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7511A -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7511A
CN102377511A CN2010102574498A CN201010257449A CN102377511A CN 102377511 A CN102377511 A CN 102377511A CN 2010102574498 A CN2010102574498 A CN 2010102574498A CN 201010257449 A CN201010257449 A CN 201010257449A CN 102377511 A CN102377511 A CN 10237751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haps
length
sequences
sign indicating
bi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574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7511B (zh
Inventor
成艳
吕永霞
陈小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2574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77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77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7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7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7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一个(32,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以解决如何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采用DFT-S-OFDM格式发送的问题,同时能提高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3GPP LTE Rel-8(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Release,第8版本)系统中,为了支持动态调度、下行的MIMO(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多输入多输出)传输及混合自动重传等技术,终端需通过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向基站反馈多种UCI(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例如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PMI(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RI(RankIndication,秩指示)、用于混合自动重传的确认信息ACK/NACK(Acknowledg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确认应答/否认应答)及SR(Scheduling Request,调度请求)等。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有多种传输格式,包括格式2/2a/2b和格式1/1a/1b等。其中在LTE Rel-8系统中主要用格式1a/1b来传输ACK/NACK。
LTE-A(Long Term Evolution-Advanced,高级长期演进)是3GPP LTE系统的进一步演进和增强系统。在LTE-A系统中,为了满足国际电信联盟对于第四代通信技术的峰值数据速率要求引入了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技术。在LTE-A中,由于引入载波聚合技术,当用户设备同时接入多个成员载波接收下行数据时,对每个下行成员载波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上的数据传输都要反馈对应的应答信息,对每个下行成员载波都需要在上行链路方向反馈其信道状态信息(包括CQI、PMI、RI或其他与信道状态相关的信息)。由于需反馈多个下行成员载波调度的PDSCH数据的ACK/NACK,使得LTE-A场景中需反馈的ACK/NACK的比特数增加,例如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场景下需反馈的ACK/NACK比特数最大可达10比特或12比特,因此在LTE-A系统中除利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格式1a/1b(PUCCH Format1a/1b)来传输ACK/NACK  外,还引入了DFT-S-OFDM(DFT-Spreading-OFDM,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Spreading-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离散傅立叶变换扩展的正交频分复用)的传输格式用于传输ACK/NACK,而且也有可能用该传输格式传输信道状态信息。
在DFT-S-OFDM格式的信道结构中,该格式的每个时隙(slot)占用3GPPLTE/LTE-A定义的一个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每个物理资源块对应12个子载波,每个子载波携带一个QPSK(Quaternary PhaseShift Keying,四相相移键控)调制符号,每个QPSK调制符号承载2个比特,则一个时隙共要承载12*2=24个比特,整个DFT-S-OFDM格式在两个时隙总共需要承载24个QPSK调制符号,即48个比特。
LTE系统中,通常采用分组码(block code)对上行控制信息进行信道编码,例如LTE Rel-8系统中有(20,A)和(32,A)两种分组码,其中A表示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的数目,20和32分别表示将A比特控制信息编码为20个编码比特(或称为码字比特)和32个编码比特。由于DFT-S-OFDM可传输48个编码比特,因而需解决如何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的问题。
现有技术方案中只是简单利用循环重复,将编码得到的32个编码比特中的前16个编码比特顺次附在32个编码比特之后扩展成48个编码比特,会丧失某些控制信息比特的有效信息,不能使得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达到最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以解决如何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采用DFT-S-OFDM格式发送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一个(32,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编码单元,用于根据一个(32,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重复单元,用于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一个(48,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其中,所述(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所述装置包括:编码单元,用于根据一个(48,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其中,所述编码单元所采用的(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一个(32,A)码对A 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基于所述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编码单元,用于根据一个(32,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重复单元,用于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基站,所述方法包括:根据一个(48,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基于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对应所述A 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其中,所述(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基站,所述装置包括:编码单元,用于根据一个(48,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对应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其中,所述编码单元所采用的(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以解决如何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采用DFT-S-OFDM格式发送的问题,同时能提高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DFT-S-OFDM扩频因子为5时的信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与图2所示实施例对应的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与图5所示实施例对应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与图7所示实施例对应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的组成框图;
图9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图9所示方法中一种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11为与图10所示实施例对应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的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请参照图1,当用户设备11将待传输的控制信息发送到基站12时,该用户设备11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来实施,基站12在接收到用户设备11发送的控制信息后,也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该控制信息进行检测,以下将通过不同的实施例分别加以说明。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请参照图2,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根据一个(32,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本实施例的方法可以用于在DFT-S-OFDM格式上传输控制信息,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在DFT-S-OFDM格式上传输的控制信息可为混合自动重传的确认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或联合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信息和调度请求信息或联合编码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等。
