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93896B - 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系统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系统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93896B
CN102393896B CN201110192032.2A CN201110192032A CN102393896B CN 102393896 B CN102393896 B CN 102393896B CN 201110192032 A CN201110192032 A CN 201110192032A CN 102393896 B CN102393896 B CN 1023938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ag
location tags
label
information
transmit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20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93896A (zh
Inventor
廖应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ESTVALLEY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ESTVALLEY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ESTVALLEY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ESTVALLEY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19203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93896B/zh
Priority to EP11869492.6A priority patent/EP2733503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1/084355 priority patent/WO2013007089A1/zh
Publication of CN1023938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3896A/zh
Priority to US14/152,466 priority patent/US943685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938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938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36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interrogation device being adapted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84Relative position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7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e.g. primary radar and secondary radar
    • G01S13/878Combination of several spaced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of known loca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position of a transponder or a reflect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84Relative positioning
    • G01S5/0289Relative positioning of multiple transceivers, e.g. in ad hoc networ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95Proximity-based methods, e.g. position inferred from reception of particular sig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3/00Systems using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e.g. radar systems; Analogous systems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waves whose nature or wavelength is irrelevant or unspecified
    • G01S13/87Combinations of radar systems, e.g. primary radar and secondary rada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1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 G06K7/1000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 G06K7/10118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g. optical sensing; by corpuscular radiation sensing by radiation using wavelengths larger than 0.1 mm, e.g. radio-waves or microwaves the sensing being preceded by at least one preliminary step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利用低成本固定的有源电子标签,代替众多需要网络连接的阅读器来向移动标签提供位置信息,并通过移动或固定位置标签直接向处于定位区域中心的阅读器,远距离传送移动标签位置信息的办法,简单有效地解决了复杂环境中移动目标精确定位问题。本发明通过使用一个远距离协调器,利用发射指令中的时钟信息,来协调安排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彼此间通信时间的方法,保证了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超长的电池使用寿命。本发明还通过控制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之间通信距离,以及具体时隙分配的方式,解决了通信中的信号碰撞问题。本发明不仅大大降低了系统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极大地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定位精度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而且使用十分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系统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源电子标签的精确定位技术
背景技术
除了复杂和实用性差的“指纹定位”技术以外,现有一般的射频定位技术,都是以无线射频信号源(电子标签)与无线信号接收机(读写器)之间不存在遮挡为前提的。而在复杂环境条件下,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物,因而,要实现比较精确的定位,就需要安装大量的通过网络与管理计算机连接起来的读写器,将复杂环境划分为许多相对无遮挡的小定位空间,或形成以阅读器为中心的若干个大小不同的定位圈(Cell-ID定位方式)。而由于成本等各种因素的考虑,这样做往往变得不现实,而且系统的可靠性也较低。因而,如何低成本地在复杂环境下,例如仓库,车间,展览会等场合对物资设备,人员等进行精确定位就变成射频定位技术的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交互式有源电子标签(i-RFID)技术,通过使用简单具有固定位置的有源电子标签,来代替众多需要网络连接的阅读器的办法,简单有效地解决了复杂环境中移动目标精确定位的难题。
