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4767B -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4767B
CN102394767B CN201110301676.0A CN201110301676A CN102394767B CN 102394767 B CN102394767 B CN 102394767B CN 201110301676 A CN201110301676 A CN 201110301676A CN 102394767 B CN102394767 B CN 1023947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data
core bus
bus data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0167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4767A (zh
Inventor
喻世德
李众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301676.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47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4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4767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74718 priority patent/WO201215578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47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47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6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storage area networks
    • H04L49/357Fibre channel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在上述方法中,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其中,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均包括编码后产生的冗余数据,编码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大于编码前该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获取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中各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并对所述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达到了OTN交叉调度系统中的数据准确、完整的传输,能够真正实现单板和总线级的无损切换,保证业务稳定性和易维护性,实现简单且灵活,提高通信设备服务质量的效果。

Description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光传送网(Optical TransportNetwork,简称为OTN)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光传送网(OTN)是以波分复用技术为基础、在光层组织网络的传送网,为下一代骨干传送网。OTN将解决传统WDM网络业务调度能力、组网能力弱、保护能力弱等问题,能够承载各种客户业务,完成业务的透明传输和交叉调度。为了更有效地使用IP网络资源,提高中继电路的利用率或提高网络运行质量,可以在长途骨干网中利用大容量OTN交叉设备,以实现各种颗粒业务的快速开通,提高业务响应速度。加载了ASON智能控制平面后,还可以提供基于ASON的多种保护恢复方式,提高骨干传送网的可靠性。同时,引入OTN交叉设备可以优化现有IP网络的组网结构,大幅度节省路由器组建IP承载网络的成本。在OTN领域,业务的交叉调度应用最为关键,因此,对业务交叉稳定性的要求十分严格。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OTN交叉调度系统的基本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业务处理单元和交叉调度网络,其中,业务处理单元实现客户业务的接入和传输,完成业务的维护管理,并能实现线路业务的电中继和发送处理;交叉调度网络由多块交叉单板或芯片组成,负责不同颗粒度业务的交叉调度处理,是OTN交叉设备的核心。业务处理单元和交叉调度网络之间通过背板高速信号连接。该系统的处理过程如下:
第一步,客户业务进入业务处理单元A,完成光电转换和开销处理等操作;
第二步,完成开销处理后的客户业务在背板总线封装成统一格式、固定速率的数据结构;
第三步,封装完成后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编码处理;
第四步,编码后的数据通过背板高速总线,进入交叉调度网络中;
第五步,经交叉调度处理后的数据,通过背板高速总线进入业务处理单元B中,完成解码处理;
第六步,对解码完成后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解封装处理,得到完整的客户业务;
第七步,客户业务完成开销处理,进行电光转换后实现业务线路传输。
相关技术中,单板的保护倒换分为主动切换和被动切换两种,前者为用户按照需要主动执行单板的切换操作,不应有业务的中断,称为无损切换;后者为设备异常时自动发生的单板切换,业务只会有短暂的中断。无损切换技术就是解决设备异常时单板的切换操作。
在上述OTN交叉调度系统进行业务处理的过程中,处理的信息量庞大,交叉调度复杂,为了确保OTN交叉调度系统在发生异常时能够进行无损切换,需要数据准确、完整的传输。然而,相关技术中为保证无损切换,还缺乏数据准确、完整传输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为保证无损切换,还缺乏数据准确、完整传输的技术方案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其中,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均包括编码后产生的冗余数据,编码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大于编码前该组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获取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各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并对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
在上述方法中,在对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之后,还包括:对执行解码操作后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封装操作,获取待交叉的业务数据。
在上述方法中,在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之前,还包括:将待交叉的业务数据封装成预定帧格式的业务数据;对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组;对分组后的各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将编码后的各组业务数据按组输出到交叉调度网络。
在上述方法中,预定帧格式的业务数据包括:有效净荷部分和开销部分;在对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时,还包括:在开销部分执行数据流的切换操作。
在上述方法中,状态信息包括:是否存在帧丢失,是否存在帧对齐错误,是否存在误码以及上游配置状态信息。
