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69569A - 编码处理方法、编码处理装置与发射机 - Google Patents

编码处理方法、编码处理装置与发射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69569A
CN102369569A CN2009801582331A CN200980158233A CN102369569A CN 102369569 A CN102369569 A CN 102369569A CN 2009801582331 A CN2009801582331 A CN 2009801582331A CN 200980158233 A CN200980158233 A CN 200980158233A CN 102369569 A CN102369569 A CN 1023695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coded
coding
parameter
pattern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823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69569B (zh
Inventor
郎玥
吴文海
苗磊
刘泽新
胡晨
张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695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95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695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695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LSPEECH ANALYSIS TECHNIQUES OR SPEECH SYNTHESIS; SPEECH RECOGNITION; SPEECH OR VOICE PROCESSING TECHNIQUES; SPEECH OR AUDIO CODING OR DECODING
    • G10L19/00Speech or audio signals analysis-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redundancy reduction, e.g. in vocoders; Coding or decoding of speech or audio signals, using source filter models or psychoacoustic analysis
    • G10L19/005Correction of errors induced by the transmission channel, if related to the coding algorith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编码处理方法、编码处理装置与发射机,其中,方法包括: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按照这些参数的编码顺序,如果对所述待编码参数中的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采用独立编码模式进行编码,则也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其余的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所述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包括独立编码模式与依赖编码模式。本发明可以在差错发生时,使各个参数在解码器的状态在同一时间恢复,降低了差错传播率,从而有效避免了差错蔓延,减少差错蔓延对解码器性能的影响。

Description

编码处理方法、 编码处理装置与发射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 尤其是一种编码处理方法、 编码处理装置与发射 机。 背景技术
编码后的语音频信号如果在传输的过程中遇到差错, 将会造成部分编码 数据丢失, 从而对该编码数据在接收端的解码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 如何使 接收端从差错中恢复出质量可以接受的语音频信号, 不论在单声道编解码器 中, 还是在立体声信号编解码器中, 都是一个广泛关注的问题。
在帧差错隐藏( Frame Error Concealment, 以下简称: FEC ) 算法中, 需 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是从差错中恢复信号, 另一方面是从差错中恢 复接收端解码器的状态, 也就是使得语音频信号中由于差错出现错误的信息 尽可能小的影响之后正确接收的信号。
现有技术中, 为了提高编码的效率, 通常利用相邻帧之间的关系对语音 频信号进行编码。 这样, 当差错发生时, 一个帧出现的错误会影响其前后相 当多帧的数据, 导致其出现错误。 为了既利用前后帧的关系来保证编码效率, 又能够在差错发生时, 降低差错传播率, 减少差错蔓延对解码器性能的影响, 就需要在出现错误的帧与其前后帧的依赖关系切断, 从而使得解码器的状态 能够恢复。 现有技术中, 通常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参数进行编码。 在 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中, 存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编码模式。 不同的编码模 式中, 每个帧对其上下帧信息的依赖度不同。 其中至少有一个编码模式中的 帧不依赖于其上一帧信息, 该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 其它的编码模式均 为依赖编码模式, 依赖编码模式可以提高编码效率, 而独立编码模式可以去 除因为在传输的过程中遇到差错而造成的差错蔓延。 在对语音频信号进行编码时, 通常需要对其多个参数进行编码。 针对每 一个待编码参数的参数特性, 得到一些判断参数, 将该判断参数分别与预设 门限值进行比较, 来选择独立编码模式或依赖编码模式对其进行编码。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 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至少存 在以下问题: 在编码器中, 分别根据待编码的各个参数自身的参数特性独立 选择相应的编码模式, 也就是说, 各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选择互不相关。 虽然针对每一个待编码参数, 在选择独立编码模式编码时, 可以恢复该参数 在解码器中的状态, 但是, 如果由于独立地选择编码模式导致所有采用模式 可切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参数全部或者部分采用依赖编码模式, 则这些参数 在解码器的状态不能同时恢复, 仍然无法避免差错蔓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编码处理方法、 装置编码处理装置与 发射机, 使所有釆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参数同时处于独立模式, 从而避免差错蔓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处理方法, 包括: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按照所述待编码参数 的编码顺序, 在对所述待编码参数中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釆用独立编码模式进 行编码时,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所述待编码参数中其余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所述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包括独立编码模式与依赖编码模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处理装置, 包括:
N个编码模块, 用于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分别对 N个待编码参数 进行编码, 所述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包括独立编码模式与依赖编码模式, N 为大于 1的整数;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 N个编码模块中第一个编码模块发送的编码模式控 制信息, 所述第一个编码模块为按照编码顺序, 对所述 N个待编码参数中第 一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的编码模块, 所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所述第 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控制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在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 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控制所述 N个编码模块中第一个编码模块外 的其余 N-1 个编码模块分别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行编 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机, 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处 理装置。
基于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编码处理方法、 装置编码处理装置与发射 机, 当按照待编码参数的编码顺序, 待编码参数中的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釆用 独立编码模式时, 也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后续其它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使 所有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参数同时处于独立模式, 这样, 当差 错发生时, 各个参数在解码器的状态可以在同一时间恢复, 降低了差错传播 率, 从而有效避免了差错蔓延, 减少差错蔓延对解码器性能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2为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一个应用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4为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另一个应用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5为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又一个应用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 6为本发明编码处理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Ί为本发明编码处理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8为本发明编码处理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9为本发明编码处理装置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10为本发明编码模块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11为本发明编码模块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 12为无差错发生时的一个解码序列示意图;
