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0390A -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0390A
CN102340390A CN2011103297675A CN201110329767A CN102340390A CN 102340390 A CN102340390 A CN 102340390A CN 2011103297675 A CN2011103297675 A CN 2011103297675A CN 201110329767 A CN201110329767 A CN 201110329767A CN 102340390 A CN102340390 A CN 1023403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ket
node
destination node
response messag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3297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40390B (zh
Inventor
赵岩
董洛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Device Co Ltd
Huawei Device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32976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403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403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03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403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03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该方法包括: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以下简称ARQ)技术以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传统的ARQ技术中的停等式(Stop and Wait;以下简称SW)-ARQ协议凭借着实现复杂度较低的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研究。SW-ARQ协议的工作流程如下: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一个数据包,发送过程中中继节点监听源节点发送给目的节点的该数据包,并试图正确解码接收。如果中继节点正确解码接收后,会向源节点返回一个响应消息。如果目的节点正确接收到该数据包之后,也会向源节点发送一个响应消息。源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至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响应消息的时间段称为一个往返时延。若源节点在等待一个往返时延后仍未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响应消息,确认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则源节点向目的节点重发该数据包。或者当源节点在等待一个往返时延后仍未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响应消息,但是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响应消息,此时源节点确定中继接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可以指示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
在现有的SW-ARQ协议中,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在往返时延结束时判断是否收到来自目的节点的响应消息,以确定目的节点是否收到该数据包,而且往返时延结束之前并未对数据包做任何处理,造成系统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SW-ARQ协议中,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在往返时延结束时判断是否收到来自目的节点的响应消息,以确定目的节点是否收到该数据包,而且往返时延结束之前并未对数据包做任何处理,造成系统的数据传输成功率较低的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包括:
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
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包括:
监听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接收所述源节点重复发送的所述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是在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向所述中继节点重复发送的;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源节点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处理模块,用于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触发所述发送模块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重复发送的所述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是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向所述中继节点重复发送的;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数据包的传输系统,包括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所述源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互相通信连接;
所述源节点,用于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并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所述中继节点,用于监听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并接收所述源节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
所述目的节点,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所述解码结果向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消息。
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能够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后续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解码该数据包成功的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网络系统结构图。
图5为信道质量参数P与系统达到稳态时数据包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T的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源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源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为源节点。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
100、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
101、源节点在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往返时延为预设的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至源节点能够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该往返时延可以设置为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最大时间段。该往返时延可以预先设置在源节点中。该第一响应消息为目的节点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并根据对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能够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后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中,第一响应消息为目的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确认消息,或者目的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但未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非确认消息。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101中的源节点在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的时隙与100中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的时隙在各帧中的位置相同。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1)源节点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结束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若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执行(2);否则若未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执行(4);
(2)进一步源节点判断第一响应消息是否为第一确认消息,即判断该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确认消息还是第一非确认消息;若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确认消息,即根据第一响应消息可以确定目的节点接收并成功解码数据包,执行(3);否则若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非确认消息,即根据第一响应消息确定目的节点接收但未成功解码数据包时,执行(4);
(3)源节点向目的接点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并在向目的节点发送下一个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下一个数据包;
具体地,该步骤同上述实施例中的100和101执行过程相同。
(4)源节点重复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直到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确认消息。
可选地,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若源节点未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或者源节点确定接收到的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非确认消息时,还包括:
(a)源节点判断是否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若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执行(b);若未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执行(d);
该第二响应消息为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并根据对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第二响应消息为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确认消息,或者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包但未对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非确认消息;
(b)进一步地源节点判断该第二响应消息是否为第二确认消息,即判断该第二响应消息为第二确认消息还是第二非确认消息;若第二响应消息为第二确认消息,即确定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包并对数据包解码成功时,执行(c);否则第二响应消息为第二非确认消息,即确定中继节点接收到数据包但未对数据包解码成功时,执行(d);
(c)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发送指示消息,以指示中继节点重复向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
(d)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发送停止监听消息,以指示中继节点不用再监听向目的节点发送的该数据包。
进一步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c)之后还可以包括:
(i)源节点接收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
(ii)源节点判断第一响应消息是否为第一确认消息;当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确认消息时,执行(iii);否则当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非确认消息时,源节点不停止重复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即继续执行上述(4),同时也不向中继节点发送停止监听消息,即不执行上述(d)。
(iii)源节点向中继节点发送停止指示消息,以指示中继节点停止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知道,源节点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结束时,若源节点接收到中继节点发送的第二确认消息,未接收到目的节点发送的第一确认消息,接下来,源节点和中继节点均可以参与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从而进一步有效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成功率。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能够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从而可以使得在后续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中继节点。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
200、中继节点监听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201、中继节点接收源节点重复发送的所述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是源节点在200中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向所述中继节点重复发送的;
本实施例中往返时延为预设的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至源节点能够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该往返时延可以设置为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最大时间段。该往返时延可以预先设置在源节点中。该第一响应消息为目的节点接收到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并根据对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同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区别仅在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在源节点侧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本实施例在中继节点侧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详细亦可以参考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能够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了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对应地,中继节点可以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后续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解码该数据包成功的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200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1)中继节点对监听到的数据包进行解码;
(2)中继节点根据解码结果向源节点发送第二响应消息。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响应消息为中继节点根据对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201之后,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a)中继节点对接收的来自源节点的每帧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
(b)中继节点根据解码结果向源节点返回第二响应消息;
该第二响应消息为中继节点根据对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其中第二响应消息为中继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确认消息,或者为中继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但未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非确认消息。
第一响应消息为目的节点接收到原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确认消息,或者目的节点接收到原节点发送的数据包但未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非确认消息。
可选地,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包括:
中继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停止监听消息;并根据停止监听消息不再监听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包;该停止监听消息是源节点发送的,源节点在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结束时,若未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或者源节点确定接收到的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非确认消息,且源节点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第二非确认消息时,则向中继节点发送该停止监听消息。
或者,中继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指示消息,并根据指示消息重复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该指示消息是源节点发送的,源节点在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结束时,若未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或者源节点确定接收到的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非确认消息,且源节点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第二确认消息时,则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指示消息。
并进一步可选地,还包括:
(i)中继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停止指示消息;所述停止指示消息是源节点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确认消息时发送的;
(ii)中继节点并根据指示消息停止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
上述图2的后续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同上述图1的后续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区别仅在于:上述图1的后续扩展实施例在源节点侧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上述图2的后续扩展实施例在中继节点侧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上述图2的后续扩展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详细亦可以参考上述图1的后续扩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能够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了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对应地,中继节点可以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后续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解码该数据包成功的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图3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如下:
300、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
301、源节点在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在源节点中预先设置往返时延的长度。
302、中继节点监听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的该数据包;
例如监听300中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的该数据包。
