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5629B - 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支持IPv6的聚合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支持IPv6的聚合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5629B
CN102405629B CN201080017045.XA CN201080017045A CN102405629B CN 102405629 B CN102405629 B CN 102405629B CN 201080017045 A CN201080017045 A CN 201080017045A CN 102405629 B CN102405629 B CN 1024056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pv6
address
access node
ipv6 address
grou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704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5629A (zh
Inventor
S·奥盖
L·保韦尔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catel Lucent SAS
Original Assignee
Alcatel Lucent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catel Lucent SAS filed Critical Alcatel Lucent SAS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56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562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09Mapping addresses
    • H04L61/25Mapping addresses of the same type
    • H04L61/2503Transl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04L61/50Address allocation
    • H04L61/5046Resolving address allocation conflicts; Testing of address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1/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addressing or na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16Implementation or adaptation of Internet protocol [IP], of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 or of user datagram protocol [UDP]
    • H04L69/167Adaptation for transition between two IP versions, e.g. between IPv4 and IPv6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101/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 H04L61/00
    • H04L2101/60Type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18Details of network addresses
    • H04L2101/659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address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接入节点(2),其将用户设备(1)连接到支持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的聚合网络,并用于接收包括由用户设备持有的IPv6地址(LLIPO)的上行IPv6分组(NS1O;RS1O;NA1O)。根据本发明的接入节点还用于向用户设备分配新的接口标识符(IDT),其在该用户设备属于的二层L2通信域(6)的范围内是唯一的,用于在上行IPv6分组内用新的接口标识符替换IPv6地址的原始接口标识符(IDO),从而产生包括转换后IPv6地址(LLIPT)的转换后上行IPv6分组(NS1T;RS1T;NA1T),以及用于将转换后上行IPv6分组向聚合网络转发。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支持IPv6的聚合网络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支持IPv6的聚合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支持IPv6的聚合网络的接入节点。
背景技术
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是由因特网工程任务组制定的下一代协议以代替当前的因特网协议版本(IPv4)。IPv6使用128位网络地址,而IPv4仅使用32位,从而产生具有2^128个可用地址的更大地址空间。
已经定义了新的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以分配IPv6地址并将配置参数传递到动态配置的主机。IPv6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要求非人工配置主机,最少(如果可能)配置路由器,并且没有额外的服务器。IPv6无状态自动配置机制建立在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版本6(ICMPv6)上。
