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8253A - 用于ack/nack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ack/nack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8253A
CN102318253A CN2010800078684A CN201080007868A CN102318253A CN 102318253 A CN102318253 A CN 102318253A CN 2010800078684 A CN2010800078684 A CN 2010800078684A CN 201080007868 A CN201080007868 A CN 201080007868A CN 102318253 A CN102318253 A CN 102318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lock
ack
nack
node
me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786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8253B (zh
Inventor
H·阿克塞尔森
P·施利瓦-伯特林
J·阿尔
H·托尔斯滕森
L·索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Original Assignee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filed Critical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AB
Publication of CN102318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82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82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82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1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using bitma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64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payload signals; piggyba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了方法、节点和系统以克服使用当前往返程时间RTT的不准确估计来验证例如搭载的ACK/NACK(PAN)的ACK/NACK报告中接收的ACK/NACK信息有关的问题。这通过分离RTT和接收ACK/NACK报告的发送节点中执行的ACK/NACK分析来完成。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重新传送,降低了通信延迟,并且更有效地使用频谱和其它系统资源。

Description

用于ACK/NACK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涉及电信,并且具体地说,涉及确认/否定确认报告。
背景技术
移动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与移动终端或UE(用户设备)及外部网络通信的移动无线电通信网络。传统上,使用为一个或多个小区区域提供无线电覆盖并且控制来往于系统中小区的业务的一个或多个无线电基站来促进通信。基站和移动终端能够向和从彼此发送和接收数据块,数据块可包括序列号。
在3GPP中GSM EDGE无线电接入网络(GERAN)的框架内,基于事件的协议使用相对链路方向中发送的数据分组上“搭载”的ACK/NACK消息。事件是接收器检测到的传送中的错误。根据3GPP/GERAN 44.060版本8.3.0,搭载的ACK/NACK(PAN)报告能够从移动台(MS)发送和/或从基站系统(BSS)发送。PAN报告包括在作为3GPP/GERAN的发行版7中EDGE演进的一部分的快速ACK/NACK报告(FANR)特征中。
这些搭载的ACK/NACK报告(PAN)能够包括识别未决的(outstanding)无线电数据块的块序列号(BSN)和给出指定BSN后的无线电块的ACK/NACK信息的比特图的组合。PAN报告能够包括传送开始窗口比特(BOW)、开始传送的数据块序列号(SSN)和ACK/NACK比特图(报告的比特图RB)。图1示出如3GPP/GERAN中指定的PAN报告中的不同字段。BOW字段指示窗口的开始(即,在SSN之前的块)是否被PAN报告覆盖。短SSN字段是PAN报告开始之处的数据块编号。ACK/NACK比特图字段(报告的比特图RB)包括实际ACK/NACK比特,其中每个比特指示由短SSN加上ACK/NACK比特图RB中比特的位置所指定的某个数据块的ACK或NACK。传送格式指示符(TFI)也可被包括。
数据和PAN报告从发送器到接收器的传送花费一定量的时间,其称为PAN往返程时间(RTT),包括与发送器发送数据块、接收器接收数据块、数据块被处理以确定它是否正确收到、生成该数据块的ACK/NACK、传送ACK/NACK消息及在发送器接收ACK/NACK消息相关联的时间。数据和PAN报告能够同时在上行链路(UL)和/或下行链路(DL)方向中发送,这意味着它们能够同时在传送中。因此,发送器可能刚发送了一些数据,而该数据的预期接收器可能已发送回PAN报告到发送器。与此情况有关的一个问题是发送器不能知道它发送的数据是在接收器发送PAN报告之前或之后到达接收器。
3GPP/GERAN中解决此问题的一个方案是基站通知移动台对于该特定移动台如上定义的往返程时间(RTT)是什么。移动台随后可在计算ACK/NACK比特图(报告的比特图RB)中为某个块指示ACK或为某个块指示NACK的特定比特是否有效时使用该RTT。在用于GERAN标准的当前实现中,此估计的RTT由基站使用名称“BS_CV_MAX”以半静态方式向给定小区中的所有移动台广播。但此方案有关的一个严重缺陷是实际RTT能够在(不同类型的)小区之间和在给定小区内例如由于传输负载(例如,白天期间的高负载,晚上期间的低负载等)或传输类型(例如光缆、微波、卫星等)而随时间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实际当前RTT与广播RTT的此差异产生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长于实际RTT的广播RTT导致NACK不当地被忽略。另一问题是短于实际RTT的广播RTT导致数据块不必要的重新传送。这些RTT差异特别成问题,但是不限于数据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上行链路发送和PAN从基站到移动台的下行链路发送的情况。
图2帮助示出GERAN上下文中的第一问题。在第一种情形(实线)中,移动台(MS)发送数据块X,基站系统(BSS)应在时间2)收到该数据块,除非其在传送中丢失或损坏。BSS发送PAN,MS在时间4)收到该PAN。由于PAN在BS_CV_MAX(广播的RTT)到期后收到,因此,为MS未及时正确收到的数据块X登记了NACK。MS随后通过重新传送数据块X而响应NACK。
