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4853A - 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4853A
CN102404853A CN201110180115XA CN201110180115A CN102404853A CN 102404853 A CN102404853 A CN 102404853A CN 201110180115X A CN201110180115X A CN 201110180115XA CN 201110180115 A CN201110180115 A CN 201110180115A CN 102404853 A CN102404853 A CN 1024048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dcch
subframe
sub
threshold value
subscrib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011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4853B (zh
Inventor
朱志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11018011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0485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3489 priority patent/WO2013000311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4048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8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48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8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下行控制区域小区间干扰比较强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包括:根据归一化后的PDCCH的发射功率值,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所有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和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并根据对应的发送参数发送PDCCH;其中,强干扰PDCCH是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大于第一门限值的PDCCH。由于在确定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时,考虑了小区间的干扰,从而降低下行控制区域的小区间干扰。

Description

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下行采用了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小区内干扰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作为代价,其小区间干扰(ICI,Inter-Cell Interference)可能比传统的3G系统更为严重。
通常解决小区间干扰的方法是采用频率复用,即相邻小区之间使用不同的频段来组网。采用传统的频率复用系数3、4、7的组网方式给系统带宽可达20MHz的LTE系统提出极大的挑战:在20MHz带宽的场景下,若采用的频率复用系数为3,则一个LTE系统需要的带宽高达60MHz,显然,在频率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需要如此大的传输带宽不是十分现实的。
为了尽可能的实现频率复用系数为1的组网方式,LTE的标准化过程中研究了多种小区间干扰减轻(IM,Interference Mitigation)的技术,并对进行上、下行半静态ICIC(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小区间干扰协调)所需的负载信息进行了标准化。
由于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十分有限,基于目前对于LTE同频组网,控制信道的性能保证将成为LTE同频组网的瓶颈和关键所在:若进行同频组网,在网络负荷达到一定程度之后,PDCCH信道受到相邻小区强干扰的概率极大,因此首先出现接收性能受限的很有可能是控制信道。由于上、下行共享信道的调度和资源分配信息均通过PDCCH承载,若无法保证PDCCH的正确接收,使得用户的越区切换和正常数据传输无法进行,因而会极大的影响用户业务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由于PDCCH需要经过子块交织、循环移位以后,所以很难找到CCE逻辑索引与REG物理资源索引的对应关系。因此,PDCCH不能采用类似共享信道的软频率复用或部分频率复用策略。在LTE系统现有的PDCCH资源分配方案中,并未考虑如何减轻小区间干扰。
因此,目前PDCCH资源分配方案,会使下行控制区域产生比较强的小区间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下行控制区域小区间干扰比较强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包括:
根据归一化后的PDCCH的发射功率值,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所有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其中PDCCH的发射功率值是向用户设备发送PDCCH时期望使用的发送功率值;
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和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并根据对应的发送参数发送PDCCH;
其中,强干扰PDCCH是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大于第一门限值的PDCCH。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送PDCCH的设备,包括:
资源集合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归一化后的PDCCH的发射功率值,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所有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其中PDCCH的发射功率值是向用户设备发送PDCCH时期望使用的发送功率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和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并根据对应的发送参数发送PDCCH;
其中,强干扰PDCCH是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大于第一门限值的PDCCH。
由于在确定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时,考虑了小区间的干扰,从而降低下行控制区域的小区间干扰;
进一步的,在进行同频组网时,能够提升控制信道的覆盖性能,使边缘覆盖区域满足PDCCH的漏检概率要求,从而提高用户设备的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和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PDCCH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PDCCH的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理想网络拓扑结构下行Cell ID规划结果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频分双工)系统静态PDCCH资源集合划分策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TDD(Time division duplex,时分双工)系统静态PDCCH资源集合划分策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发现基于LTE系统PDCCH信道的设计理念,对于时域、频域、空域、功率这4个维度的资源而言:上述子块交织、循环移位的频域映射使得在频域进行干扰协调/避免的难度极大,而PDCCH信道采用发送分集的多天线方式,因此进行空域的协调也基本上没有可能;因此,若想优化PDCCH的性能,在频域和空域上进行优化的空间不大,而从时域和功率两个维度入手是比较可行的。
