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报文的传输方法、设备和系统,以实现跨公网的访问以及公网设备访问私网的前端设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报文的传输方法,应用于包括位于公网的视频管理VM服务器、位于私网的前端设备和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的监控系统中,所述NAT设备用于将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NAT转换为公网地址,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VM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前端设备的封装有注册报文的用户数据包协议UDP控制报文,所述UDP控制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VM服务器存储所述公网地址、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以及所述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
所述VM服务器将需要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将所述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所述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前端设备将需要发送给所述VM服务器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VM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VM服务器接收来自所述前端设备的封装有监控报文的UDP业务报文,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监控系统中还包括位于公网的业务处理服务器,所述方法还包括:如果前端设备与另一前端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处理业务,则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接收来自该前端设备和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该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前端设备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该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另一前端设备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存储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并存储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另一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
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将来自该前端设备的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和/或,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将来自另一前端设备的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前端设备,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接收来自该前端设备和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VM服务器获知前端设备与另一前端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处理业务时,所述VM服务器将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发送给该前端设备和另一前端设备;
该前端设备将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该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且,另一前端设备将需要发送给该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为媒体交换MS服务器或者数据管理DM服务器。
一种视频管理VM服务器,应用于包括位于公网的所述VM服务器、位于私网的前端设备和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的监控系统中,所述NAT设备用于将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NAT转换为公网地址,所述VM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前端设备的封装有注册报文的用户数据包协议UDP控制报文,所述UDP控制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所述公网地址、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以及所述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
发送模块,用于将需要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将所述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所述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接收模块,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前端设备的封装有监控报文的UDP业务报文,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一种业务处理服务器,应用于包括位于公网的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位于私网的前端设备和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的监控系统中,所述NAT设备用于将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NAT转换为公网地址,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当前端设备与另一前端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处理业务时,接收来自该前端设备和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该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前端设备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该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另一前端设备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并存储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另一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
发送模块,用于将来自该前端设备的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和/或,将来自另一前端设备的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前端设备,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为媒体交换MS服务器或者数据管理DM服务器。
一种监控系统,包括位于公网的视频管理VM服务器、位于私网的前端设备和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所述NAT设备用于将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NAT转换为公网地址,
