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7519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7519A
CN102377519A CN2011101740230A CN201110174023A CN102377519A CN 102377519 A CN102377519 A CN 102377519A CN 2011101740230 A CN2011101740230 A CN 2011101740230A CN 201110174023 A CN201110174023 A CN 201110174023A CN 102377519 A CN102377519 A CN 102377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data
bits
resourc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7402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7519B (zh
Inventor
张志雄
郑载薰
李文一
高贤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100275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846164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377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7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7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7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0042Encoding specially adapted to other signal generation operation, e.g. in order to reduce transmit distortions, jitter, or to improve signal shap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72Error control for data other than payload data, e.g. control data
    • H04L1/0073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feedback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c Digital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公开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瑞德-米勒编码方案来发射信息数据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用于发射信息数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通过对信息数据应用RM编码来生成具有特定比特位数的编码信息数据;对已编码的信息数据执行比率匹配,使得已比率匹配的信息数据能够对应于所配置的资源元素;以及通过使用所配置数目的资源元素来发射已比率匹配的信息数据,其中基于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O),并且基于根据调制阶数的每符号比特位数(Qm)来定义资源元素的数目的最小值Q′min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户设备可以经由下行链路从基站接收信息,并且用户设备也可以经由上行链路发射信息。由用户设备接收或发射的信息包括数据和多种控制信息。并且,取决于由用户设备接收或发射的信息的类型和目的,可能存在各种物理信道。
图1图示了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该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并且是使用物理信道的一般信号发射方法。
当用户设备的电源断开并然后又接通时,或者当用户设备新进入(或接入)小区时,用户设备执行初始小区搜索处理,诸如在步骤S101使其本身与基站同步。为此,用户设备可以从基站接收P-SCH(主要同步信道)和S-SCH(辅助同步信道)以便与基站同步,并且用户设备也可以获取诸如小区ID的信息。此后,用户设备可以接收物理广播信道以便获取小区内的广播信息。同时,在初始小区搜索的步骤中,用户设备可以接收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L RS),以便验证下行链路信道状态。
在步骤S102中,基于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信息,已经完成初始小区搜索的用户设备可以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以便获取更详细的系统信息。
同时,尚未完成初始小区搜索的用户设备可以诸如在之后的处理的步骤S103和S106中执行随机接入过程,以便完成对基站的接入。为了这么做,用户设备通过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发射特性序列作为前导(S103),然后用户设备可以通过PDCCH及其各自的PDSCH接收关于随机接入的响应消息(S104)。在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的情况中,排除切换的情况,用户设备可以执行竞争解决过程,诸如发射附加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S105)并且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与PDCCH相对应的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
在执行上述过程之后,作为一般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信号传输过程,用户设备可以接收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S107),然后可以执行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输(S108)。
图2图示了由用户设备执行的用于发射上行链路信号的信号处理过程。
为了发射上行链路信号,用户设备的加扰模块210可以通过使用用户设备特定加扰信号来加扰发射信号。然后,已加扰的信号被输入到调制映射器220,以便基于发射信号的类型和/或信道状态,通过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方案、正交相移键控(QPSK)方案或者16正交幅度调制(16QAM)方案将输入的加扰信号调制为复数符号。之后,调制的复数符号被转换预编码器230处理,然后输入到资源元素映射器240。在此,资源元素映射器240可以将复数符号映射到时间-频率资源元素,该时间-频率资源元素在实际传输中使用。然后,已处理的信号可以经过SC-FDMA信号发生器250以便通过天线被发射到基站。
图3图示了由基站执行的用于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信号处理过程。
在3GPP LTE系统中,基站可以发射一个或多个码字。因此,正如图2的上行链路中所描述的,一个或多个码字中的每一个可以作为复数符号被加扰模块301和调制映射器302处理。随后,每个复数符号可以被层映射器303映射到多个层,并且每个层可以乘以预定的预编码矩阵,从而被分配给每个发射天线,其中预定预编码矩阵由预编码模块304基于信道状态来选择。对于天线的每个已处理的发射信号被各自的资源元素映射器305映射到在实际发射中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元素。此后,每个发射已处理的信号经过正交频分多址(OFDMA)信号发生器306,以便通过每个天线被发射。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当用户设备经上行链路发射信号时,在基站经下行链路执行传输时,峰平比(PAPR)可能会更加不利。因此,如上结合图2和图3所述的,不同于在下行链路信号传输中使用的OFDMA方案,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方案被用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中。