在图2所示的第二种情形(虚线)中,MS发送数据块Y,BSS应在时间1)收到该数据块,除非其在传送中丢失或损坏。BSS发送PAN,MS在时间3)收到该PAN。由于PAN在BS_CV_MAX(广播的RTT)到期前收到,因此,MS忽略对于数据块Y的NACK并且不重新传送块Y。MS的此动作基于以下假设:BS_CV_MAX(广播的RTT)将广播的RTT(估计)与实际RTT进行匹配,并且在此情况下BSS在发送PAN到MS前不可能已收到数据块Y。BS_CV_MAX(广播的RTT)长于实际RTT的此第二种情形在实际情况的EDGE和EDGE演进部署中是常见的。
图3示出一种情形,其中MS发送数据块Z,并且BSS发送两个不同PAN以及其中BSS广播的RTT(BS_CV_MAX)为MS定义某个计时器值。MS在时间3)接收在时间1)发送的PAN时,如虚线所示,MS相对于BS_CV_MAX(广播的RTT)来验证PAN中的ACK/NACK信息,并断定数据块Z应已收到。但由于实际RTT比BS_CV_MAX(广播的RTT)更长,因此,BSS未明确NACK数据块Z。然而,即使实际RTT尚未到期,BSS仍然在PAN比特图RBB中将对于数据块Z的NACK比特设为“未收到”,并且MS仍不可能确定数据块Z是否被正确收到。MS错误地断定BSS应已收到数据块Z(RTT检查)并且数据块Z已丢失。因此,MS不必要地重新传送数据块Z。此情形是BS_CV_MAX(广播的RTT)长于实际RTT的一示例。
另外,在对应于实际RTT的以后时间4)收到PAN、指示数据块Z被ACK了时,MS将感到困惑。这可造成整个PAN报告被放弃,因为这是在来自一个PAN报告的NACK改变为连续的PAN报告中的ACK的情况下要采取的指定动作。
这些示例显示了BSS成功收到的一些数据块被不必要地重新传送。这导致带宽浪费,频谱效率降低,延迟增大,负面的最终用户性能及处理和收发资源的不必要使用。一个示例也显示BSS未成功收到的一些数据块从未被重新传送。这导致极大的延迟和负面的最终用户性能。
发明内容
本文提供了方法、节点和系统以克服使用当前往返程时间RTT(例如,BS_CV_MAX)的不准确估计来验证例如搭载的ACK/NACK(PAN)的ACK/NACK报告中接收的ACK/NACK信息有关的问题。这通过分离RTT和接收ACK/NACK报告的发送节点中执行的ACK/NACK分析来完成。对于其中无信息可用的块,在ACK/NACK报告中使用了“空”消息而不是“未收到”消息。因此,避免了不必要的重新传送,降低了通信延迟,并且更有效地使用频谱和其它系统资源。
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报告从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提供到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其中,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通过无线电信道将数据块传送到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从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接收信号,并且检测到一些数据块被正确接收,而一些数据块未被正确接收。ACK/NACK消息随后生成,其将正确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空,将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NACKed,其中,空表示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未确证数据块被正确接收。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发送ACK/NACK消息到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接收和解码ACK/NACK消息,并且随后将标识为NACKed的数据块设为要由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重新传送。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将设为要重新传送的数据块传送到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在一示例实现中,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立即生成重新传送标识为NACKed的数据块的请求,并且对标识为空的数据块不执行ACK/NACK请求操作。
重要的是,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对哪些数据块要重新传送的确定独立于与第一无线电节点发送数据块、第二无线电节点接收数据块、数据块被处理以确定它是否正确收到、生成对于该数据块的ACK/NACK消息、传送ACK/NACK消息以及在第一无线电节点接收ACK/NACK消息相关联的往返程时间(RTT)。因此,第一或第二无线电节点均无需为执行上述操作而确定它们之间的当前RTT。
在示例非限制性情形中,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是移动无线电台,并且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是基站,或者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是基站,并且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是移动无线电台。
在一示例GERAN实现中,检测和报告生成操作之一或两者能够在控制基站的基站控制节点中执行。备选的是,它们能够由基站本身执行。ACK/NACK消息是与数据块一起发送的搭载ACK/NACK(PAN)消息,该消息包括与PAN消息相关联的传送的数据块的序列的起始序列号,每个数据块具有相关联的序列号和报告的比特图,所述比特图中每个传送的数据块包括指示该数据块是空还是NACKed的对应比特。其它示例ACK/NACK消息包括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消息或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消息。检测和生成操作两者可在基站中执行,或者一个或多个那些操作可在控制一个或多个基站的基站控制器中执行。
在一个详细的示例实现中,ACK/NACK消息中没有数据块被标识为ACKed。
附图说明
图1是PAN报告的一示例;
图2和3示出从数据块发送器/PAN接收器产生不合需要的响应的示例PAN情况;
图4示出可连同本申请中所述技术一起使用的发送器和接收器节点的示例功能框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申请中所述技术的非限制性示例过程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其中能够采用本申请的技术的示例无线电通信系统的功能框图;
图7是示出无线电通信系统中搭载到RLC数据块上的PAN报告的图形;
图8示出数据块传送和PAN报告传送中采用的示例传送器和接收器窗口;
图9是一示例PAN报告,其示出移动台中与基站的广播往返程时间(RTT)有关联的ACK/NACK分析有关的问题;以及
图10是根据本文中所述技术的一示例PAN消息的图示,本文所述技术可用于分离往返程时间和ACK/NACK分析。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为了解释而不是限制的目的,陈述了特定的细节,如特定的架构、接口、技术等。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明白,所要求权利的技术可在脱离这些特定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实践。也就是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各种布置,这些布置虽然在本文中未明确描述或示出,但体现所要求权利的技术的原理,因而包括在其精神和范围内。一些情况下,省略了公知的装置、电路和方法的详细描述以免不必要的细节混淆本发明的描述。本文中记载原理、方面和实施例的所有陈述及其特定示例旨在涵盖其结构和功能等同。另外,此类等同旨在包括当前已知的等同和将来形成的等同,即,开发的执行相同功能的任何元素,而无论结构如何。
