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5405A -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5405A
CN102355405A CN2011102310668A CN201110231066A CN102355405A CN 102355405 A CN102355405 A CN 102355405A CN 2011102310668 A CN2011102310668 A CN 2011102310668A CN 201110231066 A CN201110231066 A CN 201110231066A CN 102355405 A CN102355405 A CN 102355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node
layer logical
logical subnetwork
centro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106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5405B (zh
Inventor
刘晓胜
张良
徐殿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 201110231066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554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55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4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54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4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涉及一种路由转发方法,解决了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的通信可靠性差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人工蛛网组网技术在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的MAC层组成多个逻辑子网,将大型网络分割成若干小型子网进行数据传输,成功降低了总线型信道的数据冲突率,大幅度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的通信可靠性较高。本发明适用于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的数据通信中。

Description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
背景技术
低压配电网电气负载(尤其是具有高频开关特性的各类现代电力电子负载)环境的复杂性和低压配电网介质环境的共享性、开放性和多样性,是导致低压配电网作为通信网络可生存性不强的根本原因,电力线载波通信技术也因此在工业领域和商业领域的应用都受到很大限制。国内外学者针对电力线通信领域的研究多集中在输入阻抗特性和信道衰减特性研究、信道噪声特性研究、信道模型研究、阻抗匹配及耦合电路设计研究、电力线噪声抑制技术研究、比特功率自适应控制、OFDM在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以及跳频调制解调技术在电力线通信中的创新与应用等方面,其本质在于提高电力线载波通信的点对点通信能力。对于载波通信网络来说,点对点通信的高可靠性,并不意味着整个网络的高可靠性,它仅是网络可生存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建立由路由器、中继器等设备组成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网是保证通信系统可靠性的必要条件,也是电力线载波通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的通信可靠性差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其特征是:它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基站在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发起组网广播,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n个节点中的m个节点接收到基站的组网广播,并在MAC层组成m-1边蛛网结构的第k层逻辑子网,n、m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m<n;k=1;
步骤二、在步骤一所述的m-1边蛛网结构的第k层逻辑子网内选择一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所述中心节点为能够与该层子网内的所有周边节点进行可靠通信的节点;
步骤三、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对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中未组网的节点发起组网广播;
步骤四、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中未组网的节点中的w个节点接收到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发起的组网广播,所述w个节点组成第k+1层逻辑子网;在所述第k+1层逻辑子网内选择一个能够与该层子网内的所有周边节点进行可靠通信的节点作为中心节点,并令k=k+1,返回执行步骤三,直至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均实现与基站实现直接通信或中继通信,w为正整数;
步骤五、令k=1,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初始化;
步骤六、基站广播数据包,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节点均接收该数据包,当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据源地址为基站地址时,则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每个节点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创建数据包;
步骤七、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周边节点将创建的数据包发给该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中心节点接收所有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周边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并形成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基站,基站接收并记录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
步骤八、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广播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第k+1层逻辑子网内的节点均接收所述的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当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的层数大于k层逻辑子网内节点的分层标志位时,第k+1层逻辑子网内的每个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创建数据包;
步骤九、第k+1层逻辑子网内的周边节点将创建的数据包发给该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该中心节点接收所有第k+1层逻辑子网内中的周边节点数据包,并形成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发送至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
步骤十、当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的节点层数小于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的分层标志位时,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将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转发至基站,实现第k+1层逻辑子网与基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否则呢,返回执行步骤八;
步骤十一、令k=k+1,返回执行步骤八,直到每个逻辑子网内的节点,即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均实现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时,结束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
步骤五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初始化包括初始化子网层数、分层标志位和基站地址。
每个节点产生的数据包中均包括数据源地址、目的地址、子网中心节点地址、分层标志位和节点数据。
步骤六和步骤八中各节点创建的数据包中的创建过程包括选取中心节点地址;数据源地址设置为该子网的中心节点地址;目的地址设为基站地址;设置分层标志位、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相等和添加节点数据。
