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6535A -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6535A
CN102316535A CN201110296873A CN201110296873A CN102316535A CN 102316535 A CN102316535 A CN 102316535A CN 201110296873 A CN201110296873 A CN 201110296873A CN 201110296873 A CN201110296873 A CN 201110296873A CN 102316535 A CN102316535 A CN 1023165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information
downlink control
terminal equipment
time
network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96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16535B (zh
Inventor
徐伟杰
邢艳萍
贾民丽
陈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filed Critical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ATT
Priority to CN20111029687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653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65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6535A/zh
Priority to PCT/CN2012/081841 priority patent/WO201304477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165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65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0Negotiating bandwid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即当前系统的数据域,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从而,不仅使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各种带宽配置的系统中可以正常进行工作,而且不需要对系统中现有的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改动,保证了网络的良好的兼容性,这样的技术方案使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现有系统中正常工作成为可能,在不影响终端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节约了终端设备的成本。

Description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M2M(Machine-to-machine,机器间)通信作为一种新型的通信理念,其目的是将多种不同类型的通信技术有机结合,如:机器对机器通信、机器控制通信、人机交互通信、移动互联通信,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发展。预计未来人对人通信的业务可能仅占整个终端市场的1/3,而更大数量的通信是机器间(小带宽系统)通信业务。
当前的移动通信网络是针对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设计的,如:网络容量的确定等。如果希望利用移动通信网络来支持小带宽系统通信就需要根据小带宽系统通信的特点对移动通信系统的机制进行优化,以便能够在对传统的人与人通信不受或受较小影响的情况下,更好地实现小带宽系统通信。
当前认识到的MTC通信可能存在的一些特性有:
-MTC终端具有低移动性。
-MTC终端与网络侧进行数据传输的时间是可控的;即MTC终端只能在网络指定的时间段内进行接入。
-MTC网络与网络侧进行的数据传输对数据传输对实时性要求不高,即:具有时间容忍性。
-MTC终端能量受限,要求极低的功率消耗。
-MTC终端和网络侧之间只进行小数据量的信息传输。
-MTC终端可以以组为单位进行管理。
……
一个实际的MTC终端可以具有上述的一个或多个特性。
不同负荷情况下,LTE系统下行控制区域可能会占用到每个下行子帧的前1~4个符号,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LTE系统控制区域与数据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下行控制区域的大小通过PCFICH(Physical Control Format Indicator Channel,控制格式指示信道)通知,PCFICH信道经过调制编码后占用4个REG(Resource Element Group,资源单元组),且4个REG在整个下行带宽上均分分布;PHICH(Physical HARQ Indicator Channel,HARQ指示信道,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信道用于承载针对UL-SCH(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共享信道)数据包的应答信息,包括ACK(Acknowledgement,确认)/NACK(Negative Acknowledgement,否定确认),PHICH信道也会尽可能的在整个频带(除PCFICH占用的资源)上均分分布。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控制信道)信道用于承载下行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包括用于下行和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和上行功率控制信息等。PDCCH的资源映射以控制信道单元CCE(Control Channel Element,控制信道单元)为单位,根据不同的负荷以及信道情况,PDCCH可以占用1/2/4/8个CCE,所有PDCCH复用后,在整个控制区域除PCFICH和PHICH剩余的资源上进行交织和资源映射。 
从上述可以看出,LTE的几种主要的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都与系统工作带宽密切相关的,现有协议中定义的系统带宽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现有协议中定义的系统带宽与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映射的对应关系
Figure 2011102968738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为保证UE在所有的系统带宽下均可以正确解调控制区域,LTE标准要求所有的UE需要支持20M系统带宽。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上述分析可知,为支持下行控制信息的正确解调,LTE标准要求所有终端必须支持20MHz的系统带宽。由于MTC设备普遍具有如低移动性、传输数据量小、对通信时延不敏感、要求极低功耗等特征,支持20MHz的带宽对这一类应用的终端可能是不必要的;另一方面,未来MTC设备应用将极其普遍,有必要降低MTC终端的成本以满足MTC海量应用需求,降低MTC的工作带宽,将可节省滤波器、A/D(Analog Signal/ Digital signal,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转换器等元器件的成本从而降低终端成本,所以,限制MTC终端的工作带宽为20MHz,从降低终端的成本的角度也是不利的。
而如果要降低这部分成本,则需要降低MTC终端的工作带宽,但工作带宽小于20MHz的终端在大于其带宽的小区中又会因为无法读取控制信息,而无法在这些小区中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解决现有的技术方案中LTE系统无法针对小带宽的终端设备进行控制信令传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当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至少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当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时,所述终端设备在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至少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即当前系统的数据域,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从而,不仅使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各种带宽配置的系统中可以正常进行工作,而且不需要对系统中现有的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改动,保证了网络的良好的兼容性,这样的技术方案使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现有系统中正常工作成为可能,在不影响终端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节约了终端设备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LTE系统控制区域与数据区域的分布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控制区域TDM映射方案下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控制区域TDM方案引起的资源碎片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控制区域FDM映射方案下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控制区域FDM方案资源碎片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所述,物联网技术方兴未艾,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以及LTE系统中需要支持MTC功能。一台MTC设备(MTC终端)可能具有多种M2M通信特性之中的部分特性,如低移动性、传输数据量小、对通信时延不敏感、要求极低功耗等特征。考虑到以后小带宽系统通信中的MTC设备会非常庞大,且绝大部分场合MTC设备的功能相对单一,不需要非常高的传输速率,因此需要考虑对MTC设备的成本进行进一步的降低。