其中,编码比特也可称为码字比特(code word),编码比特序列也可称为码字比特序列,编码比特指对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后获得的比特序列。若无特殊说明,该概念适用于本发明的任何地方。
其中,A为待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数,其取值范围可为1到13,待传输的控制信息可用一个A比特的信息比特序列表示,因而对待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即为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该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也可称为待传输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例如,若待传输的控制信息为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且其信息比特数为2比特,则其信息比特序列可能为00、01、10和11中的一种。
其中,A为待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数,其取值范围可为1到13,且该(32,A)码的编码矩阵可如表1所示,并按公式(1)对输入的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bi,i=0,1,2,…,31。
b i = Σ n = 0 A - 1 ( a n · M i , n ) mod 2 , i = 0,1,2 , · · · , B - 1 - - - ( 1 )
其中,Mi,n(i=0,1,2,…,B-1,n=0,1,2,…,A-1)为表1所示的编码矩阵中第i+1行、第n+1列对应的元素,B=32;an为待传输的A比特控制信息比特。
从bi的公式可以看出:当Mi,n为0时,bi中不携带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an比特的信息。
  i  Mi,0  Mi,1  Mi,2  Mi,3  Mi,4  Mi,5  Mi,6   Mi,7   Mi,8  Mi,9 Mi,10 Mi,11 Mi,12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1   0
  2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3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4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1
  5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6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1
  7   1   0   0   1   1   0   0   1   1   0   1   1   1
  8   1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9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1
  10   1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11   1   1   1   0   0   1   1   0   1   0   1   1   1
  12   1   0   0   1   0   1   0   1   1   1   1   1   1
  13   1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14   1   0   0   0   1   1   0   1   0   0   1   0   1
  15   1   1   0   0   1   1   1   1   0   1   1   0   1
  16   1   1   1   0   1   1   1   0   0   1   0   1   1
  17   1   0   0   1   1   1   0   0   1   0   0   1   1
  18   1   1   0   1   1   1   1   1   0   0   0   0   0
  19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20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21   1   1   0   1   0   0   0   0   0   1   1   1   0
  22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23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0
  24   1   1   1   1   1   0   1   1   1   1   0   0   1
  25   1   1   0   0   0   1   1   1   0   0   1   1   1
  26   1   0   1   1   0   1   0   0   1   1   0   0   0
  27   1   1   1   1   0   1   0   1   1   1   0   1   0
  28   1   0   1   0   1   1   1   0   1   0   0   1   0
  29   1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3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3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表1
步骤202: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其中,将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不包括将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前16个编码比特按照所述前16个编码比特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递增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其中,将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可以是将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顺次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也可以按其他方式实现。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可以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该步骤可将该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其中,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可以为前述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的先后顺序,即该步骤可以按照先后顺序将该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即:可以是先将位置为18的编码比特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再将位置为2的编码比特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以此类推,直至位置为17的编码比特也附在了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或最终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的16个编码比特从前往后依次是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
其中,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为i的编码比特指由(32,A)码的编码矩阵中的第i+1行对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后得到的编码比特(若无特殊说明,该定义适用于本发明任何地方),且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的编码比特的位置从0顺次开始编号。例如,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指步骤201中得到的{b1,b2,b3,b5,b7,b8,b9,b10,b11,b12,b13,b14,b15,b16,b17,b18}。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也可以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特定位置上的16个编码比特,其中,特定位置可以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0,6,18,2,16,7,13,9,14,3,11,12,10,5,1,17},或者
{11,12,18,2,16,7,10,4,3,15,8,19,5,9,1,17},或者
{11,12,8,19,14,13,5,9,10,4,3,15,18,2,16,7},或者
{0,2,3,4,5,6,7,8,9,10,11,12,15,16,18,19},或者
{2,3,4,5,7,8,9,10,11,12,13,14,15,16,18,19},或者
{0,6,11,12,18,2,16,7,10,4,3,15,8,19,5,9},或者
{0,6,11,12,8,19,14,13,10,4,3,15,18,2,16,7},或者
{0,6,18,2,1,17,10,5,13,9,14,3,8,15,11,12},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以上特定位置只是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该步骤可将以上特定位置上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其中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可以为顺次依附,举例来说,若该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0,6,18,2,16,7,13,9,8,15,11,12,10,5,1,17}的16个编码比特,则该步骤可按照先后顺序将该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0,6,18,2,16,7,13,9,8,15,11,12,10,5,1,17}的编码比特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或可以理解为最终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的16个编码比特从前往后依次是位置分别为{0,6,18,2,16,7,13,9,8,15,11,12,10,5,1,17}的编码比特。
