元至第四判断单元或者只包括第五判断单元至第八判断单元。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即采用图3所示的步骤S110~S111~S112~S113来确定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本实施例中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具体地,仍然是确定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但是本实施例中确定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并不相同,请参见图10,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实施方式步骤S1中的S12,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步骤S12′包括:
S120′: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
S121′:对有效频点进行搜网,所述有效频点为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的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
S122′:确定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获取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确定了GSM网络邻区后,先对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测量,当所述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时,则确定该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为有效频点。本实施例中,所述GSM系统接入门限值的设定,与实施例1相类似,故此处不再赘述。
对有效频点进行搜网,确定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中接收信号电平最强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即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同样地,本实施例中对有效频点进行搜网也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故,此处不再赘述。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终端是始终对所述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进行测试的,故其的有效频点也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具体地说,当前时刻的有效频点,在下一个时刻可能不再是有效频点,而当前时刻的非有效频点,在下一个时刻则可能是有效频点。本实施例中,当新增加有效频点时,需要对新增加的有效频点进行搜网,而对已经搜过网的有效频点,则不再进行搜网。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了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和GSM网络邻区后,判断所述非业务卡选择驻留在TD-SCDMA网络还是GSM网络的方法也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故此处不再展开具体详述。
本实施例中,若非业务卡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则仍然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快速驻留TD-SCDMA网络的方法进行驻留,若非业务卡选择驻留GSM网络,则可以对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进行搜网,选择信号质量好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进行驻留,若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均无法驻留的话,则在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寻找可以驻留的网络。本实施例中,非业务卡驻留GSM网络的方法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故此处不再对具体细节展开赘述。
本实施例中利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了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以及采用低开销的方法确定了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并且对所述非业务卡应驻留的网络进行了判断,使得非业务卡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无需再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和TD-SCDMA网络邻区,也无需再判断非业务卡应驻留的网络,缩短了非业务卡搜网的时间,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而且在非业务卡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后,采用快速驻留TD-SCDMA网络的方法进行驻留,因此,本实施例中对于非业务卡驻留TD-SCDMA网络而言,由于采用了低开销的方法确定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且采用了快速驻留的方式进行驻留,故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对TD-SCDMA网络进行搜网的时间,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
对应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带芯片,请参见图11,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基带芯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带芯片包括:确定单元1′,选择单元3和驻留单元5′。其中,确定单元1′包括GSM确定单元11′和TD-SCDMA确定单元12,驻留单元5′包括GSM驻留单元51′和TD-SCDMA驻留单元52。本实施例中所述TD-SCDMA确定单元12、选择单元3以及TD-SCDMA驻留单元52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此处不再展开具体详述。与实施例1中不同的是,所述GSM确定单元11′包括:
GSM测量单元111,适于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
GSM第一搜网单元113,适于对有效频点进行搜网,所述有效频点为所述GSM测量单元111测量的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的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
第一GSM确定单元115,适于确定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
所述GSM驻留单元51′适于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GSM网络。本实施例的基带芯片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和TD-SCDMA网络邻区;判断非业务卡选择的驻留的网络以及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驻留GSM网络或快速驻留TD-SCDMA网络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考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即采用图4所示的步骤S120~S121~S122~S123~S124来确定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本实施例中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具体地,仍然是确定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但是本实施例中确定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并不相同,请参见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对应于实施方式步骤S1中的S11,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步骤S11′包括:
S110′: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S111′:确定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获取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在确定了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后,就可以确定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
具体地,先对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进行测量,本实施例中测量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此处不再赘述。然后再在测量获得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中选择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作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
本实施例中在确定了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和GSM网络邻区后,判断所述非业务卡选择驻留在TD-SCDMA网络还是GSM网络的方法也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故此处不再展开具体详述。
本实施例中,若非业务卡选择驻留GSM网络,则仍然可以采用实施例1中的快速驻留GSM网络的方法进行驻留,若非业务卡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则可以对TD-SCDMA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进行搜网,选择信号质量好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邻区进行驻留,若TD-SCDMA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均无法驻留的话,则在TD-SCDMA网络下全频段搜网,寻找可以驻留的网络。本实施例中,非业务卡驻留TD-SCDMA网络的方法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故此处不再对具体细节展开赘述。
本实施例中利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了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以及采用低开销的方法确定了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并且对所述非业务卡应驻留的网络进行了判断,使得非业务卡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无需再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和TD-SCDMA网络邻区,也无需再判断非业务卡应驻留的网络,缩短了非业务卡搜网的时间,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而且在非业务卡选择驻留GSM网络后,采用快速驻留GSM网络的方法进行驻留,因此,本实施例中对于非业务卡驻留GSM网络而言,由于采用了低开销的方法确定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且采用快速驻留的方式进行驻留,故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对GSM网络进行搜网的时间,进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
对应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带芯片,请参见图13,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基带芯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基带芯片包括:确定单元1″,选择单元3和驻留单元5″。其中,所述确定单元1″包括GSM确定单元11和TD-SCDMA确定单元12′,所述驻留单元5″包括GSM驻留单元51和TD-SCDMA驻留单元52′。本实施例中所述GSM确定单元11、选择单元3以及GSM驻留单元51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此处不再展开具体详述。与实施例1中不同的是,所述TD-SCDMA确定单元12′包括:
