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2692A - 新型结构离相封闭母线 - Google Patents

新型结构离相封闭母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2692A
CN102332692A CN201110059433A CN201110059433A CN102332692A CN 102332692 A CN102332692 A CN 102332692A CN 201110059433 A CN201110059433 A CN 201110059433A CN 201110059433 A CN201110059433 A CN 201110059433A CN 102332692 A CN102332692 A CN 1023326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lated
enclosed bus
phase
phase enclosed
ins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9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忠
刘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110059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3269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326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26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tch Boards (AREA)

Abstract

名称:新型结构离相封闭母线技术领域:输变电系统解决的技术问题:离相封闭母线设备在使用运行中的可靠性、安全性问题。即,该设备在使用、运行中防结露的关键性问题。技术方案:1.将支持绝缘子每处6个支撑变更为每处2个支撑方式。要点:支持绝缘子每处6个支撑改为2个支撑,以减少潮湿空气进入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内,造成结露而影响该设备的正常运行。2.已发电的发电机组,加装吸湿器改造替代微正压除湿。要点:已发电的发电机组,户外每相每两组支持绝缘子之间装设一个吸湿器除湿改造(户外部分较长时每两组装设一个吸湿器),离相封闭母线与厂用(公用)变压器、主变压器连接处(如盆式绝缘子不拆除,在此上方位置每相加一个装吸湿器除湿)加装一个吸湿器改造。以解决户外离相封闭母线的结露隐患。主要用途:使电能从发电厂更安全、更可靠的输送到用户,让发电厂不再因为此设备的事故而烦恼和担心,让电能使人类社会更加精彩和丰富。

Description

新型结构离相封闭母线
技术领域:输变电系统 
电,现代人类社会不可缺少的一种能源——电能。 
目前,我们社会上所使用的电能,大部分来自于各类发电厂(场、站),火力发电厂,水电站,核电站。(风力发电场、太阳能站等本文不予阐述) 
电流,必有一个闭合回路,才能有电能的流动,即电流。电能的传输,发电厂(场、站)经①发电机组产生定量的电能——②离相封闭母线传输电能——③电能经主变压器升压——④高压线路远距离传输电能——⑤电能经变电站降压——⑥低压线路传输电能——⑦用户使用电能——用户电器接地(如同电能经大地返回发电机中性点——相当发电机负极)。(详见附图1) 
上述7个环节,目前,各环节设备运行使用的可靠性分析如下: 