针对现有PDCCH资源分配算法不能很好的降低小区间干扰、容易出现下行控制信道干扰恶化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CCIM(Control ChannelInterference Mitigation,控制信道干扰减轻)策略,即本发明实施例发送PDCCH的方案。该方案的基本思想是从时域和功率两个维度的资源入手,多个小区的控制信道在时域上以相互协调的方式使用PDCCH资源,并在资源使用过程中充分考虑PDCCH信号对邻区的干扰供献,来达到相邻小区控制信道的强干扰避免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例根据归一化后的PDCCH的发射功率值,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所有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其中PDCCH的发射功率值是向用户设备发送PDCCH时期望使用的发送功率值;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和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并根据对应的发送参数发送PDCCH;其中,强干扰PDCCH是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大于第一门限值的PDCCH。由于在确定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时,考虑了小区间的干扰,从而降低下行控制区域的小区间干扰。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PDCCH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101、根据归一化后的PDCCH的发射功率值(后续除了发送参数中涉及调整的发射功率值之外其他的发射功率值都是归一化后的PDCCH的发射功率值),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所有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其中PDCCH的发射功率值是向用户设备发送PDCCH时期望使用的发送功率值;
步骤102、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和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并根据对应的发送参数发送PDCCH;
其中,强干扰PDCCH是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大于第一门限值的PDCCH。
由于PDCCH的干扰并不总是很强,所以CCIM策略并不需要总开启,一种较佳的方式是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时候,激活CCIM策略,执行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否则按照现有方案进行。
在同频组网的场景下,对于干扰受限的小区场景,给定小区半径的条件下,下行控制与的干扰强度与PDCCH资源利用率密切相关:PDCCH资源利用率越低,则相邻小区使用相同资源传输下行控制信息的概率越低,相邻小区由于资源“碰撞”产生强干扰的概率越低,因此相邻小区受到的同频干扰越小;PDCCH负荷越重、资源利用率越高,则下行控制区域受到的同频干扰越严重。
基于上述分析,较佳的,步骤101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将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与第二门限值(即THCCIM_activate),如果确定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大于第二门限值,则确定可以激活;否则确定不需要激活。
较佳的,可以根据公式一确定本小区中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
PPDCCH_usage(n)=β·ηPDCCH+(1-β)·PPDCCH_usage(n-y).........公式一;
其中,PPDCH_usage(n)是当前确定的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进行平滑处理后的值;ηPDCCH是时间段[(n-y)T,nT)内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n和y为正整数且y不大于n,T是统计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的周期长度;
由于公式一中的时间段是[(n-y)T,nT),相应的,如果需要激活CCIM,则资源规划时间段是[nT,(n+y)),即步骤101中,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将时间段[nT,(n+y))内承载PDCCH的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
上述的本小区是当前的目标小区,即需要判断是否激活CCIM的小区。
在实施中,设定统计周期T,计算T内的本小区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并进行平滑处理,根据平滑处理后的值,确定PPDCCH_usage(n)。
较佳的,β取值范围是0~1;y取值是1。
若PPDCCH_isage(n)>THCCIM_actvate,则在时间段[nT,(n+y))内激活CCIM策略;否则不激活CCIM策略。
步骤101中,有多种方式可以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所有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下面列举两种。
方式一、基于静态规划的PDCCH资源集合划分策略。
基于静态规划的PDCCH资源集合划分方案的典型适用场景为标准框架下,不支持PDCCH使用信息交互的基站间的相邻小区。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小区ID规划策略等因素,为相邻小区尽量规划相互正交的强干扰PDCCH资源集合。
较佳的,步骤101中,确定资源规划时间段内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根据确定的子帧数量,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的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
在划分子帧集合之后,需要确定每个小区分别对应哪个子帧集合,并将对应子帧集合中的所有子帧作为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
较佳的,步骤101和步骤102之间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将所有小区划分成多个小区集合,其中子帧集合的数量不小于能够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的复用系数RFHI_PDCCH,在同一个小区集合中任意两个小区在物理位置上不相邻;
确定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其中每个小区集合对应不同的子帧集合,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中子帧的数量等于所述确定的子帧数量,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中的子帧是对应小区中承载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
下面列举一个例子对方式一进行说明。
(1)、确定期望的强干扰PDCCH资源复用系数RFHI_PDCCH
根据四色原理,RFHI_PDCCH=4时可以保证任意形状的相邻小区之间两两相互正交,因此,对于常规网络拓扑结构,一般可以选择RFHI_PDCCH=4。对于某些较为规则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选择RFHI_PDCCH=3。
假设当前网络为理想拓扑结构,则根据小区ID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如:主、辅同步序列,上行参考信号跳频图样等),得到理想拓扑结构下的小区ID规划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各扇区的数字即为该扇区的小区ID。
在上述网络拓扑和小区ID规划结果下,为保证相邻小区强干扰PDCCH资源相互正交,选择RFHI_PDCCH=3即可。同时,将mod x相同的小区分在一个小区集合中,其中
Figure BDA0000072256040000072
是小区标识,x是RFHI_PDCCH,即可以得到小区ID
Figure BDA0000072256040000073
与小区集合的关系:
Figure BDA0000072256040000074
的所有小区划入小区集合C1;
的所有小区划入小区集合C2;
Figure BDA0000072256040000076
的所有小区划入小区集合C3;
其中,mod为求模余的运算。
