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55200A - 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5200A
CN102355200A CN201110218192XA CN201110218192A CN102355200A CN 102355200 A CN102355200 A CN 102355200A CN 201110218192X A CN201110218192X A CN 201110218192XA CN 201110218192 A CN201110218192 A CN 201110218192A CN 102355200 A CN102355200 A CN 1023552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istor
source
capacitor
inductance
common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1819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5200B (zh
Inventor
张晓林
申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ha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ha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eiha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21819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552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552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2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52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52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LNA)及设计方法,可应用于数字电视、无线通信和导航接收机。主要包括输入匹配网络,主放大电路,输出网络和单端转差分电路。主放大电路采用共源共栅结构,具有良好的反向隔离度;输入匹配网络使得本低噪声放大器在输入级在双频段同时实现阻抗匹配和噪声匹配,保证最大功率传输的同时提高了电路的噪声性能;单端转差分输出电路使得本低噪声放大器可直接与前端天线和后端混频电路级联,更易于集成。本发明不仅设计简单,而且并行双频接收减小了系统功耗和面积。

Description

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亚微米RF CMOS集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射频前端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混频,和模数转换,完成射频信号到基带信号的转换。低噪声放大器一般处于最前端,对接收机的灵敏度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需要提供足够的增益来放大信号并且自身的噪声系数较小,进而抑制后级电路对整体噪声的贡献,并保证信道中的信号有足够的信噪比;同时它的增益又不能过大,以防后级混频器过载而产生非线性失真;为了功率的最大传输,它的输入端必须和前级的天线或者天线滤波器进行阻抗匹配;此外,低噪声放大器还应该有较小的功耗,以满足电池容量的需求。
如果要接收双频段的射频信号,目前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第一是采用两套独立的窄带放大器分别匹配在不同的频段,这样的电路设计简单,易于实现,但是需要建立多个链路,从而不可避免的会增加尺寸、功耗和成本,而在不同频段之间切换也较为不便。
第二就是宽带放大器,要在整个频带内实现足够大的增益,足够低的噪声系数和较好的输入阻抗匹配,因而大大增加了设计难度。近年来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很多:分布式放大器有较宽的带宽,输入输出匹配良好,但是高功耗和大尺寸难以避免;电阻并联负反馈放大器增益平坦,但是噪声性能不够良好且功耗较大;共栅放大器芯片面积较小,但是噪声系数偏大,不适于噪声系数限制比较高的地方;LC-Ladder匹配放大器有较大的带宽和较低的功耗,但是匹配网络通常为三阶无源滤波器,会占用过大的面积。
上述方法要么增大了电路的功耗和面积,要么不能实现双频段信号的并行接收,要么引入了过多的干扰和噪声,如何设计一个并行接收两个频段信号的放大器,而不带来功耗、面积和尺寸的增加,且在双频段同时达到比较好的噪声性能,就成了研究的目标。而且,常见的低噪声放大器在输入级要么达到噪声匹配,要么达到输入阻抗匹配,两者只能居其一,如何能够并行的在两个频段内达到输入阻抗和噪声的同时匹配也成为研究的目标。
此外,由于低噪声放大器在射频前端中的位置,它与前端的天线直接相连,之后将放大信号传输给后级的混频器(mixer)进行下一步处理。天线是单端输出的,而为了防止衬底耦合对电路性能的影响和抑制本振信号泄露到输出端,混频器通常采用双平衡混频器,此时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使用单端低噪声放大器,在低噪声放大器和混频器之间加巴伦(balun);或者采用差分低噪声放大器,在天线和低噪声放大器之间加巴伦。但是,这样做的缺点是:首先,巴伦很难片上集成,通常需要引入片外元件,影响集成度和系统成本,而且将会带来1-3dB的损耗,影响系统的灵敏度;而有着较低损耗的高性能巴伦通常是窄带的,不能应用于双频接收,适用于双频接收的宽带巴伦不仅有较高损耗,还会给系统引入较大噪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公开了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可应用于数字电视、无线通信和导航接收机。主要包括输入匹配网络,主放大电路,输出网络和单端转差分电路。主放大电路采用共源共栅结构,具有良好的反向隔离度;输入匹配网络使得放大器在输入级在双频段同时实现阻抗匹配和噪声匹配,保证最大功率传输的同时提高了电路的噪声性能;单端转双端输出电路使得本低噪声放大器可直接与前端天线和后端混频电路级联,更易于集成。
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该低噪声放大器包括单端输入的主放大电路,源极耦合电感,输入匹配网络,单端转差分输出级和输出网络。