第①个环节-发电机,是产生电能的发电机组,经30来年的技术引进、吸收、转化、提高,已经能够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只需定期检修)。 
第②个环节-离相封闭母线传输电能,是将发电机产生的电能经此设备传输到变压器(进行升压再送上电网)。此设备由导体和外壳构成。由于,离相封闭母线(户外部分)长时间处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工作环境而影响外壳的密封,外壳内容易产生结露现象,出现导体对外壳的绝缘效果欠佳。当结露到一定程度,将影响离相封闭母线正常传输电能,出现事故(事故情况及原因详见下节)。 
第③个环节-变压器,是将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的电压升到更高的电压(1000kV,500kV,220kV,110kV,750kV西北网,330kV西北网,)以适合远距离传输,同发电机组一样,经30来年的技术引进、吸收、转化、提高,已经能够长期安全、可靠运行(只需定期检修)。 
第④个环节-高压线路,即,架设在高压铁塔上的输送电能的线路,在没有极特殊恶劣气候、环境的条件下,此设备更是安全可靠(只需定期维护)。 
第⑤个环节-变电站,是将电网传输过来的高电压降到较低的电压,以适合不同的用户安全使用电能。目前,变电站基本实现全部自动控制,做到无人值守,定期检查。可见其先进性和可靠性(只需定期维护)。 
第⑥个环节-低压线路,是将变电站传输过来的适合电压的电能传输到用户使用(只需定期维护)。 
第⑦个环节-用户,即使用电能的千家万户和单位的电器等。用户的电器接地,如同电流经大地返回发电机中性点——如同发电机负极。 
由此可见,从发电机组到用户的7个环节中,在正常环境条件下,除第②个环节(离相封闭母线),各设备都能正常、安全、可靠运行。 
从第①个环节至第⑦个环节,每个环节,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都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如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如同闭合回路断开),将直接影响用户正常使用电能的要求。、 
虽然,单台机组离相封闭母线设备出现事故造成机组停机,不致整个七个环节断开,但会使电网总功率产生降幅振动,影响电网的正常、安全运行。尤其是对发电厂本身造成的损失较大(详见下节)。 
背景技术:离相封闭母线 
本文所涉及的产品就是上述第②个环节,离相封闭母线。 
离相封闭母线的作用,是连接发电机组和主变压器传输较高电压、大电流的一种传输电能的设备。离相封闭母线设备可以说,是发电机组经主变压器到电网传输电能起到脖子的关键作用,因为它没有备用通路,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甚至造成发电机组的停机,由此,再好的发电机,也无法将电能输送出去。 
如上所述,离相封闭母线在传输电能时,其安全可靠性的要求十分高,在使用运行中,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 
离相封闭母线基本结构(详见附图2)。 
离相封闭母线,金属材料制成,每相(A相,B相,C相,相见附图2,A视 图)导体单独封闭在各自的金属外壳内,外壳之间有隔离空间。 
离相封闭母线基本结构,其主要材料是工业纯铝板材,根据所传输电流的大、小(即:发电机机组的大、小),制作成不同直径的圆筒作为导体,导体板材厚度一般为8mm~16mm之间,直径一般为Ф280mm~Ф1000mm之间。为保证导体能安全输送电能及人员和周围其它设备的安全,导体被同样材料的工业纯铝板材制作的更大直径的外壳屏蔽起来。导体与外壳之间采用支柱式绝缘子支撑,绝缘子材质为瓷质或DMC(不饱和聚酯短切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两种。(相见附图4) 