图4图示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发射上行链路信号的SC-FDMA方案和用于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OFDMA方案。
在此,用于上行链路信号传输的用户设备和用于下行链路信号传输的基站彼此相同之处在于:用户设备和基站中的每个包括串并转换器401、子载波映射器403、M点IDFT模块404和循环前缀(CP)添加模块406。
但是,用于通过使用SC-FDMA方案发射信号的用户设备另外包括并串转换器405和N点IDFT模块402。并且,在此,N点IDFT模块402被配置成消除由M点IDFT模块造成的IDFT处理影响的预定部分,使得发射信号能够具有单载波属性。图5图示了用于在频率域内满足单载波特性的频域信号映射方法。在图5中,(a)表示本地化的映射方法,而(b)表示分布式的映射方法。在当前的3GPP LTE系统中定义了本地化的映射方法。
同时,现在将对集群SC-FDMA做出描述,集群SC-FDMA对应于SC-FDMA的一种修正形式。在随后在DFT处理和IFFT处理之间执行子载波映射处理中,集群SC-FDMA将DFT处理输出采样分为子组,使得IFFT采样输入单元能够把每个子组映射到彼此间隔的子载波区域。并且,在一些情况下,集群SC-FDMA可以包括滤波处理和循环扩展处理。在这一点,子组可以被称为簇,并且循环扩展指的是在连续(或邻近)符号间插入比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更长的保护间隔的处理,以便在通过多径信道发射每个子载波符号时防止符号间干扰(ISI)。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针对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该方法和装置实际上避免了由于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而导致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本发明的附加优点、目的和特征将在随后的描述中被部分阐述,并且一旦查看以下内容,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显而易见,或者可以从本发明的实施中被了解。通过在书面描述中特别指出的结构和其权利要求以及附图,可以实现和获得本发明的目的和其它优点。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正如体现和广泛描述的,在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瑞德-米勒(RM)编码方案来发射信息数据的方法中,一种用于发射信息数据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配置用于发射信息数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通过对信息数据应用RM编码来生成具有特定比特位数的编码的信息数据;对已编码的信息数据执行比率匹配,使得所述已比率匹配的信息数据能够对应于所配置的资源元素;以及通过使用所配置数目的资源元素来发射已比率匹配的信息数据,其中基于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O),并基于根据调制阶数的每符号比特位数(Qm)来定义资源元素的数目的最小值Q′min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在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装置中,所述发射装置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成:配置用于发射信息数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通过对信息数据应用RM编码来生成具有特定比特位数的编码的信息数据,并且对已编码的信息数据进行比率匹配,使得已比率匹配的信息数据能够对应于所配置的资源元素;以及发射模块,该发射模块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所配置数目的资源元素来发射所述已比率匹配的信息数据,其中基于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O),并基于根据调制阶数的每符号比特位数(Qm)来定义资源元素的数目的最小值Q′min
在此,信息数据可以对应于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来发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优选地,资源元素的数目的最小值可以由来决定,并且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O)可以在3比特至11比特的范围内。此外,已编码的信息数据的特定比特位数可以对应为32比特。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以上的一般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和解释性的,并且旨在提供如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
附图说明
附图被包括以提供对本发明进一步的理解,并被纳入和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多个),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图示了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长期演进(LTE)系统中使用的物理信道,该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一个例子并且是使用物理信道的一般信号发射方法;
图2图示了由用户设备执行的用于发射上行链路信号的信号处理过程;
图3图示了由基站执行的用于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信号处理过程;
图4图示了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用于发射上行链路信号的SC-FDMA方案和用于发射下行链路信号的OFDMA方案;
图5图示了用于在频率域内满足单载波特性的频域信号映射方法;
图6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群SC-FDMA中的信号处理过程,其中DFT处理输出采样被映射到单载波;
图7和图8分别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群SC-FDMA中的信号处理过程,其中DFT处理输出采样被映射到多载波;
图9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分段SC-FDMA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过程;
图10图示了用于经由上行链路发射参考信号(下文中称作RS)的信号处理过程;
图11图示了在正常循环前缀(CP)情况下用于发射RS的子帧结构;
图12图示了在扩展循环前缀(CP)情况下用于发射RS的子帧结构;
图13图示了示出关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发射信道的处理过程的框图;
图14图示了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的映射方法;
图15图示了示出用于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内有效复用数据和控制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6图示了示出生成数据和控制信道的发射信号的方法的框图;
图17图示了码字到层的映射方法;
图18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为了应用双重RM编码方案而将信息数据分成组的方法;
图19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为了应用双重RM编码方案而将信息数据分成组的另一种方法;
图20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双重RM编码的编码链;以及
图21图示了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图示了实施例的示例。提供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以促进对于本发明配置、操作和其它特性的理解。下面的本发明实施例对应于其中应用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应用的示例性系统。为了简化,将通过使用IEEE 802.16系统作为本发明的示例对本发明做出描述。但是,这仅是示例性的,并且,因此,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在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系统中包括的不同无线通信系统。