带宽是影响MTC设备成本的重要因素,若可以适当降低MTC设备的工作带宽,将可显著降低成本。而目前LTE系统要求,所有的终端必须支持20MHz的系统带宽,否则终端在大于自身所能支持的带宽中工作时将有可能无法读取控制信息,导致其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克服这样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能够解决针对小带宽的终端的控制信令如何在LTE系统中传输的问题,从而,使降低终端的工作带宽成为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MTC终端,一切具有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应特征的小带宽系统以及设备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
当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不小于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时,则网络侧设备按照现有的技术方案进行处理,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而当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时,则网络侧设备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具体的,在实现本步骤的过程中,网络侧设备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将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通过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TDM)或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FDM)的方式分布。
下面,分别针对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两种方式,对本步骤的具体实现过程进行说明。
(1)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分布。
在此种情况下,网络侧设备将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分别通过不同的时域符号进行传输。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具体为:
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第M+1个符号开始的连续N个时域符号。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N具体为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另一方面,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确定方式一、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通知终端设备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其中,物理信令通知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控制区域指示信道进行统治的方式,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控制区域指示信道可采用重复编码、Reed  Muller编码的方式来实现,其比特含义、编码方式、交织方式、占用资源的时频位置(包括资源映射图样)可由网络测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进行一致约定。
确定方式二、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采用固定的时域符号的个数作为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确定方式三、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具体应用哪种确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场景需要进行确定,具体应用的确定方式的内容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2)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通过频分复用的方式分布。
在此种情况下,网络侧设备将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分别通过不同的频率进行传输。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具体为:
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第M+1个符号开始的连续N’个时域符号。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N’=S-M,S为一个子帧内的时域符号个数。
另一方面,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确定方式一、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通知终端设备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其中,物理信令通知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控制区域指示信道进行统治的方式,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控制区域指示信道可采用重复编码、Reed  Muller编码的方式来实现,其比特含义、编码方式、交织方式、占用资源的时频位置(包括资源映射图样)可由网络测设备和终端设备预先进行一致约定。
具体的,本确定方式具体是通过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控制区域指示信道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来实现的。
其中,所述控制区域指示信道占用的资源数量以及资源映射位置,具体为: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
确定方式二、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采用固定的频带大小作为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确定方式三、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具体应用哪种确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场景需要进行确定,具体应用的确定方式的内容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针对通过频分复用的方式进行分布的情况,上述的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的资源粒度,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个子载波所对应的资源量;或,
多个子载波所对应的资源量;或,
一个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物理资源块)所对应的资源量;或,
多个PRB所对应的资源量;或,
一个具体的频率值。
具体的资源粒度的确定可以是预先约定的,也可以是通过信息交互的,具体的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这样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的用来进行业务传输的数据资源区域(即前述的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用于传输数据信息)是通过前述的下行控制信息来通知终端设备的,该数据资源区域的大小可随着负荷需求而变化,但下行控制信息所对应的资源区域和数据资源区域的所占频带资源之和不能超过支持该类下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的终端设备的可用工作带宽。
无论采用上述的哪种方式进行分布,在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中,上述的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的具体确定方式,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
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通知终端设备的;或,
网络侧设备通过其他消息预先通知终端设备的。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具体应用哪种确定方式可以根据实际的场景需要进行确定,具体应用的确定方式的内容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在应用前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为了更充分的利用系统的带宽资源,本发明实施例所进一步的提出可以利用资源碎片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案,具体说明如下。
网络侧设备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信息,并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通知终端设备通过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接收数据信息。
其中,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的具体通知方式为:网络侧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通知终端设备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的大小或当前时隙内第M+1个时域符号前剩余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通过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案一方面更加充分地利用了带宽资源,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数据信息传输的可选资源,实现了传输效率的提高。