因此,例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理解,本文中的框图表示实施技术的原理的说明性电路的概念视图。类似地,将理解,描述的各种过程和功能实质上可在计算机可读媒体中表示并能够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
包括控制有关功能块的各种元素的功能可通过使用诸如专用硬件及能够执行软件的硬件等电子电路来提供。在通过计算机处理器提供时,功能可通过单个专用处理器、单个共享处理器或其中的一些处理器可以是共享的或分布式的多个单独处理器来提供。另外,处理器或控制器可无限制的地包括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硬件、ASIC硬件、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其它存储媒体。
移动终端连接逻辑上表示移动终端与无线电接入网络中一个小区之间的通信,并且无线电链路在移动终端和与小区相关联的基站之间提供实际物理无线电连接。移动终端可例如由移动台、无线通信终端、移动蜂窝电话、个人通信系统终端、个人数字助理(PDA)、膝上型计算机、计算机或能够进行无线电通信的任何其它种类的装置来表示。
下面所述技术的一个主要优点在于ACK/NACK报告不必和估计的RTT有关联或基于估计的RTT。这解决了实际部署的一个大问题,因为实际上不可能以所需准确度来估计RTT以避免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述的问题。不必要和/或省略的重新传送因而得以避免,由此降低了延迟,并且更有效地使用频谱和其它系统资源。
图4是示出与两个收发单元之间数据块ACK/NACK报告一起的通信的功能框图。发送节点3经传送器,通过第一通信链路5以数据块9形式传送应用数据到接收节点1。数据块生成器10接收应用数据并生成要由传送器2传送的数据块。数据块序列中的每个数据块9一般情况下包括报头和有效负载。报头通常包括指定数据块的接收方的数据地址以及指定数据块序列中数据块的预期位置的块序列号(BSN)。因此,对于序列中的第一数据块,BSN等于0,对于序列中的第二数据块,BSN等于1,并以此类推。为了实现数据块中的检错和/或纠错,通常添加了冗余信息,例如,可添加循环冗余校验(CRC)字段。
在接收节点1中,连接到接收器13的信道解码器15尝试将每个接收数据块9解码。如果解码成功,则信道解码器15输出接收数据块中包括的应用数据。信道解码器15为报告生成器17提供接收器收到的每个数据块的块序列号,当然条件是收到的数据块确实已收到且未损坏。与BSN一起,信道解码器15还为报告生成器17提供与提供的BSN相关联的数据块有关的ACK/NACK信息,即,有关与提供的BSN相关联的信息是否成功收到的信息。基于信道解码器15提供的BSN和ACK/NACK信息,报告生成器17以预定格式生成ACK/NACK报告。图1中示出了此类报告格式的一示例。
块生成器19接收预期要传送到发送节点3的应用数据,并且生成包括接收的应用数据的数据块的序列。一个或多个数据块11包括报告生成器17生成的报告。报告因此被“搭载”到生成的数据块11之一上。
发送节点3包括接收器4,接收器4将通过链路7收到的数据块11提供到解码器6,解码器6将数据块解码以提取应用数据并检查数据块之一上搭载的报告。解码器6还发送ACK/NACK报告到控制器8,控制器8标识要重新传送的数据块,并且经块生成器10和传送器2调度它们的重新传送。
现在对图5的非限制性流程图进行参考。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通过无线电信道传送数据块到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步骤S1)。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从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接收信号(步骤S2),并且检测到一些数据块正确收到,而一些数据块未正确收到(步骤S3)。ACK/NACK消息被生成,将正确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空”,将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NACKed,并且将尚未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空”。术语“空”表示不存在对于该数据块的信息,因此,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不确证数据块已正确收到(步骤S4)。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发送ACK/NACK消息到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步骤S5),并且第一无线电节点接收并解码ACK/NACK消息。标识为NACKed的那些数据块被第一无线电节点设为要重新传送(步骤S6)。标识为空的那些数据块被保留有未更改的状态,这意味着它们将不基于此ACK/NACK消息而被重新传送。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中的传送器随后将设为要重新传送的数据块传送到第二接收无线电节点(步骤S7)。
重要的是,第一发送无线电节点对哪些数据块要重新传送的确定独立于与第一无线电节点发送数据块、第二无线电节点接收数据块、数据块被处理以确定它是否正确收到、生成该数据块的ACK/NACK消息、传送ACK/NACK消息以及在第一无线电节点接收ACK/NACK消息相关联的往返程时间(RTT)。因此,第一或第二无线电节点均无需为了执行图5所述操作而确定它们之间的当前RTT。
图4中的收发节点1和3可以是无线通信中使用的无线电收发器,例如根据无线通信标准所指定的那些无线通信,其非限制性示例包括GSM、GPRS、EDGE及GERAN标准。该技术不限于特定类型的通信系统或标准,并且也可在使用与本申请所述那些功能类似的功能的范围广泛的蜂窝系统中采用,但在其它系统中可能使用不同的术语。另外,虽然下面的示例假设移动台是发送节点,并且基站是接收节点,但移动台可以是接收节点,并且基站可以是发送节点。
图6示出包括无线电接入网络36的一非限制性示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网络36示出了耦合到基站控制器(BSC)34的两个基站(BS)32。在GSM/EDGE用语中,基站控制器及其基站的组合称为基站系统(BSS)。无线电接入网络36经适当的接口与由云38表示的其它网络通信。每个基站32在一个或多个小区中通过空中接口为多个移动台30提供通信和控制。在图6中,基站32示为与示有虚线的代表性小区中的移动台30通信。
现在对图7中的图形进行参考,图形示出使用在无线电链路控制(RLC)数据块上搭载的ACK/NACK(PAN)消息与基站收发信台(BTS)和移动台(MS)通信的分组控制单元(PCU)(例如,PCU可以是基站控制器的一部分)。每个PAN消息包括4个字段,这些字段包括可以是一个比特的窗口的开始(BOW)、可以是7到11个比特长的短起始序列号(SSN)、可以是12到18个比特的报告的比特图(RB)以及可以是5个比特的临时流标识符(TFI)。为了完全领会PAN报告分析,重要的是理解发送实体采用传送窗口,并且接收实体采用接收窗口。