303、中继节点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接收源节点重复发送的该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302是在中继节点能够监听到该数据包的情况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若源节点至中继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出现故障导致中继节点监听不到该数据包,也不会向源节点返回第二响应消息,上述302可以不执行。
304、中继节点解码监听到的和/或接收到的该数据包,并根据解码结果向源节点返回第二响应消息;
原则上,中继节点需要对监听到的和接收到的该数据包都进行解码,且根据每一个解码结果向源节点返回第二响应消息。但是由于302的监听可能监听不到该数据包,或者303中发送的该数据包也有可能接收不到,所以这里采用“和/或”。
其中当中继节点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时,此时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为第二确认消息,具体可以为ACK消息,以告知源节点中继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并且解码成功。当中继节点对该数据包解码不成功时,此时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为第二非确认消息,具体可以为NACK消息,以告知源节点中继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但是解码不成功。
305、目的节点接收源节点发送的该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进行解码;
306、目的节点根据对该数据包的解码结果向源节点返回第一响应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305和306是在源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的情况为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际应用中,若源节点至目的节点之间的传输链路出现故障,此时目的节点不会接收到该数据包,也不会向源节点返回第二响应消息,上述305和306可以不执行。
第一响应消息同第二响应消息情况类似,其中当目的节点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时,此时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可以为第一确认消息,具体可以为ACK消息,以告知源节点目的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并且解码成功。当目的节点对该数据包解码不成功时,此时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可以为第一非确认消息,具体可以为NACK消息,以告知源节点目的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但是解码不成功。
上述实施例中300和301、302、303和304、305和306的执行顺序是按照源节点、中继节点以及目的节点来介绍的,实际应用中也可以根据数据包的传输流程对上述步骤做相应的调整。
307、源节点在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结束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若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执行308;否则若未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执行311;
308、源节点判断该第一响应消息是否为第一确认消息,即判断该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确认消息还是第一非确认消息;若该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确认消息,执行309;否则若该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非确认消息,执行314;
309、源节点向目的接点发送下一个数据包;执行310;
310、源节点在向目的节点发送该下一个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下一个数据包。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310之后,可以继续返回307在源节点在向目的节点发送该下一个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结束时,判断是否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详细可参考后续的相关步骤,在此不再赘述。
311、源节点判断是否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若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执行312;否则若未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执行314;
312、源节点判断第二响应消息是否为第二确认消息,即判断该第二响应消息是第二确认消息还是第二非确认消息;当该第二响应消息是第二确认消息时,执行313;否则该第二响应消息是第二非确认消息时,执行314;
313、源节点和中继节点重复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直到源节点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确认消息;执行309;
具体地,当源节点确定该第二响应消息是第二确认消息时,可以向中继节点发送指示消息,以指示中继节点重复向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以实现中继节点向目的节点重复发送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的成功率。
需要说明的是,当源节点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确认消息时,源节点可以向中继节点发送停止指示消息,以指示中继节点停止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
314、源节点重复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且中继节点不再监听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直到源节点接收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确认消息;执行309。
需要说明的是,当源节点确认该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非确认消息,且未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或者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但确定该第二响应消息是第二非确认消息时,此时源节点可以确定中继节点不能参与重传该数据包,此时源节点可以向中继节点发送停止监听消息,以指示中继节点不再监听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
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能够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了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对应地,中继节点可以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后续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解码该数据包成功的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图4为一网络系统结构图。如图4所示,该网络系统中共有M个节点,其中包括源节点S、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假设一个帧的长度为TF,假设M个节点平分时隙,每个节点占用的时隙为
Figure BDA0000102433110000131
每个节点可以在每帧中自己对应的时隙上发送数据。可以以源节点S、中继节点R和目的节点D分别作为上述实施例中的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采用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数据的传输。详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的记载。
通过在图4所示的网络系统中分别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与现有的SW-ARQ协议规定的数据包传输方法进行数据传输,根据现有技术以M=5为例,可以得到图5所示的信道质量参数P与系统达到稳态时数据包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T的关系图。如图5所示,实线表示现有的SW-ARQ协议规定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对应的信道质量参数P与系统达到稳态时数据包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T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对应的信道质量参数P与系统达到稳态时数据包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T之间的关系。其中系统达到稳态时数据包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T与系统达到稳态时系统的吞吐率Th成反比。从图5中可以看到,在相同信道质量参数P的条件下,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系统达到稳态时数据包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T小于采用现有的SW-ARQ协议规定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对应的T。反过来,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系统达到稳态时系统的吞吐率Th大于采用现有的SW-ARQ协议规定的数据包传输方法对应的Th。因此在相同的网络系统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而且与现有的SW-ARQ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增强系统的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源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源节点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发送模块10、接收模块11和处理模块12。
其中发送模块10用于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该第一响应消息为目的节点接收该数据包并根据该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做出的响应。处理模块12与发送模块10连接,该处理模块12用于在发送模块10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触发发送模块10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该往返时延为预设的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至接收模块10能够接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