相对应的,在终端设备侧,需要进行相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接收,并依据相应的下行控制信息的调度,在相应的资源上接收数据信息。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的具体传输方式可以包括时分复用和频分复用两种方式,具体的传输方式参见前述说明,相应的信息协商和约定方式与前述的网络侧的处理方案相类似,在此不再重复叙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即当前系统的数据域,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从而,不仅使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各种带宽配置的系统中可以正常进行工作,而且不需要对系统中现有的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改动,保证了网络的良好的兼容性,这样的技术方案使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现有系统中正常工作成为可能,在不影响终端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节约了终端设备的成本。
下面,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为了方便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在后续的说明中以支持小带宽的MTC终端在LTE系统中工作的应用场景为例,对小带宽终端在系统中的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适用范围不仅限于MTC终端,一切具有本发明实施例中相应特征的小带宽系统以及设备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具体设备类型的变化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应的,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的主要思想是为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其带宽范围内的系统控制区域外的数据区域单独开辟出一块区域用于放置该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所专用的下行控制信道。
进一步地,按照小带宽系统的控制区域与数据区域的复用方式,分为时分复用方式和频分复用方式两种。
其中,时分复用方式是指小带宽系统的控制区域和小带宽系统的数据区域分别占用不同的时域符号;频分复用方式是指小带宽系统的控制区域和小带宽系统的数据区域分别占用不同频率。相应的小带宽系统的控制信息放置于上述小带宽系统的控制区域,小带宽工作带宽内除LTE系统的控制区域以及可能的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广播信道)和PSS(Primary Synchronizing Signal,主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ing Signal,辅同步信号)等公共信道外的其他区域都可以用于小带宽系统的业务调度。
下面,分别结合具体的应用场景具体说明上述两种方案:
方案一、TDM方案。
TDM方案是指在小带宽系统的工作带宽内,用于小带宽传输的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以时分复用的方式占用传统LTE系统控制区域(包含PBCH信道、PSS、SSS信道)外的其他资源。
考虑到LTE系统的控制信道可以占到一个子帧中第一个时隙的前M=2、3或4(M由LTE网络配置或子帧有关,下同)个时域符号,所以,小带宽系统只能在其带宽范围内从第M+1个(M=2、3或4)符号开始占用N个连续时域符号(N由小带宽系统的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CFICH通知,PCFICH在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中资源映射位置已经固定,且网络侧和终端设备已约定,具体参见后续描述)作为其控制区域。在小带宽终端的控制区域承载其下行控制信道,例如包括PCFICH、PHICH和PDCCH等,这些控制信道在小带宽系统支持的带宽内(例如5MHz)分布,信道的编码、调制以及物理资源映射可参考现有机制,也可以根据需要做一些适当的修改,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控制区域TDM映射方案下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eNB可以根据调度情况动态决定每个下行子帧是否包含小带宽系统的区域。
接下来,按照信道类型分别介绍小带宽终端的各个物理信道的处理方案。相应的物理控制信令如下:
(1)PCFICH。
PCFICH用于指示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所占符号个数,可以采用现有机制相同的编码调制方式以及资源映射机制。PCFICH固定占用下行子帧第一个时隙中的第M+1个(M=2、3或4)符号(即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的第一个符号),并且等间距映射在小带宽系统带宽内的4个REG上。
考虑到小带宽系统用户数量大,但多为小数据传输,也可以根据小带宽系统的需求,在用户数量多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大控制区域占用的符号个数,相应的也应该增大PCFICH的比特数和其信道占用的资源数,具体值评估确定并预先约定。
另外,也可以采用控制区域占有固定大小资源的方式,此时就不需要PCFICH信道来通知控制区域的大小;控制区域占用的时域符号个数可以采用网络侧和小带宽终端事先约定已知的方式,也可以由网络侧采用高层信令通知小带宽终端。
(2)PHICH。
PHICH在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映射在PCFICH未使用的REG上。PHICH的扩频、编码、调制方式以及资源映射可以沿用现有的LTE机制。PHICH占用3个REG,频域上相互相差约1/3 小带宽系统带宽,其在时域映射的符号分布以及一个子帧中PHICH的数量由系统通知,比如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主信息块)。
(3)PDCCH
PDCCH在下行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内除PCFICH和PHICH外的剩余资源内进行交织。
另外,由于传统LTE系统的控制区域所占符号数是动态可变的,若LTE系统占用的时域符号不足M(M=2或3或4个)个,则在传统LTE系统的控制区域和小带宽系统的控制区域之间会形成一些资源碎片,具体如图3所示。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碎片区域,网络侧可以在这些区域对小带宽终端进行数据调度,同时通过PDCCH信道通知小带宽终端LTE系统的控制区域所占时域符号个数(例如,通过2个比特指示),或者通过PDCCH信道通知小带宽终端本时隙内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前还有几个剩余的时域符号,根据此信息,小带宽终端可以判断其控制区域之前是否还有符号用来传输PDSCH,由此,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
方案二、FDM方案。
FDM方案是指在小带宽系统带宽内,用于小带宽传输的控制区域和数据区域以频分复用的方式占用除传统系统控制区域(包含PBCH信道、PSS、SSS信道)外的其他资源。
与TDM方案一样,小带宽系统的控制区域从每个业务子帧第一个时隙的第M+1个(M=2或3)时域符号开始。和TDM方式不同的是,FDM方式下,控制区域是在连续的一段频带内分布的,而从时域上看,在一个子帧中小带宽控制区域占用所有的从第M+1个(M=2或3)符号起的后面的符号。在小带宽终端的控制区域承载其下行控制信道,包括PCFICH、PHICH和PDCCH等,这些控制信道在小带宽系统支持的带宽内(例如5MHz)分布,信道的编码、调制以及物理资源映射可参考现有系统的方式,但由于资源映射方式的改变,需要适当修改以保证各个信道的性能。另外,在PBCH信道以及PSS、SSS信道出现的子帧,小带宽系统下行控制区域不能和上述信道重合,须在上述信道剩余的资源上进行资源映射。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一种控制区域FDM映射方案下的资源分布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小带宽系统的控制区域可以占用终端带宽内的高频率频段一侧也可以占用低频率频段一侧,图4中是以占用高频率频段一侧为例进行示意。
针对小带宽系统传输的下行控制信道也包含PCFICH、PHICH、PDCCH等以及SIB、PCH等公共信令,如下分别介绍。
(1)PCFICH
PCFICH用于指示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的大小,根据需要,控制区域大小最小指示粒度可以是子载波个数、PRB个数、N倍PRB区域的个数。控制区域的大小,由系统的负荷来决定,系统用户多则控制区域会较大,反之则较小,可以用n比特来标识,比如2比特可以标识4种大小,3比特可以标识8种控制区域的大小。
为了保证PCFICH的性能,可以采用重复编码、Reed Muller编码等方式对其n比特进行冗余编码;对于控制区域的大小,可以采用保守估计的方法,比如预见一般平均情况下系统可能会有K个PHICH资源组,L个PDCCH信道,可以计算出上述资源可能占用的资源数(比如PRB个数)作为控制区域的资源下限PRB_MIN;另一个角度,类似于现有LTE系统PCFICH的分布,为了保证PCFICH的性能需要将其分布在一定带宽上可以获得足够的频率分集增益,可以由仿真确定PRB_MIN。那么PCFICH的资源映射可以充分考虑在PRB_MIN资源范围内采用频率均匀分布、时域分布、时频域交织分布等方式来提高其性能,为充分获取时频域分集增益,PCFICH的资源单位可以更小,比如不再以REG为单位,而是直接以RE为单位。具体的编码码率、资源映射方式可以由仿真评估确定。当然,在实际的应用中,PCFICH占用的资源数量以及资源映射位置(或者说映射图样)可以是终端与网络侧预先约定的,可以是高层信令通知终端的,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并不会影响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也可以采用控制区域占有固定大小资源的方式,此时就不需要PCFICH信道来通知控制区域的大小;控制区域占用的频带资源大小可以采用网络侧和小带宽终端事先约定已知的方式,也可以由网络采用高层信令通知终端。
(2)PHICH。
PHICH信道用于承载针对小带宽系统上行共享信道(UL-SCH)数据包的应答(ACK/NACK)信息。PHICH可以采用类似现有LTE的扩频方法。为了进一步提升其性能,也可以采用类似PCFICH在PRB_MIN的时频域进行资源(除掉PCFICH占用的资源)的交织分布,获取分集增益和交织增益。具体的扩频方式和资源映射方式由仿真评估决定,其分布方式可网络和UE约定,PHICH资源组数可由系统通知,比如MIB。
(3)PDCCH