TD-SCDMA测量单元121,适于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第一TD-SCDMA确定单元123,适于确定所述TD-SCDMA测量单元121测量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
所述TD-SCDMA驻留单元52′,适于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TD-SCDMA网络。本实施例的基带芯片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和TD-SCDMA网络邻区;判断非业务卡选择的驻留的网络以及在业务卡业务释放后驻留TD-SCDMA网络或快速驻留GSM网络的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考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进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与实施例2中相类似,即采用图10所示的步骤S120′~S121′~S122′来确定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与实施例3中相类似,即采用图12所示的步骤S110′~S111′来确定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在确定了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和GSM网络邻区后,判断所述非业务卡选择驻留在TD-SCDMA网络还是GSM网络的方法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故此处不再展开具体详述。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非业务卡选择了驻留TD-SCDMA或GSM网络后即可以对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或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进行搜网,选择信号质量好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邻区或GSM网络邻区进行驻留,若TD-SCDMA网络邻区或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均无法驻留的话,则在TD-SCDMA网络或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寻找可以驻留的网络。本实施例中,非业务卡驻留TD-SCDMA网络或GSM网络的方法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故此处不再对具体细节展开赘述。
综上,本实施例中,利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了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和TD-SCDMA网络邻区,而且还利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对非业务卡在业务卡的业务释放后应驻留的网络进行了判断,缩短了非业务卡的搜网时间,减小了终端的功耗和寻呼丢失率。
对应于本实施例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带芯片,本实施例中的基带芯片包括:确定单元、选择单元以及驻留单元。其中,确定单元包括的GSM确定单元可以参见实施例2的GSM确定单元11′,确定单元包括的TD-SCDMA确定单元可以参见实施例3的TD-SCDMA确定单元12′,选择单元3与实施例1中相类似,驻留单元包括的GSM驻留单元可以参见实施例2的GSM驻留单元51′,驻留单元包括的TD-SCDMA驻留单元可以参见实施例3的TD-SCDMA驻留单元52′,此处不再展开具体详述。
本发明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20)

1.一种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同系统邻区和异系统邻区,所述预定条件与邻区的信号强度相关,所述同系统邻区和异系统邻区包括GSM网络邻区、TD-SCDMA网络邻区和WCDMA网络邻区;其中,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包括: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获取有效频点表,所述有效频点表包含有效频点及其接收信号电平,所述有效频点为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的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电平处于m强的频点进行搜网,m小于有效频点的频点总数;获取基站识别码表,所述基站识别码表包含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及其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和基站识别码;在所述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大于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且所述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搜网成功时,将所述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与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互换;确定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GSM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
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同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异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
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网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GSM网络包括:
对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依次进行验证,直至验证正确,驻留该验证正确的GSM网络邻区;
若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所有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则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有效频点依次进行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
若有效频点表中所有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则对所述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依次进行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
若所述GSM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则在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小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包括:
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确定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包括:
获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包含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及其对应的频点;
获取接收信号码功率表,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包含n个TD-SCDMA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及其接收信号码功率,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n小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频点的总数;
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时,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对应的频点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频点互换;
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其中,
若所述业务卡所在小区为GSM网络小区,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门限值;若所述业务卡所在小区为TD-SCDMA网络小区,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门限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TD-SCDMA网络包括:
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接收信号码功率由强至弱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广播信道信息依次进行盲解,直至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邻区;
若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所有频点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则在TD-SCDMA网络下全频段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小区。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是指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是指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所述业务卡驻留在GSM网络小区时,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包括:
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
若否,则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三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
若否,则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小于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
若否,则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小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四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为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门限值,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为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
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关联于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评估时间;
所述第三预设时间、第四预设时间关联于GSM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是指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是指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所述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小区时,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包括:
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大于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五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
