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4684B -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4684B
CN102394684B CN201110342209.2A CN201110342209A CN102394684B CN 102394684 B CN102394684 B CN 102394684B CN 201110342209 A CN201110342209 A CN 201110342209A CN 102394684 B CN102394684 B CN 10239468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coding vector
terminal equipment
pdcch
bit field
indic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4220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4684A (zh
Inventor
高雪娟
林亚男
沈祖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11034220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468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4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468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0045 priority patent/WO2013063967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46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46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于多天线端口传输的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控制信道在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并在每个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PUCCH资源发送通过该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后的对应数据,从而,通过合理的配置每个时隙中应用于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在尽可能降低PUCCH资源开销的基础上,保证了PUCCH发射分集的性能增益。

Description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在LTE-A(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Rel(Release,版本)-10中,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format(格式)3可以用于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
如图1和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的PUCCH format 3的传输结构的示意图。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CP(Normal Cyclic Prefix,常规循环前缀)下的PUCCH format 3传输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扩展CP(Extended Cyclic Prefix)下的PUCCH format 3传输结构的示意图。D1和D2为有用信息比特经过比特加扰、信道编码和调制后的数据,其中有用信息比特可以包括上行控制信息比特,例如ACK(Acknowledgment,肯定确认)/NACK(Non-Acknowledgment,否定确认)反馈比特,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比特。RS为导频符号,在导频符号上传输导频(Reference Signal,RS),其中,具体的RS由3GPP TS36.211定义。[w1,w2,…,w5]为时域正交序列,具体的[w1,w2,…,w5]由3GPP TS36.211定义。特别地,当高层信令配置支持SRS(Sounding Reference Symbol,探测参考符号)与上行控制信息(例如ACK/NACK和/或SR)同时传输时,采用截短(shortened)的PUCCHformat 3传输结构,即图1和图2中的最后一个符号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预留用来传输SRS。
PUCCH format 3支持单天线端口和多天线端口(2天线端口)两种传输模式。若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即终端设备)被配置使用单天线端口发送PUCCH format 3,根据基站的指示,UE确定一个PUCCH format 3的资源序号,由此资源序号确定发送PUCCH format 3的PRB(Physical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位置,具体的时域正交序列[w1,w2,…,w5],以及具体导频信号。若UE被配置使用多天线端口发送PUCCH format 3,UE则采用SORTD(Spatial Orthogonal Resource Transmit Diversity,空域正交资源发射分集)方案发送PUCCH format 3,即根据基站的指示,UE为每个天线端口确定一个PUCCH format 3的资源序号,由相应的资源序号为每个天线端口确定发送PUCCH format 3的PRB位置,具体的时域正交序列[w1,w2,…,w5],以及具体导频信号。此处天线端口指的是PUCCH的天线端口。每个天线端口的PUCCH format 3在频域或/和时域中正交,例如不同天线端口对应的PUCCH format 3资源所在的PRB位置不同,或者不同天线端口对应的PUCCHformat 3资源使用的时域正交序列不同。
由于PUCCH format 3支持的时域正交序列为5个,对于单天线端口传输的PUCCH format 3,一个PRB内最多可复用传输5个UE。特别的,对于shortened PUCCH format 3,其仅支持长度为4的时域正交序列,因此,对于单天线端口传输的PUCCH format 3,一个PRB内仅能复用传输4个UE。当PUCCH format 3采用SORTD传输时,需要使用的PUCCH format 3资源为单天线端口传输的2倍,此时,一个PRB内仅能复用传输2个UE,极大增加了系统开销。
在LTE-A Rel-10中,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带有信道选择的PUCCH format 1b)可用于传输最多4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传输2/3/4比特反馈信息分别需要使用2/3/4个PUCCH format 1b资源。UE根据待反馈的ACK/NACK状态,查询相应的ACK/NACK映射表格,从多个候选的PUCCH format 1b资源中选择一个,并在QPSK(Quadrature Phase-ShiftKeying,正交相移键控)的4个星座点中选择一个星座点,在选择的PUCCHformat 1b资源上传输选择的星座点,具体传输结构同PUCCH format 1b,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3为现有技术中PUCCH format 1b,normal CP下的传输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PUCCH format 1b,extended CP下的传输结构的示意图。特别地,当高层信令配置支持SRS与上行控制信息(例如ACK/NACK和/或SR)同时传输时,采用shortened PUCCH format 1b传输结构,即图3和图4中的最后一个符号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预留用来传输SRS。在Rel-10中,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不支持多端口传输模式,主要是考虑到如果采用SORTD,传输2/3/4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分别需要4/6/8个PUCCH资源,资源开销过大。
从系统覆盖和传输功率角度考虑。在Rel-11中,还需进一步研究资源开销较小的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的多端口传输方案,以提升传输性能,扩大系统覆盖。
另一方面,LTE-A Rel-10阶段中对PUCCH多天线端口传输方案的讨论中,提出了PVS(Precoding Vector Switching,预编码向量切换)方案。该方案中多个天线端口对应同一个PUCCH资源进行传输,对第一个slot(时隙)在2个天线端口间使用预编码向量[+1+1]进行预编码,对第二个slot在2个天线端口间使用预编码向量[+1-1]进行预编码,以获得分集增益。从基站接收角度,等同于单端口发送方式,因此不增加PUCCH资源开销。但该方法中每个slot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固定不变,不能较好的适应信道变化,因此发射分集增益较SORTD方案差。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中PUCCH format 3的多天线端口传输方案使用SORTD,PUCCH format 3的资源需求量是单天线端口传输的2倍,资源开销较高。