图 13为有差错发生时现有技术的一个解码序列示意图;
图 14 为有差错发生时釆用本发明实施例编码处理方法编码的一个解码 序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 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处理方法, 包括: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 法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按照待编码参数的编码顺序, 在对待编码参数中 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釆用独立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时, 釆用独立编码模式对待编 码参数中第一个待编码参数以外的其余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作为本发明的 一个实施例,其中的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包括独立编码模式与依赖编码模式, 待编码参数的编码顺序具体为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时间顺序。
由于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采用独立编码模式时 , 也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后 续其它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避免由于独立地选择编码模式导致所有采用模 式可切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参数全部或者部分釆用依赖编码模式, 使所有釆 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参数同时处于独立模式, 这样, 当差错发生 时, 各个参数在解码器的状态可以在同一时间恢复, 降低了差错传播率, 从 而有效避免了差错蔓延, 减少差错蔓延对解码器性能的影响。
根据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第 一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时, 生成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该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根据该编码模式 控制信息, 编码模块可以识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从而控制待编 码参数中第一个待编码参数以外其余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图 1为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如图 1所示, 该实施 例的编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 101,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接收第 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该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第一个 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其中, 第一个待编码参数为待编码参数中, 按照 待编码参数的编码顺序第一个编码的待编码参数。
步驟 102, 识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若 为独立编码模式, 执行步骤 103。 否则, 不执行本实施例的后续流程。
步驟 103 , 在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采用独 立编码模式对其余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釆用独立编码模式编码时, 可以生成编码模式控制信 息, 其中包括包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根据该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也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后续其它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使所有采用模式可切 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参数同时处于独立模式, 避免了由于独立地选择编码模 式导致所有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参数全部或者部分采用依赖编 码模式, 这样, 当差错发生时, 各个参数在解码器的状态可以在同一恢复, 降低了差错传播率, 从而有效避免了差错蔓延, 减少差错蔓延对解码器性能 的影响。
另外,也可以仅仅在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第一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时, 生成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相应的, 可以根据是否接收到 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来识别编码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采用 的编码模式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若接收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控 制信息, 说明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 则采用独立编 码模式对待编码参数中第一个待编码参数以外的其余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图 2为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该实施例分别用于 N个待编码参数中, 按照编码顺序, 第二个至第 N个共 N-1个待编码参数的 编码, 其中, N为大于 1的整数。 如图 2所示, 该实施例的编码处理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步骤 201 , 计算采用独立编码模式进行当前待编码参数编码所需要的第 一比特数, 以及釆用依赖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所需要的第二比特数。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待编码参数进行量化时, 首先采用标量对待 编码参数进行量化, 得到待编码参数的量化索引, 表示为 index_new, 然后采 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该量化索引 index_new 进行编码。 量化索引 index_new具体可以是一个 8维矢量,对应 8个不同的频域子带。假设待编码 参数的码本尺寸是 16, 则每一维矢量有 0-15共 16种可能的取值。
根据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和依赖编码模式对待编码 参数的量化索引进行编码时, 都是求取量化索引 index— new与一个矢量 v的差 值, 该差值也称为量化索引差值或索引差值, 然后对该索引差值进行编码。 独立编码模式和依赖编码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矢量 V的选取。 当选取的矢量 V 是待编码参数前一帧索引值 index_old时, 编码方法为依赖编码模式。 当选取 的矢量 V为一个独立索 ^ I index_indep {a,a,a,a,a,a,a,a}时,编码方法为独立编码模 式。 其中, a遍历所有 0-15之间的整数, a的取值可以使量化索引 mdex_new与 独立索引 index_indep差值 index_new-index_indep的绝对值之和最小。独立编码 模式和依赖编码模式所需要的比特数与差值的绝对值之和有关, 差值的绝对 值之和越大, 所需要的比特数也越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若以 minbits表示第一比特数, 以 tmpbits表示 第二比特数, 令编码第 i个频域子带所需要的比特数为 bit_band(i), 有:
- index _ indep(i)\― 0时 ) index indep(i)\≠ 0时
min bits = ^ bit band (i) + 4 + 1 其中, 4表示编码矢量 indexjndep中的 a值占用 4个比特, 1表示标注 所选择的编码模式占用 1个比特。 tmpbits = ^ bit band{i) + 1 其中, 1表示标注所选择的编码模式占用 1个比特。
步驟 202, 接收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该编码模式控 制信息中包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其中, 第一个待编码参数为按 照待编码参数的编码顺序第一个编码的待编码参数。
具体地, 可以在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设置一个标签 flag, 可以预先设定, 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flag=l ; 编码模式为依赖编码模式时, flag=0。 或者也可以预先设置 flag 取其它值来相应标识独立编码模式与依赖编码模 式, 只要接收端根据预先设置可以识别即可。
步驟 203 , 根据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识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若为独立编码模式, 执行步骤 204。 否则, 若为依赖 编码模式, 执行步骤 205。
具体地, 若预先设置 flag=l标识独立编码模式, flag=0标识依赖编码模 式, 则该步驟 203中通过识别 flag的值来识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步骤 202-步骤 203也可以与步骤 201 同时 执行, 或者, 也可以先于步骤 201执行。 步驟 204, 釆用独立编码模式对当前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并在采用依 赖编码模式进行编码的连续帧数不为零时, 将连续帧数置零。 之后, 不在执 行本实施例的后续流程。
步驟 205, 比较第一比特数是否大于第二比特数。 若第一比特数小于或 等于第二比特数, 执行步骤 206。 否则, 若第一比特数大于第二比特数, 执 行步骤 207。