步骤203: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
其中,该步骤可采用DFT-S-OFDM的格式实现,即对长度为48的码字比特序列进行加扰、调制、乘时域扩频因子等操作后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传输给基站。
需要说明的是,当该步骤中的DFT-S-OFDM采用如图3所示的信道结构时,该步骤中的调制指采用QPSK调制方式依次对48个码字比特进行调制,得到24个调制符号。若DFT-S-OFDM采用其他信道结构或该骤并不是采用DFT-S-OFDM的格式发送控制信息时,该步骤中也可参用其他调制方式,如16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正交幅度调制)等。
藉此,基站即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检测,具体将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加以说明。
本实施例中,对长度为48的码字比特序列进行调制等操作后再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发送给基站。以调制方式为QPSK为例,对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后得到的编码比特序列经加扰和调制后,从编码比特序列的第一个编码比特起,每两个编码比特对应一个QPSK调制符号。从公式一bi的计算公式可以看出:当Mi,n为0时,bi中不携带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an比特的信息,假设bi和bi+1经QPSK调制后对应一个QPSK调制符号,如果Mi+1,n也为0,则bi+1中也不携带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an比特的信息,那么bi和bi+1对应的QPSK调制符号中不携带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an比特的信息。可以看出表一的每列元素中,连续的“0”元素(例如Mi,n和Mi+1,n均为“0”),会导致编码比特序列中某些编码比特经QPSK调制后得到的QPSK调制符号不携带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对应比特信息(例如an)。例如:表1中第6列(Mi,5),前10行的元素均为“0”,则前10行对应的编码比特经QPSK调制后得到的5个QPSK调制符号均不携带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a5比特的信息。若携带某个控制信息比特的QPSK调制符号较少,将使得该控制信息比特不能获得足够的时间和频率上的分集增益,从而影响传输的控制信息的性能。且从表1可看出,第6个控制信息比特受此因素的影响最为严重。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解决了如何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的问题,其减少了16个重复的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第6列连续零元素的个数,同时保证了该16个重复的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每列连续零元素的个数及每行连续零的个数都尽量少,从而提高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以该实施例中预定义的16个编码比特为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为例,当预先定义好的顺序为前述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的先后顺序时,该实施例中重复的16个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如表2所示。从表2可看出,此时重复的16个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第6列没有连续零元素(即重复的16个编码比特对应的所有调制符号都携带第6个控制信息比特的信息),且该编码矩阵中连续零元素的对数仅有11对。而从表1可看出,现有技术中重复的16个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第6列有5对连续的连零元素,且现有技术重复的16个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连续零元素的对数为24对。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减少了16个重复的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第6列连续零元素的个数,同时保证了该16个重复的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每列连续零元素的个数及每行连续零的个数比现有技术少,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另外,根据发明人的仿真结果,此时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当A取不同信息比特时的性能增益如表3所示,仿真条件为:5MHz带宽,经典城区(ETU:Typical Urban)信道,用户设备UE移动速度为3公里/小时,天线架构为1发2收,传输格式为DFT-S-OFDM,性能目标值为误比特率(BER,Bit Error Rate)等于10e-3。以A等于10比特时为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下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比现有技术下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好0.27分贝(dB)。
  i  Mi,0 Mi,1 Mi,2  Mi,3 Mi,4 Mi,5 Mi,6   Mi,7   Mi,8   Mi,9 Mi,10 Mi,11 Mi,12
  32   1   1   0   1   1   1   1   1   0   0   0   0   0
  33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34   1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35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36   1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37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1
  38   1   0   0   0   1   1   0   1   0   0   1   0   1
  39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40   1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41   1   1   0   0   1   1   1   1   0   1   1   0   1
  42   1   1   1   0   0   1   1   0   1   0   1   1   1
  43   1   0   0   1   0   1   0   1   1   1   1   1   1
  44   1   1   1   0   1   1   1   0   0   1   0   1   1
  45   1   0   0   1   1   0   0   1   1   0   1   1   1
  46   1   1   1   0   0   0   0   0   0   1   1   1   0
  47   1   0   0   1   1   1   0   0   1   0   0   1   1
表2
  6bit   7bit   8bit   9bit   10bit   11bit   12bit
  0.05dB   0.25dB   0.03dB   0dB   0.27dB   0.2dB   0.15dB
表3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的组成框图,该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请参照图4,该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41,用于根据一个(32,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重复单元42,用于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重复单元42可以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其中,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不包括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前16个编码比特按照所述前16个编码比特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递增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发送单元43,用于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复单元42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该重复单元42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具体包括: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其中,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具体为: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将所述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详细解释可参见步骤202。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重复单元42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特定位置上的16个编码比特,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0,6,18,2,16,7,13,9,14,3,11,12,10,5,1,17},或者
{11,12,18,2,16,7,10,4,3,15,8,19,5,9,1,17},或者
{11,12,8,19,14,13,5,9,10,4,3,15,18,2,16,7},或者
{0,2,3,4,5,6,7,8,9,10,11,12,15,16,18,19},或者
{2,3,4,5,7,8,9,10,11,12,13,14,15,16,18,19},或者