此外,PVS方法虽然资源开销不大,但固定预编码向量方式灵活性较差,不能较好的适应信道变化,分集增益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解决现有技术方案对于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传输过程中的PUCCH资源开销过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终端设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并且确定一个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获得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分别在各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相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具体为所述终端设备所确定的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至少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并且确定一个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所确定的预编码向量对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获得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分别在各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相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经过所述处理模块进行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具体为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所确定的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确定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所述基站在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至少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于多天线端口传输的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控制信道在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并在每个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PUCCH资源发送通过该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后的对应数据,从而,通过合理的配置每个时隙中应用于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在尽可能降低PUCCH资源开销的基础上,保证了PUCCH发射分集的性能增益。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常规CP下的PUCCH format 3传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扩展CP下的PUCCH format 3传输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PUCCH format 1b,normal CP下的传输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PUCCH format 1b,extended CP下的传输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在终端设备侧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在基站侧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多天线端口应用场景下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多天线端口应用场景下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在LTE-A系统中,PUCCH format 3被引入。PUCCHformat 3支持多端口传输模式,并采用SORTD技术。SORTD要求每个天线端口使用正交的PUCCH资源,因此,需使用两倍于单端口传输模式的PUCCH资源,PUCCH资源开销较大。
为了克服这样的缺陷,在Rel-11中,需进一步研究PUCCH资源开销较低并且相对于单天线端口传输具有可观性能增益的PUCCH发射分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通过合理的配置应用于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在尽可能降低PUCCH资源开销的基础上,保证了PUCCH发射分集的性能增益。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01、终端设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并且确定一个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步骤S502、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本步骤的处理规则也存在相应的差异,具体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情况一、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通过高层信令为终端设备直接配置预编码向量,终端设备直接根据高层信令确定相应的预编码向量,直至接收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重新配置的预编码向量,这样的配置方式更加稳定,减少了频繁变更配置所需要耗费的资源。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半静态的的配置终端设备在一段时间之内所应用的预编码向量。
当然,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具体形式,是根据通过高层信令所传输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内容进行确定的。
在此种情况中,所述高层信令具体包括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和/或MAC(MediaAccess 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信令。
情况二、所述终端设备通过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PDCCH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具体的,这种情况下所指出的PDCCH,具体包括有对应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的PDCCH,以及指示下行SPS资源释放的PDCCH。有对应PDSCH传输的PDCCH又包括动态调度PDSCH传输的PDCCH和激活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持续调度)PDSCH的PDCCH)
在这种情况下,基站通过PDCCH为终端设备配置预编码向量,终端设备根据PDCCH确定自身在本次传输中所应用的预编码向量。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动态的的配置终端设备在本次传输中所应用的预编码向量,这样的配置方式相比于情况一中的半静态配置方式更加灵活。
其中,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具体形式,是根据PDCCH所传输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内容进行确定的。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应用上述的情况一的技术方案或者应用上述的情况二的技术方案,这样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然,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对于情况二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考虑到在具体的传输过程中的时延、传输错误或者接收错误所导致的PDCCH不能正常接收的情况,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包含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所述终端设备自然可以根据所述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而当所述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基站最近一次所配置的预编码向量或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预设的固定的预编码向量,为本次传输中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与前述的情况一相类似,所述高层信令具体包括RRC信令和/或MAC信令。
进一步的,根据相应的传输场景差异,终端设备也可以确定PDCCH所包含的内容存在以下差异:
(1)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专属搜索空间传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format中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具体形式可以是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新增加的比特域,也可以是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原有比特域的重用,具体形式的变化并不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一方面,如果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了多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即一个反馈窗口中接收到的多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所述反馈窗口为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集合),终端设备应假设各所述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指示值相同;特别的,如果接收到的多个PDCCH中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指示值不同,则终端设备判断接收错误,或者基站存在调度错误,可以放弃本次传输,或者使用最近一个PDCCH的指示值所指示的预编码向量或者使用具有相同指示值的包含PDCCH个数最多的一组PDCCH中的指示值所指示的预编码向量,或者使用高层信令预先配置的一个固定的预编码向量;
(2)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公共搜索空间传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不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而如果PDCCH中不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自然也就无法应用前述的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包含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的场景的处理,此时需要进行前述的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的场景的处理。