步驟 206, 选择独立编码模式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并在釆用依赖编 码模式进行编码的连续帧数不为零时, 将连续帧数置零。 之后, 不在执行本 实施例的后续流程。
步驟 207, 判断连续帧数是否小于预设数值, 例如: 10。 若连续帧数大 于或等于预设数值, 执行步骤 208。 否则, 若连续帧数小于预设数值, 执行 步驟 209。
步驟 208, 选择独立编码模式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并将连续帧数置 零。 之后, 不在执行本实施例的后续流程。
步骤 209,选择依赖编码模式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并将连续帧数加 1。 在未接收到表示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编码模式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时, 第 二个至第 N个共 N-1个待编码参数可以独立选择釆用独立编码模式编码以去 除因为传输错误而造成的差错蔓延, 或者选择依赖编码模式编码以提高编码 器的编码效率, 接收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编码模式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时, 识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并在第一个待编码 参数采用独立编码模式编码时, 也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后续其它待编码参数 进行编码,使所有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参数同时处于独立模式, 避免了由于独立地选择编码模式导致所有釆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 参数全部或者部分釆用依赖编码模式, 这样, 当差错发生时, 各个参数在解 码器的状态可以在同一恢复, 降低了差错传播率, 从而有效避免了差错蔓延, 減少差错蔓延对解码器性能的影响。 针对 N个待编码参数中的第一个待编码参数, 可以通过上述实施例中的 步驟 201、 步骤 205-步骤 209所示的操作选择相应的编码模式进行编码, 并 在步骤 206或步骤 208选择独立编码模式编码时, 向用于对第二个至第 N个 共 N-1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的编码模块发送如步骤 202所示的编码控制信 息, 其中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 或通过设置" flag=l" 标识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 以便编码模块采用独立 编码模式对第二个至第 N个共 N-1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另外, 可以通过上述步骤 206、 步骤 208与步骤 209对第一个待编码参 数进行编码。
在通过步骤 206、 步骤 208与步驟 209对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 以 及通过步骤 204、 步骤 206、 步驟 208与步驟 209对第二个至第 N个共 N-1 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后, 可以由 N个编码数据生成一个数据码流并传输到接 收端的解码器。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在通过步骤 206、 步骤 208与步驟 209对 第一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时, 以及通过步骤 204、 步骤 206、 步骤 208与步 骤 209对第二个至第 N个共 N-1个待编码参数编码进行编码时, 若同一个待 编码参数在相邻帧间的变化较大, 以至于在釆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包括 独立编码模式与依赖编码模式, 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所需要的总比特数都 大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时, 从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内, 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 码频域子带, 并判断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是否为零。 若选择 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为零, 则以其余未选择过的频域子带作为所 有待编码频域子带, 重新执行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操作, 直到 对待编码频域子带编码所需比特数 num小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若选择出的 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不为零, 则将该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 差值置零后, 比较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是否小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 1 , 其中的其余频域子带为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内除选择出的待编码 频域子带以外的其余频域子带。 若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小于预 算比特数 bitlimit-1 , 则以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与编码其余频域子带需比特数 num的差值 bit=bitlimit-l-num作为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 采 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该索引差值与其余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进行编码。 若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大于或等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 , 则将 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置零, 并以其余未选择过的频域子带作 为所述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 重新执行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操 作, 直到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所需比特数 num 小于或等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
由于能量最小的频域子带对解码端恢复信号的贡献最小, 在待编码参数 进行编码所需要的总比特数大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时,按照频域子带能量大 小排序, 依次取消或降低编码能量最小的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的比特数, 来 降低编码所有待编码子带所需要的比特数, 也即: 通过降低低能量频带的编 码精度来降低编码所有待编码子带所需要的比特数, 将编码所需要的比特数 限制在预算比特数内, 从而有效提高解码性能。
图 3为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一个应用实施例的流程图, 该实例中, 以对 语音频信号的编码为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 3 所示, 该实施例的编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骤 301 , 接收左、 右声道信号及其下混信号。
步骤 302, 根据左、 右声道信号及其下混信号的改良型离散余弦转换 ( Modified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以下简称: MDCT ) 系数, 计算能量关 系 ( panning ) 系数, 该 panning 系数即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个待编 码参数。
步骤 303 , 釆用标量对 panning系数进行量化, 得到 panning系数的量化 索引, 以及根据左、 右声道信号及其下混信号、 panning系数, 计算左、 右声 道信号的预测误差。 步驟 304 ,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对 panning系数的量化索 1进行编 码, 以及根据预测误差求取去相关变换系数。 该去相关变换系数即为本发明 上述实施例中其余待编码参数的第二个待编码参数。
具体地, 釆用的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为独立编码模式或依赖编码模式, 可以采用图 2所示实施例中的步驟 201、 步骤 205-步驟 209确定。 若采用的 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为独立编码模式, 则可以生成 panning 系数的编码模式 控制信息。 或者, 不论编码 panning 系数的量化索引釆用的编码模式是否为 独立编码模式, 都可以生成 panning 系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在该编码模 式控制信息包含编码 panning系数的量化索引采用的编码模式即可, 具体地, 可以在该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设置 flag=l来标识该 panning系数釆用的模式 可切换编码方法为独立编码模式, 设置 flag=0来标识该 panning系数采用的 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为依赖编码模式。
步驟 305 , 釆用标量对去相关变换系数进行量化, 得到去相关变换系数 的量化索引, 以及根据相关变换系数进行去相关变换, 得到去相关变换残差。
步驟 306,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去相关变换系数的量化索引进行 编码, 以及对去相关变换残差进行量化、 编码, 得到数据码流。