由于,外壳与导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封闭的空间,此封闭的空间内对湿度、温度、清洁度要求较高。目前,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绝缘子表面及外壳内表面结露现象,一旦结露到一定程度,将出现爬电、放电闪络、击穿等事故。一旦出现事故造成机组停机,将直接影响电网的系统稳定运行,不算间接的损失,对发电厂本身的直接经济损失一般为人民币上百万圆以上(机组大小不同,损失不同)。 
所以,目前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内部的除湿防结露,是该设备能否安全传输电能的关键。 
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内部的结露,是设备外壳本身密封较差,使环境中的潮湿气体进入到外壳内造成。 
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内部结露的原因,离相封闭母线工作状态分户内、户外。户内离相封闭母线,A列墙以内,在汽机房里,处在室内较好环境,且温度、湿度变化较小,外壳橡胶密封长期使用密封效果较好,漏气变化不大,故结露很少。户外离相封闭母线,A列墙以外,长期处在风沙、日照、雨雪、昼夜温差、湿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造成外壳橡胶密封使用一段时间后,橡胶密封老化、硅化,离相封闭母线设备本身为铝材质,温差变化时热胀冷缩较大(相对其他金属),使其密封变化较大,各橡胶密封漏气现象逐步变大,故较容易结露。 
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内部易结露的位置,为户外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内部,一 般常发生在:①离相封闭母线与厂用(公用)变压器、主变压器连接处,盆式绝缘子下方位置(此处无除湿防结露设备,俗称两不管位置,详见附图2);②盆式绝缘子上方位置(微正压充气控制部分相对末端最低位置,详见附图3)。 
目前,离相封闭母线除湿防结露的方法: 
①微正压充气装置,其原理是将过滤并干燥的清洁气体充入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内部,使外壳内部的气压相对环压保持一定的正压(一般为相对环压300Pa~2500Pa),防止环境中的潮湿空气进入外壳内,避免出现结露而影响导体正常输送电能。但是,由于户外离相封闭母线外壳长期在冬夏、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的状态下工作,白天日照使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升温内部气压升压,使壳内气体外泄。夜晚环境降温,造成离相封闭母线外壳降温内部气压降压,使潮湿气体进入外壳内部。一般在6个月~12个月左右,户外各处的橡胶密封出现硬化、龟裂,造成不密封漏气的现象,日久天长,出现微正压充气充入外壳内的干燥气体少于漏出的气体,而不能保持外壳内部的压力相对环压的正压。潮湿气体积累到一定的成度,在适合的低温条件下,出现结露现象,导致发生爬电、闪络、放电、短路等故障,造成机组停机的事故。 
除湿效果结论:补充气体定量,漏出气体变量,漏气量逐步增加致失效。 
②电加热装置,其原理是在外壳内绝缘子附近位置布置电加热器(如同电炉),通过对绝缘子附近空气的加热,防止绝缘子表面结露,达到发电机启动发电的条件。但是,此种加热防结露方式,并不能将外壳内的潮湿气体驱出到外壳外,只适用发电机启机前外壳内绝缘子表面的驱潮防结露作用,发电机正常发电后不能使用,因为,此电加热方法,会导致导体同时被加热升温,出现导体本身因过热增大阻值而影响导体传输电能的效果。 