若否,则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七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
若否,则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大于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六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所述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小于所述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
若否,则继续判断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小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八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信终端驻留网络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为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门限值,所述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为GSM系统接入门限值;
所述第五预设时间、第六预设时间关联于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评估时间;
所述第七预设时间、第八预设时间关联于TD-SCDMA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
10.一种基带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单元,适于在业务卡的空闲时隙或空闲帧,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同系统邻区和异系统邻区,所述预定条件与邻区的信号强度相关,所述同系统邻区和异系统邻区包括GSM网络邻区、TD-SCDMA网络邻区和WCDMA网络邻区;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用于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GSM确定单元,所述GSM确定单元包括:有效频点表获取单元,适于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获取有效频点表,所述有效频点表包含有效频点及其接收信号电平,所述有效频点为接收信号电平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的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GSM第二搜网单元,适于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处于m强的频点进行搜网,m小于有效频点的频点总数;基站识别码表获取单元,适于获取基站识别码表,所述基站识别码表包含搜网成功的有效频点及其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和基站识别码;GSM频点互换单元,适于在所述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大于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且所述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搜网成功时,将所述有效频点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与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有效频点互换;第二GSM确定单元,适于确定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电平对应的GSM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
选择单元,适于基于所确定的符合预定条件的同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异系统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和系统接入门限值选择所述非业务卡驻留的网络;
驻留单元,适于在所述业务卡业务释放后,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网络。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驻留单元包括适于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GSM网络的GSM驻留单元,所述GSM驻留单元包括:
验证单元,适于对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依次进行验证,直至验证正确;
有效频点搜网单元,适于在所述验证单元确定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所有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时,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接收信号电平由强至弱对应的GSM网络邻区的有效频点依次进行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
GSM网络邻区搜网单元,适于在所述有效频点搜网单元确定有效频点表中所有的有效频点对应的GSM网络邻区均不能驻留时,对所述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依次进行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
GSM全频段搜网单元,适于在所述GSM网络邻区搜网单元确定所述GSM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时,在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
第一GSM驻留单元,适于在所述验证单元对所述基站识别码表中GSM网络邻区的基站识别码验证正确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验证正确的GSM网络邻区;在有效频点搜网单元对所述有效频点表中GSM网络邻区的有效频点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在所述GSM网络邻区搜网单元对所述GSM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邻区;在所述GSM全频段搜网单元在GSM网络下全频段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GSM网络小区。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用于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TD-SCDMA确定单元,所述TD-SCDMA确定单元包括:
TD-SCDMA测量单元,适于测量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
第一TD-SCDMA确定单元,适于确定所述TD-SCDMA测量单元测量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单元包括用于确定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TD-SCDMA确定单元,所述TD-SCDMA确定单元包括: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获取单元,适于获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包含所述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及其对应的频点;
接收信号码功率表获取单元,适于获取接收信号码功率表,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包含n个TD-SCDMA网络邻区对应的频点及其接收信号码功率,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频点的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n小于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频点的总数,若所述业务卡所在小区为GSM网络小区,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门限值;若所述业务卡所在小区为TD-SCDMA网络小区,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三接入门限值为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门限值;
TD-SCDMA频点互换单元,适于在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大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时,将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指示表中的最大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对应的频点与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的最小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频点互换;
第二TD-SCDMA确定单元,适于确定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最大接收信号码功率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基带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驻留单元包括适于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选择的TD-SCDMA网络的TD-SCDMA驻留单元,所述TD-SCDMA驻留单元包括:
盲解单元,适于对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接收信号码功率由强至弱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广播信道信息依次进行盲解,直至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
TD-SCDMA全频段搜网单元,适于在确定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所有频点对应的TD-SCDMA网络邻区均无法驻留时,在TD-SCDMA网络下全频段搜网,直至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
第一TD-SCDMA驻留单元,适于在所述盲解单元对所述接收信号码功率表中TD-SCDMA网络邻区的广播信息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盲解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邻区;在所述TD-SCDMA全频段搜网单元在TD-SCDMA网络下全频段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时,控制所述非业务卡驻留该搜网成功且满足驻留条件的TD-SCDMA网络小区。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带芯片,其特征在于,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是指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TD-SCDMA网络邻区是指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所述业务卡驻留在GAM网络小区时,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适于判断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一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
第二判断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大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三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
第三判断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二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小于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
