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88567A - 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88567A
CN102388567A CN2011800018194A CN201180001819A CN102388567A CN 102388567 A CN102388567 A CN 102388567A CN 2011800018194 A CN2011800018194 A CN 2011800018194A CN 201180001819 A CN201180001819 A CN 201180001819A CN 102388567 A CN102388567 A CN 1023885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on management
message
attribute
source end
management maint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018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88567B (zh
Inventor
张红标
颜丙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885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85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885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885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23Errors, e.g. transmission errors
    • H04L43/0829Packet lo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4Configuration by using pre-existing information, e.g. using templates or copying from other elements
    • H04L41/0846Configuration by using pre-existing information, e.g. using templates or copying from other elements based on copy from other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涉及通信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不能灵活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问题而发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在所述丢失告警状态下,所述宿端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所述宿端根据所述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所述宿端接收到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当所述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与所述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所述宿端退出所述丢失告警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应用在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中。

Description

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以太网向电信级的方向发展,操作管理维护(Operations、Administration、Maintenance,OAM)功能作为电信级网络的一个重要特性加入到以太网技术体系中,使得以太网OAM成为电信级以太网必不可少的特征。以太网OAM作为一种监控网络故障的检测工具,主要用于监控网络设备的连接状态,快速定位链路失效和故障状态,提供可以运用在更高层的数据链路层机制等。
目前,用户可以在两个点到点连接的设备上启用以太网OAM功能,用来监控这两台设备的连接状态。在使用以太网OAM功能监控网络设备的连接状态时,首先需要对链路的OAM属性进行配置;现有技术中,配置链路源、宿两端OAM属性的过程可以包括:在需要监控的源宿两端配置好OAM状态机;源端接收到报文下插使能后,源端预先配置根据OAM属性向宿端发送携带该OAM属性的报文;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第一个正确的报文后,根据该报文携带的OAM属性配置宿端OAM属性。当需要改变OAM属性时,源端会在接受到重启报文下插使能后,停止携带OAM属性的报文的发送,并向宿端发送优先级更高的其他报文,该其他报文可以为前向缺陷指示(Forwarding Defect Indication,FDI)报文;宿端接收到该其他报文后,OAM状态机变为无效状态;源端配置新的OAM属性后,可以通过上述过程重新配置宿端的OAM属性。其中,向宿端发送的优先级更高的其他报文可以为FDI报文,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报文,在此不作限制。
在配置源、宿两端OAM属性的过程中,如果链路在源端向宿端发送优先级更高的其他报文时发生故障,此时链路不能接收到该其他报文,从而不能重新配置宿端的OAM属性,导致宿端由于未重新配置OAM属性而使后续接收的报文检测非法,从而一直产生丢失告警而无法消除。此时,用户需要手动向宿端发送优先级更高的其他报文,使得宿端接收到该报文后重启OAM状态机,然后根据源端发送的报文重新配置宿端OAM属性,使后续接收到的报文检测合法,从而消除丢失告警。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需要手动向宿端发送优先级更高的其他报文后才能消除丢失告警,配置OAM属性的方法不够灵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能够灵活的配置OAM属性。
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包括: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在所述丢失告警状态下,所述宿端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所述宿端根据所述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所述宿端接收到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当所述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与所述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所述宿端退出所述丢失告警状态。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包括:
状态进入模块,用于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使得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丢失告警状态下,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
属性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
状态退出模块,用于再次接收到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所述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后,使得宿端退出所述丢失告警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当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后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并根据该报文携带的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使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当该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与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从而自动消除丢失告警,实现灵活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向宿端发送优先级更高的其他报文后才能消除丢失告警,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不够灵活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图3所示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中状态进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中状态退出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不能灵活的配置OAM属性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源端发送的报文携带的源端OAM属性,与宿端当前配置的宿端OAM属性不同时,该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为了防止系统误判,宿端通过步骤101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可以为: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预设非法帧数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优选的,该预设非法帧数的报文可以为连续的。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源端发送的报文可以为链路检测报文,如连通性检查(Connection Verify,CV)报文、快速缺陷检测(Fast FaultDetect,FFD)报文或连通性检查(Contiguity Check Message,CCM)报文等,也可以为其他报文,在此不作限制。步骤101中丢失告警状态可以包括:在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网络中,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CV报文或FFD报文非法而产生的丢失连通性检查(Lose Of Connection Verify,LOCV)告警;在以太网状态下,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CCM报文非法而产生的丢失连通性检查(Lose OfContiguity Check Message,LOC)告警等,在此不作限制。