除湿效果结论:启机前有效,运行时不能使用,漏出气体变量,漏气量增加的问题。 
③热风保养装置,原理、作用、效果、方法同电加热装置。其不同为加热源为热风,不是电热。 
除湿效果结论:启机前有效,运行时不能使用,漏出气体变量,漏气量增 加的问题。 
④循环干燥装置,其原理是将外壳内的空气形成闭环,通过干燥装置自动控制进行循环除湿。由于,循环气体流量定量,而进入外壳内的潮湿空气在逐步增加,最后出现不止外壳内潮湿气体循环,连同壳外环境周围的潮湿空气一并参与循环,造成除湿效果慢又长,且效果逐步减弱,最后失效。 
效果结论:循环气体定量,漏出气体变量,漏气量逐步增加致失效。 
⑤多功能自动除湿干燥系统,是将以上4种功能共同使用,集中自动控制进行除湿。因为,以上各装置除湿都不能同时使用,其作用就是,选择上较方便,各功能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错使用。但是,各功能的优、缺点都存在。 
效果结论:特定的时间点上,如同使用其中一种装置。漏出气体变量,漏气量逐步增加致失效。 
总之,以上各种方法,都是治标不治本。都未在确保离相封闭母线安全输送电能基础上,从结构上尽可能的减少橡胶密封点部位,让环境中的潮湿气体没有条件或尽可能少的进入外壳内,而从根本上解决离相封闭母线外壳内部结露的问题。即,上述除湿方法,都未考虑如何解决密封、漏气问题(减少橡胶密封位置),密封越来越差,除湿设备越做越复杂,出发点为用定值解决变值的问题。故而效果较差。 
微正压充气装置、循环除湿装置、多功能自动除湿装置等的除湿方式是将简单的问题,作复杂化处理,因为,这几种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都比较复杂,且本身控制系统及供气系统也经常出现问题。 
本技术,就是首先从结构上,尽可能减少橡胶密封结构设计(因传输电能结构性能和检修维护的必须才采用橡胶密封),使潮湿气体尽可能少的进入外壳内部的可能,对这部分进入外壳内部较少的潮湿气体,则采用最简单、实用、直观、可靠、有效的技术,且操作又方便、简单、可靠的方法解决。 
发明内容:新型结构离相封闭母线 
为解决上述离相封闭母线户外部分的结露隐患,本技术采用措施如下: 
1.将支持绝缘子每处两点位置6个支持,变更为每处一点2个支持。(详见附图4) 
2.在A列墙位置(户内、户外隔离墙处)及与厂用(公用)变压器、主变压器连接处离相封闭母线不设置盆式绝缘子。(详见附图3) 
3.采用吸湿器替代微正压充气装置 
①在户内离相封闭母线适当位置(接近A列墙处,此处外壳内温度相对较低,较易结露)的支持绝缘子处,每相(A相,B相,C相)装设一个吸湿器; 
②在户外离相封闭母线三相(A相,B相,C相)每组支持绝缘子处和离相封闭母线与厂用(公用)变压器、主变压器连接处,各装设吸湿器一个(户外离相封闭母线较长时,可每两组支持绝缘子装设吸湿器一个)。 
本技术特点详述如下: 
1.将支持绝缘子每处两点位置6个支持,变更为每处一点2个支持。 
目前,支持绝缘子的固定方式基本为外壳固定式,外壳和导体均为圆管形状,导体通过120度均分布置的支持绝缘子被固定在外壳圆中心,导体外表面与支持绝缘子之间,采用点式动接触,以解决导体因冷热而造成导体热胀冷缩的轴向形变。因支持绝缘子存在损坏的可能性,必须满足其可更换性。所以,支持绝缘子另一边(底座)用螺栓固定在外壳壁上,外壳壁上开孔,用螺栓固定,支持绝缘子可拆卸更换。如此,每个支持绝缘子必然设置1个橡胶密封点,固定导体每一位置120度均分,则为3个橡胶密封点,工厂制造离相封闭母线,考虑运输,一般长度为小于8米/段,每段导体与外壳之间两端各设120度均分,共6个支持绝缘子/段。所以,离相封闭母线每8米段/单相有6个橡胶密封点,发电机出线为三相(A相,B相,C相),即,离相封闭母线每8米/三相,有18个橡胶密封点。一般从发电机出线端子到主变压器之间,离相封闭母线长度布置通常为40~100/三相米(也有机组在100以上,如水电沿坝布置等)。由此可见,因支持绝缘子固定,每套离相封闭母线至少存在90~225个橡胶密封点,这些点都存在密封效果好与差的必然。这些橡胶密封点,运行一段时间后(6~12个月),存在橡胶硬化、龟裂出现漏气现象,再加上离相封闭母线与 其它设备连接处各端点的密封硬化、龟裂,而导致整套离相封闭母线上述各种防结露装置失效。 