基于前述的描述,可以确定,此种情况中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的描述,可以是没有收到任何的PDCCH(例如基站没有发送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或者基站发送了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但终端设备丢失该PDCCH),也可以是接收到基站发送的没有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无论是哪种情况,均可以应用前述的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的场景的处理方案。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上述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所述基站发送的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的情况中,特别的,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一个无对应PDCCH的SPS PDSCH,且没有接收到任何一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所述终端设备还可以确定激活所述SPS PDSCH的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所指示的预编码向量,为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上述描述说明了终端设备确定预编码向量的具体方式,进一步的,为了适应多天线端口的场景需要,上述终端设备所确定的预编码向量具体为基于每个时隙所配置的,其中,每个预编码向量中所包括的每个元素分别对应相应的时隙中所使用的一个天线端口。
具体的预编码向量的确定由基站来完成。
基于这样的配置,本步骤的具体处理过程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其中,所述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应用于该时隙中的传输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的预编码处理,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或者联合指示。
相应的,针对采用不同指示方式的具体方法,具体说明如下:
方法一、所述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
在应用此种方法的场景中,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为A×K比特,包含分别用于指示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比特信息。
其中,A为一次发送包含的时隙个数,N为每个时隙可使用的不同预编码向量的个数。
在实际应用中,较优的可以设置A=2,相应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表1指示每个时隙使用的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不同状态与所指示的预编码向量的对应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上述的表1中所示的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较优的可以选择K=1,但这只是一个具体的示例,并不排除K为其他值时的对应关系。
方法二、所述多个时隙对应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联合指示。
在应用此种方法的场景中,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包含 比特信息,指示多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的M种组合中的一种。
其中,M为多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的不同组合个数。
在实际应用中,相应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不同状态与多个时隙使用的预编码向量的不同组合的对应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上述的表2中所示的信息,在实际应用中,较优的可以选择L=2,2比特指示信息的不同状态分别用来指示4个预编码向量组合,但这只是一个具体的示例,并不排除L为其他值时的对应关系。
步骤S503、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获得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基于上述的描述,所述终端设备对每个时隙中的数据和导频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向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的该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步骤S504、所述终端设备分别在各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相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具体为所述终端设备所确定的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上述说明描述了在终端设备侧的具体处理过程,相对应的,在基站侧,具体的处理过程如图6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01、基站确定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步骤S602、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
与前述的步骤S502相对应,本步骤的处理同样包括两种情况:
(1)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2)所述基站通过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PDCCH中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对于这样两种情况中具体信令和信息形式的限定参见前述的步骤S502中的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步骤S603、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步骤S604、所述基站在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进一步的,无论是上述的终端设备侧的处理过程,还是基站侧的处理过程,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均需要进行具体说明如下:
(1)本发明实施例中的PUCCH可以承载ACK/NACK反馈信息,也可以承载其他上行控制信息,如SR、周期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等。
其中,周期CSI包括周期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信息、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信息、RI(RankIndication,秩指示)信息、PTI(Precoder Type Indication,预编码类型指示)信息。
(2)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可以使用于任何上行控制信道格式的多天线端口传输,包括但不限于PUCCH format 1/1a/1b,PUCCH format 3,PUCCH format 2/2a/2b,以及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
(3)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和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系统。
(4)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的天线端口指定义给PUCCH的天线端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于多天线端口传输的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控制信道在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并在每个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PUCCH资源发送通过该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后的对应数据,从而,通过合理的配置每个时隙中应用于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在尽可能降低PUCCH资源开销的基础上,保证了PUCCH发射分集的性能增益。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预编码向量可配置的PUCCH多天线端口传输方法。其主要的技术思想为,对于多天线端口传输的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控制信道在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根据该预编码向量对待传输数据进行预编码,以获得每个天线端口对应的传输数据,并在每个天线端口发送所述预编码后对应的数据,其中,多个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PUCCH资源。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相应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假设UE采用PUCCH format 3传输上行控制信息,采用2天线端口传输方式。
具体的处理过程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多天线端口应用场景下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701、基站从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集合(例如[+1+1],[+1-1])中确定一个预编码向量作为该时隙多天线端口传输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并通过高层信令或者PDCCH信令中的2比特预编码向量指示域发送给UE。
基于前述说明,对于采用独立指示的方法,本步骤中的具体处理方案为,基站通过2比特预编码指示域中的第1比特指示第一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第2比特指示第二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例如,基站确定第一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根据表1,对应“0”指示域状态,第二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根据表1,对应“1”指示域状态,则基站发送2比特指示域为“01”。