提供在下面本发明的描述中使用的特定术语以促进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且,因此,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这样的特定术语的使用也可以变化为不同的形式。
图6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群SC-FDMA中的信号处理过程,其中DFT处理输出采样被映射到单载波。而且,图7和图8分别图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群SC-FDMA中的信号处理过程,其中DFT处理输出采样被映射到多载波。
在此,图6对应于集群SC-FDMA应用于载波内(intra-carrier)的示例。并且,图7和图8对应于集群SC-FDMA应用于载波间的示例。而且,图7表示当在频率域分配连续分量载波时,当在相邻分量载波之间间隔的子载波对齐时,通过单个IFFT块生成(或创建)信号的情况。并且,图8表示当在频率域分配不连续分量载波时,因为分量载波不彼此相邻,通过多个IFFT块生成信号的情况。
分段SC-FDMA指的是,当应用了等于DFT的随机数的IFFT的数目时,根据DFT与IFFT之间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简单执行常规SC-FDMA的DFT扩频并且扩展IFFT的频率子载波映射配置。在此,分段SC-FDMA也可以称作NxSC-FDMA或者NxDFT-s-OFDMA。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这将被统称为分段SC-FDMA。
图9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在分段SC-FDMA系统中的信号处理过程。如图9所示,分段SC-FDMA处理指的是:为了降低单载波属性条件(或规格),将整个时域调制符号分为N个组(其中N是大于1的整数)并且以组为单位执行DFT操作。
图10图示了用于经由上行链路发射参考信号(下文中称为RS)的信号处理过程。如图10所示,数据从时域生成信号,并且通过DFT预编码器进行频率映射处理,以便通过IFFT被发射。相反,RS旁路DFT预编码器,并直接在频率域中生成(S11),并且在随后本地化映射处理(S12)和IFFT处理(S13)以及然后进行循环前缀(CP)添加处理(S14)之后被发射。
图11图示了在正常循环前缀(CP)情况下用于发射RS的子帧结构。并且,图12图示了在扩展循环前缀(CP)情况下用于发射RS的子帧结构。参考图11,RS通过第4和第11OFDM符号被发射。并且,参考图12,RS通过第3和第9OFDM符号被发射。
同时,现在将如下对作为传输信道的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处理结构进行描述。图13图示了示出关于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传输信道处理过程的框图。如图13所示,与控制信息复用的数据信息将TB特定CRC(循环冗余校验)添加到要经由上行链路发射的传输块(下文中称为“TB”)(130)。然后,取决于TB的大小,已处理的传输块被分为多个码块(下文中称为“CB”),并且CB特定的CRC被添加到多个CB(131)。此后,对结果值执行信道编码(132)。随后,已信道编码的数据经过比率匹配处理(133),并且,然后再次执行CB的组合(134)。此后,组合的CB与CQI/PMI(信道质量信息/预编码矩阵索引)复用(135)。
同时,对CQI/PMI执行与数据的信道编码处理分离的信道编码处理(136)。然后,已信道编码的CQI/PMI与数据复用(135)。
此外,也对RI(秩指示)执行与数据的信道编码处理分离的信道编码处理。
在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的情况下,执行与数据、CQI/PMI和RI的信道编码处理相分离的信道编码处理(138)。已复用的数据和CQI/PMI、单独的经信道编码的RI,以及ACK/NACK经信道交织处理,从而生成输出信号(139)。
同时,将详细描述在LTE上行链路系统中用于数据和控制信息的物理资源元素(下文中称作“RE”)。
图14图示了用于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道的物理资源的映射方法。
如图14所示,以时间优先方法CQI/PMI和数据被映射到RE。已编码的ACK/NACK被删余并被插入解调参考信号(DM RS)的周围,并且RI被映射到位置紧挨着其中插入了ACK/NACK的RE的RE。用于RI和ACK/NACK的资源可以占用最多4个SC-FDMA符号。在数据和控制信息同时发射到上行链路共享信道的情况下,映射顺序可以对应为RI、CQI/PMI和数据的级联以及ACK/NACK的顺序。更具体地,通过使用时间优先方法,首先映射RI,然后CQI/PMI和数据的级联被映射到排除向其映射了RI的RE后剩余的RE。通过对已经映射到各自RE的CQI/PMI和数据的级联进行删余来映射ACK/NACK。
如上所述,通过复用数据和诸如CQI/PMI等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可以满足单载波属性。因此,可以实现维持低立方度量(CM)的上行链路发射。
在常规系统的增强系统(例如,LTE版本10)中,对于每个用户设备,在每个载波分量内,SC-FDMA和集群DFT OFDMA这两种传输方法中,至少一种传输方法可以应用于上行链路传输。并且,所应用的传输方法可以与上行链路MIMO(UL-MIMO)传输一起应用。
图15图示了用于在上行链路共享信道内有效复用数据和控制信道的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5所示,用户设备识别关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数据的秩(S150)。然后,用户设备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在此,控制信道指的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诸如CQI、ACK/NACK、RI等)的秩配置成与数据的秩相同(S151)。而且,用户设备复用数据和控制信息(S152)。随后,在通过使用时间优先方法映射数据和CQI之后,可以执行信道交织,以便将RI映射到指定RE,并且通过删余在DM-RS周围的RE来映射ACK/NACK(S153)。
此后,可以根据MCS表将数据和控制信道调制为QPSK、16QAM、64QAM等。在这一点,调制步骤可以移动(或移位)到另一位置。(例如,调制块可以移动(或移位)到数据和控制信道的复用步骤之前的位置。)此外,可以或者以码字为单位执行或者以层为单位执行信道交织。
图16图示了示出生成数据和控制信道的传输信号的方法的框图。
假定存在两个码字,对每个码字执行信道编码(160),并且基于给定MCS级别和资源大小来执行比率匹配(161)。此后,通过使用小区特定方法、UE特定方法或码字特定方法,已编码的比特可以被加扰(162)。
随后,执行码字到层映射(163)。在这一处理期间,可以包括层移位或排列的操作。
图17图示了码字到层映射方法。通过使用图17所示的规则可以执行码字到层映射。图17所示的预编码位置可以不同于图13所示预编码位置。
基于给定规范,诸如CQI、RI和ACK/NACK的控制信息被信道编码(165)。在这一点,可以通过对所有码字使用相同的信道码,或者可以通过对每个码字使用不同的信道码,对CQI、RI和ACK/NACK进行编码。
此后,已编码比特的数目可以被比特位数控制器改变(166)。比特位数控制器可以与信道编码块形成为单个主体(165)。从比特位数控制器输出的信号被加扰(167)。在这一点,加扰可以被执行为小区特定、层特定、码字特定或UE特定。
比特位数控制器可以执行以下操作。
(1)控制器识别关于PUSCH的数据的秩(n_rank_pusch)。
(2)控制信道的秩(n_rank_control)被配置成与数据的秩相同(即,n_rank_control=n_rank_pusch),并且关于控制信道的比特的数目被乘以控制信道的秩,从而扩展了比特的数目。
执行上述操作的方法之一是简单的复制和重复控制信道。在这一点,控制信道可以对应于在信道编码处理之前的信息级,或者对应于信道编码处理之后的编码比特级。更具体地,例如,在控制信道[a0,a1,a2,a3]具有n_bit_crtl=4的情况下,并且当n_rank_pusch=2时,扩展的比特数目(n_bit_crtl)可以变为8比特[a0,a1,a2,a3,a0,a1,a2,a3]。
在比特位数控制器和信道编码单元被配置为单个主体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采用常规系统(例如,LTE版本8)中定义的信道编码和比率匹配来生成已编码比特。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供每一层的随机化,可以在比特位数控制器中执行比特级交织处理。替代地,作为以上的等效,也可以在调制符号级执行交织处理。