有益效果:本发明采用人工蛛网技术,将大型网络分割成若干小型子网进行数据传输,降低了总线型信道的数据冲突率,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的通信可靠性得以大幅度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人工蛛网通信逻辑拓扑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组网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数据包格式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数据包传输流程示意图;图5是逻辑子网数量为三个时,数据包产生、传输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它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基站在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发起组网广播,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n个节点中的m个节点接收到基站的组网广播,并在MAC层组成m-1边蛛网结构的第k层逻辑子网,n、m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m<n;k=1;
步骤二、在步骤一所述的m-1边蛛网结构的第k层逻辑子网内选择一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所述中心节点为能够与该层子网内的所有周边节点进行可靠通信的节点;
步骤三、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对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中未组网的节点发起组网广播;
步骤四、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中未组网的节点中的w个节点接收到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发起的组网广播,所述w个节点组成第k+1层逻辑子网;在所述第k+1层逻辑子网内选择一个能够与该层子网内的所有周边节点进行可靠通信的节点作为中心节点,并令k=k+1,返回执行步骤三,直至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均实现与基站实现直接通信或中继通信,w为正整数;
步骤五、令k=1,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初始化;
步骤六、基站广播数据包,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节点均接收该数据包,当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据源地址为基站地址时,则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每个节点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创建数据包;
步骤七、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周边节点将创建的数据包发给该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中心节点接收所有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周边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并形成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基站,基站接收并记录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
步骤八、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广播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第k+1层逻辑子网内的节点均接收所述的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当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的层数大于k层逻辑子网内节点的分层标志位时,第k+1层逻辑子网内的每个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创建数据包;
步骤九、第k+1层逻辑子网内的周边节点将创建的数据包发给该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该中心节点接收所有第k+1层逻辑子网内中的周边节点数据包,并形成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发送至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
步骤十、当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的节点层数小于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的分层标志位时,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将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转发至基站,实现第k+1层逻辑子网与基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否则,返回执行步骤八;
步骤十一、令k=k+1,返回执行步骤八,直到每个逻辑子网内的节点,即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均实现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时,结束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
步骤五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初始化包括初始化子网层数、分层标志位和基站地址。
每个节点产生的数据包中均包括数据源地址、目的地址、子网中心节点地址、分层标志位和节点数据。
步骤六和步骤八中各节点创建的数据包中的创建过程包括选取中心节点地址;数据源地址设置为该子网的中心节点地址;目的地址设为基站地址;设置分层标志位、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相等和添加节点数据。
以3层逻辑子网为例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假设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有n个终端节点,由基站发起组网广播,由于广播信号随传输距离衰减,只有离基站比较近的终端节点可与基站直接可靠通信。
在MAC层与基站可靠通信的m个节点中,相邻两节点间是可靠通信的,m个节点组成图1所示的m-1边蛛网结构,不相邻节点可通过节点h为中继进行通信。节点h位于逻辑子网的中心(h为1~m中的一个),其与所有周边节点均能可靠通信,功能与基站类似,负责收集其所在蛛网周边各节点的数据,维护子网内的路由以及与其他子网的中心节点通信。
由节点h发起对剩下的n-m个用户节点的组网广播。依次类推,最终该网络内的所有节点组成了多个类似的人工蛛网。如图2所示,离基站节点“近”的蛛网的中心节点(例如h),可以直接与基站通信,处在“中间”位置的蛛网的中心节点需要以“近”的中心节点为中继与基站通信,同样,处在“较远”位置的蛛网的中心节点,是以“中间”、“近”的中心节点为中继与基站通信,至此组网完成。
组网完成后,开始数据包的产生、转发、发送过程。数据包格式如图所示,包括数据源地址,目的地址,子网中心节点地址,分层标志位,节点数据。其中,分层标志位用于判定节点所在子网及数据包来源,同时,防止发送到基站的数据包被反复广播,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数据传输流程图如图4所示。数据传输开始,设置所有节点的初始化子网层数为3,分层标志位为0,基站地址为0。数据采集开始,基站广播分层标志位为0的数据包,只有子网1内的节点收到数据包,判断数据源地址是否等于基站地址,如果是基站地址,则创建新的数据包,包括选取中心节点地址,数据源地址设置为该子网的中心节点地址,目的地址设为基站地址,分层标志位设置为1,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相等,添加节点数据。
子网1的周边节点将数据包发给中心节点,中心节点处理完所有数据包后,将其发送至基站节点。基站收到来自子网1的数据包后,进行记录。
子网1的中心节点广播新数据包,这个数据包会被子网1内的周边节点,子网2的所有节点收到。子网1内的节点收到数据包后,判断数据包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是否相等,相等则结束传输。子网2的节点收到子网1的中心节点广播数据包后,判断节点层数大于分层标志位,子网2内的所有节点创建新的数据包,与子网1创建数据包过程一致,数据包的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相等,设置为2。
子网2的中心节点处理完周边节点数据后将其发送至子网1的中心节点,子网1的中心节点比较本节点数据包的节点层数小于收到数据包的分层标志位,则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基站,至此完成子网2的数据与基站之间的通信。
子网2的中心节点广播数据包,被子网1,子网3的节点收到,子网1的节点将其发送至基站,子网3的节点判断收到数据包的节点层数大于分层标志位,创建数据包。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相等,设置为3。子网3的中心节点处理来自周边节点的数据后,以子网2,子网1的中心节点为中继节点,将数据发送到基站,至此完成所有节点与基站的通信。
子网1到子网3的网络内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广播是依次进行的,例如,子网1数据采集完成后,将数据发给基站,中心节点h向子网2发送广播,子网2开始数据采集与发送,依次类推,同一时间段内,只有一个子网占用信道,进行数据采集与传输,在一定意义上减少了节点数量。