第四判断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小于GSM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四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基带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为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门限值,所述TD-SCDMA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为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
所述第一预设时间、第二预设时间关联于GSM系统重选/切换至TD-SCDMA系统的评估时间;
所述第三预设时间、第四预设时间关联于GSM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基带芯片,其特征在于,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的GSM网络邻区是指接收信号电平最强且搜网成功的GSM网络邻区;符合预定条件的非业务卡所在小区TD-SCDMA网络邻区是指接收信号码功率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所述业务卡驻留在TD-SCDMA网络小区时,所述选择单元包括:
第五判断单元,适于判断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大于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五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
第六判断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五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大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七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
第七判断单元,适于在所述第六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GSM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电平是否大于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六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GSM网络,所述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小于所述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
第八判断单元,适于在所述第七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接收信号强度最强的TD-SCDMA网络邻区的接收信号码功率是否小于TD-SCDMA系统接入门限值且持续第八预设时间,若是,则选择驻留TD-SCDMA网络。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基带芯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GSM系统的第一接入门限值为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门限值,所述GSM系统的第二接入门限值为GSM系统接入门限值;
所述第五预设时间、第六预设时间关联于TD-SCDMA系统重选/切换至GSM系统的评估时间;
所述第七预设时间、第八预设时间关联于TD-SCDMA系统内小区重选评估时间。
19.一种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0至18任一项所述的基带芯片。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通信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终端为双卡双模终端或多卡双模终端。
CN201110247641.3A 2011-08-26 2011-08-26 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基带芯片 Active CN10242116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7641.3A CN102421165B (zh) 2011-08-26 2011-08-26 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基带芯片
HK12110200.1A HK1169543A1 (zh) 2011-08-26 2012-10-16 通信終端及其駐留網絡的方法、基帶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47641.3A CN102421165B (zh) 2011-08-26 2011-08-26 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基带芯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1165A CN102421165A (zh) 2012-04-18
CN102421165B true CN102421165B (zh) 2014-09-17

Family

ID=459453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47641.3A Active CN102421165B (zh) 2011-08-26 2011-08-26 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基带芯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21165B (zh)
HK (1) HK116954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13357B (zh) * 2012-11-12 2017-07-2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用于移动终端的自适应找网方法以及自适应找网模块
CN104780590A (zh) * 2013-11-18 2015-07-15 马维尔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调度多sim卡系统中的sim卡搜网的方法和装置
CN104902527A (zh) * 2015-06-29 2015-09-09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切换通信网络的方法及装置
CN105072642B (zh) * 2015-07-31 2019-03-15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测量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6921991A (zh) * 2015-12-25 2017-07-04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双模双待终端空口资源分配方法及双模双待终端
CN110138492B (zh) * 2018-02-08 2021-02-1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搜索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8668339A (zh) * 2018-05-15 2018-10-1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选择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118612A (zh) * 2020-08-25 2020-12-22 海盐南原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多模用户终端信号检测和接入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8129A2 (en) * 2006-12-01 2008-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rvice coverage sear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01827463A (zh) * 2009-03-03 2010-09-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模双卡双待单通无线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1951635A (zh) * 2010-09-16 2011-01-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多待的通信装置及其非业务卡的增益跟踪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928129A2 (en) * 2006-12-01 2008-06-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ervice coverage searc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portable terminal
CN101827463A (zh) * 2009-03-03 2010-09-08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双模双卡双待单通无线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1951635A (zh) * 2010-09-16 2011-01-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多卡多待的通信装置及其非业务卡的增益跟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21165A (zh) 2012-04-18
HK1169543A1 (zh) 2013-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21165B (zh) 通信终端及其驻留网络的方法、基带芯片
CN102934513B (zh) 多卡多待终端及其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2421130B (zh) 多卡多模终端及其异系统小区重选方法和装置
CN103731813B (zh) 网络选择方法及终端
CN102421088B (zh) 多卡多待终端及其同步方法和装置
CN105376817B (zh) 一种无sim_usim_uim卡移动设备全模锁网驻留待机方法
CN112333782A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
CN106664619A (zh) 用于在连接模式下提高无线通信设备上的同频小区重选的系统和方法
CN106257952A (zh) 一种切换移动网络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9144399A1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01820658A (zh) 一种双模终端的网络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2123478A (zh) 一种异构网的小区选择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7509208A (zh) 异频测量或跨无线接入技术的测量方法
WO2012119943A1 (e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registering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in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0636569A (zh) 小区重选方法、重选参数的发送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CN105611583A (zh) 一种缩短多模用户终端搜网选网时延的方法
CN102932877A (zh) 一种多模单待终端确定有效小区的方法及多模单待终端
CN109195190B (zh) 一种进行小区重选的方法及终端
CN103052136B (zh) 一种lte终端的通信方法和lte终端
CN102547894A (zh) 一种双模双待终端快速小区重选方法及该终端
CN104469870A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和lte终端
CN113692001A (zh) 一种小区驻留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0425101C (zh) 提高用户设备状态跃迁速度的方法
CN106211242A (zh)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469820B (zh) 一种终端的无线局域网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95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9543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