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04806B -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04806B
CN102404806B CN201110441033.6A CN201110441033A CN102404806B CN 102404806 B CN102404806 B CN 102404806B CN 201110441033 A CN201110441033 A CN 201110441033A CN 102404806 B CN102404806 B CN 1024048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ding mode
sinr
module
time
m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410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04806A (zh
Inventor
张红梅
张全君
吴阿沛
陈俊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44103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4048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24048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8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048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048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其基于相关性和信干噪比联合的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切换方式,只需在信道条件改变之处进行容量比对来确定发送模式,而在信道条件未发生改变时,则可通过相关性和信干噪比与相关性和信干噪比门限值的比较确定发送模式,从而有效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同时提出切实有效的门限确定机制,并能够根据不同的信道条件随时调整发送模式,以适应当前信道的状态,自适应地选择最优的MIMO发送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容量的同时,也保证了其可靠性,MIMO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

Description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中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长期演进(3GPPLTE)中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具体涉及基于相关性和信干噪比联合的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是LTE的关键技术,它是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的技术方案,能够为系统提供空间复用增益和发送分集增益。目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所使用的传输方案有:空间复用(SM)技术、发送分集(TD)技术、空时分集(D-STTD)技术或波束成形(BF)技术。然而,目前所存在的这些传输方案各具特点:1、空间复用技术可以提高信道容量,但是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2、发送分集技术虽提高了信道的可靠性,但以减少容量为代价;3、分集和复用技术之间存在着折中,空时分集技术是将四个天线平均分为两个天线组,天线组内的两个天线采用发送分集的方式发送,天线组之间采用空间复用的方式进行发送;4、波束成形技术借由多根天线产生一个具有指向性的波束,将能量集中在欲传输的方向,增加信号品质,并减少与其他用户间的干扰,但也是以牺牲系统的吞吐量为代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其可以使无线通信系统对于不同的信道条件,自适应地选择最优的多输入多输出发射方案,使MIMO系统获得最佳性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收发双方约定空间复用、波束成形及空时分集3种发送模式的编号及初始的发送模式;
(2)接收机对当前信道进行估计得到当前信道信息,并根据当前信道信息计算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
(3)接收机根据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计算当前信道条件下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
(4)接收机将上述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进行对比,并选取容量最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信道条件下的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反馈给发射机,
(5)发射机根据接收机反馈回的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将发射机的发送模式变为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
(6)之后,接收机通过容量的对比或外场测试得到当前信道条件下的相关性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th
(7)接收机每隔相干时间Tc便将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分别与相关性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th进行比较,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则需比较波束成形发送模式和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下的容量来决定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或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或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间复用发送模式,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或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空间复用发送模式、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之一,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8)发射机根据接收机反馈回的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将发射机下一相干时间的发送模式变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上述方案中,在步骤(6)之前,还包括每隔相干时间Tc判断该时刻与前一时刻的信道条件是否发生改变的步骤;若判断信道条件发生改变时,返回至步骤(3);若判断信道条件未发生改变时,则直接进行步骤(7)。
上述方案中,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的确定方法如下:
接收机将当前信道条件下的相干时间Tc设为门限确定周期,即每隔相干时间Tc确定一次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
在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的确定过程中,当信道条件发生改变时,需重新确定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否则,不重新确定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