对于采用联合指示的方法,本步骤中的具体处理方案为,基站通过2比特指示域指示2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一个组合。
例如,基站确定第一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第二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根据表2,则基站发送2比特指示域为“01”。
步骤S702、UE接收下行数据,获取相应的上行控制信息,并进一步确定一个PUCCH format 3资源
其中,在具体应用中,上述的上行控制信息可以具体为ACK/NACK信息。
另一方面,上述的PUCCH format 3资源可以具体为根据PDCCH中的ARI(ACK/NACK Resource Indicator,ACK/NACK资源指示)域的指示确定的一个RRC预先配置的PUCCH format3资源,其中,ARI域具体为PCC(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主成员载波)上DAI(Downlink AssignmentIndex,下行分配索引)大于1的PDCCH中的TPC(Transmit Power Control,发射功率控制)域或者调度SCC(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辅成员载波)的PDCCH中的TPC域的重用。
步骤S703、UE通过高层信令或者PDCCH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指示每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的2比特信息为“01”。
对应前述的采用独立指示的方法,根据表1,确定第1比特“0”指示的第一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确定第2比特“1”指示的第二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
对应前述的采用联合指示的方法,根据表2,确定“01”指示的组合状态为第一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第二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步骤S704、UE分别在各天线端口中通过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具体的,UE根据PUCCH format 3传输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也包括最后一个符号用于传输SRS的shortened PUCCH format 3)和信道资源确定的时域正交序列,以及导频序列,得到在该子帧中的每个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单元)传输的调制符号Qi(包括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
对第一个时隙中的每个RE对应的Qi(包括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采用预编码向量W=[+1+1]进行预编码,对第二个时隙中的每个RE对应的Qi(包括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采用预编码向量W=[+1-1]进行预编码,得到预编码后该RE上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发送信号Yi=QiW,其中,Yi为1xN的向量,向量中的每个元素表示该RE上对应的一个天线端口的发送信号,N为天线端口数,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优选的确定N=2,但并不排除其他天线端口数,此时预编码向量W应为1xN的向量。
UE在根据PUCCH format 3资源确定PUCCH format 3发送的PRB位置上,发送多天线端口对应的采用所述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每个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步骤S705、基站确定一个PUCCH format 3资源在该资源上接收UE发送的预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其中,上述的PUCCH format 3资源为基站预先确定的配置给UE的一个PUCCH format 3资源,并通过PDCCH中的ARI域指示给UE。
具体的,ARI域具体为PCC上DAI大于1的PDCCH中的TPC域或者调度SCC的PDCCH中的TPC域的重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如果将PUCCH format 3换成PUCCHformat 1/1a/1b或者PUCCH format 2/2a/2b同样适用,所不同的是,UE在获取信道资源时,对PUCCH format I/1a/1b是根据PDCCH的最小CCE(Control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获得的,对PUCCH format 2/2a/2b是根据高层信令的预先配置获得的。
实施例二、假设UE采用PUCCH format 1b with channel selection传输4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采用2天线端口传输方式。
具体的处理过程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具体多天线端口应用场景下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801、基站从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集合中确定一个预编码向量作为该时隙多天线端口传输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并通过高层信令或者PDCCH信令中的2比特预编码向量指示域发送给UE。
同样基于前述说明,对于采用独立指示的方法,本步骤中的具体处理方案为,基站2比特指示域中的第1比特指示第一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第2比特指示第二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例如,基站确定第一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根据表1,对应“0”指示域状态,第二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根据表1,对应“1”指示域状态,则基站发送2比特指示域为“01”。
对于采用联合指示的方法,本步骤中的具体处理方案为,基站通过2比特指示域指示2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一个组合。
例如,基站确定第一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第二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根据表2,则基站发送2比特指示域为“01”。
步骤S802、UE接收下行数据,获取相应的4比特ACK/NACK反馈信息,并进一步根据ACK/NACK映射表格确定1个对应的ACK/NACK调制符号和1个候选的PUCCH format 1b资源作为传输ACK/NACK调制符号的资源。
例如,UE可以根据反馈窗口(即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集合)中接收到的PCC上传输的PDCCH的最小CCE编号获得PUCCH format 1b隐式资源,和/或根据在SCC上传输的PDCCH中的ARI域(TPC域的重用)的指示获得RRC预先配置的PUCCH format 1b半静态资源,和/或,根据高层信令的预先配置获得PUCCH format 1b半静态资源,共获得最多4个PUCCH format 1b候选资源,并根据ACK/NACK映射表格从中选择1个候选的PUCCH format 1b资源。
步骤S803、UE通过高层信令或者PDCCH信令接收基站发送的携带指示每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的2比特信息为“01”。
对应前述的采用独立指示的方法,根据表1,确定第1比特“0”指示的第一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确定第2比特“1”指示的第二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
对应前述的采用联合指示的方法,根据表2,确定“01”指示的组合状态为第一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第二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为[+1-1]。
步骤S804、UE分别在各天线端口中通过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UE根据PUCCH format 1b传输方案(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也包括最后一个符号用于传输SRS的shortened PUCCH format 1b)和信道资源确定的数据和导频时域正交序列,以及数据和导频的频域循环移位值,得到在该子帧中的每个RE传输的调制符号Qi(包括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
对第一个时隙中的每个RE(Resource Element,资源单元)对应的Qi(包括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采用预编码向量W=[+1+1]进行预编码,对第二个时隙中的每个RE对应的Qi(包括数据符号和导频符号),采用预编码向量W=[+1-1]进行预编码,得到预编码后该RE上对应的多个天线端口的发送信号Yi=QiW,其中,Yi为1xN的向量,向量中的每个元素表示该RE上对应的一个天线端口的发送信号,N为天线端口数,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优选的确定N=2,但并不排除其他天线端口数,此时预编码向量W应为1xN的向量。
UE在根据PUCCH format 1b资源确定PUCCH format 1b发送的PRB位置上,发送多天线端口对应的采用所述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每个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步骤S805、基站确定至多4个PUCCH format 1b候选资源并在这些候选资源上分别根据PUCCH format 1b传输方案检测ACK/NACK反馈信息。
具体的,基站确定至多4个PUCCH format 1b候选资源的方法具体包括:
根据反馈窗口(即需要在同一个上行子帧进行ACK/NACK反馈的下行子帧集合)中在PCC上发送的PDCCH的最小CCE编号获得PUCCH format 1b隐式资源;和/或,
根据在SCC上发送的PDCCH中的ARI域(TPC域的重用)的指示获得RRC预先配置的PUCCH format 1b半静态资源;和/或,