因此,对于图3的网络拓扑结构和小区ID规划结果,可以依据上述原则将小区分为3个集合,进一步结合静态资源划分,可以保证任意相邻小区使用的强干扰资源集合两两正交。
需要说明的是,方式一中并不局限于采用模值的划分方式,只要能够使同一个小区集合中任意两个小区在物理位置上不相邻的划分方式都适用本发明实施例。
(2)、确定预留给本小区强干扰PDCCH传输的子帧密度:
根据在资源规划时间段内,本小区中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资源数,除以一个子帧内的PDCCH资源数,就得到资源规划时间段内需要留出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个数。
假设RFHI_PDCCH=3,资源规划时间段是一个无线帧:对于FDD系统,1个无线帧(10ms),可以为每个小区预留3个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对于TDD系统,由于一个无线帧内可以传输PDCCH的子帧数目与上下行子帧配置有关,考虑以若干个无线帧作为规划周期,例如对于上下行子帧配置1而言,每个无线帧内存在6个可以传输PDCCH的子帧,考虑10ms的内为每个小区预留2个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
(3)、为相邻小区规划相互正交的强干扰PDCCH资源
结合(1)、(2)中的描述,在图3所示的理想网络拓扑下,一种保证邻区强干扰PDCCH资源正交的资源集合划分方式:
对于FDD系统,如图4所示,假设一个无线帧内的各个子帧划分为4个资源集合:R1={sf0,sf3,sf6}、R2={sf1,sf4,sf7}、R3={sf2,sf5,sf8}、R4={sf9},其中sf0代表子帧0,sf1代表子帧1,以此类推。则对于C1内的小区,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集合为R1;对于C2内的小区,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集合为R2;对于C3内的小区,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集合为R3;资源集合R4不作为任何小区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集合。
对于TDD系统,如图5所示,假设一个无线帧内的各个下行子帧划分为3个资源集合:R1={sf0,sf5}、R2={sf1,sf6}、R3={sf4,sf9}。则对于C1内的小区,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集合为R1;对于C2内的小区,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集合为R2;对于C3内的小区,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集合为R3。
方式二、基于小区间信息的PDCCH资源集合动态生成策略。
针对方式二、需要对用户设备划分集合。
基于小区间信息的PDCCH资源集合动态生成策略适用于同一基站内的相邻小区之间,以及进行相关PDCCH信息交互的其他相邻小区之间。其基本原理是:若本小区激活CCIM策略,则激活CCIM策略的小区实时估计可能造成强干扰的PDCCH的资源使用需求,确定各个小区在资源规划时间段内需要使用哪些子帧来传输可能对邻小区造成强干扰的PDCCH,确定具体子帧位置时需要考虑相邻小区强干扰PDCCH子帧的位置。
由于LTE标准规定PDCCH仅支持传输分集的多天线模式,PDCCH信道通常采用全向发射或扇区赋形的方式。同时,由于基站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因此PDCCH信道对相邻小区造成的干扰直接取决于PDCCH发射功率幅度、小区覆盖半径。另外,用户设备的PDCCH信道支持4种聚合等级,基站在为用户设备分配PDCCH资源时,可以动态的调整所选择的聚合等级和PDCCH发射功率:当基站确定了某个用户设备在当前时刻PDCCH需要传输的比特数时,若为用户设备选择的聚合等级越高(即CCE资源数目越多),则该用户设备的PDCCH信道每个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单元)上需要的能量就越小,其对于相邻小区使用相同RE资源的信道造成的干扰越小,反之亦然。
基于上述原因,可以采用归一化的PDCCH发射功率来衡量用户设备的PDCCH对邻小区的干扰贡献大小,并依此将用户设备划分为N(N>1,典型取值为2、3)个集合。
较佳的,步骤101之前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根据用户集合和功率范围值的对应关系,确定进行资源规划的本小区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所属的功率范围值对应的用户集合;
将所述用户设备划分到确定的用户集合中。
具体的,划分用户集合时,获取当前小区的公共参考符号的发射功率EPRE(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每资源单元能量)值ERS
假设当前用户设备的PDCCH的EPRE为EPDCCH,将其进行归一化:
ρ PDCCH = E PDCCH E RS ;
将归一化的用户设备的PDCCH发射功率与设定的门限值比较确定用户设备归属于哪一个干扰集合:假设当前将用户设备分为N个集合,则事先设定N-1个集合划分的门限值THE_PDCCH(i)(i=1,2,...N-1),THE_PDCCH(i)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网络规划的PDCCH功率等级确定。
若ρPDCCH<THE_PDCCH(1),则用户设备归属于集合U1
若THE_PDCCH(k)≤ρPDCCH<THE_PDCCH(k+1),k=1,...,N-2,则用户设备归属于集合Uk+1
若THE_PDCCH(N-1)≤ρPDCCH,则用户设备归属于集合UN
比如,当N=2时,依据上述方法,可以将小区内用户设备的PDCCH分为两个集合:强干扰集合Uhigh和低干扰集合Ulow;当N=3时,可以将小区内的用户设备依据其PDCCH对邻区下行控制区域干扰贡献大小分为:强干扰集合Uexter、中干扰集合Umediate、低干扰集合Uint er
需要指出,由于PDCCH信道可以进行快速的功率调整,因此上述集合的划分并非是静态的,而是需要根据用户设备的PDCCH的实时发射功率值进行动态调整的。
相应的,步骤101中根据用户集合和功率范围值的对应关系,确定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所属的功率范围值对应的用户集合;
根据确定的用户集合,确定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
根据确定的对应的子帧数量,确定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
将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划分成一个子帧集合,其他子帧划分成至少一个子帧集合。
具体的,上述步骤可以细分为两个步骤:
(1)、强干扰PDCCH资源使用需求估计:
较佳地,根据公式二确定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数量:
N subframe _ HI ( m ) = N CCE _ high _ interfer N CCE _ PDCCH _ T 1 / N subframe _ PDCCH _ T 1 ........公式二;
其中,Nsubframe_HI(m)是时间段[mT1,(m+z)T1)内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m和z是正整数,且z不大于m;NCCE_high_int erfer是时间段[(m-z)T1,mT1)内本小区中所有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强度大于第二门限值的用户设备需要的PDCCH信道CCE资源数量之和;NCCE_PDCCH_T1是时间段[(m-z)T1,mT1)内PDCCH信道可用CCE资源数目总和;Nsubframe_PDCCH_T1是时间段[(m-z)T1,mT1)内可用于PDCCH传输的下行子帧总数;T1是统计本小区中用户设备需要承载PDCCH的子帧数量的周期长度。
在实施中,可以设置统计本小区中用户设备需要承载PDCCH的子帧数量的周期T1,以及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THHI_PDCCH(其取值可设为THE_PDCCH(i),i=1,2,...N-1中的某一个),对于划分后的用户集合,若THHI_PDCCH=THE_PDCCH(i),则用户集合{Uj|j=i+1,...,N}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均为可能对邻区造成强干扰的PDCCH。
假设N=3,THE_PDCCH(i)门限有两个值,假设为3和8,则所有小于3的属于U1,3~8的属于U2,大于等于8的属于U3;若THHI_PDCCH=8则U3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均为可能对邻区造成强干扰的PDCCH。
典型的,对于有两个用户集合,即N=2的情况,可以将强干扰集合Uhigh中的所有用户设备归入集合{Uj};对于有三个用户集合,即N=3的情况,可以将强干扰集合Uexter中的所有用户设备归入集合{Uj}。