本发明利用一个或多个移动标签,与一个或多个具有固定位置的位置标签之间的信息交流,生成包括用于确定移动标签位置在内的信息。然后再通过位置标签或移动标签,采用远距离传输的方式,直接通过位于定位区域中心的一个阅读器传给管理计算机,从而实现对移动标签的定位。本发明没有采用由移动标签向一个或多个邻近的阅读器发射ID,并通过连接众多阅读器的网络传给管理计算机,再经过计算机对相关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后,得出移动标签位置信息的传统定位方式。从而简单有效,且低成本地实现了对移动目标的精确定位。
(参见图1)
本发明还利用一个协调器,通过在一段短的时间内连续不间断地,向处于周期性睡眠的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发射指令信号,抓住后者监听信号的瞬间与之建立起短暂的通信联系,向其传达工作指令。并通过工作指令来指挥控制后者的工作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安排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之间相互通信的工作频道,使用的发射功率和具体通信时间等。从而大大降低了在定位过程中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的工作占空比,延长了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的电池使用寿命,并提高了定位精度。同时,由于不需要使用定位阅读器网络,因而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提高了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参见图2)
这里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都是以电池供电的一般有源电子标签,采用了周期性睡眠苏醒后监听信号一瞬间的工作方式。
系统结构
本发明系统由协调器,阅读器,移动标签,位置标签以及管理计算机组成。协调器和阅读器固定安装在每个定位区域内能够与所有标签进行远距离通信的中心位置,一般采用外接电源供电,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管理计算机连接。协调器也可按照预先置入的程序离开计算机独立工作。
每个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都有独一无二的身份ID,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预置相应的程序。而位置标签则分散安装在整个定位区域中的不同固定位置。位置标签需要时还可携带自身的坐标位置信息。而移动标签则安装在需要定位的移动目标上,或由移动目标随身携带(参见图1)。
系统工作方式
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平常处于周期性睡眠,苏醒后在协调信道上(F1频道)监听协调器指令信号一瞬间的低功耗状态。其监听方式可有多种,包括每次苏醒后先只监听足以能够确定所接收的射频信号,是否符合期待的协调器指令信号射频特征(DNA检测)所需的1个或几个比特的时间,只有在通过DNA检测后,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才会延时接收整个指令信号包的方式(i-RFID),以及每次苏醒后都监听足够长的时间,以保证能够接收到一个完整的协调器指令信号包的方式等。
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的睡眠苏醒周期可根据需要来确定,一般为1秒。在需要对移动标签定位时,协调器将连续不间断地在一段短时间内(一般应大于标签的睡眠苏醒周期),在F1频道上以广播的方式向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发射工作指令信号,向其传达具体的工作指令。
一当接收到来自协调器的指令信息后,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将根据协调器指令要求的工作方式,在F2频道上建立起短暂的相互通信联系。即位置标签或移动标签按照指令要求,向邻近的移动标签或位置标签发射包括自己ID在内的信息,以产生包括可以用于对移动标签进行定位在内的信息。然后再通过位置标签或移动标签,直接将与移动标签位置相关的信息,通过无线方式在F3频道上远距离发送给阅读器。为了简单起见,以后,凡是向其它标签发射信号的标签,无论是位置标签还是移动标签,都称为发射标签;而接收信号的标签则称为接收标签。
这里的位置标签或移动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距离,一般都远大于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由系统定位精度确定的通信距离。前者一般从几十米到几百米,甚至超过千米;而后者往往只有几米或一,二十米的距离。
其中,当采用由位置标签向移动标签发射信息的方式时,移动标签在接收到来自位置标签的信息后,将采用如下两种方式,将接收到的信息,连同自己的ID,或者对这些信息进行计算处理得到的自身位置信息后,连同自身的ID通过阅读器传给管理计算机:
A.在需要对移动标签进行实时定位时,移动标签在接收到位置标签发来的信息后,将采用较大的发射功率,立即在F3频道上将自己的ID和相关信息远距离发送给阅读器。如果所涉及移动标签数量较大,还需要在移动标签与阅读器通信的过程中,采用相应的防信号碰撞处理措施。
B.而当系统仅只需要对移动标签曾经的位置,以及可能的其它相关信息进行事后追踪时,移动标签并不需要立即向阅读器发送信息,而是先将这些信息记录,或经过简单处理后再记录在自己的内存中,只有在接收到管理计算机发来读取信息的指令时(例如公交车回到终点站),移动标签才会将自己记录的信息,通过阅读器传给管理计算机。此时,移动标签内部往往包含了一个时钟,以便记录移动标签在不同时间所在的位置。
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的信息交流,除了彼此的ID外,还可包括发射ID时所使用的发射功率档次,接收ID时的信号强度(RSSI),位置标签的坐标等,这些信息将被用于进一步提高移动标签的定位精度。另外,在许多应用场景中,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交流的信息,还可以是包括传感器信息在内的其它信息。
本发明带来的效益
本发明所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结构简单成本低,不需要复杂的网络和相应的外供电源,使用一只5号锂电池,一个位置标签就可以连续使用5-10年而不需要更换电池,因而,安装使用和维护都十分方便;而且,系统的定位精度和可靠性都得到极大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定位系统结构图工作方法
图2定位系统信息交流方式
图3Cell-ID定位方式和定位精度
图4信号覆盖范围与标签发射功率的关系
图5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之间不需协调器时钟信息的通信方式
图6位置标签的安装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位置标签来划分定位区域
在进行定位之前,我们需要预先将位置标签分散安装在定位区域中各个不同的固定位置。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确定移动标签具体位置所采用的方法的差异,相应的位置标签安装布置的方式,以及位置标签或移动标签发射信号的功率设置也有所不同。
采用简单的Cell-ID方法来定位时,并不要求同一个移动标签必须要同时与一定数量的位置标签实现通信。我们这里所定义的Cell-ID定位方式就是:如果移动标签所在的位置,在同一时刻只能与某1个,或某2个,或某3个(二维空间以上),或某4个(三维空间)位置标签实现通信,则这1个,2个,3个或4个位置标签的几何中心位置就是该移动标签的位置;如果移动标签所在的位置同时能与多个位置标签进行通信,则其中RSSI信号最强的2个(一维空间),3个(二维空间)或4个(三维空间)位置标签的几何中心位置,就是该移动标签的位置。而其它一般定位方法,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移动标签至少要与2个(一维空间),3个(二维空间)或4个(三维空间)位置标签是啊西安通信。
每个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的通信范围(可简称为定位圈),在接收标签接收灵敏度确定以后,是由发射标签的发射功率来决定的,因而,其大小范围可以通过改变发射标签的发射功率来调整。当位置标签彼此的间距确定以后,发射标签的发射功率越大,就有越多的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能够实现通信,从而接收到对方的信息。这就意味着更多信息处理量和更多信号碰撞的发生。显然,为了减少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信息交流产生的无用信息,我们需要对两者之间的通信范围进行控制。当我们采用如上的Cell-ID方式定位时,如果我们将位置标签之间的间距,与位置标签的信号覆盖半径安排为4∶3的比例,其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位置标签间距的1/4。当然,由于射频信号本身的传播特征,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将定位圈的半径控制得非常准确,因而这只是一个理想值。显然,位置标签间距越小,定位精度就越高,但也就需要使用更多的位置标签。(参见图3)