无状态自动配置机制允许主机使用本地可用的信息和路由器所通告的信息的组合生成自己的网络地址。路由器通告标识与链路相关联的子网的网络前缀,而主机生成唯一地标识子网上的接口的接口标识符。接口标识符由主机使用多种技术(例如,随机值、或接口的硬件地址的函数)分配。IPv6全局地址通过将网络前缀与接口标识符组合而形成。
IPv6使用两种类型的网络地址:链路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
链路本地地址是仅具有本地范围的地址,并且它可用于到达附着到同一链路的邻居节点。在此,链路被认为是L2通信域,即,节点可通过它在链路层(L2)进行通信的通信设施或媒体,诸如直接/桥接局域网(LAN)、虚拟局域网(VLAN)等。对于链路本地地址,网络前缀被设置成FE80::/64(意思是前64位被设置成十六进制的值FE 80 00 00 00 00 00 00)。
全局地址是具有无限制范围的地址,其是能够路由的,并可在因特网上公开使用。
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包括:生成至少用于允许对等L2通信的链路本地地址,根据路由器通告的前缀生成全局地址,并利用重复地址检测验证链路上地址的唯一性。
此外,IPv6的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v6)使得DHCP服务器能够向主机传送诸如IPv6网络地址的配置参数。它提供自动分配可重复利用的网络地址的能力和额外的配置灵活性。该协议是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的有状态副本,并可单独使用或与无状态自动配置过程同时使用。
当在诸如以太网城域网(EMAN)的基于以太网的接入/聚合网络上支持IP服务时,需要注意确保整个连通性模型是安全的。
在基于以太网的聚合网络上支持IPv4服务已经在宽带论坛技术报告101中定义。
该文件定义了将在接入节点中得到支持的几种新功能,以保护接入节点不受伪装其媒体访问控制(MAC)地址和/或IP地址的恶意用户的攻击。
同样,当从IPv4迁移到IPv6时,需要注意确保整个IPv6连通性模型是安全的。
假定接口标识符不是运营商控制的,则它通常不能被认为/相信是唯一的。具体地,当在同一个共享VLAN中放置几个接入节点时,具有非唯一性的接口标识符可能变成问题。
对此,唯一被证明是安全的模型是使用1∶1 VLAN映射(称为“VLAN交叉连接”模型)。在这种模型中,每个接入端口被分配不同的VLAN。这有效地保护同一接入节点上的不同用户不受彼此影响。
虽然是被证明的方案,现在几个运营商使用N∶1 VLAN映射(称为“智能桥”模型)。当将这些用户从IPv4迁移到IPv6时,将他们向1∶1 VLAN机制迁移可能不被接受。因此,也需要用于N∶1 VLAN机制的解决方案。
对于全局地址,具有重复的接口标识符的问题可以通过向每个用户通告不同的网络前缀来解决。当然,这要求在地址分配过程期间唯一地识别每个用户。这可通过例如向ICMPv6或DHCPv6消息添加DSL线路标识符来解决。
然而,对于链路本地地址,仍然需要避免重复的链路本地地址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于以太网接入上的IPv6服务实现与当前IPv4服务相同级别的安全。
通过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支持IPv6的聚合网络的接入节点,可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并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前述缺陷,其中,该接入节点用于接收包括由所述用户设备持有的IPv6地址的上行IPV6分组,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分配新的接口标识符,其在所述用户设备属于的L2通信域的范围内是唯一的,用于在所述上行IPv6分组内用所述新的接口标识符替换所述IPv6地址的原始接口标识符,从而产生包括转换后IPv6地址的转换后上行IPv6分组,以及用户将所述转换后上行IPv6分组向所述聚合网络转发。
接入节点负责以64位接口标识符变成共享VLAN内唯一的方式转换IPv6链路本地地址。这可通过维持保存主机的原始接口标识符与运营商分配的接口标识符之间的一对一的映射的转换表实现。
如果几个用户共享同一个VLAN,则根据本发明的接入节点创建安全的IPv6连通性模型。这样做并不影响主机、聚合交换机或宽带网络网关的行为。
如果相同的网络前缀在同一个VLAN中的多个用户上共享(例如,通过向N∶1 VLAN上的所有主机发送具有单个前缀的路由器通告),则本发明还可被扩展到全局单播地址。
作为示例性实施例,转换后IPv6地址是上行IPv6分组的源IPv6地址,或者是邻居请求NS消息或邻居通告NA消息的目标IPv6地址。
因此,为了正确地执行转换过程,接入节点需要支持改变在信令消息的有效载荷中设置的链路本地地址中的主机的接口标识符的多个信令代理。具体地,接入节点需要ICMPv6代理和/或DHCPv6代理。
根据本发明的接入节点的另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用于接收包括所述转换后IPv6地址的下行IPv6分组,用于在所述下行IPv6分组内用所述原始接口标识符替换所述转换后IPv6地址的所述新的接口标识符,从而产生包括所述IPv6地址的转换后下行IPv6分组,以及用于将所述转换后下行IPv6分组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
如果期望对第一消息的应答,或者如果下行通信从网络侧发起,则接入节点执行表查找,将新的接口标识符转换回其原始值,然后将消息转发到用户设备。
作为示例性实施例,转换后IPv6地址是下行IPv6分组的目的地IPv6地址,或者是邻居请求NS消息的目标IPv6地址。
此外,这种方法还能够识别具有转换后接口标识符的IPv6地址。这有助于避免接入节点之间的业务:接入节点简单地安装拒绝具有由另一个接入节点添加的接口标识符的IPv6分组的过滤器(通过查看接口标识符的特定结构,或通过将其识别为转换后接口标识符)。这解决了从同一个VLAN中的多个接入节点接收成千上万的邻居通告NA或邻居请求NS消息时潜在的可扩展性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接入节点的示例性实施例是位于中心局或靠近用户设备的远程位置的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或者是光线路终端(OLT),或者是无线/移动基站,或者是以太网接入桥接器。