PDCCH信道用于承载小带宽系统传输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下行和上行数据传输的调度信息和上行功率控制信息等。小带宽系统 PDCCH的设计包括资源大小、编码、交织方法可以沿用现有PDCCH的方式,资源映射在PCFICH指示的资源上除去PCFICH、PHICH以及其他一些可能的公共信道(PBCH、PSS、SSS)外其他的资源上进行资源映射。需要注意的是,小带宽终端可以和现有LTE 终端共享PCH信息和SIB信息等公共信息,而这些信息位置需要LTE系统和小带宽系统分别调度通知,现有 UE通过现有LTE系统中控制区域中的PDCCH调度,小带宽系统 UE需要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中的PDCCH调度。
另外,PDCCH 也可以指示传统LTE系统的控制区域的大小(占用的时域符号个数)或者通过PDCCH信道通知终端本时隙内第M+1个(M=2或3或4个)符号前还有几个剩余的时域符号以使终端了解资源的碎片是否存在。系统进行下行业务调度时,可以将资源碎片用于数据业务的传输,具体如图5所示。
PCFICH在PRB_MIN个子载波范围内(一个下行子帧第一个时隙的第M+1个符号开始的区域,其中M=2或3或4)分布,如果现有 LTE控制区域不足2或3或4个符号,例如图6中所示的仅占用一个时域符号,那么,LTE控制区域和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会产生资源碎片;另外,若PCFICH指示的控制区域小于PRB_MIN,则PRB_MIN指示的区域的下边缘部分,除个别时频RE上有PCFICH分布,也会剩余资源碎片。由于资源碎片的情况基站是完全掌握的,基站可以通过PDCCH信道告知LTE控制区域的大小(2个比特),然后将小带宽系统的PDSCH信道分布于上述资源碎片中,通过PRB范围告知UE PDSCH的分布情况,当然,由于UE也可以获知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各个信道的分布情况,检测PDSCH时可以直接把控制区域去掉,在剩余的区域检测PDSCH。需要注意的是,在Max{PRB_MIN,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以外的小带宽系统用于PDSCH 传输的PRB数据资源区域,PDCCH也需要告知UE LTE控制区域的大小(2个比特),使终端了解其数据区域每个子载波上数据区域起始的符号位置,以避免碎片产生,以及在和现有系统共享公共信息信道时解读公共信道与现有 LTE UE的一致性。
采用FDM方案,PDSCH的物理资源可以和现有系统保持一致。PDSCH用于下行数据业务传输,也可能用于传输PCH信息、SIB信息、随机接入下行信息等。需要注意的在小带宽系统 UE的带宽内,现有LTE 终端和小带宽系统终端可以共享传输PCH信息、SIB信息以及随机接入下行信息,这些公共信息,对于现有LTE终端,采用LTE的控制区域的PDCCH调度,对于小带宽终端,采用小带宽系统控制区域的PDCCH调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即当前系统的数据域,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从而,不仅使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各种带宽配置的系统中可以正常进行工作,而且不需要对系统中现有的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改动,保证了网络的良好的兼容性,这样的技术方案使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现有系统中正常工作成为可能,在不影响终端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节约了终端设备的成本。
为了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网络侧设备,至少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的情况下,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向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过程中,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将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通过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的方式分布。
具体的,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分别通过不同的时域符号进行传输;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通知终端设备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采用固定的时域符号的个数作为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另一方面,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分别通过不同的频率进行传输;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通知终端设备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采用固定的频带大小作为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具体为:
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
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通知终端设备的;或,
网络侧设备通过其他消息预先通知终端设备的。
进一步的,发送模块还用于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向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信息,并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通知终端设备通过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接收数据信息。
具体的,发送模块具体用于以通过下行控制信息通知终端设备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的大小或当前时隙内第M+1个时域符号前剩余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的方式,通知终端设备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的信息;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终端设备,至少包括接收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的情况下,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接收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在具体的实施场景中,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的方式分布的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
具体的,接收模块,具体用于终端设备在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不同的时域符号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采用固定的时域符号的个数作为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另一方面,接收模块,具体用于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不同的频率传输的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
其中,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终端设备接收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采用固定的频带大小作为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需要指出的是,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具体为:
终端设备与网络侧设备预先约定的;或,
终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广播确定的;或,
终端设备通过接收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其他消息预先确定的。
进一步的,接收模块,还用于通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确定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并通过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
具体的,接收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接收网络侧设备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的大小或当前时隙内第M+1个时域符号前剩余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确定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即当前系统的数据域,向该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从而,不仅使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各种带宽配置的系统中可以正常进行工作,而且不需要对系统中现有的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改动,保证了网络的良好的兼容性,这样的技术方案使支持小带宽的终端设备在现有系统中正常工作成为可能,在不影响终端设备正常工作的情况下,降低了终端设备的工作带宽,节约了终端设备的成本。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网络侧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场景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场景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实施例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场景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场景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场景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场景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场景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场景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几个具体实施场景,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实施例的业务限制范围。