具体地, 若未接收到 panning 系数的量化索引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或 panning系数的量化索 1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的 flag=0 , 表示 panning系数 的量化索引的编码模式为依赖编码模式, 此时, 可以采用图 2所示实施例中 的步骤 201、 步骤 205-步骤 209确定去相关变换系数的编码模式。 若接收到 panning系数的量化索引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或 panning系数的量化索引的 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的 flag=l ,表示 panning系数的量化索引的编码模式为独 立编码模式, 此时, 编码去相关变换系数釆用的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或依赖 编码模式。 这样, 在 panning 系数处于独立编码模式时, 去相关系数也可以 处于独立编码模式, 当差错产生时, 解码器中 panning 系数的状态和去相关 系数的状态能够同时得到恢复, 从而避免差错蔓延。 图 4为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另一个应用实施例的流程图。在获得 panning 系数的量化索引与选取的矢量 V的索引差值后, 为方^ ^见, 将该索引差值 称为 panning系数的索引差值, 该实施例中, 以对 panning系数的索引差值的 编码为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 4所示, 该实施例的编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驟 401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采用独立编码模式编码 panning系数的索引 差值所需的第一比特数 minbits:
min bits = ^ bit band (ί) + 4 + 1 其中, 4表示编码矢量 mdex_mdep中的 a值占用 4个比特, 1表示标注 所选择的独立编码模式占用 1个比特, bit_band(i)为编码第 i个频域子带所需 要的比特数:
index indep{i)\ - 0时 ) index indep(i)\≠ 0时 步骤 402,通过如下公式计算釆用依赖编码模式编码 panning系数的索引 差值所需的第二比特数 tmpbits: tmpbits = ^ bit band(i) + 1 其中, 1表示标注所选择的依赖编码模式占用 1个比特。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步骤 402也可以与步骤 401同时执行, 或先于步骤 401执行。
步驟 403, 比较第一比特数 minbits是否大于第二比特数 tmpbits„ 若第一 比特数 minbits小于或等于第二比特数 tmpbits, 执行步骤 404。 否则, 若第一 比特数 minbits大于第二比特数 tmpbits , 执行步骤 405。
步驟 404, 选择独立编码模式对 panning系数的索引差值进行编码, 并在 采用依赖编码模式进行编码的连续帧数不为零时, 将连续帧数置零, 以及生 成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在该编码控制信息中设置 flag=l , 来标识其编码模式 为独立编码模式。 然后执行步骤 408。
步驟 405 , 判断连续帧数是否小于预设数值, 例如: 10。 若连续帧数大 于或等于预设数值, 执行步驟 406。 否则, 若连续帧数小于预设数值, 执行 步驟 407。
步骤 406, 选择独立编码模式对 panning系数的索引差值进行编码, 并将 连续帧数置零, 以及生成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在该编码控制信息中设置 flag=l , 来标识其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 然后执行步骤 408。
步骤 407 , 选择依赖编码模式对 panning系数的索引差值进行编码, 并将 连续帧数加 1,以及生成编码模式控制信息,在该编码控制信息中设置 flag=0, 来标识其编码模式为依赖编码模式。
步驟 408, 在编码过程中, 判断是否相邻帧间的变化较大, 以至于采用 独立编码模式与依赖编码模式, 对 panning 系数的索引差值进行编码所需要 的总比特数 num都大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 若是, 执行步骤 409。 否则, 不 执行步骤 409, 直接进行编码。
步驟 409, 按照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对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进行排序, 依次取消或降低能量较小的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所需的比特数, 来降低编码 所有频域子带所需要的总比特数, 从而将编码所需要的总比特数限制在预算 比特数 bitlimit内。
具体地, 在当前的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内, 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 子带, 并判断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是否为零。 若选择出的待 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为零, 则以其余未选择过的频域子带作为所有待编 码频域子带, 重新执行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操作, 直到对待编 码频域子带进行编码所需比特数 num小于或等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若选择 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不为零, 则将该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 索引差值置零后, 比较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要比特数 num是否小于预算比特 码频域子带以外的其余频域子带。 若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小于 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 , 则以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与编码其余频域子带需比特 数 num的差值 bit=bitlimit-l-num作为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对该索引差值与其余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进行编 码。 若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大于或等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 , 则将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置零, 并以其余未选择过的频域子 带作为所述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 重新执行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 的操作, 直到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所需比特数 num小于或等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
图 5为本发明编码处理方法又一个应用实施例的流程图。 在获得去相关 变换系数的量化索引与选取的矢量 V的索引差值后, 为方便起见, 将该索引 差值称为去相关变换系数的索引差值, 与图 4所示的实施例对应, 该实施例 中, 以对去相关变换系数的索引差值的编码为例, 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模式可 切换编码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 5所示, 该实施例的编码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
步骤 501,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釆用独立编码模式编码去相关变换系数的 索 S 1差值所需的第一比特数 minbits:
16
min bits = ^ bit _ band (i) + 4 + 1
其中, 4表示编码矢量 index— indep中的 a值占用 4个比特, 1表示标注所选 择的独立编码模式占用 1个比特, bit_band(i)为编码第 i个频域子带所需要的比 特数: 步骤 502 , 通过如下公式计算采用依赖编码模式编码去相关变换系数的 索 S 1差值所需的第二比特数 tmpbits: tmpbits = ^ bit band{i) + 1 其中, 1表示标注所选择的依赖编码模式占用 1个比特。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其它实施例, 步骤 502也可以与步骤 501同时执行, 或先于步骤 501执行。
步骤 503 , 比较第二比特数 tmpbits是否大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 若是, 执行步骤 504。 否则, 执行步骤 505。
步驟 504 , 按照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对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进行排序, 依次取消或降低能量较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所需的比特数, 通过 降低较低能量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编码精度, 使得 tmpbits bitlimit。
步骤 505 , 接收 panning系数的索引差值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该编码模 式控制信息中包含用于表示编码模式的标签 flag。
步骤 506,根据 flag=l或 flag=0识别 panning系数的索引差值的编码模式 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若为依赖编码模式, 执行步骤 507。 否则, 若为独立 编码模式, 执行步驟 510。
具体地, 若预先设置 flag=l标识独立编码模式, flag=0标识依赖编码模 式, 则该步骤 506中通过识别 flag的值为 0或 1来识别 panning系数的索引 差值的编码模式。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 步驟 505-步驟 506也可以与步骤 501-步骤 504同时执行, 或者, 也可以先于 501-步骤 504执行。
步骤 507 , 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比特数 minbits大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 或 者, 第一比特数 minbits大于第二比特数 tmpbits且连续帧数小于预设数值。 若是, 执行步骤 508。 否则, 直接执行步骤 509。
步驟 508, 选择依赖编码模式对去相关系数的索引差值进行编码, 并将 连续帧数加 1。 之后, 不再执行本实施例的后续流程。
步驟 509, 选择独立编码模式对去相关系数的索引差值进行编码, 并将 连续帧数置零。 之后, 不再执行本实施例的后续流程。
步骤 510, 比较第一比特数 minbits是否大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 若是, 执行步骤 511。 否则, 直接执行步驟 512。