本技术就是将上述90~225个橡胶密封点减少至三分之一。 
本技术设计结构、原理与原设计结构、原理对比如下:(详见附图4) 
离相封闭母线导体与外壳之间的支持绝缘子,原设计每组支持位置由120度均分3个,每段8米两端各一组,每两段8米之间,在现场采用经向的外壳和导体上下抱瓦焊接连接起来,每相抱瓦两侧各设置3个支持绝缘子,共6个。本技术设计为,每相8米下方抱瓦设置两个支持绝缘子,支持绝缘子为垂直于两侧夹角各60度布置(详见附图4),去掉上方位置的支持绝缘子(原3个布置在安装后,实际运行使用中,最上位置的支持绝缘子是无支撑作用的)。导体完全由下方位置两个支撑并对中。因此,本技术从支撑导体运行使用效果上与原设计是一样的。由此,使整套离相封闭母线因支持绝缘子的橡胶密封可能漏气点减少三分之二。 
2.在离相封闭母线与厂用(公用)变压器、主变压器连接处不设置盆式绝缘子。 
原技术离相封闭母线因有微正压充气,故户外离相封闭母线与主变、厂变(公用)等连接处(离相封闭母线侧)设计有盆式绝缘子密封,由此造成离相封闭母线与厂用(公用)变压器、主变压器连接处,无防结露除湿措施(俗称两不管位置),造成此连接处经常出现结露事故。本技术设计是,这些位置不设置盆式绝缘子,使离相封闭母线与厂用(公用)变压器、主变压器等连接处贯通,一并采用吸湿器防结露并除湿。(详见附图6) 
3.采用吸湿器替代微正压充气装置 
①在户内离相封闭母线适中位置的支持绝缘子处每相(A相,B相,C相)装设一个吸湿器; 
②在户外离相封闭母线三相(A相,B相,C相)每组(单机较长时可每两组)支持绝缘子处和离相封闭母线与厂用(公用)变压器、主变压器连接处装设吸湿器;(详见附图6) 
本技术的除湿防结露方式: 
离相封闭母线防结露除湿只有两个阶段,即,启机前和运行中。 
①启机前,吸湿器加电加热方式(电加热备用)。如前所述,电加热除湿时间短,效果快。但是,其缺点为:(1)耗能大;(2)提高瓷瓶等绝缘体表面绝缘等级,只是趋潮,并不除湿。吸湿器方式除湿,不损耗电能,且能够将潮湿气体吸附后达到提高绝缘的效果。如果,机组急需启动,可在启机前采用电加热方式,将瓷瓶等绝缘体表面烘干到可发电绝缘等级,启机后退出电加热方式。 
②运行中,吸湿器方式。户内冬夏、昼夜温差变化较小,基本没有橡胶密封硬化、龟裂等的现象(一般为正常老化周期),故橡胶密封效果较好,每相可设置1个吸湿器。户外每相8米(下抱瓦连接处)及离相封闭母线与其它设备连接处每相设置1个吸湿器。由此做到,户外离相封闭母线所有潮湿空气可能泄漏点就近位置设置一个吸湿器,从而做到潮湿气体刚进入外壳时即被吸附到吸湿器中。由于,本技术减少了很多的漏气环节点(原技术的三分之一),使进入外壳内的潮湿气体较少,使用吸湿器方式除湿,其优点是,直接、有效、直观、更换方便(可在机组运行中进行操作)。一个吸湿器使用周期在6~12个月左右(户内和环境较干燥地区时间更长),完全满足机组小修或大修的维修周期。 
本技术户外离相封闭母线采用吸湿器除湿的最大好处在于,户外部分,每两个(单相8米)可能漏气点位置,就近吸湿,机组运行中,定期检查各个吸湿器的吸湿效果,如发现某个吸湿器吸湿较快(吸湿硅胶变色),则说明其吸湿器就近的两个支持绝缘子存在漏气的可能,在机组最近检修(小修、中修、大修)时,进行有针对性地检查修复此两个支持绝缘子密封即可(或更换橡胶密封圈等),而不需进行户外全部支持绝缘子的检查。从而大大减少了检修维护工作量。 
对已发电机组采用本技术替代微正压充气装置进行防结露除湿改造方案 