Claims (42)

1.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时,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过程中,还包括:
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通过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的方式分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分布,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分别通过不同的时域符号进行传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具体为:
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第M+1个符号开始的连续N个时域符号;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N具体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采用固定的时域符号的个数作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通过频分复用的方式分布,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分别通过不同的频率进行传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具体为:
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第M+1个符号开始的连续N’个时域符号;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N’=S-M,S为一个子帧内的时域符号个数。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采用固定的频带大小作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的资源粒度,具体为:
一个或多个子载波所对应的资源量;或,
一个或多个PRB所对应的资源量;或,
一个具体的频率值。
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具体为: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控制区域指示信道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区域指示信道占用的资源数量以及资源映射位置,具体为: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
12.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具体为: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其他消息预先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
13.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信息,并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通知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接收所述数据信息。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通知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接收所述数据信息,具体为: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通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的大小或当前时隙内第M+1个时域符号前剩余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15.一种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在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过程中,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通过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的方式分布。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分别通过不同的时域符号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采用固定的时域符号的个数作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将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分别通过不同的频率进行传输;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采用固定的频带大小作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19.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具体为:
所述网络侧设备与所述终端设备预先约定的;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广播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或,
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其他消息预先通知所述终端设备的。
20.如权利要求15至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信息,并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通知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接收所述数据信息。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
以通过所述下行控制信息通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的大小或当前时隙内第M+1个时域符号前剩余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的方式,通知所述终端设备所述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的信息;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22.一种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时,所述终端设备在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具体为:
所述终端设备在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的方式分布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时分复用的方式分布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不同的时域符号传输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具体为:
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第M+1个符号开始的连续N个时域符号;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N具体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26.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发送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采用固定的时域符号的个数作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在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频分复用的方式分布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不同的频率传输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具体为:
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第M+1个符号开始的连续N’个时域符号;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N’=S-M,S为一个子帧内的时域符号个数。
29.如权利要求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发送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采用固定的频带大小作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的资源粒度,具体为:
一个或多个子载波所对应的资源量;或,
一个或多个PRB所对应的资源量;或,
一个具体的频率值。
31.如权利要求29或3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发送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具体为: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控制区域指示信道通知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区域指示信道占用的资源数量以及资源映射位置,具体为: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预先约定的;或,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高层信令确定的。