步骤102,在丢失告警状态下,该宿端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宿端可以通过步骤102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OAM属性的报文,源、宿两端的OAM状态机需要保持有效状态,使源端可以向宿端发送该报文;为了便于控制,可以在源宿两端设置报文下插使能,从而使源端在向宿端发送携带第一源端OAM属性的报文前,源端接收该报文下插使能,从而向宿端发送该报文。其中,宿端通过步骤102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OAM属性的报文,该报文可以是链路检测报文,如CV报文、FFD报文或以太网(Ethernet,ETH)OAM的CCM报文等,还可以是源端发送的其他报文,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102中第一源端OAM属性,可以包括源端发送周期和/或源端发送路径,也可以包括源端其他信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103,宿端根据该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103宿端可以直接根据通过步骤102接收到的报文携带的第一源端OAM属性配置宿端OAM属性;也可以首先判断通过步骤102接收到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然后根据接收到的路径标识正确的报文携带的第一源端OAM属性重新配置宿端OAM属性,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判断通过步骤102接收到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可以是判断该报文的源宿端路径标识(Trail TerminationSource Identifier,TTSI)是否正确,也可以是判断该报文的其他路径标识是否正确,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通过步骤103配置宿端OAM属性,需要使源、宿两端的OAM状态机保持有效状态。步骤103中宿端OAM属性,可以包括宿端接收路径和/或宿端OAM告警检测周期等,也可以包括其他宿端信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104,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当该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与所述第一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该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宿端OAM属性是根据发送的偶然报文配置的,使宿端检测源端发送的后续报文非法,再次进入丢失告警后重新配置宿端OAM属性,再退出,产生抖动的问题;可以通过步骤104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OAM属性的报文,并在当该第二源端OAM属性与宿端OAM属性相同时,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从而消除抖动;为了防止系统误判,也可以在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预设合法帧数的携带第二源端OAM属性的报文,且第二源端OAM属性均与宿端OAM属性相同时,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103配置宿端OAM属性后,可以通过步骤104退出丢失告警状态。使宿端可以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携带更新后的OAM属性的报文合法,从而消除丢失告警并实现OAM属性的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当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后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并根据该报文携带的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使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当该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与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从而自动消除丢失告警,实现灵活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向宿端发送优先级更高的其他报文后才能消除丢失告警,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不够灵活的问题。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包括:
步骤201,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源端发送的报文携带的源端OAM属性,与宿端当前配置的宿端OAM属性不同时,该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为了防止系统误判,宿端通过步骤201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可以为: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预设非法帧数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优选的,该预设非法帧数的报文可以为连续的。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1中源端发送的报文可以为链路检测报文,如CV报文、FFD报文或CCM报文等,也可以为其他报文,在此不作限制。步骤101中丢失告警状态可以包括:在MPLS网络中,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CV报文或FFD报文非法而产生的LOCV告警;在以太网状态下,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CCM报文非法而产生的LOC告警等,在此不作限制。
步骤202,在丢失告警状态下,该宿端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宿端可以通过步骤202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OAM属性的报文,源、宿两端的OAM状态机需要保持有效状态,使源端可以向宿端发送该报文;为了便于控制,可以在源宿两端设置报文下插使能,从而使源端在向宿端发送携带第一源端OAM属性的报文前,源端接收该报文下插使能,从而向宿端发送该报文。其中,宿端通过步骤202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OAM属性的报文,该报文可以是链路检测报文,如CV报文、FFD报文或ETH OAM的CCM报文等,还可以是源端发送的其他报文,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步骤202中第一源端OAM属性,可以包括源端发送周期和/或源端发送路径,也可以包括源端其他信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203,宿端判断该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宿端根据非法报文配置宿端OAM属性,使宿端检测源端后续发送的报文非法,需要重新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后,重新配置宿端OAM属性,再退出,产生抖动的问题。宿端可以首先通过步骤203判断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OAM属性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然后通过步骤204根据路径标识正确的报文携带的第一源端OAM属性配置宿端OAM属性,从而消除抖动;其中,通过步骤203判断该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OAM属性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可以仅判断一个周期内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也可以在三个周期内收到的报文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以上的正确路径标识的报文,在此不作限制。通过步骤203判断该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OAM属性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可以为判断该报文的TTSI是否正确,也可以是判断该报文的其他路径标识是否正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204,宿端根据路径标识正确的报文携带的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通过步骤204配置宿端OAM属性,需要使源、宿两端的OAM状态机保持有效状态。步骤204中宿端OAM属性,可以包括宿端接收路径和/或宿端OAM告警检测周期等,也可以包括其他宿端信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步骤205,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当该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与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宿端OAM属性是根据发送的偶然报文配置的,使宿端检测源端发送的后续报文非法,再次进入丢失告警后重新配置宿端OAM属性,再退出,产生抖动的问题;可以通过步骤205宿端可以直接在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OAM属性的报文,且该第二源端OAM属性与宿端OAM属性相同时,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从而消除抖动;为了防止系统误判,也可以在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预设合法帧数的携带第二源端OAM属性的报文,且第二源端OAM属性均与宿端OAM属性相同时,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步骤204配置宿端OAM属性后,可以通过步骤205退出丢失告警状态。使宿端可以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携带更新后的OAM属性的报文合法,从而消除丢失告警并实现OAM属性的配置。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当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后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并根据该报文携带的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使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当该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与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从而自动消除丢失告警,实现灵活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向宿端发送优先级更高的其他报文后才能消除丢失告警,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不够灵活的问题。