①已发电的发电机组,微正压充气装置处在失效状态时,对这些机组进行户内离相封闭母线部分,每相装设一个吸湿器除湿改造。以解决户内离相封闭 母线的结露隐患。 
②已发电的发电机组,户外每相两组支持绝缘子之间装设一个吸湿器除湿改造(户外部分较长时每两段四处设一个吸湿器),离相封闭母线与厂用(公用)变压器、主变压器连接处(如盆式绝缘子不拆除,在此上方位置每相加装一个吸湿器除湿)加装一个吸湿器改造。以解决户外离相封闭母线的结露隐患。 
吸湿器基本结构,壳体为透明有机玻璃(一定距离既可观察到吸湿材料的色变),内装足量的硅胶粒吸湿(每个吸湿器可装3~5公斤硅胶粒,外型为Ф250~350mm,长度300~400mm)。(详见附图6) 
综上所述,本技术与原设计的对比: 
1.原材料,本技术支持绝缘子及底座等部件的使用是原技术的三分之一,节省三分之二。则,相对原技术原材料等部件节能三分之二。 
2.制造工艺,离相封闭母线外壳为有色金属铝,外壳开孔一般需采用等离子切割,焊接为氩弧焊(惰性气体保护)焊接,本技术是等离子外壳开孔切割、氩弧焊焊接及人工组装等的工作量的三分之一(本技术是半圆,板料较小,可在卷成半圆前,外壳开孔采用冲压方式,其效果较等离子切割又快、又好、又经济)。则,相对原技术人工及消耗材料(氩气、焊丝等)节省三分之二。 
3.除湿效果,由于密封效果有较大的提高,使离相封闭母线设备在运行中的除湿保护上,更具有针对性、简单、直观,除湿更可靠、有效,设备运行更安全。 
4.设备的维护,本技术较原技术,在维护上更具有针对性、直观、简单、灵活、方便且更经济。 
5.分支离相封闭母线一般较短,一般为垂直布置不存水(除最低位置),分支外壳不存在结露积水问题,支持绝缘子布置方式,可不采用本技术。如特殊走向,水平布置较长时,水平部分可采用本技术。 
6.运输(详见附图5) 
①原技术离相封闭母线的运输,考虑颠簸等造成对支持绝缘子和外壳圆度的影响,在外壳与导体之间两端各装设三个固定支撑。本技术离相封闭母线的 运输,与原技术一样在外壳与导体之间两端各装设三个固定支撑,以解决颠簸等造成对外壳圆度的影响,运输支撑与原技术相同。 
②本技术离相封闭母线支持绝缘子采用单独包装(现场安装时组装)运输。因支持绝缘子为散包装且体积较小,运输时可视汽车间隙装车,故不会增加运输成本。 
7.现场安装(详见附图4) 
①本技术离相封闭母线的外壳支撑,可采用原位置形式,也可采用将槽钢抱箍安装在外壳抱瓦上形式(此方案导体支撑承载受力较好)。 
②原技术离相封闭母线的现场安装步骤为:分段就位,焊接导体包瓦,拆除支撑,焊接外壳抱瓦。本技术离相封闭母线的现场安装步骤为: 
(1)采用将槽钢抱箍安装在外壳抱瓦上形式:外壳下抱瓦就位,分段就位,焊接外壳下抱瓦,焊接导体包瓦(先内焊导体下抱瓦),导体支持绝缘子安装调试,拆除支撑,焊接外壳上抱瓦。 
(2)采用将槽钢抱箍安装在原位置形式:分段就位,焊接导体包瓦,焊接外壳下抱瓦,导体支持绝缘子安装调试,拆除支撑,焊接外壳上抱瓦。 
本技术和原技术离相封闭母线现场安装的区别为:步骤基本一样,顺序不同,只是增加一项,导体支持绝缘子安装调试。 
附图说明
附图1电能从发电厂到用户7个环节 
电能的传输,发电厂(场、站)经①发电机组产生定量的电能——②离相封闭母线传输电能——③电能经主变压器升压——④高压线路远距离传输电能——⑤电能经变电站降压——⑥低压线路传输电能——⑦用户使用电能——用户电器接地(如同电能经大地返回发电机中性点——相当发电机负极)。 
附图注解说明: 
1.发电机产生定量的电能 
2.离相封闭母线传输电能 
3.电能经主变压器升压 
4.高压线路远距离传输电能 
5.电能经变电站降压 
6.低压线路传输电能 
7.用户使用电能 
附图2离相封闭母线基本结构图 
本图为国内常规200MW、300MW及以下发电机组离相封闭母线基本结构。(目前国内600MW及以上发电机组多采用单列变,即每相为一个独立变压器,布置 增加了主变三角形回路,本技术对此部分完全使用),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电能经离相封闭母线传输到主变压器低压侧,经主变压器升压被输送上高压电网,进行远距离传输。 