然后,依据公式二确定的PDCCH的子帧数量,预测在时间段[mT1,(m+z)T1)内本小区的强干扰PDCCH资源使用需求。
(2)、强干扰PDCCH子帧的确定:
较佳地,在确定确定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之后,可以根据下列选取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
从承载PDCCH的子帧中,选取作为邻区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即优先考虑邻区不会发生强干扰的PDCCH子帧);
从承载PDCCH的子帧中,选取对应邻区的数量小于阈值的子帧,其中子帧对应的邻区是将该子帧作为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的邻区(即对于某一子帧而言,若相邻小区将用于传输强干扰PDCCH的小区数目越多,则越应该减少选择该子帧传输强干扰PDCCH的概率);
在时域中均匀选取作为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即为了尽量避免给上下行数据传输带来影响,应使本小区预留给强干扰PDCCH传输的子帧在频域尽可能均匀分布)。
对于方式二,可以在小区之间交互将来一段时间内,可能在哪些子帧的PDCCH对邻区产生强干扰的方式来实现相邻小区的资源协调使用。
对于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从时域将资源划分为至少两个集合:在将来一段时间内可能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划分为一个集合RHigh_Interference_PDCCH,其它承载PDCCH的子帧划分为至少一个集合其中根据需要其它PDCCH资源集合
Figure BDA0000072256040000122
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细分。
为了保证相邻小区以相互协调的方式使用PDCCH资源,需要确定各个子帧PDCCH资源的使用规则。对于归属于RHigh_Interference_PDCCH的子帧,可以为用户设备使用较高的功率、较低的聚合等级来传输PDCCH;对于归属于的子帧,可以为用户设备使用较低的功率、较高的聚合等级来传输PDCCH。
较佳地,步骤102中,有两种确定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的方式:
方式一、不调整UE调度优先级的CCIM规则。
具体的,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发射功率和聚合等级不变或提高所述发射功率值并降低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其中,每种聚合等级在每种下行控制信息比特数下都有一个最小接收信噪比要求(即第三门限值),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接收信噪比要求);
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将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作为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并提高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
比如:在归属于RHigh_Interference_PDCCH的子帧,对于归一化的发射功率值低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THHI_PDCCH的用户设备,可以保持其原有的发射功率和聚合等级不变、也可以适当的提升起发射功率并降低PDCCH聚合等级以节省PDCCH资源;
在归属于
Figure BDA0000072256040000131
的子帧,对于归一化的发射功率值高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THHI_PDCCH的用户设备(即其PDCCH可能对邻区造成强干扰的用户集合{Uj|j=i+1,...,N}中所有用户设备),需要将其最大发射功率限定为THHI_PDCCH,同时提高PDCCH聚合等级,即使用更多的PDCCH资源、更低的码率保证PDCCH传输的可靠性;若使用最高的PDCCH聚合等级(L=8)仍然不能满足需求,则该用户设备本次PDCCH资源分配失败;
在归属于RHigh_Interference_PDCCH的子帧,对于归一化的发射功率值不低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THHI_PDCCH的用户设备,不进行调整;
在归属于
Figure BDA0000072256040000132
的子帧,对于归一化的发射功率值低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THHI_PDCCH的用户设备,不进行调整。
方式二、调整UE调度优先级的CCIM规则。
具体的,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调度优先级高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并且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和聚合等级保持不变,或提高所述发射功率值并降低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
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不进行调度,或进行调度但调度优先级低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
比如:在归属于RHigh_Interference_PDCCH的子帧,归一化的发射功率值高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THHI_PDCCH的用户设备(即其PDCCH可能对邻区造成强干扰的用户集合{Uj|j=i+1,...,N}中所有用户设备)的调度优先级高于归属于其它各个用户集合Uk(k=i,i-1,...,1)的用户设备的调度优先级低。同时,归属于其它各个用户集合Uk的用户设备的PDCCH可以提升发射功率并降低聚合等级、也可以保持其原有的发射功率和聚合等级不变。
在归属于
Figure BDA0000072256040000141
的子帧,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案:(a)不应调度归一化的发射功率值高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THHI_PDCCH的用户设备(即其PDCCH可能对邻区造成强干扰的用户集合{Uj|j=i+1,...,N}中所有用户设备)以避免对邻区造成较强的干扰。对于归属于其它各个用户集合Uk(k=i,i-1,...,1)的用户设备,在这些子帧中可以调度。(b)归一化的发射功率值高于预先设定的门限值THHI_PDCCH的用户设备(即其PDCCH可能对邻区造成强干扰的用户集合{Uj|j=i+1,...,N}中所有用户设备)的调度优先级低于归属于其它各个用户集合Uk(k=i,i-1,...,1)的用户设备,同时需要对本子帧的用户设备的PDCCH发射功率进行限制,即最高的发射功率值等于THHI_PDCCH,以避免对邻区造成较强的干扰。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基站(比如宏基站、家庭基站等),也可以是O&M(Operations&Maintenance,操作和维护)设备。
下面列举几个例子对本发明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例1:
假设划分两个用户集合,即强干扰集合Uhigh和低干扰集合Ulow。同时将承载PDCCH的子帧划分为集合R1、R2、R3、R4,确定发送参数时选择方式二。假设原始UE优先级队列依次为UE1、UE2、UE3、UE4、UE5,其中UE2、UE5需要以较高的功率传输PDCCH,归属于强干扰集合Uhigh、UE1、UE3、UE5归属于低干扰集合Ulow
对于C1中的小区:
在R1中的各个子帧,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2、UE5、UE1、UE3、UE4;依次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并允许Ulow(UE1、UE3、UE4)中的UE以更低的聚合等级、更高的功率传输PDCCH。
在其它子帧中,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1、UE3、UE4;依此顺序为Ulow中的UE分配PDCCH资源,并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考虑预留一些对抗邻区干扰提升的余量。
对于C2中的小区:
在R2中的各个子帧,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2、UE5、UE1、UE3、UE4;依次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并允许Ulow(UE1、UE3、UE4)中的UE以更低的聚合等级、更高的功率传输PDCCH。