本实施例的源节点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据包的传输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过程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源节点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能够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能够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后续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图7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源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源节点设备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响应消息为该目的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确认消息,或者该目的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但未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非确认消息。
本实施例的源节点设备中的处理模块12还与接收模块11连接。该处理模块12用于在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该往返时延结束时,判断接收模块11是否接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该第一响应消息;若接收模块11接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该第一响应消息,进一步判断接收模块11接收的该第一响应消息是否为该第一确认消息,若该第一响应消息为该第一确认消息,该处理模块12触发发送模块10向该目的接点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并在发送模块10在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下一个数据包之后的一个该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触发发送模块重10重复向该中继节点发送该下一个数据包;否则若该第一响应消息为该第一非确认消息,该处理模块12触发该发送模块10重复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直到接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该第一响应消息为该第一确认消息。或者该处理模块12还用于若接收模块11未接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该第一响应消息,触发该发送模块10重复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直到接收模块11接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该第一响应消息为该第一确认消息。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源节点设备中,该处理模块12还用于若接收模块11未接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该第一响应消息或者确定接收模块11接收到的该第一响应消息为该第一非确认消息时,处理模块12用于判断接收模块11是否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该第二响应消息为该中继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并根据对该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该第二响应消息为该中继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确认消息,或者该中继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但未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非确认消息;若接收到该中继节点返回的该第二响应消息,该处理模块12并进一步用于判断接收模块11接收的该第二响应消息是否为该第二确认消息,若该第二响应消息为该第二确认消息时,触发该发送模块10向该中继节点发送指示消息,以指示该中继节点重复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若该第二响应消息为该第二非确认消息时,用于触发该发送模块10向该中继节点发送停止监听消息,以指示该中继节点不再监听向该目的节点发送的该数据包;或者用于若接收模块11未接收到该中继节点返回的该第二响应消息,该处理模块12用于触发该发送模块10向该中继节点发送停止监听消息,以指示该中继节点不监听向该目的节点发送的该数据包。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源节点设备中,发送模块10,用于当处理模块12判断接收模块11接收到第一确认消息,受到处理模块12的触发,向该中继节点发送停止指示消息,以指示该中继节点停止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是将所有可选地技术方案放在一起构成的,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可选技术方案可以任何组合构成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赘述。
本实施例的源节点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据包的传输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过程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源节点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能够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后续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设备,具体可以包括:监听模块20和接收模块21。
其中监听模块20用于监听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包。接收模块21用于接收源节点重复发送的所述数据包,该数据包是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向该中继节点重复发送的;该往返时延为预设的该源节点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该第一响应消息为该目的节点接收到该数据包并根据对该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据包的传输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过程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能够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了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对应地,中继节点可以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后续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解码该数据包成功的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图9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中继节点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设备在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如下内容:
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设备还包括:解码模块22和发送模块23。解码模块22与监听模块20连接,解码模块22用于对监听模块20监听到的该数据包进行解码。发送模块23与解码模块22连接,发送模块23用于根据解码模块22的解码结果向该源节点发送第二响应消息;该第二响应消息为根据对该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该解码模块22还与接收模块21连接,解码模块22还用于对接收模块21接收的来自源节点的每帧中的数据包进行解码。发送模块23仍用于根据解码模块22的解码结果向该源节点返回该第二响应消息。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响应消息为接收到该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确认消息,或者为接收到该数据包但未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非确认消息。第一响应消息为该目的节点接收到该原节点发送的该数据包并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确认消息,或者该目的节点接收到该原节点发送的该数据包但未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非确认消息。
可选地,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设备中,该接收模块21还用于接收源节点发送的停止监听消息;并根据该停止监听消息不再监听该源节点向该目的节点发送的该数据包;该停止监听消息是该源节点发送的,该源节点在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结束时,若未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或者该源节点确定接收到的该第一响应消息为第一非确认消息,且该源节点接收到该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为第二非确认消息时,则向该中继节点发送该停止监听消息;
或者该接收模块21还用于接收该源节点发送的指示消息,并根据该指示消息重复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该指示消息是该源节点发送的,该源节点在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结束时,若未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该第一响应消息或者该源节点确定接收到的该第一响应消息为该第一非确认消息,且该源节点接收到该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为该第二确认消息时,则向该中继节点发送该指示消息。可选地,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设备中,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24。该接收模块21还用于接收该源节点发送的停止指示消息;该停止指示消息是该源节点接收到该目的节点返回的该第一确认消息时发送的。该处理模块24与接收模块21连接,该处理模块24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1接收的该停止指示消息触发该发送模块停止向该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
本实施例中是将所有可选地技术方案放在一起构成的,实际应用中,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可选技术方案可以任何组合构成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举例赘述。