利用三层网络进行数据包的产生,发送过程如图5所示。在每一层子网中都创建新数据包,其中源地址设置为其所在子网的中心节点地址,目的地址均为基站地址,子网的中心节点把数据发送到上一级子网的中心节点/基站,同时对下一层网络进行数据广播。通过比较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的数据,判断数据包的来源与去向,减少了数据被转发的次数,降低了信道的繁忙率。这种将大型网络分割成若干小型子网的数据传输方式有利于降低总线型信道的数据冲突率,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和系统的效率。

Claims (4)

1.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其特征是:它由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一、基站在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发起组网广播,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n个节点中的m个节点接收到基站的组网广播,并在MAC层组成m-1边蛛网结构的第k层逻辑子网,n、m均为大于1的整数,且m<n;k=1;
步骤二、在步骤一所述的m-1边蛛网结构的第k层逻辑子网内选择一个节点作为中心节点,所述中心节点为能够与该层子网内的所有周边节点进行可靠通信的节点;
步骤三、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对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中未组网的节点发起组网广播;
步骤四、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中未组网的节点中的w个节点接收到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发起的组网广播,所述w个节点组成第k+1层逻辑子网;在所述第k+1层逻辑子网内选择一个能够与该层子网内的所有周边节点进行可靠通信的节点作为中心节点,并令k=k+1,返回执行步骤三,直至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均实现与基站实现直接通信或中继通信,w为正整数;
步骤五、令k=1,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初始化;
步骤六、基站广播数据包,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节点均接收该数据包,当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节点接收到的数据包的数据源地址为基站地址时,则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每个节点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创建数据包;
步骤七、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周边节点将创建的数据包发给该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中心节点接收所有第k层逻辑子网内的周边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并形成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发送至基站,基站接收并记录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
步骤八、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广播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第k+1层逻辑子网内的节点均接收所述的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当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的层数大于k层逻辑子网内节点的分层标志位时,第k+1层逻辑子网内的每个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创建数据包;
步骤九、第k+1层逻辑子网内的周边节点将创建的数据包发给该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该中心节点接收所有第k+1层逻辑子网内中的周边节点数据包,并形成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并将该数据包发送至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
步骤十、当第k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的节点层数小于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的分层标志位时,第k层逻辑子网的中心节点将第k+1层逻辑子网数据包转发至基站,实现第k+1层逻辑子网与基站之间的数据通信;否则,返回执行步骤八;
步骤十一、令k=k+1,返回执行步骤八,直到每个逻辑子网内的节点,即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全部n个节点均实现与基站进行数据通信时,结束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网络中的每个节点初始化包括初始化子网层数、分层标志位和基站地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节点产生的数据包中均包括数据源地址、目的地址、子网中心节点地址、分层标志位和节点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六和步骤八中各节点创建的数据包中的创建过程包括选取中心节点地址;数据源地址设置为该子网的中心节点地址;目的地址设为基站地址;设置分层标志位、节点层数与分层标志位相等和添加节点数据。
CN 201110231066 2011-08-12 2011-08-12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 Active CN1023554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31066 CN102355405B (zh) 2011-08-12 2011-08-12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110231066 CN102355405B (zh) 2011-08-12 2011-08-12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5405A true CN102355405A (zh) 2012-02-15
CN102355405B CN102355405B (zh) 2013-11-06

Family

ID=45578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110231066 Active CN102355405B (zh) 2011-08-12 2011-08-12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55405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41781A (zh) * 2013-08-28 2013-12-11 江苏麦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线载波自组网方法和系统
WO2013185688A1 (zh) * 2012-07-25 2013-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4539315B (zh) * 2014-12-02 2017-02-22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快速组网方法
CN106452507A (zh) * 2016-12-07 2017-02-22 南京万形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fdm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自愈自组网方法
CN107274654A (zh) * 2017-07-17 2017-10-20 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载波网络的路由协议
CN109756245A (zh) * 2017-11-08 2019-05-14 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多频点跳频通信方法
CN112968833A (zh) * 2021-04-20 2021-06-15 山东卓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新型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路由算法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1330A (en) * 1996-12-04 2000-11-21 Powercom Control Systems Ltd. Electric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system
WO2008127631A1 (en) * 2007-04-13 2008-10-23 Hart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daptive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1741724A (zh) * 2009-12-03 2010-06-16 成都华立达电力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自动中继组网方法