在其它子帧中,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1、UE3、UE4;依此顺序为Ulow中的UE分配PDCCH资源,并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考虑预留一些对抗邻区干扰提升的余量。
对于C3中的小区:
在R3中的各个子帧,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2、UE5、UE1、UE3、UE4;依次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并允许Ulow(UE1、UE3、UE4)中的UE以更低的聚合等级、更高的功率传输PDCCH。
在其它子帧中,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1、UE3、UE4;依此顺序为Ulow中的UE分配PDCCH资源,并在资源分配过程中考虑预留一些对抗邻区干扰提升的余量。
例2:
假设划分两个用户集合,即强干扰集合Uhigh和低干扰集合Ulow。同时将承载PDCCH的子帧划分为集合R1、R2、R3、R4,确定发送参数时选择方式一。假设原始UE优先级队列依次为UE1、UE2、UE3、UE4、UE5,其中UE2、UE5需要以较高的功率传输PDCCH,归属于强干扰集合Uhigh、UE1、UE3、UE5归属于低干扰集合Ulow
对于C1中的小区:
在R1中的各个子帧,按照原始UE优先级队列依次为UE分配PDCCH资源,并允许Ulow中的UE以更低的聚合等级、更高的功率传输PDCCH;
在其它子帧中,按照UE优先级队列依次为UE分配PDCCH资源,并对Uhigh中的UE(即UE2、UE5)的PDCCH发射功率进行限制,并选择更高的聚合等级以保证PDCCH的传输可靠性,若选择聚合等级L=8的PDCCH资源在当前发射功率限制下仍不能达到接收端目标信噪比的要求,则本次PDCCH资源分配失败。
其它集合中的小区与此类似,不同之处仅在于各自使用的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不同。
例3:
假设划分三个用户集合,即强干扰集合Uexter、中干扰集合Umediate、低干扰集合Uint er。同时将承载PDCCH的子帧划分为集合R1、R2、R3,确定发送参数时选择方式二,且在承载非强干扰PDCCH子帧上采用降低功率、提升聚合等级的方式尝试为Uexter中的UE分配PDCCH资源。假设原始UE优先级队列依次为UE1、UE2、UE3、UE4、UE5、UE6。其中,UE2、UE5需要以较高的功率传输PDCCH,归属于强干扰集合Uexter,UE1、UE6归属于低干扰集合Uint er,UE3、UE4归属于中干扰集合Umediate
对于归属于R1中的各个子帧:
对于归属于C1的小区,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顺序为Uexter→Umediate→Uint er),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2、UE5、UE3、UE4、UE1、UE6;依次为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
对于归属于C2的小区,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顺序为Umediate→Uint er→Uexter),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3、UE4、UE1、UE6、UE2、UE5;依次为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
对于归属于C3的小区,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顺序为Uint er→Umediate→Uexter),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1、UE6、UE3、UE4、UE2、UE5;依次为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
对于归属于R2中的各个子帧:
对于归属于C1的小区,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顺序为Uint er→Umediate→Uexter),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1、UE6、UE3、UE4、UE2、UE5;依次为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
对于归属于C2的小区,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顺序为Uexter→Umediate→Uint er),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2、UE5、UE3、UE4、UE1、UE6;依次为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
对于归属于C3的小区,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顺序为Umediate→Uint er→Uexter),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3、UE4、UE1、UE6、UE2、UE5;依次为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
对于归属于R3中的各个子帧:
对于归属于C1的小区,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顺序为Umediate→Uint er→Uexter),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3、UE4、UE1、UE6、UE2、UE5;依次为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
对于归属于C2的小区,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顺序为Uint er→Umediate→Uexter),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1、UE6、UE3、UE4、UE2、UE5;依次为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
对于归属于C3的小区,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顺序为Uexter→Umediate→Uint er),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2、UE5、UE3、UE4、UE1、UE6;依次为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
例4:
假设划分两个用户集合,即强干扰集合Uhigh和低干扰集合Ulow;采用基于小区间信息的PDCCH资源集合动态生成策略,确定发送参数时选择方式二。假设原始UE优先级队列依次为UE1、UE2、UE3、UE4、UE5,其中UE2、UE5需要以较高的功率传输PDCCH,归属于强干扰集合Uhigh、UE1、UE3、UE5归属于低干扰集合Ulow
假设当前小区存在6个可能的强干扰邻区,当前系统采用TDD上、下行子帧配置1,考虑20ms为最小间隔的小区间PDCCH强干扰信息(即一定周期内各小区可能在哪些子帧出现高PDCCH)更新,并假设在某一时刻,当前小区获取的20ms周期内各个下行子帧可能存在强干扰PDCCH邻区个数如表1所示:
表1:某小区获取的强干扰邻区数目信息示例:
 子帧号   0   1   2   3   4   5   6   7   8   9
 强干扰PDCCH邻区数   3   2   /   /   4   1   6   /   /   0
 子帧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强干扰PDCCH邻区数   1   5   /   /   3   4   2   /   /   4
假设当前小区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强干扰PDCCH资源使用需求估计的方法确定本小区在将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在20ms的周期内占用6个PDCCH子帧用于承载强干扰的PDCCH,则对于表1中的各个下行子帧,按照干扰邻区数目从小到大进行排序队列{sf9、sf5、sf10、sf1、sf16、sf0、sf14、sf4、sf15、sf19、sf11、sf6}(sf0代表子帧0,以此类推),选择该队列中的前6个子帧作为本小区将要用于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即{sf9、sf5、sf10、sf1、sf16、sf0},并将该信息告知相邻小区。
则对于当前小区,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的集合RHigh_Interference_PDCCH={sf9、sf5、sf10、sf1、sf16、sf0};承载非强干扰PDCCH的子帧的集合 R ‾ High _ Interference _ PDCCH = { f 14 , sf 4 , sf 15 , sf 19 , sf 11 , sf 6 } .