单端输入的主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共源晶体管M1,第一共栅晶体管M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电容C3和并联在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栅源电容Cex。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与输入匹配网络的第一电感L1相连,源极通过源极耦合电感Ls接地,漏极与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源极相连;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栅极与电源VCC相连,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源VCC相连。第三电阻R3的一端接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另一端接低压偏置电压源Vbias;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第二共源晶体管M3的栅极,另一端接低压偏置电压源Vbias。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一共源晶体管的M1的栅极相连,另一端接地,是用于滤除高频噪声的旁路电容。并联在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栅源电容Cex,使得可以同时实现噪声匹配和输入阻抗匹配。上述低压偏置电压源Vbias采用有源偏置网络,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温度特性。此外,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沟道宽度根据功耗约束下噪声优化的原则选择,可以在功耗约束的条件下获得较好的噪声匹配。
源级耦合电感Ls采用绑定线电感。
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的一端输入射频信号,另一端与并联的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串联,然后串联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相连。其中第一电容C1是隔直电容,可以防止低压偏置电流源Vbias的偏置电压经匹配网络流到GND。
单端转差分输出级包括第二共源晶体管M3、第二共栅晶体管M4和耦合电容C4,第二共源晶体管M3的栅极通过耦合电容C4与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漏极相连,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源极相连;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栅极与电源VCC相连,漏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源VCC相连。
输出网络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五电容C5至第八电容C8以及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电阻R1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接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漏极。第五电容C5的一端接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漏极;另一端通过第三电感L3接地,同时通过第七电容C7输出。第二电阻R2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接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漏极。第六电容C6的一端接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漏极;另一端通过第四电感L4接地,同时通过第八电容C8输出。其中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是为了消除放大电路输出电容的影响,第五电容C5至第八电容C8提高了输出端匹配度的同时增加了与后级的隔离度,防止后级电流倒流。
所述的第一共源晶体管M1、第一共栅晶体管M2、第二共源晶体管M3、第二共栅晶体管M4为N型MOS管,衬底均和其所对应的源极相连,且具有相同的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
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定低噪声放大器的两个工作频率ω1和ω2,得到中间频率
步骤二:根据选定的工作频率在工艺库中选择合适的NMOS晶体管类型;
步骤三:将选定的晶体管的沟道长度设定为工艺库中沟道长度的最小值;
步骤四:根据功耗要求选择偏置电压Vbias,然后根据功耗约束噪声优化的方法选择基于功耗限制条件下的晶体管的沟道宽度W,将第一共源晶体管M1、第一共栅晶体管M2、第二共源晶体管M3、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宽度均取为相同数值;
步骤五:确定第一共源晶体管M1栅源级并联的栅源电容Cex的大小,Cex的大小通过下式计算: C ex = C gs ( α δ 5 γ ( 1 - | c | 2 ) R s ω C gs - α 2 δ 5 γ ( 1 - | c | 2 ) - α | c | δ 5 γ - 1 ) , 其中,α,δ,γ,c均为工艺库常数:α≈1;δ为栅噪声系数,在短沟道器件(沟道长度小于4微米左右)中可估计为4;γ是与偏置状态有关的系数,约为δ的一半;c为沟道噪声和栅极噪声的相关系数。ω为工作频率,Cgs为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源电容,Rs为源阻抗;
步骤六:确定源极耦合电感Ls的大小,具体计算方式:其中gm为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跨导。
步骤七:确定输入匹配网络中无源器件的大小,其中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使它们的值与源级耦合电感Ls和电容Ct=Cex+Cgs谐振在两个工作频率ω1和ω2上。根据下式:
jω 1 L 2 ( j ω 1 ) 2 L 2 C 2 + 1 + j ω 1 ( L 1 + L s ) + 1 j ω 1 C t = 0 jω 2 L 2 ( jω 2 ) 2 L 2 C 2 + 1 + j ω 2 ( L 1 + L s ) + 1 jω 2 C t = 0
得到L1,L2,C2的值。第一电容C1是隔直电容,选取典型值即可。
步骤八:根据仿真结果对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沟道宽度,第一共源晶体管M1栅源级并联的栅源电容Cex,源极耦合电感Ls和输入匹配网络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参数大小。
