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5414B -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5414B
CN102355414B CN201110281660.8A CN201110281660A CN102355414B CN 102355414 B CN102355414 B CN 102355414B CN 201110281660 A CN201110281660 A CN 201110281660A CN 102355414 B CN102355414 B CN 1023554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physical link
standby
switched
state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8166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5414A (zh
Inventor
于立元
肖念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10281660.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554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55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414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1505 priority patent/WO201304100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54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4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6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 H04L41/0654Management of faults, events, alarms or notifications using network fault recovery
    • H04L41/0663Performing the actions predefined by failover planning, e.g. switching to standby network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35Tracking the activity of the us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Hardware Redundanc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其中,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融合而成一个状态机;根据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和请求获取对应的动作输出;将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到动作输出对应的状态,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支持1:1主备模式的方法进行控制,灵活性、可操纵性、易用性较差的问题,进而提高了使用灵活,操纵性、易用性。

Description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链路汇聚控制协议(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为LACP)将两个或更多物理链路虚拟成一个逻辑链路,逻辑链路作为一个整体,透明地呈现给上层应用,逻辑链路的带宽是可工作的全部物理链路的带宽之和。绑定到同一个逻辑链路的物理端口应该具备相同的以太网链路层特性,例如,端口速率、双工、端口状态等,这样做的好处是,当其中某一条物理链路down即故障的时候,该物理链路承载的业务可以通过其他物理链路负荷分担,只要逻辑链路中存在一定数量可以工作的物理链路,就不会影响到上层业务。LACP技术增加了链路的带宽,实现了链路冗余备份。这种逻辑链路被称为链路聚合组(LinkAggregation Group,简称为LAG)。
链路聚合组除了使用IEEE802.3AD标准协议实现以外,各个厂商还支持静态配置模式。除了受到物理链路端口状态影响外,静态配置模式链路聚合组的物理链路之间不需要进行协议交互、没有带宽和速率的限制,这样就使配置更加灵活,组网适应性更强。这种IEEE802.3AD标准协议模式被称为协议模式,这种静态配置模式为ON模式。虽然ON模式没有协议交互,但是可以通过和检测协议(例如,双向转发检测(Bidirectional ForwardingDetection,简称为BFD)或连接故障管理(Connectivity Fault Management,简称为CFM)关联,达到物理链路两端的端口状态一致的目的。
按照配置的负荷分担模式(例如,逐包模式、逐流模式等),数据流量在链路聚合组的所有物理链路进行转发,以达到增加带宽的目的,这种传统的支持所有物理链路进行转发的模式被称为负荷分担模式。除了负荷分担模式以外,各个厂商还支持主备模式,主备模式链路聚合组的一部分物理链路处于转发状态,另外一部分物理链路处于备用状态。虽然理论上主备模式可以支持M(主):N(备),但是实际上1(主):1(备)模式凭借其实现简单、运行可靠、带宽控制精准、切换速度快(满足50ms切换性能指标)等优点得到了大面积的开局应用。
但是,1:1主备模式控制的灵活性、可操纵性、易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1:1主备模式控制的灵活性、可操纵性、易用性较差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包括:确定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其中,所述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融合而成一个状态机;根据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和请求获取对应的动作输出;将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到所述动作输出对应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对应的状态机和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对应的状态机融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状态增加以下至少之一: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增加等待恢复(Wait ToRestore)状态,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增加非反转(Do Not Revert)状态;等待切换(Wait To Switch)状态,表示主物理链路异常时等待切换的状态;只有主物理链路(Only Master)状态,表示只存在主物理链路并且主物理链路正常的状态;只存在主信号异常(Only Master Signal Fail)状态,表示只存在主物理链路并且主物理链路异常的状态;只存在备物理链路(Only Backup)状态,表示只存在备物理链路并且备物理链路正常的状态;只存在备信号异常(Only Backup Signal Fail)状态,表示只存在备物理链路并且备物理链路异常的状态;空(NULL)状态,表示不存在主物理链路也不存在备物理链路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等待切换(Wait To Switch)状态用于抑制所述主物理链路震荡。
优选地,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请求增加以下至少之一:备向主返回超时请求(WTR Timer expired);主物理链路震荡抑制超时请求(WTS Timer expired);主物理端口添加请求(Master Join);主物理端口删除请求(Master Leave);备物理端口添加请求(Backup Join);备物理端口删除请求(BackupLeave);备向主返回配置请求(Restore Change);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配置请求(WTSTimer Change)。