在RHigh_Interference_PDCCH中的各个子帧,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2、UE5、UE1、UE3、UE4;依次为调整后的队列中的每个UE分配PDCCH资源,并在这些子帧允许Ulow(UE1、UE3、UE4)中的UE以更低的聚合等级、更高的功率传输PDCCH。
子帧中,按照归属的用户集合对原始UE优先级队列进行调整,得到调整后的UE优先级队列为UE1、UE3、UE4、UE2、UE5;依此顺序为这些UE分配PDCCH资源,对于Uhigh中的UE(UE2、UE5),需对其最大PDCCH发射功率进行限制,并尝试通过提升聚合等级、降低码率的方式保证可靠性。若最高的聚合等级仍不能保证接收端PDCCH信噪比的要求,则对于这些UE,本次PDCCH资源分配失败。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发送PDCCH的设备,由于该设备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发送PDCCH的方法相似,因此该设备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发送PDCCH的设备包括:资源集合生成模块20和调整模块21。
资源集合生成模块20,用于根据归一化后的PDCCH的发射功率值,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所有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其中PDCCH的发射功率值是向用户设备发送PDCCH时期望使用的发送功率值;
调整模块21,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和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并根据对应的发送参数发送PDCCH;
其中,强干扰PDCCH是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大于第一门限值的PDCCH。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
激活决策模块22,用于在确定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大于第二门限值后,触发所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20划分成子帧集合。
较佳地,激活决策模块22根据公式一确定本小区中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
较佳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20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将时间段[nT,(n+y))内承载PDCCH的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
较佳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20确定资源规划时间段内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根据确定的子帧数量,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的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
较佳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20将所有小区划分成多个小区集合,其中子帧集合的数量不小于能够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的复用系数,在同一个小区集合中任意两个小区在物理位置上不相邻;确定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其中每个小区集合对应不同的子帧集合,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中子帧的数量等于所述确定的子帧数量,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中的子帧是对应小区中承载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
较佳地,本发明实施例的设备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用户设备集合划分模块23。
用户设备集合划分模块23,用于根据用户集合和功率范围值的对应关系,确定进行资源规划的本小区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所属的功率范围值对应的用户集合;将所述用户设备划分到确定的用户集合中。
较佳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20根据用户集合和功率范围值的对应关系,确定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所属的功率范围值对应的用户集合;根据确定的用户集合,确定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根据确定的对应的子帧数量,确定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将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划分成一个子帧集合,其他子帧划分成至少一个子帧集合。
较佳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20根据下列选取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
从承载PDCCH的子帧中,选取作为邻区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
从承载PDCCH的子帧中,选取对应邻区的数量小于阈值的子帧,其中子帧对应的邻区是将该子帧作为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的邻区;
在时域中均匀选取作为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
较佳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20根据公式二确定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数量。
较佳地,调整模块21在确定发送参数时,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发射功率和聚合等级不变或提高所述发射功率值并降低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将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作为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并提高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
较佳地,调整模块21在确定发送参数时,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调度优先级高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并且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和聚合等级保持不变,或提高所述发射功率值并降低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不进行调度,或进行调度但调度优先级低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由于在确定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时,考虑了小区间的干扰,从而降低下行控制区域的小区间干扰;
进一步的,在进行同频组网时,能够提升控制信道的覆盖性能,使边缘覆盖区域满足PDCCH的漏检概率要求,从而提高用户设备的上、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和用户体验。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2)

1.一种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根据归一化后的PDCCH的发射功率值,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所有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其中PDCCH的发射功率值是向用户设备发送PDCCH时期望使用的发送功率值;
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和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并根据对应的发送参数发送PDCCH;
其中,强干扰PDCCH是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大于第一门限值的PDCC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之前还包括:
确定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大于第二门限值。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本小区中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
PPDCCH_usage(n)=β·ηPDCCH+(1-β)·PPDCCH_usage(n-y)
其中,PPDCCH_usage(n)是当前确定的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进行平滑处理后的值;ηPDCCH是时间段[(n-y)T,nT)内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n和y为正整数且y不大于n,T是统计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的周期长度;
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将时间段[nT,(n+y))内承载PDCCH的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划分多个子帧集合包括:
确定资源规划时间段内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
根据确定的子帧数量,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的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发送参数之前还包括:
将所有小区划分成多个小区集合,其中子帧集合的数量不小于能够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的复用系数,在同一个小区集合中任意两个小区在物理位置上不相邻;
确定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其中每个小区集合对应不同的子帧集合,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中子帧的数量等于所述确定的子帧数量,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中的子帧是对应小区中承载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划分多个子帧集合之前还包括:
根据用户集合和功率范围值的对应关系,确定进行资源规划的本小区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所属的功率范围值对应的用户集合;
将所述用户设备划分到确定的用户集合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包括:
根据用户集合和功率范围值的对应关系,确定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所属的功率范围值对应的用户集合;
根据确定的用户集合,确定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
根据确定的对应的子帧数量,确定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