离相封闭母线,分三相,A相,B相,C相(相见附图2,A视图),导体单独封闭在各自的金属外壳内,导体与外壳之间有隔离空间(相见附图4)。导体封闭在接地的外壳内,外壳对导体起到屏蔽和保护作用。 
附图注解说明: 
1.发电机组 
2.离相封闭母线与发电机出线连接箱 
3.户内离相封闭母线 
4.A列墙 
5.户外离相封闭母线 
6.主变压器高压出线 
7.主变压器 
8.厂用变压器 
9.分支离相封闭母线 
10.发电机中性点 
附图3离相封闭母线事故位置图 
离相封闭母线分两部分,主回路离相封闭母线将发电机组大部分电能输送到电网至千家万户;分支离相封闭母线将发电机组一小部分电能输回到本电厂作为厂用(发电机组及辅机设备的自用、照明等)。 
本图为户外离相封闭母线事故多发位置图。 
①序号2分支盆式密封绝缘子及序号6主回路密封盆式绝缘子上方位置,为微正压可控制的整套离相封闭母线户外最低位置,此两位置相对其它位置离相封闭母线温度较低、湿度较大。故一旦微正压失效后,结露到一定程度,就出现爬电、闪络、短路等事故。 
②序号2分支盆式密封绝缘子下方到厂用变压器及序号6主回路密封盆式绝缘子下方到主变压器的位置空间,为微正压不控制的位置空间。此位置为离相封闭母线与厂用变压器、主变压器连接位置。由于是两个设备的连接,故此位置的空间,离相封闭母线设备和变压器设备都没有提供防结露除湿措施,俗称两不管位置。因此,此两处位置由于有序号3分支橡胶密封套和序号7主回路橡胶密封套的密封问题,经常出现结露问题,结露到一定程度,就出现爬电、闪络、短路等事故。 
附图注解说明: 
1.分支离相封闭母线 
2.分支盆式密封绝缘子 
3.分支橡胶密封套 
4.厂用变压器 
5.主回路离相封闭母线 
6.主回路盆式密封绝缘子 
7.主回路橡胶密封套 
8.主变压器 
附图4本技术与原技术结构对比图 
原技术是将支持绝缘子设置在两分段上。本技术是将支持绝缘子设置在两分段连接处。 
原技术是将离相封闭母线的外壳支撑槽钢抱箍设置在分段上。本技术可采用原位置形式,也可采用将外壳支撑槽钢抱箍安装在外壳抱瓦上形式(此方案 导体支撑承载受力较好)。 
附图注解说明: 
1.离相封闭母线外壳 
2.离相封闭母线外壳连接上抱瓦 
3.离相封闭母线导体连接抱瓦 
4.离相封闭母线导体 
5.离相封闭母线支持绝缘子 
6.离相封闭母线外壳连接下抱瓦 
7.外壳支撑槽钢抱箍 
附图5本技术与原技术支撑导体运输结构图 
离相封闭母线分段,根据厂家自身的设备条件和运输条件,选择长度6~12米。 
附图注解说明: 
1.离相封闭母线导体支撑件 
2.离相封闭母线支持绝缘子 
附图6本技术户外吸湿器及电加热布置图 
本技术防结露方式为:①启机前,电加热(序号9)加吸湿器(序号10)方式;②运行中,吸湿器方式。 
附图注解说明: 
1.分支离相封闭母线 
2.分支盆式密封绝缘子(去除) 
3.分支橡胶密封套 
4.厂用变压器 
5.主回路离相封闭母线 
6.主回路盆式密封绝缘子(去除) 
7.主回路橡胶密封套 
8.主变压器 
9.电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方案一: 
与一个离相封闭母线的生产厂家,在其已签订的项目工程中,且工期允许、发电厂(需方)接受本技术的情况下,进行合作。产品设计、生产、安装、试运行一年,全部周期为2~3年。 
方案二: 
找一个新项目,与发电厂及电力设计院进行合作,在其项目中采用本技术,产品招标、设计、生产、安装、试运行一年,全部周期为3~4年。 
方案三: 
目前,国内现已发电一年以上的发电机组,微正压充气装置大部分都处在停滞投入状态。对这些机组可进行户外部分关键点部位及离相封闭母线与厂用(公用)变压器、主变压器连接处,采用加装吸湿器除湿改造。以解决这些部位的结露隐患。 

Claims (1)

1. 