在此方面,对示出示例传送器和接收器窗口的图8中的图形进行参考。如图所示,传送器发送数据到接收器,并且接收器使用ACK/NACK消息来确认传送的数据块。在每个传送窗口中,有预定数量的数据块,并且在图中传送窗口表示为阵列V(B)。阵列中的数据块V(A)是窗口中接收器仍尚未确认的最早的已经传送的数据块,并且V(S)是数据窗口中传送器要传送到接收器的下一数据块。在接收器侧,V(Q)是仍未收到的最早数据块,并且V(R)是BSN序列中应接收的下一数据块。V(Q)是确定接收窗口的开始的块。使用的窗口不能大于应用的窗口大小(WS),因此,V(Q)加WS对应于能够接收的最高BSN。窗口大小(WS)在承载设置时在传送器与接收器之间协商。
图9是一示例PAN报告,该报告示出如上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所述的与基站的广播往返程时间(RTT)关联或结合的移动台ACK/NACK分析有关的问题。此PAN消息使用图7中所述的示例格式,其中短SSN是10,并且报告的比特图(RB)包括对应于从短SSN+1开始的序列号的12个比特,在此情况下这包括SSN 11到SSN 10+12=SSN 22。
PAN消息一般只能“暂时确认”正确收到的数据块。完全确认RLC数据块的正确接收要求RLC数据块在适当的控制块中被确认(例如,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或(EGPRS)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这是因为PAN消息通常没有用于所需的可靠性级别的充分错误保护,例如足够强的校验和,并且因此PAN不应永久性地确认块。相应地,对于正确接收的数据块的暂时确认(ACK)能够通过在比特图RB中的1来指示,并且0能够用于指示未正确接收或未接收的数据块,对应于NACK。在此示例中,移动台的传送窗口V(B)在对应于SSN加8的数据块结束。这产生了关于字段SSN+9到SSN+12中比特的不确定性。因此,不清楚比特图中哪些比特有效,并且因此不清楚移动台应重新传送什么对应的数据块。虽然移动台已经传送数据块18(SSN+8=18是移动台的传送窗口中的最后数据块),但不确定的是哪些数据块确实已经由基站收到,并且在充分的时间内已处理以包括在此特定ACK/NACK比特图RB中。回想本申请的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变化的往返程时间有关的困难。如果往返程是0,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则移动台应重新传送对应于标记为0的比特图字段的块10、11、13、15、16、17及18。但在往返程时间是大于0的某个值的更现实情况中,是否重新传送对应于移动台传送窗口外的数据块的块15、16、17及18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常变化的往返程时间的实际值。
图10示出对此问题的一解决方案。对于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块,在该数据块的对应比特字段中放置的是0。例如,参见对于SSN+1和SSN+3的字段。然而,对于暂时正确接收的数据块,如SSN+2和SSN+4,没有信息设置成指示数据块正确收到。相反,那些比特字段中的“1”表示“空”-没有对于此数据块的ACK/NACK信息。因此,接收节点中的PAN消息生成器为对应于SSN+5-SSN+12的数据块插入“1”,指示不存在对于那些块的ACK/NACK信息。PAN中SSN指示的数据块被隐式NACK。在接收PAN消息后,移动台知道数据块10、11和13需要被重新传送。指示为空的其它数据块,即12和14-22保留有未更改的状态,这意味着作为对此PAN消息的响应,不重新传送它们。
因此,图10中所示的解决方案消除了比特图与基站所广播的往返程时间的准确性的相关性。基站无需不断更新基站与移动台之间的当前往返程时间和通过广播信道定期分发该RTT到移动台。相反,基站简单地确定哪些块正确收到,哪些块未正确收到,并生成用于PAN比特字段的比特,以便暂时地正确接收的数据块被标示为“空”,未正确接收的块被标示为NACK。空表示不存在ACK/NACK信息。在移动台将PAN消息比特图解码时,移动台将来自比特字段的所有NACK块设为要重新传送,并且等待与比特图中标识为空的其它数据块有关的下一ACK/NACK消息。
下面提供适合在3GPP标准GERAN类型规范中包括的表述本申请中创新技术的一非限制性示例实现的另一方式。同样地,这只是示例,并且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权利要求。
比特图的解释
如果收到压缩的报告比特图,则应先比特图解压缩。随后,应对解压缩的比特图处理如下:首先,如果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EGPRS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或EGPRS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类型2消息中的BOW比特具有值T,则比特图确认V(A)与(SSN-2)(模SNS)之间的所有块,并且V(B)中的对应元素应设为值ACKED。此外,“0”的比特图值在对应于(SSN-1)模SNS的比特位置被采用,其对应于V(Q)。如果MBMS下行链路ACK/NACK消息中的BOW比特具有值“1”,则比特图确认V(A)与(SSN-2)(模SNS)之间的所有块,并且仅对于发送消息的移动台,比特图值“0”在对应于(SSN-1)模SNS的比特位置被采用。是否将V(B)中对应元素设置为值Acked的决定是实现特定的。
随后,在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EGPRS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或EGPRS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类型2消息的情况中,对于未压缩比特图中其对应BSN值在传送窗口内的每个比特,如果该比特包含值“1”,则V(B)中相对于SSN编索引的对应元素应设为值ACKED。如果该比特包含值“0”,则V(B)中的元素应设为值NACKED。未压缩比特图内其对应BSN不在传送窗口内的比特应被忽略。在MBMS下行链路ACK/NACK消息的情况中,对于未压缩比特图中其对应BSN值在传送窗口内的每个比特,如果该比特包含值“1”,则它只为发送消息的移动台肯定地确认对应的RLC数据块,并且是否将V(B)中相对于SSN编索引的对应元素设为值ACKED的决定是实现特定的。如果该比特包含值“0”,则它只为发送消息的移动台否定地确认对应的RLC数据块,并且是否将V(B)中相对于SSN编索引的对应元素设为值NACKED的决定是实现特定的。未压缩比特图内其对应BSN不在传送窗口内的比特将被忽略。
如果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EGPRS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或EGPRS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类型2或MBMS下行链路ACK/NACK消息中的BOW比特具有值“1”,则将为BSN值高于比特图中最后项但小于V(S)(即,[V(R)-1<BSN<V(S)]模SNS)的所有RLC块采用比特图值“0”。