根据高层信令的预先配置给UE的PUCCH format 1b半静态资源。
步骤S806、基站确定一个检测到信息的PUCCH format 1b资源以及在该资源上检测到的ACK/NACK调制符号,并根据ACK/NACK映射表格确定该检测到的PUCCH format 1b资源和该检测到的ACK/NACK调制符号对应的ACK/NACK反馈信息。
此外,较优的,在上述过程中,基站可通过通知终端分别采用不同预编码向量在每个时隙的多个天线端口上发送导频和/或数据来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最佳预编码向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于多天线端口传输的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控制信道在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并在每个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PUCCH资源发送通过该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后的对应数据,从而,通过合理的配置每个时隙中应用于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在尽可能降低PUCCH资源开销的基础上,保证了PUCCH发射分集的性能增益。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其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至少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91,用于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并且确定一个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第二确定模块92,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处理模块93,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所确定的预编码向量对所述第一确定模块91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获得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发送模块94,用于分别在各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相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经过所述处理模块93进行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具体为所述第一确定模块91所确定的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在一种具体的情况下,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另一种情况下,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具体用于:
通过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PDCCH中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具体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具体用于:
通过有对应PDSCH传输的PDCCH,和/或指示下行SPS资源释放的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
另一方面,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具体用于: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专属搜索空间传输时,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公共搜索空间传输时,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不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新增加的比特域作为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或,
通过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的原有比特域重用作为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了多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确定各所述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指示值相同。
不仅如此,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还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确定所述基站最近一次所配置的预编码向量或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预设的固定的预编码向量,为本次传输中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优选的,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还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一个无对应PDCCH的SPS PDSCH,且没有接收到任何一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根据激活所述SPS PDSCH的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另一方面,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还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其中,所述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应用于该时隙中的传输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的预编码处理,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或者联合指示。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还用于:
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时,确定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为A×K比特,包含分别用于指示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比特信息,其中,A为一次发送包含的时隙个数,N为每个时隙可使用的不同预编码向量的个数。
其中,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还用于:
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联合指示时,确定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包含比特信息,指示多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的M种组合中的一种。
另一方面,所述处理模块93,具体用于:
对每个时隙中的数据和导频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向量为所述第二确定模块92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的该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至少包括:
确定模块101,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使用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发送模块102,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确定模块101所确定的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
接收模块103,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101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在一种具体的情况下,所述发送模块102,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在另一种情况下,所述发送模块102,具体用于:
通过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PDCCH中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所述发送模块102,还用于: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固定的预编码向量,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没有接收到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确定所述固定的预编码向量,为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另一方面,所述发送模块102,具体用于:
通过有对应PDSCH传输的PDCCH,和/或指示下行SPS资源释放的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所述发送模块102,具体用于: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专属搜索空间传输时,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公共搜索空间传输时,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不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模块102,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新增加的比特域作为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或,
通过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的原有比特域重用作为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进一步的,所述发送模块102,具体用于:
当需要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多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确定各所述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指示值相同。
另一方面,所述发送模块102,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应用于该时隙中的传输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的预编码,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发送模块102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或者联合指示。
其中,所述发送模块102,还用于:
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发送模块102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时,确定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为A×K比特,包含分别用于指示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比特信息,其中,A为一次发送包含的时隙个数,N为每个时隙可使用的不同预编码向量的个数。
另一方面,所述发送模块102,还用于:
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发送模块102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联合指示时,确定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包含比特信息,指示多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的M种组合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于多天线端口传输的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获得上行控制信道在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并在每个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PUCCH资源发送通过该预编码向量进行预编码后的对应数据,从而,通过合理的配置每个时隙中应用于多天线端口的预编码向量,在尽可能降低PUCCH资源开销的基础上,保证了PUCCH发射分集的性能增益。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侧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限制范围。

Claims (50)

1.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终端设备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并且确定一个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获得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终端设备分别在各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相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具体为所述终端设备所确定的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PDCCH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CCH,具体包括:
有对应PDSCH传输的PDCCH,以及指示下行SPS资源释放的PDCCH。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专属搜索空间传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公共搜索空间传输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不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6.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具体包括:
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新增加的比特域;或,
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原有比特域的重用。
7.如权利要求3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了多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各所述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指示值相同。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时,具体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所述终端设备确定所述基站最近一次所配置的预编码向量或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预设的固定的预编码向量,为本次传输中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时,具体包括: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一个无对应PDCCH的SPS PDSCH,且没有接收到任何一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激活所述SPS PDSCH的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10.如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信令,具体包括:
RRC信令;和/或,
MAC信令。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进一步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其中,所述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应用于该时隙中的传输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的预编码处理,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或者联合指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时,具体包括:
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为A×K比特,包含分别用于指示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比特信息,其中,A为一次发送包含的时隙个数,N为每个时隙可使用的不同预编码向量的个数。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联合指示时,具体包括:
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包含比特信息,指示多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的M种组合中的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获得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对每个时隙中的数据和导频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向量为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的该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15.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并且确定一个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确定模块所确定的预编码向量对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获得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发送模块,用于分别在各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相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经过所述处理模块进行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具体为所述第一确定模块所确定的承载所述上行控制信息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PDCCH接收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根据所述PDCCH中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有对应PDSCH传输的PDCCH,和/或指示下行SPS资源释放的PDCCH接收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专属搜索空间传输时,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公共搜索空间传输时,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不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20.如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新增加的比特域作为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或,
通过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的原有比特域重用作为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21.如权利要求17至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了多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确定各所述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指示值相同。