本发明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装置,包括发射机、由多个发射天线构成的发射天线组、接收机、以及由多个接收天线构成的接收天线组。其中,
所述发射机主要由调制与编码模块、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和发送模块构成;其中发送模块内设有空间复用发送模式单元、波束成形发送模式单元及空时分集发送模式单元;调制与编码模块经由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与发送模块相连,发送模块连接发射天线组。
所述接收机主要由接收端模式切换模块、接收模块、解调与解码模块、信道估计模块、容量计算模块、容量比对模块、门限确定模块、门限比对模块和反馈模块构成;其中接收天线组与模式切换模块和信道估计模块连接;模式切换模块的输出端经由接收模块与解调与解码模块相连;信道估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容量计算模块和接收模块;容量计算模块的输出端分为2路,其中一路经由容量比对模块与反馈模块相连,另一路则依次经过门限确定模块和门限比对模块与反馈模块相连;反馈模块的输出端分为2路,一路直接与接收端模式切换模块相连,另一路经由反馈链路连接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
作为改进,本发明还进一步包括有一信道条件判断模块,该信道条件判断模块的输入端与信道估计模块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容量计算模块和门限比对模块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基于相关性和信干噪比联合的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案,只需在信道条件改变之处进行容量比对来确定发送模式,而在信道条件未发生改变时,则可通过相关性和信干噪比与相关性和信干噪比门限值的比较确定发送模式,从而有效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同时提出切实有效的门限确定机制,能够根据不同的信道条件随时调整发送模式,以适应当前信道的状态,自适应地选择最优的MIMO发送模式,提高了系统的容量的同时,也保证了其可靠性,MIMO系统的性能达到最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发送模式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2为门限比对过程中发送模式切换示意图;
图3为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发送模式切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收发双方约定空间复用、波束成形及空时分集3种发送模式的编号及初始的发送模式。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收发双方约定的发送模式包括空间复用(SM)发送模式、空时分集(D-STTD)发送模式和波束成形(BF)发送模式,其中SM为1,BF为2,D-STTD为3,并由上述编号设置MIMO模式指示(MMI)的值,将MMI通过上行物理信道反馈到发射机。发射机根据接收机反馈来的MMI,选择相应的发送模式。另外,不失一般性,假设收发双方约定的初始发送模式为SM,即MMI=1。
(2)接收机对当前信道进行估计得到当前信道信息,并根据当前信道信息计算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根据信道估计模块得到信道矩阵的无偏估计值H。其中,
①相关性ρ的计算:
将估计的信道矩阵进行克罗内克分解,得
H = R 1 2 ZS 1 2
其中,为零均值、单位协方差的随机独立分布高斯矩阵,为接收相关矩阵,为发送相关矩阵。
则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指数相关模型分别为
R i , j = &rho; rX | i - j | , S i , j = &rho; tX | i - j |
其中,ρrX和ρtX分别为邻近天线之间的接收和发送空间相关系数。
②信干噪比SINR的计算:
a.若系统当前处于SM发送模式,则在计算空间复用发送模式的信干
SINR SM , i = h &cap; i H ( h &cap; j h &cap; j H + &sigma; n 2 I ) - 1 h &cap; i
为接收端噪声的功率谱密度
所以,推广到Nt个发送天线的SM方案的SINR为
SINR SM = 2 &Sigma; i = 1 N t log 2 ( 1 + SINR SM , i ) N t - 1
b.若系统当前处于D-STTD发送模式,为了减少两个天线组之间的干扰,在接收端可以使用优化组合(Optimum Combining,OC)的技术。第k个数据流的OC检测向量为
w k = ( B k + 1 &rho; I 2 N r ) - 1 h k
其中,ρ=Es/N0为单数据流的信噪比,为单位矩阵,Bk为干扰协方差矩阵,并且有如下表示
B k = h 3 + h 3 H + h 4 h 4 H , k = 1,2 h 1 h 1 H + h 2 h 2 H , k = 3,4
第k个数据流的SINR的计算公式为
SINR D - STTD , k = | w k H h k | 2 w k H ( B k + 1 &rho; I 2 N r ) w k
SINR D - STTD , k = h k H ( B k + 1 &rho; I 2 N r ) - 1 h k
c.对于使用最大比组合接收机的BF发送模式,可以提供全分集增益。考虑Nt个发送天线Nr个接收天线,具有加性高斯白噪声和L个共信道干扰的无线传输系统,假设干扰信道为平坦衰落瑞利信道。则接收端的接收向量为
r = P 0 H 0 w T x 0 + H I P I 1 2 x I + n
x0为要发送的有用信号,xI为干扰信号向量,并且有xI=[x1,x2,…,xL]T。P0为接收端所需信号的平均功率,PI为接收端干扰信号功率,且有PI=diag{P1,P2,…PL}。H0为所需信号经过的Nr×Nt的信道矩阵,HI为L个干扰的Nr×L的信道矩阵,n为加性高斯白噪声。wT为发送端的波束成形向量。
在接收端使用最大比组合,令组合权向量为wR。为了最大化信号组合,发送端使用最大比发送(Maximum ratio transmission,MRT),则有
wT=umax
wR=H0umax
umax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单位标准特征向量。
所以,接收端的组合信号为
z = w R H = P 0 u max H H 0 H H 0 u max x 0 + u max H H 0 H H I P I 1 2 x I + u max H H 0 H n
则MIMO-MRC系统的SINR为
SINR BF = P 0 | | u max H H 0 H H 0 u max | | 2 u max H H 0 H H I P I H I H H 0 u max + &sigma; n 2 | | u max H H 0 H | | 2
因为umax最大特征值对应的单位标准特征向量,所以 | | u max H H 0 H H 0 u max | | 2 = &lambda; max 2 , | | u max H H 0 H | | 2 = &lambda; max , 所以
SINR BF = &Omega; 0 &lambda; max &Sigma; i = 1 L &Omega; i | | u max H H 0 H H I , i | | 2 &lambda; max
其中为接收到的平均SNR,为接收到的平均干扰噪声比(INR),HI,i为矩阵HI的第i列。
(3)接收机根据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计算当前信道条件下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
①对于SM的发送模式,系统的容量为
C SM = &epsiv; { &Sigma; k = 1 N t log 2 ( 1 + &gamma; k ) }
其中γk为第k个数据流的信干噪比,使用迫零(zero-forcing)接收机时,其概率密度函数f(γk)是关于信道相关性的函数。
②对于使用最大比组合接收机的BF发送模式,其遍历容量为
C BF = - 1 1 n 2 &Sigma; i - 1 N r ( &Pi; j = 1 , j &NotEqual; i N r ( &lambda; r , i &lambda; r , i - &lambda; r , j ) exp ( 1 &gamma; 0 &lambda; s , max &lambda; r , i ) Ei ( - 1 &gamma; 0 &lambda; s , max &lambda; r , i ) )
其中,γ0为信干噪比,λs,max为发送相关矩阵S的最大特征值,λr,i和λr,j分别为接收相关矩阵R的第i个和第j个特征值。