而采用其它定位方法时,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之间的通信距离则需要大于两个相邻位置标签之间的间距(参见图4)。
本发明主要针对如上定义的Cell-ID定位方法,来描述系统的工作方式。
如前所述,位置标签的间距布置取决于系统对移动目标整体一致的定位精度要求,或各个不同定位区域的不同定位精度要求。当我们采用由位置标签向移动标签发射信号的定位方式时,在整体一致的定位精度要求下,整个定位区域中所有位置标签就需要采用相同的发射功率来发射信号;而当各个不同定位区域有不同的定位精度要求时,则位于不同位置区域的位置标签将采用不同的发射功率来发射信号。但与同一个移动标签定位相关的每个位置标签所使用的发射功率则必须是相同的。
当我们采用由移动标签向位置标签发射信号的定位方式时,在整体一致的定位精度要求下,我们只需将所有移动标签的发射功率设置为相同就行了;而当各个不同定位区域有不同的定位精度要求时,情况则有所不同。我们不可能预先确定移动标签所处的位置,因而,无法要求移动标签在不同的位置使用不同的发射功率来发射信号,这往往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要求所有移动标签都统一采用较大的功率来发射信号,或统一依次采用从小到大的多种功率来发射信号。
无论采用由位置标签向移动标签发射信号,或是由移动标签向位置标签发射信号的定位方法,当各个不同位置区域有不同的定位精度要求时,都会出现由于相邻的几个位置标签之间布置间距差别较大所产生的矛盾。此时,我们同样可以要求所有发射信号的标签,统一采用从小到大的功率顺序依次来发射信号的方法。
另外,由于环境噪声平台变化等原因,对于一个给定发射功率所确定的定位圈的大小,会随时间发生一定的变化。因而,当定位圈发生变化时,需要通过协调器指令对发射标签的发射功率进行适当调整。
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的通信方式
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在接收到协调器对移动标签进行定位的指令时,彼此间采用的通信方式,既可以是发射标签周期性地在一段时间内向外发射信号的方式,而接收标签则采用在一段短的时间(应大于发射标签发射信号的周期)内连续监听对方信号的工作方式;(参见图5)也可以是按照协调器安排的时隙和先后时间顺序来进行通信的方式。(参见图2)
需要说明的是,当依次采用从小到大的功率来发射信号时,无论采用由位置标签发射信号,移动标签接收信号;还是由移动标签发射信号,位置标签接收信号的定位方式,接收标签最先接收到的信号,一定是两者距离最近时的信号。随着发射功率的增大,才会是两者距离更远时的信号。因而,接收标签最先接收到的,发射标签在最低功率档上发射的信息,将被用作为确定移动标签位置的唯一信息,而接收标签随后接收到的,发射标签以更高发射功率档发射的信息将被忽略。此时,接收标签也将不再接收发射标签发来的信号,必要时还可通过发送回执的方式通知发射标签停止继续发射信号,发射标签收到回执后,将返回到F1频道,进入周期性睡眠苏醒后监听协调器指令信号一瞬间的低功耗状态。
与此同时,接收标签也将按照系统要求的方式,将自身ID和位置信息在F3频道上,通过阅读器传给管理计算机,并在接收到阅读器成功接收到信息的回执后,返回到F1频道,进入周期性睡眠苏醒后监听协调器指令信号一瞬间的低功耗状态。(参见图4)
移动标签位置的确定
无论发射标签是移动标签还是位置标签,确定移动标签位置的方法,除了前述的Cell-ID定位方式外(参见图3),还可以利用RSSI最强的2个(一维空间),3个(二维空间)或4个(三维空间)位置标签的位置,对应的RSSI值,以及这些信息间的物理关系和几何关系计算得到的具体位置当作移动标签的位置;或者将利用位置标签发射的可计算移动标签位置的相关信息,按照其它射频信号定位方法计算出的位置当作移动标签的位置。
在所有以上确定移动标签位置的方法中,在涉及使用RSSI时,位置标签还必须要具有RSSI指示功能。
两种应用场景及两种协调器的工作指令
A.系统仅仅要求位置标签具有长的电池使用寿命,而对移动标签的电池寿命要求则相对比较低,例如移动标签可采用可充电电池,每隔十天半月充电一次。例如,对展览会场中参观人员的定位。
此时,在协调器向所有标签发布的工作指令中不需要携带时钟信息。在需要对移动标签进行定位时,协调器将向定位区域内所有标签连续在>1秒钟的时间段内,不间断地广播工作指令,告诉它们需要采用的工作方式。例如,要求所有位置标签在接收到协调器的指令后,连续在4秒钟的时间段内使用-30dBm的发射功率,在F2上,间隔0.5秒的时间连续发射8个信号/或者连续在5分钟的工作时间内,不间断地每隔1秒钟发射一次信号;相应的,则要求移动标签在接收到协调器信号后,在等待一个位置标签的睡眠苏醒周期(1秒)后,连续在>0.5秒钟的时间段内,在F2频道上,监听接收来自位置标签发来的信号/或者连续在5分钟的工作时间内,每隔一定时间苏醒来一次,醒来后连续在>1秒钟的时间内,监听接收来自位置标签发来的信号。移动标签在监听时间结束后,就会将接收到的信息,按照系统要求的方式,在F3频道上向阅读器发射。在这种情况下,协调器的指令信号不需要外带时钟信息,标签使用的是各自自身内部的时钟。
(参见附图4)
B.系统对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的电池使用寿命都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在对机场行李或人员进行跟踪定位应用场景中,由于移动标签固定在行李上,我们不可能随时对移动标签进行充电。也就是说往往要求移动标签也具有长的电池使用寿命;与此同时,机场环境也不容许移动标签始终不间断地向外发射电磁波信号。为了减少移动标签的工作占空比,我们只在需要对行李和人员进行定位时,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协调器在相关的定位区域内连续在1.1秒钟的时间段内,不间断地向相关标签发射工作指令信号。
与前面协调器发射的工作指令不同的是,这里的每一个指令信号包都带有时钟信息。相关标签在不同的苏醒时刻通过接收协调器指令信号包而获得了时钟信息。这样,协调器就可以将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安排在一个尽可能短的时隙内来完成,以降低标签的工作占空比。在协调器的指令中,还应包括两种标签之间的通信时隙在时间轴上的具体位置,通信时隙的大小,以及多个发射标签在同一通信时隙中进入不同小时隙的先后顺序的信息。假如两种标签的睡眠苏醒周期都为1秒,考虑到它们可能在一秒的周期中任何时刻苏醒.因而,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的通信时隙,将被安排在协调器开始连续发射唤醒指令信号后的1秒以后。
协调器向标签传递的时钟信息的方式,除了在每个协调器指令信号包中携带绝对时钟信息外,为了简单起见,还可以采用对每个指令信号包按先后顺序编号,来传递相对时钟信息的方式。因为协调器在连续不间断地发射同一个指令信号时,其发射的每个指令信号包所需要时间都是相同的,例如1mS。因而,当标签在苏醒的瞬间接收到带有序列编号的指令信号包时,也就知道自己在接收到该指令信号包时所在的相对时间位置,即相对于协调器开始发射第一个指令信号包的时刻。(参见图2)
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相互通信时的信号碰撞
当我们在安排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交流信息的时隙时,除了安排通信时隙在时间轴上的具体位置和时隙长度外,由于同一个接收签在同一个时隙内,可能同时会接收到多个相邻的发射标签发来的信息,这就需要考虑信号碰撞问题。
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相互通信时防信号碰撞的方法
一方面,为了省电的目的我们希望将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的通信时隙安排得尽可能的短,这样可以减少标签的耗电;而另一方面,为了减少信号碰撞的机会,则希望两者的通信时隙安排得越长越好。我们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由于采用了前述的Cell-ID定位方式,定位系统对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之间的通信距离范围进行了控制,因而接收标签只可能接收到周围非常有限的几个发射标签的信号。特别是采用位置标签向移动标签发射信号时,移动标签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接收到来自不同位置标签的信号数量一般不会超过4个。因而,标签之间通信时采用的防信号碰撞处理方式也应考虑这个情况。