如果RLC传送器在移动台侧,比特图中的比特包含值“0”,并且用于对应RLC数据块的最后传送的块时期的末尾与包含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消息的块时期的开始之间的块时期的数量小于(max(BS_CV_MAX,1)-1)(即,RLC数据块最近已(重新)传送,并且因此在此特定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消息中不能有效地被否定确认),则将不修改V(B)中的元素。类似地,如果RLC传送器在网络侧上,并且RLC数据块不能在此特定分组Ack/Nack消息中被有效地否定确认,则将不修改V(B)中的元素。
在PAN字段的情况下,比特图将以对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EGPRS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或EGPRS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类型2消息的情况相同的方式来解释,但具有以下例外:
1-在RLC确认模式中,并且在PAN由网络收到时,V(B)的元素将不设为ACKED;将设为ACKED的任何元素将设为TENTATIVE_ACK;
2-在PAN由移动台收到的情况下,报告的比特图中收到的值“1”将不修改V(B)中对应元素的当前值;报告的比特图中收到的值“0”将设置V(B)中的对应元素为值NACKED;
3-如果PAN的处理将导致V(B)的元素从ACKED或TENTATIVE_ACK更改为NACKED,则整个PAN字段应被忽略;
4-如果PAN肯定地确认尚未传送的块(即,其BSN高于或等于V(S)),则整个PAN字段应被忽略;
5-如果基于时间的PAN指示保留值,则整个PAN字段应被忽略。
注:状况3-5可由于PANI中或PAN字段中未检测到的错误而发生。
虽然不易于实现或者如上述优选解决方案一样健壮,但另一可能的解决方案是让基站用当前RTT的新估计更频繁和快速地更新MS。例如,在GERAN标准中,BS_CV_MAX信息能够在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PUAN)消息中变得可选,以便基站能够更频繁和快速地对MS更新更改的RTT。
背景技术中所述问题仍有的另一可能解决方案是更改SSN的定义,以便RB始终充满有效的ACK/NACK比特。为此,用于PAN的SSN被设为V(R)(要接收的下一个),并且比特图提供更低BSN的状态。这去除了比特图末尾中的“开放式”0比特(例如在图9中的比特位置SSN+9-SSN+12中)。此外,对于PAN和PUAN,需要用于估计的RTT(BS_CV_MAX)的不同值,因为使用PAN的操作模式的RTT小于只使用PUAN的操作模式的RTT。如果使用BS_CV_MAX的RTT检查仍进行,则必须在PAN操作模式与PUAN操作模式之间区分估计的RTT(BS_CV_MAX)。
虽然各种实施例已显示和详细描述,但权利要求不限于任何特定实施例或示例。上述描述均不应解读为暗示任何特定元素、步骤、范围或功能是必需的,使得它必须包括在权利要求的范围中。可取得专利的主题的范围只由权利要求来定义。法律保护的范围由授权的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文字及其等同来定义。对单数形式的元素的引用并非旨在表示“一个且仅一个”(除非明确地如此陈述),而是“一个或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对于上述优选实施例的元素的所有结构和功能等同通过引用明确结合于本文中,并且旨在被提出的权利要求涵盖。此外,装置或方法不必为了它要被提出的权利要求涵盖而解决本发明寻求解决的每个问题。装置或方法不必为了它要被提出的权利要求涵盖而解决本技术寻求解决的每个问题。没有权利要求旨在引用35USC§112第6段,除非使用了“用于...的部件”或“用于...的步骤”的文字。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没有实施例、特征、组件或步骤旨在奉献于公众,无论该实施例、特征、组件或步骤是否记载在权利要求中。

Claims (28)

1.一种用于从第一无线电节点(3)向第二无线电节点(1)提供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报告的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通过无线电信道将数据块传送到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
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的信号;以及
检测到一些数据块被正确接收以及一些数据块未被正确接收,所述方法特征在于以下另外的步骤:
生成将正确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空并将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NACKed的ACK/NACK消息,其中空表示不提供ACK/NACK信息,这样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不在所述ACK/NACK消息中确证数据块从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被正确接收;
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将所述ACK/NACK消息发送到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
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接收和解码所述ACK/NACK消息,并且将标识为NACKed的数据块设为要由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重新传送;以及
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将设为要重新传送的数据块传送到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CK/NACK消息中没有数据块被标识为ACKed。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对哪些数据块要重新传送的确定独立于与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发送数据块、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接收所述数据块、所述数据块被处理以确定它是否被正确接收,生成对于该数据块的ACK/NACK消息、传送所述ACK/NACK消息以及在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接收所述ACK/NACK消息相关联的往返程时间(RTT)。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均无需为执行权利要求1中的方法而确定它们之间的当前RTT。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是移动无线电台,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是基站。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是基站,