步驟 511, 按照能量由小到大的顺序对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进行排序, 依次取消或降低能量较小的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所需的比特数, 通过降低较 低能量频域子带的编码精度, 使得 minbits bitlimit。
步驟 512, 选择独立编码模式对去相关系数的索引差值进行编码, 并在 采用依赖编码模式进行编码的连续帧数不为零时, 将连续帧数置零。
图 6为本发明编码处理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的编码 处理装置可以作为模式可切换编码装置, 实现如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图 1 至图 5所示实施例的流程。 如图 6所示, 该实施例的编码处理装置包括 N个编码 模块 601、 接收模块 602与控制模块 603。 其中, N个编码模块 601用于采用 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分别对 N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其中的模式可切换 编码方法包括独立编码模式与依赖编码模式, N为大于 1的整数。 作为本发 明的一个实施例, N个编码模块 601可以一体设置。 接收模块 602用于接收 N个编码模块 601 中第一个编码模块 601发送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该第一 个编码模块 601为按照编码顺序, 对 N个待编码参数中第一个待编码参数进 行编码的编码模块,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控制模块 603用于根据接收模块 602接收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在第一个 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控制 N个编码模块 601中第一个 编码模块 601外的其余 N-1个编码模块 601分别釆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 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编码处理装置, 接收模块 602接收到第一个编码模 块 601发送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时, 控制模块 603根据该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识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并在第一个待编码 参数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控制其余 N-1个编码模块 601分别采用 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避免了由于独立地选择编码模 式导致所有釆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参数全部或者部分釆用依赖编 码模式, 降低了差错传播率, 从而有效避免了差错蔓延, 减少差错蔓延对解 码器性能的影响。
图 7为本发明编码处理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7所示, 与图 6所示的实施例相比, 该实施例的编码处理装置中, 各编码模块 601分 别包括一个编码单元 700, 用于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分别对相应的待 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接收模块 602与控制模块 603分别为 N-1个, 分别设置 在第一个编码模块 601外的其余 N-1个编码模块 601中。第一个编码模块 601 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 701 , 用于在第一个编码模块 601 中的编码单元 700采 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第一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时,分别向 N-1个接收模块 602 发送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相应的, 控制模块 603用于在该控制模块 603所在 的编码模块中的接收模块 602接收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时, 控制所在的编码 模块 601中的编码单元 700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再参见图 7, 作为其它实施例, 控制模块 603 包括第一识别单元 702与 控制单元 703。 其中, 第一识别单元 702用于根据接收模块 602是否接收到 编码模式控制信息,识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控制单元 703用于根据第一识别单元 702的识别结果, 在第一个待编码参数 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控制该控制单元 703所在的编码模块 601 中 的编码单元 700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图 8为本发明编码处理装置又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8所示, 与图 6所示的实施例相比, 该实施例的编码处理装置中, 各编码模块 601分 别包括一个编码单元 700, 用于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分别对相应的待 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接收模块 602与控制模块 603分别为 N-1个, 分别设置 在第一个编码模块 601外的其余 N-1个编码模块 601中。第一个编码模块 601 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 704, 用于在第一个编码模块 601 中的编码单元 700采 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第一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时, 生成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 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该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 式, 并分别向 N-1个接收模块 602发送该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相应的, 控制 模块 603用于在该控制模块 603所在的编码模块 601中的接收模块 602接收 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时, 识别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的编码模式是否为独 立编码模式, 在该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控制所在的编码模块 601 中 的编码单元 700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再参见图 8, 作为其它实施例, 控制模块 603 包括第二识别单元 705与 控制单元 703。 其中, 第二识别单元 705用于在该第二识别单元 705所在的 编码模块 601 中的接收模块 602接收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时, 根据该编码模 式控制信息, 识别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的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控制单元 703用于根据第二识别单元 705的识别结果, 在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控制该控制单元 703所 在的编码模块 601 中的编码单元 700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 进行编码。
图 9为本发明编码处理装置再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 9所示, 与图 7或图 8所示的实施例相比, 该实施例的编码处理装置还包括选择模块 604、 判断模块 605、 调度模块 606与比较模块 607。 其中, 选择模块 604用 于在 N个编码模块 601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所需 要的总比特数都大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时, 从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内, 选择 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 判断模块 605用于判断选择模块 604选择出的 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是否为零。 调度模块 606用于根据判断模块 605 的判断结果, 在选择模块 604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为零时, 指示选择模块以其余未选择过的频域子带作为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 重新选 择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 在选择模块 604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 索引差值不为零时, 则将该选择出的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置零, 以及根据控 制模块 603的指示, 将选择模块 604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置 零。 其中, 其余频域子带为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内除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 带以外的其余频域子带。 比较模块 607用于在调度模块 606将选择模块 604 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置零后, 比较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 特数 num是否小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 其中的其余频域子带为所有待编码 模块 603还用于根据比较模块 607的比较结果, 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 数 num小于所述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时,控制所在的编码模块 601以预算比 特数 bitlimit-1与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的差值 bit=bitlimit-l-num 大小的比特数, 编码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 在编码其余频域 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大于或等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时, 指示调度模块 606 将选择模块 604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置零, 并控制选择模块 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 并执行后续操作。