本发明还涉及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支持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的聚合网络的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接收包括由所述用户设备持有的IPv6地址的上行IPv6分组;向所述用户设备分配新的接口标识符,其在所述用户设备属于的L2通信域的范围内是唯一的;在所述上行IPv6分组内用所述新的接口标识符替换所述IPv6地址的原始接口标识符,从而产生包括转换后IPv6地址的转换后上行IPv6分组;以及将所述转换后上行IPv6分组向所述聚合网络转发。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实施例对应于根据本发明的接入节点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和特征将变得更加明显,并且本发明将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
图1表示数据通信系统;
图2A表示替换重复地址检测的IPv6地址;
图2B表示替换路由器发现的IPv6地址;
图2C表示替换邻居发现的IPv6地址。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数据通信系统,其包括支持IPv6的用户设备1、接入节点2、基于以太网的聚合网络3(EMAN)、支持IPv6的边缘路由器4和因特网5。
用户设备1通过用户铜线或光纤或无线连接到接入节点2。接入节点2和边缘路由器4连接到EMAN 3。边缘路由器4还连接到因特网5。
用户设备1和边缘路由器4组成与连接到同一个接入节点2和/或另一个接入节点(未示出)的其它用户设备(未示出)共享的VLAN 6的一部分。
下行通信是指朝向用户设备1的通信,上行通信是指来自用户设备的通信。
作为示例性的实施例,将用户设备1连接到接入节点2的接口被分配MAC地址00-AA-00-3F-2A-1C,将边缘路由器4连接到EMAN 3的接口被分配MAC地址00-AA-00-99-99-99。
用户设备1例如是网关、路由器、个人计算机、移动/无线终端等。
在优选实施例中,接入节点2代表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可选择地,接入节点2可以是光线路终端(OLT)、3G/LTE节点B、Wimax/Wifi基站、以太网接入桥接器等。
接入节点2用于根据本发明转换链路本地IPv6地址,更具体地地,对于进入EMAN 3的上行IPv6分组,将由用户设备1自主建立的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转换成另一个唯一的信任/认证的接口标识符,反之,对于离开EMAN 3的下行IPv6分组亦然。接入节点2具有用于转发以太网帧并用于截取ICMPv6分组的以太网交换机(或其等同)、用于解码ICMPv6分组并用于转换其源、目的地或目标IPv6地址的ICMPv6代理以及本地数据存储库,其中,原始接口标识符、信任的接口标识符和用户端口标识符被保存在一对一关系中。
接入节点2还具有带有用户端口的线路终端卡以连接到用户设备,以及一个或多个网络终端卡以连接到EMAN 3。用户设备1通过其进行连接的用户端口被标记为P1。
现在参照图2A、2B和2C说明接入节点2的运行。
节点(主机和路由器)通过生成接口的链路本地地址开始自动配置过程。链路本地地址通过将接口的标识符附加到已知的链路本地前缀上形成。
然而,在链路本地地址可被分配给接口并被使用之前,节点必须尝试验证该“临时”地址还没有被链路上的另一个节点使用。具体地,它发送包含该临时地址作为目标的邻居请求消息。如果另一个节点已使用该地址,则它将返回说明该情况的邻居通告。如果另一个节点也试图使用同一个地址,则它同样发送目标地址的邻居请求。邻居请求被(重)发送的准确的次数和连续的请求之间的延时是链路专有的并可由系统管理设置。
如果节点确定其临时链路本地地址不是唯一的,则该地址不能被分配给接口。如果地址来源于接口标识符,则新的标识符需要被分配给接口,或者接口需要人工配置。
一旦接口确认其临时地址是唯一的,则它将该地址分配给接口。在这一点,接口具有与相邻节点的IP级连通性。
默认地,为了安全,所有的地址在分配给接口之前应当测试唯一性。该测试应当对经由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或经由DHCPv6获取的所有地址单独进行。
主机可生成其链路本地地址(并验证其唯一性),同时等待路由器通告。
在图2A中可看见,在重复地址检测期间,在用户设备1(主机/网关)、接入节点2和边缘路由器4(BNG)之间交换的ICMPv6消息。
用户设备1通过将链路本地网络前缀FE80::/64与自动建立的接口标识符IDO(当前是2AA:00FF:FE3F:2A1C)相结合来生成链路本地IPv6地址,从而产生链路本地IPv6地址LLIPO,当前是FE80::2AA:00FF:FE3F:2A1C。
同样,边缘路由器4通过将链路本地网络前缀FE80::/64与自动建立的接口标识符IDO(当前是2AA:00FF:FE99:9999)相结合来生成链路本地IPv6地址,从而产生另一个链路本地IPv6地址,当前是FE80::2AA:00FF:FE99:9999。
用户设备1发布邻居请求消息NS1O,其包括未指定的IPv6地址作为源IPv6地址和所请求的节点组播IPv6地址作为目的地IPv6地址(当前是FF02::1:FF3f:2A1C)。邻居请求消息NS1O还包括目标IPv6地址作为有效载荷,当前是由用户设备1持有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LLIPO=FE80::2AA:00FF:FE3F:2A1C,其唯一性将被检查。所请求的节点组播IPv6地址被计算为目标IPv6地址的函数。
接入节点2接收邻居请求消息NS1O,并检查其目标IPv6地址。由于该地址的接口标识符IDO没有在本地数据存储库中注册,因此,节点2生成信任的和唯一的接口标识符IDT,当前是xxxx:yyyy:zzzz:uuuu,并通过在本地数据存储库中创建新的条目来将该新的接口标识符IDT分配给用户设备1,由此,新的接口标识符IDT、原始接口标识符IDO和用户端口P1被关联。