本发明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有如下优点:
(1)传统低噪声放大器多为单频放大器,而本发明在输入级引入双频段的输入匹配网络,可以在两个频段共同工作,实现两路信号的并行接收和放大;
(2)传统低噪声放大器,用于多模多频系统时通常需要多路低噪声放大器并联,大大增加了系统面积和系统功耗;而本发明在面积、功耗和尺寸上都有所节省,使系统设计变得易于实施。;
(3)传统低噪声放大器通常只能达到阻抗匹配或者噪声匹配,而不能同时对两者进行优化;而本发明可以同时达到阻抗匹配和噪声匹配,使得参数的折中选择变得简单,保证最大功率传输的同时保持良好的噪声性能;
(4)本发明可以在功耗约束下达到最优的噪声系数,实现低功耗的设计;同时使得功耗、输入回波损耗和噪声系数这三个参数可以同时得到优化。
(5)传统的低噪声放大器或者为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或者为差分输入差分输出,与前后级级联时还需加入片外巴伦;而本发明实现了单端输入双端输出,省去了片外巴伦的使用,提高了系统集成度和灵敏度。同时单端转差分输出级采用了和主放大电路相同尺寸的晶体管,为设计带来了方便。;
(6)本发明负载采用电阻代替无源器件组成的网络,大大节省了面积,降低了设计难度;
(7)本发明便于集成,功耗较小,适合便携式可移动终端;
(8)本发明中的设计方法明确了设计流程,简化了设计步骤,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小信号模型简化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模型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匹配仿真曲线(S11)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功率增益曲线(S21)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噪声系数仿真曲线(NF)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稳定性因子仿真曲线(Kf)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如图1所示,包括单端输入的主放大电路、源极耦合电感、输入匹配网络、单端转差分输出级和输出网络。
单端输入的主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共源晶体管M1、第一共栅晶体管M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三电容C3和在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的栅源电容Cex。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与输入匹配网络的第一电感L1相连,源极通过源极耦合电感Ls接地,漏极与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源极相连;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栅极与电源VCC相连,漏极通过输出电阻R1与电源VCC相连。第三电阻R3的一端接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另一端接低压偏置电压源Vbias;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第二共源晶体管M3的栅极,另一端接低压偏置电压源Vbias。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一共源晶体管的M1的栅极相连,另一端接地,是用于滤除高频噪声的旁路电容。栅源电容Cex,使得可以同时实现噪声匹配和输入阻抗匹配。上述低压偏置电压源Vbias采用有源偏置网络,以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和温度特性。
源级耦合电感Ls采用绑定线电感。
输入匹配网络由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组成。第一电容C1的一端输入射频信号RF_IN,另一端与并联的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串联,然后串联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相连。输入匹配网络可以使得所述低噪声放大器在双频段实现阻抗匹配。其中第一电容C1是隔直电容,是为了防止偏置电压Vbias经匹配网络流到GND而设的。
单端转差分输出级包括第二共源晶体管M3和第二共栅晶体管M4,第二共源晶体管M3的栅极通过耦合电容C4与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漏极相连,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源极相连;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栅极与电源VCC相连,漏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源VCC相连。
输出网络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五电容C5至第八电容C8、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第一电阻R1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接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漏极。第五电容C5的一端接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漏极,另一端通过第三电感L3接地,同时通过第七电容C7输出。第二电阻R2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接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漏极。第六电容C6的一端接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漏极,另一端通过第四电感L4接地,同时通过第八电容C8输出。
所述的第一共源晶体管M1、第一共栅晶体管M2、第二共源晶体管M3、第二共栅晶体管M4为N型MOS管,衬底均和其所对应的源极相连,且具有相同的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
本发明的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选定放大器的两个工作频率ω1和ω2,得到中间频率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61