关于两个码字的CQI/PMI信道和数据可以被数据/控制复用器复用(164)。然后,通过将ACK/NACK信息映射到在上行链路DM-RS周围的RE,在子帧内的每个时隙中,根据时间优先映射方法,信道交织器映射CQI/PMI(168)。
然后,对每一层执行调制(169),并且依次执行DFT预编码(170)、MIMO预编码(171)、RE映射(172)等。此后,生成SC-FDMA信号并通过天线端口发射(173)。
功能块不受限于图16所示的位置。并且,在一些情况下,相应的位置可以改变。例如,加扰块162和167可以位于信道交织块之后。而且,码字到层映射块163可以位于信道交织块168之后或者调制映射块169之后。
关于通过PUSCH发射诸如CQI、ACK/NACK和RI的UCI的情况,本发明提出一种UCI的信道编码方法,以及该方法的相应的资源分配和传输方法。尽管本发明的描述实质上基于SU-MIMO环境下的传输,但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可以对应于SU-MIMO特例的单天线传输。
在通过PUSCH发射当前与SU-MIMO相对应的UCI和数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以下方法执行传输。在下文中,现在将描述PUSCH内UCI的位置。
CQI与数据级联,并且通过使用时间优先映射方法以及通过使用与数据相同的调制阶数和星座而被映射到排除向其映射了RI的RE所剩余的RE。在SU-MIMO的情况下,通过被分散在一个码字来发射CQI,并且,在两个码字当中,向其发射CQI的码字对应具有更高MCS级的码字。并且,在这两个码字的MCS级相同的情况下,CQI被发射到码字0。而且,通过对已经映射到位于参考信号每一侧的符号的CQI和数据的级联进行删余来定位ACK/NACK。并且,因为参考信号位于第3和第10符号中,所以映射处理执行开始于第2、第4、第9和第11符号的最低子载波,并且向上处理。在这一点,按照第2、第11、第9、第4符号的顺序映射ACK/NACK符号。RI被映射到位置紧挨着ACK/NACK的符号,并且在任何其它信息(数据、CQI、ACK/NACK)被发射到PUSCH之前被映射。更具体地,RI的映射执行开始于第1、第5、第8和第12符号的最低子载波,并且向上处理。在这一点,RI符号按照第1、第12、第8、第5符号的顺序被映射。最特别地,在信息比特位数等于1比特或2比特的情况下,通过仅使用星座的四个角以及通过使用QPSK方法来映射ACK/NACK和RI。并且,在信息比特位数等于或大于3比特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与数据的调制阶数相同的调制阶数的所有星座来映射ACK/NACK和RI。此外,ACK/NACK和RI使用与每一层内相同位置相对应的相同资源,以便发射相同的信息。
在下文中,现在将描述用于计算PUSCH内UCI的资源元素的数目的方法。首先,可以通过使用如下所示的等式1和等式2来分别计算在PUSCH中发射的CQI和ACK/NACK(或RI)的资源元素的数目。
[等式1]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41
[等式2]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42
在此,CQI和ACK/NACK(或RI)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也可以表达为已编码调制符号的数目。
在下文中,现在将描述用于在PUSCH内发射的UCI的信道编码方法。首先,在CQI的情况下,当有效载荷大小等于或小于11比特时,使用如下所示表1的RM(瑞德-米勒)编码处理被应用于输入序列(即,信息数据)o0,o1,o2,…,oO-1,以便生成32比特的输出序列。而且,在CQI的有效载荷大小超过11比特的情况下,在添加8比特CRC之后,可以应用咬尾卷积编码(TBCC)方法。
同时,现在将描述用于在PUSCH内发射的ACK/NACK和RI的信道编码方法。如果ACK/NACK和RI的信息数据位数等于1比特,即,如果输入序列是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43
则根据如下面表2所示的调制阶数来执行信道编码处理。而且,如果ACK/NACK和RI的信息数据位数等于2比特,即,如果输入序列是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44
则根据如下面表3所示的调制阶数来执行信道编码处理。最特别地,参考表3,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45
对应于用于码字0的ACK/NACK或RI数据,而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46
对应于用于码字1的ACK/NACK或RI数据,以及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47
对应于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48
更具体地,在表2和表3中,x表示值1,而y表示前一个值的重复。
替代地,当ACK/NACK和RI的信息数据位数在3比特至11比特的范围内时,可以应用使用如下所示表1的RM(瑞德-米勒)编码方法,从而生成32比特的输出序列。
[表1]
i Mi,0 Mi,1 Mi,2 Mi,3 Mi,4 Mi,5 Mi,6 Mi,7 Mi,8 Mi,9 Mi,10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2   1   0   0   1   0   0   1   0   1   1   1
  3   1   0   1   1   0   0   0   0   1   0   1
  4   1   1   1   1   0   0   0   1   0   0   1
  5   1   1   0   0   1   0   1   1   1   0   1
  6   1   0   1   0   1   0   1   0   1   1   1
  7   1   0   0   1   1   0   0   1   1   0   1
  8   1   1   0   1   1   0   0   1   0   1   1
  9   1   0   1   1   1   0   1   0   0   1   1
  10   1   0   1   0   0   1   1   1   0   1   1
  11   1   1   1   0   0   1   1   0   1   0   1
  12   1   0   0   1   0   1   0   1   1   1   1
  13   1   1   0   1   0   1   0   1   0   1   1
  14   1   0   0   0   1   1   0   1   0   0   1
  15   1   1   0   0   1   1   1   1   0   1   1
  16   1   1   1   0   1   1   1   0   0   1   0
  17   1   0   0   1   1   1   0   0   1   0   0
  18   1   1   0   1   1   1   1   1   0   0   0
  19   1   0   0   0   0   1   1   0   0   0   0
  20   1   0   1   0   0   0   1   0   0   0   1
  21   1   1   0   1   0   0   0   0   0   1   1
  22   1   0   0   0   1   0   0   1   1   0   1
  23   1   1   1   0   1   0   0   0   1   1   1
  24   1   1   1   1   1   0   1   1   1   1   0
  25   1   1   0   0   0   1   1   1   0   0   1
  26   1   0   1   1   0   1   0   0   1   1   0
  27   1   1   1   1   0   1   0   1   1   1   0
  28   1   0   1   0   1   1   1   0   1   0   0
  29   1   0   1   1   1   1   1   1   1   0   0
  30   1   1   1   1   1   1   1   1   1   1   1
  31   1   0   0   0   0   0   0   0   0   0   0
[表2]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61
[表3]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62
最特别地,在执行使用表1的RM(瑞德-米勒)编码处理的情况下,输出数据b0,b1,b2,b3,…,bB-1表达为如下面等式3所示,并且B=32。
[等式3]