卷后,接入节点2通过在目标IPv6地址内用新的接口标识符IDT替换原始接口标识符IDO来将目标IPv6地址(当前是链路本地IPv6地址LLIPO=FE80::2AA:00FF:FE3F:2A1C)转换成新的目标IPv6地址(当前是链路本地IPv6地址LLIPT=FE::xxxx:yyyy:zzzz:uuuu)。接入节点根据新的目标IPv6地址(当前是FF02::1:zzzz:uuuu)重新计算新的所请求的节点组播IPv6地址。
如此转换后的邻居请求消息NS1T最终通过聚合网络3并在共享VLAN 6内向边缘路由器4转发。
自动配置的下一个阶段包括获取路由器通告或确定没有路由器存在。如果存在路由器,则它们将发送路由器通告,其指定主机可以进行什么类型的自动配置。注意,即使没有路由器存在,用于地址配置的DHCPv6服务仍然可用。
路由器周期性地发送路由器通告,但连续的通告之间的延迟通常比正执行自动配置的主机希望等待的时间长。为了尽快获取通告,主机向所有路由器组播群发送一个或多个路由器请求。
路由器通告还包含零个或多个前缀信息选项,这些选项包含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用于生成全局地址的信息。应当指出,主机可以同时使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和DHCPv6。一个前缀信息选项字段“自主地址配置标志”表明该选项是否也应用于无状态自动配置。如果是,则其它选项字段包含子网前缀以及生命周期值,表明从前缀中创建的地址保持首选和有效多长时间。
由于路由器周期性地生成路由器通告,因此,主机可持续地接收新的通告。主机如上所述地处理包含在每个通告中的信息,添加和刷新在前面的通告中接收的信息。
在图2B中可以看出,在路由器发现期间,ICMPv6消息在用户设备1(主机/网关)、接入节点2和边缘路由器4(BNG)之间交换。
用户设备1发布路由器请求消息RS1O,其包括自主建立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LLIPO作为源IPv6地址和所有路由器组播IPv6地址FF02::2作为目的地IPv6地址。路由器请求消息RS1O还包括源链路层地址作为有效载荷,该源链路层地址当前是由用户设备1持有的MAC地址00-AA-00-3F-2A-1C。
接入节点2接收路由器请求消息RS1O,并检查其源IPv6地址。由于该地址的接口标识符IDO当前在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被注册为与信任的接口标识符IDT相关联,因此,接入节点2通过在源IPv6地址内用新的接口标识符IDT替换原始接口标识符IDO来将源IPv6地址(当前是LLIPO=FE80::2AA:00FF:FE3F:2A1C)转换成新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当前是LLIPT=FE80::xxxx:yyyy:zzzz:uuuu。接入节点2还可更新有效载荷的源链路层地址(根据用于生成接口标识符的函数),即源链路层地址被更新为xx-xx-yy-zz-uu-uu。
如此转换后的路由器请求消息RS1T最终通过聚合网络3并在共享VLAN 6内向边缘路由器4转发。
边缘路由器4用路由器通告消息RA1回应路由器请求消息RS1T,该路由器通告消息RA1包括用于全局地址的网络前缀以及其它配置参数。路由器通告消息RA1包括由边缘路由器4自主建立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作为源IPv6地址(当前是FE80::2AA:00FF:FE99:9999)和所有节点组播IPv6地址FF02::1作为目的地IPv6地址。路由器通告消息RA1还包括边缘路由器4的源链路层地址(其当前是MAC地址00-AA-00-99-99-99)、将要使用的全局网络前缀和诸如链路的最大传输单元(MTU)等的其它配置参数(未示出)作为有效载荷。
由于边缘路由器4自主建立的接口标识符是信任的,因此,接入节点2并不转换路由器通告消息RA1。
接入节点2向组成一部分共享VLAN 6的所有用户设备,包括用户设备1,广播路由器通告消息RA1。
边缘路由器4也可用绑定到特定用户设备的单播路由器通告消息回应。在这种情况下,接入节点2的行为将非常类似于处理下行单播邻居请求消息(见图2C),除了在RA消息有效载荷中没有任何目标地址以外。
在图2C中可以看出,在邻居发现期间,ICMPv6消息在用户设备1(主机/网关)、接入节点2和边缘路由器4(BNG)之间交换。
边缘路由器4发布邻居请求NS2O,其包括边缘路由器4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作为源IPv6地址(当前是IPv6地址:FE80::2AA:00FF:FE99:9999)和用户设备1的转换后链路本地IPv6地址作为目标地址(当前是LLIPT=FE80::xxxx:yyyy:zzzz:uuuu)。邻居请求消息NS2O还包括转换后链路本地IPv6地址LLIPT作为将要被解析的目标IPv6地址和边缘节点4的MAC地址00-AA-00-99-99-99作为源链路层地址。
接入节点2接收邻居请求消息NS2O,并检查其目的地和/或目标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由于该接口标识符当前在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被注册为转换后接口标识符,当前是IDT=xxxx:yyyy:zzzz:uuuu,并与原始接口标识符和用户端口(当前是IDO=2AA:00FF:FE3F:2A1C和P1)相关联,因此,接入节点2通过用原始接口标识符IDO替换转换后接口标识符IDT来将邻居请求消息NS2O的目的地和目标IPv6地址(当前是LLIPT=FE80::xxxx:yyyy:zzzz:uuuu)转换回用户设备1的原始链路本地IPv6地址(当前是FE80::2AA:00FF:FE3F:2A1C)。
如此转换后的邻居器请求消息NS2T最终通过与转换后/原始接口标识符相关联的用户端口转发,即邻居请求消息NS2T通过用户端口P1向用户设备1转发。
用户设备1通过发布邻居通告消息NA1O回应邻居请求消息NS2T。
邻居通告消息NA1O包括用户设备1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当前是LLIPO=FE80::2AA:00FF:FE3F:2A1C)作为源IPv6地址和边缘路由器4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当前是IPv6地址FE80::2AA:00FF:FE99:9999)作为目的地IPv6地址。邻居通告消息NA1O还包括原始链路本地IPv6地址LLIPO作为目标IPv6地址和用户设备1的MAC地址00-AA-00-3F-2A-1C作为相关联的链路层地址。