在上述方法中,获取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各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包括: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数据帧头检测处理,确定是否存在帧丢失;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各通道对齐处理,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帧对齐错误;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误码检测处理,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误码;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开销部分中提取上游配置状态信息。
在上述方法中,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包括: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执行可靠性判断,确定需要输出的状态信息;对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将输出的状态信息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将排序的结果输出;根据排序的结果确定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
在上述方法中,在根据排序结果确定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之后,还包括:根据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获取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对应的总线的当前使用状态信息;根据当前使用状态信息确定总线主备等级信息;对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根据总线主备等级信息与输出的状态信息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的结果输出。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第一业务处理单元包括: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其中,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均包括编码后产生的冗余数据,编码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大于编码前该组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各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解码模块,用于对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
在上述系统中,第一业务处理单元还包括:解封装模块,用于对执行解码操作后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封装操作,获取待交叉的背板总线数据。
上述系统还包括:第二业务处理单元;第二业务处理单元包括:封装模块,用于将待交叉的业务数据封装成预定帧格式的业务数据;组合模块,用于对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组;编码模块,用于对分组后的各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产生一路或多路冗余数据;输出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各组业务数据按组输出到交叉调度网络。
在上述系统中,第一获取模块包括:数据定帧处理模块,用于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数据帧头检测处理,确定是否存在帧丢失;多路数据对齐模块,用于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各通道对齐处理,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帧对齐错误;误码检测模块,用于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误码检测处理,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误码;开销提取模块,用于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开销部分中提取上游配置状态信息。
在上述系统中,确定模块包括:总线状态过滤模块,用于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执行可靠性判断,确定需要输出的状态信息;权值求和与比较模块,用于对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将输出的状态信息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将排序的结果输出;解码条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排序的结果确定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
在上述系统中,确定模块还包括:主备等级更新模块;主备等级更新模块包括:状态信息获取模块和主备等级确定模块;其中,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获取各背板总线数据对应的总线的当前使用状态信息;主备等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当前使用状态信息确定总线主备等级信息;权值求和与比较模块,还用于对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根据总线主备等级信息与输出的状态信息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的结果输出。
通过本发明,在OTN交叉调度系统中以背板总线为基本保护单位,按总线数据组进行冗余备份编码,根据业务数据的状态信息确定各组所述业务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业务数据,并对所述确定的业务数据执行解码操作,进而达到了OTN交叉调度系统中的数据准确、完整的传输,能够真正实现单板和总线级的无损切换,保证业务稳定性和易维护性,实现简单且灵活,提高通信设备服务质量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OTN交叉调度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OTN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OTN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总线切换执行位置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OTN的数据处理系统中第一业务处理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OTN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例的基于OTN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交叉调度网络的结构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总线状态检测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7所示的无损切换决策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OTN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处理:
步骤S202: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其中,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均包括编码后产生的冗余数据,编码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大于编码前该组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
其中,由于编码后产生了冗余数据,并且将冗余数据按照预定算法分布在每路数据中。因此对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编码后的数据路数大于编码前该组数据的路数。