并且所述第二无线电节点是移动无线电台。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和生成步骤之一或两者在控制所述基站的基站控制节点中执行。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和生成步骤两者在所述基站执行。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CK/NACK消息是与数据块一起发送的搭载的ACK/NACK(PAN)消息,并且所述PAN消息包括与所述PAN消息相关联的传送的数据块的序列的起始序列号,每个数据块具有相关联的序列号和报告的比特图,所述比特图中每个报告的数据块包括指示该数据块是空还是NACKed的对应比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AN消息在基于GSM/EDGE无线电接入网络(GERAN)的通信系统中使用。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CK/NACK消息是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消息或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消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无线电节点立即生成重新传送标识为NACKed的数据块的请求,并且对标识为空的数据块不执行ACK/NACK请求操作。
13.一种发送通信节点(3),包括:
传送器(2),布置成通过无线电信道将数据块传送到接收通信节点(1);
接收器(4),布置成接收来自所述接收通信节点的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消息;以及
解码器(6),布置成解码所述ACK/NACK消息,并且将标识为NACKed的数据块设为要重新传送,
所述传送器布置成将设为要重新传送的数据块传送到所述接收通信节点,所述发送通信节点特征还在于:
所述接收器布置成接收将正确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空并且将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NACKed的所述ACK/NACK报告,其中空表示不提供对于数据块的ACK/NACK信息,这样所述接收通信节点不在所述ACK/NACK消息中确证数据块从所述发送通信节点被正确接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通信节点,其中所述ACK/NACK消息中没有数据块被标识为ACKed。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通信节点,其中哪些数据块要重新传送的确定独立于与所述发送通信节点发送数据块、所述接收通信节点接收所述数据块、所述数据块被处理以确定它是否被正确接收、生成对于该数据块的ACK/NACK消息、传送所述ACK/NACK消息以及在所述发送通信节点接收所述ACK/NACK消息相关联的往返程时间(RTT)。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发送通信节点是移动无线电台(30),所述接收通信节点是基站(32)。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通信节点,其中所述发送通信节点是基站(32),并且所述接收通信节点是移动无线电台(30)。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通信节点,其中所述ACK/NACK消息是与数据块一起发送的搭载ACK/NACK(PAN)消息,并且所述PAN消息包括与所述PAN消息相关联的传送的数据块的序列的起始序列号,每个数据块具有相关联的序列号和报告的比特图,所述比特图中每个报告的数据块包括指示该数据块是空还是NACKed的对应比特。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送通信节点,其中所述ACK/NACK消息是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消息或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消息。
20.一种系统,包括:
接收器(13),布置成从发送器节点(3)接收通过信道传送的包含数据块的信号;
解码器(15),布置成解码所接收的信号并确定正确接收的数据块和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块;
报告生成器(17),布置成生成确认(ACK)/否定确认(NACK)报告;以及
传送器(21),布置成将所述ACK/NACK报告传送到所述发送节点,
所述接收器布置成从所述发送节点接收在所述ACK/NACK报告中设为要重新传送的数据块,
所述系统特征还在于所述报告生成器布置成生成将正确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空并将未正确接收的数据块标识为NACKed的所述ACK/NACK报告,其中空表示不提供ACK/NACK信息,这样所述接收节点不在所述ACK/NACK报告中确证数据块从所述发送节点被正确接收。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ACK/NACK报告中没有数据块被标识为ACKed。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哪些数据块要重新传送的确定独立于与所述发送节点发送数据块、所述接收节点接收所述数据块、所述数据块被处理以确定它是否被正确接收、生成对于该数据块的ACK/NACK报告、传送所述ACK/NACK报告以及在所述发送节点接收所述ACK/NACK报告相关联的往返程时间(RTT)。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发送节点是移动无线电台(30),并且所述接收节点是基站(32)。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发送节点是基站(32),并且所述接收节点是移动无线电台(30)。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至少所述报告生成器位于控制所述基站的基站控制节点(34)中,并且所述传送器和接收器位于所述基站中。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系统位于所述基站中。
27.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ACK/NACK消息是与数据块一起发送的搭载的ACK/NACK(PAN)消息,并且所述PAN消息包括与所述PAN消息相关联的传送的数据块的序列的起始序列号,每个数据块具有相关联的序列号和报告的比特图,所述比特图中每个报告的数据块包括指示该数据块是空还是NACKed的对应比特。
28.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ACK/NACK消息是分组上行链路Ack/Nack消息或分组下行链路Ack/Nack消息。
CN201080007868.4A 2009-02-11 2010-01-05 用于ack/nack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31825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161409P 2009-02-11 2009-02-11
US61/151614 2009-02-11
US12/556213 2009-09-09
US12/556,213 US8473800B2 (en) 2009-02-11 2009-09-09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NACK reporting