22.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没有接收到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确定所述基站最近一次所配置的预编码向量或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预设的固定的预编码向量,为本次传输中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23.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终端设备接收到一个无对应PDCCH的SPS PDSCH,且没有接收到任何一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根据激活所述SPS PDSCH的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24.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其中,所述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应用于该时隙中的传输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的预编码处理,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或者联合指示。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时,确定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为A×K比特,包含分别用于指示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比特信息,其中,A为一次发送包含的时隙个数,N为每个时隙可使用的不同预编码向量的个数。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联合指示时,确定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包含比特信息,指示多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的M种组合中的一种。
27.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对每个时隙中的数据和导频使用相同的预编码向量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所述预编码向量为所述第二确定模块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确定的该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
28.一种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基站确定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在多天线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并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获得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分别在各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相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所述基站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使用的同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所述基站在所述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具体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PDCCH中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站通过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固定的预编码向量,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没有接收到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确定所述固定的预编码向量,为本次传输中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DCCH,具体包括:
有对应PDSCH传输的PDCCH,以及指示下行SPS资源释放的PDCCH。
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专属搜索空间传输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公共搜索空间传输时,所述基站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不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34.如权利要求30、32或3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具体包括:
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新增加的比特域;或,
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原有比特域的重用。
35.如权利要求30、32或3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了多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各所述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指示值相同。
36.如权利要求29或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信令,具体包括:
RRC信令;和/或,
MAC信令。
37.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进一步包括:
所述基站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应用于该时隙中的传输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的预编码处理,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或者联合指示。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时,具体包括:
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为A×K比特,包含分别用于指示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比特信息,其中,A为一次发送包含的时隙个数,N为每个时隙可使用的不同预编码向量的个数。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联合指示时,具体包括:
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包含比特信息,指示多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的M种组合中的一种。
40.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并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多天线端口发送上行控制信息所使用的同一个上行控制信道资源;
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确定需要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后,根据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在多天线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并根据所述预编码向量对所述上行控制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进行预编码处理,获得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并分别在各天线端口使用相同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发送相应的天线端口所对应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确定模块所确定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上,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预编码处理后的上行控制信息。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42.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PDCCH中的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确定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通过高层信令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固定的预编码向量,以使所述终端设备在没有接收到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确定所述固定的预编码向量,为自身在多天线端口传输时所使用的预编码向量。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有对应PDSCH传输的PDCCH,和/或指示下行SPS资源释放的PDCCH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
45.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专属搜索空间传输时,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当所述PDCCH在所述终端设备的公共搜索空间传输时,确定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不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46.如权利要求42、44或4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新增加的比特域作为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或,
通过所述PDCCH所使用的DCI format中的原有比特域重用作为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
47.如权利要求42、44或4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当需要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多个包含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PDCCH时,确定各所述PDCCH中所包含的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的指示值相同。