{0,6,11,12,18,2,16,7,10,4,3,15,8,19,5,9},或者
{0,6,11,12,8,19,14,13,10,4,3,15,18,2,16,7},或者
{0,6,18,2,1,17,10,5,13,9,14,3,8,15,11,12},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分别用于实现图2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由于在图2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已经对各步骤作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用户设备解决了如何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采用DFT-S-OFDM格式发送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请参照图5,该方法包括:
步骤501:根据一个(48,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
其中,本实施例的方法可用于在DFT-S-OFDM格式上传输控制信息,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在DFT-S-OFDM格式上传输的控制信息可为混合自动重传的确认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或联合编码的混合自动重传信息和调度请求信息或联合编码的信道状态信息和混合自动重传确认信息等。
其中,A为待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数,其取值范围可为1到13,所述(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以形成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其中,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不包括将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前16行按照所述前16行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递增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其中,(32,A)码的编码矩阵可如表1所示,将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48,A)码的编码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先定义好的行为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行。该步骤可将该预先定义好的16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48,A)码的编码矩阵。其中,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可以为前述16行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行的先后顺序,此时得到的(48,A)码的编码矩阵如表4所示。
  i   Mi,0  Mi,1   Mi,2   Mi,3  Mi,4   Mi,5  Mi,6  Mi,7   Mi,8   Mi,9 Mi,10 Mi,11 Mi,12
  0   1   1   0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1   1   0   0   0   0   0   0   1   1   1   0
  2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3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4   1   1   1   1   0   0   0   1   0   0   1   1   1
  5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6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1
  7   1   0   0   1   1   0   0   1   1   0   1   1   1
  8   1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9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1
  10   1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11   1   1   1   0   0   1   1   0   1   0   1   1   1
  12   1   0   0   1   0   1   0   1   1   1   1   1   1
  13   1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14   1   0   0   0   1   1   0   1   0   0   1   0   1
  15   1   1   0   0   1   1   1   1   0   1   1   0   1
  16   1   1   1   0   1   1   1   0   0   1   0   1   1
  17   1   0   0   1   1   1   0   0   1   0   0   1   1
  18   1   1   0   1   1   1   1   1   0   0   0   0   0
  19   1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20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21   1   1   0   1   0   0   0   0   0   1   1   1   0
  22   1   0   0   0   1   0   0   1   1   0   1   0   1
  23   1   1   1   0   1   0   0   0   1   1   1   1   0
  24   1   1   1   1   1   0   1   1   1   1   0   0   1
  25   1   1   0   0   0   1   1   1   0   0   1   1   1
  26   1   0   1   1   0   1   0   0   1   1   0   0   0
  27   1   1   1   1   0   1   0   1   1   1   0   1   0
  28   1   0   1   0   1   1   1   0   1   0   0   1   0
  29   1   0   1   1   1   1   1   1   1   0   0   1   1
  30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3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32   1   1   0   1   1   1   1   1   0   0   0   0   0
  33   1   0   0   1   0   0   1   0   1   1   1   1   1
  34   1   0   1   0   0   1   1   1   0   1   1   1   1
  35   1   1   0   0   1   0   1   1   1   0   1   1   1
  36   1   1   0   1   0   1   0   1   0   1   1   1   1
  37   1   0   1   1   1   0   1   0   0   1   1   1   1
  38   1   0   0   0   1   1   0   1   0   0   1   0   1
  39   1   0   1   1   0   0   0   0   1   0   1   1   1
  40   1   1   0   1   1   0   0   1   0   1   1   1   1
  41   1   1   0   0   1   1   1   1   0   1   1   0   1
  42   1   1   1   0   0   1   1   0   1   0   1   1   1
  43   1   0   0   1   0   1   0   1   1   1   1   1   1
  44   1   1   1   0   1   1   1   0   0   1   0   1   1
  45   1   0   0   1   1   0   0   1   1   0   1   1   1
  46   1   1   1   0   0   0   0   0   0   1   1   1   0
  47   1   0   0   1   1   1   0   0   1   0   0   1   1
表4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行为(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如下的16个行: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0,6,18,2,16,7,13,9,14,3,11,12,10,5,1,17},或者
{11,12,18,2,16,7,10,4,3,15,8,19,5,9,1,17},或者
{11,12,8,19,14,13,5,9,10,4,3,15,18,2,16,7},或者
{0,2,3,4,5,6,7,8,9,10,11,12,15,16,18,19},或者
{2,3,4,5,7,8,9,10,11,12,13,14,15,16,18,19},或者
{0,6,11,12,18,2,16,7,10,4,3,15,8,19,5,9},或者
{0,6,11,12,8,19,14,13,10,4,3,15,18,2,16,7},或者
{0,6,18,2,1,17,10,5,13,9,14,3,8,15,11,12},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以上位置只是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该步骤可将以上特定位置上的16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其中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可以为顺次依附。顺次依附指将预先定义好的16行按照先后顺序附在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举例来说,若该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行为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0,6,18,2,16,7,13,9,8,15,11,12,10,5,1,17}的16行,则该步骤得到(48,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为32到47的行分别对应该(32,A)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0,6,18,2,16,7,13,9,8,15,11,12,10,5,1,17}的行。