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实现数据包的传输与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实现过程相同,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方法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中继节点设备,通过采用上述模块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能够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了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对应地,中继节点可以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接收源节点发送的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后续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解码该数据包成功的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包的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系统,包括源节点30、中继节点40和目的节点50;该源节点30、该中继节点40和该目的节点50互相通信连接。
该源节点30用于向该目的节点50发送数据包;并在向该目的节点50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该中继节点40发送该数据包;该往返时延为预设的向该目的节点50发送该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该目的节点50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该第一响应消息为该目的节点50接收到该源节点30发送的该数据包并根据对该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该中继节点40用于监听该源节点30向目的节点50发送的数据包;并接收该源节点30向目的节点50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40发送的该数据包。.
该目的节点50用于接收该源节点30发送的该数据包,对该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该解码结果向该源节点30发送该第一响应消息。
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系统中的源节点30具体可以采用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的源节点,中继节点40具体可以采用上述图8所示实施例的中继节点,具体可以采用相关方法实施例实现数据包的传输,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地,源节点30具体可以采用上述图7所示实施例的源节点,中继节点40具体可以采用上述图9所示实施例的中继节点,采用相关方法实施例实现数据包的传输,详细可以参考上述相关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系统,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现有的SW-ARQ协议做了改进,能够保证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源节点有效地利用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在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进而使得中继节点解码该数据包的成功率提高。而且在后续中目的节点未收到该数据包时,可以考虑让对该数据包解码成功的中继节点参与向目的节点传输该数据包,以提高该数据包传输成功的概率。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中数据传输的成功率,提高无线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至少两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包括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的网络结构的系统中。可以假设系统按照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TDMA)方式工作,系统帧被系统所包括的各个节点等分,每个节点在自己对应的时隙中进行传输工作。例如上述实施例中,源节点均可以在自己对应的时隙中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源节点也在向目的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自己对应的时隙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该数据包。中继节点也在自己对应的时隙中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
因此,上述实施例的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TDMA系统,包括但不局限于北美数字式先进移动电话系统(Digital Advanced Mobile PhoneSystem;以下简称D-AMPS),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of Mobilecommunication;以下简称GSM),个人数字蜂窝系统(Personal DigitalCellular;以下简称PDC)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23)

1.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
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确认消息,或者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但未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非确认消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所述往返时延结束时,判断是否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若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是否为所述第一确认消息,若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确认消息,向所述目的接点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并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下一个数据包之后的一个所述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下一个数据包;否则若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非确认消息,重复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直到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确认消息;
若未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重复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直到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确认消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未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或者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非确认消息,还包括:
判断是否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确认消息,或者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但未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非确认消息;
若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并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是否为所述第二确认消息,若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确认消息时,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指示消息,以指示所述中继节点重复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若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非确认消息时,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停止监听消息,以指示所述中继节点不再监听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
若未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停止监听消息,以指示所述中继节点不监听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确认消息;
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停止指示消息,以指示所述中继节点停止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
6.一种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听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接收所述源节点重复发送的所述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是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向所述中继节点重复发送的;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监听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
并根据解码结果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对接收的来自所述源节点的每帧中的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
并根据解码结果向所述源节点返回所述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确认消息,或者为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但未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非确认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原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并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确认消息,或者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原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但未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非确认消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停止监听消息;并根据所述停止监听消息不再监听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所述停止监听消息是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源节点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所述往返时延结束时,若未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或者所述源节点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非确认消息,且所述源节点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非确认消息时,则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停止监听消息;