步骤S204:获取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各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
步骤S206: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并对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
相关技术中,为确保OTN交叉调度系统在发生异常时进行无损切换,需要数据准确、完整的传输。然而,相关技术中为保证无损切换,还缺乏数据准确、完整传输的技术方案。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通过对OTN交叉调度系统中业务处理单元与交叉调度网络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处理,解决了相关技术中OTN交叉调度系统在发生异常进行无损切换时,还缺乏实现数据准确、完整的传输的技术方案的问题,进而可以真正实现单板和总线级的无损切换,保证业务稳定性和易维护性,实现简单且灵活,提高了通信设备的服务质量。
优选地,在执行步骤S206对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对执行解码操作后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封装操作,获取待交叉的背板总线数据。
优选地,在执行步骤S202中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之前,从另一业务处理单元到交叉调度网络方向的数据处理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将待交叉的业务数据封装成预定帧格式的业务数据。
(2)对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组。
(3)对分组后的各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
(4)将编码后的各组所述业务数据按组输出到所述交叉调度网络。
以下结合图3进一步描述上述优选实施方式。
图3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OTN的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基于OTN的数据处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2:将待交叉的业务数据封装成预定帧格式的业务数据。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将业务封装成预定帧格式的背板总线数据,拥有固定的帧格式和速率,它分布在多路背板数据总线上,经背板总线进入不同的交叉子单元中,方便后续备份处理和交叉调度处理。
步骤S304:对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组。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封装后数据进行通道组合,背板总线数据按通道分组,准备进行保护编码;背板总线有许多路数据,需要按组进行冗余备份编码算法处理。
步骤S306:对分组后的各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产生所述一路或多路冗余数据。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每组数据单元进行保护编码算法,即利用这些原始数据按照编码算法产生一定数量的冗余数据,这些冗余数据组成新的数据总线。由于冗余数据的产生,下背板数据量增大,因此总线路数会增大,总线具体路数由算法决定。具体编码算法可以采用现有的编码算法,只要能够根据编码后产生的冗余数据解码获取到原始数据的编码算法,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步骤S308:编码后数据按组输出,完成编码算法后,背板数据按照划分的保护总线组输出。
步骤S310:交叉调度网络进行业务数据的交叉调度处理。所有进入交叉处理单元的数据都要进行调度处理,包括算法产生的冗余数据。
步骤S312: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其中,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均包括编码后产生的冗余数据,编码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大于编码前该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每个子交叉单元都数据总线与业务处理单元连接,交叉调度完成后,数据按照编码时保护组经过背板总线进入业务处理单板。
步骤S314: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执行可靠性判断,确定需要输出的状态信息。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背板数据总线的状态检测结果是后续解码操作的执行条件,无损切换处理模块会根据这些状态信息进行总线切换操作。
步骤S316:对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将输出的状态信息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根据排序的结果确定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
步骤S318: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并对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
步骤S320:解码后背板总线数据进行解封装处理。
优选地,如图4所示,上述预定帧格式的背板总线数据可以包括有效净荷部分和开销部分;在对所述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时,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在开销部分执行数据流的切换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冗余备份解码算法的位置为实现业务无损切换的关键步骤之一。在总线数据填充开销部分进行数据流的切换操作,这样就对整体业务没有影响,真正实现冗余备份的无损切换。
优选地,在步骤S204中的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存在帧丢失(Loss offrame,简称为LOF);是否存在帧对齐错误(Out of alignment,简称为OOA);是否存在误码(Bit Interleaved Parity,简称为BIP8)以及上游配置状态信息。
在优选实施过程中,在执行步骤S204获取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各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时,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1)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数据帧头检测处理,确定是否存在帧丢失;
(2)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各通道对齐处理,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帧对齐错误;
(3)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误码检测处理,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误码;
(4)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开销部分中提取上游配置状态信息。
优选地,步骤S206中,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可以进一步包括以下处理:
(1)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执行可靠性判断,确定需要输出的状态信息;
(2)对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将输出的状态信息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将排序的结果输出;
(3)根据排序的结果确定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
优选地,在根据排序结果确定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处理:
(1)根据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获取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对应的总线的当前使用状态信息;
(2)根据当前使用状态信息确定总线主备等级信息;
(3)对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根据总线主备等级信息与输出的状态信息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的结果输出。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OTN的数据处理系统中第一业务处理单元的结构框图。如图5所示,基于OTN的数据处理系统包括:第一业务处理单元10;第一业务处理单元10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模块100,用于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其中,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均包括编码后产生的冗余数据,编码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大于编码前该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获取模块102,用于获取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各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确定模块104,用于根据状态信息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解码模块108,用于对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
采用图5所示的基于OTN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OTN交叉调度系统中数据的准确、完整传输,确保在发生异常时能够进行无损切换,保证了业务稳定性和易维护性,实现简单且灵活。
优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业务处理单元10还可以包括:解封装模块110,用于对执行解码操作后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封装操作,获取待交叉的背板总线数据。
优选地,如图6所示,该系统还可以包括:交叉调度网络20和第二业务处理单元30。第二业务处理单元30可以进一步包括:封装模块300,用于将待交叉的业务数据封装成预定帧格式的业务数据;组合模块302,用于对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分组;编码模块304,用于对分组后的各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输出模块306,用于将编码后的各组业务数据按组输出到交叉调度网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OTN的数据处理系统中包括但不限于两个业务处理单元,并且各个业务处理单元的内部结构可以完全相同,即,如图6中所示的第一业务处理单元中的各个模块同样存在于第二业务处理单元中,而第二业务处理单元中的各个模块也同样存在于第一业务处理单元中。
图7是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基于OTN的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下面结合图7对上述OTN的数据处理系统的处理流程做进一步的描述。
在业务处理单元到交叉调度网络的数据传输方向上,可以在业务处理单元中设置如下模块:背板总线封装模块(相当于图6中的封装模块)将待交叉的封装成固定帧格式的背板总线数据,以便后续备份处理和交叉调度处理;总线组合模块(相当于图6中的组合模块)将封装后的数据进行通道组合,将数据总线按组排列;总线保护编码模块(相当于图6中的编码模块)对背板总线数据进行编码处理;数据输出模块(相当于图6中的输出模块)将编码后的数据按组输出到交叉调度网络。
在交叉调度网络到业务处理单元的数据传输方向上,可以在业务处理单元中设置如下模块:总线状态检测模块(相当于图5和图6中的接收模块和获取模块)对从交叉调度网络获取得到的所有背板中线数据的性能状态进行检测,输出每个通道的状态信息;无损切换决策模块(相当于图5和图6中的确定模块)根据每个总线的状态信息,决定总线性能优劣,最终给出无损切换动作的决策信息;总线保护解码子模块(相当于图5和图6中的解码模块)根据该决策信息选择指定的总线数据进行保护解码处理,得到原始数据信息;背板总线解封装模块对解码后的背板总线数据完成解封装。
交叉调度网络的内部结构,如图8所示,由多个交叉子单元组成,每个交叉子单元与一组背板总线相连接。正常工作情况下,业务处理单元会自动选择交叉网络中的部分子单元,或者选择交叉子单元中的部分总线。这样,所有交叉子单元的背板总线在同一时刻不会被全部利用,这就是总线的冗余备份。背板总线的冗余备份处理是在业务处理单元上完成,业务处理单元和交叉调度网络都能完成两个方向业务的处理和背板数据的冗余备份:发送给交叉调度网络方向,进行数据总线的备份编码处理后,将总线数据按组分配到每个子交叉单元上;接收方向,首先进行无损切换算法处理,选择性能最优的背板总线,然后完成冗余备份的解码处理。
下面结合一个实例对图7中的处理过程做进一步的描述。
例如:业务处理单元A需要将一项客户业务经由交叉调度网络发送给业务处理单元B,处理过程如下:首先,业务处理单元A中的背板总线封装模块对待交叉的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后输出到总线组合模块;总线组合模块将封装后的业务数据分成四组(当然也可以为2组、6组、8组...),每组待交叉业务数据又分成四路,每路对应一条背板总线,输出至总线保护编码模块;总线保护编码模块对各路待交叉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每组产生冗余的业务数据后,输出至数据输出模块(例如,每组包括六路,冗余数据按照预定算法分布在每路数据中);数据输出模块将编码后待交叉的业务数据按组输出(例如:将编码后的每组业务数据中的第一路业务数据作为一组输出)到交叉调度网络。然后,业务处理单元B的总线状态检测模块对各组总线的性能状态进行检测,输出各组背板总线数据中每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无损切换决策模块根据每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决定总线性能优劣,选出性能较好的四条总线进行背板总线数据的传输;总线保护解码子模块根据选出的总线对传输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保护解码处理,得到原始数据信息;背板总线解封装模块对解码后的背板总线数据完成解封装。由此,客户业务由业务处理单元A发送传输至业务处理单元B。
优选地,如图9所示,图7中的总线状态检测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数据定帧处理模块900,用于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数据帧头检测处理,确定是否存在帧丢失;多路数据对齐模块902,用于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各通道对齐处理,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帧对齐错误;误码检测模块904,用于对各组背板总线数据进行误码检测处理,确定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误码;开销提取模块906,用于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的开销部分中提取上游配置状态信息。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图7中的无损切换决策模块可以进一步包括:总线状态过滤模块1002,用于对各总线状态信息进行确认,保证输出平滑稳定的状态信息,以防止错误的切换操作。该模块在固定时间内对收到的状态信息进行多次确认,如果信息稳定,则认为该状态可靠并送出;权值求和与比较模块1004,用于对各总线状态信息进行加权求和,权值和就体现了总线性能的优劣程度。求和之后对同一保护组各总线的求和值进行大小排序,并将排序结果输出。这种排序实际上就是对总线性能好坏进行排序。过滤后的各种总线状态信息包如LOF,OOA,BIP8及配置信息等按照系统特性定义不同的权重值,权重值由该状态对背板总线性能的影响决定。另外,总线主备等级信息也作为加权条件,主用总线和备用总线以不同的权重值来区分;解码条件生成模块1006,用于生成保护解码的决策条件,利用保护组中各总线权值的排序结果来选择使用哪几路总线数据,该模块不仅输出解码条件,并且将决策条件反馈给主备等级更新模块。