优选地,所述主物理端口添加请求对应的主物理端口添加包括:配置物理端口添加到链路聚合组、配置清除备物理端口的备属性以及线卡重启上电接口添加;所述主物理端口删除请求对应的主物理端口删除包括:配置物理端口从链路聚合组离开、配置物理端口的备属性,以及线卡重启接口离开;和/或,所述备物理端口添加请求对应的备物理端口添加包括:配置物理端口的备属性和线卡重启上电备属性接口添加;所述备物理端口删除请求对应的备物理端口删除包括:清除备物理端口的备属性以及线卡重启备属性接口离开。
优选地,所述备向主返回配置请求对应的备向主返回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备向主返回不使能、备向主返回使能、备向主返回超时时间。
优选地,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动作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修订: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状态A,并且,所述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异常,所述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当切换延时时间为0时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I;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D,并且,所述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从主信号失效中恢复,所述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当如果未配置备物理链路则向主物理链路返回切换到状态H,否则切换到状态A或状态G;如果已经配置的备物理链路则向主物理链路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状态G;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E,并且,所述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从主信号失效中恢复,所述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如果主信号失效发生过则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A;其中,没有请求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A;主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未选中而备物理链路选中状态为状态D;备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E;等待切换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I;等待回复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G;非反转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H。
优选地,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动作增加以下至少之一:如果当切换延迟时间为0时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I;如果未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H,否则切换到状态A或G;如果已经配置的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G;确定主信号失效是否发生过;确定备信号失效是否发生过;保存用户切换命令锁定LOCK、强制切换FS、手工切换MS;清除用户切换命令LOCK、FS、MS;如果用户切换命令LOCK存在切换到状态B、如果用户切换命令FS存在切换到状态C,否则切换到状态D;如果用户切换命令LOCK存在切换到状态B,否则切换到状态E;如果配置备向主不返回切换到状态H;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A或保持状态G,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保持状态G并重新设置备向主返回时间;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A或状态G,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G;如果配置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为0,则切换到状态D,否则保持状态I并重新设置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其中,没有请求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A;解锁状态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B;强制切换状态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C;主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未选中而备物理链路选中状态为状态D;备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E;等待切换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I;等待回复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G;非反转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H。
优选地,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包括主物理链路和备物理链路的状态,其中,所述主物理链路和所述备物理链路的主备关系是静态配置的,并且为1+1主备关系,所述主物理链路和所述备物理链路所属的链路聚合组中只有一个主物理端口和/或一个备物理端口。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装置,包括: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其中,所述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融合而成一个状态机;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和请求获取对应的动作输出;迁移模块,用于将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到所述动作输出对应的状态。
优选地,所述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对应的状态机和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对应的状态机融合而成。
优选地,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包括主物理链路和备物理链路的状态,其中,所述主物理链路和所述备物理链路的主备关系是静态配置的,并且为1+1主备关系,所述主物理链路和所述备物理链路所属的链路聚合组中只有一个主物理端口和/或一个备物理端口。
通过本发明,采用确定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其中,所述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融合而成一个状态机;根据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和请求获取对应的动作输出;将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到所述动作输出对应的状态,解决了1:1主备模式控制的灵活性、可操纵性、易用性较差的问题,进而达到了使用灵活,操纵性、易用性较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组网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状态机模块的处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自动保护切换(Automatic Protection Switching,简称为APS)状态机处理方法,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确定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其中,该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融合而成一个状态机,例如,该状态机是由自动保护切换的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对应的状态机和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对应的状态机融合而成;