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包括。
状态进入模块301,用于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使得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当源端发送的报文携带的源端OAM属性,与宿端当前配置的宿端OAM属性不同时,该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为了防止系统误判,通过状态进入模块301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使得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可以为:检测到源端发送的预设非法帧数的报文非法时,使得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优选的,该预设非法帧数的报文可以为连续的。
在本实施例中,状态进入模块301中源端发送的报文可以为链路检测报文,如CV报文、FFD报文或CCM报文等,也可以为其他报文,在此不作限制。状态进入模块301中丢失告警状态可以包括:在MPLS网络中,检测到源端发送的CV报文或FFD报文非法而产生的LOCV告警;在以太网状态下,检测到源端发送的CCM报文非法而产生的LOC告警等,在此不作限制。
报文接收模块302,用于在丢失告警状态下,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宿端可以通过报文接收模块302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OAM属性的报文,源、宿两端的OAM状态机需要保持有效状态,使源端可以向宿端发送该报文;为了便于控制,可以在源宿两端设置报文下插使能,从而使源端在向宿端发送携带源端OAM属性的报文前,源端接收该报文下插使能,从而向宿端发送该报文。其中,通过报文接收模块302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OAM属性的报文,该报文可以是链路检测报文,如CV报文、FFD报文或ETH OAM的CCM报文等,还可以是源端发送的其他报文,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报文接收模块302中源端OAM属性,可以包括源端发送周期和/或源端发送路径,也可以包括源端其他信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属性配置模块303,用于根据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属性配置模块303可以直接根据通过报文接收模块302接收到的报文携带的源端OAM属性配置宿端OAM属性;也可以首先判断通过报文接收模块302接收到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然后根据接收到的路径标识正确的报文携带的源端OAM属性重新配置宿端OAM属性,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判断通过报文接收模块302接收到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可以是判断该报文的TTSI是否正确,也可以是判断该报文的其他路径标识是否正确,在此不做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可以通过属性配置模块303配置宿端OAM属性,需要使源、宿两端的OAM状态机保持有效状态。属性配置模块303中宿端OAM属性,可以包括宿端接收路径和/或宿端OAM告警检测周期等,也可以包括其他宿端信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状态退出模块304,用于再次接收到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后,使得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宿端OAM属性是根据发送的偶然报文配置的,使宿端检测源端发送的后续报文非法,再次进入丢失告警后重新配置宿端OAM属性,再退出,产生抖动的问题;可以通过状态退出模块304可以直接在再次接收到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OAM属性的报文后,使得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从而消除抖动;为了防止系统误判,也可以在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预设合法帧数的携带源端OAM属性的报文后,使得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还可以包括:
判断模块305,用于判断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宿端根据非法报文配置宿端OAM属性,使宿端检测源端后续发送的报文非法,需要重新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后,重新配置宿端OAM属性,再退出,产生抖动的问题。可以首先通过判断模块305判断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然后通过属性配置模块303根据路径标识正确的报文携带的源端OAM属性配置宿端OAM属性,从而消除抖动;其中,通过判断模块305判断该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OAM属性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可以仅判断一个周期内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也可以在三个周期内收到的报文中,是否存在至少两个以上的正确路径标识的报文,在此不作限制。通过判断模块305判断该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OAM属性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可以为判断该报文的TTSI是否正确,也可以是判断该报文的其他路径标识是否正确,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此时,属性配置模块303,用于根据路径标识正确的报文携带的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
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状态进入模块301,包括:
进入子模块3011,用于检测到源端发送的预设非法帧数的报文非法时,进入丢失告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系统误判,可以通过进入子模块3011在检测到源端发送的预设非法帧数的报文非法时,进入丢失告警状态。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状态退出模块304,包括:
退出子模块3041,用于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预设合法帧数的携带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后,使得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系统误判,可以通过退出子模块3041在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预设合法帧数的携带源端OAM属性的报文后,使得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当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后接收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并根据该报文携带的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使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当该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与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宿端退出丢失告警状态;从而自动消除丢失告警,实现灵活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本发明实施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向宿端发送优先级更高的其他报文后才能消除丢失告警,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配置不够灵活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应用在以太网操作管理维护中。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
在所述丢失告警状态下,所述宿端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
所述宿端根据所述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
所述宿端接收到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当所述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与所述第一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所述宿端退出所述丢失告警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宿端根据所述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宿端判断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所述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
所述宿端根据所述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为:所述宿端根据所述路径标识正确的报文携带的第一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包括:
所述宿端检测到源端发送的预设非法帧数的报文非法时,所述宿端进入所述丢失告警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端接收到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当所述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与所述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所述宿端退出所述丢失告警状态,包括:
所述宿端接收到所述源端发送的预设合法帧数的携带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且第二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均与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同时,所述宿端退出所述丢失告警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包括:
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告警检测周期和/或宿端接收路径。
6.一种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状态进入模块,用于检测到源端发送的报文非法时,使得宿端进入丢失告警状态;
报文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丢失告警状态下,接收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
属性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
状态退出模块,用于再次接收到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所述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后,使得宿端退出所述丢失告警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源端发送的携带所述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的路径标识是否正确;
所述属性配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路径标识正确的报文携带的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配置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进入模块,包括:
进入子模块,用于检测到源端发送的预设非法帧数的报文非法时,进入所述丢失告警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退出模块,包括:
退出子模块,用于所述宿端接收到源端发送的预设合法帧数的携带所述源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报文后,使得宿端退出所述丢失告警状态。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相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属性,包括:
宿端操作管理维护告警检测周期和/或宿端接收路径。
CN201180001819.4A 2011-09-22 2011-09-22 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3885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1/080045 WO2012149763A1 (zh) 2011-09-22 2011-09-22 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8567A true CN102388567A (zh) 2012-03-21
CN102388567B CN102388567B (zh) 2013-10-09

Family

ID=45826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01819.4A Active CN102388567B (zh) 2011-09-22 2011-09-22 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88567B (zh)
WO (1) WO20121497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3465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接收报文以进行oam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441A (zh) * 2007-07-27 2009-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924662A (zh) * 2009-06-15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
WO2011045679A1 (en) * 2009-10-15 2011-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connection segment monitori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1813B (zh) * 2007-12-29 2012-06-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跨域维护管理的配置方法、系统及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5441A (zh) * 2007-07-27 2009-01-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1924662A (zh) * 2009-06-15 2010-12-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告警传递方法
WO2011045679A1 (en) * 2009-10-15 2011-04-2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connection segment monitoring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93465A1 (zh) * 2019-11-14 2021-05-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接收报文以进行oam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88567B (zh) 2013-10-09
WO2012149763A1 (zh) 2012-11-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21055B2 (en) Network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US8886831B2 (en) System and methodology for fast link failover based on remote upstream failures
US9722917B2 (en) Traffic recovery in openflow networks
US7869376B2 (en) Communicating an operational state of a transport service
US932361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rdinating fault recovery techniques among domains
CN101702663B (zh) 一种环网拓扑信息的更新方法和装置
EP2866378B1 (en)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a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US10091023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tect and recover from a loop in an Ethernet ring protected network
EP2709314B1 (en) Avoiding data traffic loss in an ethernet ring multihomed, in an active-standby manner, to a virtual private lan service transport network
US20090199040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link pass through in point-to-multipoint network
US9467332B2 (en) Node failure detection for distributed linear protection
WO2011021179A1 (en) Technique for dual homing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193052A (zh) 在多协议标签交换中实现子网连接保护的方法和系统
CN108924044A (zh) 链路维持方法、pe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US20140086040A1 (en) Network system,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fault information delivery method
CN103026663A (zh) 分布式连通性验证协议冗余
CN105871674A (zh) 环保护链路故障保护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634848B (zh) 一种虚拟路由器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6789630A (zh) 一种网络保护方法及系统、控制器、设备
CN104079462A (zh) 环网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
EP2858302B1 (en) Connectivity check method of service stream link, relate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2904816A (zh) 业务流量保护方法和装置
US20110116384A1 (en) Network connectivity management
CN102388567B (zh) 配置操作管理维护属性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11577A (zh) 一种基于ldp会话的pw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