步骤二:根据选定的工作频率在工艺库中选择合适的NMOS晶体管类型,选择标准主要是看晶体管的极限频率fT是否满足频率需求,即工作频率ω1和ω2均应小于fT,为了设计方便,最好留出一定余量;
步骤三:将选定的晶体管的沟道长度设定为工艺库中沟道长度的最小值,例如在180nm的工艺库中设定晶体管的沟道长度为180nm;
步骤四:根据功耗要求选择偏置电压Vbias,然后根据功耗选择适当的晶体管沟道宽度W,将第一共源晶体管M1、第一共栅晶体管M2、第二共源晶体管M3、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宽度均取为相同数值,即可在完成放大功能的同时完成单端输入转差分输出的功能。
晶体管沟道宽度W的选择根据下式: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62
其中,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63
δ,γ,c均为工艺库常数:δ为栅噪声系数,在短沟道器件(沟道长度小于4微米左右)中可估计为4;γ是与偏置状态有关的系数,约为δ的一半;c为沟道噪声和栅极噪声的相关系数。ω为工作频率,L为晶体管沟道长度,Cox是单位面积的栅极氧化层电容,是工艺参数,Rs是源阻抗。
主放大级采用共源共栅cascode结构,具有良好的反向隔离度,同时第一共栅晶体管M2会降低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密勒电容的影响。
单端转差分输出级的电路实现原理如下:信号从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漏极和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源极相连的节点输出时,电压增益为: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64
其中gm为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跨导,gm2和gmb2分别为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跨导和背栅跨导,由于第一共源晶体管M1和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相同且流过的电流相同,有gm≈gm2,且gm2>>gmb2,故Av≈-1。即第二共源晶体管M3的输入信号和第一共源晶体管的输入信号是差分的。又由于晶体管M1-M4的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均相同,即可实现差分输出的功能。
步骤五:确定第一共源晶体管M1栅源级并联的栅源电容Cex的大小,Cex的大小通过下式计算: C ex = C gs ( α δ 5 γ ( 1 - | c | 2 ) R s ω C gs - α 2 δ 5 γ ( 1 - | c | 2 ) - α | c | δ 5 γ - 1 ) , 其中,α为工艺库常数,且约为1,Cgs为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源电容。
步骤六:确定源极耦合电感Ls的大小,具体计算方式: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72
步骤七:确定输入匹配网络中无源器件的大小,其中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使它们的值与源级耦合电感Ls和电容Ct=Cex+Cgs谐振在两个工作频率ω1和ω2上。具体计算方式为:根据下式:
jω 1 L 2 ( j ω 1 ) 2 L 2 C 2 + 1 + j ω 1 ( L 1 + L s ) + 1 j ω 1 C t = 0 jω 2 L 2 ( jω 2 ) 2 L 2 C 2 + 1 + j ω 2 ( L 1 + L s ) + 1 jω 2 C t = 0
可以得到L1,L2,C2的值。
第一电容C1是隔直电容,选取典型值即可。
步骤五-步骤七中参数选择的依据如下:
低噪声放大器的匹配非常重要,它对噪声、增益以及信号功率传输都有重要作用。所以本设计中低噪声放大器的匹配是设计的关键之一。匹配主要包括噪声匹配和输入阻抗匹配,通过噪声匹配来达到最小的噪声系数从而达到最好的噪声性能,而输入匹配保证最大的功率传输从而提高信号的利用率。
首先进行输入阻抗匹配,图2是输入端口的小信号等效电路(忽略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背栅极),图中的节点g,d,s分别是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漏极和源级。输入电压为Vin,输入电流为Iin,输出电流为Iout。由于主放大电路采用共源共栅结构,第一共栅晶体管M2降低了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密勒效应,因而把g和d节点开路。值为gmVgs的压控电流源表明漏电流是栅源电压Vgs的函数。图中的输入阻抗为:
Z in = V in I in = g m L s C t + jωL 2 ( jω ) 2 L 2 C 2 + 1 + jω ( L 1 + L s ) + 1 jω C t - - - ( 1 )
要进行阻抗匹配,输入阻抗应该等于源阻抗Rs的共轭,得到:
g m L s C t = R s - - - ( 2 )
jωL 2 ( jω ) 2 L 2 C 2 + 1 + jω ( L 1 + L s ) + 1 jω C t = 0 - - - ( 3 )
然后进行噪声匹配,对主放大电路进行噪声分析,由于第一共栅晶体管M2对噪声的影响相对第一共源晶体管M1而言要小得多,忽略不计,只分析第一共源晶体管M1。如图3所示,图3中的节点g,d,s分别是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漏极和源级。噪声来自于导体中电荷的热激励,Rs是信号源内阻,它引起的热噪声用噪声电压源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81
表示;同时沟道电荷的热激励会引发栅感应噪声和沟道热噪声,栅感应噪声模型用一个连接在栅和源之间的电导gg并联上一个噪声电流源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82
表示,沟道热噪声模型用一个并联在漏和源之间的电导gd0并联上一个噪声电流源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83
表示。
信号源内阻噪声电压的均方值为:
V ns 2 ‾ = 4 KTR s Δf - - - ( 4 )
其中K为波尔兹曼常数;T为绝对热力学温度;Δf为带宽。
沟道热噪声电流的均方值为:
i nd 2 ‾ = 4 KTγ g d 0 Δf - - - ( 5 )
其中gd0为源漏电压Vds=0时的漏源电导;
栅感应噪声电流的均方值为:
i ng 2 ‾ = 4 KTδ g g Δf - - - ( 6 )
其中 g g = ω 2 C gs 2 5 g d 0 .