PCT/EP2010/050049 WO2010091906A1 (en) 2009-02-11 2010-01-05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ck/nack reporti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8253A true CN102318253A (zh) 2012-01-11
CN102318253B CN102318253B (zh) 2015-05-20

Family

ID=42541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7868.4A Active CN102318253B (zh) 2009-02-11 2010-01-05 用于ack/nack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8473800B2 (zh)
EP (1) EP2396917B1 (zh)
CN (1) CN102318253B (zh)
DK (1) DK2396917T3 (zh)
HK (1) HK1165922A1 (zh)
MX (1) MX2011007201A (zh)
WO (1) WO201009190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85655B1 (en) * 2006-04-19 2019-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data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access systems
EP2536094B1 (en) * 2010-02-12 2018-04-18 Alcatel Lucent Processing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session updates
US8923273B2 (en) * 2010-09-28 2014-12-30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eception confirmation in wireless system
DE102012210816A1 (de) 2012-06-26 2014-01-0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atenpaket für eine bidirektionale Übertragung von Datenpaketen bei einer Datenübertragung zwischen einem ersten und einem zweiten Kommunikationsgerät sowie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eines solchen Datenpaketes
US9143279B2 (en) * 2013-01-18 2015-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facilitating data retransmission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591058B2 (en) * 2013-09-26 2017-03-07 Coriant Operations, Inc. Rapid recovery method for incomplete file transfer from sender to recipient
US9717072B2 (en) * 2014-05-19 2017-07-25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First device, second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the first device sending a modified encoded radio block to the second device
WO2016012866A1 (en) * 2014-07-15 2016-01-28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enabling spontaneous location determination in a schedul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US10148543B2 (en) * 2015-12-23 2018-12-04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Connection-oriented communication devices with round trip time estimation
US10128985B2 (en) 2016-07-01 2018-11-13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K clock compensation for high-speed seria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s
US11425765B2 (en) * 2018-06-20 2022-08-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signals by n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2640344B (zh) * 2018-08-29 2023-09-19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nr-u上的自包含突发的混合harq反馈方案
WO2024077457A1 (en) * 2022-10-10 2024-04-18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Subframe bas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feedback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3805A (zh) * 2006-06-02 2007-12-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基站装置和调度方法
EP1919116A2 (en) * 2006-10-31 2008-05-07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N101222309A (zh) * 2008-01-25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 tdd系统上行harq进程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7069959A1 (en) 2005-12-16 2007-06-21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mproved re-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2008390B1 (en) * 2006-04-19 2014-12-2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ve acknowledgement