当发射标签收到协调器的指令,被安排在规定的一个较大的通信时隙内发射ID信号时,为了避免信号碰撞,我们可以先在整个通信时隙的起始部分,依次安排N个小时隙,例如4个或8个小时隙,每个小时隙除了可以容纳一个发射标签发射的信号外,还应考虑时间误差。安排的小时隙数目越多,发射标签信号碰撞的机会越少,但接收标签的接收时间就越长,耗电也就越多;相反,小时隙数目越少,位置标签碰撞的机会就越多,但接收标签工作的时间就越短,耗电也就越少。
此时,这些发射标签将采用随机延时的方法将彼此发射ID的时间错开而进入不同的小时隙(时隙Alaho),这里随机延时的方法可以是标签在1到N之间随机选择一个整数,再乘以一个小时隙长度的方法(N是小时隙的个数),也可以是按照发射标签自己ID号低端几个比特位的数字作为随机数,来进入分配的小时隙。
例如,位置标签在按照自身ID最低端2个比特位的差异来安排不同的小时隙进行发射时,从小到大分别按比特位00,01,10,11(相当于十进制的0,1,2,3)乘以一个小时隙的长度(例如2.5mS)来延时发射,此时4个比特位不同的位置标签的延时,将分别为0,2.5ms,5ms和7.5ms。这里一个小时隙的长度应包括每个位置标签发射一个完整信号包所需的时间加上各种时间误差。
另外,我们还可将所有位置标签预先设定为4种不同的固定延时,就是说当它们被安排进入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的通信时隙时,它们将自动使用预先设定的延时来发射ID信号。例如,前述的0,2.5ms,5ms和7.5ms。我们用4种不同的颜色来分别表示具有不同固定时延的位置标签。我们在安装位置标签时,必须要尽可能的将相邻位置标签的颜色错开(参见图6)。移动标签周围的不同颜色的位置标签在接收到协调器指令后,将根据自己预先设定的固定时延,自动进入预先安排的4个小时隙中的一个,完成与移动标签的通信。
如果具体定位系统还要求发射标签使用更多的发射功率档次发射信号时,协调器就需要安排更长的通信时隙和更多的小时隙来容纳发射标签的信号。整个通信时隙的长度,应该是所有可能需要安排的若干个小时隙的总和。是接收标签能够等待接收发射标签信号的时间上限。例如,只要期间移动标签能够接收到任何足以满足定位需要的信号,就会立即终止接收位置标签信号,进入其它工作状态。因此,移动标签实际花在监听接收位置标签信号的时间,可能只有一个小时隙或几个小时隙的时间长度,也可能是几十个或更多个小时隙的时间长度(当利用位置标签使用从低到高的多个发射功率发射信号的方式来提高定位精度时)。
反过来,与位置标签向移动标签发射信号的定位方式中,移动标签清楚知道接收位置标签的数量情况不同,当采用由移动标签向位置标签发射信号时,除了管理计算机外,每个位置标签并不知道有多少个位置标签,同时接收到同一移动标签发来的信号。另外,与位置标签具有固定间隔分布不同,移动标签的密度分布是随机变化的,可能小于或大于位置标签的分布密度。因而,系统需要根据定位区域中移动标签的分布密度,来调整通信时隙的大小和小时隙的数量,以容纳更多移动标签同时向邻近的位置标签发射信号的情况。
除了以上通过在更大的通信时隙中,安排更多小时隙的方式来避免信号碰撞外,还可采用位置标签在发射前先监听RSSI,发现发射频道被占用时,则采用随机短延时后再监听,确定发射频道没被占用后再发射的方法。
多个接收标签向阅读器发射信号时的防碰撞处理
定位系统通过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之间的信息交流,生成包括用于确定移动标签位置在内的信息后,需要利用接收到这些信息的接收标签,通过无线的方式在F3频道上直接发射给阅读器和管理计算机。由于向阅读器发射信息的接收标签的数量往往比较多,因而必须要采用防信号碰撞的措施。
除了可以采用前述的时隙Alaho,和在发射前先监听RSSI,发现发射频道被占用时,采用随机短延时后再监听,确定发射频道没被占用后再发射的防碰撞方法外,由于在一个阅读器所管辖范围内的位置标签的数量以及ID号都是固定不变的。因而,在采用由移动标签向位置标签发射ID信号来实现定位时,还可利用位置标签在接收协调器指令信号时获得的时钟信息,根据定位区域内所有已知位置标签各自的ID,分别按照事先的安排和系统要求的移动标签位置信息更新周期,周期性地进入不同的小时隙,将所接收到的信息打包向阅读器发射的方法。
在许多时候,在一个阅读器所管辖范围内可能出现的移动标签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例如不超过1000个,而且它们的ID号也都是已知的。因而,当采用位置标签向移动标签发射信息的定位方式时,每个移动标签还可利用其在接收协调器指令信号时获得的时钟信息,按照定位区域内所有可能出现的已知的移动标签ID,以及系统要求的移动标签位置信息更新周期,周期性地分别进入事先的安排的不同的小时隙,向阅读器发射信息的方法。
另外,在许多情况下,新进出一个定位阅读器所管辖范围内的移动标签数量有限,而定位区域内移动标签的变化也非常有限,我们还可以采用定期收集定位区域内移动标签的ID,并先按照前面的方法,根据这些采集到的移动标签ID,安排它们向阅读器发射信息的小时隙;然后,再采用其它方式采集新进入的不明ID的移动标签的信息,例如前述的先监听RSSI再发射信号的方式。
这里还需要说明的是,在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之间,以及它们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过程中,如果同时向同一个接收信号的标签或阅读器发射信号的标签数量太多,使接收信号的标签或阅读器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因而无法处理时。我们还可以采用按照发射标签ID号来对发射标签进行分组,使用时分的方式依次处理属于不同分组的信号;或者采用频分的方式,通过增加同一定位区域内阅读器的数量,将不同分组的发射标签,分散在更多的频道上来进行处理;或者增加一组或几组工作在不同频道上的位置标签,来分担定位区域内移动标签信息的处理工作。
应用实施例一:展览会上的人员定位
要求:在一个50x100米的展厅中,我们需要对200个参观者进行实时定位。并希望定位精度达到5米左右;位置标签的电池使用寿命>5年,移动标签在采用工作模式A时,一般电池的使用寿命>10天(可充电),在采用工作模式B和一次性小容量电池的卡式移动电子标签时,电池的使用寿命>2年。
具体实施:
1.在整个展厅平均每隔10米安装一个位置标签,安装方式(参见附图2),整个展厅一共需要50个位置标签左右。每个相邻的位置标签在进入协调器安排的通信时隙时,都有不同的固定时延。(参见附图6)
2.在展厅的中心屋顶位置,分别安装一个协调器和一个阅读器,通过网线或无线方式与管理计算机连接。如果要求移动标签位置信息更新的速度较快,则可考虑采用频分的工作方式,增加1个或2个阅读器。协调器和阅读器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管理计算机连接。协调器工作在F1频道上,阅读器工作在F3频道上。
3.每个参观人员将佩戴一个使用可充电锂电池供电的卡式移动电子标签(模式A),或使用一次性锂电池的卡式移动电子标签(模式B),移动电子标签使用远距离有源电子标签(可视距离>300米)以保证在各种遮挡情况下,都能实现展厅中所有标签与协调器和阅读器之间的通信。
4.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平常都处于周期性睡眠每秒钟苏醒一次,在F1频道上监听协调器指令信号一瞬间的低功耗工作方式。
5.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以及标签与协调器和阅读器之间分别采用250kbps和125kbps的通信速率,协调器向标签发射指令信号包,位置标签向移动标签,移动标签向阅读器发射的位置信号包的长度都按照22个字节计算,发射一个包耗时为分别为0.7ms和1.41ms。
工作模式A:
步骤一:在每天展览会开始后,管理计算机将通过协调器每隔一定时间(例如5分钟)向所有标签连续不间断地广播1.1秒钟的工作指令,要求每个位置标签,连续在5分钟的时间内,以预先设定的发射功率(相对移动标签的信号覆盖半径在7.5米左右),每隔1秒钟在F2频道上发射一次位置信号,并在5分钟后返回到在F1频道上周期性监听协调器指令的低功耗状态,以预留定位系统可以向标签下达不同工作指令的机会。为了在整个定位过程中,始终能够将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的通信距离,维持在7.5米左右的范围内,我们可以在定位区内,预先设置两个与某个位置标签距离已知,例如6.5米和8.5米的监测标签,用于监测由于环境噪声平台等的变化,对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通信距离的影响,以便随时可以对位置标的发射功率进行及时调整。而每个参展人员都需要发放一个随身佩戴的卡式移动标签,管理计算机数据库中储存有对应于每个移动标签佩戴者的相关信息。移动标签在进入展厅后,同样将会接收到协调器的广播工作指令信号,要求移动标签在5分钟的时间段内,每隔10秒钟在F2频道上连续监听来自位置标签的信号1.1秒钟。(参考附图5)
步骤二,移动标签在连续监听位置标签信号一秒钟后,就跳转到F3频道上,向阅读器发射其中信号最强的一个位置标签ID。由于在整个展厅同时有多个移动标签每隔10秒钟,都会向阅读器发射信号,这就会造成信号碰撞。此时,也就需要采用相应的防碰撞处理方式。我们这里将采用移动标签发射前先监听F3信道的RSSI的方法来避免碰撞。如果F3信道被占用,则采用随机短延时后再监听的方法,只在监听到F3频道没占用时,才会将所选择的位置标签ID以及自身ID一并发射给阅读器。发射完后进入睡眠状态,10秒钟之后再在F2频道上连续监听位置标签的信号一秒钟。并在5分钟后返回到在F1频道上周期性监听协调器指令的低功耗状态。