将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划分成一个子帧集合,其他子帧划分成至少一个子帧集合。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选取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
从承载PDCCH的子帧中,选取作为邻区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
从承载PDCCH的子帧中,选取对应邻区的数量小于阈值的子帧,其中子帧对应的邻区是将该子帧作为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的邻区;
在时域中均匀选取作为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数量:
N subframe _ HI ( m ) = N CCE _ high _ interfer N CCE _ PDCCH _ T 1 / N subframe _ PDCCH _ T 1
其中,Nsubframe_HI(m)是时间段[mT1,(m+z)T1)内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m和z是正整数,且z不大于m;NCCE_high_int_erfer是时间段[(m-z)T1,mT1)内本小区中所有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强度大于第二门限值的用户设备需要的PDCCH信道CCE资源数量之和;NCCE_PDCCH_T1是时间段[(m-z)T1,mT1)内PDCCH信道可用CCE资源数目总和;Nsubframe_PDCCH_T1是时间段[(m-z)T1,mT1)内可用于PDCCH传输的下行子帧总数;T1是统计本小区中用户设备需要承载PDCCH的子帧数量的周期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包括:
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发射功率和聚合等级不变或提高所述发射功率值并降低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
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将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作为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并提高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
11.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每个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包括:
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调度优先级高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并且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和聚合等级保持不变,或提高所述发射功率值并降低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
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不进行调度,或进行调度但调度优先级低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
12.一种发送PDCCH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
资源集合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归一化后的PDCCH的发射功率值,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所有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其中PDCCH的发射功率值是向用户设备发送PDCCH时期望使用的发送功率值;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和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比较结果,确定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PDCCH子帧的发送参数,并根据对应的发送参数发送PDCCH;
其中,强干扰PDCCH是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大于第一门限值的PDCCH。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激活决策模块,用于在确定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大于第二门限值后,触发所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划分成子帧集合。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激活决策模块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本小区中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
PPDCCH_usage(n)=β·ηPDCCH+(1-β)·PPDCCH_usage(n-y)
其中,PPDCCH_usage(n)是当前确定的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进行平滑处理后的值;ηPDCCH是时间段[(n-y)T,nT)内本小区中所有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之和,n和y为正整数且y不大于n,T是统计用户设备的PDCCH资源利用率的周期长度;
所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发射功率值,将时间段[nT,(n+y))内承载PDCCH的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资源规划时间段内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根据确定的子帧数量,将资源规划时间段内的子帧划分成多个子帧集合。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还用于:
将所有小区划分成多个小区集合,其中子帧集合的数量不小于能够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的复用系数,在同一个小区集合中任意两个小区在物理位置上不相邻;确定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其中每个小区集合对应不同的子帧集合,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中子帧的数量等于所述确定的子帧数量,每个小区集合对应的子帧集合中的子帧是对应小区中承载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
用户设备集合划分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集合和功率范围值的对应关系,确定进行资源规划的本小区中每个用户设备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所属的功率范围值对应的用户集合;将所述用户设备划分到确定的用户集合中。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根据用户集合和功率范围值的对应关系,确定强干扰PDCCH的归一化功率门限值所属的功率范围值对应的用户集合;根据确定的用户集合,确定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根据确定的对应的子帧数量,确定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将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划分成一个子帧集合,其他子帧划分成至少一个子帧集合。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根据下列选取条件中的至少一种确定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
从承载PDCCH的子帧中,选取作为邻区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
从承载PDCCH的子帧中,选取对应邻区的数量小于阈值的子帧,其中子帧对应的邻区是将该子帧作为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的邻区;
在时域中均匀选取作为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集合生成模块根据下列公式确定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数量:
N subframe _ HI ( m ) = N CCE _ high _ interfer N CCE _ PDCCH _ T 1 / N subframe _ PDCCH _ T 1
其中,Nsubframe_HI(m)是时间段[mT1,(m+z)T1)内本小区需要承载强干扰PDCCH的子帧数量;m和z是正整数,且z不大于m;NCCE_high_int erfer是时间段[(m-z)T1,mT1)内本小区中所有对相邻小区的干扰强度大于第二门限值的用户设备需要的PDCCH信道CCE资源数量之和;NCCE_PDCCH_T1是时间段[(m-z)T1,mT1)内PDCCH信道可用CCE资源数目总和;Nsubframe_PDCCH_T1是时间段[(m-z)T1,mT1)内可用于PDCCH传输的下行子帧总数;T1是统计本小区中用户设备需要承载PDCCH的子帧数量的周期长度。
21.如权利要求12~19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发射功率和聚合等级不变或提高所述发射功率值并降低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将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作为发射功率的最大值,并提高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
22.如权利要求12~19任一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具体用于:
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调度优先级高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并且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和聚合等级保持不变,或提高所述发射功率值并降低聚合等级,使调整后的发送参数保证用户设备的实际的接收信噪比不低于第三门限值;对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不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在每个子帧集合中不承载强干扰的PDCCH的子帧上不进行调度,或进行调度但调度优先级低于对应的所述发射功率值小于所述归一化功率门限值的用户设备。
CN201110180115.XA 2011-06-29 2011-06-29 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4048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0115.XA CN102404853B (zh) 2011-06-29 2011-06-29 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PCT/CN2012/073489 WO2013000311A1 (zh) 2011-06-29 2012-04-01 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0115.XA CN102404853B (zh) 2011-06-29 2011-06-29 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4853A true CN102404853A (zh) 2012-04-04
CN102404853B CN102404853B (zh) 2014-03-12

Family