所述前端设备,用于向所述VM服务器发送封装有注册报文的UDP控制报文,所述UDP控制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VM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前端设备的封装有注册报文的UDP控制报文,所述UDP控制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存储所述公网地址、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以及所述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以及将需要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将所述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所述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前端设备,还用于将需要发送给所述VM服务器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VM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VM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前端设备的封装有监控报文的UDP业务报文,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监控系统中还包括位于公网的业务处理服务器;所述VM服务器,还用于在获知前端设备与另一前端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处理业务时,将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发送给该前端设备和另一前端设备;
由该前端设备将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该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由另一前端设备将需要发送给该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为MS服务器或者DM服务器;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该前端设备和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该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前端设备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该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另一前端设备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存储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并存储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另一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
将来自该前端设备的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和/或,将来自另一前端设备的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前端设备,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VM服务器与前端设备之间建立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包协议)连接,并在MS服务器、DM服务器与前端设备之间建立UDP连接;从而可利用该UDP连接实现VM服务器、MS服务器、DM服务器与前端设备的报文传输,并可以实现跨公网的访问、以及实现公网设备访问私网的前端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一种报文的传输方法,应用于监控系统中,该监控系统包括位于公网的监控设备和位于私网的监控设备,以图1为本发明参考网络模型图,位于公网的监控设备包括:VM服务器、IPSAN、DM服务器、MS服务器、VC等;位于私网的监控设备包括:枪机、ECR、DC、电视墙、EC等;需要注意的是,位于私网的监控设备为前端设备(即监控终端)。
需要注意的是,监控系统中还包括NAT设备,该NAT设备用于将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NAT转换为公网地址。
如图2所示,该报文的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VM服务器接收来自前端设备的UDP控制报文(封装有注册报文的UDP报文称为UDP控制报文),该UDP控制报文中封装有注册报文,且UDP控制报文的源地址为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后续的地址均为IP地址和端口,即公网地址为公网IP地址和公网端口),目的地址为VM服务器的地址。
具体的,在前端设备到VM服务器注册时,前端设备向VM服务器发送UDP控制报文,该UDP控制报文中封装有注册报文;VM服务器接收来自前端设备的UDP控制报文,基于其中的注册报文可以实现对前端设备的注册;基于UDP控制报文,VM服务器可获得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基于其中的注册报文,可以获得前端设备的信息(如前端设备的标识、注册IP等)。
假设前端设备与VM服务器建立UDP连接时,固定端口号,如源端口为10000、目的端口为10000。以图3为应用场景示意图,私网终端EC-1是前端设备,私网IP地址为10.0.0.1,VM服务器是位于公网的设备,IP地址为1.1.1.1。
在EC-1到VM服务器上注册时,EC-1首先向VM服务器发送UDP控制报文,该UDP控制报文的源IP地址为10.0.0.1,源端口号为10000;目的IP地址为1.1.1.1,目的端口号为10000。之后,VM服务器可接收到来自EC-1的UDP控制报文,该UDP控制报文的目的IP地址为1.1.1.1,目的端口号为10000;在网络设备上对UDP控制报文的源IP地址和端口进行NAT转换后,VM服务器接收到的UDP控制报文,源IP地址为经过NAT转换后的2.2.2.1,源端口为经过NAT转换后的234。因此,对于EC-1发送的UDP控制报文,在到达VM服务器后,VM服务器可以获知EC-1对应的公网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UDP控制报文中,还需要封装EC-1进行注册时的注册报文。以下对将注册报文封装到UDP控制报文的过程进行说明,以图4为应用场景示意图,当EC-1需要向VM服务器发送注册报文时,注册报文的内容为原IP头和SIP;将原IP头和SIP封装到UDP控制报文中,则该UDP控制报文的内容为新IP头、UDP、原IP头和SIP;该新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10.0.0.1,源端口号为10000,目的IP地址为1.1.1.1,目的端口号为10000。
进一步的,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前端设备将需要发送给VM服务器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封装有监控报文的UDP报文称为UDP控制报文,监控报文为监控系统中除注册报文之前的其他所有类型的报文,如业务请求报文、业务报文、保活报文等)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VM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VM服务器的地址;之后,VM服务器接收来自前端设备的封装有监控报文的UDP业务报文,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VM服务器的地址。
例如,EC-1与VM服务器之间的所有监控报文均需要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仍以图4为应用场景示意图,当EC-1需要向VM服务器发送监控报文时,监控报文的内容为原IP头和SIP;将原IP头和SIP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则该UDP业务报文的内容为新IP头、UDP、原IP头和SIP。
对于EC-1发送的UDP业务报文,该新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10.0.0.1,源端口号为10000,目的IP地址为1.1.1.1,目的端口号为10000。对于VM服务器接收的UDP业务报文,该新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公网地址2.2.2.1,源端口为公网端口234。
步骤202,VM服务器存储公网地址、VM服务器的地址与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该公网地址和VM服务器的地址为向该前端设备发送报文时的UDP连接,即向该前端设备发送报文时,该公网地址和VM服务器的地址分别为报文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具体的,对于接收到的UDP控制报文,VM服务器可通过UDP控制报文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获得公网地址和VM服务器的地址,并通过UDP控制报文中封装的注册报文获得前端设备的信息(如前端设备的标识、注册IP等),因此可以存储公网地址、VM服务器的地址与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