工作模式B:
步骤一:在每天展览会开始后,需要对移动标签进行定位时(例如每隔10秒钟定位一次),管理计算机将通过协调器向所有标签连续不间断地广播1.1秒钟的工作指令。与前面工作模式A不同的是,这里连续发射的每一个工作指令信号包中的都带有一个序列编号。每个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在睡眠苏醒的瞬间,在接收到指令信号包的同时,也就得到了它们随机苏醒时刻的相对时钟信息。每个位置标签在接收到协调器的指令后,就会根据自身预先设定的固定时延,分别在F2频道上,分别进入协调器安排的与移动标签进行通信的四个不同的小时隙,此时的时隙是安排在协调器发射第一个指令信号包之后的第1010 1020ms之间,4个具有不同固定时延的位置标签分别安排在第1010-1012.5ms,1012.5-1015ms,1015 1017.5ms和1017.5-1020ms的小时隙中发射;而移动标签则被安排在第1010-1020ms之间在F2频道上等待接收位置标签发来的信息。(参见图2)
步骤二,移动标签在连续监听位置标签信号的10ms之后,就会立即跳转到F3频道上,将自己所接收到的RSSI值最大的位置标签ID,连同自身ID一道,按照工作模式A步骤二中的防信号碰撞的工作方式发射给阅读器,并在成功之后回到协调器频道F1上进入周期性睡眠,苏醒后监听指令信号一瞬间的低功耗状态。
如果需要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使用几个位置标签来对移动标签进行定位,则需要位置标签增大发射功率,使得每个移动标签每次接收到的不同位置标签的数量>3个。然后选择其中RSSI最大的3个位置标签的信息,作为计算移动标签位置的信息。
步骤三,与工作模式A相同。

Claims (16)

1.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置标签,安装在整个定位区域的不同固定位置,用于在F1频道上,接收协调器发来的工作指令信号,并按照指令要求的方式,在F2频道上与移动标签进行信息交流,以生成包括用于确定移动标签位置在内的信息;
移动标签,安装在需要被定位的移动目标上,或由移动目标随身携带,用于在F1频道上接收协调器发来的工作指令,并按照指令要求的方式,在F2频道上与位置标签进行信息交流,以生成包括用于确定移动标签位置在内的信息;
协调器,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管理计算机相连,或按照预置程序独立工作,用于在F1频道上,通过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不间断地向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发射工作指令信号的方式,抓住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接收信号的瞬间,与之建立通信联系,并向其传达工作指令,安排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相互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时间和方式,以及它们与阅读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时间和方式;
阅读器,用于在F3频道上与移动标签或位置标签进行无线通信,采集包括用于确定移动标签位置在内的信息,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传给管理计算机;
管理计算机,用于管理控制整个定位系统,包括通过协调器在F1频道上,向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下达工作指令,或预先在协调器中写入向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下达工作指令的预置程序,并在F3频道上通过阅读器接收包括用于确定移动标签位置在内的信息,并按既定的方式确定移动标签的具体位置后,提供给应用程序;管理计算机中储存有与每个位置标签ID对应的具体位置信息;
所述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都是采用电池供电和周期性睡眠,苏醒后在F1频道上监听协调器指令信号一瞬间的有源电子标签;它们自身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身份ID,其中位置标签还可携带自身的位置坐标信息;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之间的通信距离,取决于系统对移动目标定位精度的要求;
所述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在F2频道上进行的信息交流方式,是其中一种标签向另一种标签发射包括自身ID在内的信号的工作方式;接收信号的标签在接收到发射信号的标签发射的信号后,还需要将自身的ID连同所接收到的信息,按照系统要求的方式在F3频道上发送给阅读器;同时,当系统中有多个接收标签向阅读器发射信息时,接收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还需要采用防信号碰撞的处理措施;
所述协调器向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发送的工作指令中,其对发射标签向接收标签发射信息的时间安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发射标签周期性地在一段时间内向外发射信号,而接收标签则采用在这一段时间内,在一个或多个不小于发射标签发射周期的小时段内,等待接收发射标签信号的方式,或按照协调器安排的特定时隙和先后时间顺序向接收标签发射信号,而接收标签则在该特定的时隙内接收发射标签的信号的方式;所述协调器向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发射的工作指令中,其对发射标签向接收标签发射信号方式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当发射标签是位置标签时,每个位置标签各自使用按系统定位精度要求决定的,相同或不同的单一固定功率发射信号,或按照发射功率从小到大的次序,采用多种功率发射信号的方式;当发射标签是移动标签时,则所有移动标签均使用按系统定位精度要求决定的单一固定功率发射信号,或按照发射功率从小到大的次序,采用多种功率发射信号的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睡眠苏醒后监听协调器指令信号一瞬间的监听方式,是先只花很短的时间监听是否有符合协调器“DNA”检测的信号,只有监听到符合所述“DNA”检测的信号后,才会延时接收整个协调器指令信号包的工作方式;所述协调器每次连续不间断地向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发射指令信号的持续时间,不小于位置标签或移动标签的睡眠苏醒周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确定一个移动标签的具体位置时,在相关的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可实现的最大通信距离都相同的前提下,移动标签的位置是按如下方法确定的:如果与同一个移动标签能够实现通信的只有1个位置标签,则这个位置标签的位置就是该移动标签的位置;如果与同一个移动标签能够实现通信的有2个或者3个位置标签,则这个2个或3个位置标签的几何中心,就是该移动标签的位置;如果与同一个移动标签能够实现通信的有3个以上的位置标签,则将其中RSSI信号最强的位置标签的几何中心当做该移动标签的位置,或者利用这3个位置标签的坐标位置,对应的RSSI值,以及这些信息间的物理关系和几何关系计算得到的位置当作移动标签的位置;或者利用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交流得到的其它信息,按照其它射频信号定位方法计算出的位置当作移动标签的位置;在一维或三维空间中,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位置标签数量将进行相应的调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在采用Cell-ID的定位方式时,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的最大通信距离,是按照位置标签间距的3/4来控制的。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协调器通过向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连续不间断地发射工作指令信号包,要求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在特定的时隙内交流信息,特别是多个发射标签按照安排的先后时间顺序,进入各自分配的小时隙向接收标签发射信号时,在所述的工作指令信号包中,每一个指令信号包都可以向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传递时钟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对发射的每个工作指令信号包按顺序进行编号的方式,来向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传递时钟信息,每个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将根据这个时钟信息进入安排的小时隙内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发射标签是位置标签,接收标签是移动标签时,移动标签在通过接收位置标签发射的信息,获得自身的实时位置信息或与自身位置相关的信息后,采用了如下两种方式将这些信息通过阅读器传给管理计算机:
A.移动标签立即在F3频道上将这些信息发送给阅读器;
B.移动标签先将自己的实时位置信息,或对与确定自身位置相关的信息进行简单计算处理后得到的自身的实时位置信息,记录在自己的内存中,只在接收到管理计算机发来读取路径信息的指令时,才会将自己记录的路径信息通过阅读器传给管理计算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安排发射标签向接收标签发射信号时,除了通过控制发射标签的发射功率和发射方式,使接收标签只能接收到与其相邻的有限数量的发射标签的信号外,这有限数量的几个发射标签发射信号的时间,也是被分配在同一个通信时隙中不同的小时隙内错开时间发射的,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时隙Alaho方式;利用位置标签ID末尾几个低字节位的差异分配小时隙的方式;以及当发射标签是位置标签时,预先将位置标签设置为,具有与所分配的小时隙长短位置相对应的不同固定发射时延,同时在布置安装位置标签时,将具有相同固定发射延时的位置标签错开布置的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收标签向阅读器发射信息时,采用了利用协调器指令信号包所传递的时钟信息,直接按照已知的每个接收标签的ID,来分配它们各自发射信号的小时隙的方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所述的F1,F2和F3三个频道互不相同,只有在协调器与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之间的通信,以及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之间的通信,在采用分时错开的情况下,F1可以与F2相同;同样,当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的通信,以及移动标签或位置标签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在采用分时错开的情况下,F2可以与F3相同。
10.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协调器,阅读器,管理计算机,移动标签和具有固定位置的位置标签;协调器利用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不间断地,向采用周期性睡眠苏醒后在专用信道上监听信号一瞬间方式工作的,移动标签和位置标签发射工作指令的方式,抓住后者苏醒后监听信号的瞬间,与之建立起通信联系,并通过这个短暂的通信联系,向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下达工作指令,来协调安排它们相互间,以及它们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时间和通信方式;
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之间所进行的信息交流,包括但不限于,以移动标签定位为目的的信息交流;移动标签的位置信息,是通过具有固定安装位置的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之间的信息交流产生的,是直接通过移动标签或位置标签,以无线的方式发送给与管理计算机连接的阅读器的;
在一个给定的定位区域范围内,除了直接通过无线方式采集移动标签位置信息,与管理计算机相连接的阅读器外,并不需要使用任何其它的阅读器来生成移动标签的位置信息;移动标签定位精度的提高,是通过增加位置标签的数量,缩短位置标签之间的安装间距,控制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的最大通信距离,以及利用所采集到的用于确定移动标签位置的相关信息,通过改进位置精度的计算方法来实现,而与所使用的阅读器的数量无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协调器在通过工作指令安排位置标签与移动标签之间相互通信的时间时,采用了在连续不间断发射的每个指令信号包中携带时钟信息的方式;这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对发射的每个工作指令信号包按顺序进行编号的方式,向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传递时钟信息;后者将根据这个时钟信息,在安排的时隙内进行通信;特别地,当有多个发射信息的发射标签向同一个接收信息的接收标签,或阅读器发射信息时,发射标签将利用这个时钟信息,按照安排的先后时间顺序,进入安排时隙中的不同的小时隙内发射信息,以解决信号碰撞问题。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安排位置标签和移动标签彼此之间进行通信时,还通过控制发射标签发射信号功率的方式,将与同一个移动标签可能实现通信的位置标签的数量,控制在需要的范围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之间,以及它们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过程中,当出现有多个发射信号的标签同时向同一个接收信号的标签或阅读器发射信号的情况时,还采用了防信号碰撞的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使用时隙Alaho方式;利用发射标签ID末尾几个低字节位的差异来分配它们发射信号的小时隙的方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处理相邻的多个位置标签向移动标签发射信号时的信号碰撞问题时,还采用了对这3个或4个相邻的位置标签,预先设定不同固定发射延时的方式来避免信号碰撞。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位置标签或移动标签向阅读器发射信息过程中,还采用了利用协调器每个指令信号包所传递的时钟信息,按照定位区域内已知的每个位置标签或移动标签的ID,来分配它们各自发射信号的小时隙的方法。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动标签与位置标签之间,以及它们与阅读器之间的通信过程中,如果同时向同一个接收信号的标签或阅读器发射信号的标签数量太多,使接收信号的标签或阅读器在单位时间内需要处理的信息量过大,因而无法处理时,还采用了按照发射标签ID号进行分组,使用时分或频分,或减小位置标签布置间距,或减小每个阅读器的管辖范围,或这几种措施任意组合的方式,来减少每个接收信号的标签或阅读器单位时间内的信息处理量。
CN201110192032.2A 2011-07-11 2011-07-11 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系统和方法 Active CN1023938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2032.2A CN102393896B (zh) 2011-07-11 2011-07-11 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系统和方法
EP11869492.6A EP2733503A4 (en) 2011-07-11 2011-12-21 SIMPLE AND PRECISE RADIO FREQUENCY POSITIONING SYSTEM AND METHOD
PCT/CN2011/084355 WO2013007089A1 (zh) 2011-07-11 2011-12-21 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系统和方法
US14/152,466 US9436858B2 (en) 2011-07-11 2014-01-10 Simple and precise radio frequency locating system and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2032.2A CN102393896B (zh) 2011-07-11 2011-07-11 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系统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93896A CN102393896A (zh) 2012-03-28