EP2685655B1 (en) 2006-04-19 2019-05-0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data communication in cellular access systems
US20080056303A1 (en) * 2006-08-30 2008-03-06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st or 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601219A (zh) 2007-02-07 2009-12-09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改进的重传的方法和设备
WO2008108569A1 (en) * 2007-03-02 2008-09-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questing packet re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209055A (zh) * 2007-05-08 2013-07-17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针对数据块的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的方法和设备
US8493861B2 (en) * 2008-01-09 2013-07-2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transmitting unit for reducing a risk of transmission stalling
CA2749574C (en) * 2008-12-16 2014-08-19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round trip time and acknowledgement/negative acknowledgement repetition i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83805A (zh) * 2006-06-02 2007-12-05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无线电基站装置和调度方法
EP1919116A2 (en) * 2006-10-31 2008-05-07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acket reception and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CN101222309A (zh) * 2008-01-25 2008-07-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 tdd系统上行harq进程的配置方法和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GPP TS44.060 version 8.3.0 Release 8", 《3GPP》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1007201A (es) 2011-07-28
US8473800B2 (en) 2013-06-25
US8769366B2 (en) 2014-07-01
HK1165922A1 (zh) 2012-10-12
EP2396917B1 (en) 2016-11-16
DK2396917T3 (en) 2017-02-13
WO2010091906A1 (en) 2010-08-19
US20130262951A1 (en) 2013-10-03
CN102318253B (zh) 2015-05-20
US20100205499A1 (en) 2010-08-12
EP2396917A1 (en) 201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8253B (zh) 用于ack/nack报告的方法和设备
US11115154B2 (en) Providing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by a wireless device
EP1965534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control messa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relaying
CN10163695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可配置的确认处理
CN1976263B (zh) 一种用以处理接收到的通信的使用者设备
US894968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RQ feedback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11572B (zh) 用于降低传输停止风险的方法和发射单元
US8245093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automatic retransmission request feedback information element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082649B (zh) 使用针对选择性重传的滑动窗口协议进行数据通信的系统和方法
EP2521327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 receiving a control signaling and corresponding data packet control
CN104640214A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101133570A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增加一键通接入成功率的方法和装置
CN101507318B (zh) 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无线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01562507B (zh) 数据传输方法
CN101911568B (zh) 用于传送数据块的方法及传送装置
US11323859B2 (en) Vehicular message delivery
CN110519011A (zh) 一种基于索引标识的码块传输系统及传输方法
CN105991236B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2870364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控制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11659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GR

Ref document number: 116592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