噪声系数的定义是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88
总的输出噪声电流包括信号源内阻引起的输出噪声电流,栅感应噪声电流引起的输出噪声电流以及沟道热噪声电流引起的输出噪声电流。
计算出仅由信号源电阻Rs的热噪声电压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811
引起的输出噪声电流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812
仅由沟道热噪声电流引起的输出噪声电流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813
和仅由栅感应噪声电流源引起的输出噪声电流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814
其中沟道热噪声电流与栅感应噪声电流都是由沟道载流子的不规则运动引起的,因此它们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为:
c = i ng · i nd * ‾ i ng 2 ‾ · i nd 2 ‾ - - - ( 7 )
c在理论上大体等于j0.395,是一个纯虚数,反映了沟道和栅感应噪声源之间耦合的电容。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816
可表示为与沟道噪声相关和不相关的两部分和的
Figure BDA00000802784900000818
故有:
i ng 2 ‾ = i ngc 2 + i ngu 2 ‾ + 4 KTδ g g | c | 2 Δf + 4 KTδ g g ( 1 - | c | 2 ) Δf - - - ( 8 )
总的输出噪声电流的表达式为:
i o , total 2 ‾ = i o , ns 2 ‾ + | i o , ngc + i o , nd | 2 ‾ + i o , ngu 2 ‾ - - - ( 9 )
那么按照噪声系数的定义,噪声系数的表达式为:
F = i o , total 2 ‾ i o , ns 2 ‾ - - - ( 10 )
对噪声系数求导,可以求出最小噪声系数为:
F min = 1 + 2 5 ω g m C gs δγ ( 1 - | c | 2 ) - - - ( 11 )
并且可以得出该电路使噪声系数最小的优化的源阻抗为:
Z opt = α δ 5 γ ( 1 - | c | 2 ) ω C gs { α 2 δ 5 γ ( 1 - | c | 2 ) + ( C t C gs + α | c | δ 5 γ ) 2 } (12)
+ j ( C t C gs + α | c | δ 5 γ ) ω C gs { α 2 δ 5 γ ( 1 - | c | 2 ) + ( C t C gs + α | c | δ 5 γ ) 2 } - [ jω ( L s + L 1 ) + jω L 2 1 - ω 2 L 2 C 2 ]
由于现在应用较为广泛的多为深亚微米工艺(0.25微米以下称为深亚微米),
C t C gs ( C t C gs + α | c | δ 5 γ ) { α 2 δ 5 γ ( 1 - | c | 2 ) + ( C t C gs + α | c | δ 5 γ ) 2 } 近似为1,从而
Z opt ≈ α δ 5 γ ( 1 - | c | 2 ) ω C gs { α 2 δ 5 γ ( 1 - | c | 2 ) + ( C t C gs + α | c | δ 5 γ ) 2 } - 1 jω C t - - - ( 13 )
- [ jω ( L s + L 1 ) + jω L 2 1 - ω 2 L 2 C 2 ]
要想达到最小的噪声系数,就需要选取合适的参数使得Zopt的实部为Rs,虚部为O,即需要满足下式:
Re [ Z opt ] = α δ 5 γ ( 1 - | c | 2 ) ω C gs { α 2 δ 5 γ ( 1 - | c | 2 ) + ( C t C gs + α | c | δ 5 γ ) 2 } = R s - - - ( 14 )
Im [ Z opt ] = - 1 jωC t - jω L s - ( jωL 1 + jω L 2 1 - ω 2 L 2 C 2 ) = 0 - - - ( 15 )
满足式(14)和(15)即可达到最小噪声系数。
由此可见同时满足式(2)、(3)和(14)三式子,即可得到步骤五-步骤七的取值方法:
L s = Rs · ( C ex + C gs ) g m C ex = C gs ( α δ 5 γ ( 1 - | c | 2 ) R s ω C gs - α 2 δ 5 γ ( 1 - | c | 2 ) - α | c | δ 5 γ - 1 )
步骤八:根据仿真结果对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沟道宽度,第一共源晶体管M1栅源级并联的栅源电容Cex,源极耦合电感Ls和输入匹配网络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参数大小。
本实例中,在0.18μm CMOS工艺对本发明的设计实例进行了仿真测试,测试结果如下: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在1.2GHz和1.57GHz的工作频率处的输入回波损耗分别为-23.14dB和-18.15dB。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本发明所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在双频段达到了良好的输入阻抗匹配。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在1.2GHz和1.57GHz的工作频率处的功率增益分别为13.68dB和12.05dB。其中在1.57GHz时的功率增益要比1.2GHz时的要小1.6dB左右,是因为在高频率时源级负反馈电感的作用较明显。这说明该电路在双频段具有合适的功率增益。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在1.2GHz和1.57GHz的工作频率处的噪声系数分别为2.42dB和2.35dB。这说明该电路在双频段达到了良好的噪声匹配。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设计的低噪声放大器的稳定性因子(Kf)在1.2GHz和1.57GHz分别为18.2和18.5,说明该实例在双频段内稳定性良好。
通过直流仿真,测得该实例在1.8V的电源电压下抽取约4.65mA的电流,功耗仅为8.4mW,功耗较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输入级在双频段同时实现阻抗匹配和噪声匹配,并且可直接与前端天线和后端混频电路级联,易于集成。同时实现了低电压低功耗的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便携式设备。

Claims (8)

1.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端输入的主放大电路,源极耦合电感,输入匹配网络,单端转差分输出级和输出网络;
单端输入的主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共源晶体管M1和第一共栅晶体管M2;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与输入匹配网络的第一电感L1相连,源极通过源极耦合电感Ls接地,漏极与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源极相连;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栅极与电源VCC相连,漏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电源VCC相连;