步骤S104,根据该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和请求(或称为事件请求)获取对应的动作输出;
步骤S106,将该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到动作输出对应的状态。
通过上述步骤,自动保护切换中的多个状态机融合为一个状态机,从而通过一个状态机就可以实现控制,提高了灵活性、可操纵性、以及易用性。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为了使状态机的控制更见完善可以对状态机的状态、请求和/或动作进行修改或者添加,需要说明的是,只要采用了以下优选方式的之一就可以取得完善状态机的效果,如果采用的多种优选方式的组合会达到对状态机效果进一步完善的效果。
例如,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状态机的状态增加以下至少之一:
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增加等待恢复(Wait To Restore)状态,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增加非反转(Do Not Revert)状态;
等待切换(Wait To Switch)状态,表示主物理链路异常时等待切换的状态;
只有主物理链路(Only Master)状态,表示只存在主物理链路并且主物理链路正常的状态;
只存在主信号异常(Only Master Signal Fail)状态,表示只存在主物理链路并且主物理链路异常的状态;
只存在备物理链路(Only Backup)状态,表示只存在备物理链路并且备物理链路正常的状态;
只存在备信号异常(Only Backup Signal Fail)状态,表示只存在备物理链路并且备物理链路异常的状态;
空(NULL)状态,表示不存在主物理链路也不存在备物理链路的状态。
又例如,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状态机的请求增加以下至少之一:
备向主返回超时请求(WTR Timer expired);
主物理链路震荡抑制超时请求(WTS Timer expired);
主物理端口添加请求(Master Join);
主物理端口删除请求(Master Leave);
备物理端口添加请求(Backup Join);
备物理端口删除请求(Backup Leave);
备向主返回配置请求(Restore Change),优选地,备向主返回配置请求对应的备向主返回配置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备向主返回不使能、备向主返回使能、备向主返回超时时间;
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配置请求(WTS Timer Change)。
可以通过以下的优选方式来实现主物理端口的添加:配置物理端口添加到链路聚合组、配置清除备物理端口的备属性以及线卡重启上电接口添加;主物理端口删除请求对应的主物理端口删除包括:配置物理端口从链路聚合组离开、配置物理端口的备属性,以及线卡重启接口离开;和/或,备物理端口添加包括:配置物理端口的备属性和线卡重启上电备属性接口添加;备物理端口删除请求对应的备物理端口删除包括:清除备物理端口的备属性以及线卡重启备属性接口离开。
在以下的示例中,没有请求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A;解锁状态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B;强制切换状态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C;主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未选中而备物理链路选中状态为状态D;备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E;等待切换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I;等待回复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G;非反转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H。
又例如,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状态机的动作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修订:
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状态A,并且,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异常,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当切换延时时间为0时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I;
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D,并且,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从主信号失效中恢复,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当如果未配置备物理链路则向主物理链路返回切换到状态H,否则切换到状态A或状态G;如果已经配置的备物理链路则向主物理链路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状态G;
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E,并且,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从主信号失效中恢复,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如果主信号失效发生过则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A;
又例如,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状态机的动作增加以下至少之一:
如果当切换延迟时间为0时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I;
如果未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H,否则切换到状态A或G;如果已经配置的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G;
确定主信号失效是否发生过;
确定备信号失效是否发生过;
保存用户切换命令锁定LOCK、强制切换FS、手工切换MS;
清除用户切换命令LOCK、FS、MS;
如果用户切换命令LOCK存在切换到状态B、如果用户切换命令FS存在切换到状态C,否则切换到状态D;
如果用户切换命令LOCK存在切换到状态B,否则切换到状态E;
如果配置备向主不返回切换到状态H;
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A或保持状态G,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保持状态G并重新设置备向主返回时间;
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A或状态G,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G;
如果配置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为0,则切换到状态D,否则保持状态I并重新设置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确定模块22、获取模块24和迁移模块26。下面对该装置进行说明。
确定模块22,用于确定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其中,该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融合而成一个状态机;
