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5519A - 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5519A
CN102355519A CN2011101813655A CN201110181365A CN102355519A CN 102355519 A CN102355519 A CN 102355519A CN 2011101813655 A CN2011101813655 A CN 2011101813655A CN 201110181365 A CN201110181365 A CN 201110181365A CN 102355519 A CN102355519 A CN 10235551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cident
phone
detects
intelligent terminal
det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8136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佳丽
王昱丹
邝坚
戴志涛
马清华
张成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Priority to CN201110181365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55519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55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51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及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检测步骤,检测电话拨打事件;第二检测步骤,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以及/或者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是否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判断步骤,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否为疑似恶意呼出;电话处理步骤,若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是,则进行防范处理以防止恶意呼出。本发明能够提供实时高效地防范恶意电话拔打。

Description

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智能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智能终端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各种不同的操作系统被开发应用,智能终端产品正在越来越快地取代传统的电子产品,这些终端产品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现有应用在智能终端产品的操作系统主要有PalmOS、Symbian、Windowsmobile、Linux、Android、iPhoneOS和黑莓等。
随着各种智能终端的产生,一些恶意应用程序也相继开发出来,某些应用程序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调用操作系统相关程序拨打电话,这种应用程序被称为电话拨打恶意应用。
在现有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手机拨打电话的应用中,分为直接呼出电话和间接呼出电话。直接呼出电话的应用,可以呼出指定号码的电话;间接呼出电话,可以调用电话拨号界面,等待输入号码后再呼出。虽然无论哪种情况的电话呼出都会调用呼出电话界面,但是如果手机存在电话拨打恶意应用时,将会给用户带来损失。
为了防御上述恶意程序给用户带来的损失,一些针对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杀毒软件应运而生,用户通过安装某种杀毒软件来试图防止一些恶意软件的运行。但是,恶意电话拔打具有突发性,杀毒软件一般通过监控软件的运行状态来查找恶意软件,不能很好地防止恶意电话拔打等突发事件的发生。此外,传统的通过安装安全软件等方式防止恶意电话拔打的方式要求用户安装较复杂的应用程序,应用程序的运行会占用较大量的系统资源,例如CPU、内存等,导致系统运行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提供一种智能移动终端的实时高效地防范恶意电话拔打方法及其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高效防止恶意电话拔打的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检测步骤,检测电话拨打事件;
第二检测步骤,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以及/或者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是否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
判断步骤,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否为疑似恶意呼出;
电话处理步骤,若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是,则进行防范处理以防止恶意呼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其中,
所述判断步骤中,若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为如下情况至少之一时,判断为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疑似恶意呼出:
a)所述屏幕处于锁定状态;
b)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未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步骤和所述第二检测步骤处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框架层,以及所述判断步骤,和所述电话处理步骤处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应用层。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其中,判断步骤,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及键盘设置情况,来判断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否为疑似恶意呼出。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其中,所述防范处理包括禁止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呼出和/或向用户通知与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为疑似恶意呼出相关的信息。
其中,所述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为在所述电话拔打事件发生的时刻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检测结果。
其中,所述移动智能终端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
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步骤和所述第二检测步骤通过广播消息的方式向所述判断步骤发送检测结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检测模块,其检测电话拨打事件;
第二检测模块,其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以及/或者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是否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
判断模块,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否为疑似恶意呼出;
电话处理模块,其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进行防范处理以防止恶意呼出。
其中,所述判断模块在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为如下情况至少之一时,判断为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疑似恶意呼出:
a)所述屏幕处于锁定状态;
b)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未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根据屏幕和/或按键事件来判断是否发生恶意打拔事件,能够有效检测并防止恶意应用软件进行恶意电话拔打。
此外,通过以广播方式在第一/第二检测步骤与判断步骤之间的通信,具有及时高效且不增加系统复杂度的优点。还能够优化系统结构,使得用于实现判断步骤的应用程序的提供商与用于实现第一/第二检测步骤的应用程序的提供商可以各不相同。
进一步,由于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检测步骤均处于框架层,能够更加实时地捕获到可能的恶意电话拔打。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移动智能终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借此对本发明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效果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只要不构成冲突,本发明中的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所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一实施例
图1给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流程示意图,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110:检测电话拨打事件;
步骤120: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以及/或者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是否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
步骤130:根据步骤120所检测到的在步骤110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否为疑似恶意呼出;
步骤140:若步骤130判断为是,则进行防范处理以防止恶意呼出。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10与步骤120之间可以同时进行。此外,可将步骤110或步骤120设置在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框架层,而将步骤130及步骤140设置在智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的应用层,这样,可以在进行步骤130的判断处理和步骤140的防范处理时,可以并行地执行步骤110和步骤120中的检测处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时性,从而很好应对突发的恶意电话呼出问题。