接入节点2接收邻居通告消息NA1O,并检查其源和/或目标IPv6地址的接口标识符。由于该接口标识符当前在本地数据存储库中被注册为原始接口标识符,当前是IDO=2AA:00FF:FE3F:2A1C,并与信任的接口标识符(当前是IDT=xxxx:yyyy:zzzz:uuuu)相关联,因此,接入节点2通过用新的接口标识符IDT替换原始接口标识符IDO来将邻居通告消息NA1O的源和目标IPv6地址(当前是LLIPO=FE80::2AA:00FF:FE3F:2A1C)转换成分配给用户设备1的信任的链路本地IPv6地址(当前是LLIPT=FE80::xxxx:yyyy:zzzz:uuuu)。
如此转换后的邻居通告消息NA1T最终通过EMAN 3并在共享VLAN6内向边缘路由器4转发。
用户设备1还可以执行DHCPv6信令以获取IPv6地址和/或其它配置参数。在这种情况下,接入节点2中的DHCPv6代理截取DHCPv6消息,并转换DHCPv6消息有效载荷中的任何接口标识符以符合运营商所分配的接口标识符。在下行流中,同样的过程将被执行,以致主机将不知道转换过程的发生。
为了避免转换表变得太大,采取一种除去已陈旧的条目的机制。这可通过将表的条目链接到对应的MAC老化定时器或对应的DHCPv6租赁时间来实现。
应当注意,在权利要求中也使用的术语“包括”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其后列出的装置。因此,表述“设备包括装置A和装置B”的范围不应局限于仅由组件A和B构成的设备。它意味着对于本发明,该设备的相关组件是A和B。
还应当注意,在权利要求中也使用的术语“连接”不应当被解释为仅是直接连接。因此,表述“设备A连接到设备B”的范围不应局限于其中设备A的输出直接连接到设备B的输入和/或反之亦然的设备或系统。它意味着在设备A的输出与设备B的输入之间存在一条路径,和/或反之亦然,该路径可以是包括其它设备或装置的路径。
以上以功能性模块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根据以上给出的这些模块的功能性描述,对于设计电子设备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如何用公知的电子组件制造这些模块的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没有给出这些功能模块的内容的更详细的结构。
尽管以上结合特定装置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原理,但是,可以清楚地理解,该描述仅仅是说明的目的,而非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后附的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接入节点(2),用于将用户设备(1)连接到支持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的聚合网络,并用于接收包括由所述用户设备持有的IPv6地址(LLIPO)的上行IPv6分组(NS1O;RS1O;NA1O),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入节点还用于向所述用户设备分配新的接口标识符(IDT),其在所述用户设备属于的二层L2通信域(6)的范围内是唯一的;用于在所述上行IPv6分组内用所述新的接口标识符替换所述IPv6地址的原始接口标识符(IDO),从而产生包括转换后IPv6地址(LLIPT)的转换后上行IPv6分组(NS1T;RS1T;NA1T);以及用于将所述转换后上行IPv6分组向所述聚合网络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地址是链路本地IPv6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地址是全局IPv6地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IPv6地址是所述上行IPv6分组的源IPv6地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IPv6分组是具有所述IPv6地址作为目标IPv6地址的邻居请求NS消息(NS1O)或邻居通告NA消息(NA1O)。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入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还用于接收包括所述转换后IPv6地址的下行IPv6分组(NS2O),用于在所述下行IPv6分组内用所述原始接口标识符替换所述转换后IPv6地址的所述新的接口标识符,从而产生包括所述IPv6地址的转换后下行IPv6分组(NS2T),以及用于将所述转换后下行IPv6分组向所述用户设备转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后IPv6地址是所述下行IPv6分组的目的地IPv6地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入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IPv6分组是具有所述转换后IPv6地址作为目标IPv6地址的邻居请求NS消息(NS2O)。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入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节点是数字用户线接入复用器DSLAM。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入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节点是光线路终端OLT。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入节点(2),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节点是移动/无线基站。
12.一种用于将用户设备(1)连接到支持因特网协议版本6IPv6的聚合网络的方法,包括:
接收包括由所述用户设备持有的IPv6地址(LLIPO)的上行IPv6分组(NS1O;RS1O;NA1O)的步骤;