ID=45886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0115.XA Active CN102404853B (zh) 2011-06-29 2011-06-29 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04853B (zh)
WO (1) WO2013000311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21470A (zh) * 2012-08-08 2012-12-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3582031A (zh) * 2012-07-20 2014-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4125645A (zh) * 2014-07-18 2014-10-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单元聚合等级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144031A (zh) * 2013-05-09 2014-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272615A (zh) * 2012-05-30 2015-01-07 英特尔公司 利用增强型pdcch的pucch资源分配
CN105359594A (zh) * 2013-07-12 2016-02-24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9327299A (zh) * 2013-01-18 2019-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公共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传输方法及装置
US20220141826A1 (en) * 2020-11-02 2022-05-0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a queue structure and message sequencing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62362A1 (ko) * 2011-10-26 2013-05-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셀간 간섭 조정 방법 및 장치
CN104254120B (zh) * 2013-06-28 2018-02-02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传输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9690A (zh) * 2006-03-31 2006-08-1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fdd/ofdm系统的下行干扰抑制方法
CN101494480A (zh) * 2008-01-22 2009-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
CN102065490A (zh) * 2011-01-17 2011-05-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站间下行发射功率的协调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19690A (zh) * 2006-03-31 2006-08-16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应用于fdd/ofdm系统的下行干扰抑制方法
CN101494480A (zh) * 2008-01-22 2009-07-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
CN102065490A (zh) * 2011-01-17 2011-05-1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基站间下行发射功率的协调方法和设备

Cited B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237855B2 (en) 2012-05-30 2019-03-19 Intel Corporation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enhanced PDCCH
CN104272615B (zh) * 2012-05-30 2017-09-15 英特尔公司 利用增强型pdcch的pucch资源分配
CN104272615A (zh) * 2012-05-30 2015-01-07 英特尔公司 利用增强型pdcch的pucch资源分配
US9743387B2 (en) 2012-05-30 2017-08-22 Intel Corporation PUCCH resource allocation with enhanced PDCCH
CN103582031B (zh) * 2012-07-20 2016-09-07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3582031A (zh) * 2012-07-20 2014-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设备
CN102821470A (zh) * 2012-08-08 2012-12-1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2821470B (zh) * 2012-08-08 2015-09-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9327299A (zh) * 2013-01-18 2019-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公共控制信道的检测方法、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683809B2 (en) 2013-01-18 2023-06-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etecting method, transmit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on control channel
WO2014180157A1 (zh) * 2013-05-09 2014-11-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144031A (zh) * 2013-05-09 2014-1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控制信令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5359594A (zh) * 2013-07-12 2016-02-24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359594B (zh) * 2013-07-12 2019-09-27 夏普株式会社 终端装置、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4125645B (zh) * 2014-07-18 2017-11-28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单元聚合等级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4125645A (zh) * 2014-07-18 2014-10-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道单元聚合等级确定方法及装置
US20220141826A1 (en) * 2020-11-02 2022-05-05 Motorola Solutions,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a queue structure and message sequencing
US11647533B2 (en) * 2020-11-02 2023-05-09 Motorola Solutions, Inc.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ally adjusting a queue structure and message sequenc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4853B (zh) 2014-03-12
WO2013000311A1 (zh) 2013-0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04853B (zh) 一种发送pdcch的方法和设备
EP3566382B1 (en)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multi-carrier data transmission
CN101715237B (zh) 基于竞争的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143593B (zh) Pdcch的联合自适应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US20220070879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llocating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20180089410A (ko) 대화전 청취 파라미터 처리 방법, 및 경쟁 윈도우 조정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CN102271337B (zh) 小区间干扰协调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2340859B (zh) 上行干扰协调方法和设备
CN102045857B (zh)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资源的调度分配方法及基站
CN103636270B (zh) 一种调度下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Liao et al. Licensed and unlicensed spectrum management for cognitive M2M: A context-aware learning approach
CN101925185B (zh) 中继蜂窝网络的干扰抑制方法、基站和网络系统
CN101401475A (zh) 预定传输模式序列和反馈减小技术
CN103916867A (zh) 一种确定控制信道容量的方法和装置
CN112073974B (zh) 协作终端通信的非授权频谱边缘接入与抗干扰方法及装置
CN10996330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资源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05228234A (zh) 干扰控制方法和设备、基站
CN107567105B (zh) 一种pucch资源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4770036A (zh) 用于实现无线系统中最佳效率-Jain公平性的系统和方法
CN106561066B (zh) 无线通信中的一种降低网络延迟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72946B (zh) 一种同向子帧间的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3249134A (zh) 小区间上行干扰的协调方法及系统
GB2446933A (en) A cellular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data by which MBMS data is transmitted to maximise an area in which it is receivable
US10075255B2 (e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PDCCH) inter-cell-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CN103369690A (zh) 一种无线资源的分配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02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