进一步,步骤130中,若在步骤120中检测到在所述步骤110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屏幕处于锁定状态,则根据屏幕的锁定状态推断为用户并没有尝试拔出电话,从而可判断为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疑似恶意呼出。
此外,步骤130中,若在步骤120中检测到在所述步骤110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的时刻屏幕处于开启状态但并既没有检测到键盘拔打事件也没有检测到触屏事件,则推断为用户没有尝试拔出电话,从而也可以判断为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疑似恶意呼出。
此外,步骤130的判断方式不限于上面所列举的方式,例如,用户还可以同时根据步骤120所检测到的在步骤110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以及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及键盘的设置情况等信息来进行判断。例如,当屏幕不是触摸屏时,则不需要判断(考虑)是否存在触屏事件,再如,当智能移动终端没有键盘时,则不需要判断(考虑)是否存在按键事件。相反,如果步骤120所检测到的在步骤110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为用户进行了按键操作或进行了触摸屏操作,则推断为该呼叫为通过用户的拔号操作所发起的正常呼出,那么电话拨打事件允许发生。
甚至,步骤130还可以不对屏幕是否处于锁定状态进行判断,而仅判断键盘及触屏事件。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灵活地根据步骤120所检测到的在步骤110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等信息来进行判断。
在步骤140中,若步骤130中判断为是,亦即,所检测到的电话拨打事件被判断为疑似恶意呼出,则进行防范处理以防止恶意呼出。防范处理的方式各种各样,例如,可以通知用户与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为疑似恶意呼出相关的信息(例如,被叫号码、呼出次数、是否为处理黑名单中等),然后由用户来选择是否允许该呼叫呼出。再如,也可以在判断为疑似恶意呼出时,直接禁止该呼出,或者使呼出挂起等。
可以理解,前述步骤120所检测到的在步骤110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指的是在电话拔打事件发生的时刻之前的一个较小时间段中、关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以及/或者是否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等检测结果,该较小时间段可以是预设的时间段、也可以为恒量。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详细说明通过监听指定广播消息的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终端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图2给出了根据本实施例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终端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一个流程示例,下面参考附图对本实施例的各步骤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便于说明,不再对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步骤进行详细展开,而仅重点说明与前述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图1和2中,对与前述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步骤,采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步骤110:检测电话拨打事件。
具体地,通过修改Android操作系统框架层的源代码,可在检测到电话拨打事件时,向应用层发送广播消息,以通知应用层中用于实现下述步骤130和140的应用程序发生了电话拔打事件。
步骤120:修改Android操作系统框架层代码,以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以及/或者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是否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
具体地,监听(检测)键盘和触摸屏事件,并发出特定的广播(例如,可设键盘事件的广播消息名为:BUPT_ACTION_KEY,触摸屏事件广播消息名为:BUPT_ACTION_TOUCHSCREEN),一般地,该广播消息只为系统提供服务,并不提供给开发应用程序的用户使用
步骤130:在Android操作系统中设置(安装)一小应用程序,以根据步骤120所检测到的在步骤110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否为疑似恶意呼出。
步骤140:若步骤130中判断为是,则进行防范处理以防止恶意呼出。
更具体地,在步骤130和140中,监听指定的广播信息(如BUPT_ACTION_KEY,BUPT_ACTION_TOUCHSCREEN)。
图3示出本实施例的一个运行实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当电话拨打事件发生时,检测是否监听到与是否按键或是否触屏有关的广播消息。如果没有监听到与是否按键或是否触屏有关的广播消息,则禁止电话呼出,也可以响铃告知用户。如果检测到了按键或触屏的广播消息,则进一步监听与锁屏状态有关的广播消息。如果接收到表明屏幕为锁定状态的广播消息,则禁止电话呼出,或者也可以响铃告知用户;反之,若屏幕处于开启状态,则允许电话呼出。
第三实施例
图3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装置结构示意图,下面参考图3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各部分组成。
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模块31执行第一实施例的步骤110的处理。第二检测模块32执行第一实施例中步骤120的处理。判断模块33执行第一实施例中步骤130的处理。此外,电话处理模块34执行第一实施例中步骤140的处理。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第四实施例
图4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装置结构示意图,下面参考图4来说明本实施例的各部分组成。
为了简便,本实施例是对第三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为了便于说明,在此只说明本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与第三实施例类似地,参考参考图4,本实施例的第一检测模块31执行第二实施例的步骤110的处理。第二检测模块32执行第二实施例中步骤120的处理。判断模块33执行第二实施例中步骤130的处理。此外,电话处理模块34执行第二实施例中步骤140的处理。在此不再详细展开。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独立于判断模33块设置的广播接收模块35。该广播接收模块35用于监听由第一和第二检测模块发来的广播消息。容易理解,也可以将广播接收模块35设置在判断模块33中。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上及细节上作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检测步骤,检测电话拨打事件;
第二检测步骤,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以及/或者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是否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
判断步骤,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否为疑似恶意呼出;
电话处理步骤,若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是,则进行防范处理以防止恶意呼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步骤中,若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为如下情况至少之一时,判断为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疑似恶意呼出:
a)所述屏幕处于锁定状态;
b)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未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检测步骤和所述第二检测步骤处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框架层,以及所述判断步骤,和所述电话处理步骤处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应用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步骤,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以及所述智能移动终端的屏幕及键盘设置情况,来判断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否为疑似恶意呼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范处理包括禁止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呼出和/或向用户通知与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为疑似恶意呼出相关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为在所述电话拔打事件发生的时刻之前的一预设时间段内、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检测结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智能终端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步骤和所述第二检测步骤通过广播消息的方式向所述判断步骤发送检测结果。
9.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如下模块:
第一检测模块,其检测电话拨打事件;
第二检测模块,其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的屏幕是否处于开启状态,以及/或者检测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是否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
判断模块,其根据所述第二检测步骤所检测到的在所述第一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来判断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否为疑似恶意呼出;