③使用线性接收机的D-STTD发送模式的容量公式可以表达为
C D - STTD = &epsiv; &gamma; k [ 1 2 &Sigma; k = 1 N t log 2 ( 1 + &gamma; k ) ]
其中γk为第k个数据流的信干噪比。在D-STTD的发送模式中,存在γ1=γ2,γ3=γ4,并且γk(k=1,…,4)是统一分布的。所以可对上式进行简化
C D - STTD = 2 &epsiv; &gamma; [ log 2 ( 1 + &gamma; ) ]
典型发送模式容量的比较:在同一信道条件下,计算三种典型发送模式的容量。当CSM≥CBF并且CSM≥CD-STTD时,选择SM发送模式;当CBF≥CSM并且CBF≥CD-STTD时,选择BF发送模式;当CD-STTD≥CSM并且CD-STTD≥CBF时,选择D-STTD发送模式。
(4)接收机将上述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进行对比,并选取容量最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信道条件下的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反馈给发射机。
(5)发射机根据接收机反馈回的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将发射机的发送模式变为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
(6)之后,接收机通过容量的对比或外场测试得到当前信道条件下的相关性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th
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的确定方法如下:
接收机将当前信道条件下的相干时间Tc设为门限确定周期,即每隔相干时间Tc确定一次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
在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的确定过程中,当信道条件发生改变时,需重新确定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否则,不重新确定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
(7)接收机每隔相干时间Tc便将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分别与相关性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th进行比较,如图2所示,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则需比较波束成形发送模式和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下的容量来决定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或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或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间复用发送模式,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或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空间复用发送模式、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之一,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8)发射机根据接收机反馈回的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将发射机下一相干时间的发送模式变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为了减少计算的复杂度,本发明在信道条件不变时可不必重复计算各发送模式的容量,而可以根据当前相关性和信干噪比的值与相关性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应当采用的发送模式。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即可以通过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进行对比得到,也可以通过外场测试出来。因此,在步骤(6)之前,还包括每隔相干时间Tc判断该时刻与前一时刻的信道条件是否发生改变的步骤;若判断信道条件发生改变时,返回至步骤(3);若判断信道条件未发生改变时,则直接进行步骤(7)。
参见图3,根据上述方法所设计的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装置,包括发射机、由多个发射天线构成的发射天线组、接收机、以及由多个接收天线构成的接收天线组。
所述发射机主要由调制与编码模块、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和发送模块构成;其中发送模块内设有空间复用发送模式单元、波束成形发送模式单元及空时分集发送模式单元;调制与编码模块经由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与发送模块相连,发送模块连接发射天线组。
所述接收机主要由接收端模式切换模块、接收模块、解调与解码模块、信道估计模块、容量计算模块、容量比对模块、门限确定模块、门限比对模块和反馈模块构成;其中接收天线组与模式切换模块和信道估计模块连接;模式切换模块的输出端经由接收模块与解调与解码模块相连;信道估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容量计算模块和接收模块;容量计算模块的输出端分为2路,其中一路经由容量比对模块与反馈模块相连,另一路则依次经过门限确定模块和门限比对模块与反馈模块相连;反馈模块的输出端分为2路,一路直接与接收端模式切换模块相连,另一路经由反馈链路连接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
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和接收端模式切换模块分别对发送模块的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块的接收模式进行切换。
信道估计模块,用于对当前信道进行估计,并根据当前信道信息计算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
容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计算当前信道条件下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
容量比对模块,用于将容量计算模块计算出的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进行对比,并选取容量最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信道条件下的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送至反馈模块中;
门限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容量的对比或外场测试得到当前信道条件下的相关性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th
门限比对模块,用于在每隔相干时间Tc便将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分别与相关性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th进行比较,并将选取的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送至反馈模块中;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则需比较波束成形发送模式和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下的容量来决定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或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或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间复用发送模式,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或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空间复用发送模式、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之一,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反馈模块,用于将接收机选定的最优发送模式通过反馈链路反馈至发射机,并送到接收端模式切换模块。