CN102393896B true CN102393896B (zh) 2014-08-27

Family

ID=458612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2032.2A Active CN102393896B (zh) 2011-07-11 2011-07-11 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系统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436858B2 (zh)
EP (1) EP2733503A4 (zh)
CN (1) CN102393896B (zh)
WO (1) WO201300708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6703A (zh) * 2012-12-27 2013-06-05 中州大学 一种统计处理游客密度分布的方法及系统
CN103150530B (zh) * 2013-02-25 2016-07-06 河南中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煤矿井下人员定位方法
CN103398681B (zh) * 2013-07-18 2016-06-01 苏州亚和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六自由度立体定位装置和方法
CN103632117B (zh) * 2013-11-25 2017-01-18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直接序列扩频技术的有源rfid定位方法
CN103761548B (zh) * 2013-12-31 2016-08-24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有源rfid标签信息交互方法
ES2738903T3 (es) 2014-05-14 2020-01-27 Ses Imagotag Gmbh Procedimiento para localizar una etiqueta RFID
CN113050031A (zh) * 2014-06-06 2021-06-29 斑马技术公司 改进利用多个位置技术的实时位置系统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04573587B (zh) * 2014-12-11 2018-01-12 天津中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向通讯功能的多义性路径识别方法
CN105992259B (zh) * 2015-02-12 2020-01-21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定位检测方法及装置
US9767330B2 (en) * 2015-07-16 2017-09-19 Empir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Llc Distance determination between RFID tags
CN106255204B (zh) * 2016-09-30 2020-05-15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基于角度定位系统的数据通讯方法及系统
CA3018453C (en) 2017-01-11 2021-01-26 Abl Ip Holding Llc Asset tracking using active wireless tags that report via a local network of connected beacons
CN106695799B (zh) * 2017-02-28 2019-05-21 南京大邦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云计算的智能交互机器人系统
EP3671661A4 (en) * 2017-09-06 2020-08-12 Sony Corporation DOOR DEVICE AND PROCESS FOR DOOR DEVICE
RU2657185C1 (ru) 2017-09-13 2018-06-08 Самсунг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Ко., Лтд. Высокоточная система локального поз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CN108174441B (zh) * 2017-12-11 2020-12-18 日立楼宇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综采工作面支架遥控人员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CN108038401A (zh) * 2017-12-11 2018-05-15 苏州协同创新智能制造装备有限公司 基于rfid的三维空间定位系统
EP3518155B1 (en) * 2018-01-30 2021-05-26 Claitec Solutions, SL Anti-collision system and method between objects
US10422848B1 (en) 2018-03-09 2019-09-24 Abl Ip Holding Llc More accurate asset tag locating of radio frequency devices
US10210353B1 (en) 2018-03-09 2019-02-19 Abl Ip Holding Llc Asset tag tracking system and network architecture
US10502811B2 (en) 2018-03-09 2019-12-10 Abl Ip Holding Llc Network architecture, radio frequency based asset tracking and/or location estim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CN109001668B (zh) * 2018-04-10 2022-11-18 四川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周期集合内定位标签响应方法及系统
CN110636450B (zh) 2018-06-06 2021-07-16 汉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价签定位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650517A (zh) * 2018-06-26 2020-01-03 北京金坤科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识别遮挡的uwb定位标签节电方案
US10950105B2 (en) * 2018-09-28 2021-03-16 Intel Corporation Autonomous sensor placement discovery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9633532A (zh) * 2018-12-21 2019-04-16 青岛安然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标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N110095817A (zh) * 2019-03-19 2019-08-06 西人马(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可移动目标物定位方法和装置
EP3942045A1 (en) 2019-03-21 2022-01-26 Onxeo A dbait molecule in combination with kinase inhibitor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CN111866732B (zh) * 2019-04-29 2022-08-19 汉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电子价签位置变化的方法、系统、控制器及电子价签
WO2020256630A1 (en) * 2019-06-18 2020-12-24 Cadi Scientific Pte Ltd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on tracking or proximity detection