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用户设备分配新的接口标识符(IDT),所述新的接口标识符在所述用户设备属于的二层L2通信域(6)的范围内是唯一的;
在所述上行IPv6分组内用所述新的接口标识符替换所述IPv6地址的原始接口标识符(IDO),从而产生包括转换后IPv6地址(LLIPT)的转换后上行IPv6分组(NS1T;RS1T;NA1T);以及
将所述转换后上行IPv6分组向所述聚合网络转发。
CN201080017045.XA 2009-04-20 2010-04-13 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支持IPv6的聚合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6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09290290.7 2009-04-20
EP09290290.7A EP2244434B1 (en) 2009-04-20 2009-04-20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subscriber devices to an IPV6-capable aggregation network
PCT/EP2010/054814 WO2010121921A1 (en) 2009-04-20 2010-04-13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subscriber devices to an ipv6-capable aggregation networ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5629A CN102405629A (zh) 2012-04-04
CN102405629B true CN102405629B (zh) 2015-06-03

Family

ID=41100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7045.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5629B (zh) 2009-04-20 2010-04-13 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支持IPv6的聚合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67542B2 (zh)
EP (1) EP2244434B1 (zh)
JP (1) JP5241957B2 (zh)
KR (1) KR101311198B1 (zh)
CN (1) CN102405629B (zh)
WO (1) WO20101219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70638B2 (en) * 2012-01-20 2016-02-23 Cisco Technology, Inc. Managing address validation states in switches snooping IPv6
US20140079072A1 (en) * 2012-03-12 2014-03-20 Dan Simcha Shechter Gelles Indirect communication in secondary virtual local access networks
US9191361B2 (en) * 2012-11-26 2015-11-17 King Fahd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And Minerals Authentication method for stateless address allocation in IPV6 networks
CN104144446A (zh) * 2013-05-10 2014-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获取无线访问节点服务质量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EP3186925A4 (en) * 2014-08-27 2018-02-21 Adaptive Spectrum and Signal Alignment, Inc. Systems,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implementing the virtualization of access node functions
GB2550622B (en) * 2016-04-19 2018-10-24 Cisco Tech Inc Information centric networking routing in an IP network
US11949652B2 (en) * 2021-03-31 2024-04-0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Transmitting router advertisements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external devices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7589A (zh) * 2005-07-13 2007-01-17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在通信网络中支持IPv6无状态地址配置的接入装置、路由设备及其方法
CN101179603A (zh) * 2006-11-09 2008-05-1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IPv6网络中用于控制用户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95738B1 (en) * 2002-05-07 2006-08-22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riving IPv6 scope identifiers and for mapping the identifiers into IPv6 addresses