其中,(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为i的行为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中i的值对应的那行元素。例如,若该(32,A)码的编码矩阵如表一所示,则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为0的行为表1所示的编码矩阵中0对应的那行元素,即由元素Mi,n(i=0,n=0,1,…12)组成的那行元素。
在本实施例中,该步骤根据得到的(48,A)码的编码矩阵,例如可以为如表4所示的(48,A)码的编码矩阵,按公式(2)对输入的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码字比特序列(或可称为编码比特序列)。
b i = Σ n = 0 A - 1 ( a n · M i , n ) mod 2 , i = 0,1,2 , · · · , B - 1 - - - ( 2 )
其中,Mi,n(i=0,1,2,…,B-1,n=0,1,2,…,A-1)为(48,A)码的编码矩阵中第i+1行、第n+1列对应的元素,B=48。
从该步骤可看出,将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根据该(48,A)码的编码矩阵对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得到48个编码比特,相当于重复了该预先定义好的16行对应的16个编码比特。
步骤502: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
该步骤的实现方式与步骤203相同,此处不再复述。
藉此,基站即可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检测,具体将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加以说明。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解决了如何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的问题,其减少了16个重复的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第6列连续零元素的个数,同时保证了该16个重复的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每列连续零元素的个数及每行连续零的个数都尽量少,从而提高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以如表4所示的(48,A)码的编码矩阵为例,此时重复的16个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第6列没有连续零元素(即所有调制符号都携带第6个控制信息比特的信息),且该编码矩阵中连续零元素的对数仅有11对。而从表1可看出,现有技术中重复的16个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第6列有5对连续的连零元素,且现有技术重复的16个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连续零元素的对数为24对。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减少了16个重复的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第6列连续零元素的个数,同时保证了该16个重复的编码比特对应的编码矩阵中每列连续零元素的个数及每行连续零的个数比现有技术少,从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大于等于6bit的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本实施例的方法相对与现有技术的性能增益如表3所示。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的组成框图,该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请参照图6,该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61,用于根据一个(48,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发送单元62,用于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
其中,编码单元61所采用的(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编码单元61可以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以形成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其中,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不包括将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前16行按照所述前16行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递增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在一个实施例中,编码单元61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行为所述(32,A)码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行。该编码单元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具体包括: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具体可以为:按照先后顺序将所述16行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此时得到的(48,A)码的编码矩阵如表4所示。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编码单元61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行为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如下的16个行: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0,6,18,2,16,7,13,9,14,3,11,12,10,5,1,17},或者
{11,12,18,2,16,7,10,4,3,15,8,19,5,9,1,17},或者
{11,12,8,19,14,13,5,9,10,4,3,15,18,2,16,7},或者
{0,2,3,4,5,6,7,8,9,10,11,12,15,16,18,19},或者
{2,3,4,5,7,8,9,10,11,12,13,14,15,16,18,19},或者
{0,6,11,12,18,2,16,7,10,4,3,15,8,19,5,9},或者
{0,6,11,12,8,19,14,13,10,4,3,15,18,2,16,7},或者
{0,6,18,2,1,17,10,5,13,9,14,3,8,15,11,12},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分别用于实现图5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由于在图5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已经对各步骤作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用户设备解决了如何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采用DFT-S-OFDM格式发送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实施例三: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基站,该基站应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对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检测,请参照图7,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根据一个(32,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其中,基站需对每个候选控制信息比特根据一个(32,A)码以及公式(1)进行编码,输出对应的长度为32的码字比特序列。以A为4比特为例,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有16种,基站分别对每种控制信息比特序列根据该(32,A)码进行编码,得到16个长度为32的码字比特序列。
其中,该步骤中(32,A)码的编码矩阵与表1相同。
步骤702: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其中,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不包括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前16个编码比特按照所述前16个编码比特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递增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其中,基站需将步骤701中得到的每个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长度为32的码字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步骤7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得到每个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长度为48的码字比特序列。对每个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该步骤的具体操作与步骤202类似,此处不再复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可以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
其中,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可以为前述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的先后顺序。详情请参见步骤202的相应描述。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特定位置上的16个编码比特,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0,6,18,2,16,7,13,9,14,3,11,12,10,5,1,17},或者
{11,12,18,2,16,7,10,4,3,15,8,19,5,9,1,17},或者
{11,12,8,19,14,13,5,9,10,4,3,15,18,2,16,7},或者
{0,2,3,4,5,6,7,8,9,10,11,12,15,16,18,19},或者
{2,3,4,5,7,8,9,10,11,12,13,14,15,16,18,19},或者
{0,6,11,12,18,2,16,7,10,4,3,15,8,19,5,9},或者