获取模块24,用于根据该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和请求获取对应的动作输出;
迁移模块26,用于将该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到动作输出对应的状态。
下面结合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该优选实施例结合了上述优选实施方式。
该优选实施例中的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包括主物理链路和备物理链路的状态,其中,主物理链路和备物理链路的主备关系是静态配置的,并且为1+1主备关系,主物理链路和备物理链路所属的链路聚合组中只有一个主物理端口和/或一个备物理端口。
针对现有技术中1:1主备模式手段过于简单,灵活性、可操纵性、易用性较差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APS状态机融合的支持静态配置1:1主备的状态机,通过该状态机可以实现主异常处理、备异常处理、备向主返回(是否备向主返回切换、备向主返回切换超时时间)、主链路震荡抑制(主异常时延迟切换)、用户命令切换LOCK(锁定)、FS(强制切换)、MS(手工切换)、CLEAR(清除切换命令)、单主、单备、主添加、主离开、备添加、备离开等功能。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组网示意图,如图3所示,设备1和设备2分别配置包含两个物理口的聚合组,聚合组1和聚合组2;千兆口_1/1(千兆口_1/4)两两相连;配置千兆口_1/1为备属性物理口。
基于上述组网示意图,APS状态机融合的支持静态配置1:1主备的方法包括:对本地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物理端口手工配置主备,这样LAG的主备就是明确的主备,不会随着物理端口参数、物理状态、管理状态、协议状态变化而变化;融合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和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融合主备物理端口添加、删除;融合备向主返回配置操作、主
链路震荡抑制配置操作;执行状态机的运行流程:特定请求、融合状态机处理、特定动作输出。
需要说明的是,对本地设备链路聚合组的物理端口手工配置主备如下:一个链路聚合组中,配置备属性命令形成备物理端口,如果没有配置备属性命令,物理端口默认为主物理端口;配置备属性命令前,必须保证链路聚合组内最多有两个物理端口,不能存在其他备物理端口;允许链路聚合组中只存在一个主物理端口或一个备物理端口的情况,此时直接选择此物理端口。
APS协议是用于两个实体之间倒换信息协同决策的协议,该协议能使得使用该协议的两个实体通过APS PDU协同切换信息从而调整各自selector位置,实现工作隧道到保护隧道的切换。实际上在这里只是借鉴并融合APS最简单的两个状态机,并不需要关心APS的具体实现。
表1是融合后的状态机,如表1所示,左侧(即纵列)代表状态,用大写的“ABC”表示;上面(即横列)代表请求,用小写的“abc”表示;右下(横纵交叉的位置)表示动作,用大写的“ABC”代表进入右侧相应的状态;左侧“Master”表示主,“Backup”表示备;左侧“Active”表示选中,“Standby”表示未选中;动作“N/A”表示这个事件在这个状态不会发生;“O”表示这个请求因为比当前状态优先级低而不起作用,直接跳过。
表1
续表一
(1)状态机的状态说明:
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增加Wait To Restore(state G),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增加Do Not Revert状态(state H);
增加Wait To Switch(WTS)状态(state I),表示主物理链路异常时等待切换的状态,用来抑制主物理链路震荡;
增加Only Master状态(state J),表示只存在主物理链路并且主物理链路正常的状态;
增加Only Master Signal Fail(M)状态(state K),表示只存在主物理链路并且主物理链路异常的状态;
增加Only Backup状态(state L),表示只存在备物理链路并且备物理链路正常的状态;
增加Only Backup Signal Fail(B)状态(state M),表示只存在备物理链路并且备物理链路异常的状态;
增加NULL状态(state N),表示不存在主物理链路也不存在备物理链路的状态。
(2)状态机的请求说明:
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增加备向主返回超时请求WTR Timerexpired(Request i);
增加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请求WTS Timer expired(Request j);
增加主物理端口添加请求Master Join(Request k);
增加主物理端口删除请求Master Leave(Request l);
增加备物理端口添加请求Backup Join(Request m);
增加备物理端口删除请求Backup Leave(Request n);
增加备向主返回配置请求Restore Change(Request o);
增加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配置请求WTS Timer Change(Request p)。
(3)状态机的动作说明:右下表示融合后状态机的输出。
带下划线的字体表示在APS的两个状态机融合的基础上做的修订:
Ac->(D|I)1),支持跳转到状态I是为了支持主链路震荡抑制功能;
Dd->(A|G|H)2),APS状态机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返回到A的情况;
Ef->(A|D)3),APS状态机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返回到D的情况。
带方框的部分表示新增的动作输出。
动作注释:
1)如果当切换延迟时间为0时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I。
2)如果未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H,否则切换到状态A或G;如果已经配置的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G。
3)如果SF(主信号失效)发生过。
4)如果SF-B(备信号失效)发生过。
5)保存用户切换命令LOCK、FS、MS。
6)清除用户切换命令LOCK、FS、MS。
7)如果用户切换命令LOCK存在切换到状态B、如果用户切换命令FS存在切换到状态C,否则切换到D。
8)如果用户切换命令LOCK存在切换到状态B,否则切换到E。
9)如果配置备向主不返回切换到状态H。
10)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A或保持状态G;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切换到状态A,否则保持状态G并重新设置备向主返回时间。
11)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A或G;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G。
12)如果配置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为0,切换到状态D,否则保持状态I并重新设置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
对物理端口添加、删除的说明:
主物理端口添加:配置物理端口添加到链路聚合组、配置清除备物理端口的备属性,线卡重启上电接口添加。主物理端口删除:配置物理端口从链路聚合组离开、配置物理端口的备属性,线卡重启接口离开。
备物理端口添加:配置物理端口的备属性,线卡重启上电备属性接口添加。备物理端口删除:清除备物理端口的备属性,线卡重启备属性接口离开。
接口状态up(正常)的物理端口添加到链路聚合组时会对状态机发出两个请求,第一个请求是物理端口添加请求,第二个请求是物理端口up(正常)请求,也就是说,物理端口添加后,状态机默认物理端口是down(异常)的。接口状态up(正常)的物理端口离开链路聚合组时会对状态机发出两个请求,第一个请求是物理端口down请求,第二个请求是物理端口离开请求,也就是说,物理端口离开前,需要向状态机发出物理端口down(异常)请求。
物理端口添加事件的状态机动作输出的实现宗旨是不影响当前主或备的选择、不影响当前流量转发,这一点很重要。
备向主返回配置的说明:
备向主返回配置包括:备向主返回不使能、备向主返回使能、备向主返回超时时间,备向主返回超时时间只在备向主返回使能的情况下有效。