源级耦合电感Ls采用绑定线电感;输入匹配网络包括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感L1和第二电感L2;第一电容C1的一端输入射频信号,另一端与并联的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串联,然后串联第一电感L1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与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相连;
单端转差分输出级包括第二共源晶体管M3、第二共栅晶体管M4和耦合电容C4,第二共源晶体管M3的栅极通过耦合电容C4与第一共源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源极接地,漏极与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源极相连;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栅极与电源VCC相连,漏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电源VCC相连;
输出网络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五电容C5至第八电容C8、第三电感L3和第四电感L4;第一电阻R1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接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漏极;第五电容C5的一端接第一共栅晶体管M2的漏极,另一端通过第三电感L3接地,同时通过第七电容C7输出;第二电阻R2一端接电源VCC,另一端接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漏极;第六电容C6的一端接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漏极,另一端通过第四电感L4接地,同时通过第八电容C8输出;
所述的第一共源晶体管M1、第一共栅晶体管M2、第二共源晶体管M3、第二共栅晶体管M4为N型MOS管,衬底均和其所对应的源极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端输入的主放大电路还包括用于为第一共源晶体管M1和第二共源晶体管M2提供偏置的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第三电阻R3的一端接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另一端接低压偏置电压源Vbias;第四电阻R4的一端接第二共源晶体管M3的栅极,另一端接低压偏置电压源Vbia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压偏置电压源Vbias采用有源偏置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端输入的主放大电路还包括第三电容C3,第三电容C3的一端与第一共源晶体管的M1的栅极相连,另一端接地,是用于滤除高频噪声的旁路电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栅极和源极之间接入栅源电容Cex,使得放大器能够同时实现噪声匹配和输入阻抗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沟道宽度根据功耗约束下噪声优化的原则选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共源晶体管M1、第一共栅晶体管M2、第二共源晶体管M3、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沟道宽度和沟道长度均相同。
8.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选定放大器两个工作频率ω1和ω2,得到中间频率
步骤二:根据选定的工作频率在工艺库中选择NMOS晶体管类型;
步骤三:将选定的晶体管的沟道长度设定为工艺库中沟道长度的最小值;
步骤四:根据功耗要求选择偏置电压Vbias,然后根据功耗约束噪声优化的方法选择基于功耗限制条件下的晶体管的沟道宽度W,将第一共源晶体管M1、第一共栅晶体管M2、第二共源晶体管M3、第二共栅晶体管M4的宽度均取为相同数值;
步骤五:确定第一共源晶体管M1栅源级并联的栅源电容Cex的大小,Cex的大小通过下式得到: C ex = C gs ( α δ 5 γ ( 1 - | c | 2 ) R s ω C gs - α 2 δ 5 γ ( 1 - | c | 2 ) - α | c | δ 5 γ - 1 ) , 其中,α,δ,γ,c均为工艺库常数,ω为工作频率,Cgs为第一晶体管M1的栅源电容,Rs为源阻抗;
步骤六:确定源极耦合电感Ls的大小,
Figure FDA0000080278480000023
其中gm为第一晶体管M1的跨导;
步骤七:确定输入匹配网络中无源器件的大小,其中包括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使它们的值与源级耦合电感Ls和电容Ct=Cex+Cgx谐振在两个工作频率ω1和ω2上,根据下式:
jω 1 L 2 ( j ω 1 ) 2 L 2 C 2 + 1 + j ω 1 ( L 1 + L s ) + 1 j ω 1 C t = 0 jω 2 L 2 ( jω 2 ) 2 L 2 C 2 + 1 + j ω 2 ( L 1 + L s ) + 1 jω 2 C t = 0
得到L1,L2,C2的值,第一电容C1是隔直电容;
步骤八:根据仿真结果对第一共源晶体管M1的沟道宽度,第一共源晶体管M1栅源级并联的栅源电容Cex,源极耦合电感Ls和输入匹配网络进行调整,确定最终的参数大小。
CN201110218192.XA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 Active CN1023552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8192.XA CN102355200B (zh)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18192.XA CN102355200B (zh)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5200A true CN102355200A (zh) 2012-02-15
CN102355200B CN102355200B (zh) 2014-03-26

Family

ID=45578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18192.XA Active CN102355200B (zh) 2011-08-01 2011-08-01 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55200B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0459A (zh) * 2013-01-10 2013-06-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低噪声放大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5490646A (zh) * 2015-11-24 2016-04-13 广州一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共源共栅放大器及共射共栅放大器