或者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指示消息重复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指示消息是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源节点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所述往返时延结束时,若未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或者所述源节点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非确认消息,且所述源节点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确认消息时,则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指示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停止指示消息;所述停止指示消息是所述源节点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时发送的;
并根据所述指示消息停止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
12.一种源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处理模块,用于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用于触发所述发送模块重复向中继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所述接收模块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确认消息,或者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但未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非确认消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所述往返时延结束时,判断所述接收模块是否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若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是否为所述第一确认消息,若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确认消息,触发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目的接点发送下一个数据包,并发送模块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下一个数据包之后的一个所述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用于触发所述发送模块重复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下一个数据包;否则若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非确认消息,触发所述发送模块重复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直到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确认消息;
若所述接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触发所述发送模块重复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直到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确认消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中继节点返回的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确认消息,或者所述中继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但未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非确认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接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或者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非确认消息时,判断所述接收模块是否接收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并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响应消息是否为所述第二确认消息,若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确认消息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指示消息,以指示所述中继节点重复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若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非确认消息时,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停止监听消息,以指示所述中继节点不再监听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接收模块未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触发所述发送模块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停止监听消息,以指示所述中继节点不监听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当所述处理模块判断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确认消息,受到所述处理模块的触发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停止指示消息,以指示所述中继节点停止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
17.一种中继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监听源节点向目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包;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重复发送的所述数据包,所述数据包是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向所述中继节点重复发送的;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解码模块,用于对监听到的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解码结果向所述源节点发送第二响应消息;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解码模块,还用于对接收的来自所述源节点的每帧中的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根据解码结果向所述源节点返回所述第二响应消息。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者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接收到所述数据包并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确认消息,或者为接收到所述数据包但未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二非确认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原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并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确认消息,或者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原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但未对所述数据包解码成功的第一非确认消息。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停止监听消息;并根据所述停止监听消息不再监听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所述停止监听消息是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源节点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所述往返时延结束时,若未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或者所述源节点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非确认消息,且所述源节点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非确认消息时,则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停止监听消息;
或者还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指示消息,并根据所述指示消息重复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指示消息是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源节点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所述往返时延结束时,若未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或者所述源节点确定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一非确认消息,且所述源节点接收到所述中继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二响应消息为所述第二确认消息时,则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指示消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还包括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停止指示消息;所述停止指示消息是所述源节点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所述第一确认消息时发送的;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停止指示消息触发所述发送模块停止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