主链路震荡抑制配置的说明:
主链路震荡抑制配置包括: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方式及优选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基于APS状态机融合的支持静态配置1:1主备的状态机解决了1:1主备模式手段过于简单,灵活性、可操纵性、易用性较差的问题,秉承高内聚的软件设计原则,达到了多种功能融合在一个统一的状态机的效果。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状态机模块的处理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状态机当前所处状态;
步骤S404,状态机事件请求;
步骤S406,状态机设计表;
步骤S408,状态机动作输出。
下面以一个例子说明上述的流程:
步骤S1,状态机当前所处状态为A;
步骤S2,状态机事件请求为a;
步骤S3,通过状态机设计表查找对应动作输出;
步骤S4,根据状态机动作输出,状态跃迁到状态B,设置LOCK状态,选中主。
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提供的基于APS状态机融合的支持静态配置1:1主备的状态机,达到了多种功能融合在一个统一的状态机的目的,解决了1:1主备模式灵活性、可操纵性、易用性较差的问题。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其中,所述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融合而成一个状态机;
根据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和请求获取对应的动作输出;
将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到所述动作输出对应的状态;
其中,所述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对应的状态机和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对应的状态机融合而成;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状态增加以下至少之一:
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增加等待恢复(Wait To Restore)状态,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增加非反转(Do Not Revert)状态;
等待切换(Wait To Switch)状态,表示主物理链路异常时等待切换的状态;
只有主物理链路(Only Master)状态,表示只存在主物理链路并且主物理链路正常的状态;
只存在主信号异常(Only Master Signal Fail)状态,表示只存在主物理链路并且主物理链路异常的状态;
只存在备物理链路(Only Backup)状态,表示只存在备物理链路并且备物理链路正常的状态;
只存在备信号异常(Only Backup Signal Fail)状态,表示只存在备物理链路并且备物理链路异常的状态;
空(NULL)状态,表示不存在主物理链路也不存在备物理链路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等待切换(Wait To Switch)状态用于抑制所述主物理链路震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请求增加以下至少之一:
备向主返回超时请求(WTR Timer expired);
主物理链路震荡抑制超时请求(WTS Timer expired);
主物理端口添加请求(Master Join);
主物理端口删除请求(Master Leave);
备物理端口添加请求(Backup Join);
备物理端口删除请求(Backup Leave);
备向主返回配置请求(Restore Change);
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配置请求(WTS Timer Change)。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物理端口添加请求对应的主物理端口添加包括:配置物理端口添加到链路聚合组、配置清除备物理端口的备属性以及线卡重启上电接口添加;所述主物理端口删除请求对应的主物理端口删除包括:配置物理端口从链路聚合组离开、配置物理端口的备属性,以及线卡重启接口离开;和/或,
所述备物理端口添加请求对应的备物理端口添加包括:配置物理端口的备属性和线卡重启上电备属性接口添加;所述备物理端口删除请求对应的备物理端口删除包括:清除备物理端口的备属性以及线卡重启备属性接口离开。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备向主返回配置请求对应的备向主返回配置包括以下至少之一:备向主返回不使能、备向主返回使能、备向主返回超时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动作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修订:
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状态A,并且,所述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异常,所述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当切换延时时间为0时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I;
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D,并且,所述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从主信号失效中恢复,所述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当如果未配置备物理链路则向主物理链路返回切换到状态H,否则切换到状态A或状态G;如果已经配置的备物理链路则向主物理链路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状态G;
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E,并且,所述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从主信号失效中恢复,所述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如果主信号失效发生过则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A;
其中,没有请求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A;主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未选中而备物理链路选中状态为状态D;备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E;等待切换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I;等待回复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G;非反转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H。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动作进行以下至少之一的修订:
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状态A,并且,所述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异常,所述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当切换延时时间为0时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I;
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D,并且,所述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从主信号失效中恢复,所述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当如果未配置备物理链路则向主物理链路返回切换到状态H,否则切换到状态A或状态G;如果已经配置的备物理链路则向主物理链路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状态G;