CN106160673A (zh) * 2016-06-30 2016-11-23 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谐波抑制方法及相应的低噪声放大器、通信终端
CN106331953A (zh) * 2016-09-18 2017-01-11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端音频信号转差分信号电路及无线耳机
CN108141182A (zh) * 2015-08-13 2018-06-08 雷声公司 具有共源共栅级和dc偏置调节器的多级放大器
CN108336978A (zh) * 2018-01-10 2018-07-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级联的分布式低噪声放大器
CN108988879A (zh) * 2013-01-23 2018-12-11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非对称匹配网络的收发器
CN109286376A (zh) * 2018-10-18 2019-01-29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二次谐波控制的高效率双频j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CN110098812A (zh) * 2019-04-30 2019-08-06 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gnss的双频段低噪声放大器
CN110868165A (zh) * 2019-11-29 2020-03-06 山东大学 多适应性可切换片上低噪声放大器及工作方法
WO2020134418A1 (zh) * 2018-11-30 2020-07-02 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aAs pHEMT工艺的中频放大器
CN111623890A (zh) * 2020-05-12 2020-09-04 北京安酷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读出电路及其标定方法
CN111682859A (zh) * 2020-07-09 2020-09-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功耗ab类cmos的功率放大器
CN112187191A (zh) * 2020-09-24 2021-01-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采用双增益提升电感的共源共栅放大器
CN113507295A (zh) * 2021-09-13 2021-10-15 成都明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oi cmos工艺的全集成宽频可配置前端的应用方法
CN114725676A (zh) * 2021-01-04 2022-07-0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差分输出太赫兹波探测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93A (zh) * 1989-12-28 1990-07-04 钱柏良 发射机用双环自动电平控制电路
CN1797939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低噪声放大器电路
CN101150296A (zh) * 2007-11-07 2008-03-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和导航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及实现方法
CN101282110A (zh) * 2008-04-25 2008-10-08 北京大学 一种低功耗单端输入差分输出低噪声放大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593A (zh) * 1989-12-28 1990-07-04 钱柏良 发射机用双环自动电平控制电路
CN1797939A (zh) * 2004-12-29 2006-07-05 上海贝岭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低噪声放大器电路
CN101150296A (zh) * 2007-11-07 2008-03-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和导航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及实现方法
CN101282110A (zh) * 2008-04-25 2008-10-08 北京大学 一种低功耗单端输入差分输出低噪声放大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110513 吴俊 0.18umCMOS卫星导航系统射频前端设计 I136-816,论文38-39页3.3.4,论文39页图3-11,论文56页图6-1,论文41页4.2偏置及图4-2 1-7 第2011年卷, 第7期 *
吴俊: "0.18umCMOS卫星导航系统射频前端设计",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Cited B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50459A (zh) * 2013-01-10 2013-06-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低噪声放大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3150459B (zh) * 2013-01-10 2015-08-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低噪声放大器的优化设计方法
CN108988879B (zh) * 2013-01-23 2021-04-02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非对称匹配网络的收发器
CN108988879A (zh) * 2013-01-23 2018-12-11 德克萨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非对称匹配网络的收发器
CN108141182A (zh) * 2015-08-13 2018-06-08 雷声公司 具有共源共栅级和dc偏置调节器的多级放大器
CN108141182B (zh) * 2015-08-13 2022-01-11 雷声公司 具有共源共栅级和dc偏置调节器的多级放大器
CN105490646B (zh) * 2015-11-24 2018-04-06 广州一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共源共栅放大器及共射共栅放大器
CN105490646A (zh) * 2015-11-24 2016-04-13 广州一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共源共栅放大器及共射共栅放大器