b i = Σ n = 0 O - 1 ( o n · M i , n ) mod 2
最后,为了被映射到根据等式1和等式2计算出的Q′个资源元素,被编码为B比特的UCI,即,ACK/NACK或RI数据可以根据如下所示等式4来执行比率匹配。
[等式4]
qi=bimod B,i=0,1,…,Qm×Q′-1
相关技术的信道编码方法是在给定单载波环境的假设下实现的。但是,在应用多载波方法的情况下,如在LTE-A系统中,因为通常知道与每个分量载波相对应的UCI,即ACK/NACK或RI数据按照分量载波的顺序组合,所以UCI的大小也可以与聚集的分量载波数目成比例地增加。最特别地,在RI的情况下,常规的单载波可以具有最多3比特的信息数据位数。但是,在能够聚集5个分量载波的环境中,最大信息数据位数可以等于15比特。因此,由于通过使用当前实现的RM编码方案能够编码最多11比特的信息数据,所以需要能够在多载波环境中解码UCI的新方案(或方法)。在下文中,现在将具体地提出每种UCI大小的编码方法和比率匹配方法。
<第一实施例-当信息数据位数小于或等于11比特时>
在单载波环境和多载波环境中,因为使用RM编码,所以当RI或ACK/NACK具有3比特或更多位数时,已编码的输出数据具有32比特的比特位数。但是,在信道状态极好的情况下,并且当通过使用等式1和等式2来计算资源元素的数目时,可以基于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来分配仅有极小数目的资源元素。在这种情况下,在通过使用等式4执行的比率匹配步骤期间,由于RM编码而造成已编码的码字可能被过度删余,从而导致性能降低。
更具体地,为了执行稳健的传输而不管信道状态,因为通过仅使用角点的星座点而非所有的星座执行调制,RI或ACK/NACK发射通过使用RM编码方案被RI或ACK/NACK编码的码字,所以众所周知仅有2个比特被映射到单个资源元素。因此,为了发射编码成32比特的所有码字,共需要16个资源元素。并且,此时,如果已计算的资源元素的数目小于16,则在比率匹配处理时可对码字执行删余。但是,当执行删余处理时,接收端可能将该处理确定为错误。因此,即使码字具有值16,该值对应于RM码的代码之间最小距离的最大值,当删余与4个符号相对应的一部分数据时,不能确保性能。而且,因为从码字的最后比特开始,以2比特为单位依次执行删余处理,为了维持删余处理的执行,性能的降低可能加剧。在下文中,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防止由上述删余处理造成的这样的性能降低的方法。
1)当ACK/NACK或RI具有与特定比特数相对应的信息数据位数时,即,当ACK/NACK或RI对应于具有位数等于或大于3比特的信息数据时,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配置最小值作为分配给ACK/NACK或RI的资源元素数目的方法。例如,当ACK/NACK或RI的信息数据位数等于或大于3比特时,分配用于发射ACK/NACK或RI信息数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被配置为等于最小数值16比特。在此,优选的是,分配给ACK/NACK或RI的资源元素数目的最小值等于或大于与信息数据位数相对应的比特数目的一半。更具体地,通过使用如下所示的等式6和等式7,可以计算分配给ACK/NACK或RI的RE数目,即,编码的调制符号数目。
[等式5]
Q &prime; = max ( Q min &prime; , min ( Q temp &prime; , 4 &CenterDot; M sc PUSCH ) )
[等式6]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82
可以根据下面所示的等式7来决定对于分配给ACK/NACK或RI的资源元素数目的最小值Q′min
[等式7]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83
在此,O表示ACK/NACK或RI的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而Qm对应于根据调制阶数每符号的比特位数。在QPSK的情况下,Qm等于2,在16QAM的情况下,Qm等于4,而在64QAM的情况下,Qm等于6。
同时,在ACK/NACK和RI的情况下,对于RM编码处理的编码比率的标准是1/3。因此,通过使用下面所示的等式8至等式10可以决定关于分配给ACK/NACK或RI的资源元素数目的最小值Q′min
[等式8]
[等式9]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92
[等式10]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94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195
下面示出的表4至表7分别对应于通过使用上面给出的等式7至等式10来计算关于分配给ACK/NACK或RI的资源元素数目的最小值Q′min的示例。
[表4]
  信息比特位数   对于QPSK的RE  对于16QAM的RE  对于64QAM的RE
  3   3   2   1
  4   4   2   2
  5   5   3   2
  6   6   3   2
  7   7   4   3
  8   8   4   3
  9   9   5   3
  10   10   5   4
  11   11   6   4
[表5]
  信息比特位数   对于QPSK的RE  对于16QAM的RE  对于64QAM的RE
  3   3   1   1
  4   4   2   1
  5   5   2   2
  6   6   3   2
  7   7   3   2
  8   8   4   3
  9   9   4   3
  10   10   5   3
  11   11   5   4
[表6]
  信息比特位数   对于QPSK的RE  对于16QAM的RE  对于64QAM的RE
  3   5   3   2
  4   6   3   2
  5   8   4   3
  6   9   5   3
  7   11   6   4
  8   12   6   4
  9   14   7   5
  10   15   8   5
  11   17   9   6
[表7]
  信息比特位数   对于QPSK的RE   对于16QAM的RE   对于64QAM的RE
  3   2   2   1
  4   3   2   1
  5   3   2   1
  6   6   3   2
  7   6   3   2
  8   6   3   2
  9   6   3   2
  10   6   3   2
  11   9   5   3
2)而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在ACK/NACK或RI进行RM编码之后,当通过比率匹配处理对ACK/NACK或RI进行删余时,可以考虑按预定的和特定的顺序执行删余。更具体地,当ACK/NACK或RI被分配给定数目的资源元素时,可以通过以1比特或2比特为单位、或者以特定数目的比特为单位将ACK/NACK或RI分组来决定分配顺序,使得能够按照所决定的顺序将ACK/NACK或RI分配到资源元素。例如,如果使ACK/NACK或RI被编码的输出数据对应为c0,c1,…,c31,则通过与预定规则相对应的排列函数π(i),i=0,1,…,31来重排输出数据,使得当执行删余处理时能够呈现最优的性能。然后,根据重排的顺序,按照索引顺序或者按照逆索引顺序,可以依次分配资源元素,或者可以依次执行删余处理。更具体地,当8个编码的输出数据被分配到资源元素时,定位的数据变为cπ(0),cπ(1),…,cπ(7),而不是c0,c1,…,c7
3)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取决于关于ACK/NACK和RI的信息数据位数,可以使用不同的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211
值。当通过使用RM编码方案来删余编码的输出数据(即,码字)时,删余处理的影响可以取决于信息数据比特位数而变化。因此,取决于由删余处理造成的对码字的最小距离的影响的级别,可以不同地配置值。例如,当删余码字时,为信息数据的最快比特位数设置相对大的值以使其最小距离值等于0。
尽管上述处理1)至3)描述了设置分配给UCI的资源元素数目的最小值的处理,但是为了完成同样的目的,也可以设置在处理比率匹配之后已编码输出数据的最小比特位数值。更具体地,如下面等式11所示,可以在资源元素数目中配置等式5中示出的最小值Q′min作为输出数据的最小比特位数值。
[等式11]
Q′min=2O
<第二实施例-当信息数据位数等于或大于12比特时>
在ACK/NACK和RI的信息数据位数等于或大于12比特的情况下,PUSCH将信息数据分组为相同比特位数或不同比特位数,信息数据对应于至少两个或者更多的数据集合。并且,通过使用在每个PUSCH中使用的(32,0)RM编码方案,可以对每个划分的信息数据组上执行信道编码。