优选地,如图10所示,无损切换决策模块还可以包括:主备等级更新模块1008;该主备等级更新模块1008根据各背板总线保护组的使用状态,随时更新总线的主备等级。该机制规定正在使用的总线为主用,未使用的总线为备用,即直接由保护组中各总线的使用情况来决定总线主备等级。主备等级更新模块1008可以进一步包括:状态信息获取模块10082,用于根据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获取各组背板总线数据对应的总线的当前使用状态信息;主备等级模块10084,用于根据当前使用状态信息确定总线主备等级信息;则上述权值求和与比较模块1004,还用于对于各组背板总线数据,根据总线主备等级信息与输出的状态信息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并将排序的结果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处理过程中的总线状态过滤和主备等级更新机制都能有效保证系统业务在主动切换时的无损,防止切换时异常情况对业务的影响。
综上所述,借助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OTN交叉调度系统中的数据准确、完整的传输,从而可以真正实现单板和总线级的无损切换,保证业务稳定性和易维护性,实现简单且灵活,提高通信设备服务质量的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其中,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均包括编码后产生的冗余数据,编码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大于编码前该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
获取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中各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并对所述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之后,还包括:对执行解码操作后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封装操作,获取待交叉的业务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之前,还包括:
将待交叉的业务数据封装成预定帧格式的业务数据;
对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按通道分组,按组进行冗余备份;
对分组后的各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
将编码后的各组所述业务数据按组输出到所述交叉调度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帧格式的业务数据包括:有效净荷部分和开销部分;
在对所述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时,还包括:在开销部分执行数据流的切换操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是否存在帧丢失,是否存在帧对齐错误,是否存在误码以及上游配置状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中各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包括:
对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进行数据帧头检测处理,确定是否存在帧丢失;
对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进行各通道对齐处理,确定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帧对齐错误;
对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进行误码检测处理,确定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误码;
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开销部分中提取所述上游配置状态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包括:
对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执行可靠性判断,确定需要输出的状态信息;
对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将所述输出的状态信息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将所述排序的结果输出;
根据所述排序的结果确定所述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排序结果确定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获取各组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的总线的当前使用状态信息;
根据所述当前使用状态信息确定总线主备等级信息;
对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根据所述总线主备等级信息与所述输出的状态信息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并将所述排序的结果输出。
9.一种基于光传送网OTN的数据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业务处理单元;
所述第一业务处理单元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于交叉调度网络的多组背板总线数据,其中,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均包括编码后产生的冗余数据,编码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大于编码前该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路数;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中各路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信息确定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中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
解码模块,用于对所述确定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码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处理单元还包括:
解封装模块,用于对执行解码操作后的背板总线数据执行解封装操作,获取待交叉的背板总线数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业务处理单元;
所述第二业务处理单元包括:
封装模块,用于将待交叉的业务数据封装成预定帧格式的业务数据;
组合模块,用于对封装后的业务数据进行按通道分组,按组进行冗余备份;
编码模块,用于对分组后的各组业务数据进行编码,产生一路或多路所述冗余数据;
输出模块,用于将编码后的各组所述业务数据按组输出到所述交叉调度网络。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模块包括:
数据定帧处理模块,用于对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进行数据帧头检测处理,确定是否存在帧丢失;
多路数据对齐模块,用于对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进行各通道对齐处理,确定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帧对齐错误;
误码检测模块,用于对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进行误码检测处理,确定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是否存在误码;