离相封闭母线水平导体支撑,每相连接位置6个支撑变更为2个支撑。
2.离相封闭母线,使用吸湿器替代微正压充气装置除湿(包括已投产及新生产的离相封闭母线)。 
CN201110059433A 2011-03-14 2011-03-14 新型结构离相封闭母线 Pending CN1023326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9433A CN102332692A (zh) 2011-03-14 2011-03-14 新型结构离相封闭母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9433A CN102332692A (zh) 2011-03-14 2011-03-14 新型结构离相封闭母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2692A true CN102332692A (zh) 2012-01-25

Family

ID=45484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9433A Pending CN102332692A (zh) 2011-03-14 2011-03-14 新型结构离相封闭母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32692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173A (zh) * 2012-12-25 2013-04-10 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化水力发电总厂 水电厂出口封闭母线防凝露的处理方法
WO2016082042A1 (en) * 2014-11-26 2016-06-02 Mikhail Sotnikov High voltage disconnection telescopic switches isolated by air for isolated-phase bus
CN110576288A (zh) * 2019-10-31 2019-12-17 山东达驰阿尔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离相封闭母线绝缘子支座定位焊接的工装胎具及其使用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6173A (zh) * 2012-12-25 2013-04-10 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化水力发电总厂 水电厂出口封闭母线防凝露的处理方法
CN103036173B (zh) * 2012-12-25 2015-08-26 广西桂冠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大化水力发电总厂 水电厂出口封闭母线防凝露的处理方法
WO2016082042A1 (en) * 2014-11-26 2016-06-02 Mikhail Sotnikov High voltage disconnection telescopic switches isolated by air for isolated-phase bus
CN110576288A (zh) * 2019-10-31 2019-12-17 山东达驰阿尔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离相封闭母线绝缘子支座定位焊接的工装胎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10576288B (zh) * 2019-10-31 2024-04-26 山东达驰阿尔发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离相封闭母线绝缘子支座定位焊接的工装胎具及其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78540U (zh) 一种离相封闭母线
CN105576531B (zh) 散热效果较好的配电柜
CN107508163A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高低压开关柜
CN102332692A (zh) 新型结构离相封闭母线
CN207200080U (zh) 一种低压配电箱的防水装置
CN207282992U (zh) 一种具有散热防尘的交流低压配电柜
CN205944847U (zh) 一种预装式变电站保护装置
CN106025889B (zh) 多功能取电及检修系统
CN207052994U (zh) 一种35kv风力箱变
CN206806142U (zh) 太阳能免维护室外变压器吸湿器
CN111130001B (zh) 户内交流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设备
CN110518479B (zh) 66kV电压等级风力发电华氏升压变电站
CN208581003U (zh) 一种防护效果优异的箱式变电站
CN205407035U (zh) 便于散热的配电柜
CN205123035U (zh) 一种开关柜
CN212968703U (zh) 箱变顶盖防水檐装置
CN2348509Y (zh) 户外交流金属封闭成套配电设备
CN206100650U (zh) 一种室外一体化遮阳机柜
CN205828909U (zh) 一种便于散热的低压配电柜
CN211859291U (zh) 一种防潮效果好的低压开关柜
CN208903790U (zh) 一种防潮湿的限流电抗器
CN205846509U (zh) 一种无尘自洁开关柜
CN204156379U (zh) 一种组合式智能箱式变电站
CN209692212U (zh) 一种户外组合式箱式变电站
CN216530117U (zh) 一种散热性好且便于拆装的箱式变电站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iu Xu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of before Expiration of Request of Examination as to Substance

DD01 Delivery of document by public notice

Addressee: Liu Zhong

Document name: Notification that Application Deemed to be Withdraw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