更具体地,当在多载波环境中复用诸如RI或ACK/NACK的UCI和数据时,UCI的信息数据比特被划分为至少两个或者更多的组,并且每个组可以被编码为单个码字。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可以应用使用表1的(32,0)RM编码方案,所以当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的范围在3比特和11比特之间时,如果在每个组中包括的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在6比特和10比特之间,则对于每个组可以应用(32,0)RM编码方案,即,双重RM编码方案。在下文中,将首先描述用于将信息数据划分为组的方法,然后将描述用于计算用于分配已编码信息数据的资源元素数目的方法,以及当应用双重(32,0)RM编码方案时,用于执行比率匹配的方法,即,编码链。此后,将描述当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应用双重(32,0)RM编码方案时,用于计算能够为每个码字分配的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的方法。
1)当执行双重RM编码时,信息数据分组方法
首先,将参考图18和图19描述为了应用双重(32,0)RM编码方案而将具有12比特或更多位数的信息数据分组的方法。
(1)图18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为了应用双重(32,0)RM编码方案而将信息数据分组的方法。
参考图18,作为双重(32,0)RM编码方案使用的每个编码器的输入数据,可以依次分配全部(或全体)信息数据。例如,当12比特信息数据d0,d1,d2,…,d11被两个RM编码器编码时,输入到第一RM编码器的信息数据可以对应于6比特d0,d2,d4,…,d10,这对应于偶数信息数据比特。并且,输入到第二(32,0)RM编码器的信息数据可以对应于6比特d1,d3,d5,…,d11,这对应于奇数信息数据比特。
更具体地,在给定的信息数据对应为o0,o1,o2,…,oQ-1的情况下,在RM编码器的输入数据b0,b1,b2,…,bQ-1当中,如果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231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232
被分别输入到第一RM编码器和第二RM编码器,当i是o0,o1,o2,…,oQ-1和b0,b1,b2,…,bQ-1之间的偶数时,则oi/2=bi。并且,当i是奇数时,则
(2)图19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为了应用双重(32,0)RM编码方案而将信息数据分成组的另一种方法。
参考图19,全部信息数据的第一半可以作为输入到第一RM编码器的信息数据被分配,而全部信息数据的第二半可以作为输入到第二RM编码器的信息数据被分配。例如,当12比特信息数据d0,d1,d2,…,d11被两个RM编码器编码时,信息数据的6比特d0,d1,d2,…,d5可以被输入到第一RM编码器,而信息数据的6比特d6,d7,d8,…,d11可以被输入到第二RM编码器。
同时,总体参考图18和图19,当全部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O对应于奇数时,(O+1)/2比特可以作为输入到第一RM编码器的信息数据被分配,而(O-1)/2比特可以作为输入到第二RM编码器的信息数据被分配。替代地,(O-1)/2比特可以作为输入到第一RM编码器的信息数据被分配,而(O+1)/2比特可以作为输入到第二RM编码器的信息数据被分配。
在分量载波当中,与主要分量载波(主要CC)相对应的信息数据可以被配置为一个组,而与其它分量载波(CC)相对应的信息数据可以被配置为另一组。在此,主要分量载波可以对应于具有最高有效索引或最低有效索引的分量载波,或者可以对应于预定索引。替代地,具有最优信道状态或具有最次信道状态的分量载波也可以被配置为主要分量载波。此外,具有最大比特位数或最小比特位数的信息数据的分量载波可以被配置为主要分量载波。并且,在编码比率和调制阶数方面中,可以通过使用相同的方法来配置主要分量载波。
2)当应用双重RM编码方案时的编码链
(1)在下文中,现在将定义当应用双重RM编码方案时,用于计算用于分配已编码信息数据的资源元素数目的方法。当计算资源元素数目时,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全部信息数据比特位数,而不是被划分为多个组的信息数据比特位数,通过使用等式1和等式2来计算资源元素数目的方法。更具体地,当通过使用双重RM编码方案对ACK/NACK和RI编码时,分配给每个RM码字的资源元素的数目是按照从全部信息数据的给定比特位数O计算出的资源元素数目来平等地分配的。
因此,当从全部信息数据的给定比特位数O计算出的资源元素数目Q′对应为偶数时,Q′/2个资源元素可以被分配给每个码字,根据双重RM编码方案来生成每个码字。
而且,当从全部信息数据的给定比特位数O计算出的资源元素数目Q′对应为奇数时,(Q′+1)/2个资源元素可以被分配给根据双重RM编码方案生成的第一码字,而(Q′-1)/2个资源元素可以被分配给根据双重RM编码方案生成的第二码字。替代地,(Q′-1)/2个资源元素可以被分配给第一码字,而(Q′+1)/2个资源元素可以被分配给第二码字。
但是,在使用等式4的比率匹配步骤中,当匹配资源元素的数目和调制阶数时,可以对每个码字分别执行比率匹配,即,删余,根据双重RM编码方案来生成每个码字,其中如2)中所述,资源元素被分配给每个码字。
图20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用于双重RM编码的编码链。
参考图20,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双重RM编码的编码链可以被概括为执行在本发明中提出的双重RM编码方案的方法,其中单个资源元素的计算结合于各个比率匹配处理。
更具体地,在ACK/NACK和RI的信息数据位数等于或大于12比特的情况下,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双重(32,0)RM编码方案,并且,如1)中所述,全部信息数据可以被分组并被划分为第一信息数据和第二信息数据。
随后,如2)的(1)中所述,当计算要分配的资源元素数目时,可以基于全部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而不是划分为多个组的信息数据比特位数来计算相应的资源元素数目。然后,已计算数目的资源元素单元被分发给每个RM编码器。之后,根据给定资源大小,可以对从每个编码器输出的码字执行比率匹配。此后,已处理的数据可以被级联。此外,尽管交织器可以应用于级联的数据,但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省略交织器。
3)当应用双重RM编码方案时,用于决定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的 方法
同时,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在双重RM编码方案中,在分配给UCI,即,ACK/NACK或RI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中也需要配置最小值。因此,在根据本发明的双重RM编码方案中,通过将与每个分组的信息数据比特相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相加,可以配置分配给ACK/NACK和RI的资源元素的数目的最小值。
更具体地,如果为了简化而将用于计算关于信息数据的O比特的资源元素最小数目的等式(即,等式5至等式7)称作f(O),则在双重RM编码处理期间,用于计算要分配给每个码字的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的等式可以对应为f(O/2)。并且,分配给全部(或整个)ACK/NACK和RI的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可以对应为f(O/2)+f(O/2)。作为简单的示例,分配给12比特位数的信息数据的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对应为f(6)+f(6)而不是f(12)。
同时,在信息数据的位数对应为奇数的情况下,用于计算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的每个信息数据组的位数可以为第一码字分配(O+1)/2比特,而可以为第二码字分配(O-1)/2比特。替代地,对于第一码字可以以(O-1)/2比特分配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而对于第二码字可以以(O+1)/2比特分配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在这种情况下,分配给全部(或整个)ACK/NACK和RI的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对应为f((O+1)/2)+f((O-1)/2)。例如,计算用于13比特信息数据的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对应为f(7)+f(6)而不是f(13)。
因此,等式7可以改变为如下所示的等式12和等式13.