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为E,并且,所述状态机的请求为主物理链路从主信号失效中恢复,所述状态机的动作修改为:如果主信号失效发生过则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A;
其中,没有请求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A;主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未选中而备物理链路选中状态为状态D;备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E;等待切换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I;等待回复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G;非反转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H。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动作增加以下至少之一:
如果当切换延迟时间为0时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I;
如果未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H,否则切换到状态A或G;如果已经配置的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G;
确定主信号失效是否发生过;
确定备信号失效是否发生过;
保存用户切换命令锁定LOCK、强制切换FS、手工切换MS;
清除用户切换命令LOCK、FS、MS;
如果用户切换命令LOCK存在切换到状态B、如果用户切换命令FS存在切换到状态C,否则切换到状态D;
如果用户切换命令LOCK存在切换到状态B,否则切换到状态E;
如果配置备向主不返回切换到状态H;
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A或保持状态G,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保持状态G并重新设置备向主返回时间;
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A或状态G,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G;
如果配置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为0,则切换到状态D,否则保持状态I并重新设置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
其中,没有请求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A;解锁状态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B;强制切换状态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C;主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未选中而备物理链路选中状态为状态D;备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E;等待切换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I;等待回复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G;非反转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H。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动作增加以下至少之一:
如果当切换延迟时间为0时切换到状态D,否则切换到状态I;
如果未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H,否则切换到状态A或G;如果已经配置的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G;
确定主信号失效是否发生过;
确定备信号失效是否发生过;
保存用户切换命令锁定LOCK、强制切换FS、手工切换MS;
清除用户切换命令LOCK、FS、MS;
如果用户切换命令LOCK存在切换到状态B、如果用户切换命令FS存在切换到状态C,否则切换到状态D;
如果用户切换命令LOCK存在切换到状态B,否则切换到状态E;
如果配置备向主不返回切换到状态H;
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A或保持状态G,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保持状态G并重新设置备向主返回时间;
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切换到状态A或状态G,如果配置备向主返回时间是0则切换到状态A,否则切换到G;
如果配置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为0,则切换到状态D,否则保持状态I并重新设置主链路震荡抑制超时时间;
其中,没有请求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A;解锁状态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B;强制切换状态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C;主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未选中而备物理链路选中状态为状态D;备信号失效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E;等待切换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未被选中为状态I;等待回复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G;非反转状态并且主物理链路未被选中而备物理链路被选中为状态H。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包括主物理链路和备物理链路的状态,其中,所述主物理链路和所述备物理链路的主备关系是静态配置的,并且为1+1主备关系,所述主物理链路和所述备物理链路所属的链路聚合组中只有一个主物理端口和/或一个备物理端口。
11.一种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其中,所述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融合而成一个状态机;
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和请求获取对应的动作输出;
迁移模块,用于将所述状态机的状态迁移到所述动作输出对应的状态;
其中,所述状态机是自动保护切换的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对应的状态机和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对应的状态机融合而成;所述状态机相比于融合前的所述自动保护切换的状态机,所述状态机的状态增加以下至少之一:
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非反转模式增加等待恢复(Wait To Restore)状态,相对于本地请求1+1单向反转模式增加非反转(Do Not Revert)状态;
等待切换(Wait To Switch)状态,表示主物理链路异常时等待切换的状态;
只有主物理链路(Only Master)状态,表示只存在主物理链路并且主物理链路正常的状态;
只存在主信号异常(Only Master Signal Fail)状态,表示只存在主物理链路并且主物理链路异常的状态;
只存在备物理链路(Only Backup)状态,表示只存在备物理链路并且备物理链路正常的状态;
只存在备信号异常(Only Backup Signal Fail)状态,表示只存在备物理链路并且备物理链路异常的状态;
空(NULL)状态,表示不存在主物理链路也不存在备物理链路的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机的当前状态包括主物理链路和备物理链路的状态,其中,所述主物理链路和所述备物理链路的主备关系是静态配置的,并且为1+1主备关系,所述主物理链路和所述备物理链路所属的链路聚合组中只有一个主物理端口和/或一个备物理端口。