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编码处理装置中, 编码单元 700可以包括计算子 单元 801、 比较子单元 802、 判断子单元 803与处理子单元 804。 其中, 计算 子单元 801用于针对待编码参数, 计算采用独立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所需要的 第一比特数, 以及釆用依赖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所需要的第二比特数。 比较子 单元 802用于比较计算子单元 801计算得到的第一比特数与第二比特数的大 小。 判断子单元 803用于根据比较子单元 802的比较结果, 当第一比特数大 于第二比特数时, 判断连续帧数是否小于预设数值。 处理子单元 804用于根 据比较子单元 802的比较结果, 当第一比特数小于或等于第二比特数时, 选 择独立编码模式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并将连续帧数置零; 以及根据判断 子单元 803 的判断结果, 若连续帧数大于或等于预设数值, 选择依赖编码模 式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并在采用依赖编码模式进行编码的连续帧数不为 零时, 将连续帧数置零; 若连续帧数小于预设数值, 选择依赖编码模式对待 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并将连续帧数加 1。 如图 10所示, 为本发明编码模块一 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的编码模块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 个编码模块。 如图 11所示, 为本发明编码模块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的编码模块具体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个编码模块至第 N个编码 模块中的任意一个编码模块。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射机, 包括如本发明图 4至图 10任一实施例 提供的编码处理装置。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RO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 质。
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采用独立编码模式时, 也采用独 立编码模式对后续其它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使所有釆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 法的待编码参数同时处于独立模式, 避免了由于独立地选择编码模式导致所 有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的待编码参数全部或者部分采用依赖编码模式, 这样, 当差错发生时, 各个参数在解码器的状态可以在同一恢复, 降低了差 错传播率, 从而有效避免了差错蔓延, 减少差错蔓延对解码器性能的影响。
图 12为无差错发生时的一个解码序列示意图, 图 13为有差错发生时现 有技术的一个解码序列示意图, 图 14为有差错发生时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编码 处理方法编码的一个解码序列示意图。 图 12与图 13 中, 901表示发生的差 错, 902表示差错的蔓延。 通过比较图 12、 图 13与图 14可知, 在有差错 901 发生时, 现有技术出现了差错蔓延, 如图 13中的 902所示, 而采用本发明实 施例编码处理方法编码后, 差错仅限于 901处, 并未出现如 902所示蔓延的 差错, 也就是说, 釆用本发明实施例编码处理方法避免了差错蔓延, 从而有 效提高了解码性能。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 本发明作限制性理解。 尽管参照上述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 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等同替换, 而这种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并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 范围。

Claims (17)

  1. 权 利 要 求
    1、 一种编码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按照所述待编码参数 的编码顺序, 在对所述待编码参数中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釆用独立编码模式进 行编码时,釆用独立编码模式对所述待编码参数中其余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所述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包括独立编码模式与依赖编码模式。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釆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时, 生成所 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该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所述 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3.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对所述待编码参数 中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采用独立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时, 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所 述待编码参数中其余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该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中包含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识别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在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釆用所述独立 编码模式对所述其余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4. 4、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 方法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包括:
    针对每一个待编码参数, 计算釆用独立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所需要的第一 比特数, 以及采用依赖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所需要的第二比特数;
    比较所述第一比特数与所述第二比特数的大小;
    当所述第一比特数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比特数时, 选择独立编码模式对 所述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并在采用依赖编码模式进行编码的连续帧数不为 零时, 将所述连续帧数置零; 当所述第一比特数大于所述第二比特数时, 判断所述连续帧数是否小于 预设数值;
    若所述连续帧数大于或等于所述预设数值, 选择独立编码模式对所述待 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并将所述连续帧数置零;
    若所述连续帧数小于所述预设数值, 选择依赖编码模式对所述待编码参 数进行编码, 并将所述连续帧数加 1。
  5. 5、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 的编码模式为依赖编码模式时, 执行比较所述第一比特数与所述第二比特数 的大小的操作。
  6. 6、 根据权利要求 4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在对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采用独立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时, 生成所述第 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7. 7、 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对所述待编码参数 中第一个待编码参数采用独立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时, 釆用独立编码模式对所 述待编码参数中其余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包括:
    根据是否接收到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识别所述 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在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采用所述独立 编码模式对所述其余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8. 8、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釆用模 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包括:
    接收左、 右声道信号及其下混信号;
    根据所述左、右声道信号及其下混信号的改良型离散余弦转换 MDCT系 数计算能量关系 panning系数, 该 panning系数为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 采用标量对所述 panning系数进行量化,得到所述 panning系数的量化索 引, 以及根据所述左、 右声道信号及其下混信号、 所述 panning 系数, 计算 所述左、 右声道信号的预测误差;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所述 panning 系数的量化索 1进行编码, 以 及根据所述预测误差求取去相关变换系数, 该去相关变换系数属于所述其余 待编码参数;
    采用标量对所述去相关变换系数进行量化, 得到所述去相关变换系数的 量化索引, 以及根据所述去相关变换系数进行去相关变换, 得到去相关变换 残差;