33.如权利要求22至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具体为: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预先约定的;或,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广播确定的;或,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其他消息预先确定的。
34.如权利要求22至3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并通过所述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具体为: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的大小或当前时隙内第M+1个时域符号前剩余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确定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36.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小于网络侧设备所对应的当前系统的系统带宽的情况下,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下行控制信息。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的方式分布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所述终端设备在自身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不同的时域符号传输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发送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采用固定的时域符号的个数作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或,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通过不同的频率传输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资源与所述下行控制信息可调度的资源;
其中,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的确定方式,具体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物理信令发送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采用固定的频带大小作为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或,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通过高层信令半静态配置所述下行控制信息所占用的频带大小。
40.如权利要求36至3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除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外的其他区域,具体为:
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网络侧设备预先约定的;或,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广播确定的;或,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所发送的其他消息预先确定的。
41.如权利要求36至3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
通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并通过所述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数据信息。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接收所述网络侧设备发送的所述下行控制信息中所包含的当前系统的控制区域的大小或当前时隙内第M+1个时域符号前剩余的时域符号的个数,确定所述终端设备所支持的工作带宽中的时频域物理资源碎片;
其中,M具体为当前系统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最大时域符号的个数,或高层信令通知的一个子帧内PDCCH占用的时域符号的个数。
CN201110296873.8A 2011-09-30 2011-09-30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31653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6873.8A CN102316535B (zh) 2011-09-30 2011-09-30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PCT/CN2012/081841 WO2013044771A1 (zh) 2011-09-30 2012-09-24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96873.8A CN102316535B (zh) 2011-09-30 2011-09-30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6535A true CN102316535A (zh) 2012-01-11
CN102316535B CN102316535B (zh) 2014-04-02

Family

ID=45429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96873.8A Active CN102316535B (zh) 2011-09-30 2011-09-30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6535B (zh)
WO (1) WO2013044771A1 (zh)

Cited B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3477A (zh) * 2012-05-11 2012-10-3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小带宽用户设备以及用户设备
WO2013044771A1 (zh) * 2011-09-30 2013-04-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209441A (zh) * 2012-01-12 2013-07-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220795A (zh) * 2012-01-21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基站
CN103220796A (zh) * 2012-01-21 2013-07-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CN103220809A (zh) * 2012-01-20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应装置
WO2013116973A1 (en) * 2012-02-06 2013-08-15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s supporting different bandwidths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WO2013170699A1 (zh) * 2012-05-16 2013-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3533657A (zh) * 2012-07-05 2014-01-2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中为用户设备配置带宽的方法
WO2014012502A1 (zh) * 2012-07-18 2014-0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相应设备
WO2014048261A1 (zh) * 2012-09-29 2014-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4161495A1 (zh) * 2013-04-03 2014-10-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传输、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14183291A1 (zh) * 2013-05-16 2014-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756568A (zh) * 2012-12-03 2015-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机器类型通信的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04796987A (zh) * 2014-01-16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6119252A1 (zh) * 2015-01-30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ue及基站
WO2017024998A1 (zh) * 2015-08-13 2017-02-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66413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CN108781349A (zh) * 2018-06-21 2018-11-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mtc系统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WO2019062789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US10306440B2 (en) 2014-12-31 2019-05-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pparatus