US20050041671A1 (en) * 2003-07-28 2005-02-24 Naoya Ikeda Network system and an interworking apparatus
JP4423118B2 (ja) * 2004-06-08 2010-03-03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アクセスルータ、管理装置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US7804848B2 (en) * 2007-02-28 2010-09-28 Cisco Technology, Inc. Setting a forwarding address in an 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 (IPv6) routing protocol domain at a boundary with a different routing protocol domain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7589A (zh) * 2005-07-13 2007-01-17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在通信网络中支持IPv6无状态地址配置的接入装置、路由设备及其方法
CN101179603A (zh) * 2006-11-09 2008-05-14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 IPv6网络中用于控制用户网络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128001A1 (en) 2012-05-24
JP2012524491A (ja) 2012-10-11
EP2244434B1 (en) 2017-06-28
CN102405629A (zh) 2012-04-04
US8867542B2 (en) 2014-10-21
EP2244434A1 (en) 2010-10-27
WO2010121921A1 (en) 2010-10-28
JP5241957B2 (ja) 2013-07-17
KR20120014566A (ko) 2012-02-17
KR101311198B1 (ko) 2013-09-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99674C (zh) 一种路由器下终端设备ip地址的分配方法
CN102405629B (zh) 用于将用户设备连接到支持IPv6的聚合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71050B (zh) 一种IPv6网络中网络设备自动配置的方法、网络设备和系统
CN101656725B (zh) 一种实现安全接入的方法和一种接入设备
CN101562807B (zh) 移动虚拟专用网通信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0583904C (zh) 一种ipv6网络中主机地址的自动配置方法
KR101191721B1 (ko) IPv6 기반의 와이어리스 네트워크에서 그룹 별멀티캐스트 지원을 위한 연결 식별자 생성 및 관리 방법과이를 채용한 네트워크 인터페이스
WO2007009367A1 (fr) Méthode de détection de doublons d’adresse dans un réseau d’accès deux couches ipv6 et système pour celle-ci
WO2007028306A1 (fr) Procede de reconstruction de l'adresse reseau dans le reseau d'acces ipv6
KR20040004829A (ko) 중복 주소 노드에 가상 주소를 자동으로 할당하는 장치 및방법
CN113938427A (zh) 通信方法及系统、路由节点
CN103108056A (zh) 一种实现身份位置分离网络的设备及方法
Ou et al. Automatically Configuring the IP Addresses for Mobile Network in Collaborative Network
KR101303030B1 (ko) ⅠPv6를 지원하는 프로토콜을 이용한 호스트 동작상태 및 탐색 방법
JP2016515371A (ja) パケット送信方法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サーバ
Lemon et al. Customizing DHCP Configuration on the Basis of Network Topology
Templin Virtual Enterprise Traversal (VET)
CN104040986B (zh) 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
Sumathi et al. An Experimental of IPv6 Address Assignment for Global Unicast Address Using NS-3
KR100644806B1 (ko) 멀티홉 기반 네트워크 환경에서 라우터들의 주소를 자동으로 설정하기 위한 방법
KR100753815B1 (ko) 패킷 차단 장치 및 그 방법
Kim et al. IPv6 Networking with Subnet ID Deprecated
Paul et al. Optimization of core network router for telecommunication exchange
Sebüktekin et al. Scalable and secure ipv6 solutions for connecting mobile networks to the gig
Bhatia et al. A distributed prefix allocation scheme for subordinate mane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