为了减少计算的复杂度,本发明在信道条件不变时可不必重复计算各发送模式的容量,而可以根据当前相关性和信干噪比的值与相关性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进行比较判断应当采用的发送模式。即本发明还包括有一信道条件判断模块,该信道条件判断模块的输入端与信道估计模块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容量计算模块和门限比对模块相连。该信道条件判断模块在判断信道条件发生改变时,将信道估计模块的输出端接至容量计算模块;而在判断信道条件未发生改变时,则信道估计模块的输出端接至门限确定模块。

Claims (5)

1.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步骤:
(1)收发双方约定空间复用、波束成形及空时分集3种发送模式的编号及初始的发送模式;
(2)接收机对当前信道进行估计得到当前信道信息,并根据当前信道信息计算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
(3)接收机根据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计算当前信道条件下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
(4)接收机将上述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进行对比,并选取容量最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信道条件下的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反馈给发射机,
(5)发射机根据接收机反馈回的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将发射机的发送模式变为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
(6)之后,接收机通过容量的对比或外场测试得到当前信道条件下的相关性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th
(7)接收机每隔相干时间Tc便将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分别与相关性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th进行比较;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则需比较波束成形发送模式和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下的容量来决定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或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或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间复用发送模式,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或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空间复用发送模式、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之一,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8)发射机根据接收机反馈回的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将发射机下一相干时间的发送模式变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是:在步骤(6)之前,还包括每隔相干时间Tc判断该时刻与前一时刻的信道条件是否发生改变的步骤;若判断信道条件发生改变时,返回至步骤(3);若判断信道条件未发生改变时,则直接进行步骤(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是,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的确定方法如下:
接收机将当前信道条件下的相干时间Tc设为门限确定周期,即每隔相干时间Tc确定一次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
在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的确定过程中,当信道条件发生改变时,需重新确定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否则,不重新确定相关性的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的门限值SINRth
4.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装置,包括发射机、由多个发射天线构成的发射天线组、接收机、以及由多个接收天线构成的接收天线组,其特征是,
所述发射机主要由调制与编码模块、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和发送模块构成;其中发送模块内设有空间复用发送模式单元、波束成形发送模式单元及空时分集发送模式单元;调制与编码模块经由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与发送模块相连,发送模块连接发射天线组;
所述接收机主要由接收端模式切换模块、接收模块、解调与解码模块、信道估计模块、容量计算模块、容量比对模块、门限确定模块、门限比对模块和反馈模块构成;其中接收天线组与模式切换模块和信道估计模块连接;模式切换模块的输出端经由接收模块与解调与解码模块相连;信道估计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容量计算模块和接收模块;容量计算模块的输出端分为2路,其中一路经由容量比对模块与反馈模块相连,另一路则依次经过门限确定模块和门限比对模块与反馈模块相连;反馈模块的输出端分为2路,一路直接与接收端模式切换模块相连,另一路经由反馈链路连接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
上述发送端模式切换模块和接收端模式切换模块分别对发送模块的发送模式和接收模块的接收模式进行切换;
上述信道估计模块,用于对当前信道进行估计,并根据当前信道信息计算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
上述容量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计算当前信道条件下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
上述容量比对模块,用于将容量计算模块计算出的3种发送模式的容量进行对比,并选取容量最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信道条件下的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送至反馈模块中;
上述门限确定模块,用于通过容量的对比或外场测试得到当前信道条件下的相关性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th