[等式12]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271
(其中,O是偶数)
[等式13]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272
(其中,O是奇数)
等式12与等式13的组合可以表示为如下所示的等式14。
[等式14]
Figure BSA00000526071000273
如果全部信息数据被划分为N个组,使得能够分别地应用RM编码方案,并且如果在每个RM编码处理期间输入的信息数据位数被表示为Oi,则分配给ACK/NACK和RI的资源元素的最小数目对应为 &Sigma; i = 0 N - 1 f ( O i ) .
同时,在执行PUSCH传输的传输块的调制阶数当中,Qm可以对应于较低的调制阶数。更具体地,当第一传输块(TB)的调制阶数为QPSK时,并且当第二TB的调制阶数为16QAM时,Qm等于2,其对应于有关两个传输块的调制阶数当中较低的调制阶数的QPSK值。替代地,Qm可以对应为执行PUSCH传输的传输块的调制阶数值的平均值。更具体地,当第一传输块(TB)的调制阶数是QPSK时,并且当第二TB的调制阶数是16QAM时,Qm等于3,其对应于两个传输块的调制阶数的平均值。此外,在执行PUSCH传输的传输块的调制阶数当中,Qm可以对应于较高的调制阶数。更具体地,当第一传输块(TB)的调制阶数是QPSK时,并且当第二TB的调制阶数是16QAM时,Qm等于4,其对应于有关两个传输块的调制阶数当中较高的调制阶数16QAM的值。
<第三实施例-将编码的信息数据映射到资源元素的方法>
当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将已编码UCI映射到PUSCH时,可以按虚拟载波顺序将每个已编码的码字映射到一个资源元素或映射到特定数目的资源元素。
当执行顺序映射时,从虚拟子载波的最低有效(或最低)索引开始,以索引增加的方向映射已编码的码字。例如,当执行双重RM编码时,可以从最低有效索引的奇数虚拟子载波开始向每一个奇数虚拟子载波映射第一码字。并且,可以从最低有效索引的偶数虚拟子载波开始向每一个偶数虚拟子载波映射第二码字。
另外,也可以按基于时间的顺序来执行映射方法。例如,当所分配的资源元素分别对应第2、第4、第9和第11符号时,第一个码字可以被映射到第2和第9符号,而第二码字可以被映射到第4和第11符号。替代地,第一码字可以被映射到与两个符号相对应的资源元素,而第二码字可以被映射到与剩余符号相对应的资源元素。
图2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参考图21,通信装置2100包括处理器2110、存储器2120、RF模块2130、显示模块2140以及用户接口模块2150。
通信装置2100是提供用来简化本发明描述的示意性说明。而且,通信装置2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必要的模块。而且,在通信装置2100中,一些模块可以被划分为更多的分段模块。参考图21,处理器2110的示例被配置成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来执行操作。更具体地,对于处理器2110的详细操作,可以参考图1至图20中所示的本发明的描述。
存储器2120连接到处理器2110并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代码、数据等。RF模块2130连接到处理器2110并执行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无线电(或无线)信号或者将无线电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的功能。为了这样做,RF模块2130执行模拟转换、放大、滤波和频率上行链路转换或者其逆处理。显示模块2140连接到处理器2110并显示多样化的信息。显示模块2140将不仅限于本文给出的示例。换言之,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众所周知的元件也可以用作显示模块2140。用户接口模块2150连接到处理器2110,并且用户接口模块2150可以被构造为诸如键盘和触摸屏等众所周知的用户接口的组合。
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对应于本发明的元件、特征和特性的预定组合。此外,除非另外提及,本发明的特性也被认为是本发明的可选特征。在此,本发明的每个元件或特性也可以不与本发明的其它元件或特性组合起来操作或执行。替代地,可以通过组合本发明的一些元件和/或特性来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描述的操作顺序可以改变。此外,本发明的任何一个特定实施例的构造或特性的一部分也可以被包括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或由另一个实施例共享),或者本发明的任何一个实施例的配置或特性的一部分可以取代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相应配置或特性。此外,显而易见的是,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没有任何明确的引用的权利要求可以被组合以配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或者在提交本发明的专利申请后,在本发明的修正期间可以添加新的权利要求。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通过主要关注基站和终端(或用户设备)之间数据发射和接收的关系,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有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描述为由基站执行的本发明的特定操作也可以由基站的上节点执行。更具体地,在由包括基站的多个网络节点组成的网络中,显而易见的是,为了与终端进行通信而执行的各种操作可以由基站或者由除基站之外的网络节点来执行。在此,术语“基站(BS)”可以被诸如固定站、节点B、eNode B(eNB)、接入点(AP)等的其它术语取代。
可以通过使用各种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以硬件、固件或软件,或者硬件、固件和/或软件的组合的形式实现。
在以硬件形式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等中的至少一种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
在以固件或软件形式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可以以模块、过程、或者执行上述功能或操作的函数的形式来实现。软件代码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单元中并被处理器驱动。在此,存储单元可以位于处理器的内部或外部,并且通过使用已经公开的范围广泛的方法,存储单元可以向处理器发射数据并从处理器接收数据。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的优点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根据本发明发射端可以有效地编码控制信息。而且,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可以被应用到无线通信系统。最特别地,本发明可以应用到用于蜂窝系统的无线移动通信装置。
可以以其它具体的配置(或形式)来实现本发明而不背离本发明本质特性的范围和精神。因此,在所有方面中,本发明的详细描述旨在被理解和解释为没有限制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应该基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合理解释来决定本发明的范围,并且本发明的范围应该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因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本发明中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发明旨在覆盖该发明的修改和变化,只要这些修改和变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使用瑞德-米勒(RM)编码方案来发射信息数据的方法中用于发射信息数据的方法,包括:
配置用于发射所述信息数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
通过对所述信息数据应用RM编码来生成具有特定比特位数的编码的信息数据;
对已编码的信息数据执行比率匹配,使得已比率匹配的信息数据能够对应于所配置的资源元素;以及
通过使用所配置数目的资源元素来发射已比率匹配的信息数据,
其中,基于所述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O),并基于根据调制阶数的每符号比特位数(Qm)来定义资源元素的数目的最小值Q′min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数据对应于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并且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发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资源元素的数目的所述最小值由
Figure FSA00000526070900011
来决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信息数据的所述比特位数(O)在3比特至11比特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已编码的信息数据的所述特定比特位数对应为32比特。
6.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射装置,所述发射装置包括: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配置用于发射所述信息数据的资源元素的数目;通过对所述信息数据应用RM编码来生成具有特定比特位数的编码的信息数据;以及对已编码的信息数据进行比率匹配,使得所述已比率匹配的信息数据能够对应于所配置的资源元素;以及