CN110225461B (zh) * 2019-06-25 2021-07-23 国能龙源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uwb技术的室内定位方法
NL2023820B1 (nl) * 2019-09-12 2021-05-17 Nedap Nv Systeem voor het bepalen van posities van een veelvoud van labels.
EP4054579A1 (en) 2019-11-08 2022-09-14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Santé et de la Recherche Médicale (INSERM)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s that have acquired resistance to kinase inhibitors
WO2021148581A1 (en) 2020-01-22 2021-07-29 Onxeo Novel dbait molecule and its use
CN111836192B (zh) * 2020-07-24 2022-08-09 成都精位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方法、装置、标签和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2102508A (zh) * 2020-09-03 2020-12-1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计费方法、计费终端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US11950567B2 (en) 2021-03-04 2024-04-09 Sky View Environmental Service Llc Condor monitoring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US11354524B1 (en) * 2021-05-03 2022-06-07 Capital One Services, Llc User-based vehicle determination
CN113567910A (zh) * 2021-07-22 2021-10-29 青岛安然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信标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CN113808293B (zh) * 2021-09-17 2023-07-11 上海万序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签到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0009A (zh) * 2009-01-06 2010-07-07 西安西谷微功率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精确实用的射频定位新技术
CN102081743A (zh) * 2009-11-30 2011-06-01 西安西谷微功率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有源电子标签及其应用系统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6217100A (en) * 1999-07-15 2001-02-05 Pinpoi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e tag reading
JP2009531667A (ja) * 2006-03-23 2009-09-03 アールファインド システム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無線資産識別および位置特定
MX2007015979A (es) * 2006-03-31 2009-04-07 Nielsen Media Res Inc Metodos, sistemas y aparato para medicion de multiples fines.
US7825804B2 (en) * 2007-01-31 2010-11-02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portunistic locationing of RF tags using location triggers
US8410906B1 (en) * 2008-09-05 2013-04-02 Intelleflex Corporation Battery assisted RFID system RF power control an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0009A (zh) * 2009-01-06 2010-07-07 西安西谷微功率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精确实用的射频定位新技术
CN102081743A (zh) * 2009-11-30 2011-06-01 西安西谷微功率数据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有源电子标签及其应用系统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33503A1 (en) 2014-05-21
WO2013007089A1 (zh) 2013-01-17
US9436858B2 (en) 2016-09-06
EP2733503A4 (en) 2015-04-08
US20140125461A1 (en) 2014-05-08
CN102393896A (zh) 2012-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93896B (zh) 一种简单精确的射频定位系统和方法
CN101350132B (zh) 一种井下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1493518B (zh) 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方法及装置
CN104270814B (zh) 一种基于TDOA和ToF混合的定位方法及系统
CN107231614B (zh) 一种在无线网络中定位标签的方法和主基站
US8368513B2 (en) Data separation in high density environments
US8456282B2 (en) Synchronization of devices in a RFID communications environment
CN103729661B (zh) 一种超低功耗有源电子标签读写系统和方法
CN107295457B (zh) 一种室分天馈监控及定位方法、系统
CN103777174A (zh) 基于有源多功能rfid标签室内定位系统
CN102711044B (zh) 定位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2868751B (zh) 基于距离约束的井下目标定位方法
US2013015756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Distributed Tag Tracking
CN102523621A (zh) 一种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01194528A (zh) 定位系统和定位方法以及移动位置数据发送器
CN101464510A (zh)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多点准确定位与跟踪方法
CN102279382A (zh) 接收器系统、其布置方法及包括该接收器系统的定位系统
CN205015914U (zh) 一种基于精确定位的物联网资产管理系统
CN103826300A (zh) 无基站室内定位系统
CN102883429A (zh) 基于定向天线的传感器网络内移动物体跟踪方法及装置
Gotthard et al. Low-cost car park localization using RSSI in supervised LoRa mesh networks
CN202772928U (zh) 基于距离约束的井下目标定位系统
CN104951722B (zh) 手持终端机、交互式室内巡检系统及交互式室内定位方法
CN207010998U (zh) 一种快速高精度室内实时定位装置
CN106162534A (zh) 施工作业面人员定位与投入统计系统与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