{0,6,11,12,8,19,14,13,10,4,3,15,18,2,16,7},或者
{0,6,18,2,1,17,10,5,13,9,14,3,8,15,11,12},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以上特定位置只是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该步骤可将以上特定位置上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其中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可以为顺次依附,举例来说,若该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0,6,18,2,16,7,13,9,8,15,11,12,10,5,1,17}的16个编码比特,则该步骤可按照先后顺序将该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0,6,18,2,16,7,13,9,8,15,11,12,10,5,1,17}的编码比特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或可以理解为最终附在步骤201得到的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的16个编码比特从前往后依次是位置分别为{0,6,18,2,16,7,13,9,8,15,11,12,10,5,1,17}的编码比特。
步骤703:基于所述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
其中,确定准则有多种,例如以最大似然检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为例,基站将每个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长度为48的码字比特进行调制后得到24个调制符号,将每个调制符号与基站在物理信道上接收到的相应调制符号的共轭相乘,再将24个乘积相加取和值的实部(该值可称为似然值,此步骤中的似然值还可结合导频符号来计算,例如可用本地导频符号与接收到的导频符号的共轭相乘,并将多个导频符号对应的乘积相加再与控制信息对应的24个乘积相加的值再相加最后取和值的实部)。将每个候选控制信息对应的似然值进行比较,基站判断最大的那个似然值对应的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序列。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配合用户设备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采用DFT-S-OFDM格式发送,基站可以对用户设备传输的该48个编码比特的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提高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的组成框图,该装置应用于基站,请参照图8,该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81,用于根据一个(32,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重复单元82,用于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重复单元82可以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其中,所述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不包括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前16个编码比特按照所述前16个编码比特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递增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确定单元83,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
在一个实施例中,重复单元82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该重复单元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具体包括: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为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将所述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重复单元82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特定位置上的16个编码比特,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0,6,18,2,16,7,13,9,14,3,11,12,10,5,1,17},或者
{11,12,18,2,16,7,10,4,3,15,8,19,5,9,1,17},或者
{11,12,8,19,14,13,5,9,10,4,3,15,18,2,16,7},或者
{0,2,3,4,5,6,7,8,9,10,11,12,15,16,18,19},或者
{2,3,4,5,7,8,9,10,11,12,13,14,15,16,18,19},或者
{0,6,11,12,18,2,16,7,10,4,3,15,8,19,5,9},或者
{0,6,11,12,8,19,14,13,10,4,3,15,18,2,16,7},或者
{0,6,18,2,1,17,10,5,13,9,14,3,8,15,11,12},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分别用于实现图7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由于在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已经对各步骤作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配合用户设备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采用DFT-S-OFDM格式发送,基站可以对用户设备传输的该48个编码比特的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提高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实施例四: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基站,由基站应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对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进行检测,请参照图9,该方法包括:
步骤901:根据一个(48,A)码对控制信息进行检测。
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其中,所述(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48,A)码的编码矩阵为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其中,所述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不包括将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前16行按照所述前16行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递增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其中,(32,A)码的编码矩阵可如表1所示,将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48,A)码的编码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行可以为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行。
其中,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可以为前述16行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行的先后顺序,此时得到的(48,A)码的编码矩阵如表4所示。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行为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特定位置上的16行,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0,6,18,2,16,7,13,9,14,3,11,12,10,5,1,17},或者
{11,12,18,2,16,7,10,4,3,15,8,19,5,9,1,17},或者
{11,12,8,19,14,13,5,9,10,4,3,15,18,2,16,7},或者
{0,2,3,4,5,6,7,8,9,10,11,12,15,16,18,19},或者
{2,3,4,5,7,8,9,10,11,12,13,14,15,16,18,19},或者
{0,6,11,12,18,2,16,7,10,4,3,15,8,19,5,9},或者
{0,6,11,12,8,19,14,13,10,4,3,15,18,2,16,7},或者
{0,6,18,2,1,17,10,5,13,9,14,3,8,15,11,12},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以上特定位置只是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该步骤可将以上特定位置上的16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该(32,A)码的编码矩阵步之后,其中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可以为顺次依附。顺次依附指将预先定义好的16行按照先后顺序附在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举例来说,若该实施例中预先定义好的行为该(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0,6,18,2,16,7,13,9,8,15,11,12,10,5,1,17}的16行,则该步骤得到(48,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为32到47的行分别对应该(32,A)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0,6,18,2,16,7,13,9,8,15,11,12,10,5,1,17}的行。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一个(48,A)码对控制信息进行检测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以图10所示的实现方式为例加以说明,其中与图9所示实施例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请参照图10,该方法包括:
步骤1001:根据一个(48,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其中,基站需对每个候选控制信息比特根据一个(48,A)码进行编码,输出对应长度为48的码字比特序列。以A为4比特为例,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有16种,基站分别对每种控制信息比特序列根据该(48,A)码进行编码,得到16个长度为48的码字比特序列。
其中,(48,A)码的编码矩阵可以为表4。
步骤1002:基于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对应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序列。
其中,确定准则有多种,例如以最大似然检测中的一种实现方式为例,基站将每个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对应的长度为48的码字比特进行调制后得到24个调制符号,将每个调制符号与基站在物理信道上接收到的相应调制符号的共轭相乘,再将24个乘积相加取和值的实部(该值可称为似然值,此步骤中的似然值还可结合导频符号来计算,例如可用本地导频符号与接收到的导频符号的共轭相乘,并将多个导频符号对应的乘积相加再与控制信息对应的24个乘积相加的值再相加最后取和值的实部)。将每个候选控制信息对应的似然值进行比较,基站判断最大的那个似然值对应的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序列。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配合用户设备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采用DFT-S-OFDM格式发送,基站可以对用户设备传输的该48个编码比特的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提高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的组成框图,该装置应用于基站,请参照图11,该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111,用于根据一个(48,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确定单元112,用于基于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对应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编码单元111所采用的(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编码单元111可以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以形成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其中,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不包括将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前16行按照所述前16行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递增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在一个实施例中,编码单元111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行为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行。该编码单元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具体包括: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行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预先定义好的顺序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具体为:按照先后顺序将所述16行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编码单元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行为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特定位置上的16行,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0,6,18,2,16,7,13,9,14,3,11,12,10,5,1,17},或者
{11,12,18,2,16,7,10,4,3,15,8,19,5,9,1,17},或者
{11,12,8,19,14,13,5,9,10,4,3,15,18,2,16,7},或者
{0,2,3,4,5,6,7,8,9,10,11,12,15,16,18,19},或者
{2,3,4,5,7,8,9,10,11,12,13,14,15,16,18,19},或者
{0,6,11,12,18,2,16,7,10,4,3,15,8,19,5,9},或者
{0,6,11,12,8,19,14,13,10,4,3,15,18,2,16,7},或者
{0,6,18,2,1,17,10,5,13,9,14,3,8,15,11,12},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以上特定位置只是举例说明,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作为限制。
本实施例的装置的各组成部分分别用于实现图10所示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由于在图10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已经对各步骤作了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本实施例提供的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配合用户设备将控制信息编码成48个编码比特采用DFT-S-OFDM格式发送,基站可以对用户设备传输的该48个编码比特的控制信息进行检测,提高了控制信息的传输性能。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2)

1.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一个(32,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
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包括: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包括:按照先后顺序将所述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特定位置上的16个编码比特,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5.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根据一个(32,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重复单元,用于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包括: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包括: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将所述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特定位置上的16个编码比特,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9.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一个(48,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
其中,所述(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包括: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包括:按照先后顺序将所述16行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定义好的行为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如下的16个行: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13.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用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根据一个(48,A)码对待传输控制信息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待传输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映射到物理信道上发送给基站;
其中,所述编码单元所采用的(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包括: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具体为:按照先后顺序将所述16行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行为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如下的16个行: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17.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一个(32,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