发射模块,所述发射模块被配置成通过使用所配置数目的资源元素来发射所述已比率匹配的信息数据,
其中,基于所述信息数据的比特位数(O),并基于根据调制阶数的每符号比特位数(Qm)来定义资源元素的数目的最小值Q′min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数据对应于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并且其中所述上行链路控制信息通过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被发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射装置,其中,所述资源元素的数目的所述最小值由
Figure FSA00000526070900021
来决定。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射装置,其中,所述信息数据的所述比特位数(O)在3比特至11比特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射装置,其中,所述已编码的信息数据的所述特定比特位数对应为32比特。
CN201110174023.0A 2010-08-20 2011-06-16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Active CN102377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7528810P 2010-08-20 2010-08-20
US61/375,288 2010-08-20
US37616410P 2010-08-23 2010-08-23
US61/376,164 2010-08-23
US37699610P 2010-08-25 2010-08-25
US61/376,996 2010-08-25
US38701110P 2010-09-28 2010-09-28
US61/387,011 2010-09-28
US39248610P 2010-10-13 2010-10-13
US61/392,486 2010-10-13
US40615310P 2010-10-24 2010-10-24
US61/406,153 2010-10-24
US40656210P 2010-10-25 2010-10-25
US61/406,562 2010-10-25
US40789110P 2010-10-28 2010-10-28
US61/407,891 2010-10-28
US40996010P 2010-11-04 2010-11-04
US61/409,960 2010-11-04
US41279210P 2010-11-12 2010-11-12
US61/412,792 2010-11-12
US41393410P 2010-11-15 2010-11-15
US61/413,934 2010-11-15
US41437710P 2010-11-16 2010-11-16
US61/414,377 2010-11-16
KR1020110027552A KR101846164B1 (ko) 2010-08-20 2011-03-28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2011-0027552 2011-03-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7519A true CN102377519A (zh) 2012-03-14
CN102377519B CN102377519B (zh) 2014-03-12

Family

ID=44801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74023.0A Active CN102377519B (zh) 2010-08-20 2011-06-16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8588162B2 (zh)
EP (1) EP2421185B1 (zh)
CN (1) CN1023775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8946A (zh) * 2016-08-03 2019-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PL3565153T3 (pl) * 2010-05-11 2022-12-12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Sposób nadawania informacji o randze kanału zstępującego przez fizyczny, współdzielony kanał wstępujący
EP2421187B1 (en) * 2010-08-20 2018-02-2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EP3331183B1 (en) 2011-02-15 2019-06-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HUE058105T2 (hu) 2017-11-09 2022-07-28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elfelé irányuló vezérlõcsatorna-erõforrások meghatározására szolgáló eljárás, terminál és hálózatoldali eszköz
US11516834B2 (en) * 2017-11-13 2022-11-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3335A (zh) * 2005-07-01 2007-01-10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系统支持多阶调制方式的方法
US20090286482A1 (en) * 2008-05-15 200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771418A (zh) * 2009-01-07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846560B1 (en) 2007-07-06 2016-12-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method and mobile station device
US8995537B2 (en) * 2010-04-27 2015-03-31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93335A (zh) * 2005-07-01 2007-01-10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控制高速下行分组接入系统支持多阶调制方式的方法
US20090286482A1 (en) * 2008-05-15 2009-11-1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atia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schem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1771418A (zh) * 2009-01-07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78946A (zh) * 2016-08-03 2019-03-1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113459B2 (en) 2015-08-18
EP2421185A2 (en) 2012-02-22
US20140010199A1 (en) 2014-01-09
EP2421185A3 (en) 2014-11-26
EP2421185B1 (en) 2019-07-03
US20120044885A1 (en) 2012-02-23
CN102377519B (zh) 2014-03-12
US8588162B2 (en) 2013-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7518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37837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884730B (zh) 在多天线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信道交织的方法及其装置
KR101846167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101422041B1 (ko)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의 변조 차수 결정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2377519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377520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281265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重复编码传送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WO2012057480A2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A2761103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in a wireles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mimo antenna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