US10771018B2 (en) 2016-06-30 2020-09-08 Vanchip (Tianjin) Technology Co., Ltd. Harmonic suppression method, corresponding low-noise amplifier, and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N106160673A (zh) * 2016-06-30 2016-11-23 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谐波抑制方法及相应的低噪声放大器、通信终端
CN106160673B (zh) * 2016-06-30 2021-03-30 唯捷创芯(天津)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谐波抑制方法及相应的低噪声放大器、通信终端
CN106331953A (zh) * 2016-09-18 2017-01-11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端音频信号转差分信号电路及无线耳机
CN108336978A (zh) * 2018-01-10 2018-07-2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级联的分布式低噪声放大器
CN108336978B (zh) * 2018-01-10 2021-07-20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级联的分布式低噪声放大器
CN109286376A (zh) * 2018-10-18 2019-01-29 成都嘉纳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基于二次谐波控制的高效率双频j类堆叠功率放大器
WO2020134418A1 (zh) * 2018-11-30 2020-07-02 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GaAs pHEMT工艺的中频放大器
CN110098812A (zh) * 2019-04-30 2019-08-06 杭州中科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gnss的双频段低噪声放大器
CN110868165A (zh) * 2019-11-29 2020-03-06 山东大学 多适应性可切换片上低噪声放大器及工作方法
CN111623890B (zh) * 2020-05-12 2021-08-17 北京安酷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读出电路及其标定方法
CN111623890A (zh) * 2020-05-12 2020-09-04 北京安酷智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读出电路及其标定方法
CN111682859A (zh) * 2020-07-09 2020-09-1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低功耗ab类cmos的功率放大器
CN112187191A (zh) * 2020-09-24 2021-01-05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采用双增益提升电感的共源共栅放大器
CN114725676A (zh) * 2021-01-04 2022-07-08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一种差分输出太赫兹波探测器
CN113507295A (zh) * 2021-09-13 2021-10-15 成都明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oi cmos工艺的全集成宽频可配置前端的应用方法
CN113507295B (zh) * 2021-09-13 2021-11-19 成都明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soi cmos工艺的全集成宽频可配置前端的应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5200B (zh) 2014-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5200B (zh) 一种单端输入差分输出的并行双频低噪声放大器及设计方法
CN101924524B (zh) 一种带有片上有源Balun的差分CMOS多模低噪声放大器
CN103117711B (zh) 一种单片集成的射频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
CN103117712B (zh) 一种cmos高增益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0596018C (zh) 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1895265A (zh) 一种全差分cmos多模低噪声放大器
CN103095224A (zh) 一种采用噪声抵消技术的cmos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3532497B (zh) 一种采用电感补偿技术的超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TW200934101A (en) Negative-feedback type ultra-wideband signal amplification circuit
CN101834576A (zh) 多模可调谐cmos差分低噪声放大器
CN102332868A (zh) 一种低功耗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4779919A (zh) 一种自偏置的超宽带低功耗低噪声放大器
CN106533367A (zh) 一种用于td‑lte的高增益cmos低噪声放大器
CN105281682A (zh) 低功耗双向降噪低噪声放大器
CN204697010U (zh) 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4660179A (zh) 低噪声放大器
CN103633947A (zh) 一种无电感高增益cmos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2324896A (zh) 一种带线性度补偿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CN102332877B (zh) 一种带有片上有源Balun的差分CMOS多模低噪声放大器
CN101150296A (zh)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和导航接收机的低噪声放大器及实现方法
CN109831166A (zh) 一种基于抽头电感的分布式放大器电路
CN101783654B (zh) 一种高增益宽带射频低噪声放大器
CN106559042A (zh) 应用于低电压下的低噪声放大器
CN104967411A (zh) 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Manjula et al. Design of low power 2.4 GHz CMOS cascode LNA with reduced noise figure for WSN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