CN201110281660.8A 2011-09-21 2011-09-21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23554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1660.8A CN102355414B (zh) 2011-09-21 2011-09-21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PCT/CN2012/081505 WO2013041009A1 (zh) 2011-09-21 2012-09-17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81660.8A CN102355414B (zh) 2011-09-21 2011-09-21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5414A CN102355414A (zh) 2012-02-15
CN102355414B true CN102355414B (zh) 2017-11-03

Family

ID=45578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81660.8A Active CN102355414B (zh) 2011-09-21 2011-09-21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55414B (zh)
WO (1) WO20130410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5414B (zh) * 2011-09-21 2017-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821957B (zh) * 2015-04-16 2018-08-07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bfd状态机的实现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8647113B (zh) * 2018-03-30 2022-02-18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灾难恢复方法及服务器
CN111093125B (zh) * 2019-12-27 2021-11-02 瑞斯康达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光线路终端实现主干光纤保护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221735A (zh) * 2021-12-23 2022-03-22 安徽皖通邮电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otn链路动态冗余的方法、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5065590B (zh) * 2022-06-28 2023-05-26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布式双状态机实现线性保护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1753A (zh) * 2007-12-13 2008-06-18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状态机管理引擎的配置管理方法
CN101355515A (zh) * 2008-09-05 2009-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优雅重启方法
CN101945042A (zh) * 2010-09-03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的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46173B1 (en) * 1997-09-17 2002-09-03 Sony Corporation Memory controller in a multi-port bridge for a local area network
CN102355414B (zh) * 2011-09-21 2017-11-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01753A (zh) * 2007-12-13 2008-06-18 浪潮通信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多状态机管理引擎的配置管理方法
CN101355515A (zh) * 2008-09-05 2009-01-2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优雅重启方法
CN101945042A (zh) * 2010-09-03 2011-01-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链路聚合的方法及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LACP协议的链路聚合状态机模块的实现;郑涛等;《计算机系统应用》;20101231;第19卷(第5期);期刊第104-10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5414A (zh) 2012-02-15
WO2013041009A1 (zh) 2013-03-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5414B (zh) 自动保护切换状态机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025513B (zh) 用于数据中心网络中的控制层级的装置和方法
CN102821050B (zh) 一种快速生成树协议应用于单环网拓扑的处理方法
CN103843286B (zh) 用于基于交换器连接性触发路由器状态更改的方法和装置
CN103560955B (zh) 冗余设备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3095540A (zh) 工业以太网数据分流和链路冗余设计
CN101595691A (zh) 使用机架间备份连接的涉及冗余远端情境的伪线连通性
CN108900415A (zh) Mlag接口故障下的主从设备切换方法及系统
US7787363B2 (en) Dual-purpose uplinks used in a fault-tolerant stack
CN103780419B (zh) 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组业务切换方法和装置
CN108337161A (zh) 一种mlag接口故障三层数据流量平滑切换的方法
CN102437967B (zh) 报文转发方法和装置
CN103840972B (zh) 包交换网络中链路聚合组间备份的系统及方法
CN107277652A (zh) Pon接入系统的跨盘lacp链路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2571598A (zh) Vrrp组流量同步切换方法和路由设备
CN108768754A (zh) 一种基于总线网络的高可靠容错系统
CN100527686C (zh) 一种抑制虚拟局域网接口状态变化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42931B (zh) 一种防止e-trunk丢包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694152A1 (en) Method for recovering faulty multi-layer link and controller
CN108234308A (zh) 一种分布式设备内部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3840965B (zh) 一种增强rstp中故障快速收敛的方法
CN102857423A (zh) 一种分布式链路聚合系统中业务流转发方法及节点
CN101674201A (zh) 一种主动触发以太网交换机集群主备切换的方法
JP5521728B2 (ja) 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ネットワーク中継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CN106656715A (zh) 一种工业以太网交换机冗余环技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