23.一种数据包的传输系统,包括源节点、中继节点和目的节点;所述源节点、所述中继节点和所述目的节点互相通信连接;
所述源节点,用于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数据包;并在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所述往返时延为预设的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至能够接收到所述目的节点返回的第一响应消息之间的时间段,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所述目的节点接收到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并根据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的解码结果作出的响应;
所述中继节点,用于监听所述源节点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的数据包;并接收所述源节向所述目的节点发送所述数据包之后的一个往返时延中的每帧中,重复向所述中继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
所述目的节点,用于接收所述源节点发送的所述数据包,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码,并根据所述解码结果向所述源节点发送所述第一响应消息。
CN201110329767.5A 2011-10-26 2011-10-26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 Active CN1023403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9767.5A CN102340390B (zh) 2011-10-26 2011-10-26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329767.5A CN102340390B (zh) 2011-10-26 2011-10-26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0390A true CN102340390A (zh) 2012-02-01
CN102340390B CN102340390B (zh) 2015-01-07

Family

ID=45515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329767.5A Active CN102340390B (zh) 2011-10-26 2011-10-26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40390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537830A (zh) * 2015-07-10 2017-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帧传输方法、装置、节点设备以及系统
CN106603205A (zh) * 2016-12-09 2017-04-26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7210864A (zh) * 2015-01-30 201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通信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WO2021032025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584352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8683A1 (en) * 2002-01-08 2003-07-10 Duncan Ho Sai Yiu Control - hold mode
US20050108615A1 (en) * 2003-11-13 2005-05-19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100150069A1 (en) * 2008-10-22 2010-06-17 Zte (Usa) Inc. Reverse Link Acknowledgment Signaling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8683A1 (en) * 2002-01-08 2003-07-10 Duncan Ho Sai Yiu Control - hold mode
US20050108615A1 (en) * 2003-11-13 2005-05-19 Lg Electronics In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US20100150069A1 (en) * 2008-10-22 2010-06-17 Zte (Usa) Inc. Reverse Link Acknowledgment Signaling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10864A (zh) * 2015-01-30 2017-09-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通信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7210864B (zh) * 2015-01-30 2019-11-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网络通信的系统、设备和方法
CN106537830A (zh) * 2015-07-10 2017-03-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协议帧传输方法、装置、节点设备以及系统
CN106603205A (zh) * 2016-12-09 2017-04-26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18103437A1 (zh) * 2016-12-09 2018-06-14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6603205B (zh) * 2016-12-09 2020-01-03 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1032025A1 (zh) * 2019-08-16 2021-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2584352A (zh) * 2019-09-30 2021-03-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4352B (zh) * 2019-09-30 2023-04-0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消息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0390B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984453C (en)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in listen before talk systems
CN100417061C (zh) 重传控制方法和无线通信终端设备
KR101285397B1 (ko) 기지국과 중계기의 협력적 하향링크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RU2485701C2 (ru) Способ предоставления подтверждающей информации посредством устройства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EP2850744B1 (en) Combined hard/soft relay forwarding for 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exploitation
CN102340390A (zh) 数据包的传输方法及系统、源节点设备与中继节点设备
US11962418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ata retransmission and user equipment
KR101005937B1 (ko) 다중 홉 중계 네트워크를 위한 데이터신호장치,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기록한 컴퓨터 판독 가능한 기록 매체
CN103188059A (zh) 快速通道互联系统中数据包重传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3684707A (zh) 服务端、用户端消息传输处理方法、消息传输方法及系统
JP5289336B2 (ja) 中継方式を使用す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再送信装置及び方法
JP2013258721A (ja) 通信エラーからの回復のための減少した潜伏期
US20100050035A1 (en) Method for preventing consecutive packet errors in selective hybrid arq system
CN111294143B (zh) Pdsch软合并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用户终端、基站
CN116582826A (zh) 一种报文传输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900017B (zh) 数据反传方法及装置
US20150172889A1 (en) Wireless network apparatus
KR102651390B1 (ko)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통신 방법
CN111130718A (zh) 一种基于dl-sch信道的通信方法、系统
KR101675496B1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수신 확인 정보를 수신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2008227666A (ja) 移動無線装置
US20070115888A1 (en) Method for reverse data processing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6148417A (ja) 無線通信ネットワーク
KR20140142137A (ko) 무선 네트워크에서 신뢰성 있는 멀티캐스트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KR20140075401A (ko) 신뢰성 있는 메시지 서비스 시스템 및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DEVICE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1218

Address after: 523808 Southern Factory Workshop (Phase I) Project B2 Area, No. 2 Xincheng Avenue,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AWEI DE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29 Building 2, B District, Bantian HUAWEI base, Longgang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uawei terminal (Shenzhe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