    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所述去相关变换系数的量化索引进行编码, 以及对所述去相关变换残差进行量化、 编码, 得到数据码流。
  9. 9、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釆用模式 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所需要的总比特数都大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时, 从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内, 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 判断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是否为零;
    若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为零, 则以所述其余未选择过的 频域子带作为所述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 执行所述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 待编码频域子带以外的其余频域子带;
    若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不为零, 则将该选择出的频域子 带的索引差值置零后, 比较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是否小于所述 预算比特数 bitlimit- 1;
    若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小于所述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 , 则 以所述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 与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 的差值 bit=bitlimit-l-num作为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
    若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 大于或等于所述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 , 则将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置零, 并以其余未选择 过的频域子带作为所述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 执行所述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 码频域子带的操作。
  10. 10、 一种编码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N个编码模块, 用于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分别对 N个待编码参数 进行编码, 所述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包括独立编码模式与依赖编码模式, N 为大于 1的整数;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 N个编码模块中第一个编码模块发送的编码模式控 制信息, 所述第一个编码模块为按照编码顺序, 对所述 N个待编码参数中第 一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的编码模块, 所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所述第 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
    控制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在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 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控制所述 N个编码模块中第一个编码模块外 的其余 N-1 个编码模块分別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行编 码。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模块分别包括 一个编码单元, 用于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分别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 行编码;
    所述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为 N-1个, 分别设置在 N-1个编码模 块中;
    第一个编码模块还包括第一发送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一个编码模块的编 码单元釆用独立编码模式对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时, 分别向 N-1 个接收模块发送所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该控制模块所在的编码模块中的接收模块接收到所 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时, 控制所在的编码模块中的编码单元釆用独立编码模 式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识别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是否接收到所述编码模式控制信 息, 识别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编码模式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控制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 在所述第一个待编 码参数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控制该控制单元所在的编码模块中的 编码单元釆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13. 13、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模块分别包括 一个编码单元, 用于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 分别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 行编码;
    所述接收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为 N-1个, 分别设置在 N-1个编码模 块中;
    第一个编码模块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一个编码模块中的 编码单元对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时, 生成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 的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该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所述第一个待编码参数的 编码模式, 并分别向 N-1个接收模块发送所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 码模式时, 控制所在的编码模块中的编码单元采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待 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14. 14、 根据权利要求 13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识别单元, 用于在该第二识别单元所在的编码模块中的接收模块接 收到所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时, 识别所述编码模式控制信息中包含的编码模 式是否为独立编码模式;
    控制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第二识别单元的识别结果, 在所述编码模式控 制信息中包含的编码模式为独立编码模式时, 控制该控制单元所在的编码模 块中的编码单元釆用独立编码模式对相应的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15. 15、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编码单元包括: 计算子单元, 用于针对待编码参数, 计算采用独立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所 需要的第一比特数, 以及采用依赖编码模式进行编码所需要的第二比特数; 比较子单元, 用于比较所述第一比特数与所述第二比特数的大小; 判断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子单元的比较结果, 当所述第一比特数 大于所述第二比特数时, 判断所述连续帧数是否小于预设数值;
    处理子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比较子单元的比较结果, 当所述第一比特数 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比特数时, 选择独立编码模式对所述待编码参数进行编 码, 并在采用依赖编码模式进行编码的连续帧数不为零时, 将所述连续帧数 置零; 以及根据所述判断子单元的判断结果, 若所述连续帧数大于或等于所 述预设数值, 选择独立编码模式对所述待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并将所述连续 帧数置零; 若所述连续帧数小于所述预设数值, 选择依赖编码模式对所述待 编码参数进行编码, 并将所述连续帧数加 1。
  16. 16、 根据权利要求 11所述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选择模块, 用于在所述 N个编码模块采用模式可切换编码方法对待编码 参数进行编码所需要的总比特数都大于预算比特数 bitlimit时,从所有待编码 频域子带内, 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