开销提取模块,用于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开销部分中提取上游配置状态信息。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总线状态过滤模块,用于对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的状态信息执行可靠性判断,确定需要输出的状态信息;
权值求和与比较模块,用于对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将所述输出的状态信息进行加权求和计算,并根据计算得出的结果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将所述排序的结果输出;
解码条件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排序的结果确定所述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还包括:主备等级更新模块;
所述主备等级更新模块包括:状态信息获取模块和主备等级确定模块;其中,所述状态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获取各组需要执行解码操作的背板总线数据的总线的当前使用状态信息;所述主备等级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使用状态信息确定总线主备等级信息;
所述权值求和与比较模块,还用于对于各组所述背板总线数据,根据所述总线主备等级信息与所述输出的状态信息对各路数据的数据总线进行排序,并将所述排序的结果输出。
CN201110301676.0A 2011-10-08 2011-10-08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23947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1676.0A CN102394767B (zh) 2011-10-08 2011-10-08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PCT/CN2012/074718 WO2012155781A1 (zh) 2011-10-08 2012-04-26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01676.0A CN102394767B (zh) 2011-10-08 2011-10-08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4767A CN102394767A (zh) 2012-03-28
CN102394767B true CN102394767B (zh) 2018-03-13

Family

ID=45861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01676.0A Active CN102394767B (zh) 2011-10-08 2011-10-08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4767B (zh)
WO (1) WO20121557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767B (zh) * 2011-10-08 2018-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6972885B (zh) * 2017-02-24 2019-09-27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bbu和rru的双通道光传输网信道优化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1278A (zh) * 2004-12-14 2006-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光网络和光传送网络统一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CN101420283A (zh) * 2008-12-01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数字体系中的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CN101616341A (zh) * 2009-08-05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26920B (zh) * 2010-04-13 2014-01-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otn设备的交叉容量处理方法和otn设备
CN102394767B (zh) * 2011-10-08 2018-03-1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91278A (zh) * 2004-12-14 2006-06-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同步光网络和光传送网络统一调度系统及其方法
CN101420283A (zh) * 2008-12-01 2009-04-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同步数字体系中的数据保护方法、装置和通信设备
CN101616341A (zh) * 2009-08-05 2009-12-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交叉保护的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4767A (zh) 2012-03-28
WO2012155781A1 (zh) 2012-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9757B (zh) 跟踪时钟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09218061A (zh) 灵活以太网之故障通知及获取方法、装置、通信设备
CN105790990B (zh) 一种监管配用电通信业务的方法及其系统
CN105187255B (zh) 故障分析方法、故障分析装置和服务器
CN109471961B (zh) 一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回路展示方法与装置
CN110971525B (zh) 一种面向电力通信网的业务运行的业务路由寻址方法
CN108462549B (zh) 保护组叠加倒换方法、控制装置及光通信设备
CN109947585A (zh) Pcie设备故障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234301A (zh) 一种数据链路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3426033A (zh) 基于关键路径法的配电网故障恢复优化重构算法
CN105681131B (zh) 主备系统及其并行输出方法
CN106656633A (zh) 一种电力骨干otn传输性能的评估系统及方法
CN107070708A (zh) 一种基于opnet的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网络通信性能仿真方法
CN102394767B (zh) 基于光传送网的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07809278A (zh) 一种电力无源光网络的光纤保护装置及方法
CN115396752B (zh) 一种基于Redis的双平面采集数据方法及系统
CN111093125B (zh) 光线路终端实现主干光纤保护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5388882B (zh) 一种电网事故预案确定方法和装置
CN102857436A (zh) 一种基于irf网络的流量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9861872A (zh) 一种提升业务质量的配电通信网架构
CN110224872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756365A (zh) 一种电力通信网络的故障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1729207B (zh) 一种信令采集方法和装置
CN107508730A (zh) 一种基于sdn网络的数据中心互联方法及装置
CN100393055C (zh) 自动保护倒换协议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