WO2019192355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CN110753395A (zh) * 2018-07-23 2020-02-0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20061937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Downlink control of unlicensed sub-bands
US10813100B2 (en) 2012-02-03 2020-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downlink and uplink resources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s
CN113572589B (zh) * 2018-06-21 2024-06-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mtc系统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693602B2 (en) * 2015-05-29 2020-06-23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long-term evolution (LTE)-compatible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ideband LTE
EP3461174A4 (en) * 2016-10-20 2019-08-14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ETHOD FOR SENDING UPLINK DATA, NETWORK-SIDED DEVICE AND DEVICE DEVICE
CN110786070A (zh) * 2017-11-16 2020-02-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时隙指示方法、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6461A1 (en) * 2003-08-11 2005-02-17 Alcatel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in a wireless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25077A (zh) * 2009-06-09 2010-12-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系统的传输和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02036386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a系统及其中继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83475B (zh) * 2008-01-07 2012-07-1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充分利用时分双工系统中特殊时隙资源的方法及装置
CN101646198B (zh) * 2008-08-07 2013-10-30 夏普株式会社 LTE-Advanced系统下行链路的实现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8400951B2 (en) * 2009-03-24 2013-03-19 Motorola Mobility Llc PHICH resource signal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841866B (zh) * 2010-02-05 2012-12-05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带宽配置实现lte在物联网应用的方法及系统
CN102316535B (zh) * 2011-09-30 2014-04-0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6461A1 (en) * 2003-08-11 2005-02-17 Alcatel Telecommunication method in a wireless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25077A (zh) * 2009-06-09 2010-12-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系统的传输和指示的方法及设备
CN102036386A (zh) * 2009-09-29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Lte-a系统及其中继链路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资源分配方法

Cited By (5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044771A1 (zh) * 2011-09-30 2013-04-0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209441A (zh) * 2012-01-12 2013-07-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13104334A1 (zh) * 2012-01-12 2013-07-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209441B (zh) * 2012-01-12 2016-04-1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220809A (zh) * 2012-01-20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应装置
WO2013107252A1 (zh) * 2012-01-20 2013-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行物理控制信道的发送、接收方法及相应装置
CN103220795A (zh) * 2012-01-21 2013-07-2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基站
WO2013107250A1 (zh) * 2012-01-21 2013-07-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方法和基站
CN103220796A (zh) * 2012-01-21 2013-07-24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CN103220796B (zh) * 2012-01-21 2016-09-2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下行数据传输方法及其设备
US10813100B2 (en) 2012-02-03 2020-10-20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naging downlink and uplink resources for low cost user equipments
WO2013116973A1 (en) * 2012-02-06 2013-08-15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Resource allocations supporting different bandwidths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
WO2013166715A1 (zh) * 2012-05-11 2013-11-14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小带宽用户设备以及用户设备
CN102763477A (zh) * 2012-05-11 2012-10-3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资源管理的方法和装置、小带宽用户设备以及用户设备
US9408211B2 (en) 2012-05-11 2016-08-02 Huawei Device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low-bandwidth user equipment, and user equipment
WO2013170699A1 (zh) * 2012-05-16 2013-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3428859A (zh) * 2012-05-16 2013-12-0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信息传输方法、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3533657A (zh) * 2012-07-05 2014-01-22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中为用户设备配置带宽的方法
CN103533657B (zh) * 2012-07-05 2016-06-29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在基于机器类通信的通信网中为用户设备配置带宽的方法
CN103582098A (zh) * 2012-07-18 2014-02-12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相应设备
WO2014012502A1 (zh) * 2012-07-18 2014-01-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相应设备
CN103716841A (zh) * 2012-09-29 2014-04-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4048261A1 (zh) * 2012-09-29 2014-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756568A (zh) * 2012-12-03 2015-07-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机器类型通信的资源配置方法和装置