    判断模块, 用于判断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是否为零; 调度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判断模块的判断结果, 在所述选择模块选择出 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为零时, 指示所述选择模块以所述其余未选择 过的频域子带作为所述所有待编码频域子带, 执行所述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 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以外的其余频域子带; 在所述选择模块选择出的待编码 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不为零时, 则将该选择出的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置零; 比较模块, 用于在将所述选择模块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 置零后, 比较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是否小于所述预算比特数 bitlimit- 1;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比较模块的比较结果, 在编码其余频域子 带所需比特数 num小于所述預算比特数 bitlimit-1时,控制所在的编码模块以 所述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 与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 的差值 bit=bitlimit-l-num 大小的比特数编码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 在编码其余频域子带所需比特数 num 大于或等于所述预算比特数 bitlimit-1 时, 指示所述调度模块将所述选择模块选择出的待编码频域子带的索引差值 频域子带, 继续选择能量最小的待编码频域子带。
  17. 17、 一种发射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 10至 16任意一项所述的 编码处理装置。
CN200980158233.1A 2009-05-13 2009-05-13 编码处理方法、编码处理装置与发射机 Active CN10236956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1785 WO2010130093A1 (zh) 2009-05-13 2009-05-13 编码处理方法、编码处理装置与发射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9569A true CN102369569A (zh) 2012-03-07
CN102369569B CN102369569B (zh) 2013-04-24

Family

ID=43084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8233.1A Active CN102369569B (zh) 2009-05-13 2009-05-13 编码处理方法、编码处理装置与发射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69569B (zh)
WO (1) WO2010130093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9735A (zh) * 2013-01-29 2016-01-06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用于编码模式切换补偿的技术
CN114422802A (zh) * 2022-03-28 2022-04-29 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编码机图像压缩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8435B1 (en) * 1994-10-18 2000-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ncoding and decoding apparatus of line spectrum pair parameters
CN1359513A (zh) * 1999-06-30 2002-07-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话音解码装置和编码差错补偿方法
US20030053543A1 (en) * 2001-07-24 2003-03-20 Saske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imited Motion estimation technique for digital video encoding applications
CN101048964A (zh) * 2004-10-26 2007-10-03 诺基亚公司 分组丢失补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708435B1 (en) * 1994-10-18 2000-09-0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ncoding and decoding apparatus of line spectrum pair parameters
CN1359513A (zh) * 1999-06-30 2002-07-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话音解码装置和编码差错补偿方法
US20030053543A1 (en) * 2001-07-24 2003-03-20 Saske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Limited Motion estimation technique for digital video encoding applications
CN101048964A (zh) * 2004-10-26 2007-10-03 诺基亚公司 分组丢失补偿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ONG-TZY WANG AND PAO-CHI CHANG: "Error-Propagation Prevention Technique for Real-Time Video Transmission over ATM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
RUI ZHANG ET AL: "Video Coding with Optimal Inter/Intra-Mode Switching for Packet Loss Resilience",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29735A (zh) * 2013-01-29 2016-01-06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用于编码模式切换补偿的技术
CN105229735B (zh) * 2013-01-29 2019-11-01 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 用于编码模式切换补偿的技术
US10734007B2 (en) 2013-01-29 2020-08-04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Concept for coding mode switching compensation
US11600283B2 (en) 2013-01-29 2023-03-07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Concept for coding mode switching compensation
US12067996B2 (en) 2013-01-29 2024-08-20 Fraunhofer-Gesellschaft Zur Foerderung Der Angewandten Forschung E.V. Concept for coding mode switching compensation
CN114422802A (zh) * 2022-03-28 2022-04-29 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编码机图像压缩方法
CN114422802B (zh) * 2022-03-28 2022-08-09 浙江智慧视频安防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码本的自编码机图像压缩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69569B (zh) 2013-04-24
WO2010130093A1 (zh) 2010-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36432B2 (en) Method for predicting high frequency band signal, encoding device, and decoding device
US7813513B2 (en) Multi-channel encoder
CN102460571B (zh) 多音频对象信号的编解码方法和装置及转码方法和转码器
CN103299365B (zh) 用于自适应地编码和解码带水印信号的装置
KR101736394B1 (ko) 오디오 신호 인코딩/디코딩 방법 및 오디오 신호 인코딩/디코딩 장치
CN102968996A (zh) 利用频域维纳滤波对空间音频编码进行时间包络整形
CN101964189A (zh) 语音频信号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4112450A (zh) 音频编码器,音频解码器,编码与解码音频信号的方法及音频设备
WO2007116809A1 (ja) ステレオ音声符号化装置、ステレオ音声復号装置、およびこれらの方法
CN1137546C (zh) 对一组数字信息信号进行编码的装置和方法
JP6790251B2 (ja) マルチチャネルオーディオ信号処理方法、装置、およびシステム
CN114550732B (zh) 一种高频音频信号的编解码方法和相关装置
WO2023202250A1 (zh) 音频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US20240153511A1 (en) Time-domain stereo encoding and decoding method and related product
CN102369569A (zh) 编码处理方法、编码处理装置与发射机
CN103915097A (zh) 一种语音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409303B (zh) 处理信号的方法及设备
CN108198564B (zh) 信号编码和解码方法以及设备
CN105225666A (zh) 处理丢失帧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39518A (zh) 编码和解码方法及装置
CN101681626A (zh) 解码装置、解码方法及程序
CN107342090A (zh) 一种音频信号编码、解码方法及音频信号编码器、解码器
CN105122358A (zh) 用于处理编码信号的装置和方法与用于产生编码信号的编码器和方法
CN114913862B (zh) 基于禁忌转移矩阵的声码器参数误码掩盖方法及系统
CN101866649B (zh) 语音编码处理方法与装置、语音解码处理方法与装置、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5

Address after: Unit 3401, unit a, building 6, Shenye Zhongcheng, No. 8089, Hongli West Road, Donghai community, Xiangmihu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Patentee after: Honor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antian HUAWEI headquarters office building, Longgang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