步骤203,VM服务器将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VM服务器的地址。
本发明中,由于VM服务器上记录有前端设备、VM服务器的地址与公网地址的对应关系,因此VM服务器可以主动发起与前端设备的通信。
例如,VM服务器存储有EC-1与2.2.2.1、234、1.1.1.1、10000的对应关系,以图4为应用场景示意图,当VM服务器需要将监控报文发送给EC-1时,则VM服务器将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其中,监控报文的内容为原IP头和SIP,VM服务器将原IP头和SIP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则该UDP业务报文的内容为新IP头、UDP、原IP头和SIP;该新IP头中的源IP地址为1.1.1.1,源端口号为10000,目的IP地址为2.2.2.1、目的端口号为234。
步骤204,VM服务器将封装有监控报文的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前端设备。由于UDP业务报文的目的IP地址和端口为公网IP地址和端口,且进行NAT转换的网络设备上会记录该公网IP地址和端口与前端设备的私网IP地址和端口的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将封装有监控报文的UDP业务报文发送到前端设备上。
本发明中,如果前端设备(以EC-A为例)与另一前端设备(以EC-B为例)之间需要通过业务处理服务器(如MS服务器、DM服务器等位于公网侧的监控设备)处理业务(可以实现跨公网的访问、公网设备访问私网的前端设备等场景,如位于公网的VC需要访问位于私网的EC、位于公网的VC需要点播私网ECR的实况流、位于公网的VC需要通过WEB对ECR进行访问配等),则在VM服务器获知EC-A与EC-B需要通过业务处理服务器处理业务时,VM服务器需要将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发送给EC-A与EC-B。
之后,EC-A将需要发送给EC-B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业务处理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EC-A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此外,EC-B将需要发送给EC-A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业务处理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EC-B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进一步的,业务处理服务器可以接收到来自EC-A与EC-B的UDP业务报文,EC-A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EC-A需要发送给EC-B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EC-A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EC-B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EC-B需要发送给EC-A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EC-B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通过上述处理过程,业务处理服务器可以存储EC-A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EC-A的对应关系,且可以存储EC-B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EC-B的对应关系;上述EC-A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为向EC-A发送报文时的UDP连接;上述EC-B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为向EC-B发送报文时的UDP连接;即可以在业务处理服务器与EC-A之间,以及业务处理服务器与EC-B之间建立UDP连接,后续可以利用该UDP连接进行监控报文的传输。
具体的,业务处理服务器将来自EC-A的需要发送给EC-B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EC-B,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EC-B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和/或,业务处理服务器将来自EC-B的需要发送给EC-A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EC-A,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EC-A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上述处理过程中,EC-A、EC-B、业务处理服务器等的处理与步骤201-步骤204的处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为了实现上述过程,需要在EC-1、EC-A、EC-B、VM服务器、业务处理服务器上建立相应的转发表项。EC-A建立的转发表项中,目的地址为EC-B的注册IP地址,出口为EC-A与业务处理服务器建立的UDP连接;EC-B建立的转发表项中,目的地址为EC-A的注册IP地址,出口为EC-B与业务处理服务器建立的UDP连接;基于上述实现方式,EC-A和EC-B之间的通信均可以通过业务处理服务器进行中转。
后续以EC-A、MS服务器为例,对于EC-A建立的转发表项,假设EC-A的IP地址为3.3.3.1,EC-B的IP地址为10.0.0.1,业务处理服务器(以MS服务器为例)的IP地址为1.1.1.2,则转发表项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目的 |
目的IP |
UDP连接 |
EC-B |
10.0.0.1 |
1.1.1.2:10000&3.3.3.1:10000 |
MS |
1.1.1.2 |
1.1.1.2:10000&3.3.3.1:10000 |
通过表1可以得出,在向EC-B发送监控报文时,其对应的UDP连接为:源IP地址为3.3.3.1,源端口为10000,目的IP地址为1.1.1.2,目的端口为10000。
对于MS服务器建立的转发表项,假设EC-A的IP地址为3.3.3.1,EC-B的IP地址为10.0.0.1,MS服务器的IP地址为1.1.1.2;对于来自EC-A的UDP控制报文,经过NAT转换后,源IP地址由3.3.3.1转换为公网地址2.2.2.1,源端口由10000转换为公网端口235;对于来自EC-B的UDP控制报文,经过NAT转换后,源IP地址由10.0.0.1转换为公网地址10.10.10.1,源端口由10000转换为公网端口230;则转发表项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目的 |
目的IP |
UDP连接 |
EC-B |
10.0.0.1 |
10.10.10.1:230&1.1.1.2:10000 |
EC-A |
3.3.3.1 |
2.2.2.1:235&1.1.1.2:10000 |
通过表2可以得出,在MS服务器向EC-B发送监控报文时,其对应的UDP连接为:源IP地址为1.1.1.2,源端口为10000,目的IP地址为10.10.10.1,目的端口为230。在MS服务器向EC-A发送监控报文时,其对应的UDP连接为:源IP地址为1.1.1.2,源端口为10000,目的IP地址为2.2.2.1,目的端口为235。
以下结合应用场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5所示,为业务处理服务器是MS服务器的应用场景,VC需要ECR的实况流时,则发送请求到VM服务器,之后,VM服务器将MS服务器的IP地址通知给VC和ECR。VC和ECR在收到MS服务器的IP地址后,分别与MS服务器建立UDP连接,并建立相关的转发表项。之后,按照转发表项,VC和ECR在进行互访通信时,均先将监控报文通过UDP连接封装发给MS服务器,再由MS服务器进行转发。
如图6所示,为业务处理服务器是DM服务器的应用场景,对于需要经过DM服务器的存储业务或者存储回放业务,同样先让各相关前端设备先与DM服务器建立UDP连接,然后再通过UDP连接在DM服务器上进行业务的中转,在此不再详加赘述。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视频管理VM服务器,应用于包括位于公网的所述VM服务器、位于私网的前端设备和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的监控系统中,所述NAT设备用于将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NAT转换为公网地址,如图7所示,所述VM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11,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前端设备的封装有注册报文的用户数据包协议UDP控制报文,所述UDP控制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存储模块12,用于存储所述公网地址、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以及所述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