48.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的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应用于该时隙中的传输信息在多个天线端口间的预编码处理,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或者联合指示。
49.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独立指示时,确定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为A×K比特,包含分别用于指示每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的比特信息,其中,A为一次发送包含的时隙个数,N为每个时隙可使用的不同预编码向量的个数。
50.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多个时隙对应的预编码向量通过所述发送模块发送的配置信息中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进行联合指示时,确定所述用于指示预编码向量的比特域包含比特信息,指示多个时隙的预编码向量的M种组合中的一种。
CN201110342209.2A 2011-11-02 2011-11-02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3946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2209.2A CN102394684B (zh) 2011-11-02 2011-11-02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PCT/CN2012/080045 WO2013063967A1 (zh) 2011-11-02 2012-08-13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42209.2A CN102394684B (zh) 2011-11-02 2011-11-02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4684A CN102394684A (zh) 2012-03-28
CN102394684B true CN102394684B (zh) 2014-07-16

Family

ID=45861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42209.2A Active CN102394684B (zh) 2011-11-02 2011-11-02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94684B (zh)
WO (1) WO20130639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4684B (zh) * 2011-11-02 2014-07-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0368348B2 (en) * 2015-11-18 2019-07-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hysical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on a shared communication medium
EP3457600B1 (en) * 2016-09-28 2021-07-07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channel estim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987354A (zh) * 2017-03-30 2023-04-18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户设备、基站中的被用于多天线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905211B (zh) * 2017-12-08 2020-10-2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接收方法、终端及基站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5015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10523A (zh) * 2008-06-20 2009-12-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上报信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97651A (zh) * 2009-08-10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多天线系统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2083223A (zh) * 2010-03-05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dci和上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104962A (zh) * 2010-09-17 2011-06-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天线场景下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1806B1 (ko) * 2003-02-11 2006-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적 ofdma 시스템에서 궤환되는 채널 상태 정보를줄이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적응적 ofdma시스템
EP2566120B1 (en) * 2008-08-11 2014-04-02 LG Electronics Inc. Codebook design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SC-FDMA system
CN102394684B (zh) * 2011-11-02 2014-07-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115015A1 (en) * 2007-03-20 2008-09-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10523A (zh) * 2008-06-20 2009-12-2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中上报信道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1997651A (zh) * 2009-08-10 2011-03-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行多天线系统的控制信息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2083223A (zh) * 2010-03-05 2011-06-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dci和上行传输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02104962A (zh) * 2010-09-17 2011-06-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多天线场景下的上行控制信道资源的配置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4684A (zh) 2012-03-28
WO2013063967A1 (zh) 2013-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749107B2 (en)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stream link data, and method and user device for receiving downstream link data
US9768934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uplink acknowledgement signaling in carrier-aggrega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103140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897126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KR101321036B1 (ko) 데이터를 스케쥴링하는 방법
KR101674332B1 (ko) 업링크 기준 신호 리소스 할당
US1023051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12880B (zh)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资源获取方法、配置方法及其设备
CN102437895B (zh) 一种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EP323259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control channe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10205988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icating an enabled transport block
KR20130105882A (ko) Lte-a tdd 시스템에서의 채널 선택을 이용한 pucch 포맷 1b에 대한 자원 할당
JP2013528029A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情報をマッピング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システム
KR20180034539A (ko) 업링크 제어 정보 송신 방법과 수신 방법, 및 관련 장치
CN102394684B (zh) 多天线端口场景下的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A3151964A1 (en) Parameter determin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CN103516491A (zh) 一种发送和接收反馈信息的方法、系统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