WO2014161495A1 (zh) * 2013-04-03 2014-10-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传输、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04467B (zh) * 2013-04-03 2019-06-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传输、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104467A (zh) * 2013-04-03 2014-10-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下行数据的传输、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380790B (zh) * 2013-05-16 2019-04-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4380790A (zh) * 2013-05-16 2015-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14183291A1 (zh) * 2013-05-16 2014-11-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的传输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321422B2 (en) 2013-05-16 2019-06-1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CN104796987B (zh) * 2014-01-16 2020-0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015001B2 (en) 2014-01-16 2018-07-03 Zt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ystem information
CN104796987A (zh) * 2014-01-16 2015-07-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WO2015106371A1 (zh) * 2014-01-16 2015-07-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发送和接收系统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0306440B2 (en) 2014-12-31 2019-05-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apparatus
WO2016119252A1 (zh) * 2015-01-30 2016-08-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ue及基站
CN107113822A (zh) * 2015-01-30 2017-08-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指示的方法、ue及基站
CN106455095A (zh) * 2015-08-13 2017-02-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024998A1 (zh) * 2015-08-13 2017-02-16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366413A (zh) * 2017-01-26 2018-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网络设备和通信方法
US11172464B2 (en) 2017-01-26 2021-11-0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WO2019062789A1 (zh) * 2017-09-30 2019-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时域信息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WO2019192355A1 (zh) * 2018-04-04 2019-10-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以及系统
US11451347B2 (en) 2018-04-04 2022-09-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8781349A (zh) * 2018-06-21 2018-11-0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mtc系统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13572589A (zh) * 2018-06-21 2021-10-2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mtc系统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US11706597B2 (en) 2018-06-21 2023-07-18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transmitting MTC system information
CN113572589B (zh) * 2018-06-21 2024-06-0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传输mtc系统信息的方法、装置、基站及终端
CN110753395B (zh) * 2018-07-23 2022-07-05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CN110753395A (zh) * 2018-07-23 2020-02-04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和装置
WO2020061937A1 (en) * 2018-09-27 2020-04-02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Downlink control of unlicensed sub-bands
US11818726B2 (en) 2018-09-27 2023-11-14 Nokia Technologies Oy Downlink control of unlicensed sub-ban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6535B (zh) 2014-04-02
WO2013044771A1 (zh) 201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16535B (zh) 下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设备
US11930508B2 (en)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N110932832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095924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ommunication in narrow band system
RU2450491C1 (ru) Способ для сигнализации размещ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ки степени разбиен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отовой связи с несколькими несущими
CN102883474B (zh) 基站和发送方法
JP6217745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通信方法、受信装置および送信装置
CN102300267A (zh) 一种确定终端工作带宽的方法及终端
CN106464646B (zh)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1328150B (zh) 一种无线通信中的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05393624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474728A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3959877A (zh) 用于增强型pdcch 的资源管理
CN101389106B (zh)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分配及盲检测方法
CN103947246A (zh) 移动台装置、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CN105453680A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5379391A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9565847A (zh)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基站以及用户设备
CN102595604B (zh) 一种基站向终端传输控制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CN102082641A (zh) 一种传输多比特ack/nack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5493596A (zh)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CN107205228A (zh) Mbms业务的发送方法、装置和系统
EP3462752B1 (e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methods
CN102076055A (zh) 跨载波下行控制信道指示方法、系统及演进基站
EP3404950B1 (en)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after: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31

Address after: 100085 1st floor, building 1, yard 5, Shangdi East Road,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ATANG MOBILE 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191 No. 40,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Xueyuan Road

Patentee before: 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