上述门限比对模块,用于在每隔相干时间Tc便将当前信道的相关性ρ和信干噪比SINR分别与相关性门限值ρth和信干噪比门限值SINRth进行比较,并将选取的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送至反馈模块中;即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则需比较波束成形发送模式和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下的容量来决定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或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或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间复用发送模式,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或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当ρ=ρth且SINR=SINRth时,选择空时分集发送模式、空间复用发送模式、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之一,或者选择波束成形发送模式与空间复用发送模式中容量较大的发送模式,作为该相干时间内的最优发送模式;
上述反馈模块,用于将上述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通过反馈链路反馈至发射机,从而发射机将发送模式变为初始的最优发送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有一信道条件判断模块,该信道条件判断模块的输入端与信道估计模块相连,其输出端分别与容量计算模块和门限比对模块相连;该信道条件判断模块在判断信道条件发生改变时,将信道估计模块的输出端接至容量计算模块;而在判断信道条件未发生改变时,则信道估计模块的输出端接至门限确定模块。
CN201110441033.6A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48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1033.6A CN102404806B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441033.6A CN102404806B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4806A CN102404806A (zh) 2012-04-04
CN102404806B true CN102404806B (zh) 2014-12-24

Family

ID=45886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41033.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04806B (zh) 2011-12-26 2011-12-26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4048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41982B2 (en) * 2013-04-10 2018-04-10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esting the beamforming performance of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997A (zh) * 2005-05-11 2006-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相关性判别方法及多天线系统工作模式调整方法
CN101729119A (zh) * 2008-10-15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输入多输出模式自适应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95697A (zh) * 2010-03-19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系统及其数据发送方法
CN202435416U (zh) * 2011-12-26 2012-09-1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62997A (zh) * 2005-05-11 2006-11-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空间相关性判别方法及多天线系统工作模式调整方法
CN101729119A (zh) * 2008-10-15 2010-06-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多输入多输出模式自适应切换的方法和系统
CN102195697A (zh) * 2010-03-19 2011-09-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系统及其数据发送方法
CN202435416U (zh) * 2011-12-26 2012-09-12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04806A (zh)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oyka Channel capacity of MIMO architecture using the exponential correlation matrix
CN101388702B (zh) 基于码本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自适应预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0499395C (zh) 在无线通信中用于多天线的空时发射分集(sttd)
CN101617522B (zh) 在多输入多输出网络中创建波束赋形信道的方法和系统
CN1909402B (zh) 在空间相关mimo系统中使用的自适应传输方法和设备
EP2248276B1 (en) Precoding for multiple antennas
CN101682475A (zh) 用于控制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CN101626265A (zh)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实现下行波束赋形的方法
CN102932043A (zh) 下行多用户mimo 信号发射方法以及装置
CN102598731B (zh) 获取下行信道状态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1359952A (zh) 时分双工模式下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通信方法及设备
CN101997649B (zh) 一种基于正交分集的mu-mimo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242381A (zh)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线性预编码方法
CN101582710A (zh) 一种天线模式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1626262B (zh) 预编码矩阵选择方法及装置
Yang et al. Outage performance of MIMO MRC systems with unequal-power co-channel interference
CN102447500B (zh) 一种天线控制装置、便携式电子设备及天线控制方法
CN103905161A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2223168B (zh) 基于阵列天线和mimo联合传输波束成形方法
CN102195697B (zh) 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系统及其数据发送方法
CN202435416U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装置
CN101645757B (zh) 一种预编码矩阵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2404806B (zh)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自适应模式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5049099A (zh) Lte多天线系统的多天线自适应调度方法
KR20230138538A (ko) 정보 리포팅 방법, 장치, 제1 장치 및 제2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24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