电话处理模块,其在所述判断步骤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进行防范处理以防止恶意呼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在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所检测到的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检测到电话拔打事件时的检测结果为如下情况至少之一时,判断为所检测到的电话拔打事件是疑似恶意呼出:
a)所述屏幕处于锁定状态;
b)所述移动智能终端未发生键盘按键事件或触屏事件。
CN2011101813655A 2011-06-30 2011-06-30 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及其系统 Pending CN10235551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13655A CN102355519A (zh) 2011-06-30 2011-06-30 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813655A CN102355519A (zh) 2011-06-30 2011-06-30 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5519A true CN102355519A (zh) 2012-02-15

Family

ID=455790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813655A Pending CN102355519A (zh) 2011-06-30 2011-06-30 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55519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7613A (zh) * 2012-07-18 2013-01-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防止恶意拨号的方法及其通信终端
CN102970407A (zh) * 2012-11-16 2013-03-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止盗拨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3002446A (zh) * 2012-11-15 2013-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拦截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77750A (zh) * 2013-11-15 2014-02-1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权限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4144422A (zh) * 2013-05-07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终端自动拨号的方法与终端
CN106648855A (zh) * 2016-11-21 2017-05-10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对终端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33013A (zh) * 2018-09-19 2020-03-27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高终端安全性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54862A1 (en) * 2001-09-19 2003-03-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checking user information of a mobile telephone in a locked state and automatically calling the user
CN102034050A (zh) * 2011-01-25 2011-04-27 四川大学 基于虚拟机和敏感Native API调用感知的恶意软件动态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054862A1 (en) * 2001-09-19 2003-03-2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for checking user information of a mobile telephone in a locked state and automatically calling the user
CN102034050A (zh) * 2011-01-25 2011-04-27 四川大学 基于虚拟机和敏感Native API调用感知的恶意软件动态检测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陈雅娴: "基于行为异常的Symbian OS蠕虫病毒检测方法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57613A (zh) * 2012-07-18 2013-01-02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防止恶意拨号的方法及其通信终端
CN102857613B (zh) * 2012-07-18 2017-01-25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防止恶意拨号的方法及其通信终端
CN103002446A (zh) * 2012-11-15 2013-03-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拦截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03002446B (zh) * 2012-11-15 2016-02-1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拦截电话的方法和装置
CN102970407B (zh) * 2012-11-16 2016-07-0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止盗拨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2970407A (zh) * 2012-11-16 2013-03-1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防止盗拨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CN104144422A (zh) * 2013-05-07 2014-11-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识别终端自动拨号的方法与终端
CN103577750A (zh) * 2013-11-15 2014-02-12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权限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3577750B (zh) * 2013-11-15 2016-08-1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权限管理方法和装置
US20160300076A1 (en) * 2013-11-15 2016-10-13 Beijing Qihoo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 Privacy authority management method and device
WO2015070633A1 (zh) * 2013-11-15 2015-05-21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隐私权限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6648855A (zh) * 2016-11-21 2017-05-10 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对终端的应用程序进行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CN110933013A (zh) * 2018-09-19 2020-03-27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提高终端安全性的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5519A (zh) 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电话拨打防范方法及其系统
CN102395128B (zh) 一种移动智能终端的恶意信息发送防御方法及其系统
CN106156619B (zh) 应用安全防护方法及装置
US799690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altering device functionality
US8621551B2 (en) Safety and management of computing environments that may support unsafe components
EP2728918B1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interception behaviour and terminal device
CN102855430A (zh) 基于Windows系统的进程黑白名单控制方法
CN101188527A (zh) 一种心跳检测方法和装置
CN1869927A (zh) 设备控制器、控制设备的方法及其程序
CN105718809A (zh) 移动通讯终端及其数据安全监控方法和装置
CN109543405A (zh) 一种隐私调用行为识别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7992745A (zh) 一种基于安卓平台的界面劫持应对方法
CN103096278A (zh) 一种短信发送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2497479B (zh) 一种智能手机通过应用软件行为判定木马程序的方法
CN112636977B (zh) 物联网设备管理方法、注册方法、装置、系统及电子设备
CN101510915A (zh) 一种手机软件窗口的快速切换方法
CN101727354A (zh) 一种事件处理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3974259B (zh) 恶意扣费的防范方法、防范装置和防范系统
JP4797552B2 (ja) 検疫システム及び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CN105376423B (zh) 一种呼叫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050091B (zh) 窃听行为侦测方法及装置
CN105451233B (zh) 一种反监听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3902205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2857613B (zh) 防止恶意拨号的方法及其通信终端
CN113993171A (zh) 一种小区驻留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