基于所述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包括: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包括:按照先后顺序将所述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特定位置上的16个编码比特,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21.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根据一个(32,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重复单元,用于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包括: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将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为按照先后顺序依次将所述16个编码比特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编码比特附在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之后。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复单元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16个编码比特为所述长度为32的编码比特序列中特定位置上的16个编码比特,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25.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一个(48,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基于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对应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包括: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包括:按照先后顺序将所述16行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先定义好的行为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特定位置上的16行,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29.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装置,所述装置应用于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编码单元,用于根据一个(48,A)码对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输出一个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其中,A为候选控制信息的比特数目;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输出的长度为48的编码比特序列,确定对应所述A比特候选控制信息比特序列中的哪一个为用户设备传输的控制信息比特序列;
其中,所述编码单元所采用的(48,A)码的编码矩阵为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形成的一个(48,A)码的编码矩阵。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包括: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位置分别为{1,2,3,5,7,8,9,10,11,12,13,14,15,16,17,18}的16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将一个(32,A)码的编码矩阵中预先定义好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具体包括:按照先后顺序将所述16行中位置分别为{18,2,10,5,13,9,14,3,8,15,11,12,16,7,1,17}的行附在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之后。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单元所采用的预先定义好的行为所述(32,A)码的编码矩阵中特定位置上的16行,其中,特定位置为:
{10,11,12,13,14,15,16,17,18,19,25,26,27,28,29,30},或者
{1,3,5,7,9,10,11,12,13,14,15,16,17,18,19,20},或者
{11,12,8,19,14,13,10,4,3,15,18,2,16,7,1,17},或者
{0,1,4,6,13,19,5,9,10,11,12,14,15,16,17,18},或者
{0,6,18,2,16,7,13,9,8,15,11,12,10,5,1,17},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6,27,30,31},或者
{4,5,6,7,8,9,10,11,16,17,24,25,28,29,30,31},或者
{4,5,6,7,8,9,10,11,12,13,16,17,24,25,30,31},或者
{4,5,6,7,8,9,10,11,14,15,16,17,24,25,30,31},或者
{2,4,6,8,10,12,14,16,18,20,22,24,26,28,30,32},或者
{6,7,10,11,12,13,14,15,22,23,24,25,28,29,30,31},或者
{10,11,14,15,16,17,18,19,24,25,26,27,28,29,30,31}。
CN201010257449.8A 2010-08-11 2010-08-11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02377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7449.8A CN102377511B (zh) 2010-08-11 2010-08-11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257449.8A CN102377511B (zh) 2010-08-11 2010-08-11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7511A true CN102377511A (zh) 2012-03-14
CN102377511B CN102377511B (zh) 2015-03-25

Family

ID=45795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57449.8A Active CN102377511B (zh) 2010-08-11 2010-08-11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7751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8506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442A (zh) * 2008-08-07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复用方法
CN101771418A (zh) * 2009-01-07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40442A (zh) * 2008-08-07 2009-01-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复用方法
CN101771418A (zh) * 2009-01-07 201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其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228506A1 (zh) * 2017-06-16 2018-12-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50440A (zh) * 2017-06-16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CN109150440B (zh) * 2017-06-16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传输信息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11184885B2 (en) 2017-06-16 2021-11-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7511B (zh) 2015-03-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73757B1 (ko) 데이터 공유 채널의 전송 파라미터의 결정 방법, 장치 및 시스템
CN10211949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控制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53121B (zh) 复用来自用户设备的控制和数据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KR101428357B1 (ko) 업링크 제어 시그널링의 송신, 업링크 복조 참조 신호의 적재 방법 및 장치
JP6298017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情報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CN102845038B (zh) 传输上行链路信号的方法和设备
EP2609701B1 (en) Multiplexing of control and data in ul mimo system based on sc-fdm
CN102714646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59923B (zh) 在物理数据信道中复用来自用户设备的控制和数据信息
AU2011280441B2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signal and method thereof
CN102742205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823179B (zh) 用于发送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2870387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EP2404388B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ing uplink signal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CN106027204A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射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CN102484568A (zh) 正确错误应答在物理上行控制信道上的反馈方法及系统
CN102377509B (zh)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控制信息接收方法及设备
CN102546119B (zh) 信息比特的发送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2377511B (zh) 一种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101867466A (zh) 应答消息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RU2575876C2 (ru) Мультиплексирование управля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и данных в системе с многими входами и многими выходами в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на основе множественного доступа с частотным разделением и одной несуще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