CN101827022A (zh) * 2010-03-19 2010-09-08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电力抄表系统的低压电力线通信组网方法
CN102075215A (zh) * 2010-11-29 2011-05-25 高京泉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自动中继组网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1330A (en) * 1996-12-04 2000-11-21 Powercom Control Systems Ltd. Electric power supply management system
WO2008127631A1 (en) * 2007-04-13 2008-10-23 Hart Communication Foundation Adaptive scheduling in a wireless network
CN101741724A (zh) * 2009-12-03 2010-06-16 成都华立达电力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自动中继组网方法
CN101827022A (zh) * 2010-03-19 2010-09-08 重庆大学 一种用于电力抄表系统的低压电力线通信组网方法
CN102075215A (zh) * 2010-11-29 2011-05-25 高京泉 一种电力线载波通信中的自动中继组网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XIAOSHENG LIU, LIANG ZHANG: "《Communication Network-Oiented Analysis of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Nature Orb-Web》", 《2010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RVASIVE COMPUTING,SIGNAL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19 September 2010 (2010-09-19) *
刘晓胜,宋其涛,徐殿国: "《基于蚁群算法的电力线通信组网模型研究》", 《2006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30 September 2006 (2006-09-30) *
张良;导师:吴辉,刘晓胜: "《新型电力线载波通信组网模型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工程科技II辑》, 29 April 2011 (2011-04-29) *
戚佳金,刘晓胜,张良: "《一种低压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中继算法》",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POWER SYSTEM PROTECTION AND CONTROL》, vol. 38, no. 14, 16 July 2010 (2010-07-16) *
戚佳金,徐殿国,周岩,刘晓胜: "《低压电力线通信网络特性模型与组网算法》",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CSEE》, vol. 29, no. 16, 5 June 2009 (2009-06-05) *
戚佳金;导师:徐殿国: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动态组网方法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电子期刊)信息科技辑》, 24 June 2010 (2010-06-24) *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85688A1 (zh) * 2012-07-25 2013-12-1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3581925A (zh) * 2012-07-25 2014-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系统
CN103441781A (zh) * 2013-08-28 2013-12-11 江苏麦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线载波自组网方法和系统
CN103441781B (zh) * 2013-08-28 2015-07-29 江苏麦希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电力线载波自组网方法和系统
CN104539315B (zh) * 2014-12-02 2017-02-22 上海电器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快速组网方法
CN106452507A (zh) * 2016-12-07 2017-02-22 南京万形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fdm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自愈自组网方法
CN106452507B (zh) * 2016-12-07 2017-12-26 南京万形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ofdm电力线载波通信的自愈自组网方法
CN107274654A (zh) * 2017-07-17 2017-10-20 科大智能电气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力载波网络的路由协议
CN109756245A (zh) * 2017-11-08 2019-05-14 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多频点跳频通信方法
CN109756245B (zh) * 2017-11-08 2020-07-28 杭州海兴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力线载波的多频点跳频通信方法
CN112968833A (zh) * 2021-04-20 2021-06-15 山东卓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新型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路由算法系统
CN112968833B (zh) * 2021-04-20 2022-03-04 山东卓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路由算法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5405B (zh) 2013-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5405B (zh)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通信系统数据包的路由转发方法
CN111384998B (zh) 一种基于相同ofdm系统的宽带电力线载波和宽带无线双模通信系统
CN101400159B (zh) ZigBee蜂窝网络
CN205389271U (zh) 无线多跳Mesh自组网应急通信网络
CN103200643B (zh) 基于剩余能量感知的分布式容错拓扑控制方法
CN102769885B (zh) 一种在传感器网络中实现路由的方法和传感器网络
US9980317B2 (en) Protocol stack for a multi-waveform AD hoc network
CN112534783A (zh) 用于提供5g以太网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CN202035143U (zh) 一种超短波无线自组网模块
CN102368727A (zh) 跨ip网络的trill网络通信方法、系统和设备
CN102291302B (zh)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中局部路由重构方法
Pan et al. CDD: coordinating data dissemination in heterogeneous IoT networks
Hong et al. A hierarchy-based energy-efficient routing protocol for LoRa-Mesh network
CN102970773A (zh) 一种Mesh无线网络通信模块
CN102946627B (zh) 认知无线电系统中一种基于频谱效用的协同路由方法
Patra et al. Energy efficient hybrid multihop clustering algorithm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CN104754589A (zh) 基于流量感知的动态组网方法
CN102104533B (zh) Rrpp单环网络数据发送路径优化方法及环网节点
CN103152143A (zh) 用于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多点协作通信系统及方法
CN104219156A (zh) 一种适用于层次化空中自组织网络的组播路由方法
CN102324953A (zh) 低压配电网电力线载波通信网络mac层的组网方法
CN103581838B (zh) 一种Ad Hoc网络信息共享方法
Maruoka et al. A method for establishing routes and IPv6 addressing based on the estimated distance from neighboring nodes in wireless mesh networks
CN112689275A (zh) 一种用于ble网格网络的新型非均匀功率形成方法
CN105897305A (zh) 一种高可靠性联网控制的智能插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