发送模块13,用于将需要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将所述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所述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接收模块11,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前端设备的封装有监控报文的UDP业务报文,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业务处理服务器,应用于包括位于公网的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位于私网的前端设备和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的监控系统中,所述NAT设备用于将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NAT转换为公网地址,如图8所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包括:
接收模块21,用于当前端设备与另一前端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处理业务时,接收来自该前端设备和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该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前端设备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该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另一前端设备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存储模块22,用于存储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并存储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另一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
发送模块23,用于将来自该前端设备的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和/或,将来自另一前端设备的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前端设备,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本发明中,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为媒体交换MS服务器或者数据管理DM服务器。
基于与上述方法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监控系统,包括位于公网的视频管理VM服务器、位于私网的前端设备和网络地址转换NAT设备,所述NAT设备用于将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NAT转换为公网地址,其中:
所述前端设备,用于向所述VM服务器发送封装有注册报文的UDP控制报文,所述UDP控制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VM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前端设备的封装有注册报文的UDP控制报文,所述UDP控制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存储所述公网地址、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以及所述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以及将需要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将所述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前端设备,所述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所述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本发明中,所述前端设备,还用于将需要发送给所述VM服务器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VM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VM服务器,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前端设备的封装有监控报文的UDP业务报文,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所述前端设备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VM服务器的地址。
本发明中,所述监控系统中还包括位于公网的业务处理服务器;
所述VM服务器,还用于在获知前端设备与另一前端设备需要通过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处理业务时,将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发送给该前端设备和另一前端设备;
由该前端设备将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该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由另一前端设备将需要发送给该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的私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为MS服务器或者DM服务器;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用于接收来自该前端设备和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该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前端设备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该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另一前端设备的UDP业务报文中封装有另一前端设备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且该UDP业务报文的源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目的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存储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并存储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公网地址、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与另一前端设备的对应关系;
将来自该前端设备的需要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另一前端设备,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另一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和/或,将来自另一前端设备的需要发送给前端设备的监控报文封装到UDP业务报文中,并将该UDP业务报文发送给前端设备,该UDP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为前端设备对应的经过NAT转换的公网地址,源地址为所述业务处理服务器的地址。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借助软件加必要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发明所必须的。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进行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上述本发明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